姜堰二中:姜立东

81
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 ,, 学学学学 学学学 学学学 学学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学学 学 。,一,:一 学学 学学 学学学学 学学 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 、一、一, 学学学学学学学学 ------- 学学学学学学

Upload: shoshana-gallagher

Post on 01-Jan-2016

6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8 download

DESCRIPTION

学习物理有困难的学生原因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在课堂上想一切办法、尽一切可能、动一切资源,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 ------- 物理教学后记. 把握导向 科学备考 ---2011 年高考物理复习设想. 姜堰二中:姜立东.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姜堰二中:姜立东

学习物理有困难的学生原因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在课堂上想一切办法、尽一切可能、动一切资源,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

------- 物理教学后记

Page 2: 姜堰二中:姜立东

姜堰二中:姜立东

把握导向 科学备考把握导向 科学备考 ---2011---2011 年高考物理复习设想年高考物理复习设想

把握导向 科学备考把握导向 科学备考 ---2011---2011 年高考物理复习设想年高考物理复习设想

Page 3: 姜堰二中:姜立东

江苏高中课改从 2005 年开始,至今已进行五个年头,经历了三次高考, 45 道试题( 5 单 +4 多 +2 实 +1 选 +3 计) *3 ,其中 1 选 ABC 三小题选其中两题,2008A ( 3 ) B ( 3 ) C ( 3 ); 2009 A ( 3 ) B( 3 ) C ( 3 ); 2010A ( 3 ) B ( 3 ) C ( 3 ))

45 道试题揭开了“新课程+新方案+新高考”的神秘面纱。纵观三年高考,高考作为指挥棒,试题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这些改变对教学起着怎样的引导作用?2011 年高考的备考工作又可以从三年的高考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Page 4: 姜堰二中:姜立东

2008 高考试选择题

题 型 知识点分析 难 度分析单( 15分)

1 万有引力 2 电阻知识 3. 平衡问题4 逻辑电路 5. 力学综合题

第 5 题较难

多( 16分)

6. 电场概念 7 连接体的力学问题 8自感问题 9. 圆周运动中的物理问题

第 8 题较难,涉及临界、非匀速圆周运动、功率问题

2009 高考试选择题

题 型 知识点分析 难 度分析单( 15分)

1 库仑定律 2 平衡问题 3 天体运动4 分运动的研究 5 电容

第 4 题跳降落伞考查考生数形结合。

多( 16分)

6. 变压器 7 力和运动的关系 8 考查电势问题 9 力学综合题

第 8 题较难,第 9 题是能力题

2010 高考试选择题

题 型 知识点分析 难 度分析单( 15分)

1 力和运动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 立体平衡 4 自感 5. 电场的分布

第 5 题较难,这次是电场的分布,较新。

多( 16分)

6. 天体运动 7 远距离输电 8 力学综合题, 9.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第 8 题和第 9 题是能力题

Page 5: 姜堰二中:姜立东

1 、试题中的选择题,大部分的考题是考试说明中知识要求为Ⅰ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考题,以及应用基本规律进行基本运算的考题。

2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生的物理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没有偏题、怪题,没有超纲题,也未出现数学计算上的繁杂,没有出现物理知识的重复。

3 、试题背景与现代科技发展现状结合紧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试卷的命题思路对推行新课程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Page 6: 姜堰二中:姜立东

2008—2010 年江苏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的分析

内容 题型 考查目的

2008 测定金属电阻率 螺旋测微器读数 作图 填空 实验和实验拓展

2008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填空、图像分析 课本实验迁移2009 测定金属电阻率 计算、连图 课本实验迁移

2009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填空 作图、图像分析 课本实验迁移

2010 测电源 E 、 r 填空、作图 操作、课本实验拓展

2010 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为原型,探究有阻力时v-t 关系

作图 填空 课本实验迁移

Page 7: 姜堰二中:姜立东

三大特点 :

1 、 在考查形式方面六道试题都用“以一拖 x” 命题方式考查实验能

2 、在考查内容方面六道试题都是对学生课本实验进行改造

3 、在考查目标方面六道试题较好地区分和鉴别不同水平考生的实验

能力

Page 8: 姜堰二中:姜立东

三大创新

1 、对原教材进行认知结构的改革

2 、实验问题的背景独特

3 、提出问题的角度新颖

Page 9: 姜堰二中:姜立东

2008 选做题

选做题(二) 24 分

3-3 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压图像;热运动的微观计算3-4 振动和波图像;相对论;简谐运动3-5 光的粒子性;动量守恒;衰变简单计算

动量守恒关系式较为困难

2009 选做题

选做题(二) 24 分

3-3 分子热运动;热力学第一定律;热运动的微观计算3-4 相对论;振动和波图像;折射的计算3-5 核反应方程;核能与动量守恒;物质波

折射的计算难

2010 选做题

选做题(二) 24 分

3-3 P-V 图像等温图像;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运动的微观计算3-4 激光;光的干涉问题;折射的简单计算3-5 光电效应相关问题;光电效应中动量概念 氢原子光谱

简单题

Page 10: 姜堰二中:姜立东

1 、起点高,落脚点低,联系当前,使试卷丰富生动。

以居里夫妇发明人工放射性获诺贝尔奖; “水立方”;莱尼斯和柯文建造的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等为背景 考查。

2 、 2010 难度比 2008 年和 2009 年明显降低,属简单题,符合修改后考纲要求。

Page 11: 姜堰二中:姜立东

2008 计算题

计算47分

13 题 以乒乓球运动为背景的抛体运动14 题场中粒子的运动问题15 题电磁感应与力学综合

第 13 题三问基本上都是在考查抛体运动。第 14 题打破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不考虑重力的常规,运动轨迹非圆。第 15 题涉及能量守恒,微元法。

2009 计算题

计算47分

13 力和运动问题14. 磁场中粒子的运动问题15 框架电磁感应与力学

第 13 题以遥控飞行器为背景考查动力学知识等。第 14 题以诺贝尔物理学奖项——回旋加速器为载体考查电磁加速偏转知识;第 15 题涉及能量守恒,微元法。

2010 计算题

计算47分

13 题 非常简单的电磁感应14. 题 圆周运动和平抛的结合15 题 电场中粒子的运动问题

13 和 14 题都是常规题, 14 题考了平抛中极值的的计算。 15 题思路明确,只是计算较繁而已。

Page 12: 姜堰二中:姜立东

1 、很好体现选拔功能和导向功能 九道计算题有适当的难度、必要的区分度和较高的效度,对中

学物理教学及物理教学改革具有指导作用。

2 、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的掌握

九道计算题充分说明只有高质量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做到举一反三,才可能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但是掌握基础知识并不等同于死背公式、背概念,而要清楚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3 、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 九道计算题除了考查了学生五大基本能力之外,信息迁移能力

和建模能力也是学生不可缺的,考查能力是历来高考不变的主题。

Page 13: 姜堰二中:姜立东

题一: (08江苏 5) 如图所示,粗糙的斜面与光滑的水平面相连接,滑块沿水平面以速度 v0 运动。设滑块运动到 A

点的时刻为 t=0 ,距 A 点的水平距离为 x,水平速度为 vx 。由于 v0不同,从 A 点到 B 点的几种可能的运动图象如下列选项所示,其中表示摩擦力做功最大的是( )

Page 14: 姜堰二中:姜立东

相当多的学生看不懂试题的文字表述和图象意义,无法确切地理解试题中所给的物理事实和隐含的物理条件,因而不能建立起符合题意的物理情景。 本题考查平抛运动的分解与牛顿运动定律。试题本身与选项之间的关系隐藏较深,考查非常灵活,但考查内容非常基础,考生要抓住水平位移与水平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然后与平抛运动的思想结合起来。

破解点:每一图形对应于每一个运动过程。

Page 15: 姜堰二中:姜立东

认识之一:题目是载体 规律是关键

45 道试题,是物理概念、规律、定理等基本知识的载体,不同的试题往往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考查物理概念,这就要求学生对物理概念有深入的理解,形成一知识的网络,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要孤立地理解物理概念,留于机械的、表面上的记忆,否则容易出错。

Page 16: 姜堰二中:姜立东

题二、( 2008年 13 题 . ) (15 分 )抛体运动在各类体育运动项目中很常见,如乒乓球运动。现讨论乒乓球发球问题. 设球台长 2L 、网高 h ,乒乓球反弹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且不考虑乒乓球的旋转和空气阻力 (设重力加速度为 g) (1)若球在球台边缘 O 点正上方高度为 h1处以速度 v1水平发出,落在球台的 P1 点 (如图 实线所示 ) ,求 P1 点距 O 点的距离 x.(2)若球在 0 点正上方以速度 v2水平发出后.恰好在最高 点时越过球网落在球台的 P2 点 (如图虚线所示 ).求 V2 的大小 .(3)若球在 O 点正上方水平发出后,球经反弹恰好越过球网且刚好落在对方球台边缘 P3处,求发球点距 0 点的高度 h3.

Page 17: 姜堰二中:姜立东

认识之二:情境是现象 模型是本质

可以看出,高考试题加强了与实际生活、新科技、体育等问题相结合的应用问题,尤其是对陌生情境的问题,解决的本质就是一个将具体问题抽象成理想模型并运用物理规律求得结果的过程。找准模型是成功的关键。

实际问题 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 转化为物理问题

物理方法解决问题

Page 18: 姜堰二中:姜立东

题三、( 2010 第 15 题)( 16 分)制备纳米薄膜装置的工作电极可简化为真空中间距为 d的两平行极板,如图甲所示 .加在极板 A、 B间的电压 UAB 作周期性变化,其正向电压为 U0 ,反向电压为- kU0 ( k> 1 )压变化的周期为2tr,如图乙所示 . 在 t= 0 时,极板 B附近的一个电子,质量为 m,电荷量为 e,受电场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 .若整个运动过程中,电子未碰到极板 A,且不考虑重力作用 .( 1 )若 k= 5/4 ,电子在 0~ 2t时间内不能到达极板 A,求 d应满足的条件 ;( 2 )若电子在 5/~ 200t时间内未碰到极板 B、求此运动过程中电子速度 v随时间 t变化的关系 ;( 3 )若电子在第 N个周期内的位移为零,求 k的值 .

Page 19: 姜堰二中:姜立东

13.(06广东 15) 一个质量为 4 kg 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 , 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1.从 t=0开始 , 物体受到一个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力 F 作用 , 力 F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 求 83秒内物体的位移大小和力 F 对物体所做的功 (g取 10 m/s2).

Page 20: 姜堰二中:姜立东

认识之三:基础是保障 选拔是目的

1 、每题分成若干小题,层层递进,从而使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突出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2 、解决的前提条件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熟练,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掌握扎实,否则难以解决。

3 、基础的东西往往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最是可能作为综合能力的测试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化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高考中即使不能把所有的试题答完,仅答好中低档题成绩也会不错。

4 、能力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以知识为载体,但能力不能等同于知识,培养能力没有什么技巧和捷径,要通过学习物理学科的科学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来提高物理学科的能力水平。

Page 21: 姜堰二中:姜立东

题四、( 2010年第 9 题) .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附加另一匀强磁场,附加磁场位于图中阴影区域,附加磁场区域的对称轴 OO’ 与 SS’ 垂直。 a 、 b 、c三个质子先后从 S 点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摄入磁场,它们的速度大小相等,b 的速度方向与 SS’ 垂直, a 、 c 的速度方向与 b 的速度方向间的夹角分别为αβ且 α>β 。三个质子经过附加磁场区域后能达到同一点 S’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三个质子从 S 运动到 S’ 的时间相等B.三个质子在附加磁场以外区域运动时,运动轨迹的圆心均在 OO’ 轴上C.若撤去附加磁场, a到达 SS’ 连线上的位置距 S 点最近D.附加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Page 22: 姜堰二中:姜立东

认识之四:公平是生命 创新是方向“新题”是指物理情境、过程、思路对学生来说比较新颖,在平时复习中难

以遇到的问题。每年的“新题”必是出题者永恒的追求目标。为什么?

1 、“新题”给每个考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这是高考的生命力所在。

2 、“新题”一定强调物理考试中高考应有的选拔功能和试题区分度。

3 、“新题”也是新课程“张扬个性,自主发展”理念的肯定。

Page 23: 姜堰二中:姜立东

试题浮出水面,有这样几点感悟:

感悟之一:试题应该说发挥了其正确的导向作用。

达到了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 , 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 有利于江苏省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的原则组织实施。对高中物理教学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感悟之二: 45 道试题都能够体现《考试说明》中的命题要求。

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物理科学与技术、社会的联系,关注物理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Page 24: 姜堰二中:姜立东

感悟之三: 45 道试题突出了对中学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出题点均布在高中 5 大板块 --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但不刻意追求知识点的覆盖, 2009 一共考查了 61个考点 , 仅占全部考点 (110个 ) 的 55.5%, 也就是说几乎有近一半的考点没有涉及。

感悟之四: 45 道试题引导教师努力践行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 、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试题为主:体现新课程“注重全体学生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成功”的理念2 、以物理史料和探究类问题为背景编拟试题:体现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理念3 、以物理学最前沿及科技新成果为违景编拟试题:体现新课程“注意学科前沿,关心科技发展”的理念 :4 、以生产、实践、社会热门问题为违景编拟试题: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5 、试题以对力、电等基础物理主干知识和方法的覆盖:体现经典物理知识和方法在物理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体现新课程“基础性”理念

Page 25: 姜堰二中:姜立东

一个话题: 2008 年前的考生如果考新课程的高考试卷是什么结果?

江苏高考物理试卷告诉我们,唯有从根本上掌握物理本质,改变现有的课堂和教学方式,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Page 26: 姜堰二中:姜立东

第二部分 科学备考

Page 27: 姜堰二中:姜立东

一、领悟课程理念一、领悟课程理念 (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五)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Page 28: 姜堰二中:姜立东

方向: “ 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是高考命题改革所要追求

的重要目标之一。

命题专家他们思想前卫、前沿意识较强,对于学科发展、科技前沿、课题探究、多元性评价等理念容易接受也较为重视。对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课程目标他们不会轻易放过。

高考复习杜绝:“ 不知高考何要求,盲目跟着题海游”的现象 .

Page 29: 姜堰二中:姜立东

科学研究编印试题做到三点:

1 、试题的设计应突出真实性和情境性理论联系实际日益成为高考试题内容的一个明显倾向,试题背景与现代科技发展现状结合紧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

2 、试题应突出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对于培养“有理性的”和“有创造力”的学生至关重要。

3 、试题应强化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夯实学生基本知识,掌握重要研究问题的方法,关心科技前沿、关注学科发展、了解科学发现的历程和科学家探索发现的精神等。

Page 30: 姜堰二中:姜立东

二、关注考试说明

Page 31: 姜堰二中:姜立东

二点启示:

1 、 2009年《考试说明》与 2008年相比,第 3类分析综合能力中,“能关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增加了“能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选修 3-1 中,现考点“ 37.电容器 电容”取消了“电容器的计算不作要求”的限制,

“38.示波管”取消了“示波器的工作原理不作要求”的限制,意味着这一部分的基本计算学生应该掌握。取消了第 55 考点中“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技术细节不作要求”的限制。

2 、 2010年《考试说明》与 2009年相比,调整后选修 3-3 、选修 3-4 选修 3-5 已经没有Ⅱ级要求。

Page 32: 姜堰二中:姜立东

( 2009年第 14 题) . ( 16 分) 1932年,劳伦斯和利文斯设计出了回旋加速器。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置于高真空中的 D 形金属盒半径为 R ,两盒间的狭缝很小,带电粒子穿过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与盒面垂直。 A处粒子源产生的粒子,质量为 m 、电荷量为 +q ,在加速器中被加速,加速电压为 U 。加速过程中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和重力作用。1.求粒子第 2 次和第 1 次经过两 D 形盒间狭缝后轨道半径之比;2.求粒子从静止开始加速到出口处所需的时间 t ;3.实际使用中,磁感应强度和加速电场频率都有最大值的限制。若某一加速器磁感应强度和加速电场频率的最大值分别为 Bm 、 fm ,试讨论粒子能获得的最大动能 E ㎞。

Page 33: 姜堰二中:姜立东

此题的第三问题是学生失分较多的一问,分析其原因,不能找出磁感应强度和电场频率的最大值 Bm 、 fm 之间的联系,实际上这个问题是一个“控制变量法”的思维方式

控制变量一:当 fBm ≤ fm 时,粒子的最大动能由 Bm决定

控制变量二:当 fBm ≥ fm 时,粒子的最大动能由 fm决定

2m

Bm

qBf

m

2m

m m

vqv B m

R

2 2 2

2m

km

q B RE

m

2m mv f R 2 2 22km mE mf R

Page 34: 姜堰二中:姜立东

考点变化: 2010年《考试说明》与 2009年相比,比较稳定,变化较小。在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存在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 考试内容范围及要求”中:考点总数由 2009年的 110个减现在的 108个,比原来少 2个。删去的考点为“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必考内容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增加附加说明“只限于单个物体”。

考点要求降低的有:考点 75-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考点78- 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和图像;考点 94-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均由Ⅱ级要求变为Ⅰ级要求。

调整后选修 3-3 、选修 3-4 选修 3-5 已经没有Ⅱ级要求,这是 2010年江苏物理高考《考试说明》与 2009年相比最大的变化。意味着这部分要求并不会太高。考试重心进一步前移。另外 2010年“考试内容范围及要求”中考点与 2009年相比只减未增。

Page 35: 姜堰二中:姜立东

三、优化教学策略

Page 36: 姜堰二中:姜立东

物理复习目标:一切以学生解决问题为中心 给高一高二年级物理学习不理想的学生一次调整的机会;

给大多数学生进考场的自信,保持一种良好的应试状态。

物理复习的指导思想: 是全面、扎实、系统。 是完善、巩固、提高。

Page 37: 姜堰二中:姜立东

3. 1 :教学对路对大纲之路 :把握新课程所蕴含的教学理念和教改方向,了解命题的趋向和要求。

对学生之路: 抓基础,基础怎样强调都不过分,要烂熟于心, “主干内容多次循环,能力训练分步到位,双基知识反复夯实” 。 知识 A直接到 B 的一定要烂熟于心;知识 A 经过 B 到 C 的要抓住桥梁 B; 知识 A 经过 B\C 到 D 的要抓住桥梁 B\C.

对高考之路: 高分不是做难题做出来的,江苏物理试卷主要还是以中档题甚至低难度题来考察能力和学科素质,真正拉开档次的是中低档题。

Page 38: 姜堰二中:姜立东

3. 2 :提高质量最主要的环节是课堂

优化复习课课堂教学,提高复习效率才是提高高三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

两个转变:

“ 这堂课我讲了多少”转变为“这堂课学生能掌握多少”“ 这道题学生做对了没有”转变为“这道题学生悟出了没有”

关键是教师的有效引导: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还有吗?怎样变?

Page 39: 姜堰二中:姜立东

科学探究是“形似”还是“神似”?科学探究是“形似”还是“神似”?

3. 3 :着力解决教学的几个关系

Page 40: 姜堰二中:姜立东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两位杰出的木匠通过雕刻老鼠来一比高下,结果,一个木匠雕得栩栩如生,另一名工匠雕得神像而形远。最后,由猫当了裁判,来决定哪一只老鼠更“逼真”,谁知,猫直扑第二只老鼠,为什么?

原来,第二只老鼠虽然形态稍逊,但它是用鱼骨头做的,猫在乎的根本不是象与不象,而是鱼味。

Page 41: 姜堰二中:姜立东

1 、物理新教材根据《课标》的要求,将以往教材中较多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改为问题的科学探究 .

2 、如果只关注处于表层知识的科学探究, 无异于对学生智力进行徒有形式的机械训练。

Page 42: 姜堰二中:姜立东

1 、教师更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课本上每一个实验自己要心中有数,提前操作,掌握要领,弄清难点,

2 、探究的核心特点是“探究”,而不是“接受”,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转变学生学的方式,是这一教学环节的核心问题。

Page 43: 姜堰二中:姜立东

““讲得清”还是“听得讲得清”还是“听得清”清”

Page 44: 姜堰二中:姜立东

教学中的现象:

教师有一感觉,讲过了还考不起来;

学生的一感觉,听懂了但做不起来;

校长有一感觉,说过了你还不执行;(弦外之音就是校长说得对)

家长有一感觉,高中分数怎么比初中低。(弦外之音就是教师教差了)

Page 45: 姜堰二中:姜立东

案例:人教版高中物理案例: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二册(必修加选修 118383 页)给出了两幅回页)给出了两幅回旋加速器的原理图旋加速器的原理图 11 、、22 ::

人教版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 · 选修 3-1 ( 101页)也给出了回旋加速器原理图

教科版物理 · 选修 3-1 ( 101页)也给出了回旋加速器原理图 图不清楚

Page 46: 姜堰二中:姜立东

分析:加速电压设为 U ,则 KqU=1/2mv2 ,得半径

r =

粒子被电场加速 (K+2) 次获得的速度设为 v’ , (K+2)qU=1/2mv’2 ,得半径

r’=

求出相邻圆轨迹间的距离△ r=r’-r ,并对分子有理化,得

△r= q

mU

BKK

21

2

2

从该式可看出:随着加速次数 K 的增加,轨迹间距△ r将会减小,即轨迹应该越来越密,所以图 1 、 2给出的轨迹画法更为合理。

q

kmU

B

21

q

mUk

B

)2(21

Page 47: 姜堰二中:姜立东

1 、“讲不清”肯定是“听不清”,但“讲得清”不一定“听得清”。

2 、有效教学的关键不是老师教多少,而是学生学多少;不是老师的教学内容是否都教了,而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了。

3 、课堂中没有学生的有效参与,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一切都是徒劳的。

4 、你讲得再好,学生因为基本概念没理解和掌握,进一步运用成困难(最常被我们忽视) .

Page 48: 姜堰二中:姜立东

留学生“一框鱼”还是给学生“一张网”

Page 49: 姜堰二中:姜立东

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

教的目的不在于讲多少题目,而是授之以正确的方法和思维。

能给予学生的不是香喷喷的“野鸭”,而是一把“猎枪”

““举一反三”(举一反三”(又称变式训练又称变式训练))是关键是关键

Page 50: 姜堰二中:姜立东

某一物理原型问题

变更提问物理量

变更对象的结构

变更对象的环境

变换题给物理量

举一反三问题的变化与拓展

Page 51: 姜堰二中:姜立东

案例:导体切割磁感线

原型题:如下图所示,已知 AB杆长为 L,磁感强度为 B,电流计和导线电阻为 R,杆电阻为 r,杆为速度 v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等效电路图。

FR

Page 52: 姜堰二中:姜立东

PX X XX

X X XX

X X XX

X X XX

a b

cd

v

QB

vv

X X XX

X X XX

X X XX

X X XXM N

R

B

v

a b

c d

M

m

a

bc

d

M

NE

F

h

B

v G

R

X X XX

X X XX

G

R

X X XX

X X XX

B均匀增加

E=BLv I=E/R

F

乙 甲

Page 53: 姜堰二中:姜立东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举一反三”,我认为更应该强调学生的“举”和“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目标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能“举一反三”上。

“举一”是策略,“反三”是目的,

Page 54: 姜堰二中:姜立东

四、确保训练有效

Page 55: 姜堰二中:姜立东

1 、感觉到没有练到高考试卷的题目或者相近的问题

2 、做三千道题和做二千道题的考生来说基本一样。

3 、 “呼之欲出没有出”,头脑中好象也出现过此题的情境,但就是没有出来

这就是高考所要达到的目的,否则就不公平了。

问题:看到高考试卷的感觉

Page 56: 姜堰二中:姜立东

原因:

1 、实际上是没有能够完全理解和领会、吃透高考、特别是江苏高考的本质要求。

2 、新背景、新题型、新思路的教学应变能力不强

3 、暴露教学策略、复习安排、教学对路、习题训练等方面有缺陷

Page 57: 姜堰二中:姜立东

( 1 )有效训练的三个关键环节是:

1 、练前抓选题---选题过程出质量 2 、练中抓细节---狠抓细节出成绩3 、练后抓反思---练后反思出能力

挖掘沉淀在知识背后的“学科思维主干”

Page 58: 姜堰二中:姜立东

选题注意:

1 、宁可教师多费时,不让学生做偏题;2 、类型大于数量 ; 宽度大于深度;3 、只有自己精选的才是最好的,只有适合

自己的学生才是最好的;4 、列出细目表,发现高考内容的“重点、

热点、必考点”,新题再新它有熟思路。5 、防止大家轮流选编作业,无人把关,教

学跟着练习走,练习跟着感觉走,偏离了大方向。

Page 59: 姜堰二中:姜立东

(( 22 )强化审题能力培养)强化审题能力培养

挖井与烟囱的关系

1 、审题的核心是转化

“眼看”--前提“嘴读”--内化“手画”--方法“脑思”--关键

把题目的文字表述转化为物理情景;把情景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条件,把物理条件转化为数学条件。

2 、审题的八字诀

Page 60: 姜堰二中:姜立东

( 3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不是解决问题

学生在遇到陌生复杂问题时常常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搜索脑海中老师讲过的例题类型,看本题和那种类型

的例题吻合,套用解答这种例题的公式,或者直接用这例题的结论进行解答。

——其思维方式是“回忆”,当着知识在用。

另一种是根据题目的文字叙述,把它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情景,并进一步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条件或数学条件,明辨题目情景所体现的物理变化特征,思考物理条件之间相互制约关系,选择恰当的物理规律,运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其思维方式是“分析”, 当着解决问题的手段。

Page 61: 姜堰二中:姜立东

“套用解决问题的类型”和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本的质不同

前者是不理解的情况下生硬模仿心智行为:识记

后者是理解情况下的自觉迁移心智行为:分析

Page 62: 姜堰二中:姜立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做法将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习惯,学生的思维习惯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作用。

具体问题抽象分析--抽象地记住某一规律的笼统结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问题的具体情景入手

让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

Page 63: 姜堰二中:姜立东

B

F

管口

案例: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方向竖直向下 . 磁场中有光滑的水平桌面,在桌面上平放着内壁光滑、底部有带电小球的试管 . 试管在水平拉力 F 作用下向右匀速运动,带电小球能从管口处飞出 . 关于带电小球及其在离开试管前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平拉力 F 为恒力B.洛伦兹力对小球做正功C.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D.试管对小球弹力不做功

学生思维过程分析:向右匀速运动 F 为恒力 A带电小球运动 沿管加速 洛伦兹力对小球做正功 B带电小球运动 向右匀速运动,沿管匀加速 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C向右匀速运动 弹力与速度垂直 弹力不做功 D.核心问题是:洛伦兹力与小球运动方向垂直洛伦兹力不做功 弹力与小球运动方向不垂直试管弹力对小球做正功

Page 64: 姜堰二中:姜立东

( 4 )实验复习策略

江苏考题的启示:高考考的是实验与探究能力,而不是考实验本身!

Page 65: 姜堰二中:姜立东

策略一:有效引导 一是将各种不同实验原理的器材分套,引导学生由

分套的实验器材依据相应的原理,从而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法(比如: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VAR\VR\AR 、)

二是提供各种不同实验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验原理出发,选择相应的器材从而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法(江苏高考(第 11 题)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Page 66: 姜堰二中:姜立东

策略二:理解实验原理是实验的突破口

1.运用所学的实验原理设计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灵魂;

2.运用所学的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法是设计实验的核心;

Page 67: 姜堰二中:姜立东

策略三:“写”字上做文章

考试形式的限制,高考只有笔试,这使得再丰富的内容,再复杂的情景,也只限于用笔在纸上表达出来,各种“实践”、“实验”也只能是写出来的。(比如说数据的获得、动手操作无法考这一过程)

可“写” 好“写” 便改(具有结论性特点)实验考试的目标已

“将实验问题转化为平常的物理题目”的策略,是完成实验题的重要途径。

Page 68: 姜堰二中:姜立东

( 5 )关注证明题的训练 依据是 2009 《考试说明》题例中的第 16 题, 2010 《考试说明》第 16 题, 是 2007年高考题,也是原考试说明中的第 14 题 主要是一些理论探究的问题,特别强调学生的物理思维素养,要义实际上就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论述不清 思维混乱 循环论证 是三大问题?

动能定理的理论探究(牛顿定律与功的概念)万有引力的理论探究,3- 5 中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论探究(用牛顿定律的知识)(去年考的动量守恒的条件)(今年证明或计算)3- 4 中单摆的简谐运动的证明

核心:用已知的知识来获得(证明)未知的概念,不能形成循环

Page 69: 姜堰二中:姜立东

⑴ 对关系式中 F来说, m 是施力星体还是受力星体的质量?

⑵如果用“施力星体”或“受力星体”来概括关系式中两星体间引力 F跟 m 的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猜想?

⑶ 行星对太阳也有引力,由以上猜想,该引力 F′ 跟太阳质量 M 有何关系?为什么?

⑷由第 2 、 4 题结论: F 和 F′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因此可以得出F 大小跟太阳质量 M 、行星质量 m 的关系式是什么?

Page 70: 姜堰二中:姜立东

( 6 )加强图像的专题训练

江苏试题加大了图像、图形和信息题的考查力度,

2008 江苏试卷特点 : 试卷中只有 1 、 2两题没有涉及到图像

2009 江苏试卷特点 : 试卷中只有 1 、 3 、 13 题没有涉及到图像

2010 江苏试卷特点 : 试卷中只有第 2 题没有涉及到图像

效果:各题都用图像给出相关信息,增加了物理试题的相对难度,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和效度 , 对学生能力的甄别更加有效 .

Page 71: 姜堰二中:姜立东

1 、会看: 不为图像的表面形状所迷惑,由坐标系纵轴和横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结合图像,认识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

例 1 :甲、乙、丙三物体同时同地出发作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位移 ---- 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在时间 t0 内它们的平均速率大小关系如何?

2 、会用:能够运用已知的物理图像抓住物理量的变化关系,对照题目的有关的物理定律、物理

定理,阐述有关的物理问题。3 、会换:将同一物理过程的变化规律用不同的物理图像表达出来。 4 、会画:根据题目的条件正确画出物理函数图像,能够将物理过程的变化规律用不同的图像反

映出来。

s

t t0

Page 72: 姜堰二中:姜立东

2 、“新题”表现为: 试题涉及的情景对考生是“新的” 要处理的问题对考生是“新的”, 处理问题的方法对考生是“新的”, 或者几种情况都有。

但是,处理这类问题所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都是学生学过的,是“不超纲”的,甚至是非常熟悉的。

( 7 )研究计算题中“新题”解题对策

1 、计算题命题的特点:一题多问、循序渐进、背景新颖

Page 73: 姜堰二中:姜立东

计算题“新题”命题的入手依据

1 、匀速直线运动2 、匀加速直线运动3 、匀减速直线运动4 、平抛运动5 、圆周运动6 、一般曲线运动

简谐运动( 3- 4)此知识应不会综合理论综合:

这么多组合,如何指导学生?

抓住不同运动之间的联系 ( 时间关系 位移关系 速度关系 ) 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突破口

36

26

16 CCC

Page 74: 姜堰二中:姜立东

四大类型的问题

(1) 以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为核心的综合问题(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类问题)

2 )以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为核心的综合问题

(3) 以电磁感应和电路为核心的综合问题 电磁感应 + 电路计算 +安培力计算 +做功与能量转化

(4) 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问题(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类问题) 纯力学模型的能量转移和转化 涉及到带电粒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转化 电磁感应中导体间相互作用的能量转移和转化

Page 75: 姜堰二中:姜立东

注重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

常考的几种 合成与分解(速度与力) 整体与隔离 等效与对称 (斜抛中平抛的对称解法) 类比思想

微元思想:微元的本质——把“变”转化为“不变” 中学常用的是取时间或位移为单位的微元 微元中的位移与时间△ x=v t △ 全过程 ∑△ x=v∑ t △ 微元中的电量与时间 △ q=I t△ 微元中的功与位移 △w=F L△

Page 76: 姜堰二中:姜立东

v0

-v

ot 上

t 下

t

V

一物体以速度 v0竖直上抛,由于受空气阻力的作用,落回到抛出点时,速度为 v ,设空气阻力与速率成正比 f=kv ,试分析 ( 1 ):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哪个长, ( 2 ):求出物体回到抛出点运动的总时间。

f 上 +mg 上 =ma 上 =m v/ t△ △mg-f下 = ma下 = m v/ t△ △

mg∑ t△ 上 +k∑v 上△ t =m∑ v△mg∑ t△ 下— k∑v下△ t = m∑ v△

借“图”分析,因为物体仍落回抛出点,故物体的位移( v---t 图线所围面积)为零,上面两式相加得到 mg(t 上 +t下 ) =mv0+mv,

可求得物体运动的总时间 t= ( v0+v ) /g

Page 77: 姜堰二中:姜立东

( 8 )如何做到让不达 B 的学生达 B ?1 、选做题 20% 计 24 分不能失分,否则对中等生拿 B就困难了。

2.关于实验题,这是主攻方向。

3.单项选择题(即四选一的题)解题策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4.多项选择题(即四选多的题)解多选题的策略:疑项不选,每题必做。

 5 、计算题——会做的拿满分——看不懂全部的拿看懂的分 ——会一点的拿一点,步步为营

 

Page 78: 姜堰二中:姜立东

物理学科中基础的、重要的研究方法,是物理解题的核心,复习中要围绕这个核心下工夫。

物理学的主干知识 ( 考试说明中的 II层次内容 ) ,应做到深刻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Page 79: 姜堰二中:姜立东

钻研使个人跑得快 , 合作使群体跑得远。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高考复习感悟: 高考竞争就是团队协作的竞争,是全省高三教师备考水平的竞争。一定要集体研究对策,发挥集体更大的能量。形成一个有效的合力教学,把最好的、最有效的教学呈现给学生。

Page 80: 姜堰二中:姜立东

引导学生做到三点: 一、不难为任何一个学生,跑得快的跑,跑不快的走,走不快的爬,爬不快的拖。

二、不纵容任何一个学生人,不管你基础多差,不管你态度如何,面对你的基础,一寸一寸往前走,不动不行,不干不行。

三、不埋怨学生, 不嫌弃、不抱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Page 81: 姜堰二中:姜立东

[email protected]:553712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