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案例

72
心心心心 心心心心 温温温温温温温温温温温温温 温温温 [email protected] 2014 温 3 温 17 温

Upload: katherine-natasha

Post on 15-Mar-2016

2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6 download

DESCRIPTION

心理案例.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 黄加銮 [email protected] 2014 年 3 月 17 日. 【 案例 1】. 14 岁的小刚以前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成绩也十分优秀。去年,小刚每天放学很晚才回家,有时要 10 点左右才回来。父母觉得不对劲,去年冬天,父亲跟踪小刚,发现小刚放学后径直跑到网吧,在网吧里打游戏打得正起劲。父亲进网吧,一把把小刚揪出来呵斥:“不好好学习,整天就知道 上网 。”. 2. 【 案例 1】.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心理案例

心理案例心理案例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 黄加銮 [email protected] 2014 年 3 月 17 日

Page 2: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11 】】 14 岁的小刚以前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成

绩也十分优秀。去年,小刚每天放学很晚才回家,有时要 10 点左右才回来。父母觉得不对劲,去年冬天,父亲跟踪小刚,发现小刚放学后径直跑到网吧,在网吧里打游戏打得正起劲。父亲进网吧,一把把小刚揪出来呵斥:“不好好学习,整天就知道上网。”

2

Page 3: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11 】】 后来小刚仍对网络痴迷,逃学进网吧看别人

打游戏。老师通知家长后,父亲狠狠给了小刚两耳光。

  小刚当时就和父亲顶起嘴来。后来逃学变本加厉,今年 6 月和父亲吵架后,干脆离家出走。找了 3 天,家人在营门口一家网吧门口找到他。无奈之下,父亲只好买了电脑让小刚上网。

3

Page 4: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11 】】 小刚之所以网络成瘾,除了自身原因外,还

有与家长教育方式不妥有关。孩子在网络游戏中可以找到自我和刺激,于是越玩越起劲,如果家长不正确引导或粗暴干涉,孩子就很容易成瘾。在孩子出现网瘾时,家长只看到他们成瘾这一结果,第一反应就是阻止孩子上网,却并不寻求孩子网络成瘾的根源。

4

Page 5: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11 】】 事实上,网络成瘾的人群有特定的人格特点:

学习困难,尤其是人际交往上产生很大困难。 除了给小刚心理辅导外,重点在于强化父母

参与行为干预、加强父亲在家庭中的功能,帮助小刚建立行为规范,提供多种现实社会活动与游戏的机会,帮助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建立青少年的同伴朋辈关系和多元化社会支持环境。

“ 网瘾也是精神疾病。” 5

Page 6: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11 】】“ 为什么会沉迷网络?”空余时间多,打游戏消磨时间;交际能力差,不愿与人交流;学习成绩差,在游戏中寻找成就感;专业兴趣低,不愿学习等等。赌博心理、群体效应、专业学习兴趣低

下。6

Page 7: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22 】】面对心仪的女生,他的自卑不请自来,令他懊恼。而且他知道,班里有几个相貌远胜于他的男生,对这个女生也有着“非分之想”。他思来想去,最终还是以班长的身份欢迎她的回归,并真诚告诫女孩子,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并预祝她取得好成绩。

  然而,在信的末尾,他鬼使神差般地点评了那几位男生的缺点后,提醒女孩子要小心他们的“不良用心”。

7

Page 8: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22 】】 同学们会不会把信的内容捅到网上?我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随便哪个同学轻点一下鼠标,他就会成为“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丑闻当事人”。

整个暑假,他所有的时间都在各个网站游荡,他时刻关注论坛动向,试图将有可能出现的噩梦扼杀在摇篮里。

8

Page 9: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22 】】 可是精力毕竟有限,一个人无论如何都无法与整

个网络作战。他绞尽脑汁,想找到一个完美解决的方案。后来,他还真想到了。那就是去改名,然后,去整容 。

当他把想法向父亲和盘托出,并开始办理出国护照时,父亲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儿子出了问题。

  后记: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做了相关心理及人格测试,结果显示有焦虑、抑郁,属神经质人格,个性不健康。

9

Page 10: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33 】】 他 24 岁,从小受父母和老师的宠爱。他性格

要强,做事追求完美,同时又敏感多疑,很在意别人的评价。

  凭着自己的努力,他从一个小乡村考上了名牌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外企工作,交了一个漂亮的女朋友,一切显得顺风顺水。

  今年清明节小长假,他本想休息几天,但女友提出去他家乡看看,他只能勉强出行。

10

Page 11: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33 】】 因为有事耽搁,出发时间变晚,原本打算寄宿在镇上的小旅馆,最后却变成留宿在了村里的老屋。   “怎么会有这么破旧的地方啊!”、“天哪,我被蚊子咬死了”……女朋友为此抱怨了一个晚上,他觉得头皮发麻。   第二天早起上坟,还算顺利。祭拜完了老祖宗,他和女友打算开车回杭州,结果走了几步,碰上了几个亲友,对方热情招呼他一起去为他的一个远房亲戚扫墓。   他原想拒绝,但碍于情面没说出口。

11

Page 12: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33 】】 原以为路程不远,没想到走了一个小时才赶了一半路,女友一会儿说头晕,一会抱怨腿抽筋,他起先还耐着性子宽慰对方,渐渐地,他觉得心中厌烦,人累得不行,喉咙口也像是爬进了小虫子,不停干呕。几位亲友看他脸色难看,提出背他一段,但谁都没有说起让他先回去。他想打退堂鼓,又觉得半途反悔一定会被人说三道四,只能纠结着前行。   走了两个小时终于到了坟地,他觉得自己已经筋疲力尽,敷衍着上了香。

12

Page 13: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33 】】 回来的路上,他又纠结了:刚才上香时是不是显得很不虔诚?亲友们看见了会不会觉得我一点都不孝顺?   心情复杂地往回赶,离家近了,他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到了停车的地方,女友催促着他赶快发车启程,他又犹豫了:我刚才还表现得虚弱不堪,突然又能开车了,亲友们会不会觉得我刚才都是装的?女友不耐烦地催他,他的难受劲又犯了。   回程路上,女朋友对他一顿数落。

13

Page 14: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33 】】   这个不顺的小长假过后,他的身体就没好过,觉得嘴里苦,时不时干呕,最后发展到头痛胸闷,心慌紧张。经检查,他患上了分离转换性障碍,也叫癔症。目前认为,癔症患者有一定的人格基础,比如具有易受暗示性,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发病。 对于做事要强,过分在意别人评价,敏感多疑的人来说,对自己要有一个合适的定位,不要为了面子问题勉强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要学会合理地拒绝,学会说“不”。

14

Page 15: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44 】】 如同当年的学校生活一样,时隔多年后,她和这些同学仍无太多话可说。饭桌上,听着大家高谈阔论,落寞的她安慰自己说,反正酒席一散,大家各奔东西,一时的好与坏与我有何相干?   对于初恋男友,她倒是有些话想说的。但显然,“初恋”与同学们的关系要相对融洽一些,他跟大家又是敬酒又是讲段子,过去的那段感情他好像没有提及的愿望。这令她有些难堪又有些失落,一时间,不知饭菜是何滋味。

15

Page 16: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44 】】尴尬之余,她没话找话地问旁边的一位男同学现在做什么工作。男同学说现在做律师,她说,不是吧,我怎么听人说你是记者?   可能她说的记者职业和男同学完全扯不上关系,有同学就笑了,说瞎扯。这令她更尴尬了。本来自己就不爱说话,没想到刚一说话,就招来“瞎扯”的评价。   她不甘心,把目光投向“初恋”,向他求证对错。没想到“初恋”也不帮她,再次证实这名男同学就是个律师。

16

Page 17: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44 】】随即,同学们开始打探律师行业的内幕,有咨询的,有打趣的,有问赚钱多不多的,有问活好不好接的,反正是立刻有了新话题,并谈笑风生,不亦乐乎。

  同学们的新话题,她一言未发。她面色平静地坐在那,内心却翻江倒海——“我明明知道这个同学是做记者的,为什么大家一致骗我说他是律师?别人欺骗我也就算了,为什么以前感情那么好的前男友也欺骗我?”

17

Page 18: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44 】】聚会疑云,似乎已经拨云见日。可是接下来,她又陷入了恐惧:这一次是欺骗、诬陷,下次用什么方法害我呢?前男友既然可以召集同学害她,那么他也可以联合更多的人,我一个人怎么抵抗这一拨人的谋害呢?

  终于,这种内心的恐慌冲破了她掩饰的平静外表,她整天惶惶不可终日,她看电视,觉得电视上的人要害她;上网,觉得网络上的人也要害她。

18

Page 19: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55 】】她说:“ 10次中至少有 9次,我对自己半夜用手机给朋友发短信或回复短信一无所知。” 她父亲回忆:“她去睡了,我去看她,发现她在发短信,手机拿在手里,可眼睛闭着。她发完短信,放下手机,醒来后对自己的行为毫不知情”。经医生诊断,这一现象源于睡眠紊乱。睡眠专家马哈德维亚说,随着手机、尤其智能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梦中发短信的事更为常见。“他们并未完全入睡,只是意识不清醒,处于临界状态”。

19

Page 20: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66 】】 他返回,上床。十二个小时的单调工作,令他相当疲乏。他多么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可是,该死的念头又像幽灵一样出现:门,确实关上了吗?   他再一次从床上爬起,一把拉开大门,然后重重关上,声音大到整幢楼都能听见。他一字一句地告诉自己:记住!门,确,实,关,上,了。   但是黑寂的夜里,他还是忍不住流下了绝望的泪水。他知道自己的身体或者是心里,一定有地方出了错。

20

Page 21: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66 】】 他发现,这种状况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这一

天,他受够了用人单位挑剔的目光,和判官一样的审问,他的情绪会落到低点。那么毫无疑问,这种强迫行为会有加重趋势,一夜会重复检查五六次,方能勉强入睡;如果这一天,他受到别人的赞美,哪怕是无意的,他的心情也会变得很好,脚步也会变轻快,那么强迫行为会有所减轻。

强迫症又被称为强迫性神经症,或被称为强迫性障碍。

21

Page 22: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77 】】 这几天他总梦见自己在森林里一条阴森森的小路上走着,看见路两旁有一些全身穿着白衣的女鬼,她们在空中飞来飞去的,我心里特别害怕,她们好像在向路上的行人招手,被她们招到的就会掉到河里,掉到河里的人有的上岸了,有的没有……

一般来说,梦中出现的一身白衣、脸色苍白、走路飘着、长发的女鬼常是抑郁情绪的化身。

22

Page 23: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77 】】“ 长发”象征她们需要缠绵的感情,这

里的“白”是生命力缺乏的象征,“飘”是不“脚踏实地”没有现实感。

梦见这样的女鬼,证明了他可能有一定的抑郁情绪,其来源可能是他对女性的恐惧,“河流”里的水是女性的象征,“招手”是来自女性的诱惑,“掉到河里”是掉到两性的情感世界里。

23

Page 24: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88 】】 他一年前从郑州到西宁经商做机械配件,但生意

一直不好,妻子也经常抱怨,于是两人矛盾越来越深,经常吵架。 2009 年 12 月 26日早上,妻子再次因为一点小事和他大吵了一架。由于生意不顺,心里极度郁闷的他在网吧连续泡了 4 天,疯狂地打网络游戏发泄,结果导致双眼什么都看不见了。经医生诊断,他患上了罕见的干眼症,是眼睛过度疲劳造成的暂时性失明,其视力想恢复到患病前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治愈后眼睛会很脆弱,不能再长时间用眼。

24

Page 25: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99 】】 事件背景:   小张是中文系大四的一名学生,沉稳朴实,

成绩也非常突出,尤其在写作方面。每年临近毕业,都有杂志社、新闻机构来学校面试,今年小张即将毕业,很幸运地成为学校推荐的对象。

  面试的规则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命题散文,并现场朗读。最后依据散文和朗读两项成绩决定是否录用。面试时,小张的散文得到了考官的一致好评,他顺利通过第一关,可是等到上场朗读的时候却不见了他的踪影。

25

Page 26: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99 】】平时认真负责的小张,为什么在这么重要的时刻

不见了?出了问题呢?他去了哪里?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问题就出在小张一直都有

的一个毛病——怯场! 对话:   问:朗读时为什么逃跑了?   小张:因为紧张,一遇到人多的场面,我就控制不了自己的紧张。这次也一样,散文写好后我就躲出去了,一个人在操场上。

26

Page 27: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99 】】   问:会紧张到什么程度?   小张:如果真的上场去朗读,我恐怕会变成

结巴。虽然文章是自己写的,但朗读起来会觉得都是不认识的字。

问:这种紧张事先会不会有反应?   小张:如果是事先知道要参加活动,前一天晚上一定睡不着。总是在想第二天是什么场面,自己该怎么做。然后就会不睡觉把第二天要说的话,一遍一遍默念。

27

Page 28: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99 】】   问:你认为自己是个非常认真的人吗?   小张:应该是的,甚至有人说我非常追求完美。

点评:   追求完美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往往顾此失彼。如果是刻意追求完美就容易导致怯场或者临阵紧张,直接表现为“不说话”或者“不敢说话”。这种心理因素的诱因就是自我信心的丢失,表现为自我评价过低,对自己没信心。

28

Page 29: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99 】】   建议:   每个人都会有当众紧张或者怯场的情绪,改善这样的心理障碍,关键在于是否有决心战胜自我。当紧张或者胆怯的心理出现时,不要轻易否定自己,也不要逃避退缩,而是要积极地挑战自我。从小的尝试开始,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回丢失的自信,进而确立大的方向。这样就会随着不断的成功,坚定自己的信心,彻底改变紧张或者胆怯的情绪。

29

Page 30: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1010 】】   他近来常失眠,心情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不能专心看书。原来喜欢和几个朋友聊天,近来不爱和任何人来往。

原来在大学读书时,他有一位女朋友,相处很好。后来分配两地也有信件往来。假期也能见面,正式恋爱已有五年了,现在在一起工作的又有一位女同事,对他很好,她也知道他有女朋友,所以与他相处只是一般关系,可是由于经常在一起,互相照顾,彼此也很真诚,不知为什么渐渐地对她产生好感,他向她表达爱慕,她也欣然接受。

30

Page 31: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1010 】】 这样一来他却陷入了矛盾的境地,无法自拔。最近又接到原来女朋友的来信,忽然觉得信的内

容平淡,他突然觉得她变得陌生了,不如身边工作的这个女孩亲切,他回信也很冷淡。事后他又觉得这样做不对,伤害了对方,思想斗争激烈,不知怎么处理。

31

Page 32: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1111 】】 小张,女, 19 岁,高中毕业,待业。就诊原因:

两年来在街上走路时心里紧张,怕人看。 主诉:我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难看,所以

一上街就紧张,在人多的地方几乎不敢迈步。 医生:有这种感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主诉:两年多以前,开始时没这么重,只是

不敢穿高跟鞋,后来不愿在我姨面前走路。 医生: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32

Page 33: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1111 】】主诉:有一个星期天,我还念高中三年级的时候,

我姨和姨夫来我家,饭后他们在屋里打牌,我哥给我买了一双高跟鞋让我穿穿试试。我穿上后走不太稳,因为从来没穿过。我姨看了后,说了句特别难听的话,我都不愿意重复这句话,我听了后很难过,哭了一下午,后来我再也不敢穿高跟鞋了,过了几天,我还是忘不了骂我的那句话,一想起来就想哭,真想骂我姨几句出出气,可又不敢,我也不会骂人, 心理委屈得很。

33

Page 34: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1111 】】从那以后,我觉得穿平底鞋也走不好路了,姿势难

看。我姨常到我家,她一来我就跑出去,跑不掉时也坐在椅子上不站起来,更不在她面前走路。不知咋的,后来在大街上也觉得走路姿势难看,怕人笑话。我想摆脱这种想法,可越想摆脱越摆脱不了。由一次蒙受刺激所造成的情绪反应影响到她的行为,

并长达两年之久,断定为心理障碍。34

Page 35: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1212 】】小谢,女, 30 岁,未婚,大学文化水平,工程技术人员。性格活泼,爱好广泛,业务能力较强,好学上进,事业心很强。自幼受父母宠爱,在单位受领导重视。她大学毕业后即分配某单位开发部工作,跟随主管

干部两年多,因工作关系,经常与主管一起出差,日常生活中接触也较多,突然主管的妻子怀疑她与主管关系不正常,并找到单位领导吵闹,在群众中散布各种对她人格有污辱性的言论。

35

Page 36: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1212 】】主管本人由于惧内,不敢站出来替她辩解,一直保

持沉默。为此,领导便调她到另外部门工作,从现象上似乎相信了主管的妻子的说法。她的父母得知这种消息后,不但不予同情,反而施加压力,要与其断绝父女和母女关系等等。她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感到世界上没人理解她,开始感到头晕、头痛、失眠、胸闷、记忆力下降,随后出现不自主地痛哭,出现自杀念头。

36

Page 37: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1313 】】 小单,女, 30 岁,已婚,大学文化,技术人员。患者每日处在精神紧张状态中,随时随地怕把事情办错,不相信自己,经常自卑而就诊。

患者主诉:整个头部象有一条带子绷着。记忆力下降,记不住事,脑子很木,迟钝,很笨。我觉得对什么事好像熟视无睹,不关心。与比较熟的人在一起常感到手足无措,干什么事都得被动服从,别人不说,我就不敢做。

37

Page 38: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1313 】】 与别人一起做事或别人看着我做事时心发慌。有

时一听说要干某件事就四肢无力,不相信自己能干好。实际上干事总怕出错可每次都出错,填一张支票怕写错,一笔一划地写,最后还有错。

生活史:(患者自述)小时候在农村,有一次我的姑姑来我家并带着我表姐,我表姐比我大一岁,长得挺好看。

38

Page 39: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1313 】】 当时一见面我就听到大人评论我们俩个,大人说

小亮(表姐的名字)真好看,比小军(我的名字)好看多了,这句话当时很刺激我,对我影响很深,从那以后,我就把自己归在长得不好看、没有能力之类的孩子中,处处都觉得别人好而自己不好,可又怕别人说我笨、看不起我。与别的小孩一起玩耍时总是要躲躲闪闪,一次一个比我小许多的孩子打我,我都不敢还手,只会哭。什么事也不敢与别的孩子争。

39

Page 40: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1313 】】 上学以后,总想和别人看齐,学别人,可好的不

学,专门学坏事,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如写作业,成心掉字,好让老师注意我。这些毛病一学会就改不了,于是觉得自己没能力写好。上大学以后,也是不相信自己,办事总爱盲从。别人戴眼镜,我也买来戴,其实我的眼睛并不近视,结果戴眼镜时间一长,真的变成了近视。生活中特别大的精神刺激没有发生过。但上述毛病也改不掉。

40

Page 41: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1313 】】该例患者的自信心不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焦虑,影响到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除了个性弱点之外,最早的起因是发生在童年,对一个天真的幼小心灵,只是一个贬低性的评价,就足以摧毁自尊和自信。社会环境中的所谓舆论,可能对一些人影响不大,但对于另一些人可能就是致病打击。

41

Page 42: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1414 】】 小项,男, 29 岁,某机关办事员。因担心自己

很快就要死去而就诊。 主诉:从去年冬天开始我的两腿疼痛,有时痛的轻有时痛得重,在医院诊治效果也不明显。今年冬天痛的比去年还重。我特别害怕得癌症。孩子才两岁,我死了没人管他们了(哭泣)。

医生:你怎么有要死的想法呢? 患者:我叔叔去年得肺癌死了,他临死之前

就腿痛,痛得厉害。我觉得我的腿痛跟他差不多。42

Page 43: 心理案例

【案例【案例 1414 】】医生:你到医院检查过身体吗?你的这种想法对检查身体的医生谈过吗?

患者:检查过身体。我的想法也对医生说过,可医生说我是瞎说。

该例患者产生疑病思想,可能是在亲属去世时的悲痛情绪背景上发生的,但无论如何,他得出结论的前提是错误的,“癌症病人腿痛”的逆命题是不真实的,以这种不真实的命题为前提进行推理,结论必然荒谬。该患者在进行归谬法说理疗法后,轻松而去。 43

Page 44: 心理案例

【【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 Learned helplessnesLearned helplessnesss ))】】

1967 年,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以狗为对象做了下列一组实验。

  程序一:把一条狗放进一个笼子里,锁住笼门使狗无法轻易从笼子里逃出来。而笼子里装有电击装置,通过这一装置给狗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刚好能够引起狗的痛苦,但不会使狗毙命或受伤。   塞里格曼发现,这只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拼命地挣扎,想逃出这个笼子,但经过再三的努力,它发现无法逃脱后,挣扎的强度就逐渐降低了。

44

Page 45: 心理案例

【【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 Learned helplessnesLearned helplessnesss ))】】

程序二:把这只受过电击的狗放进另一个笼子。这个笼子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实验者发现,这只曾受过电击的狗除了在头半分钟惊恐一阵子之外,此后一直卧倒在地。绝望地忍受着电击的痛苦,根本不去尝试有无逃脱的可能。

45

Page 46: 心理案例

【【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 Learned helplessnesLearned helplessnesss ))】】程序三:把没有经受过电击实验的狗直接放进有

隔板的笼子里,发现这些狗全部都能逃脱电击之苦,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安全的另一边。

让狗在接受“无法摆脱的电击”实验之前,先学会如何逃脱电击之苦。方法是先把它们放到可以躲避电击的那个笼子里,当它们接受电击时,只需轻轻一跳,就可以免受电击的痛苦。等到狗学会能轻易地从笼子的一边跳到另一边时,再让它们参与第一个实验。结果发现,这些狗们就不太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境地。 46

Page 47: 心理案例

【【踢猫效应踢猫效应】】 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

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便成了最终的牺牲品。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这就涉及到一个“风度”问题。 47

Page 48: 心理案例

【【踢猫效应踢猫效应】】古人云:克己、复礼。克己,就是遇事从容,能

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与人为善,给周边疲倦的心灵以慰籍与鼓励。有位高僧在外出云游前,把自己酷爱的种了满院子的兰花交与弟子,并嘱咐悉心照料。谁知一天晚上弟子忘了将兰花搬回室内,恰巧风雨大作,原本开得正艳的兰花被打得七零八落。弟子忐忑不安等待着师傅的责骂。僧人云游回来,得知缘由,只是淡淡说了一句:“我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兰花的。”弟子从中得到启发,幡然悟道。

48

Page 49: 心理案例

【【踢猫效应踢猫效应】】 “ 进门前,请脱去烦恼;回家时,带快乐回来。”一位家庭主妇在她的房门上挂了这么一块木牌。在她的家中,男主人一团和气,孩子大方有礼,一种温馨、和谐,满满地充盈整个空间。询问那块木牌,女主人笑笑,解释说:“有一次我在电梯镜子里看到一张充满疲惫的脸,一副紧锁的眉头,忧愁的眼睛……把我自己吓了一大跳。于是,我开始想,孩子、丈夫看到这副愁眉苦脸时,会有什么感觉?假如我对面也是这副面孔,又会有什么反应?接着我想到孩子在餐桌上的沉默、丈夫的冷淡,这些在我原来认为是他们不对的事实背后,隐藏的真正原因竟是我!当晚我便和丈夫长谈,第二天就写了一块木牌钉在门上提醒自己。结果,被提醒的不只是我自己,而是一家人……” 主妇不经意间的一句平白朴实的话,让原本死气沉沉的家庭又焕发出生机。 49

Page 50: 心理案例

【【墨菲定律墨菲定律 】】墨菲是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 1

949 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在一次火箭减速超重试验中,因仪器失灵发生了事故。墨菲发现,测量仪表被一个技术人员装反了。由此,他得出的教训是: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多种方法,而其中有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么一定有人会按这种方法去做。

50

Page 51: 心理案例

【【墨菲定律墨菲定律 】】换种说法:假定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地毯上,这片面包的两面均可能着地。但假定你把一片一面涂有一层果酱的面包掉在地毯上,常常是带有果酱的一面落在地毯上。在事后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斯塔普将其称为“墨菲法则”,并以极为简洁的方式作了重新表述:凡事可能出岔子,就一定会出岔子。墨菲法则在技术界不胫而走,因为它道出了一个铁的事实:技术风险能够由可能性变为突发性的事实。

51

Page 52: 心理案例

【【墨菲定律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揭示了一种独

特的社会及自然现象。它的极端表述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

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

52

Page 53: 心理案例

【【破窗效应破窗效应 】】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 Philip

Zimbardo)于 1969 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53

Page 54: 心理案例

【【破窗效应破窗效应 】】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詹姆士 ·威尔逊( James Q. Wilson)和犯罪学家乔治 ·凯林( George L. Kelling)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54

Page 55: 心理案例

【【破窗效应破窗效应 】】 有一家百来号人的本土企业,公司规定上班时间必须配带工牌。虽然制度上规定:如果发现不带工牌,每次罚款 20 元。最初一、两个员工没有照做,但管理层并没有引起重视,没有严格执行该项规定。一个月以后,不带工牌的员工由最初的 1 、 2 个,发展到几乎 50% 的员工都不带工牌,员工对此事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管理层并没有“令行禁止”反而一再纵容,严重影响公司士气和员工的精神面貌。

55

Page 56: 心理案例

【【破窗效应破窗效应 】】美国有一家公司,规模虽然不大,但以极少炒员工鱿鱼而著称。有一天,资深车工杰瑞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一旁。没有防护挡板,虽然埋下了安全隐患,但收取加工零件会更方便、快捷一些,这样杰瑞就可以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了。不巧的是,杰瑞的举动被无意间走进车间巡视的主管逮了个正着。主管雷霆大怒,令他立即将防护板装上之后,又站在那里大声训斥了半天,并声称要作废杰瑞一整天的工作。

56

Page 57: 心理案例

【【破窗效应破窗效应 】】 第二天一上班,杰瑞就被通知去见老板。老板说:

“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于公司意味着什么。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换个人换个时间把它们补起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

离开公司那天,杰瑞流泪了,工作了几年时间,杰瑞有过风光,也有过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公司从没有人对他说不行。可这一次不同,杰瑞知道,这次碰到的是公司灵魂的东西。

57

Page 58: 心理案例

【【破窗效应破窗效应 】】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顿受到了“破窗理论”的启发。纽约的地铁被认为是“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场所”,针对纽约地铁犯罪率的飙升,布拉顿采取的措施是号召所有的交警认真推进有关“生活质量”的法律,他以“破窗理论”为师,虽然地铁站的重大刑案不断增加,他却全力打击逃票。

58

Page 59: 心理案例

【【破窗效应破窗效应 】】 结果发现,每七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携带凶器。结果,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站的犯罪率竟然下降,治安大幅好转。

他的做法显示出,小奸小恶正是暴力犯罪的温床。因为针对这些看似微小、却有象征意义的违章行为大力整顿,却大大减少了刑事犯罪。

59

Page 60: 心理案例

【【垃圾桶理论垃圾桶理论 】】荷兰有一个城市为解决垃圾问题而购置了垃圾桶,但由于人们不愿意使用垃圾桶,乱扔垃圾现象仍十分严重。该市卫生机关为此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第一个方法是:把对乱扔垃圾的人的罚金从 25 元提高到 50 元。实施后,收效甚微。

第二个方法是:增加街道巡逻人员的人数,成效亦不显著。

60

Page 61: 心理案例

【【垃圾桶理论垃圾桶理论 】】 后来,有人在垃圾桶上出主意:设计了一个电

动垃圾桶,桶上装有一个感应器,每当垃圾丢进桶内,感应器就有反应而启动录音机,播出一则故事或笑话,其内容还每两周换一次。这个设计大受欢迎,结果所有的人不论距离远近,都把垃圾丢进垃圾桶里,城市因而变得清洁起来。

61

Page 62: 心理案例

【【牢骚效应牢骚效应 】】牢骚效应来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组织的

一次有价值的实验。在芝加哥郊外,有一家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在这个工厂中,各种生活和娱乐设施都很完善,社会保险、养老金等等其他方面做得也相当不错。但是让厂长感到困惑的是,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却并不高,产品销售也是成绩平平。为找出原因,他向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发出了求助申请。

62

Page 63: 心理案例

【【牢骚效应牢骚效应 】】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在梅奥教授的带领下,派出

一个专家组对这件事展开了调查研究。经调查发现,厂家原来假定的对工厂生产效率会起极大作用的照明条件、休息时间以及薪水的高低与工作效率的相关性很低,而工厂内自由宽容的群体气氛、工人的工作情绪、责任感与工作效率的相关程度却较大。

63

Page 64: 心理案例

【【牢骚效应牢骚效应 】】 在他们进行的这一系列试验研究中,有一

个 "谈话试验 " 。具体做法就是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而且规定在谈话过程中,专家要耐心倾听工人们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记录。与此同时,专家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这一实验研究的周期是两年。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研究人员前前后后与工人谈话的总数达到了两万余人次。

64

Page 65: 心理案例

【【牢骚效应牢骚效应 】】 结果他们发现:这两年以来,工厂的产量大幅

度提高了。经过研究,他们给出了原因:在这家工厂,长期以来工人对它的各个方面就有诸多不满,但无处发泄。 "谈话试验 "使他们的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了,从而感到心情舒畅,所以工作干劲高涨。这就是牢骚效应。由于这家工厂的名字叫霍桑,人们又将这种现象称为 " 霍桑效应" 。

65

Page 66: 心理案例

【【牢骚效应牢骚效应 】】 在松下,所有分厂里都设有吸烟室,里面摆放着一个极像松下幸之助本人的人体模型,工人可以在这里用竹竿随意抽打 " 他 " ,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等他打够了,停手了,喇叭里会自动响起松下幸之助的声音,这是他本人给工人写的诗: " 这不是幻觉,我们生在一个国家,心心相通,手挽着手,我们可以一起去求得和平,让日本繁荣幸福。干事情可以有分歧,但记住,日本人只有一个目标:即民族强盛、和睦。从今起,这绝不再是幻觉 !" 当然,这还不够,松下说: "厂主自己还得努力工作,要使每个职工感觉到:我们的厂主工作真辛苦,我们理应帮助他 !" 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使松下的员工自始至终都能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

66

Page 67: 心理案例

九个人过桥的试验九个人过桥的试验 教授说:你们九个人听我的指挥,走过这个曲曲弯弯的小桥,千万别掉下去,不过掉下去也没关系,底下就是一点水。——顺利过桥 走过去后,教授打开了一盏黄灯,透过黄灯九个人看到,桥底下不仅仅是一点水,而且还有几条在蠕动的鳄鱼。——吓了一跳 教授问:现在你们谁敢走回来?——没人敢走了 教授说:你们要用心理暗示,想象自己走在坚固的铁桥上。——只有三个人愿意尝试:第一个人颤颤巍巍,走的时间多花了一倍;第二个人哆哆嗦嗦,走了一半再也坚持不住了,吓得趴在桥上;第三个人才走了三步就吓爬下了。

Page 68: 心理案例

教授这时打开了所有的灯,大家这才发现,在桥教授这时打开了所有的灯,大家这才发现,在桥和鳄鱼之间还有一层网,网是黄色的,刚才在黄和鳄鱼之间还有一层网,网是黄色的,刚才在黄灯下看不清楚。大家现在不怕了,说要知道有网灯下看不清楚。大家现在不怕了,说要知道有网我们早就过去了,几个人哗啦哗啦都走过来了。我们早就过去了,几个人哗啦哗啦都走过来了。 只有一个人不敢走,教授问他,你怎么回事?只有一个人不敢走,教授问他,你怎么回事? 这个人说,我担心网不结实。这个人说,我担心网不结实。

Page 69: 心理案例

死囚试验死囚试验 教授把一个死囚关在一个屋子里,蒙上死囚的教授把一个死囚关在一个屋子里,蒙上死囚的眼睛,对死囚说:我们准备换一种方式让你死,眼睛,对死囚说:我们准备换一种方式让你死,我们将把你的血管割开,让你的血滴尽而死。我们将把你的血管割开,让你的血滴尽而死。 然后教授打开一个水龙头,让死囚听到滴水声,然后教授打开一个水龙头,让死囚听到滴水声,教授说,这就是你的血在滴。教授说,这就是你的血在滴。 第二天早上打开房门,死囚死了,脸色惨白,第二天早上打开房门,死囚死了,脸色惨白,一副血滴尽的模样,其实他的血一滴也没有滴一副血滴尽的模样,其实他的血一滴也没有滴出来,他被吓死了。出来,他被吓死了。

Page 70: 心理案例

借锤子借锤子 有一个人想挂一张画。他有钉子,但没有锤子。邻居有锤子。有一个人想挂一张画。他有钉子,但没有锤子。邻居有锤子。于是他决定到邻居那儿去借锤子。于是他决定到邻居那儿去借锤子。 就在这时候他起了疑心:要是邻居不愿意把锤子借我,就在这时候他起了疑心:要是邻居不愿意把锤子借我,那怎么办那怎么办 ?? 昨天他对我只是漫不经心地打招呼,也许他匆匆昨天他对我只是漫不经心地打招呼,也许他匆匆忙忙,也许这种匆忙是他装出来的,其实他内心对我是非常忙忙,也许这种匆忙是他装出来的,其实他内心对我是非常不满的。什么事不满呢不满的。什么事不满呢 ?? 我又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是他自我又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是他自己在多心罢了。要是有人向我借工具,我立刻就借绐他。而己在多心罢了。要是有人向我借工具,我立刻就借绐他。而他为什么会不借呢他为什么会不借呢 ?? 怎么能拒绝帮别人这么点儿忙呢怎么能拒绝帮别人这么点儿忙呢 ?? 而他而他还自以为我依赖他,仅仅因为他有一个锤子还自以为我依赖他,仅仅因为他有一个锤子 !! 我受够了。我受够了。 于是他迅速跑过去,按响门铃。邻居开门了,还没来得于是他迅速跑过去,按响门铃。邻居开门了,还没来得及说声“早安”,这个人就冲着他喊道:“留着你的锤子给及说声“早安”,这个人就冲着他喊道:“留着你的锤子给自己用吧,你这个恶棍自己用吧,你这个恶棍 !”!” 消极的思想造成错误的行为,积极的心态可以避免一切不必消极的思想造成错误的行为,积极的心态可以避免一切不必要的麻烦和错误。要的麻烦和错误。

Page 71: 心理案例

要学会忘记、谅解、宽容。不原谅等于给了别要学会忘记、谅解、宽容。不原谅等于给了别人持续伤害你的机会。人持续伤害你的机会。

有两个和尚下山化斋,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条有两个和尚下山化斋,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条河,河边有一个靓丽女子,女子不敢过河。小河,河边有一个靓丽女子,女子不敢过河。小和尚有心想去帮她,又怕别人说闲话,老和尚和尚有心想去帮她,又怕别人说闲话,老和尚毫不犹豫把女子背过河去。快到庙的时候,小毫不犹豫把女子背过河去。快到庙的时候,小和尚说,出家人不近女色,你为什么要背那个和尚说,出家人不近女色,你为什么要背那个女子?老和尚说,我已经把她放在了河边,你女子?老和尚说,我已经把她放在了河边,你怎么还背着她啊?怎么还背着她啊?

Page 72: 心理案例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书不尽言,言不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