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100
臺臺臺臺臺臺臺臺 臺臺臺臺臺臺臺臺臺臺臺 1

Upload: mufutau-reeves

Post on 02-Jan-2016

4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退休撫卹法規與實務案例. 大綱. 一、退休撫卹理論. 貳、退休改革理念 ﹕ ( 90 制). 二、現行退休制度 ( 85 制). 核定函範例 主旨:台端(姓名 ﹕○ 、身份證統號 ﹕○ 、出生日期:民 國 55 年 05 月 05 日)自願退休(職)案,業經審定 如 說 明,請 查照。 說明:  一、依 據 民國10 3 年 4 月7 日 字 第○○○○ 號函辦理。 二、台端自願退休(職)案審定如下:(※ 表空白) ( 一 ) 適(準)用法條:公務人員退休法第4 條第1項第 2款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退休撫卹法規與實務案例

1

大綱

一退休撫卹理論

3

4

貳退休改革理念( 90制)

5

6

7

二現行退休制度( 85制)

核定函範例主旨台端(姓名 身份證統號 出生日期民國 55年 05月 05 日)自願退休(職)案業經審定 如說 明請 查照說明 一依據民國 103年 4月 7日字第號函辦理二台端自願退休(職)案審定如下( 表空白)(一)適(準)用法條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1項第 2款(二)最後服務機關及職稱(三)退休(職)等薪級(四)退休生效日期民國 103年 4月 2日

8

(五)退休金種類月退休金(六)年資 1退撫新制實施前任職年資 11年 審定年資 11年 2退撫新制實施後任職年資 17年 11個月 1天審定年資 18年(七)退休金給與 1退撫新制實施前(1)退休金月退休金 55(2)依第 30條第 2項核給之補償金一次補償金 2個 基數(或月補償金 2)(3) 55歲加發退休金

9

(4)勳獎章 7200元(警察獎章 4等 3級第 3868號警 察獎章 4等 2級第 877號 計給請服務機關發放時 於獎章證書上登載「已辦退休核訖」)(5)因公傷殘退休金(6)支給機關臺中市政府2退撫新制施行後(1)退休金月退休金 36

(2)依第 30條第 3項核給之補償金(一次補償金)(3)支給機關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八)退休金其他現金給與補償金以退休職)等級之 本 (年功)俸(薪)之 15為基數內涵發給 146667 個基數 10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年資及展期減額年齡彙整表

適用對象 任職年資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展期月退休金年齡

減額最早適用年齡

屆齡退休 15年 命令退休 15年

自願退休

任職 5年以上年滿 60歲 15年 60

任職 25年以上 25年 60 60 55

任職 30年以上 30年 55 55 50

危勞降齡 15年 55 55 50彈性退休 任職 20年以上 20年 55 備註1 「」表示不適用該項目2 危勞降齡自願退休年齡介於 51-55歲者其最早得擇領減額月退休金之年齡依 其危勞降齡自願退休年齡計算

11

附表 公務人員退撫新制實施前公保年資及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存款最高月數標準表(從優逆算表)施行前公保年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優惠存款最高月數

1

1

1

十三

1

十六

1

十八

1

二十

1

二十二

1

二十四

1

二十六1

二十七 2

二十八

2

二十九2

三十2

三十一2

三十二3

三十三3

三十四3

三十五3

三十六4

說明一八十四年七月一日公務人員退休法修正施行前後之公保年資應合併計算依公務人員保險法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二公保養老給付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最高月數依本表規定辦理公保養老給付金額低於本表規定標準者依實際領取之公保養老給付金額辦理優惠存款

12

基 本 資 料本(年功)薪 40420元

核定退休年資29年 0月

( 舊 11年 -當兵 1年新 18

年 )

退休所得上限比率(百分比 )

第一階段 83(C1)

第二階段 84(C2)

月退休金(含月補償金) 52264元 (B)依優存辦法第 2點第 3點規定計算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 1050920元 (X)

計算過程第一階段52264( 月退休金 )+(Y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83(C1) 40420﹝本 (年功 )俸﹞ times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1)≦ 40420(A)times2times83(C1)- 52264元 (B)= 14834元 (D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14834(D1)times12divide18= 988934元 (X1)

第二階段 ( 月退休金 )+(Y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C2本 (年功 )俸+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主管職務加給+年終工作獎金 112 52264+ Y2 ≦ 8440420+ 19250+ 0+ 7464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2)≦ 67134times(C2)- 52264元 (B)= 4129元 (D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4129(D2)times12divide18= 275267元 (X2)

優惠存款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金額( X X1 X2取最低者) 275267元13

公保養老給付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計算單退休人員姓名(身分證統號)() 退休生效日 1020602最後服務機關及職稱臺中市政府

備註本計算單依據下列規定計算一依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規定兼具退撫新制實施前後 任職年資且支(兼)領月退休金人員其每月退休所得不 得超過最後在職同等級人員本(年功)俸加 1 倍計算之退 休所得比率上限( 75-95)以及同等級現職人員待遇 (退休所得比率上限計算如下支領月退休金人員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以下者以百分之七十五為上限以 後每增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二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五 未滿六個月者增加百分之一滿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 者以一年計) 100年 1 月(第一階段)二依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第 4

條規定上開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所稱同等級現職人員

14

待遇指最後在職之本(年功)俸按各類人員適用之技 術或專業加給及人數加權平均計算所得之各職等定額技術 或專業加給主管職務加給以及全年年終工作獎金之 12分 之 1 金額之合計數額之 70-90(前項百分比之計算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者以百分之八十為上限以後每增 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一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滿六個 月以上未滿一年之畸零年資以一年計) 100年 2 月(第 二階段)三退休所得超過上開 2 項規定者在月退休金不作變動之前 提下減少其一次性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儲存之金額四依台端最後服務機關填送之資料及退休當年度待遇標準計 算台端主管職務加給之計列方式為無主管職務加給五辦理優惠存款時應以百元為單位不足百元者不計

1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2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十五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以上擇領月退休金者另按退撫新制實施前未滿十五年之年資為準依下列規定擇一支給補償金由各級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一每減一年增給二分之一個基數之一次補償 金二每減一年增給基數二百分之一之月補償 金

16

案 例

舊制核定年資

舊制年資未滿 15年年資 補償金

1 14年 1個月 15年 -14年 1個月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不足 1年 不核給補償金

2 13年 1個月15 年 -13 年 1 個月 =1 年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滿 1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times12=05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05)擇領月補償金者 1times1200=05 (本俸 times2times05)

3 2 個月 15年 -2個月 =14年 10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 14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4times12=7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7)擇領月補償金者 14times1200=7(本俸 times2times7)

1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3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二十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擇領月退休金者依其在退撫新制實施後年資每滿六個月一次增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最高一次增發三個基數至滿二十年止(前段)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逾二十年者每滿一年減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至滿二十六年者不再增減其增減基數之補償金由退撫基金支給(後段)

18

案例 核定年資 前段加發補償金 後段減發補償金 核發之補償金

1

舊制14 年 11 個月 新制10 年 7 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4年 11個月 =5年1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5年)( 5times2times12) =5個基 數 惟最高發給 3 個基數(應 增發)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4年 11個月 +10年 7個月=25 年 6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基 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3-25=05核發數額為本俸 times2times05

2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8 年 1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7年 3個月 =2年 9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25年)( 25times2times12) =25 個基數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7 年 3 個月 +8 年 1 個月=25 年 4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 基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25-25=0核發數額為 0

3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10 年 1 個月

新舊制核定年資合計已逾 26年 不再增減補償金19

公務人員領有勳章獎章榮譽紀念章發給獎勵金標準表類別及等第 獎勵金金額(新臺幣)

勳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卿雲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獎章

功績獎章及楷模獎章一等 一萬八百元二等 八千七百元三等 七千八百元

專業獎章一等 五千四百元二等 四千五百元三等 三千六百元

服務獎章

特等 40年 14400元一等 30年 18000元二等 20年 7200元

三等 10年 3600元

榮譽紀念章 一萬八百元

一公務人員於擔任公職期間所獲頒之軍職勳獎章依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施行細則第二十四條附件一陸海空軍退伍除役軍官士官勳獎章獎金支給標準表所定發給基數按公務人員退休案審定之等級及退休金基數內涵計算發給獎勵金二公務人員領有各等第服務獎章者僅依其最高等第服務獎章發給獎勵金公務人員曾請領警察獎章之服務年資亦得併計請頒服務獎章其請領獎勵金時應扣除以警察獎章加發退休金之服務年資三榮譽紀念章指總統依政務軍事各機關保舉最優人員辦法所頒發者

20

警察人員執行勤務遭受暴力或意外危害致身心障礙及領有勳章獎章加發退休金一覽表

殘廢程度 加發基數 類別及等第 加發金額(新臺幣)

勳 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 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心神喪失 十個

卿雲勳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勲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全殘廢 十個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半殘廢 五個 獎章

一等 九千元 二等 六千九百元 三等 四千五百元 四等 三千六百元

備註 獲有軍職勳獎章未在軍事機關支領獎金者比照軍職人員標準支給

21

退休案件救濟規定

22

三再任停止領受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

23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3條擇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之權利 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一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二領受月退休金後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 (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三再任由政府捐助(贈)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職務或政府暨所屬營業非營業 基金轉投資事業職務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24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2: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大綱

一退休撫卹理論

3

4

貳退休改革理念( 90制)

5

6

7

二現行退休制度( 85制)

核定函範例主旨台端(姓名 身份證統號 出生日期民國 55年 05月 05 日)自願退休(職)案業經審定 如說 明請 查照說明 一依據民國 103年 4月 7日字第號函辦理二台端自願退休(職)案審定如下( 表空白)(一)適(準)用法條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1項第 2款(二)最後服務機關及職稱(三)退休(職)等薪級(四)退休生效日期民國 103年 4月 2日

8

(五)退休金種類月退休金(六)年資 1退撫新制實施前任職年資 11年 審定年資 11年 2退撫新制實施後任職年資 17年 11個月 1天審定年資 18年(七)退休金給與 1退撫新制實施前(1)退休金月退休金 55(2)依第 30條第 2項核給之補償金一次補償金 2個 基數(或月補償金 2)(3) 55歲加發退休金

9

(4)勳獎章 7200元(警察獎章 4等 3級第 3868號警 察獎章 4等 2級第 877號 計給請服務機關發放時 於獎章證書上登載「已辦退休核訖」)(5)因公傷殘退休金(6)支給機關臺中市政府2退撫新制施行後(1)退休金月退休金 36

(2)依第 30條第 3項核給之補償金(一次補償金)(3)支給機關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八)退休金其他現金給與補償金以退休職)等級之 本 (年功)俸(薪)之 15為基數內涵發給 146667 個基數 10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年資及展期減額年齡彙整表

適用對象 任職年資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展期月退休金年齡

減額最早適用年齡

屆齡退休 15年 命令退休 15年

自願退休

任職 5年以上年滿 60歲 15年 60

任職 25年以上 25年 60 60 55

任職 30年以上 30年 55 55 50

危勞降齡 15年 55 55 50彈性退休 任職 20年以上 20年 55 備註1 「」表示不適用該項目2 危勞降齡自願退休年齡介於 51-55歲者其最早得擇領減額月退休金之年齡依 其危勞降齡自願退休年齡計算

11

附表 公務人員退撫新制實施前公保年資及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存款最高月數標準表(從優逆算表)施行前公保年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優惠存款最高月數

1

1

1

十三

1

十六

1

十八

1

二十

1

二十二

1

二十四

1

二十六1

二十七 2

二十八

2

二十九2

三十2

三十一2

三十二3

三十三3

三十四3

三十五3

三十六4

說明一八十四年七月一日公務人員退休法修正施行前後之公保年資應合併計算依公務人員保險法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二公保養老給付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最高月數依本表規定辦理公保養老給付金額低於本表規定標準者依實際領取之公保養老給付金額辦理優惠存款

12

基 本 資 料本(年功)薪 40420元

核定退休年資29年 0月

( 舊 11年 -當兵 1年新 18

年 )

退休所得上限比率(百分比 )

第一階段 83(C1)

第二階段 84(C2)

月退休金(含月補償金) 52264元 (B)依優存辦法第 2點第 3點規定計算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 1050920元 (X)

計算過程第一階段52264( 月退休金 )+(Y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83(C1) 40420﹝本 (年功 )俸﹞ times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1)≦ 40420(A)times2times83(C1)- 52264元 (B)= 14834元 (D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14834(D1)times12divide18= 988934元 (X1)

第二階段 ( 月退休金 )+(Y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C2本 (年功 )俸+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主管職務加給+年終工作獎金 112 52264+ Y2 ≦ 8440420+ 19250+ 0+ 7464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2)≦ 67134times(C2)- 52264元 (B)= 4129元 (D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4129(D2)times12divide18= 275267元 (X2)

優惠存款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金額( X X1 X2取最低者) 275267元13

公保養老給付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計算單退休人員姓名(身分證統號)() 退休生效日 1020602最後服務機關及職稱臺中市政府

備註本計算單依據下列規定計算一依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規定兼具退撫新制實施前後 任職年資且支(兼)領月退休金人員其每月退休所得不 得超過最後在職同等級人員本(年功)俸加 1 倍計算之退 休所得比率上限( 75-95)以及同等級現職人員待遇 (退休所得比率上限計算如下支領月退休金人員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以下者以百分之七十五為上限以 後每增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二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五 未滿六個月者增加百分之一滿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 者以一年計) 100年 1 月(第一階段)二依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第 4

條規定上開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所稱同等級現職人員

14

待遇指最後在職之本(年功)俸按各類人員適用之技 術或專業加給及人數加權平均計算所得之各職等定額技術 或專業加給主管職務加給以及全年年終工作獎金之 12分 之 1 金額之合計數額之 70-90(前項百分比之計算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者以百分之八十為上限以後每增 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一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滿六個 月以上未滿一年之畸零年資以一年計) 100年 2 月(第 二階段)三退休所得超過上開 2 項規定者在月退休金不作變動之前 提下減少其一次性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儲存之金額四依台端最後服務機關填送之資料及退休當年度待遇標準計 算台端主管職務加給之計列方式為無主管職務加給五辦理優惠存款時應以百元為單位不足百元者不計

1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2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十五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以上擇領月退休金者另按退撫新制實施前未滿十五年之年資為準依下列規定擇一支給補償金由各級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一每減一年增給二分之一個基數之一次補償 金二每減一年增給基數二百分之一之月補償 金

16

案 例

舊制核定年資

舊制年資未滿 15年年資 補償金

1 14年 1個月 15年 -14年 1個月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不足 1年 不核給補償金

2 13年 1個月15 年 -13 年 1 個月 =1 年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滿 1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times12=05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05)擇領月補償金者 1times1200=05 (本俸 times2times05)

3 2 個月 15年 -2個月 =14年 10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 14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4times12=7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7)擇領月補償金者 14times1200=7(本俸 times2times7)

1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3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二十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擇領月退休金者依其在退撫新制實施後年資每滿六個月一次增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最高一次增發三個基數至滿二十年止(前段)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逾二十年者每滿一年減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至滿二十六年者不再增減其增減基數之補償金由退撫基金支給(後段)

18

案例 核定年資 前段加發補償金 後段減發補償金 核發之補償金

1

舊制14 年 11 個月 新制10 年 7 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4年 11個月 =5年1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5年)( 5times2times12) =5個基 數 惟最高發給 3 個基數(應 增發)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4年 11個月 +10年 7個月=25 年 6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基 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3-25=05核發數額為本俸 times2times05

2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8 年 1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7年 3個月 =2年 9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25年)( 25times2times12) =25 個基數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7 年 3 個月 +8 年 1 個月=25 年 4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 基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25-25=0核發數額為 0

3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10 年 1 個月

新舊制核定年資合計已逾 26年 不再增減補償金19

公務人員領有勳章獎章榮譽紀念章發給獎勵金標準表類別及等第 獎勵金金額(新臺幣)

勳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卿雲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獎章

功績獎章及楷模獎章一等 一萬八百元二等 八千七百元三等 七千八百元

專業獎章一等 五千四百元二等 四千五百元三等 三千六百元

服務獎章

特等 40年 14400元一等 30年 18000元二等 20年 7200元

三等 10年 3600元

榮譽紀念章 一萬八百元

一公務人員於擔任公職期間所獲頒之軍職勳獎章依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施行細則第二十四條附件一陸海空軍退伍除役軍官士官勳獎章獎金支給標準表所定發給基數按公務人員退休案審定之等級及退休金基數內涵計算發給獎勵金二公務人員領有各等第服務獎章者僅依其最高等第服務獎章發給獎勵金公務人員曾請領警察獎章之服務年資亦得併計請頒服務獎章其請領獎勵金時應扣除以警察獎章加發退休金之服務年資三榮譽紀念章指總統依政務軍事各機關保舉最優人員辦法所頒發者

20

警察人員執行勤務遭受暴力或意外危害致身心障礙及領有勳章獎章加發退休金一覽表

殘廢程度 加發基數 類別及等第 加發金額(新臺幣)

勳 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 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心神喪失 十個

卿雲勳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勲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全殘廢 十個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半殘廢 五個 獎章

一等 九千元 二等 六千九百元 三等 四千五百元 四等 三千六百元

備註 獲有軍職勳獎章未在軍事機關支領獎金者比照軍職人員標準支給

21

退休案件救濟規定

22

三再任停止領受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

23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3條擇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之權利 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一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二領受月退休金後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 (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三再任由政府捐助(贈)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職務或政府暨所屬營業非營業 基金轉投資事業職務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24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3: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一退休撫卹理論

3

4

貳退休改革理念( 90制)

5

6

7

二現行退休制度( 85制)

核定函範例主旨台端(姓名 身份證統號 出生日期民國 55年 05月 05 日)自願退休(職)案業經審定 如說 明請 查照說明 一依據民國 103年 4月 7日字第號函辦理二台端自願退休(職)案審定如下( 表空白)(一)適(準)用法條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1項第 2款(二)最後服務機關及職稱(三)退休(職)等薪級(四)退休生效日期民國 103年 4月 2日

8

(五)退休金種類月退休金(六)年資 1退撫新制實施前任職年資 11年 審定年資 11年 2退撫新制實施後任職年資 17年 11個月 1天審定年資 18年(七)退休金給與 1退撫新制實施前(1)退休金月退休金 55(2)依第 30條第 2項核給之補償金一次補償金 2個 基數(或月補償金 2)(3) 55歲加發退休金

9

(4)勳獎章 7200元(警察獎章 4等 3級第 3868號警 察獎章 4等 2級第 877號 計給請服務機關發放時 於獎章證書上登載「已辦退休核訖」)(5)因公傷殘退休金(6)支給機關臺中市政府2退撫新制施行後(1)退休金月退休金 36

(2)依第 30條第 3項核給之補償金(一次補償金)(3)支給機關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八)退休金其他現金給與補償金以退休職)等級之 本 (年功)俸(薪)之 15為基數內涵發給 146667 個基數 10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年資及展期減額年齡彙整表

適用對象 任職年資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展期月退休金年齡

減額最早適用年齡

屆齡退休 15年 命令退休 15年

自願退休

任職 5年以上年滿 60歲 15年 60

任職 25年以上 25年 60 60 55

任職 30年以上 30年 55 55 50

危勞降齡 15年 55 55 50彈性退休 任職 20年以上 20年 55 備註1 「」表示不適用該項目2 危勞降齡自願退休年齡介於 51-55歲者其最早得擇領減額月退休金之年齡依 其危勞降齡自願退休年齡計算

11

附表 公務人員退撫新制實施前公保年資及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存款最高月數標準表(從優逆算表)施行前公保年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優惠存款最高月數

1

1

1

十三

1

十六

1

十八

1

二十

1

二十二

1

二十四

1

二十六1

二十七 2

二十八

2

二十九2

三十2

三十一2

三十二3

三十三3

三十四3

三十五3

三十六4

說明一八十四年七月一日公務人員退休法修正施行前後之公保年資應合併計算依公務人員保險法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二公保養老給付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最高月數依本表規定辦理公保養老給付金額低於本表規定標準者依實際領取之公保養老給付金額辦理優惠存款

12

基 本 資 料本(年功)薪 40420元

核定退休年資29年 0月

( 舊 11年 -當兵 1年新 18

年 )

退休所得上限比率(百分比 )

第一階段 83(C1)

第二階段 84(C2)

月退休金(含月補償金) 52264元 (B)依優存辦法第 2點第 3點規定計算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 1050920元 (X)

計算過程第一階段52264( 月退休金 )+(Y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83(C1) 40420﹝本 (年功 )俸﹞ times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1)≦ 40420(A)times2times83(C1)- 52264元 (B)= 14834元 (D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14834(D1)times12divide18= 988934元 (X1)

第二階段 ( 月退休金 )+(Y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C2本 (年功 )俸+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主管職務加給+年終工作獎金 112 52264+ Y2 ≦ 8440420+ 19250+ 0+ 7464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2)≦ 67134times(C2)- 52264元 (B)= 4129元 (D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4129(D2)times12divide18= 275267元 (X2)

優惠存款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金額( X X1 X2取最低者) 275267元13

公保養老給付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計算單退休人員姓名(身分證統號)() 退休生效日 1020602最後服務機關及職稱臺中市政府

備註本計算單依據下列規定計算一依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規定兼具退撫新制實施前後 任職年資且支(兼)領月退休金人員其每月退休所得不 得超過最後在職同等級人員本(年功)俸加 1 倍計算之退 休所得比率上限( 75-95)以及同等級現職人員待遇 (退休所得比率上限計算如下支領月退休金人員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以下者以百分之七十五為上限以 後每增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二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五 未滿六個月者增加百分之一滿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 者以一年計) 100年 1 月(第一階段)二依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第 4

條規定上開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所稱同等級現職人員

14

待遇指最後在職之本(年功)俸按各類人員適用之技 術或專業加給及人數加權平均計算所得之各職等定額技術 或專業加給主管職務加給以及全年年終工作獎金之 12分 之 1 金額之合計數額之 70-90(前項百分比之計算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者以百分之八十為上限以後每增 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一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滿六個 月以上未滿一年之畸零年資以一年計) 100年 2 月(第 二階段)三退休所得超過上開 2 項規定者在月退休金不作變動之前 提下減少其一次性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儲存之金額四依台端最後服務機關填送之資料及退休當年度待遇標準計 算台端主管職務加給之計列方式為無主管職務加給五辦理優惠存款時應以百元為單位不足百元者不計

1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2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十五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以上擇領月退休金者另按退撫新制實施前未滿十五年之年資為準依下列規定擇一支給補償金由各級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一每減一年增給二分之一個基數之一次補償 金二每減一年增給基數二百分之一之月補償 金

16

案 例

舊制核定年資

舊制年資未滿 15年年資 補償金

1 14年 1個月 15年 -14年 1個月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不足 1年 不核給補償金

2 13年 1個月15 年 -13 年 1 個月 =1 年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滿 1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times12=05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05)擇領月補償金者 1times1200=05 (本俸 times2times05)

3 2 個月 15年 -2個月 =14年 10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 14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4times12=7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7)擇領月補償金者 14times1200=7(本俸 times2times7)

1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3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二十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擇領月退休金者依其在退撫新制實施後年資每滿六個月一次增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最高一次增發三個基數至滿二十年止(前段)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逾二十年者每滿一年減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至滿二十六年者不再增減其增減基數之補償金由退撫基金支給(後段)

18

案例 核定年資 前段加發補償金 後段減發補償金 核發之補償金

1

舊制14 年 11 個月 新制10 年 7 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4年 11個月 =5年1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5年)( 5times2times12) =5個基 數 惟最高發給 3 個基數(應 增發)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4年 11個月 +10年 7個月=25 年 6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基 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3-25=05核發數額為本俸 times2times05

2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8 年 1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7年 3個月 =2年 9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25年)( 25times2times12) =25 個基數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7 年 3 個月 +8 年 1 個月=25 年 4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 基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25-25=0核發數額為 0

3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10 年 1 個月

新舊制核定年資合計已逾 26年 不再增減補償金19

公務人員領有勳章獎章榮譽紀念章發給獎勵金標準表類別及等第 獎勵金金額(新臺幣)

勳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卿雲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獎章

功績獎章及楷模獎章一等 一萬八百元二等 八千七百元三等 七千八百元

專業獎章一等 五千四百元二等 四千五百元三等 三千六百元

服務獎章

特等 40年 14400元一等 30年 18000元二等 20年 7200元

三等 10年 3600元

榮譽紀念章 一萬八百元

一公務人員於擔任公職期間所獲頒之軍職勳獎章依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施行細則第二十四條附件一陸海空軍退伍除役軍官士官勳獎章獎金支給標準表所定發給基數按公務人員退休案審定之等級及退休金基數內涵計算發給獎勵金二公務人員領有各等第服務獎章者僅依其最高等第服務獎章發給獎勵金公務人員曾請領警察獎章之服務年資亦得併計請頒服務獎章其請領獎勵金時應扣除以警察獎章加發退休金之服務年資三榮譽紀念章指總統依政務軍事各機關保舉最優人員辦法所頒發者

20

警察人員執行勤務遭受暴力或意外危害致身心障礙及領有勳章獎章加發退休金一覽表

殘廢程度 加發基數 類別及等第 加發金額(新臺幣)

勳 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 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心神喪失 十個

卿雲勳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勲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全殘廢 十個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半殘廢 五個 獎章

一等 九千元 二等 六千九百元 三等 四千五百元 四等 三千六百元

備註 獲有軍職勳獎章未在軍事機關支領獎金者比照軍職人員標準支給

21

退休案件救濟規定

22

三再任停止領受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

23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3條擇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之權利 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一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二領受月退休金後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 (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三再任由政府捐助(贈)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職務或政府暨所屬營業非營業 基金轉投資事業職務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24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4: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4

貳退休改革理念( 90制)

5

6

7

二現行退休制度( 85制)

核定函範例主旨台端(姓名 身份證統號 出生日期民國 55年 05月 05 日)自願退休(職)案業經審定 如說 明請 查照說明 一依據民國 103年 4月 7日字第號函辦理二台端自願退休(職)案審定如下( 表空白)(一)適(準)用法條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1項第 2款(二)最後服務機關及職稱(三)退休(職)等薪級(四)退休生效日期民國 103年 4月 2日

8

(五)退休金種類月退休金(六)年資 1退撫新制實施前任職年資 11年 審定年資 11年 2退撫新制實施後任職年資 17年 11個月 1天審定年資 18年(七)退休金給與 1退撫新制實施前(1)退休金月退休金 55(2)依第 30條第 2項核給之補償金一次補償金 2個 基數(或月補償金 2)(3) 55歲加發退休金

9

(4)勳獎章 7200元(警察獎章 4等 3級第 3868號警 察獎章 4等 2級第 877號 計給請服務機關發放時 於獎章證書上登載「已辦退休核訖」)(5)因公傷殘退休金(6)支給機關臺中市政府2退撫新制施行後(1)退休金月退休金 36

(2)依第 30條第 3項核給之補償金(一次補償金)(3)支給機關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八)退休金其他現金給與補償金以退休職)等級之 本 (年功)俸(薪)之 15為基數內涵發給 146667 個基數 10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年資及展期減額年齡彙整表

適用對象 任職年資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展期月退休金年齡

減額最早適用年齡

屆齡退休 15年 命令退休 15年

自願退休

任職 5年以上年滿 60歲 15年 60

任職 25年以上 25年 60 60 55

任職 30年以上 30年 55 55 50

危勞降齡 15年 55 55 50彈性退休 任職 20年以上 20年 55 備註1 「」表示不適用該項目2 危勞降齡自願退休年齡介於 51-55歲者其最早得擇領減額月退休金之年齡依 其危勞降齡自願退休年齡計算

11

附表 公務人員退撫新制實施前公保年資及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存款最高月數標準表(從優逆算表)施行前公保年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優惠存款最高月數

1

1

1

十三

1

十六

1

十八

1

二十

1

二十二

1

二十四

1

二十六1

二十七 2

二十八

2

二十九2

三十2

三十一2

三十二3

三十三3

三十四3

三十五3

三十六4

說明一八十四年七月一日公務人員退休法修正施行前後之公保年資應合併計算依公務人員保險法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二公保養老給付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最高月數依本表規定辦理公保養老給付金額低於本表規定標準者依實際領取之公保養老給付金額辦理優惠存款

12

基 本 資 料本(年功)薪 40420元

核定退休年資29年 0月

( 舊 11年 -當兵 1年新 18

年 )

退休所得上限比率(百分比 )

第一階段 83(C1)

第二階段 84(C2)

月退休金(含月補償金) 52264元 (B)依優存辦法第 2點第 3點規定計算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 1050920元 (X)

計算過程第一階段52264( 月退休金 )+(Y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83(C1) 40420﹝本 (年功 )俸﹞ times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1)≦ 40420(A)times2times83(C1)- 52264元 (B)= 14834元 (D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14834(D1)times12divide18= 988934元 (X1)

第二階段 ( 月退休金 )+(Y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C2本 (年功 )俸+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主管職務加給+年終工作獎金 112 52264+ Y2 ≦ 8440420+ 19250+ 0+ 7464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2)≦ 67134times(C2)- 52264元 (B)= 4129元 (D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4129(D2)times12divide18= 275267元 (X2)

優惠存款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金額( X X1 X2取最低者) 275267元13

公保養老給付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計算單退休人員姓名(身分證統號)() 退休生效日 1020602最後服務機關及職稱臺中市政府

備註本計算單依據下列規定計算一依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規定兼具退撫新制實施前後 任職年資且支(兼)領月退休金人員其每月退休所得不 得超過最後在職同等級人員本(年功)俸加 1 倍計算之退 休所得比率上限( 75-95)以及同等級現職人員待遇 (退休所得比率上限計算如下支領月退休金人員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以下者以百分之七十五為上限以 後每增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二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五 未滿六個月者增加百分之一滿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 者以一年計) 100年 1 月(第一階段)二依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第 4

條規定上開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所稱同等級現職人員

14

待遇指最後在職之本(年功)俸按各類人員適用之技 術或專業加給及人數加權平均計算所得之各職等定額技術 或專業加給主管職務加給以及全年年終工作獎金之 12分 之 1 金額之合計數額之 70-90(前項百分比之計算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者以百分之八十為上限以後每增 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一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滿六個 月以上未滿一年之畸零年資以一年計) 100年 2 月(第 二階段)三退休所得超過上開 2 項規定者在月退休金不作變動之前 提下減少其一次性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儲存之金額四依台端最後服務機關填送之資料及退休當年度待遇標準計 算台端主管職務加給之計列方式為無主管職務加給五辦理優惠存款時應以百元為單位不足百元者不計

1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2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十五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以上擇領月退休金者另按退撫新制實施前未滿十五年之年資為準依下列規定擇一支給補償金由各級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一每減一年增給二分之一個基數之一次補償 金二每減一年增給基數二百分之一之月補償 金

16

案 例

舊制核定年資

舊制年資未滿 15年年資 補償金

1 14年 1個月 15年 -14年 1個月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不足 1年 不核給補償金

2 13年 1個月15 年 -13 年 1 個月 =1 年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滿 1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times12=05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05)擇領月補償金者 1times1200=05 (本俸 times2times05)

3 2 個月 15年 -2個月 =14年 10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 14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4times12=7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7)擇領月補償金者 14times1200=7(本俸 times2times7)

1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3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二十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擇領月退休金者依其在退撫新制實施後年資每滿六個月一次增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最高一次增發三個基數至滿二十年止(前段)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逾二十年者每滿一年減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至滿二十六年者不再增減其增減基數之補償金由退撫基金支給(後段)

18

案例 核定年資 前段加發補償金 後段減發補償金 核發之補償金

1

舊制14 年 11 個月 新制10 年 7 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4年 11個月 =5年1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5年)( 5times2times12) =5個基 數 惟最高發給 3 個基數(應 增發)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4年 11個月 +10年 7個月=25 年 6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基 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3-25=05核發數額為本俸 times2times05

2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8 年 1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7年 3個月 =2年 9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25年)( 25times2times12) =25 個基數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7 年 3 個月 +8 年 1 個月=25 年 4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 基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25-25=0核發數額為 0

3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10 年 1 個月

新舊制核定年資合計已逾 26年 不再增減補償金19

公務人員領有勳章獎章榮譽紀念章發給獎勵金標準表類別及等第 獎勵金金額(新臺幣)

勳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卿雲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獎章

功績獎章及楷模獎章一等 一萬八百元二等 八千七百元三等 七千八百元

專業獎章一等 五千四百元二等 四千五百元三等 三千六百元

服務獎章

特等 40年 14400元一等 30年 18000元二等 20年 7200元

三等 10年 3600元

榮譽紀念章 一萬八百元

一公務人員於擔任公職期間所獲頒之軍職勳獎章依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施行細則第二十四條附件一陸海空軍退伍除役軍官士官勳獎章獎金支給標準表所定發給基數按公務人員退休案審定之等級及退休金基數內涵計算發給獎勵金二公務人員領有各等第服務獎章者僅依其最高等第服務獎章發給獎勵金公務人員曾請領警察獎章之服務年資亦得併計請頒服務獎章其請領獎勵金時應扣除以警察獎章加發退休金之服務年資三榮譽紀念章指總統依政務軍事各機關保舉最優人員辦法所頒發者

20

警察人員執行勤務遭受暴力或意外危害致身心障礙及領有勳章獎章加發退休金一覽表

殘廢程度 加發基數 類別及等第 加發金額(新臺幣)

勳 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 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心神喪失 十個

卿雲勳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勲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全殘廢 十個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半殘廢 五個 獎章

一等 九千元 二等 六千九百元 三等 四千五百元 四等 三千六百元

備註 獲有軍職勳獎章未在軍事機關支領獎金者比照軍職人員標準支給

21

退休案件救濟規定

22

三再任停止領受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

23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3條擇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之權利 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一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二領受月退休金後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 (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三再任由政府捐助(贈)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職務或政府暨所屬營業非營業 基金轉投資事業職務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24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5: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貳退休改革理念( 90制)

5

6

7

二現行退休制度( 85制)

核定函範例主旨台端(姓名 身份證統號 出生日期民國 55年 05月 05 日)自願退休(職)案業經審定 如說 明請 查照說明 一依據民國 103年 4月 7日字第號函辦理二台端自願退休(職)案審定如下( 表空白)(一)適(準)用法條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1項第 2款(二)最後服務機關及職稱(三)退休(職)等薪級(四)退休生效日期民國 103年 4月 2日

8

(五)退休金種類月退休金(六)年資 1退撫新制實施前任職年資 11年 審定年資 11年 2退撫新制實施後任職年資 17年 11個月 1天審定年資 18年(七)退休金給與 1退撫新制實施前(1)退休金月退休金 55(2)依第 30條第 2項核給之補償金一次補償金 2個 基數(或月補償金 2)(3) 55歲加發退休金

9

(4)勳獎章 7200元(警察獎章 4等 3級第 3868號警 察獎章 4等 2級第 877號 計給請服務機關發放時 於獎章證書上登載「已辦退休核訖」)(5)因公傷殘退休金(6)支給機關臺中市政府2退撫新制施行後(1)退休金月退休金 36

(2)依第 30條第 3項核給之補償金(一次補償金)(3)支給機關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八)退休金其他現金給與補償金以退休職)等級之 本 (年功)俸(薪)之 15為基數內涵發給 146667 個基數 10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年資及展期減額年齡彙整表

適用對象 任職年資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展期月退休金年齡

減額最早適用年齡

屆齡退休 15年 命令退休 15年

自願退休

任職 5年以上年滿 60歲 15年 60

任職 25年以上 25年 60 60 55

任職 30年以上 30年 55 55 50

危勞降齡 15年 55 55 50彈性退休 任職 20年以上 20年 55 備註1 「」表示不適用該項目2 危勞降齡自願退休年齡介於 51-55歲者其最早得擇領減額月退休金之年齡依 其危勞降齡自願退休年齡計算

11

附表 公務人員退撫新制實施前公保年資及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存款最高月數標準表(從優逆算表)施行前公保年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優惠存款最高月數

1

1

1

十三

1

十六

1

十八

1

二十

1

二十二

1

二十四

1

二十六1

二十七 2

二十八

2

二十九2

三十2

三十一2

三十二3

三十三3

三十四3

三十五3

三十六4

說明一八十四年七月一日公務人員退休法修正施行前後之公保年資應合併計算依公務人員保險法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二公保養老給付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最高月數依本表規定辦理公保養老給付金額低於本表規定標準者依實際領取之公保養老給付金額辦理優惠存款

12

基 本 資 料本(年功)薪 40420元

核定退休年資29年 0月

( 舊 11年 -當兵 1年新 18

年 )

退休所得上限比率(百分比 )

第一階段 83(C1)

第二階段 84(C2)

月退休金(含月補償金) 52264元 (B)依優存辦法第 2點第 3點規定計算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 1050920元 (X)

計算過程第一階段52264( 月退休金 )+(Y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83(C1) 40420﹝本 (年功 )俸﹞ times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1)≦ 40420(A)times2times83(C1)- 52264元 (B)= 14834元 (D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14834(D1)times12divide18= 988934元 (X1)

第二階段 ( 月退休金 )+(Y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C2本 (年功 )俸+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主管職務加給+年終工作獎金 112 52264+ Y2 ≦ 8440420+ 19250+ 0+ 7464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2)≦ 67134times(C2)- 52264元 (B)= 4129元 (D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4129(D2)times12divide18= 275267元 (X2)

優惠存款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金額( X X1 X2取最低者) 275267元13

公保養老給付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計算單退休人員姓名(身分證統號)() 退休生效日 1020602最後服務機關及職稱臺中市政府

備註本計算單依據下列規定計算一依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規定兼具退撫新制實施前後 任職年資且支(兼)領月退休金人員其每月退休所得不 得超過最後在職同等級人員本(年功)俸加 1 倍計算之退 休所得比率上限( 75-95)以及同等級現職人員待遇 (退休所得比率上限計算如下支領月退休金人員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以下者以百分之七十五為上限以 後每增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二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五 未滿六個月者增加百分之一滿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 者以一年計) 100年 1 月(第一階段)二依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第 4

條規定上開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所稱同等級現職人員

14

待遇指最後在職之本(年功)俸按各類人員適用之技 術或專業加給及人數加權平均計算所得之各職等定額技術 或專業加給主管職務加給以及全年年終工作獎金之 12分 之 1 金額之合計數額之 70-90(前項百分比之計算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者以百分之八十為上限以後每增 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一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滿六個 月以上未滿一年之畸零年資以一年計) 100年 2 月(第 二階段)三退休所得超過上開 2 項規定者在月退休金不作變動之前 提下減少其一次性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儲存之金額四依台端最後服務機關填送之資料及退休當年度待遇標準計 算台端主管職務加給之計列方式為無主管職務加給五辦理優惠存款時應以百元為單位不足百元者不計

1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2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十五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以上擇領月退休金者另按退撫新制實施前未滿十五年之年資為準依下列規定擇一支給補償金由各級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一每減一年增給二分之一個基數之一次補償 金二每減一年增給基數二百分之一之月補償 金

16

案 例

舊制核定年資

舊制年資未滿 15年年資 補償金

1 14年 1個月 15年 -14年 1個月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不足 1年 不核給補償金

2 13年 1個月15 年 -13 年 1 個月 =1 年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滿 1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times12=05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05)擇領月補償金者 1times1200=05 (本俸 times2times05)

3 2 個月 15年 -2個月 =14年 10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 14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4times12=7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7)擇領月補償金者 14times1200=7(本俸 times2times7)

1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3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二十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擇領月退休金者依其在退撫新制實施後年資每滿六個月一次增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最高一次增發三個基數至滿二十年止(前段)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逾二十年者每滿一年減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至滿二十六年者不再增減其增減基數之補償金由退撫基金支給(後段)

18

案例 核定年資 前段加發補償金 後段減發補償金 核發之補償金

1

舊制14 年 11 個月 新制10 年 7 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4年 11個月 =5年1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5年)( 5times2times12) =5個基 數 惟最高發給 3 個基數(應 增發)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4年 11個月 +10年 7個月=25 年 6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基 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3-25=05核發數額為本俸 times2times05

2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8 年 1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7年 3個月 =2年 9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25年)( 25times2times12) =25 個基數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7 年 3 個月 +8 年 1 個月=25 年 4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 基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25-25=0核發數額為 0

3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10 年 1 個月

新舊制核定年資合計已逾 26年 不再增減補償金19

公務人員領有勳章獎章榮譽紀念章發給獎勵金標準表類別及等第 獎勵金金額(新臺幣)

勳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卿雲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獎章

功績獎章及楷模獎章一等 一萬八百元二等 八千七百元三等 七千八百元

專業獎章一等 五千四百元二等 四千五百元三等 三千六百元

服務獎章

特等 40年 14400元一等 30年 18000元二等 20年 7200元

三等 10年 3600元

榮譽紀念章 一萬八百元

一公務人員於擔任公職期間所獲頒之軍職勳獎章依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施行細則第二十四條附件一陸海空軍退伍除役軍官士官勳獎章獎金支給標準表所定發給基數按公務人員退休案審定之等級及退休金基數內涵計算發給獎勵金二公務人員領有各等第服務獎章者僅依其最高等第服務獎章發給獎勵金公務人員曾請領警察獎章之服務年資亦得併計請頒服務獎章其請領獎勵金時應扣除以警察獎章加發退休金之服務年資三榮譽紀念章指總統依政務軍事各機關保舉最優人員辦法所頒發者

20

警察人員執行勤務遭受暴力或意外危害致身心障礙及領有勳章獎章加發退休金一覽表

殘廢程度 加發基數 類別及等第 加發金額(新臺幣)

勳 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 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心神喪失 十個

卿雲勳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勲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全殘廢 十個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半殘廢 五個 獎章

一等 九千元 二等 六千九百元 三等 四千五百元 四等 三千六百元

備註 獲有軍職勳獎章未在軍事機關支領獎金者比照軍職人員標準支給

21

退休案件救濟規定

22

三再任停止領受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

23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3條擇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之權利 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一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二領受月退休金後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 (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三再任由政府捐助(贈)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職務或政府暨所屬營業非營業 基金轉投資事業職務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24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6: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6

7

二現行退休制度( 85制)

核定函範例主旨台端(姓名 身份證統號 出生日期民國 55年 05月 05 日)自願退休(職)案業經審定 如說 明請 查照說明 一依據民國 103年 4月 7日字第號函辦理二台端自願退休(職)案審定如下( 表空白)(一)適(準)用法條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1項第 2款(二)最後服務機關及職稱(三)退休(職)等薪級(四)退休生效日期民國 103年 4月 2日

8

(五)退休金種類月退休金(六)年資 1退撫新制實施前任職年資 11年 審定年資 11年 2退撫新制實施後任職年資 17年 11個月 1天審定年資 18年(七)退休金給與 1退撫新制實施前(1)退休金月退休金 55(2)依第 30條第 2項核給之補償金一次補償金 2個 基數(或月補償金 2)(3) 55歲加發退休金

9

(4)勳獎章 7200元(警察獎章 4等 3級第 3868號警 察獎章 4等 2級第 877號 計給請服務機關發放時 於獎章證書上登載「已辦退休核訖」)(5)因公傷殘退休金(6)支給機關臺中市政府2退撫新制施行後(1)退休金月退休金 36

(2)依第 30條第 3項核給之補償金(一次補償金)(3)支給機關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八)退休金其他現金給與補償金以退休職)等級之 本 (年功)俸(薪)之 15為基數內涵發給 146667 個基數 10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年資及展期減額年齡彙整表

適用對象 任職年資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展期月退休金年齡

減額最早適用年齡

屆齡退休 15年 命令退休 15年

自願退休

任職 5年以上年滿 60歲 15年 60

任職 25年以上 25年 60 60 55

任職 30年以上 30年 55 55 50

危勞降齡 15年 55 55 50彈性退休 任職 20年以上 20年 55 備註1 「」表示不適用該項目2 危勞降齡自願退休年齡介於 51-55歲者其最早得擇領減額月退休金之年齡依 其危勞降齡自願退休年齡計算

11

附表 公務人員退撫新制實施前公保年資及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存款最高月數標準表(從優逆算表)施行前公保年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優惠存款最高月數

1

1

1

十三

1

十六

1

十八

1

二十

1

二十二

1

二十四

1

二十六1

二十七 2

二十八

2

二十九2

三十2

三十一2

三十二3

三十三3

三十四3

三十五3

三十六4

說明一八十四年七月一日公務人員退休法修正施行前後之公保年資應合併計算依公務人員保險法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二公保養老給付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最高月數依本表規定辦理公保養老給付金額低於本表規定標準者依實際領取之公保養老給付金額辦理優惠存款

12

基 本 資 料本(年功)薪 40420元

核定退休年資29年 0月

( 舊 11年 -當兵 1年新 18

年 )

退休所得上限比率(百分比 )

第一階段 83(C1)

第二階段 84(C2)

月退休金(含月補償金) 52264元 (B)依優存辦法第 2點第 3點規定計算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 1050920元 (X)

計算過程第一階段52264( 月退休金 )+(Y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83(C1) 40420﹝本 (年功 )俸﹞ times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1)≦ 40420(A)times2times83(C1)- 52264元 (B)= 14834元 (D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14834(D1)times12divide18= 988934元 (X1)

第二階段 ( 月退休金 )+(Y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C2本 (年功 )俸+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主管職務加給+年終工作獎金 112 52264+ Y2 ≦ 8440420+ 19250+ 0+ 7464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2)≦ 67134times(C2)- 52264元 (B)= 4129元 (D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4129(D2)times12divide18= 275267元 (X2)

優惠存款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金額( X X1 X2取最低者) 275267元13

公保養老給付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計算單退休人員姓名(身分證統號)() 退休生效日 1020602最後服務機關及職稱臺中市政府

備註本計算單依據下列規定計算一依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規定兼具退撫新制實施前後 任職年資且支(兼)領月退休金人員其每月退休所得不 得超過最後在職同等級人員本(年功)俸加 1 倍計算之退 休所得比率上限( 75-95)以及同等級現職人員待遇 (退休所得比率上限計算如下支領月退休金人員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以下者以百分之七十五為上限以 後每增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二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五 未滿六個月者增加百分之一滿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 者以一年計) 100年 1 月(第一階段)二依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第 4

條規定上開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所稱同等級現職人員

14

待遇指最後在職之本(年功)俸按各類人員適用之技 術或專業加給及人數加權平均計算所得之各職等定額技術 或專業加給主管職務加給以及全年年終工作獎金之 12分 之 1 金額之合計數額之 70-90(前項百分比之計算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者以百分之八十為上限以後每增 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一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滿六個 月以上未滿一年之畸零年資以一年計) 100年 2 月(第 二階段)三退休所得超過上開 2 項規定者在月退休金不作變動之前 提下減少其一次性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儲存之金額四依台端最後服務機關填送之資料及退休當年度待遇標準計 算台端主管職務加給之計列方式為無主管職務加給五辦理優惠存款時應以百元為單位不足百元者不計

1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2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十五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以上擇領月退休金者另按退撫新制實施前未滿十五年之年資為準依下列規定擇一支給補償金由各級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一每減一年增給二分之一個基數之一次補償 金二每減一年增給基數二百分之一之月補償 金

16

案 例

舊制核定年資

舊制年資未滿 15年年資 補償金

1 14年 1個月 15年 -14年 1個月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不足 1年 不核給補償金

2 13年 1個月15 年 -13 年 1 個月 =1 年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滿 1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times12=05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05)擇領月補償金者 1times1200=05 (本俸 times2times05)

3 2 個月 15年 -2個月 =14年 10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 14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4times12=7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7)擇領月補償金者 14times1200=7(本俸 times2times7)

1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3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二十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擇領月退休金者依其在退撫新制實施後年資每滿六個月一次增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最高一次增發三個基數至滿二十年止(前段)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逾二十年者每滿一年減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至滿二十六年者不再增減其增減基數之補償金由退撫基金支給(後段)

18

案例 核定年資 前段加發補償金 後段減發補償金 核發之補償金

1

舊制14 年 11 個月 新制10 年 7 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4年 11個月 =5年1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5年)( 5times2times12) =5個基 數 惟最高發給 3 個基數(應 增發)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4年 11個月 +10年 7個月=25 年 6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基 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3-25=05核發數額為本俸 times2times05

2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8 年 1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7年 3個月 =2年 9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25年)( 25times2times12) =25 個基數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7 年 3 個月 +8 年 1 個月=25 年 4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 基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25-25=0核發數額為 0

3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10 年 1 個月

新舊制核定年資合計已逾 26年 不再增減補償金19

公務人員領有勳章獎章榮譽紀念章發給獎勵金標準表類別及等第 獎勵金金額(新臺幣)

勳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卿雲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獎章

功績獎章及楷模獎章一等 一萬八百元二等 八千七百元三等 七千八百元

專業獎章一等 五千四百元二等 四千五百元三等 三千六百元

服務獎章

特等 40年 14400元一等 30年 18000元二等 20年 7200元

三等 10年 3600元

榮譽紀念章 一萬八百元

一公務人員於擔任公職期間所獲頒之軍職勳獎章依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施行細則第二十四條附件一陸海空軍退伍除役軍官士官勳獎章獎金支給標準表所定發給基數按公務人員退休案審定之等級及退休金基數內涵計算發給獎勵金二公務人員領有各等第服務獎章者僅依其最高等第服務獎章發給獎勵金公務人員曾請領警察獎章之服務年資亦得併計請頒服務獎章其請領獎勵金時應扣除以警察獎章加發退休金之服務年資三榮譽紀念章指總統依政務軍事各機關保舉最優人員辦法所頒發者

20

警察人員執行勤務遭受暴力或意外危害致身心障礙及領有勳章獎章加發退休金一覽表

殘廢程度 加發基數 類別及等第 加發金額(新臺幣)

勳 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 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心神喪失 十個

卿雲勳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勲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全殘廢 十個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半殘廢 五個 獎章

一等 九千元 二等 六千九百元 三等 四千五百元 四等 三千六百元

備註 獲有軍職勳獎章未在軍事機關支領獎金者比照軍職人員標準支給

21

退休案件救濟規定

22

三再任停止領受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

23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3條擇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之權利 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一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二領受月退休金後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 (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三再任由政府捐助(贈)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職務或政府暨所屬營業非營業 基金轉投資事業職務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24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7: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7

二現行退休制度( 85制)

核定函範例主旨台端(姓名 身份證統號 出生日期民國 55年 05月 05 日)自願退休(職)案業經審定 如說 明請 查照說明 一依據民國 103年 4月 7日字第號函辦理二台端自願退休(職)案審定如下( 表空白)(一)適(準)用法條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1項第 2款(二)最後服務機關及職稱(三)退休(職)等薪級(四)退休生效日期民國 103年 4月 2日

8

(五)退休金種類月退休金(六)年資 1退撫新制實施前任職年資 11年 審定年資 11年 2退撫新制實施後任職年資 17年 11個月 1天審定年資 18年(七)退休金給與 1退撫新制實施前(1)退休金月退休金 55(2)依第 30條第 2項核給之補償金一次補償金 2個 基數(或月補償金 2)(3) 55歲加發退休金

9

(4)勳獎章 7200元(警察獎章 4等 3級第 3868號警 察獎章 4等 2級第 877號 計給請服務機關發放時 於獎章證書上登載「已辦退休核訖」)(5)因公傷殘退休金(6)支給機關臺中市政府2退撫新制施行後(1)退休金月退休金 36

(2)依第 30條第 3項核給之補償金(一次補償金)(3)支給機關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八)退休金其他現金給與補償金以退休職)等級之 本 (年功)俸(薪)之 15為基數內涵發給 146667 個基數 10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年資及展期減額年齡彙整表

適用對象 任職年資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展期月退休金年齡

減額最早適用年齡

屆齡退休 15年 命令退休 15年

自願退休

任職 5年以上年滿 60歲 15年 60

任職 25年以上 25年 60 60 55

任職 30年以上 30年 55 55 50

危勞降齡 15年 55 55 50彈性退休 任職 20年以上 20年 55 備註1 「」表示不適用該項目2 危勞降齡自願退休年齡介於 51-55歲者其最早得擇領減額月退休金之年齡依 其危勞降齡自願退休年齡計算

11

附表 公務人員退撫新制實施前公保年資及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存款最高月數標準表(從優逆算表)施行前公保年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優惠存款最高月數

1

1

1

十三

1

十六

1

十八

1

二十

1

二十二

1

二十四

1

二十六1

二十七 2

二十八

2

二十九2

三十2

三十一2

三十二3

三十三3

三十四3

三十五3

三十六4

說明一八十四年七月一日公務人員退休法修正施行前後之公保年資應合併計算依公務人員保險法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二公保養老給付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最高月數依本表規定辦理公保養老給付金額低於本表規定標準者依實際領取之公保養老給付金額辦理優惠存款

12

基 本 資 料本(年功)薪 40420元

核定退休年資29年 0月

( 舊 11年 -當兵 1年新 18

年 )

退休所得上限比率(百分比 )

第一階段 83(C1)

第二階段 84(C2)

月退休金(含月補償金) 52264元 (B)依優存辦法第 2點第 3點規定計算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 1050920元 (X)

計算過程第一階段52264( 月退休金 )+(Y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83(C1) 40420﹝本 (年功 )俸﹞ times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1)≦ 40420(A)times2times83(C1)- 52264元 (B)= 14834元 (D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14834(D1)times12divide18= 988934元 (X1)

第二階段 ( 月退休金 )+(Y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C2本 (年功 )俸+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主管職務加給+年終工作獎金 112 52264+ Y2 ≦ 8440420+ 19250+ 0+ 7464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2)≦ 67134times(C2)- 52264元 (B)= 4129元 (D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4129(D2)times12divide18= 275267元 (X2)

優惠存款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金額( X X1 X2取最低者) 275267元13

公保養老給付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計算單退休人員姓名(身分證統號)() 退休生效日 1020602最後服務機關及職稱臺中市政府

備註本計算單依據下列規定計算一依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規定兼具退撫新制實施前後 任職年資且支(兼)領月退休金人員其每月退休所得不 得超過最後在職同等級人員本(年功)俸加 1 倍計算之退 休所得比率上限( 75-95)以及同等級現職人員待遇 (退休所得比率上限計算如下支領月退休金人員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以下者以百分之七十五為上限以 後每增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二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五 未滿六個月者增加百分之一滿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 者以一年計) 100年 1 月(第一階段)二依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第 4

條規定上開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所稱同等級現職人員

14

待遇指最後在職之本(年功)俸按各類人員適用之技 術或專業加給及人數加權平均計算所得之各職等定額技術 或專業加給主管職務加給以及全年年終工作獎金之 12分 之 1 金額之合計數額之 70-90(前項百分比之計算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者以百分之八十為上限以後每增 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一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滿六個 月以上未滿一年之畸零年資以一年計) 100年 2 月(第 二階段)三退休所得超過上開 2 項規定者在月退休金不作變動之前 提下減少其一次性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儲存之金額四依台端最後服務機關填送之資料及退休當年度待遇標準計 算台端主管職務加給之計列方式為無主管職務加給五辦理優惠存款時應以百元為單位不足百元者不計

1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2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十五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以上擇領月退休金者另按退撫新制實施前未滿十五年之年資為準依下列規定擇一支給補償金由各級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一每減一年增給二分之一個基數之一次補償 金二每減一年增給基數二百分之一之月補償 金

16

案 例

舊制核定年資

舊制年資未滿 15年年資 補償金

1 14年 1個月 15年 -14年 1個月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不足 1年 不核給補償金

2 13年 1個月15 年 -13 年 1 個月 =1 年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滿 1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times12=05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05)擇領月補償金者 1times1200=05 (本俸 times2times05)

3 2 個月 15年 -2個月 =14年 10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 14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4times12=7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7)擇領月補償金者 14times1200=7(本俸 times2times7)

1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3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二十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擇領月退休金者依其在退撫新制實施後年資每滿六個月一次增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最高一次增發三個基數至滿二十年止(前段)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逾二十年者每滿一年減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至滿二十六年者不再增減其增減基數之補償金由退撫基金支給(後段)

18

案例 核定年資 前段加發補償金 後段減發補償金 核發之補償金

1

舊制14 年 11 個月 新制10 年 7 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4年 11個月 =5年1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5年)( 5times2times12) =5個基 數 惟最高發給 3 個基數(應 增發)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4年 11個月 +10年 7個月=25 年 6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基 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3-25=05核發數額為本俸 times2times05

2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8 年 1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7年 3個月 =2年 9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25年)( 25times2times12) =25 個基數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7 年 3 個月 +8 年 1 個月=25 年 4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 基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25-25=0核發數額為 0

3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10 年 1 個月

新舊制核定年資合計已逾 26年 不再增減補償金19

公務人員領有勳章獎章榮譽紀念章發給獎勵金標準表類別及等第 獎勵金金額(新臺幣)

勳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卿雲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獎章

功績獎章及楷模獎章一等 一萬八百元二等 八千七百元三等 七千八百元

專業獎章一等 五千四百元二等 四千五百元三等 三千六百元

服務獎章

特等 40年 14400元一等 30年 18000元二等 20年 7200元

三等 10年 3600元

榮譽紀念章 一萬八百元

一公務人員於擔任公職期間所獲頒之軍職勳獎章依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施行細則第二十四條附件一陸海空軍退伍除役軍官士官勳獎章獎金支給標準表所定發給基數按公務人員退休案審定之等級及退休金基數內涵計算發給獎勵金二公務人員領有各等第服務獎章者僅依其最高等第服務獎章發給獎勵金公務人員曾請領警察獎章之服務年資亦得併計請頒服務獎章其請領獎勵金時應扣除以警察獎章加發退休金之服務年資三榮譽紀念章指總統依政務軍事各機關保舉最優人員辦法所頒發者

20

警察人員執行勤務遭受暴力或意外危害致身心障礙及領有勳章獎章加發退休金一覽表

殘廢程度 加發基數 類別及等第 加發金額(新臺幣)

勳 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 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心神喪失 十個

卿雲勳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勲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全殘廢 十個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半殘廢 五個 獎章

一等 九千元 二等 六千九百元 三等 四千五百元 四等 三千六百元

備註 獲有軍職勳獎章未在軍事機關支領獎金者比照軍職人員標準支給

21

退休案件救濟規定

22

三再任停止領受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

23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3條擇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之權利 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一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二領受月退休金後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 (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三再任由政府捐助(贈)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職務或政府暨所屬營業非營業 基金轉投資事業職務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24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8: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核定函範例主旨台端(姓名 身份證統號 出生日期民國 55年 05月 05 日)自願退休(職)案業經審定 如說 明請 查照說明 一依據民國 103年 4月 7日字第號函辦理二台端自願退休(職)案審定如下( 表空白)(一)適(準)用法條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1項第 2款(二)最後服務機關及職稱(三)退休(職)等薪級(四)退休生效日期民國 103年 4月 2日

8

(五)退休金種類月退休金(六)年資 1退撫新制實施前任職年資 11年 審定年資 11年 2退撫新制實施後任職年資 17年 11個月 1天審定年資 18年(七)退休金給與 1退撫新制實施前(1)退休金月退休金 55(2)依第 30條第 2項核給之補償金一次補償金 2個 基數(或月補償金 2)(3) 55歲加發退休金

9

(4)勳獎章 7200元(警察獎章 4等 3級第 3868號警 察獎章 4等 2級第 877號 計給請服務機關發放時 於獎章證書上登載「已辦退休核訖」)(5)因公傷殘退休金(6)支給機關臺中市政府2退撫新制施行後(1)退休金月退休金 36

(2)依第 30條第 3項核給之補償金(一次補償金)(3)支給機關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八)退休金其他現金給與補償金以退休職)等級之 本 (年功)俸(薪)之 15為基數內涵發給 146667 個基數 10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年資及展期減額年齡彙整表

適用對象 任職年資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展期月退休金年齡

減額最早適用年齡

屆齡退休 15年 命令退休 15年

自願退休

任職 5年以上年滿 60歲 15年 60

任職 25年以上 25年 60 60 55

任職 30年以上 30年 55 55 50

危勞降齡 15年 55 55 50彈性退休 任職 20年以上 20年 55 備註1 「」表示不適用該項目2 危勞降齡自願退休年齡介於 51-55歲者其最早得擇領減額月退休金之年齡依 其危勞降齡自願退休年齡計算

11

附表 公務人員退撫新制實施前公保年資及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存款最高月數標準表(從優逆算表)施行前公保年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優惠存款最高月數

1

1

1

十三

1

十六

1

十八

1

二十

1

二十二

1

二十四

1

二十六1

二十七 2

二十八

2

二十九2

三十2

三十一2

三十二3

三十三3

三十四3

三十五3

三十六4

說明一八十四年七月一日公務人員退休法修正施行前後之公保年資應合併計算依公務人員保險法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二公保養老給付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最高月數依本表規定辦理公保養老給付金額低於本表規定標準者依實際領取之公保養老給付金額辦理優惠存款

12

基 本 資 料本(年功)薪 40420元

核定退休年資29年 0月

( 舊 11年 -當兵 1年新 18

年 )

退休所得上限比率(百分比 )

第一階段 83(C1)

第二階段 84(C2)

月退休金(含月補償金) 52264元 (B)依優存辦法第 2點第 3點規定計算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 1050920元 (X)

計算過程第一階段52264( 月退休金 )+(Y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83(C1) 40420﹝本 (年功 )俸﹞ times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1)≦ 40420(A)times2times83(C1)- 52264元 (B)= 14834元 (D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14834(D1)times12divide18= 988934元 (X1)

第二階段 ( 月退休金 )+(Y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C2本 (年功 )俸+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主管職務加給+年終工作獎金 112 52264+ Y2 ≦ 8440420+ 19250+ 0+ 7464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2)≦ 67134times(C2)- 52264元 (B)= 4129元 (D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4129(D2)times12divide18= 275267元 (X2)

優惠存款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金額( X X1 X2取最低者) 275267元13

公保養老給付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計算單退休人員姓名(身分證統號)() 退休生效日 1020602最後服務機關及職稱臺中市政府

備註本計算單依據下列規定計算一依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規定兼具退撫新制實施前後 任職年資且支(兼)領月退休金人員其每月退休所得不 得超過最後在職同等級人員本(年功)俸加 1 倍計算之退 休所得比率上限( 75-95)以及同等級現職人員待遇 (退休所得比率上限計算如下支領月退休金人員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以下者以百分之七十五為上限以 後每增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二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五 未滿六個月者增加百分之一滿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 者以一年計) 100年 1 月(第一階段)二依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第 4

條規定上開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所稱同等級現職人員

14

待遇指最後在職之本(年功)俸按各類人員適用之技 術或專業加給及人數加權平均計算所得之各職等定額技術 或專業加給主管職務加給以及全年年終工作獎金之 12分 之 1 金額之合計數額之 70-90(前項百分比之計算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者以百分之八十為上限以後每增 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一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滿六個 月以上未滿一年之畸零年資以一年計) 100年 2 月(第 二階段)三退休所得超過上開 2 項規定者在月退休金不作變動之前 提下減少其一次性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儲存之金額四依台端最後服務機關填送之資料及退休當年度待遇標準計 算台端主管職務加給之計列方式為無主管職務加給五辦理優惠存款時應以百元為單位不足百元者不計

1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2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十五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以上擇領月退休金者另按退撫新制實施前未滿十五年之年資為準依下列規定擇一支給補償金由各級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一每減一年增給二分之一個基數之一次補償 金二每減一年增給基數二百分之一之月補償 金

16

案 例

舊制核定年資

舊制年資未滿 15年年資 補償金

1 14年 1個月 15年 -14年 1個月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不足 1年 不核給補償金

2 13年 1個月15 年 -13 年 1 個月 =1 年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滿 1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times12=05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05)擇領月補償金者 1times1200=05 (本俸 times2times05)

3 2 個月 15年 -2個月 =14年 10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 14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4times12=7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7)擇領月補償金者 14times1200=7(本俸 times2times7)

1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3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二十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擇領月退休金者依其在退撫新制實施後年資每滿六個月一次增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最高一次增發三個基數至滿二十年止(前段)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逾二十年者每滿一年減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至滿二十六年者不再增減其增減基數之補償金由退撫基金支給(後段)

18

案例 核定年資 前段加發補償金 後段減發補償金 核發之補償金

1

舊制14 年 11 個月 新制10 年 7 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4年 11個月 =5年1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5年)( 5times2times12) =5個基 數 惟最高發給 3 個基數(應 增發)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4年 11個月 +10年 7個月=25 年 6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基 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3-25=05核發數額為本俸 times2times05

2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8 年 1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7年 3個月 =2年 9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25年)( 25times2times12) =25 個基數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7 年 3 個月 +8 年 1 個月=25 年 4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 基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25-25=0核發數額為 0

3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10 年 1 個月

新舊制核定年資合計已逾 26年 不再增減補償金19

公務人員領有勳章獎章榮譽紀念章發給獎勵金標準表類別及等第 獎勵金金額(新臺幣)

勳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卿雲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獎章

功績獎章及楷模獎章一等 一萬八百元二等 八千七百元三等 七千八百元

專業獎章一等 五千四百元二等 四千五百元三等 三千六百元

服務獎章

特等 40年 14400元一等 30年 18000元二等 20年 7200元

三等 10年 3600元

榮譽紀念章 一萬八百元

一公務人員於擔任公職期間所獲頒之軍職勳獎章依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施行細則第二十四條附件一陸海空軍退伍除役軍官士官勳獎章獎金支給標準表所定發給基數按公務人員退休案審定之等級及退休金基數內涵計算發給獎勵金二公務人員領有各等第服務獎章者僅依其最高等第服務獎章發給獎勵金公務人員曾請領警察獎章之服務年資亦得併計請頒服務獎章其請領獎勵金時應扣除以警察獎章加發退休金之服務年資三榮譽紀念章指總統依政務軍事各機關保舉最優人員辦法所頒發者

20

警察人員執行勤務遭受暴力或意外危害致身心障礙及領有勳章獎章加發退休金一覽表

殘廢程度 加發基數 類別及等第 加發金額(新臺幣)

勳 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 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心神喪失 十個

卿雲勳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勲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全殘廢 十個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半殘廢 五個 獎章

一等 九千元 二等 六千九百元 三等 四千五百元 四等 三千六百元

備註 獲有軍職勳獎章未在軍事機關支領獎金者比照軍職人員標準支給

21

退休案件救濟規定

22

三再任停止領受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

23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3條擇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之權利 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一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二領受月退休金後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 (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三再任由政府捐助(贈)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職務或政府暨所屬營業非營業 基金轉投資事業職務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24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9: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五)退休金種類月退休金(六)年資 1退撫新制實施前任職年資 11年 審定年資 11年 2退撫新制實施後任職年資 17年 11個月 1天審定年資 18年(七)退休金給與 1退撫新制實施前(1)退休金月退休金 55(2)依第 30條第 2項核給之補償金一次補償金 2個 基數(或月補償金 2)(3) 55歲加發退休金

9

(4)勳獎章 7200元(警察獎章 4等 3級第 3868號警 察獎章 4等 2級第 877號 計給請服務機關發放時 於獎章證書上登載「已辦退休核訖」)(5)因公傷殘退休金(6)支給機關臺中市政府2退撫新制施行後(1)退休金月退休金 36

(2)依第 30條第 3項核給之補償金(一次補償金)(3)支給機關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八)退休金其他現金給與補償金以退休職)等級之 本 (年功)俸(薪)之 15為基數內涵發給 146667 個基數 10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年資及展期減額年齡彙整表

適用對象 任職年資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展期月退休金年齡

減額最早適用年齡

屆齡退休 15年 命令退休 15年

自願退休

任職 5年以上年滿 60歲 15年 60

任職 25年以上 25年 60 60 55

任職 30年以上 30年 55 55 50

危勞降齡 15年 55 55 50彈性退休 任職 20年以上 20年 55 備註1 「」表示不適用該項目2 危勞降齡自願退休年齡介於 51-55歲者其最早得擇領減額月退休金之年齡依 其危勞降齡自願退休年齡計算

11

附表 公務人員退撫新制實施前公保年資及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存款最高月數標準表(從優逆算表)施行前公保年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優惠存款最高月數

1

1

1

十三

1

十六

1

十八

1

二十

1

二十二

1

二十四

1

二十六1

二十七 2

二十八

2

二十九2

三十2

三十一2

三十二3

三十三3

三十四3

三十五3

三十六4

說明一八十四年七月一日公務人員退休法修正施行前後之公保年資應合併計算依公務人員保險法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二公保養老給付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最高月數依本表規定辦理公保養老給付金額低於本表規定標準者依實際領取之公保養老給付金額辦理優惠存款

12

基 本 資 料本(年功)薪 40420元

核定退休年資29年 0月

( 舊 11年 -當兵 1年新 18

年 )

退休所得上限比率(百分比 )

第一階段 83(C1)

第二階段 84(C2)

月退休金(含月補償金) 52264元 (B)依優存辦法第 2點第 3點規定計算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 1050920元 (X)

計算過程第一階段52264( 月退休金 )+(Y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83(C1) 40420﹝本 (年功 )俸﹞ times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1)≦ 40420(A)times2times83(C1)- 52264元 (B)= 14834元 (D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14834(D1)times12divide18= 988934元 (X1)

第二階段 ( 月退休金 )+(Y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C2本 (年功 )俸+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主管職務加給+年終工作獎金 112 52264+ Y2 ≦ 8440420+ 19250+ 0+ 7464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2)≦ 67134times(C2)- 52264元 (B)= 4129元 (D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4129(D2)times12divide18= 275267元 (X2)

優惠存款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金額( X X1 X2取最低者) 275267元13

公保養老給付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計算單退休人員姓名(身分證統號)() 退休生效日 1020602最後服務機關及職稱臺中市政府

備註本計算單依據下列規定計算一依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規定兼具退撫新制實施前後 任職年資且支(兼)領月退休金人員其每月退休所得不 得超過最後在職同等級人員本(年功)俸加 1 倍計算之退 休所得比率上限( 75-95)以及同等級現職人員待遇 (退休所得比率上限計算如下支領月退休金人員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以下者以百分之七十五為上限以 後每增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二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五 未滿六個月者增加百分之一滿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 者以一年計) 100年 1 月(第一階段)二依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第 4

條規定上開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所稱同等級現職人員

14

待遇指最後在職之本(年功)俸按各類人員適用之技 術或專業加給及人數加權平均計算所得之各職等定額技術 或專業加給主管職務加給以及全年年終工作獎金之 12分 之 1 金額之合計數額之 70-90(前項百分比之計算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者以百分之八十為上限以後每增 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一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滿六個 月以上未滿一年之畸零年資以一年計) 100年 2 月(第 二階段)三退休所得超過上開 2 項規定者在月退休金不作變動之前 提下減少其一次性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儲存之金額四依台端最後服務機關填送之資料及退休當年度待遇標準計 算台端主管職務加給之計列方式為無主管職務加給五辦理優惠存款時應以百元為單位不足百元者不計

1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2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十五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以上擇領月退休金者另按退撫新制實施前未滿十五年之年資為準依下列規定擇一支給補償金由各級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一每減一年增給二分之一個基數之一次補償 金二每減一年增給基數二百分之一之月補償 金

16

案 例

舊制核定年資

舊制年資未滿 15年年資 補償金

1 14年 1個月 15年 -14年 1個月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不足 1年 不核給補償金

2 13年 1個月15 年 -13 年 1 個月 =1 年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滿 1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times12=05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05)擇領月補償金者 1times1200=05 (本俸 times2times05)

3 2 個月 15年 -2個月 =14年 10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 14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4times12=7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7)擇領月補償金者 14times1200=7(本俸 times2times7)

1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3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二十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擇領月退休金者依其在退撫新制實施後年資每滿六個月一次增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最高一次增發三個基數至滿二十年止(前段)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逾二十年者每滿一年減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至滿二十六年者不再增減其增減基數之補償金由退撫基金支給(後段)

18

案例 核定年資 前段加發補償金 後段減發補償金 核發之補償金

1

舊制14 年 11 個月 新制10 年 7 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4年 11個月 =5年1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5年)( 5times2times12) =5個基 數 惟最高發給 3 個基數(應 增發)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4年 11個月 +10年 7個月=25 年 6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基 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3-25=05核發數額為本俸 times2times05

2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8 年 1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7年 3個月 =2年 9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25年)( 25times2times12) =25 個基數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7 年 3 個月 +8 年 1 個月=25 年 4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 基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25-25=0核發數額為 0

3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10 年 1 個月

新舊制核定年資合計已逾 26年 不再增減補償金19

公務人員領有勳章獎章榮譽紀念章發給獎勵金標準表類別及等第 獎勵金金額(新臺幣)

勳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卿雲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獎章

功績獎章及楷模獎章一等 一萬八百元二等 八千七百元三等 七千八百元

專業獎章一等 五千四百元二等 四千五百元三等 三千六百元

服務獎章

特等 40年 14400元一等 30年 18000元二等 20年 7200元

三等 10年 3600元

榮譽紀念章 一萬八百元

一公務人員於擔任公職期間所獲頒之軍職勳獎章依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施行細則第二十四條附件一陸海空軍退伍除役軍官士官勳獎章獎金支給標準表所定發給基數按公務人員退休案審定之等級及退休金基數內涵計算發給獎勵金二公務人員領有各等第服務獎章者僅依其最高等第服務獎章發給獎勵金公務人員曾請領警察獎章之服務年資亦得併計請頒服務獎章其請領獎勵金時應扣除以警察獎章加發退休金之服務年資三榮譽紀念章指總統依政務軍事各機關保舉最優人員辦法所頒發者

20

警察人員執行勤務遭受暴力或意外危害致身心障礙及領有勳章獎章加發退休金一覽表

殘廢程度 加發基數 類別及等第 加發金額(新臺幣)

勳 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 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心神喪失 十個

卿雲勳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勲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全殘廢 十個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半殘廢 五個 獎章

一等 九千元 二等 六千九百元 三等 四千五百元 四等 三千六百元

備註 獲有軍職勳獎章未在軍事機關支領獎金者比照軍職人員標準支給

21

退休案件救濟規定

22

三再任停止領受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

23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3條擇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之權利 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一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二領受月退休金後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 (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三再任由政府捐助(贈)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職務或政府暨所屬營業非營業 基金轉投資事業職務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24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10: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4)勳獎章 7200元(警察獎章 4等 3級第 3868號警 察獎章 4等 2級第 877號 計給請服務機關發放時 於獎章證書上登載「已辦退休核訖」)(5)因公傷殘退休金(6)支給機關臺中市政府2退撫新制施行後(1)退休金月退休金 36

(2)依第 30條第 3項核給之補償金(一次補償金)(3)支給機關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八)退休金其他現金給與補償金以退休職)等級之 本 (年功)俸(薪)之 15為基數內涵發給 146667 個基數 10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年資及展期減額年齡彙整表

適用對象 任職年資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展期月退休金年齡

減額最早適用年齡

屆齡退休 15年 命令退休 15年

自願退休

任職 5年以上年滿 60歲 15年 60

任職 25年以上 25年 60 60 55

任職 30年以上 30年 55 55 50

危勞降齡 15年 55 55 50彈性退休 任職 20年以上 20年 55 備註1 「」表示不適用該項目2 危勞降齡自願退休年齡介於 51-55歲者其最早得擇領減額月退休金之年齡依 其危勞降齡自願退休年齡計算

11

附表 公務人員退撫新制實施前公保年資及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存款最高月數標準表(從優逆算表)施行前公保年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優惠存款最高月數

1

1

1

十三

1

十六

1

十八

1

二十

1

二十二

1

二十四

1

二十六1

二十七 2

二十八

2

二十九2

三十2

三十一2

三十二3

三十三3

三十四3

三十五3

三十六4

說明一八十四年七月一日公務人員退休法修正施行前後之公保年資應合併計算依公務人員保險法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二公保養老給付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最高月數依本表規定辦理公保養老給付金額低於本表規定標準者依實際領取之公保養老給付金額辦理優惠存款

12

基 本 資 料本(年功)薪 40420元

核定退休年資29年 0月

( 舊 11年 -當兵 1年新 18

年 )

退休所得上限比率(百分比 )

第一階段 83(C1)

第二階段 84(C2)

月退休金(含月補償金) 52264元 (B)依優存辦法第 2點第 3點規定計算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 1050920元 (X)

計算過程第一階段52264( 月退休金 )+(Y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83(C1) 40420﹝本 (年功 )俸﹞ times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1)≦ 40420(A)times2times83(C1)- 52264元 (B)= 14834元 (D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14834(D1)times12divide18= 988934元 (X1)

第二階段 ( 月退休金 )+(Y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C2本 (年功 )俸+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主管職務加給+年終工作獎金 112 52264+ Y2 ≦ 8440420+ 19250+ 0+ 7464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2)≦ 67134times(C2)- 52264元 (B)= 4129元 (D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4129(D2)times12divide18= 275267元 (X2)

優惠存款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金額( X X1 X2取最低者) 275267元13

公保養老給付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計算單退休人員姓名(身分證統號)() 退休生效日 1020602最後服務機關及職稱臺中市政府

備註本計算單依據下列規定計算一依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規定兼具退撫新制實施前後 任職年資且支(兼)領月退休金人員其每月退休所得不 得超過最後在職同等級人員本(年功)俸加 1 倍計算之退 休所得比率上限( 75-95)以及同等級現職人員待遇 (退休所得比率上限計算如下支領月退休金人員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以下者以百分之七十五為上限以 後每增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二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五 未滿六個月者增加百分之一滿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 者以一年計) 100年 1 月(第一階段)二依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第 4

條規定上開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所稱同等級現職人員

14

待遇指最後在職之本(年功)俸按各類人員適用之技 術或專業加給及人數加權平均計算所得之各職等定額技術 或專業加給主管職務加給以及全年年終工作獎金之 12分 之 1 金額之合計數額之 70-90(前項百分比之計算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者以百分之八十為上限以後每增 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一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滿六個 月以上未滿一年之畸零年資以一年計) 100年 2 月(第 二階段)三退休所得超過上開 2 項規定者在月退休金不作變動之前 提下減少其一次性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儲存之金額四依台端最後服務機關填送之資料及退休當年度待遇標準計 算台端主管職務加給之計列方式為無主管職務加給五辦理優惠存款時應以百元為單位不足百元者不計

1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2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十五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以上擇領月退休金者另按退撫新制實施前未滿十五年之年資為準依下列規定擇一支給補償金由各級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一每減一年增給二分之一個基數之一次補償 金二每減一年增給基數二百分之一之月補償 金

16

案 例

舊制核定年資

舊制年資未滿 15年年資 補償金

1 14年 1個月 15年 -14年 1個月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不足 1年 不核給補償金

2 13年 1個月15 年 -13 年 1 個月 =1 年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滿 1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times12=05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05)擇領月補償金者 1times1200=05 (本俸 times2times05)

3 2 個月 15年 -2個月 =14年 10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 14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4times12=7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7)擇領月補償金者 14times1200=7(本俸 times2times7)

1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3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二十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擇領月退休金者依其在退撫新制實施後年資每滿六個月一次增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最高一次增發三個基數至滿二十年止(前段)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逾二十年者每滿一年減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至滿二十六年者不再增減其增減基數之補償金由退撫基金支給(後段)

18

案例 核定年資 前段加發補償金 後段減發補償金 核發之補償金

1

舊制14 年 11 個月 新制10 年 7 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4年 11個月 =5年1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5年)( 5times2times12) =5個基 數 惟最高發給 3 個基數(應 增發)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4年 11個月 +10年 7個月=25 年 6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基 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3-25=05核發數額為本俸 times2times05

2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8 年 1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7年 3個月 =2年 9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25年)( 25times2times12) =25 個基數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7 年 3 個月 +8 年 1 個月=25 年 4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 基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25-25=0核發數額為 0

3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10 年 1 個月

新舊制核定年資合計已逾 26年 不再增減補償金19

公務人員領有勳章獎章榮譽紀念章發給獎勵金標準表類別及等第 獎勵金金額(新臺幣)

勳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卿雲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獎章

功績獎章及楷模獎章一等 一萬八百元二等 八千七百元三等 七千八百元

專業獎章一等 五千四百元二等 四千五百元三等 三千六百元

服務獎章

特等 40年 14400元一等 30年 18000元二等 20年 7200元

三等 10年 3600元

榮譽紀念章 一萬八百元

一公務人員於擔任公職期間所獲頒之軍職勳獎章依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施行細則第二十四條附件一陸海空軍退伍除役軍官士官勳獎章獎金支給標準表所定發給基數按公務人員退休案審定之等級及退休金基數內涵計算發給獎勵金二公務人員領有各等第服務獎章者僅依其最高等第服務獎章發給獎勵金公務人員曾請領警察獎章之服務年資亦得併計請頒服務獎章其請領獎勵金時應扣除以警察獎章加發退休金之服務年資三榮譽紀念章指總統依政務軍事各機關保舉最優人員辦法所頒發者

20

警察人員執行勤務遭受暴力或意外危害致身心障礙及領有勳章獎章加發退休金一覽表

殘廢程度 加發基數 類別及等第 加發金額(新臺幣)

勳 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 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心神喪失 十個

卿雲勳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勲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全殘廢 十個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半殘廢 五個 獎章

一等 九千元 二等 六千九百元 三等 四千五百元 四等 三千六百元

備註 獲有軍職勳獎章未在軍事機關支領獎金者比照軍職人員標準支給

21

退休案件救濟規定

22

三再任停止領受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

23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3條擇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之權利 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一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二領受月退休金後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 (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三再任由政府捐助(贈)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職務或政府暨所屬營業非營業 基金轉投資事業職務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24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11: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年資及展期減額年齡彙整表

適用對象 任職年資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展期月退休金年齡

減額最早適用年齡

屆齡退休 15年 命令退休 15年

自願退休

任職 5年以上年滿 60歲 15年 60

任職 25年以上 25年 60 60 55

任職 30年以上 30年 55 55 50

危勞降齡 15年 55 55 50彈性退休 任職 20年以上 20年 55 備註1 「」表示不適用該項目2 危勞降齡自願退休年齡介於 51-55歲者其最早得擇領減額月退休金之年齡依 其危勞降齡自願退休年齡計算

11

附表 公務人員退撫新制實施前公保年資及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存款最高月數標準表(從優逆算表)施行前公保年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優惠存款最高月數

1

1

1

十三

1

十六

1

十八

1

二十

1

二十二

1

二十四

1

二十六1

二十七 2

二十八

2

二十九2

三十2

三十一2

三十二3

三十三3

三十四3

三十五3

三十六4

說明一八十四年七月一日公務人員退休法修正施行前後之公保年資應合併計算依公務人員保險法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二公保養老給付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最高月數依本表規定辦理公保養老給付金額低於本表規定標準者依實際領取之公保養老給付金額辦理優惠存款

12

基 本 資 料本(年功)薪 40420元

核定退休年資29年 0月

( 舊 11年 -當兵 1年新 18

年 )

退休所得上限比率(百分比 )

第一階段 83(C1)

第二階段 84(C2)

月退休金(含月補償金) 52264元 (B)依優存辦法第 2點第 3點規定計算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 1050920元 (X)

計算過程第一階段52264( 月退休金 )+(Y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83(C1) 40420﹝本 (年功 )俸﹞ times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1)≦ 40420(A)times2times83(C1)- 52264元 (B)= 14834元 (D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14834(D1)times12divide18= 988934元 (X1)

第二階段 ( 月退休金 )+(Y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C2本 (年功 )俸+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主管職務加給+年終工作獎金 112 52264+ Y2 ≦ 8440420+ 19250+ 0+ 7464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2)≦ 67134times(C2)- 52264元 (B)= 4129元 (D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4129(D2)times12divide18= 275267元 (X2)

優惠存款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金額( X X1 X2取最低者) 275267元13

公保養老給付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計算單退休人員姓名(身分證統號)() 退休生效日 1020602最後服務機關及職稱臺中市政府

備註本計算單依據下列規定計算一依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規定兼具退撫新制實施前後 任職年資且支(兼)領月退休金人員其每月退休所得不 得超過最後在職同等級人員本(年功)俸加 1 倍計算之退 休所得比率上限( 75-95)以及同等級現職人員待遇 (退休所得比率上限計算如下支領月退休金人員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以下者以百分之七十五為上限以 後每增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二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五 未滿六個月者增加百分之一滿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 者以一年計) 100年 1 月(第一階段)二依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第 4

條規定上開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所稱同等級現職人員

14

待遇指最後在職之本(年功)俸按各類人員適用之技 術或專業加給及人數加權平均計算所得之各職等定額技術 或專業加給主管職務加給以及全年年終工作獎金之 12分 之 1 金額之合計數額之 70-90(前項百分比之計算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者以百分之八十為上限以後每增 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一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滿六個 月以上未滿一年之畸零年資以一年計) 100年 2 月(第 二階段)三退休所得超過上開 2 項規定者在月退休金不作變動之前 提下減少其一次性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儲存之金額四依台端最後服務機關填送之資料及退休當年度待遇標準計 算台端主管職務加給之計列方式為無主管職務加給五辦理優惠存款時應以百元為單位不足百元者不計

1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2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十五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以上擇領月退休金者另按退撫新制實施前未滿十五年之年資為準依下列規定擇一支給補償金由各級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一每減一年增給二分之一個基數之一次補償 金二每減一年增給基數二百分之一之月補償 金

16

案 例

舊制核定年資

舊制年資未滿 15年年資 補償金

1 14年 1個月 15年 -14年 1個月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不足 1年 不核給補償金

2 13年 1個月15 年 -13 年 1 個月 =1 年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滿 1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times12=05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05)擇領月補償金者 1times1200=05 (本俸 times2times05)

3 2 個月 15年 -2個月 =14年 10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 14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4times12=7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7)擇領月補償金者 14times1200=7(本俸 times2times7)

1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3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二十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擇領月退休金者依其在退撫新制實施後年資每滿六個月一次增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最高一次增發三個基數至滿二十年止(前段)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逾二十年者每滿一年減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至滿二十六年者不再增減其增減基數之補償金由退撫基金支給(後段)

18

案例 核定年資 前段加發補償金 後段減發補償金 核發之補償金

1

舊制14 年 11 個月 新制10 年 7 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4年 11個月 =5年1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5年)( 5times2times12) =5個基 數 惟最高發給 3 個基數(應 增發)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4年 11個月 +10年 7個月=25 年 6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基 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3-25=05核發數額為本俸 times2times05

2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8 年 1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7年 3個月 =2年 9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25年)( 25times2times12) =25 個基數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7 年 3 個月 +8 年 1 個月=25 年 4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 基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25-25=0核發數額為 0

3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10 年 1 個月

新舊制核定年資合計已逾 26年 不再增減補償金19

公務人員領有勳章獎章榮譽紀念章發給獎勵金標準表類別及等第 獎勵金金額(新臺幣)

勳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卿雲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獎章

功績獎章及楷模獎章一等 一萬八百元二等 八千七百元三等 七千八百元

專業獎章一等 五千四百元二等 四千五百元三等 三千六百元

服務獎章

特等 40年 14400元一等 30年 18000元二等 20年 7200元

三等 10年 3600元

榮譽紀念章 一萬八百元

一公務人員於擔任公職期間所獲頒之軍職勳獎章依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施行細則第二十四條附件一陸海空軍退伍除役軍官士官勳獎章獎金支給標準表所定發給基數按公務人員退休案審定之等級及退休金基數內涵計算發給獎勵金二公務人員領有各等第服務獎章者僅依其最高等第服務獎章發給獎勵金公務人員曾請領警察獎章之服務年資亦得併計請頒服務獎章其請領獎勵金時應扣除以警察獎章加發退休金之服務年資三榮譽紀念章指總統依政務軍事各機關保舉最優人員辦法所頒發者

20

警察人員執行勤務遭受暴力或意外危害致身心障礙及領有勳章獎章加發退休金一覽表

殘廢程度 加發基數 類別及等第 加發金額(新臺幣)

勳 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 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心神喪失 十個

卿雲勳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勲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全殘廢 十個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半殘廢 五個 獎章

一等 九千元 二等 六千九百元 三等 四千五百元 四等 三千六百元

備註 獲有軍職勳獎章未在軍事機關支領獎金者比照軍職人員標準支給

21

退休案件救濟規定

22

三再任停止領受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

23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3條擇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之權利 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一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二領受月退休金後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 (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三再任由政府捐助(贈)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職務或政府暨所屬營業非營業 基金轉投資事業職務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24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12: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附表 公務人員退撫新制實施前公保年資及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存款最高月數標準表(從優逆算表)施行前公保年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優惠存款最高月數

1

1

1

十三

1

十六

1

十八

1

二十

1

二十二

1

二十四

1

二十六1

二十七 2

二十八

2

二十九2

三十2

三十一2

三十二3

三十三3

三十四3

三十五3

三十六4

說明一八十四年七月一日公務人員退休法修正施行前後之公保年資應合併計算依公務人員保險法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二公保養老給付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最高月數依本表規定辦理公保養老給付金額低於本表規定標準者依實際領取之公保養老給付金額辦理優惠存款

12

基 本 資 料本(年功)薪 40420元

核定退休年資29年 0月

( 舊 11年 -當兵 1年新 18

年 )

退休所得上限比率(百分比 )

第一階段 83(C1)

第二階段 84(C2)

月退休金(含月補償金) 52264元 (B)依優存辦法第 2點第 3點規定計算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 1050920元 (X)

計算過程第一階段52264( 月退休金 )+(Y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83(C1) 40420﹝本 (年功 )俸﹞ times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1)≦ 40420(A)times2times83(C1)- 52264元 (B)= 14834元 (D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14834(D1)times12divide18= 988934元 (X1)

第二階段 ( 月退休金 )+(Y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C2本 (年功 )俸+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主管職務加給+年終工作獎金 112 52264+ Y2 ≦ 8440420+ 19250+ 0+ 7464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2)≦ 67134times(C2)- 52264元 (B)= 4129元 (D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4129(D2)times12divide18= 275267元 (X2)

優惠存款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金額( X X1 X2取最低者) 275267元13

公保養老給付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計算單退休人員姓名(身分證統號)() 退休生效日 1020602最後服務機關及職稱臺中市政府

備註本計算單依據下列規定計算一依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規定兼具退撫新制實施前後 任職年資且支(兼)領月退休金人員其每月退休所得不 得超過最後在職同等級人員本(年功)俸加 1 倍計算之退 休所得比率上限( 75-95)以及同等級現職人員待遇 (退休所得比率上限計算如下支領月退休金人員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以下者以百分之七十五為上限以 後每增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二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五 未滿六個月者增加百分之一滿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 者以一年計) 100年 1 月(第一階段)二依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第 4

條規定上開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所稱同等級現職人員

14

待遇指最後在職之本(年功)俸按各類人員適用之技 術或專業加給及人數加權平均計算所得之各職等定額技術 或專業加給主管職務加給以及全年年終工作獎金之 12分 之 1 金額之合計數額之 70-90(前項百分比之計算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者以百分之八十為上限以後每增 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一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滿六個 月以上未滿一年之畸零年資以一年計) 100年 2 月(第 二階段)三退休所得超過上開 2 項規定者在月退休金不作變動之前 提下減少其一次性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儲存之金額四依台端最後服務機關填送之資料及退休當年度待遇標準計 算台端主管職務加給之計列方式為無主管職務加給五辦理優惠存款時應以百元為單位不足百元者不計

1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2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十五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以上擇領月退休金者另按退撫新制實施前未滿十五年之年資為準依下列規定擇一支給補償金由各級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一每減一年增給二分之一個基數之一次補償 金二每減一年增給基數二百分之一之月補償 金

16

案 例

舊制核定年資

舊制年資未滿 15年年資 補償金

1 14年 1個月 15年 -14年 1個月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不足 1年 不核給補償金

2 13年 1個月15 年 -13 年 1 個月 =1 年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滿 1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times12=05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05)擇領月補償金者 1times1200=05 (本俸 times2times05)

3 2 個月 15年 -2個月 =14年 10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 14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4times12=7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7)擇領月補償金者 14times1200=7(本俸 times2times7)

1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3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二十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擇領月退休金者依其在退撫新制實施後年資每滿六個月一次增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最高一次增發三個基數至滿二十年止(前段)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逾二十年者每滿一年減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至滿二十六年者不再增減其增減基數之補償金由退撫基金支給(後段)

18

案例 核定年資 前段加發補償金 後段減發補償金 核發之補償金

1

舊制14 年 11 個月 新制10 年 7 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4年 11個月 =5年1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5年)( 5times2times12) =5個基 數 惟最高發給 3 個基數(應 增發)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4年 11個月 +10年 7個月=25 年 6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基 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3-25=05核發數額為本俸 times2times05

2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8 年 1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7年 3個月 =2年 9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25年)( 25times2times12) =25 個基數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7 年 3 個月 +8 年 1 個月=25 年 4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 基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25-25=0核發數額為 0

3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10 年 1 個月

新舊制核定年資合計已逾 26年 不再增減補償金19

公務人員領有勳章獎章榮譽紀念章發給獎勵金標準表類別及等第 獎勵金金額(新臺幣)

勳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卿雲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獎章

功績獎章及楷模獎章一等 一萬八百元二等 八千七百元三等 七千八百元

專業獎章一等 五千四百元二等 四千五百元三等 三千六百元

服務獎章

特等 40年 14400元一等 30年 18000元二等 20年 7200元

三等 10年 3600元

榮譽紀念章 一萬八百元

一公務人員於擔任公職期間所獲頒之軍職勳獎章依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施行細則第二十四條附件一陸海空軍退伍除役軍官士官勳獎章獎金支給標準表所定發給基數按公務人員退休案審定之等級及退休金基數內涵計算發給獎勵金二公務人員領有各等第服務獎章者僅依其最高等第服務獎章發給獎勵金公務人員曾請領警察獎章之服務年資亦得併計請頒服務獎章其請領獎勵金時應扣除以警察獎章加發退休金之服務年資三榮譽紀念章指總統依政務軍事各機關保舉最優人員辦法所頒發者

20

警察人員執行勤務遭受暴力或意外危害致身心障礙及領有勳章獎章加發退休金一覽表

殘廢程度 加發基數 類別及等第 加發金額(新臺幣)

勳 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 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心神喪失 十個

卿雲勳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勲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全殘廢 十個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半殘廢 五個 獎章

一等 九千元 二等 六千九百元 三等 四千五百元 四等 三千六百元

備註 獲有軍職勳獎章未在軍事機關支領獎金者比照軍職人員標準支給

21

退休案件救濟規定

22

三再任停止領受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

23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3條擇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之權利 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一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二領受月退休金後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 (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三再任由政府捐助(贈)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職務或政府暨所屬營業非營業 基金轉投資事業職務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24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13: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基 本 資 料本(年功)薪 40420元

核定退休年資29年 0月

( 舊 11年 -當兵 1年新 18

年 )

退休所得上限比率(百分比 )

第一階段 83(C1)

第二階段 84(C2)

月退休金(含月補償金) 52264元 (B)依優存辦法第 2點第 3點規定計算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 1050920元 (X)

計算過程第一階段52264( 月退休金 )+(Y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83(C1) 40420﹝本 (年功 )俸﹞ times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1)≦ 40420(A)times2times83(C1)- 52264元 (B)= 14834元 (D1)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14834(D1)times12divide18= 988934元 (X1)

第二階段 ( 月退休金 )+(Y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 C2本 (年功 )俸+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主管職務加給+年終工作獎金 112 52264+ Y2 ≦ 8440420+ 19250+ 0+ 7464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每月利息 (Y2)≦ 67134times(C2)- 52264元 (B)= 4129元 (D2)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本金≦ 4129(D2)times12divide18= 275267元 (X2)

優惠存款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金額( X X1 X2取最低者) 275267元13

公保養老給付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計算單退休人員姓名(身分證統號)() 退休生效日 1020602最後服務機關及職稱臺中市政府

備註本計算單依據下列規定計算一依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規定兼具退撫新制實施前後 任職年資且支(兼)領月退休金人員其每月退休所得不 得超過最後在職同等級人員本(年功)俸加 1 倍計算之退 休所得比率上限( 75-95)以及同等級現職人員待遇 (退休所得比率上限計算如下支領月退休金人員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以下者以百分之七十五為上限以 後每增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二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五 未滿六個月者增加百分之一滿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 者以一年計) 100年 1 月(第一階段)二依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第 4

條規定上開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所稱同等級現職人員

14

待遇指最後在職之本(年功)俸按各類人員適用之技 術或專業加給及人數加權平均計算所得之各職等定額技術 或專業加給主管職務加給以及全年年終工作獎金之 12分 之 1 金額之合計數額之 70-90(前項百分比之計算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者以百分之八十為上限以後每增 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一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滿六個 月以上未滿一年之畸零年資以一年計) 100年 2 月(第 二階段)三退休所得超過上開 2 項規定者在月退休金不作變動之前 提下減少其一次性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儲存之金額四依台端最後服務機關填送之資料及退休當年度待遇標準計 算台端主管職務加給之計列方式為無主管職務加給五辦理優惠存款時應以百元為單位不足百元者不計

1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2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十五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以上擇領月退休金者另按退撫新制實施前未滿十五年之年資為準依下列規定擇一支給補償金由各級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一每減一年增給二分之一個基數之一次補償 金二每減一年增給基數二百分之一之月補償 金

16

案 例

舊制核定年資

舊制年資未滿 15年年資 補償金

1 14年 1個月 15年 -14年 1個月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不足 1年 不核給補償金

2 13年 1個月15 年 -13 年 1 個月 =1 年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滿 1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times12=05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05)擇領月補償金者 1times1200=05 (本俸 times2times05)

3 2 個月 15年 -2個月 =14年 10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 14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4times12=7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7)擇領月補償金者 14times1200=7(本俸 times2times7)

1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3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二十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擇領月退休金者依其在退撫新制實施後年資每滿六個月一次增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最高一次增發三個基數至滿二十年止(前段)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逾二十年者每滿一年減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至滿二十六年者不再增減其增減基數之補償金由退撫基金支給(後段)

18

案例 核定年資 前段加發補償金 後段減發補償金 核發之補償金

1

舊制14 年 11 個月 新制10 年 7 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4年 11個月 =5年1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5年)( 5times2times12) =5個基 數 惟最高發給 3 個基數(應 增發)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4年 11個月 +10年 7個月=25 年 6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基 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3-25=05核發數額為本俸 times2times05

2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8 年 1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7年 3個月 =2年 9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25年)( 25times2times12) =25 個基數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7 年 3 個月 +8 年 1 個月=25 年 4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 基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25-25=0核發數額為 0

3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10 年 1 個月

新舊制核定年資合計已逾 26年 不再增減補償金19

公務人員領有勳章獎章榮譽紀念章發給獎勵金標準表類別及等第 獎勵金金額(新臺幣)

勳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卿雲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獎章

功績獎章及楷模獎章一等 一萬八百元二等 八千七百元三等 七千八百元

專業獎章一等 五千四百元二等 四千五百元三等 三千六百元

服務獎章

特等 40年 14400元一等 30年 18000元二等 20年 7200元

三等 10年 3600元

榮譽紀念章 一萬八百元

一公務人員於擔任公職期間所獲頒之軍職勳獎章依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施行細則第二十四條附件一陸海空軍退伍除役軍官士官勳獎章獎金支給標準表所定發給基數按公務人員退休案審定之等級及退休金基數內涵計算發給獎勵金二公務人員領有各等第服務獎章者僅依其最高等第服務獎章發給獎勵金公務人員曾請領警察獎章之服務年資亦得併計請頒服務獎章其請領獎勵金時應扣除以警察獎章加發退休金之服務年資三榮譽紀念章指總統依政務軍事各機關保舉最優人員辦法所頒發者

20

警察人員執行勤務遭受暴力或意外危害致身心障礙及領有勳章獎章加發退休金一覽表

殘廢程度 加發基數 類別及等第 加發金額(新臺幣)

勳 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 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心神喪失 十個

卿雲勳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勲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全殘廢 十個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半殘廢 五個 獎章

一等 九千元 二等 六千九百元 三等 四千五百元 四等 三千六百元

備註 獲有軍職勳獎章未在軍事機關支領獎金者比照軍職人員標準支給

21

退休案件救濟規定

22

三再任停止領受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

23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3條擇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之權利 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一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二領受月退休金後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 (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三再任由政府捐助(贈)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職務或政府暨所屬營業非營業 基金轉投資事業職務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24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14: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備註本計算單依據下列規定計算一依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規定兼具退撫新制實施前後 任職年資且支(兼)領月退休金人員其每月退休所得不 得超過最後在職同等級人員本(年功)俸加 1 倍計算之退 休所得比率上限( 75-95)以及同等級現職人員待遇 (退休所得比率上限計算如下支領月退休金人員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以下者以百分之七十五為上限以 後每增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二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五 未滿六個月者增加百分之一滿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 者以一年計) 100年 1 月(第一階段)二依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第 4

條規定上開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2條所稱同等級現職人員

14

待遇指最後在職之本(年功)俸按各類人員適用之技 術或專業加給及人數加權平均計算所得之各職等定額技術 或專業加給主管職務加給以及全年年終工作獎金之 12分 之 1 金額之合計數額之 70-90(前項百分比之計算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者以百分之八十為上限以後每增 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一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滿六個 月以上未滿一年之畸零年資以一年計) 100年 2 月(第 二階段)三退休所得超過上開 2 項規定者在月退休金不作變動之前 提下減少其一次性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儲存之金額四依台端最後服務機關填送之資料及退休當年度待遇標準計 算台端主管職務加給之計列方式為無主管職務加給五辦理優惠存款時應以百元為單位不足百元者不計

1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2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十五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以上擇領月退休金者另按退撫新制實施前未滿十五年之年資為準依下列規定擇一支給補償金由各級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一每減一年增給二分之一個基數之一次補償 金二每減一年增給基數二百分之一之月補償 金

16

案 例

舊制核定年資

舊制年資未滿 15年年資 補償金

1 14年 1個月 15年 -14年 1個月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不足 1年 不核給補償金

2 13年 1個月15 年 -13 年 1 個月 =1 年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滿 1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times12=05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05)擇領月補償金者 1times1200=05 (本俸 times2times05)

3 2 個月 15年 -2個月 =14年 10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 14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4times12=7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7)擇領月補償金者 14times1200=7(本俸 times2times7)

1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3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二十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擇領月退休金者依其在退撫新制實施後年資每滿六個月一次增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最高一次增發三個基數至滿二十年止(前段)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逾二十年者每滿一年減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至滿二十六年者不再增減其增減基數之補償金由退撫基金支給(後段)

18

案例 核定年資 前段加發補償金 後段減發補償金 核發之補償金

1

舊制14 年 11 個月 新制10 年 7 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4年 11個月 =5年1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5年)( 5times2times12) =5個基 數 惟最高發給 3 個基數(應 增發)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4年 11個月 +10年 7個月=25 年 6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基 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3-25=05核發數額為本俸 times2times05

2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8 年 1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7年 3個月 =2年 9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25年)( 25times2times12) =25 個基數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7 年 3 個月 +8 年 1 個月=25 年 4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 基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25-25=0核發數額為 0

3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10 年 1 個月

新舊制核定年資合計已逾 26年 不再增減補償金19

公務人員領有勳章獎章榮譽紀念章發給獎勵金標準表類別及等第 獎勵金金額(新臺幣)

勳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卿雲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獎章

功績獎章及楷模獎章一等 一萬八百元二等 八千七百元三等 七千八百元

專業獎章一等 五千四百元二等 四千五百元三等 三千六百元

服務獎章

特等 40年 14400元一等 30年 18000元二等 20年 7200元

三等 10年 3600元

榮譽紀念章 一萬八百元

一公務人員於擔任公職期間所獲頒之軍職勳獎章依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施行細則第二十四條附件一陸海空軍退伍除役軍官士官勳獎章獎金支給標準表所定發給基數按公務人員退休案審定之等級及退休金基數內涵計算發給獎勵金二公務人員領有各等第服務獎章者僅依其最高等第服務獎章發給獎勵金公務人員曾請領警察獎章之服務年資亦得併計請頒服務獎章其請領獎勵金時應扣除以警察獎章加發退休金之服務年資三榮譽紀念章指總統依政務軍事各機關保舉最優人員辦法所頒發者

20

警察人員執行勤務遭受暴力或意外危害致身心障礙及領有勳章獎章加發退休金一覽表

殘廢程度 加發基數 類別及等第 加發金額(新臺幣)

勳 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 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心神喪失 十個

卿雲勳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勲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全殘廢 十個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半殘廢 五個 獎章

一等 九千元 二等 六千九百元 三等 四千五百元 四等 三千六百元

備註 獲有軍職勳獎章未在軍事機關支領獎金者比照軍職人員標準支給

21

退休案件救濟規定

22

三再任停止領受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

23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3條擇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之權利 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一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二領受月退休金後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 (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三再任由政府捐助(贈)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職務或政府暨所屬營業非營業 基金轉投資事業職務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24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15: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待遇指最後在職之本(年功)俸按各類人員適用之技 術或專業加給及人數加權平均計算所得之各職等定額技術 或專業加給主管職務加給以及全年年終工作獎金之 12分 之 1 金額之合計數額之 70-90(前項百分比之計算核 定退休年資二十五年者以百分之八十為上限以後每增 一年上限增加百分之一最高增至百分之九十滿六個 月以上未滿一年之畸零年資以一年計) 100年 2 月(第 二階段)三退休所得超過上開 2 項規定者在月退休金不作變動之前 提下減少其一次性養老給付辦理優惠儲存之金額四依台端最後服務機關填送之資料及退休當年度待遇標準計 算台端主管職務加給之計列方式為無主管職務加給五辦理優惠存款時應以百元為單位不足百元者不計

1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2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十五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以上擇領月退休金者另按退撫新制實施前未滿十五年之年資為準依下列規定擇一支給補償金由各級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一每減一年增給二分之一個基數之一次補償 金二每減一年增給基數二百分之一之月補償 金

16

案 例

舊制核定年資

舊制年資未滿 15年年資 補償金

1 14年 1個月 15年 -14年 1個月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不足 1年 不核給補償金

2 13年 1個月15 年 -13 年 1 個月 =1 年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滿 1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times12=05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05)擇領月補償金者 1times1200=05 (本俸 times2times05)

3 2 個月 15年 -2個月 =14年 10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 14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4times12=7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7)擇領月補償金者 14times1200=7(本俸 times2times7)

1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3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二十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擇領月退休金者依其在退撫新制實施後年資每滿六個月一次增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最高一次增發三個基數至滿二十年止(前段)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逾二十年者每滿一年減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至滿二十六年者不再增減其增減基數之補償金由退撫基金支給(後段)

18

案例 核定年資 前段加發補償金 後段減發補償金 核發之補償金

1

舊制14 年 11 個月 新制10 年 7 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4年 11個月 =5年1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5年)( 5times2times12) =5個基 數 惟最高發給 3 個基數(應 增發)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4年 11個月 +10年 7個月=25 年 6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基 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3-25=05核發數額為本俸 times2times05

2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8 年 1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7年 3個月 =2年 9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25年)( 25times2times12) =25 個基數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7 年 3 個月 +8 年 1 個月=25 年 4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 基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25-25=0核發數額為 0

3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10 年 1 個月

新舊制核定年資合計已逾 26年 不再增減補償金19

公務人員領有勳章獎章榮譽紀念章發給獎勵金標準表類別及等第 獎勵金金額(新臺幣)

勳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卿雲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獎章

功績獎章及楷模獎章一等 一萬八百元二等 八千七百元三等 七千八百元

專業獎章一等 五千四百元二等 四千五百元三等 三千六百元

服務獎章

特等 40年 14400元一等 30年 18000元二等 20年 7200元

三等 10年 3600元

榮譽紀念章 一萬八百元

一公務人員於擔任公職期間所獲頒之軍職勳獎章依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施行細則第二十四條附件一陸海空軍退伍除役軍官士官勳獎章獎金支給標準表所定發給基數按公務人員退休案審定之等級及退休金基數內涵計算發給獎勵金二公務人員領有各等第服務獎章者僅依其最高等第服務獎章發給獎勵金公務人員曾請領警察獎章之服務年資亦得併計請頒服務獎章其請領獎勵金時應扣除以警察獎章加發退休金之服務年資三榮譽紀念章指總統依政務軍事各機關保舉最優人員辦法所頒發者

20

警察人員執行勤務遭受暴力或意外危害致身心障礙及領有勳章獎章加發退休金一覽表

殘廢程度 加發基數 類別及等第 加發金額(新臺幣)

勳 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 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心神喪失 十個

卿雲勳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勲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全殘廢 十個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半殘廢 五個 獎章

一等 九千元 二等 六千九百元 三等 四千五百元 四等 三千六百元

備註 獲有軍職勳獎章未在軍事機關支領獎金者比照軍職人員標準支給

21

退休案件救濟規定

22

三再任停止領受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

23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3條擇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之權利 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一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二領受月退休金後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 (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三再任由政府捐助(贈)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職務或政府暨所屬營業非營業 基金轉投資事業職務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24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16: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2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十五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以上擇領月退休金者另按退撫新制實施前未滿十五年之年資為準依下列規定擇一支給補償金由各級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一每減一年增給二分之一個基數之一次補償 金二每減一年增給基數二百分之一之月補償 金

16

案 例

舊制核定年資

舊制年資未滿 15年年資 補償金

1 14年 1個月 15年 -14年 1個月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不足 1年 不核給補償金

2 13年 1個月15 年 -13 年 1 個月 =1 年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滿 1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times12=05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05)擇領月補償金者 1times1200=05 (本俸 times2times05)

3 2 個月 15年 -2個月 =14年 10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 14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4times12=7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7)擇領月補償金者 14times1200=7(本俸 times2times7)

1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3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二十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擇領月退休金者依其在退撫新制實施後年資每滿六個月一次增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最高一次增發三個基數至滿二十年止(前段)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逾二十年者每滿一年減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至滿二十六年者不再增減其增減基數之補償金由退撫基金支給(後段)

18

案例 核定年資 前段加發補償金 後段減發補償金 核發之補償金

1

舊制14 年 11 個月 新制10 年 7 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4年 11個月 =5年1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5年)( 5times2times12) =5個基 數 惟最高發給 3 個基數(應 增發)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4年 11個月 +10年 7個月=25 年 6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基 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3-25=05核發數額為本俸 times2times05

2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8 年 1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7年 3個月 =2年 9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25年)( 25times2times12) =25 個基數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7 年 3 個月 +8 年 1 個月=25 年 4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 基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25-25=0核發數額為 0

3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10 年 1 個月

新舊制核定年資合計已逾 26年 不再增減補償金19

公務人員領有勳章獎章榮譽紀念章發給獎勵金標準表類別及等第 獎勵金金額(新臺幣)

勳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卿雲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獎章

功績獎章及楷模獎章一等 一萬八百元二等 八千七百元三等 七千八百元

專業獎章一等 五千四百元二等 四千五百元三等 三千六百元

服務獎章

特等 40年 14400元一等 30年 18000元二等 20年 7200元

三等 10年 3600元

榮譽紀念章 一萬八百元

一公務人員於擔任公職期間所獲頒之軍職勳獎章依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施行細則第二十四條附件一陸海空軍退伍除役軍官士官勳獎章獎金支給標準表所定發給基數按公務人員退休案審定之等級及退休金基數內涵計算發給獎勵金二公務人員領有各等第服務獎章者僅依其最高等第服務獎章發給獎勵金公務人員曾請領警察獎章之服務年資亦得併計請頒服務獎章其請領獎勵金時應扣除以警察獎章加發退休金之服務年資三榮譽紀念章指總統依政務軍事各機關保舉最優人員辦法所頒發者

20

警察人員執行勤務遭受暴力或意外危害致身心障礙及領有勳章獎章加發退休金一覽表

殘廢程度 加發基數 類別及等第 加發金額(新臺幣)

勳 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 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心神喪失 十個

卿雲勳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勲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全殘廢 十個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半殘廢 五個 獎章

一等 九千元 二等 六千九百元 三等 四千五百元 四等 三千六百元

備註 獲有軍職勳獎章未在軍事機關支領獎金者比照軍職人員標準支給

21

退休案件救濟規定

22

三再任停止領受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

23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3條擇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之權利 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一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二領受月退休金後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 (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三再任由政府捐助(贈)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職務或政府暨所屬營業非營業 基金轉投資事業職務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24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17: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案 例

舊制核定年資

舊制年資未滿 15年年資 補償金

1 14年 1個月 15年 -14年 1個月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不足 1年 不核給補償金

2 13年 1個月15 年 -13 年 1 個月 =1 年 11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滿 1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times12=05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05)擇領月補償金者 1times1200=05 (本俸 times2times05)

3 2 個月 15年 -2個月 =14年 10個月未滿 15年之年資 14年

擇領一次補償金者 14times12=7 個基數(本俸 times2times7)擇領月補償金者 14times1200=7(本俸 times2times7)

1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3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二十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擇領月退休金者依其在退撫新制實施後年資每滿六個月一次增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最高一次增發三個基數至滿二十年止(前段)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逾二十年者每滿一年減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至滿二十六年者不再增減其增減基數之補償金由退撫基金支給(後段)

18

案例 核定年資 前段加發補償金 後段減發補償金 核發之補償金

1

舊制14 年 11 個月 新制10 年 7 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4年 11個月 =5年1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5年)( 5times2times12) =5個基 數 惟最高發給 3 個基數(應 增發)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4年 11個月 +10年 7個月=25 年 6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基 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3-25=05核發數額為本俸 times2times05

2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8 年 1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7年 3個月 =2年 9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25年)( 25times2times12) =25 個基數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7 年 3 個月 +8 年 1 個月=25 年 4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 基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25-25=0核發數額為 0

3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10 年 1 個月

新舊制核定年資合計已逾 26年 不再增減補償金19

公務人員領有勳章獎章榮譽紀念章發給獎勵金標準表類別及等第 獎勵金金額(新臺幣)

勳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卿雲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獎章

功績獎章及楷模獎章一等 一萬八百元二等 八千七百元三等 七千八百元

專業獎章一等 五千四百元二等 四千五百元三等 三千六百元

服務獎章

特等 40年 14400元一等 30年 18000元二等 20年 7200元

三等 10年 3600元

榮譽紀念章 一萬八百元

一公務人員於擔任公職期間所獲頒之軍職勳獎章依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施行細則第二十四條附件一陸海空軍退伍除役軍官士官勳獎章獎金支給標準表所定發給基數按公務人員退休案審定之等級及退休金基數內涵計算發給獎勵金二公務人員領有各等第服務獎章者僅依其最高等第服務獎章發給獎勵金公務人員曾請領警察獎章之服務年資亦得併計請頒服務獎章其請領獎勵金時應扣除以警察獎章加發退休金之服務年資三榮譽紀念章指總統依政務軍事各機關保舉最優人員辦法所頒發者

20

警察人員執行勤務遭受暴力或意外危害致身心障礙及領有勳章獎章加發退休金一覽表

殘廢程度 加發基數 類別及等第 加發金額(新臺幣)

勳 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 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心神喪失 十個

卿雲勳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勲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全殘廢 十個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半殘廢 五個 獎章

一等 九千元 二等 六千九百元 三等 四千五百元 四等 三千六百元

備註 獲有軍職勳獎章未在軍事機關支領獎金者比照軍職人員標準支給

21

退休案件救濟規定

22

三再任停止領受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

23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3條擇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之權利 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一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二領受月退休金後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 (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三再任由政府捐助(贈)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職務或政府暨所屬營業非營業 基金轉投資事業職務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24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18: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30條第 3項補償金

退撫新制實施前已有任職年資未滿二十年於退撫新制實施後退休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滿十五年擇領月退休金者依其在退撫新制實施後年資每滿六個月一次增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最高一次增發三個基數至滿二十年止(前段)其前後任職年資合計逾二十年者每滿一年減發二分之一個基數之補償金至滿二十六年者不再增減其增減基數之補償金由退撫基金支給(後段)

18

案例 核定年資 前段加發補償金 後段減發補償金 核發之補償金

1

舊制14 年 11 個月 新制10 年 7 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4年 11個月 =5年1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5年)( 5times2times12) =5個基 數 惟最高發給 3 個基數(應 增發)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4年 11個月 +10年 7個月=25 年 6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基 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3-25=05核發數額為本俸 times2times05

2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8 年 1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7年 3個月 =2年 9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25年)( 25times2times12) =25 個基數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7 年 3 個月 +8 年 1 個月=25 年 4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 基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25-25=0核發數額為 0

3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10 年 1 個月

新舊制核定年資合計已逾 26年 不再增減補償金19

公務人員領有勳章獎章榮譽紀念章發給獎勵金標準表類別及等第 獎勵金金額(新臺幣)

勳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卿雲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獎章

功績獎章及楷模獎章一等 一萬八百元二等 八千七百元三等 七千八百元

專業獎章一等 五千四百元二等 四千五百元三等 三千六百元

服務獎章

特等 40年 14400元一等 30年 18000元二等 20年 7200元

三等 10年 3600元

榮譽紀念章 一萬八百元

一公務人員於擔任公職期間所獲頒之軍職勳獎章依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施行細則第二十四條附件一陸海空軍退伍除役軍官士官勳獎章獎金支給標準表所定發給基數按公務人員退休案審定之等級及退休金基數內涵計算發給獎勵金二公務人員領有各等第服務獎章者僅依其最高等第服務獎章發給獎勵金公務人員曾請領警察獎章之服務年資亦得併計請頒服務獎章其請領獎勵金時應扣除以警察獎章加發退休金之服務年資三榮譽紀念章指總統依政務軍事各機關保舉最優人員辦法所頒發者

20

警察人員執行勤務遭受暴力或意外危害致身心障礙及領有勳章獎章加發退休金一覽表

殘廢程度 加發基數 類別及等第 加發金額(新臺幣)

勳 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 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心神喪失 十個

卿雲勳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勲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全殘廢 十個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半殘廢 五個 獎章

一等 九千元 二等 六千九百元 三等 四千五百元 四等 三千六百元

備註 獲有軍職勳獎章未在軍事機關支領獎金者比照軍職人員標準支給

21

退休案件救濟規定

22

三再任停止領受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

23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3條擇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之權利 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一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二領受月退休金後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 (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三再任由政府捐助(贈)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職務或政府暨所屬營業非營業 基金轉投資事業職務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24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19: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案例 核定年資 前段加發補償金 後段減發補償金 核發之補償金

1

舊制14 年 11 個月 新制10 年 7 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4年 11個月 =5年1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5年)( 5times2times12) =5個基 數 惟最高發給 3 個基數(應 增發)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4年 11個月 +10年 7個月=25 年 6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基 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3-25=05核發數額為本俸 times2times05

2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8 年 1個月

依核定舊制年資計至 20年之差距為20年 -17年 3個月 =2年 9個月(實滿半年之年資為25年)( 25times2times12) =25 個基數

依核定年資合計第 21年以後之實滿 1年年資為17 年 3 個月 +8 年 1 個月=25 年 4 個月(應減發 5年)( 5times12) =25個 基數(應減發 25個基 數)

基數25-25=0核發數額為 0

3

舊制17 年 3 個月 新制10 年 1 個月

新舊制核定年資合計已逾 26年 不再增減補償金19

公務人員領有勳章獎章榮譽紀念章發給獎勵金標準表類別及等第 獎勵金金額(新臺幣)

勳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卿雲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獎章

功績獎章及楷模獎章一等 一萬八百元二等 八千七百元三等 七千八百元

專業獎章一等 五千四百元二等 四千五百元三等 三千六百元

服務獎章

特等 40年 14400元一等 30年 18000元二等 20年 7200元

三等 10年 3600元

榮譽紀念章 一萬八百元

一公務人員於擔任公職期間所獲頒之軍職勳獎章依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施行細則第二十四條附件一陸海空軍退伍除役軍官士官勳獎章獎金支給標準表所定發給基數按公務人員退休案審定之等級及退休金基數內涵計算發給獎勵金二公務人員領有各等第服務獎章者僅依其最高等第服務獎章發給獎勵金公務人員曾請領警察獎章之服務年資亦得併計請頒服務獎章其請領獎勵金時應扣除以警察獎章加發退休金之服務年資三榮譽紀念章指總統依政務軍事各機關保舉最優人員辦法所頒發者

20

警察人員執行勤務遭受暴力或意外危害致身心障礙及領有勳章獎章加發退休金一覽表

殘廢程度 加發基數 類別及等第 加發金額(新臺幣)

勳 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 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心神喪失 十個

卿雲勳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勲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全殘廢 十個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半殘廢 五個 獎章

一等 九千元 二等 六千九百元 三等 四千五百元 四等 三千六百元

備註 獲有軍職勳獎章未在軍事機關支領獎金者比照軍職人員標準支給

21

退休案件救濟規定

22

三再任停止領受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

23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3條擇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之權利 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一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二領受月退休金後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 (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三再任由政府捐助(贈)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職務或政府暨所屬營業非營業 基金轉投資事業職務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24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20: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公務人員領有勳章獎章榮譽紀念章發給獎勵金標準表類別及等第 獎勵金金額(新臺幣)

勳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卿雲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勳章一等 三萬九千元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四五等 三萬元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獎章

功績獎章及楷模獎章一等 一萬八百元二等 八千七百元三等 七千八百元

專業獎章一等 五千四百元二等 四千五百元三等 三千六百元

服務獎章

特等 40年 14400元一等 30年 18000元二等 20年 7200元

三等 10年 3600元

榮譽紀念章 一萬八百元

一公務人員於擔任公職期間所獲頒之軍職勳獎章依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施行細則第二十四條附件一陸海空軍退伍除役軍官士官勳獎章獎金支給標準表所定發給基數按公務人員退休案審定之等級及退休金基數內涵計算發給獎勵金二公務人員領有各等第服務獎章者僅依其最高等第服務獎章發給獎勵金公務人員曾請領警察獎章之服務年資亦得併計請頒服務獎章其請領獎勵金時應扣除以警察獎章加發退休金之服務年資三榮譽紀念章指總統依政務軍事各機關保舉最優人員辦法所頒發者

20

警察人員執行勤務遭受暴力或意外危害致身心障礙及領有勳章獎章加發退休金一覽表

殘廢程度 加發基數 類別及等第 加發金額(新臺幣)

勳 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 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心神喪失 十個

卿雲勳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勲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全殘廢 十個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半殘廢 五個 獎章

一等 九千元 二等 六千九百元 三等 四千五百元 四等 三千六百元

備註 獲有軍職勳獎章未在軍事機關支領獎金者比照軍職人員標準支給

21

退休案件救濟規定

22

三再任停止領受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

23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3條擇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之權利 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一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二領受月退休金後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 (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三再任由政府捐助(贈)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職務或政府暨所屬營業非營業 基金轉投資事業職務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24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21: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警察人員執行勤務遭受暴力或意外危害致身心障礙及領有勳章獎章加發退休金一覽表

殘廢程度 加發基數 類別及等第 加發金額(新臺幣)

勳 章

中山勳章 六萬元 中正勳章 五萬四千元

心神喪失 十個

卿雲勳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景星勲章

一等 三萬九千元 全殘廢 十個 二三等 三萬六千元

四五等 三萬元 六七八九等 二萬四千元

半殘廢 五個 獎章

一等 九千元 二等 六千九百元 三等 四千五百元 四等 三千六百元

備註 獲有軍職勳獎章未在軍事機關支領獎金者比照軍職人員標準支給

21

退休案件救濟規定

22

三再任停止領受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

23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3條擇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之權利 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一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二領受月退休金後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 (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三再任由政府捐助(贈)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職務或政府暨所屬營業非營業 基金轉投資事業職務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24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22: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退休案件救濟規定

22

三再任停止領受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

23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3條擇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之權利 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一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二領受月退休金後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 (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三再任由政府捐助(贈)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職務或政府暨所屬營業非營業 基金轉投資事業職務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24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23: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三再任停止領受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

23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3條擇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之權利 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一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二領受月退休金後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 (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三再任由政府捐助(贈)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職務或政府暨所屬營業非營業 基金轉投資事業職務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24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24: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3條擇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之權利 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一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二領受月退休金後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 (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三再任由政府捐助(贈)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職務或政府暨所屬營業非營業 基金轉投資事業職務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24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25: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一)任職於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 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 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財 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 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 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之事業職務 (二)擔任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 代表(三)任職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 之財團法人行政法 人公法人轉投資或 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 公股代表

25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26: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與養老給付優惠存款辦法(再任停止領受優惠存款)

第十三條   退休人員如有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應停止或喪失領受月退休金情事者退休人員或其遺族應主動通知服務機關轉報支給機關及受理優惠存款機構辦理停止優惠存款事宜如有違反者除由支給機關依法追繳其自應停止辦理日起溢領之金額外並得加計利息繳庫

26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27: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有關政府機關因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是否須另訂優存契約以及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後辦理恢復優惠存款之相關疑義1 基於簡化行政作業之考量對政府機關因更 名改制更名或新增為支給機關應無須再 與臺灣銀行簽訂優存契約2 退休公務人員再任公職或褫奪公權原因消滅 後如逾 2 年以上始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即自其辦妥優惠存款手續之日起始得按優 惠存款利率計息

27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28: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3 前揭人員如於2 年內完成恢復優惠存款手續 者仍得以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為其 優惠存款計息起始日4 退休公務人員未及辦理恢復優惠存款手續即 亡故其遺族自不得要求補發退休公務人員 自再任或禠奪公權原因消滅之日起至亡故 日止之優惠存款利息

28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29: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停止領受月退休金事由一退休法第 23條施行細則第 9 條二銓敘部 100年 9 月 2 日部退三字第1003422855

號函(全職工作)三全職工作要件(一)公務機關 ( 構 ) 學校或軍事單位(二)任用法令規定或單行規章進用並指派編制 內職務或與編制內相當類型之約聘僱及 各類臨時職務

29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30: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全職工作機關範圍一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個人二承攬政府業務之團體個人所僱用之編制內 職務或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三轉投資事業所僱用之編制內職務或從事與 編制內職務(正職)工作形態相當之職務或 常務董(監)事常駐監察人及按月支領固 定報酬之獨立董事

30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31: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與編制內職務工作型態相當之約聘僱及各類臨時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原應由編制內職員執行之持續性常態性經常性工作但改由臨時人員擔任之職務

bull 各機關 ( 構 ) 為執行「具法令依據且訂有執行計畫報經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第 4 項所定主管機關核准或經該主管機關授權核准之政府專案業務」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之職務或因應緊急危難事件而僱用臨時人力從事救助之職務則不在此限 31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32: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bull 惟任上述職務之期間其連續任職期間應以「 6個月」為限 ( 包含連續於不同專案計畫任職者或在跨越不同年度之單一專案計畫連續任職者 ) 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至於在同一年度再任期間累計逾 6 個月者亦同

bull 各機關 ( 構 ) 現職人員短期請假之職務代理工作若代理期間未逾 1 個月者不在此限但支( 兼 ) 領月退休金人員再任上述職務期間以同一年度內累計不得逾 6 個月為限超過 6 個月期限者自超過之日起開始停止領受月退休金至實際離職之日止

32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33: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7條(停發退休金事由)支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領受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權利至原因消滅時恢復一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經 判刑確定而入監服刑期間二褫奪公權尚未復權三因案被通緝期間四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

33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34: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待遇或公費(以下簡稱薪酬)之機關(構) 或團體之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 工資五再任下列職務且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 本工資者 ( 一 ) 行政法人公法人政府原始捐助(贈) 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百分之 二十以上之財團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 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

34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35: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事業資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事業之職務(二)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三)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 業務之下列團體或機構之職務 1財團法人之職務或政府代表 2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 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職務或公股代表

35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36: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擇領確定給付制月退休金人員再任第一項第五款所列機構董(理)事長或執行長者其初任年齡不得逾六十五歲任期屆滿前年滿七十歲者應即更換但有特殊考量經主管院核准者不在此限領受確定給付制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遺族有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者停止領受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之權利

36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37: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4條(不受理)公務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申請退休或資遣者應不予受理一留職停薪期間二停職期間三休職期間四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內亂罪外患 罪尚未判決確定或不起訴處分未確定 或緩起訴尚未期滿 37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38: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五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之罪 經第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六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人員自屆齡退休至遲生效日(以下簡稱屆退日)起應先行停職第一項第二款及前項人員自屆退日至原因消滅之日得比照停職人員發給半數之本(年功)俸額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人員逾屆退日者應於原因消滅後六個月內以書面向原服務機關

38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39: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申請辦理退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不得辦理退休一撤職或免職二六個月應辦理期限屆滿時仍有第八十五 條所定喪失辦理退休權利之法定事由者

39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40: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 10204第 89條(涉案人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嫌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 瀆職罪章之罪而未經停(免)職亦未經移 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者於依本法退休資遣 或離職後始經判刑確定時應依下列規定 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一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確定者應自始剝奪其退離給與 其已支領者應追繳之

40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41: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二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未滿者應 自判刑確定之日起減少其應領退離給與 之百分之二十第 2 項前項人員因同一案件於其他法律有較 重之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處分規定者 從其規定經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未滿或緩刑者以其涉 案情節輕微均不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

41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42: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修正理由一考量司法院已規劃於公務員懲戒法(以下簡 稱懲戒法)增訂「剝奪減少退休金」之懲 戒處分二避免涉案人員因同一事由重覆受處罰情形三定本條規定明定未經停(免)職亦未經 移付懲戒或提起彈劾而依本法退休資遣或 離職之涉案人員於其退休資遣生效或離職後 始經判處有期徒刑確定時應自始剝奪或減少 應領之退離給與其已領之退離給與亦應追繳四「按所犯之罪經判處確定之刑度輕重」分別給 予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規定爰基於衡平性之考 量乃參照上開原則明定剝奪減少退離給與標 準

42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43: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第 89條第 6 項 依本法退休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處分者應自收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之翌日起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退休資遣給與個人專戶中政府撥繳之退撫儲金亦同立法理由第六項係為解決現行涉案人員退休生效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亦不影響其月退休金支領標準衍生涉案人員藉由退

43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44: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休規避責任之問題爰增列本項明定依本法退休或資遣後始受「降級」或「減俸」之懲戒處分者其退休金或資遣給與應改按「降級」或「減俸」後之俸(薪)級或俸(薪)額計算其中支領一次退休金及資遣給與者經依上開標準重新計算後與原核給之一次退休金或資遣給與間之差額應繳還之避免僅有支(兼)領月退休金者須調降月退休金計算標準以符公平原則

44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45: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四案例分享

45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46: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核定退休之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 (一)行政程序法第 92條 (二)訴願法第 3 條地政事務所主任二計算退休金之通知函性質觀念通知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23號解釋

46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47: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退休年資可否捨棄案例研析當事人自願捨棄 1 天退休年資一任職年資mdash事實舊制 15年 11個月 1 天 新制 10年(舊法畸零月數算入新制)二事實是否可因當事人之意思表示而變更三現行實務操作為何銓敘部否定四法令規定為何( 84年版)公務人員退休 法第 6 條

47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48: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懲戒程序當中可否辦理退休案例分析當事人在懲戒中可否申請退休屆齡退休可否准許可否撤回懲戒再准許其退休懲戒法規範內容為何公務員懲戒法第 7 條公務員因案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中者不得資遣或申請退休其經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者亦同前項情形由其主管長官或監察院通知銓敘機關

48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49: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公懲會看法為何 移送機關移送審議之案件於本會議決前得 否撤回(日期 78年 6 月 9 日)決議 公務員懲戒制度係以訴訟制度為架構而不 告不理為訴訟制度之基本原則移送機關居 於原告當事人之地位於本會議決前自得撤 回之

49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50: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當事人被法院以貪污治罪條例判決尚未確定可否申請退休案例分析 當事人在第二審判決貪污罪尚未確定是 否可辦理退休(一)抗辯理由無罪推定原則(二)案例 91年犯侵占罪記大過於 91年 至 95年歷經緩起訴(期滿)再經緩 起訴職權再議後起訴第一審判侵占 罪第二審判貪污罪

50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51: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涉嫌刑事責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

銓敍部 87年 3 月 2 日 87台特三字第 1483321號函

各機關遇有涉嫌刑責之公務人員申請退休時應就該員之涉案情節先行檢討是否應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移付懲戒或查明是否應予停(免)職再衡酌得否受理其申請退休案如經受理於依規定程序報送本部之函內應予敍明以明責任

51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52: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可否辦理退休

是否仍有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 條之適用1 第 2 條本法適用範圍指依公務人員任 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人員 前項人員退休資遣之辦理除本法另有 規定外以現職人員為限2 已不具公務人員身分3 比較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條(犯貪污 罪)應予免職(案例人事人員消 費券 1 2 審相同認定有罪)

52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53: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公務人員違犯貪污罪判決確定退休金如何處理(一定褫奪公權)

褫奪公權如何影響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受退休金

刑法第 36條1 公務員之資格2 公職侯選人資格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22條第 23條終身喪失權利 尚未復權停止領受

53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54: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因案判決確定前已屆齡退休如何處理

案例研析一判決未確定前停職期間發給半薪遇屆齡 退休(滿 65歲)其後獲判無罪確定是 否應予補發 65歲以後之半薪二本案如何辦理退休應核定何時退休 (地政案例)

54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55: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受停職處分復受公懲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

案例研析一獲判無罪前遭停職半年發給半薪復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休職年資如何採計二依據公務員懲戒法第 6 條 依第三條第一款或第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 公務員未受撤職或休職處分或徒刑之執 行者應許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俸 給

55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56: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撫慰金

一區別比較撫卹金二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三種類 一次撫慰金餘額 +6個基數 月撫慰金原月退休 12

四領受要件漸趨嚴格五領受順序第 18條第 1 項(配偶 12)六再婚時是否要報銓敘部註銷領受權

56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57: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撫慰金領受對象一依本法支領月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 死亡時另給與遺族一次撫慰金 二除未再婚配偶為領受撫慰金遺族外依下 列順序領受一子女二父母三 兄弟姊妹四祖父母三配偶與各順序遺族依下列規定共同領受撫 慰金一同一順序遺族有數人時按人 數平均領受但有配偶共同領受時配偶

57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58: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應領撫慰金之二分之一其餘遺族平均領 受二分之一 二同一順序遺族如有拋棄 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者其撫慰金應 由同一順序其他遺族依前款規定領受無 第一順序遺族時由次一順序遺族依前款 規定領受四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因身心 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或父母 如不領 一次撫慰金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

58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59: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 領月撫慰金一年滿五十五歲或因身心 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與終身但 以其婚姻關係於退休人員退休生效時已 存續二年以上且未再婚者為限二 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三已成年 因身心障礙而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及父母給 與終身五未滿五十五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終 身月撫慰金之配偶得自年滿五十五歲之 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 59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60: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撫慰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8條第 1 項遺族之範圍及順序喪失領受權如有退休法第 25條第 2 項情形之 一者喪失領受權利死亡 喪失國籍褫奪公權終身及內 亂罪或外患罪判決確定停止領受權領受月撫慰金遺族經褫奪公 權者自褫奪公權之日起停止 領受月撫慰金之權利至其復 權時回復(第 25條)

60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61: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 58條前條所定適用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月撫慰金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

給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

上且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61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62: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溢領月撫慰金如何請求返還案例分析一領受月撫慰金遺族再婚喪失領取月撫慰 金權利如何處理二月撫慰金請求返還時效三答辯理由四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違法行政處分五移請行政執行署執行六配偶未滿五十五歲子女未滿二十歲如何 規劃同仁領取月撫慰金或撫卹金

62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63: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890316 890701

940130 950110 950111 1001201起

劉⃝⃝死亡

領取月撫慰金

與張⃝⃝結婚未辦結婚登記 張⃝⃝死亡 補辦與張⃝⃝結婚

登記

停發月撫慰金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登記喪偶 追溯 940130生

1

國家資源有限性撫慰金本質係因身分所衍生倘配偶再與他人結婚已不符合但書所規定「配偶以未再婚者為限」自不得再領取月撫慰金而這裏所指的「身分」係指劉⃝⃝的配偶而不是張⃝⃝的配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 82年 1月 20日修正)第 3項規定略以遺族為配偶者如不領一次撫慰金時得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改領月撫慰金準此在領取月撫慰金之期間(蓋因其非一次性之給付)配偶身分之存在為領取月撫慰金之條件(行政程序法第 93條第 2項第 4款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參照)此條件不存在領取月撫慰金資格即為喪失此為條文解釋當然之理

2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3-1條立法理由略以( 68年 01月 24日增訂)如遽以頓停(停發月退休金)孤兒寡婦生活頓失憑依準此以言再婚配偶顯非立法理由所稱之寡婦復以原告再婚後依民法第 1116-1條規定夫妻互負扶養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故而其與張⃝⃝智權結婚即負有相互扶養義務應已逸脫退休法所規範照護對象之範圍如再向國家領取月撫慰金豈非將扶養義務轉嫁給國家情理上難以自平又就國家資源之分配支付能力及公務人員在世時對於國家貢獻度而言國家根本無能力擴及照護如此廣泛的遺屬如此之限制尚符合憲法第 23條之比例原則

63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64: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退休法第 7 條資遣與請假規則第 5 條關係

一資遣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二 請假規則之法律位階三信賴保護原則四空白刑法五機關如何主張⃝⃝始能勝訴

64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65: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 公務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予以資遣 一因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不符本法所定退休規定而須裁減 人員者 二現職工作不適任經調整其他相當工作後仍未能達到要求標準或 本機關已無其他工作可以調任者 三未符前條第一項規定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證明身心衰 弱致不堪勝任職務者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應辦理資遣者 以機要人員任用之公務人員除因機關裁撤或有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情形 者外不適用前項規定 公務人員具有第一項第三款身心衰弱致不堪勝任工作情形而不願提出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應由服務機關比照前條第二項 規定之程序予以資遣 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資遣應由該機關首長考核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定 並由該機關檢齊有關證明文件函轉銓敘部審定其年資及給與依第一項第 二款至第四款資遣者於機關首長考核之前應先經考績委員會初核考績 委員會初核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 資遣人員之給與準用第九條第二項及第三十一條第四項一次退休金給與 標準計算 符合第一項條件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受 理其資遣案於原因消滅後準用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辦理資遣

65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66: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7 條立法理由 茲因資遣亦係對服務一定期間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按其任職年資計算給與以慰勉其在職辛勞之制度與退休之性質相近爰將原列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之資遣規定移列於本法規定並參酌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之規定酌予修正文字其中第二款所稱工作表現質量未能達到一般標準係指機關首長及主管機關應就當事人所任職務性質及等級與等級相當性質相近之其他人員工作表現質量進行評比如顯與一般質量有所差距應循程序辦理資遣另由於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以及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第七條均訂定有公務人員應辦理資遣之情形爰另於本條第一項增列第四款概括規定以資配合

66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67: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1 條第 5 條第 6 條第 1 條 本規則依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二條規定訂定之第 5 條 請病假已滿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延長之期限 或請公假已滿第四條第五款之期限仍不能 銷假者應予留職停薪 前項人員自留職停薪之日起已逾一年仍未痊 癒者應依法規辦理退休退職或資遣但 其留職停薪係因執行職務且情況特殊者得 由機關長官審酌延長之其延長以一年為限 第 6 條 依前條規定留職停薪人員於留職停薪期間 病癒者應檢具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證明書

向原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但為辦理退休退 職或資遣者 得免附病癒證明書隨時向原 服務機關申請復職並於復職當日退休退 職或資遣

67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68: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命令退休要件

一未達半殘程度二經考績委員會以病假命其治療 構成強制行為三逾請假規則規定之期限四命令退休

68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69: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6 條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繳有中央衛生 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並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 工作且出具證明者應予命令退休

公務人員任職滿五年以上因身心障礙致不堪勝任職務且有具體事證 而不願提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醫療證明者經主管人員及人 事主管人員送請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首長核定後應令其以病假治療 逾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規定期限仍不堪勝任職務或仍未痊癒應由機關主動辦理其命令退休

前二項人員係因公傷病致身心障礙而不堪勝任職務者不受任 職五年以上 年資之限制

前項所稱因公傷病指經服務機關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二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三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四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69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70: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70

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 90制)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71: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現職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一延後退休及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 65歲( 90制)(一)月退休金年資 25年 + 年齡為 65歲年資 30

年 +60歲(二)搭配展期及減額年金(三)為求溫和漸進及務實可行規劃與 85制 之 10年緩衝期(指標數)銜接如下

71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72: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退休年度 指標數110 85111 86112 87113 88114 89

72

自 115年起均須俟 65歲或 60歲始得支領月 退休金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73: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73

定義退休所得替代率rarr計算公式100年方案

≦75~90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本 ( 年功 ) 俸 + 專業加給加權平均數 +(主管加給 )+年終工作奬

金 112

月退休金+優存利息 ( 或公保年金 )

本 ( 年功 ) 俸+專業加給+ ( 主管加給 )≦80

未來改革

≦75~95

月退休金 + 優存利息

本 ( 年功 ) 俸times2( =全薪 130倍 )

( 第一階段 )

( 第二階段 )

≦975~1235(全薪 )

≦84~101(全薪 )

≦80(全薪 )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74: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二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1調整退休金計算基準逐年調降以「最後 在職 10年至 15年平均俸額」計算(含新 舊制退休金)2兼領新舊制退休金者新制退休金之基 數內涵逐年調降至「平均俸額」之 16倍 純新制者降至 17倍

74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75: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退休年度 計算基準退休金基數內涵

兼具新舊制年資者 純新制年資者

105 最後在職 10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2倍 平均俸額 2倍

106 最後在職 11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9倍 平均俸額 19倍

107 最後在職 12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8倍 平均俸額 18倍

108 最後在職 13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7倍

平均俸額 17倍109 最後在職 14年平均俸額

平均俸額 16倍110以後 最後在職 15年

平均俸額備註由於兼具新舊制年資者其退休所得與純新制年資者相較顯有偏高現象爰規劃其退休金基數之調降幅度較純新制年資者調降幅度大

75

(二)實施時程 為減輕改革帶來之衝擊爰採逐年調降 方式如下(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76: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三刪除不合適之其他給與

(一)刪除年資補償金1方案實施第 1年( 10511-1051231)退休者仍按原 規定發給年資補償金(為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意 旨)2方案實施第 2年 (10611)起退休者不再發給年資補 償金

(二)減少月撫慰金嚴格限制請領條件 公務人員退撫法草案第五十八條前條所定適用 單層給與人員之遺族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父母而 不支領一次撫慰金者得依下列規定按原領月退 休金之三分之一或兼領月退休金之三分之一改領 月撫慰金

76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77: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一年滿六十歲或因身心障礙而無工作能力之配偶給 與終身但以其法定婚姻關係已存續十五年以上且 未再婚者為限 二未成年子女給與至成年為止 三父母給與終身 未滿六十歲而不得依前項第一款領受月撫慰金之配偶得 自年滿六十歲之日起支領終身月撫慰金第一項所定得領受月撫慰金之未再婚配偶於退休公務人員亡故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按亡故退休公務人員所領月退休金之半數領受月撫慰金不適用前四項規定一依法核列為低收入戶且獨居生活二年滿五十五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總所得低於第四十二條第一項所定最低保障金額且扶養父母或未成年子女共二人以上三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無人扶養且平均每月所得未達法定基本工資77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78: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某甲 某乙

初任公職日 86年 7 月 1 日

舊制年資 1 年(義務役) 無

新制年資 24年 25年(含 1 年義務役)

月補償金 (A) 本俸 14 無

月退休金 (B)舊制本俸 5新制本俸 96

舊制 0新制本俸 100

退休金總額 (A+B) 本俸 115 本俸 100

廢止現行不合理的其他退休給與

年資補償金制度造成權益不衡平的案例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79: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已退公務人員退休年金制度改革一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 一 ) 具體措施 針對兼具新舊制年資者逐年調降其新 制退休金之基數內涵為本俸之 16倍( 二 ) 實施時程 為期緩和漸進並符司法院釋字第 525號解釋 意旨比照現職人員採逐年調降方式如下 (假設方案自 105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79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80: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實施年度及退休金基數內涵

80

實施年度 退休金基數內涵

105 最後本(年功)俸 2倍

106 最後本(年功)俸 19倍

107 最後本(年功)俸 18倍

108 最後本(年功)俸 17倍

109年以後 最後本(年功)俸 16倍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81: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81

降低優惠存款利率1 84年 7 月 1 日以前退休者維持 18優存利率

2 84年 7 月 2 日以後退休且支 ( 兼 ) 領月退休金並兼具新舊年資者依本部審定之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金額計算逐年調降 18優存利率(如下表)

實施年度 優惠存款利率105 12

106 11

107 10

108 9

109以後臺灣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7並以 9為上限

已退公務及政務人員部分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82: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82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5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5178 36823 6904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18754 36823 645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1168 40833 7655

主管 57080 14744 40833 7154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1352 50011 6865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29671 50011 6133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5869 55494 7618

主管 81550 24188 55494 680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31039 56261 6268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33967 56261 4840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4858 62442 6956

主管 116245 27786 62442 537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83: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83

現職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現職 -109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

109年 ( 均俸 15年本俸 16倍優存定+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18203 33798 6336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21779 33798 5921

五功十( 加年金 )

非主管 53340 13349 38652 7246

主管 57080 16925 38652 6771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25489 45874 6297

主管 81550 75787 9293 29913 45874 5625

九功七( 加年金 )

非主管 72850 18852 52511 7208

主管 81550 23276 52511 6439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5319 9505 33722 51597 5748

主管 116245 85319 7340 33722 51597 4439

十二功四( 加年金 )

非主管 89765 26240 59079 6582

主管 116245 26240 59079 5082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84: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84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99年退採計 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3 9749 6593 45410 8513

主管 57080 55473 9718 8452 47021 8238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2816 49187 9221

主管 57080 6286 49187 8617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448 9808 9379 62069 8520

主管 81550 79518 9751 13703 65815 8071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4531 66917 9186

主管 81550 12601 66917 8206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228 9717 14217 73011 8134

主管 116245 89669 7714 15525 74144 637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1908 75320 8391

主管 116245 14349 75320 6479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85: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85

已退人員退休所得影響 ( 已退 -104年退採計30年 )

等級 主管別 現職待遇現制退休 ( 本俸 2

倍 )109年 ( 本俸 16倍優存定 +7)

退休所得 替代率 累扣金額 退休所得 替代率

五功十( 優存 )

非主管 53340 52001 9749 7968 44033 8255

主管 57080 55577 9737 9885 45692 8005

五功十( 選年金 )

非主管 53340 4191 47810 8963

主管 57080 7767 47810 8376

九功七( 優存 )

非主管 72850 71363 9796 11217 60146 8256

主管 81550 79682 9771 15674 64008 7849

九功七( 選年金 )

非主管 72850 6329 65034 8927

主管 81550 14648 65034 7975

十二功四( 優存 )

非主管 89765 87300 9725 16379 70921 7901

主管 116245 90228 7762 17948 72280 6218

十二功四( 選年金 )

非主管 89765 14103 73197 8154

主管 116245 17031 73197 6297

退休人員因擇領年金而替代率偏高者研議其新制退休金基數內涵調降至本俸 16 倍以下

改革的財務影響與效益評估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86: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86

六公務人員保險法年金修法介紹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87: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2條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養老給付平均保俸額一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 投保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平均保俸額)二加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 險俸 ( 薪 ) 額平均計算

87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88: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請領資格第 16條第 3 項 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者給與養老年金給付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五歲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 十歲三繳付本保險保險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 五歲

88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89: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選擇公保年金權第 16條第 7 項

一具依第 1 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二具有中華民國 103年 1 月 14日修正施行前之

保險年資且符合第 3 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

選擇依本條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

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

三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89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90: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第 17條第 1 項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計算方式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 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第 17條第 3 項計算方式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一年以百分 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 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90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91: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舉例說明職稱科長 本俸九功六 (47080) 專業加給 25770 主管職務加給8700

舊制年資 10年新制年資 20年 共計 30年

現行優存 新公保年金制 備註得辦理優惠存款金額470800元

公保年金上限 9450元

10均俸 年資 年金之百分比( 目前 075)

每月退休金

每月優存利息 合計 每月退

休金公保年金 合計  說明

50011

35315353

150011

94502012

52023

最後在職本俸 2年資百分比(15年以下每年 2 16年以上每年 25)最高 75

91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92: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公教人員保險法 103年 1 月 29日修正

一刪除現行由政府補助已繳付保險費滿 30年之公教人員保險 被保險人參加上開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自付部分保險費規 定二私立學校被保險人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至本法中 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繳付本保險保 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退保且符合養老給付請領條件及養老 年金給付之起支年齡條件者得溯及適用本法關於請領養 老年金給付之規定(銓敘部民國 103年 2 月 7 日部退一字第 1033813911號書函)

92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93: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一現職人員占缺訓練 現職人員復應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並採占缺方式實施訓 練者如具該占缺受訓職務之法定任用資格並依規定 審定後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二現職人員復應自 103年起改採未占缺訓練之各項公務人員考試錄取

如各該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計畫援引參照訓練辦法第 29 條規定明定渠等如具有擬任職務法定任用資格者 得改採占缺方式實施訓練其經派代送審後渠等人 員於該段占缺訓練期間亦得參加公保及退撫基金並 得採計為公保及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 103年 3 月 27日公訓字

第 10300040671號函)93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94: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退休後奉准延長交代期間數日無法到公一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於奉准延長辦理交代期間雖不繼 續執行職務惟有在職服務之事實仍宜發給全數薪津 即含本俸工作 ( 專業 ) 補助費 ( 現已改稱專業加給 ) 及主管

特支費 ( 現已改稱主管職務加給 ) 基於工作給酬原則其

未到職期間既無工作之事實自不合支給工作報酬 (銓敘部民國 75年 4 月 14日七十五台華特三字第 18154號書函)二退休人員自其退休案生效後於延長交代期間已非現職人 員即非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受有俸 ( 薪 )

給之文職公務人員」不適用該規則之規定請假 (銓敘部民國 89年 11月 29日八十九法二字第 1964058號書函)94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95: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

各機關聘僱職務代理人酬金薪點折合率應在通案每點折合新臺幣1211元範圍內核給在行政院函下達之前 如經服務機關逕以較通案標準為高之薪點折合率支給致有溢領情形者審酌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且事涉雙方契約 履行義務同意免予追繳

什麼契約(行政院民國 103年 1 月 9 日院授人給字第 10200504712號函)

95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96: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補助及撫卹一修正發布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第 27條(一)占缺訓練人員訓練期間得比照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現職 人員支給婚喪生育子女教育補助及比照用人機 關(構)學校現職人員撫卹相關規定之標準支給遺族撫 慰金並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二)前項一般保險給付項目及支給標準由保訓會會商相關 機關定之所需經費由各用人機關 ( 構 ) 學校編列預算支 應二前二項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以後之 考試錄取人員適用之但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 之考試錄取人員仍適用原條文

96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97: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一查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 ( 以下簡稱加給辦法 ) 第 9 條第 3 項 規定「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職責繁重得由機關首長衡 酌職責程度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其支給人數扣 除兼任或代理主管職務之簡任( 派 ) 非主管人數後不得超 過該機關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二分之一但機關 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預算員額僅 1 人且職責繁重經機關 首長核准者不在此限」二前開規定係考量部分簡任( 派 ) 非主管人員雖非擔任主管職 務然因其職責繁重爰同意得由機關首長衡酌其職責程 度後比照主管職務核給職務加給惟邇來有立法委員 考試委員表示部分機關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者優先支領 與加給辦法第 9 條第 3 項規定未合為落實執行請各機 關應確實依前開規定辦理避免以輪流方式或職等高低逕 予支給以符法制(銓敘部民國 102年 10月 8 日部銓二字第 1023761218號函)97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98: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一有關區公所辦理調解法制業務人員得依「公 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五)」支給專業加給之人數 案二區公所未設法制專責單位者於 102年 7 月 31日以 前係以該公所編制表所加註辦理法制業務之職務 1 人(如與調解委員會秘書合計超過 1 人者仍以 1 人得支領為限)或由調解委員會秘書兼辦者得 依修正前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至 102年 8 月 1日

以後以「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5條規定直轄 市市之區調解委員會得準用該條例相關規定 考量區公所與鄉(鎮市)公所均有依法辦理相 關法制業務之需要爰得由直轄市政府核定1 人( 含調解委員會秘書)專責辦理法制業務並依修 正後表五規定支領專業加給(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民國 102年 8 月 29日總處給字第1020046541號函)

98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99: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未具任用資格機要人員代理非出缺主管職務

查各機關機要人員進用辦法第 4 條第 1 項業明確規定機要人員不得擔任主管職務自不得為實際負領導責任之工作故不得代理機關首長職務爰無論是否為出缺之主管職務均不得由未具任用資格之機要人員代理(銓敘部民國 102年 9 月 13日部銓三字第1023698236號)

99

七結論

100

Page 100: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

七結論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