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的评定

62
耐耐耐耐耐 康康康康康 康康

Upload: beverly-johns

Post on 03-Jan-2016

4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项目:. 耐力的评定. 康复研究室. 目录. 学习目标 概述 评定方法 耐力评定的结果分析 思考题. 学习目标. 1 、掌握耐力的定义、分类 2 、熟悉耐力的评定方法. 第一节 概述. 定义: 耐力是指 人体进行持续活动的能力 ,即对抗疲劳的能力,是衡量体力和健康状况的尺度。. 一、肌肉耐力. 肌肉耐力是肌群能够持续长时间收缩的能力,它需要充足的能量供应和正常的神经支配。. 肌肉的能力来源. 肌肉收缩唯一的直接能量来源是三磷酸腺苷( ATP )。 当运动中氧供充足时, ATP 主要由糖、脂肪的有氧代谢来提供。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耐力的评定

耐力的评定

康复研究室

项目:

Page 2: 耐力的评定

目录

学习目标概述评定方法耐力评定的结果分析思考题

Page 3: 耐力的评定

学习目标

1、掌握耐力的定义、分类

2、熟悉耐力的评定方法

Page 4: 耐力的评定

第一节 概述

定义: 耐力是指人体进行持续活动的能力,即

对抗疲劳的能力,是衡量体力和健康状况的尺度。

Page 5: 耐力的评定

一、肌肉耐力 肌肉耐力是肌群能够持续长时间收缩的能

力,它需要充足的能量供应和正常的神经支配。

Page 6: 耐力的评定

肌肉的能力来源肌肉收缩唯一的直接能量来源是三磷酸腺苷( A

TP )。

当运动中氧供充足时, ATP 主要由糖、脂肪的有氧代谢来提供。

当运动时间长且强度大、氧供量不充足时, ATP主要依靠无氧酵解来提供。

Page 7: 耐力的评定

正常状态下肌纤维的工作 在正常状态下,只需要少部分运动单位或肌

纤维参与活动,工作和休息是交替的,所以日常活动情况下很少发生肌肉疲劳。

Page 8: 耐力的评定

肌肉耐力的分类根据肌肉的工作方式分

静态耐力

动态耐力

Page 9: 耐力的评定

( 1 )静态耐力 static endurance

是指肌肉在较长时间的静态收缩中克服疲劳的能力。静态收缩是指虽有肌肉收缩,但不能牵动肢

体运动,仅在静止状态下产生的肌肉收缩。测静态耐力主要在等长收缩状态下进行。

Page 10: 耐力的评定

( 2 )动态耐力 dynamic endurance

指肌肉在较长时间的动态收缩中克服疲劳的能力。动态收缩是指肌肉收缩伴有关节运动的肌收缩

形式。测动态耐力主要在等张收缩状态下进行。

Page 11: 耐力的评定

二、心肺耐力

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

是循环呼吸系统保证机体长时间肌肉活动时营养和氧的供应以及运走代谢废物的能力。

是影响耐力最重要的内在因素。

Page 12: 耐力的评定

心肺耐力的影响因素心率心输出量最大摄氧量( VO2max )代谢当量( MET )

Page 13: 耐力的评定

( 1 )心率和心输出量肌肉活动需要耗氧,当强度增加时肌肉对氧

的需求量增加,则心率和心输出量增加以供应所需的氧合血液。

在轻、中等强度运动时,运动强度、心率与摄氧量呈正线性相关;

但强度过大时,心率增加比摄氧量增加著。

Page 14: 耐力的评定

( 2 )最大摄氧量 maximal oxygen uptake , VO2max机体能摄取并分配给肌肉的氧存在一个最大值,

即最大摄氧量,它是人体运动达最大做功量时所摄入的最大氧量,反映了心肺供氧的最大能力,是衡量心肺耐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VO2max 取决于最大心输出量和动静脉差。VO2max = 心输出量(动脉氧分压-静脉

氧分压)

Page 15: 耐力的评定

( 3 )代谢当量 metabolic equivalent , MET代谢当量是能量代谢的一种表示方式, 1MET

等于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是指机体安静状态下维持代谢过程(呼吸、循环、消化吸收、体温调节、腺体功能等)必需的氧耗量( 3.5mlO2/kg/min )。

活动时的能量消耗可以用 MET 的倍数来表示。

Page 16: 耐力的评定

第二节 评定方法 耐力评定主要是对肌肉耐力(上肢、下肢、腰

背肌)和心肺耐力的评定。

Page 17: 耐力的评定

一、肌肉耐力评定的抉择 评定动态耐力或静态耐力:

取决于患者运动目标和心肺功能状态。

Page 18: 耐力的评定

(一)动态耐力的测定

测定肌肉反复收缩持续的时间和一定时间内收缩的次数。

Page 19: 耐力的评定

动态耐力测试方法测试条件设定

关节活动角度范围为 30° 。收缩速度为 60 次 /min 、 30 次 /min 。负荷量为最大随意收缩时肌力的 1/2 和 2/3 。

测定停止运动前收缩的次数。

Page 20: 耐力的评定

不同负荷量和频率下收缩次数

负荷量 收缩速度(次 /分) 收缩次数

1/2MVC 30 30

2/3MVC

30 15

60 10

一般人群的近似正常

Page 21: 耐力的评定

其他测量方法 可用功率自行车、 CYBEX仪分别测定上肢和

下肢的动态耐力。

Page 22: 耐力的评定

(二)静态耐力的评定 可通过记录在一定水平的最大随意收缩下,受

试者所能持续的时间来测定。如受试者能持续抓握物体的时间、抗阻力下保

持膝关节伸直的时间等。正常人可保持25% MVC 5-10min

50% MVC 1-2min

100% MVC 一瞬间

Page 23: 耐力的评定

注意事项

进行等长收缩时应适当交谈说话(如数数或唱歌)以免憋气。

有心脏病或心功能异常的患者在接受此测试时应监测心电图和血压。

等长收缩的结果不能用来替代等张收缩和有氧训练容量的测定。

Page 24: 耐力的评定

二、心肺耐力在长时间进行大肌群动态训练的过程中,心

肺耐力处于最重要的地位。

工作中常用的指标有:最大摄氧量、无氧阈、代谢当量和心率。

Page 25: 耐力的评定

(一)最大耗氧量

最大吸氧量的平台

VO2max 是指在递增运动中,VO2 出现平台,不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 。

Page 26: 耐力的评定

最大耗氧量测定方法

有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

Page 27: 耐力的评定

使用仪器

功率活动平板功率自行车心肺功能自动分析仪

Page 28: 耐力的评定

( a )直接测定法 用自动气体分析仪或心肺功能自动分析仪,

直接计算或自动分析出最大摄氧量的方法。

Page 29: 耐力的评定

( b )间接测定法 利用心率与运动功率、耗氧量呈线性关系,建立推算公式来间接推算最大摄氧量的方法。

常用的有奥斯特兰德( Astrand)列线图法FOX法

Page 30: 耐力的评定

Astand-Ryhnuiy 方法

让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次最大强度(即低于 100%最大摄氧量的强度)运动,测定出此时的心率及输出功率,然后推测出该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

特点方法简便、易与推广。试验误差相对较大( 5-10%)。

Page 31: 耐力的评定
Page 32: 耐力的评定
Page 33: 耐力的评定

FOX 法1973年 FOX 提出在功率自行车上以 150W骑 5min获得亚极量心

率来计算 VO2max 。

VO2max (升 / 分)= 6300 - 19.26×亚极量心率(次 /min )

一般测试值大于正常人预计值的 84% 为正常。

Page 34: 耐力的评定

VO2max 参考标准

Page 35: 耐力的评定

VO2max 参考标准

Page 36: 耐力的评定

(二)无氧阈Anaerobic threshold , AT

是机体内的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向无氧代谢为主过渡的临界点。

Page 37: 耐力的评定

( 1 )通气无氧阈( VAT ) 当运动从有氧运动开始向无氧运动过渡时,

摄氧量与肺通气量递增的线性相关丧失,测定此时的摄氧量。

一般正常人不低于 40%VO2max 。

Page 38: 耐力的评定

( 2 )乳酸无氧阈( LAT ) 在递增负荷运动测验中,分别取血分析乳

酸含量,当血乳酸突然明显增加达 4mmol/L(36mg/dl) 时,表示运动从有氧运动开始向无氧运动过渡。

这时可用血乳酸浓度作为指标确定无氧阈。

Page 39: 耐力的评定

( 3 )心率无氧阈( HRAT ) 随运动负荷的增加心率发生非线性增长点时,

表示运动从有氧运动开始向无氧运动过渡。

Page 40: 耐力的评定

( 4 )肌电无氧阈( EMGAT ) 由肌电图波形积分的平稳状态转为陡峭升高点

时,表示运动从有氧运动开始向无氧运动过渡。

Page 41: 耐力的评定

(三)代谢当量 代谢当量可用仪器测量,亦可由 VO2推算出来,1MET耗氧 3.5mlO2/kg/min。

Page 42: 耐力的评定

不同工作量的 MET 值

Page 43: 耐力的评定

不同工作量的MET值

Page 44: 耐力的评定

不同工作量的 MET 值

Page 45: 耐力的评定

MET 值测定的影响因素 上表中的 MET 值是体重为 150磅的人群测试结果的平均值,较重的或较轻的人群 MET 值相应要更高或更低一些。

MET水平还受环境和紧张程度影响。 如果患者穿衣时没有气短,心率增快不超过每分 2

0 次,那么可以耐受接近 2.5-3.5MET 的活动。 这些数值不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

因其呼气减弱, CO2排出减少,有更高的通气要求。

Page 46: 耐力的评定

(四)心率 心率可量化活动时的生理学需求。

心率可通过测定每分钟的脉搏来确定。 测定整一分钟是最准确的,但训练时的心率

只能测 10-15秒,因为训练停止后心率很快恢复到休息状态。

Page 47: 耐力的评定

正常个体最大心率的计算HRmax = 220 - 年龄

心率随着耗氧量的增加而增快。心率和 VO2 呈线性相关。如心率是最大心率( HRmax )的 70% ,则这时的摄氧量接近 70%VO2max 。

Page 48: 耐力的评定

心肺疾病患者的最大心率计算 心肺疾病使患者活动时的生理反应异常。

这类患者需进行运动负荷试验来测定最大心率。

Page 49: 耐力的评定

第三节 耐力评定的结果分析

了解各指标在工作中的意义, 明确患者的运动能力, 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评价训练效果。

Page 50: 耐力的评定

一、肌肉耐力 肌肉要维持长时间的收缩,无论是等长收缩还是

等张收缩,都需要充足的能量和正常的神经支配。

导致肌肉耐力下降的因素 心脏或肺功能减退。 严重创伤或因疾病需卧床休息。 因疼痛、无力、畸形、使用假肢和支具而产生

无效的生物力学调整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周围神经系统病变。

Page 51: 耐力的评定

测试的比较 测试肌肉耐力的强度在不同时间进行时应保持

一致,这样可以估计患者进步情况。

Page 52: 耐力的评定

二、心肺耐力 最大摄氧量( VO2max ) 无氧阈( AT ) 代谢当量( MET ) 心率

Page 53: 耐力的评定

(一)最大摄氧量 最大摄氧量反映了机体氧的运输系统(肺、心

血管、血红蛋白)及肌肉细胞有氧代谢功能是否正常。

上述任一环节的功能障碍如心脏疾病、肺部疾病、血液疾病和肌病均可导致最大摄氧量的下降。

Page 54: 耐力的评定

在康复训练中可以用 VO2max 的百分比表示运动强度,强度越大,耗氧量越大。

最大耗氧量的百分比可根据心率计算最大耗氧量的百分比 = (实测心率 - 安静心率) /

(最大心率 - 安静心率)

结合使用心率表进行 24h监测和记录,就可计算出一天中各种活动的 VO2max 的百分比,即运动强度。

Page 55: 耐力的评定

(二)无氧阈

与最大摄氧量相比,更能反映人体的有氧运动能力,因为人体不可能在达到最大摄氧量后才开始转为无氧代谢。

Page 56: 耐力的评定

(三)代谢当量

可表示运动强度,并因其与摄氧量的关系而能客观评价心肺耐力,而且可以据此决定运动允许量。

Page 57: 耐力的评定

心功能分级与代谢当量级别

最大代谢当量

临床症状

1 6.5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及心绞痛。

2 4.5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正常,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及心绞痛。

3 3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休息时尚正常,但轻体力活动即可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及心绞痛。

4 1.5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不能。休息时仍有心衰症状或心绞痛,任何体力活动均可使症状加重。

Page 58: 耐力的评定

(四)心率在 <80-90%VO2max 强度范围内,心率随着耗氧

量的增加而增快,与 VO2max 呈线性相关。

心率在进行定量负荷的运动中达到稳定时提示摄氧和耗氧达到平衡。

Page 59: 耐力的评定

心率变化的指导 一般来讲,住院患者进行训练时的心率增快

应控制在 10-20 次 /min 。

运动时增加 <10 次 /min ,提示可增加强度。运动时心率增加 >20 次 /min ,或心率不随工

作强度的增加而加快甚至减慢时,应停止当前

的训练。

Page 60: 耐力的评定

训练超量

提示训练量超过受试者心肺功能极限的症状 呼吸困难,虚弱无力,感觉改变,心绞痛,

增加负荷后心率下降,增多的室性心律失常,面色苍白,紫绀。

一旦观察到上述症状或由患者主诉,应立即停止运动或将强度降到合适水平。

Page 61: 耐力的评定

训练效果的出现如训练时患者的心率比以前做同等量工作时降低,说明其心率储备增加。

测试活动的强度及训练强度可逐渐增加,一直到满足患者期望恢复的需求。

Page 62: 耐力的评定

思考题

1 、肌肉耐力的评定方法。2 、心肺耐力的评定方法。

3 、耐力降低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