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49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Controlling Modul e

Upload: stephanie-cross

Post on 03-Jan-2016

2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八章. 成本控制模組 Controlling Module. 大綱. 前言 管理會計之意義與範圍 管理會計之內容 (1) 產品 ( 或服務 ) 成本計算之資訊 (product costing) (2) 規劃與控制之資訊 (planning and control) (3) 決策之資訊 (decision making) ERP CO 模組特性 ERP CO 模組內容. 前言. 財務會計 (Financial, FI) 模組目的在編製對外發佈之財務報表 成本控制 (Controlling; CO) 模組是以 內部管理會計 的觀點來提供財務資訊。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章

成本控制模組

Controlling Module

大綱

前言 管理會計之意義與範圍 管理會計之內容

(1) 產品 ( 或服務 ) 成本計算之資訊 (product costing)

(2) 規劃與控制之資訊 (planning and control)

(3) 決策之資訊 (decision making)

ERP CO 模組特性 ERP CO 模組內容

前言

財務會計 (Financial, FI) 模組目的在編製對外發佈之財務報表

成本控制 (Controlling; CO) 模組是以內部管理會計的觀點來提供財務資訊。

ERP 系統具有『整合』 (integration) 與『即時』 (real time) 之兩大特性,故在 CO 模組與 ERP 其他模組緊密整合的情況下,將可即時提供各階層管理者所需的管理會計資訊。

管理會計之意義與範圍 管理會計係指「為了協助內部管理者達成組織目標而

對其相關資訊進行辨識、衡量、彙集、分析、編製、解釋與溝通之過程」。

管理會計之特性: 1. 對內部管理者提供會計資訊

2. 提供未來將發生之內部例行性作業與非例行性決策,以及長短期計畫制定有關之貨幣與非貨幣性資料

3. 針對組織某些部分 ( 如某些產品、某些部門、某些地區等) 來進行分析

4. 不須遵守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5. 提供非結構化決策所需的資訊

管理會計的意義 ERP 是一個會計導向的系統,結算成本 ( 管理會計 ) 及產生財

務報表 ( 財務會計 ) 是 ERP 系統的最終任務 財務會計

對經濟資訊的認定、衡量、與溝通的程序,以協助資訊使用者的判斷與決策

成本會計 收集企業產銷過程中的成本資料,了解成本結構以及其對企業產銷過程

的影響

管理會計 企業經營的整體角度來分析會計的相關資訊,提供了管理者規劃、組織

、領導與控制等決策所需的資訊 應用適當的技術與觀念,處理企業個體的歷史性及預測性經濟資料,並

協助制定理性決策,俾便達成企業目標的程序 (AAA)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

財務會計 管理會計

資訊使用者 組織外部人員 組織內部人員

時間導向 注重過去實際資料 注重過去與未來

編製依據 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無統一的標準

資料範圍 財務性資料 財務與非財務資料

報告頻率 定期公佈 視需要隨時提供

報告範圍 企業整體 企業整體與個別單位

精確性 高精確性 低精確性

ERP 對管理會計之助益

1. 可整合所有企業功能之作業與資訊系統

2. 可整合所有企業功能之資料,使資料有一致性

3. 可即時提供管理決策有關之資訊

4. 但並無法提供大部份非結構化管理決策所需之資訊

管理會計應提供三大類之資訊 (1) 產品 ( 或服務 ) 成本計算之資訊 (product costin

g)

(2) 規劃與控制之資訊 (planning and control)

(3) 決策之資訊 (decision making)

SAP R/3 系統與各管理會計課題有關之 ERP 模組。

管理會計探討之課題 有關之 ERP 模組( 以 SAP R/3 系統為例 )

I.產品成本計算

1. 分批成本制 (Job Costing) CO

2. 分步成本制 (Process Costing) CO

3. 逆溯成本制 (Backflush Costing)

CO

4. 作業成本制 (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 (in CO), MM, PP, SD, HR

5. 成本分攤 (Cost Allocations) CO

6. 成本習性分析 (Cost Behavior Analysis)

CO

7. 變動 ( 直接 ) 成本法 (Variable Costing)

CO

表 8-1 管理會計課題與 ERP 相關模組

II.規劃與控制

1. 成本數量利潤分析 (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

CO, MM, PP, SD

2. 標準成本制 (Standard Costing) CO

3. 預算編製 (Budgeting) CO, FI, MM, PP, SD, HR

4. 責任會計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CCA (in CO)

5. 市場區隔報表 (Segment Reporting)

PA (in CO)

6. 績效衡量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FI 與 CO ( 財務性指標 )MM, PP, SD ( 非財務性指導 )

7. 存貨規劃與控制 (Inventory Planning and Control)

CO, MM

8. 品質成本控制 (Quality Cost Control)

CCA, OPA, ABC (in CO), QM

表 8-1 管理會計探討之課題與有關之 ERP 模組

III.決策

1. 產品訂價 (Product Pricing) PCC (in CO)

2. 內部移轉計價 (Transfer Pricing)

CCA, ABC, PCA (in CO)

3. 短期決策分析 (Short-term Decision Analysis)

FI, CO, MM, PP, SD, HR

4. 資本支出決策 (Capital Budgeting)

FI, CO, MM, PP, SD, HR

表 8-1 管理會計探討之課題與有關之 ERP 模組

成本管理 成本元素

直接材料 組成最終產品所使用的料件 物料表 (Bill of Material)

直接人工 :

可以直接歸屬到某一特定單位產品上的人工 製造費用

無法直接歸屬到特定產品的成本 間接材料、間接人工、廠房設備

成本資料的彙集 分批成本、分步成本、逆溯

成本的計算 實際成本、標準成本

產品成本與期間成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製造費用

管理費用

銷售費用

直接成本

產品成本

營運成本

期間成本

研發費用

圖 8-1 製造業之成本流程

( 一 ) 提供產品與各種成本標的之成本資訊 1. 分批、分步與逆溯成本制

分別是在訂單式、連續性與 JIT 等生產型態下適用之成本制度。不同生產型態,應使用不同的成本制度。 分批 (Job Costing) 以生產訂單或生產批次為成本標的,而以分批

成本單來彙集某生產訂單 ( 批次 ) 之所有相關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與已分攤製造費用。當一批產品完工時,由其所屬之分批成本單所記載的成本,得知該批產品之生產成本 。

分步 (Process Costing) 以生產部門或製程為成本標的,而分別為每一部門或製程各設立一個在製品帳戶。在一段期間後或會計期末,再以約當產量之觀念來分別計算各部門或製程於該期間之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與製造費用的單位成本,並依據實體產品於各部門或製程間的流動情況,將其產品成本移轉,而逐步地累計產品經過各部門或製程所應計之生產成本。

逆溯 (Backflush Costing) ,因 JIT 將存貨量降至最低,故不必對其在製品存貨作詳細的記載與成本計算,而將大部分成本計入銷貨成本,期末時再反推估微量之在製品與製成品存貨之成本。若以 ERP 之模組來說明,則是首先由 FI 模組將成本資料過帳至 CO 模組,經由 CO 模組之產品成本計算,再回饋至 FI 模組

成本資料的彙集

分批成本 以每一批產品 ( 製造命令 ) 為成本收集單位 間斷式生產、每批產品材料與加工過程不同 總成本除以生產量 ( 製造命令 )

分步成本 以每一個生產步驟 ( 部門 ) 為成本收集單位 連續性生產、各批產品材料與加工過程相同 總成本除以約當產量 ( 期間 )

2. 製造費用成本分攤 為能即時計算產品成本,通常採用預計製造費用分攤率來將製造費用分攤給所生產之產品。

預計製造費用分攤率的種類如下圖所示, 分批、分步成本制皆可採用這些方法

( 一 ) 提供產品與各種成本標的之成本資訊

預計製造費用分攤率

部門別製造費用分攤率

全廠性質製造費用分攤率

全廠單一分攤率

各生產部門具有多種分攤率

全廠多種分攤率

各生產部門具有單一分攤率

全廠性質製造費用分攤率

部門別製造費用分攤率

作業成本制

製造費用 製造費用 製造費用

部門 作業

產品 產品產品

圖 8-4 製造費用之各種分攤法之比較

3. 作業成本制 (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

傳統成本會計採用直接人工來分攤製造費用之方法;在現代製造環境,直接人工所佔生產成本比例逐漸降低,而製造費用所佔比例逐漸提高,容易扭曲產品成本,導致不利決策。

Cooper 與 Kaplan於 1980年代中期由實務個案研究而發展。已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包括製造業、 服務業、非營利機構、政府單位。

包含兩構面 :

成本分派構面 (cost assignment view)

流程構面 (process view)

( 一 ) 提供產品與各種成本標的之成本資訊

圖 8-3 兩構面之 ABC 模式 成本分派構面 (cost assignment vi

ew)

採兩階段追溯程序 按各項作業耗用之資源 (res

ources) 成本追溯於各項作業 (activities)

依各項成本標的( cost objects)耗用之作業量將作業成本追溯於各項成本標的,以便依據管理者不同的資訊需要而計算出各種成本標的之精確成本。

以資源動因( resource drivers)來衡量各作業之資源耗用量

以作業動因( activity drivers)來衡量各成本標的之作業耗用量

圖 8-3 兩構面之 ABC 模式 流程構面 (process view)

先將公司營運劃分成一些流程 (process) ,每一流程係由一系列達到某特定目的之作業所組成,且經常是跨部門的。

可經由流程價值分析 (Process Value Analysis) ,將組成每一流程之所有作業逐一區分為有附加價值或無附加價值作業,對於無附加價值作業應減少其負荷量甚或消除,並可由其作業成本之柏拉圖分析 (Pareto Analysis) 來找出作業改善之優先順序。

每一項作業,可經由成本動因 (cost drivers) 分析來找出造成該作業負荷量大小之決定因素,並可訂定該項作業之績效指標 (performance measures) ,以供衡量該項作業之執行績效。

作業基礎成本制

倉儲空間 機器設備 管理人員

製造費用

使用面積 使用小時 工作時間

A 產品 B 產品

作業

成本動因

分攤率

產品

A 產品 B 產品

作業成本 耗用動因 分攤率 分攤成本 耗用動因 分攤率 分攤成本

倉儲費用 500 400 200,000 1,000 400 400,000

機器折舊 30,000 10 300,000 20,000 10 200,000

管理人員 25,000 4 100,000 5,000 4 20,000

總分攤成本 (a) 600,000 620,000

生產數量 (b) 25,000 5,000

每單位製造費用 (a/b) 24 124

製造費用分攤

作業成本 成本動因 耗用成本動因 A 產品耗用 B 產品耗用

倉儲費用 倉儲面積 1,500 平方尺 500 平方尺 1,000 平方尺

機器折舊 機器小時 50,000 小時 30,000 小時 20,000 小時

管理成本 人工小時 30,000 小時 25,000 小時 5,000 小時

( 一 ) 提供產品與各種成本標的之成本資訊 4. 成本習性分析 (Cost Behavior Analysis)

固定成本 變動成本 半變動成本

需用成本習性分析方法(如帳戶分析法、工程法、高低點法、散布圖法、與迴歸分析法等)將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分離出來,才能正確計算在各產量下之總成本。

5.變動(直接)成本法 (Variable Costing)

將變動生產成本(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與變動製造費用)視為產品成本,而固定製造費用則視為期間成本。

(二 ) 提供規劃與控制之資訊 1. 成本數量利潤分析 (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 CVP)

探討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產銷量、售價及銷售組合發生變動,對利潤所發生的影響。 可以求算損益兩平點( Break-even Point)

2. 標準成本制 (Standard Costing) 以科學方法預計在良好工作效率下產品生產所應發生的成本。 須定期比較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以算出成本之差異,並依例外管理

原則,就較重大的差異成本,分析其差異發生的原因,以便及時採取修正行動。

3. 預算編製 (Budgeting) 企業的計畫以財務方式表達即為預算,而預算可用標準成本來編製

,以縮短預算編製時間 。4.責任會計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針對企業組織圖上之每一方格所代表之主管可控制之收入或成本,編製責任會計報告 ,以供該主管據以進行修正行動,以達成成本(收入)控制的目的。責任會計雖可顯示主管之成本責任所在,但其最終目的仍在於成本控制。

成本 -數量 -利潤分析

數量

價格/成

固定成本

變動成本

總成本

總收入

Q*

P*

(二 ) 提供規劃與控制之資訊5.市場區隔報表 (Segmented Reporting)

以各區隔變數(如產品項目、銷售地區、顧客別)來劃分市場,以邊際貢獻式損益表來表達各市場區隔之獲利性,以提供管理者決策上之攸關資料。

6.績效衡量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對於企業整體或各部門之績效,應用不同績效指標來衡量。費用支出 成本支出 營業收入 資產投資

費用中心 Y

成本中心 Y Y

收益中心 Y Y

利潤中心 Y Y Y

投資中心 Y Y Y Y

績效衡量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平衡計分卡』( Balanced Scorecard)依據四構面,發展出財務性及非財務性績效指標,將企業策略得以具體行動化。 『財務』 (Financial) 『顧客』 (Customer) 『企業內部流程』 (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

『學習與成長』 (Learning and Growth)

比較判別績效之優劣: 與企業過去指標值 與企業設定的目標值 與最好的企業,稱為『標竿制度』 (Benchmarking) 。

(二 ) 提供規劃與控制之資訊7.存貨規劃與控制 (Inventory Planning and Control)

探尋適當的存貨策略,以便能及時訂購適當的數量,以符合營業活動的需要,而使存貨總相關成本為最低。

8. 品質成本控制 (Quality Cost Control)

品質成本通常衡量四方面: 預防成本 (Preventing Costs)

評鑑成本 (Appraisal Costs)

內部失敗成本 (Internal Failure Costs)

外部失敗成本 (External Failure Costs)

提高預防成本,一般可降低評鑑成本、內部失敗與外部失敗成本 就 SAP 系統而言,相關品質成本可能存在於 CO 模組之成本中心、內

部訂單、流程 / 作業、或『品質管理』 (QM) 模組。

( 三 ) 提供決策之資訊 1. 產品訂價 (Product Pricing)

CO 模組可提供產品生產成本,以供訂價參考。

2. 內部移轉計價 (Transfer Pricing)

將企業內部每一部門均視為利潤中心,則企業內部各部門間發生產品或勞務移轉時,即有內部移轉計價之問題。

3. 短期決策分析 (Short-term Decision Analysis)

指非例行性之短期決策分析,其所需之資訊可能來自 ERP的各個模組。

4. 資本支出決策 (Capital Budgeting)

在進行此類分析時,最好要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並著重現金流量以及現金流入流出的時間。它所需資料亦可能來自 ERP 各相關模組。

ERP CO 模組之性質

不僅僅是成本管理而已 並不聚焦於交易自動化或企業程序自動化 一種觀念性的設計 可用於比較分析 可用以提供邊際貢獻與邊際毛利之報導 具有廣泛之產能管理的功能 可支援成本管理 具有成本管控與績效偵測之功能 提供修正行動之機會

系統整合關係 模組被劃分為幾個不同分析領域的副模組。涵蓋了與

組織、內部訂單、流程 / 作業、產品、與市場有關的分析,而每一個分析領域則對應於一個副模組。

圖 8-6展示構成 CO 模組的副模組。自各模組收集之資訊可分別匯入如下五個副模組 :

「成本中心會計」 (Cost Center Accounting; CCA)

「內部訂單會計」 (Internal Orders Accounting; IOA)

「作業成本制」 (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

「產品成本控制」 (Product Cos Controlling; PCC)

「獲利能力分析」 (Profitability Analysis; PA)

圖 8-6 CO 模組之構成

四 .ERP CO 模組之內容—以 SAP R/3 系統為例

四 .ERP CO 模組之內容—以 SAP R/3 系統為例

( 一 ) 成本中心會計 「成本中心會計」 (Cost Center Accounting; CCA) : 為了

提供責任會計所須資訊而自部門之觀點部門之觀點來報導一組織的費用支出。

「成本中心會計」 (CCA)副模組可回答如下之問題: 何種資源被消耗於何處? 哪些為資源的動因? 這些資源被運用於何處? 哪些成本差異是由哪些資源產生的?

圖 8-7展示 CCA副模組在 CO 模組中的結構。

1000

HR薪資

福利

訓練

PROD生產線 #1

生產線 #2

物料管理 MACHR LABHR

LABHR

•責任會計•組織觀點•成本中心及其群組•資源動因 ( 作業型態 actypes)

•產出度量 ( 統計關鍵數字 SKFs)

Financials 財務

Sales & Distribution 銷售與配銷

(PM

, QM

)

訂單有關之模組

Hu

man

Resou

rces

人力資源

Materials

物料

Prod

uction

生產

CCA— 成本中心會計

IOA— 內部訂單會計 ABC— 作業成本制 PCC— 產品成本控制

PA— 獲利能力分析

圖表8.7 CO

模組觀念性設計中之CCA

副模組

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群組

(二 ) 內部訂單會計

「內部訂單會計」 (Internal Orders Accounting; IOA):成本的支出可能是用於支援某些事件活動事件活動或與製造費用/ 間接費用 (overhead) 有關之專案專案, IOA 副模組可用以針對與這些事件有關之費用進行規劃、偵測、資料收集與分攤。

內部訂單會計 (IOA) 係用以分析組織發生之事件 (events) 或製造費用 ( 間接費用 )專案 (overhead projects)。 IOA 可用以針對製造費用工單 (overhead orders)來定義、規劃、編製預算、控制、收集實際成本、分攤與報導,而此製造費用工單又稱為內部訂單 (Internal Orders) 。

內部訂單可用以支援的分析項目為: 此事件 (專案 ) 之規劃與預算編製所需之資源為何? 內部訂單之各個階段已發生哪些成本? 此事件所產生之利潤為何?

圖 8-8 係 CO 模組之觀念性設計加入 IOA副模組後的情況。

1000

HR薪資

福利

訓練

PROD生產線 #1

生產線 #2

物料管理 MACHR LABHR

LABHR

•責任會計•組織觀點•成本中心及其群組•資源動因 ( 作業型態 actypes)

•產出度量 ( 統計關鍵數字 SKFs)

1000

HR

IT

T200

T100

IT20

IT10

•事件 (event)/ 專案觀點•內部訂單 (Internal Orders) 及其群組

Financials 財務

Sales & Distribution 銷售與配銷

(PM

, QM

)

訂單有關之模組

Hu

man

Resou

rces

人力資源

Materials

物料

Prod

uction

生產

CCA— 成本中心會計

IOA— 內部訂單會計 ABC— 作業成本制 PCC— 產品成本控制

PA— 獲利能力分析

圖表8.8 CO

模組之觀念性設計的O

PA

副模組

以出席聽課人數為約當數而將成本分攤至生產有關之成本中心

T200 此一內部訂單係用以彙集有關此訓練課程之成本

( 三 ) 作業成本制

「作業成本制」 (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 以流程流程(process)(process)觀點觀點來報導該組織之費用支出, 並可用以尋找企業流程再造與作業改善之機會所在。

SAP 系統有兩種型式之 ABC 。

(1) 第一種為平行性 ABC( Parallel ABC): 其係 SAP系統最初的 ABC 功能。平行性 ABC 之功能就像是獨立運作的 ABC 系統而支援一種非整合式的模式分析。

(2) 第二種 SAP ABC 之型式是作業性 ABC(Operational ABC): 其係完全整合於整體 SAP R/3 系統。

ABC副模組可用於解答如下述之問題: 流程成本( process cost)為何? 執行某一流程需要哪些資源? 是哪些成本標的(諸如產品、顧客、訂單與專案等)在耗用流程(作業)?

為什麼不同的組織單位所執行的同一流程會耗用不同的成本金額?

以圖 8-9說明 ABC副模組

1000

HR薪資

福利

訓練

PROD生產線 #1

生產線 #2

物料管理 MACHR LABHR

LABHR

•責任會計•組織觀點•成本中心及其群組•資源動因 ( 作業型態 actypes)

•產出度量 ( 統計關鍵數字 SKFs)

1000

HR

IT

T200

T100

IT20

IT10

•事件 (event)/ 專案觀點•內部訂單 (Internal Orders) 及其群組

Financials 財務

Sales & Distribution 銷售與配銷

(PM

, QM

)

訂單有關之模組

Hu

man

Resou

rces

人力資源

Materials

物料

Prod

uction

生產

CCA— 成本中心會計

IOA— 內部訂單會計 ABC— 作業成本制 PCC— 產品成本控制

PA— 獲利能力分析

1000

BP1

BP2

雇用 審查

檢驗 退貨處理

•流序 ( 跨組織 )/ 作業觀點•流程及其群組

圖表8.9 CO

模組之觀念性設計的ABC

副模組

(四 ) 產品成本控制

「產品成本控制」 (Product Cost Controlling; PCC): 用以估計產品產品標準成本、將製造費用歸屬於產品、收集實際的生產成本、計算生產的成本差異、以及將生產費用歸屬於適當的獲利性市場區隔 (Profitability Market Segment) 。

此副模組的目的係支援如下之分析項目: 甚麼服務 / 產品招致成本的發生? 在給定的產量之下,其成本將為多少? 生產之產品成本差異及差異的原因為何? 在製品之成本為多少?

圖 8-10 係 CO 模組之觀念性設計加入 PCC 副模組後的情況。

生產工單 #1

•產品 / 服務觀點•生產成本計算•在製品與成本差異計算•目標成本法

1000

HR薪資

福利

訓練

PROD生產線 #1

生產線 #2

物料管理 MACHR LABHR

LABHR

•責任會計•組織觀點•成本中心及其群組•資源動因 ( 作業型態 actypes)

•產出度量 ( 統計關鍵數字 SKFs)

1000

BP1

BP2

雇用 審查

檢驗 退貨處理

•流程 ( 跨組織 )/ 作業觀點•流程及其群組

1000

HR

IT

T200

T100

IT20

IT10

•事件 (event)/ 專案觀點•內部訂單 (Internal Orders) 及其群組

Financials 財務

Sales & Distribution 銷售與配銷

(PM

, QM

)

訂單有關之模組

Hu

man

Resou

rces

人力資源

Materials

物料

Prod

uction

生產

CCA— 成本中心會計

IOA— 內部訂單會計 ABC— 作業成本制 PCC— 產品成本控制

PA— 獲利能力分析

圖表8.10 CO

模組之觀念性設計的PA

副模組

在實際分派成本時,必須將檢驗流程過帳至生產工單

(五 ) 獲利能力分析

「獲利能力分析」 (Profitability Analysis; PA): 所有的費用標的 ( 如成本中心、流程、內部訂單、產品等 ) 會將其成本再分攤或歸屬於 PA 副模組,而此副模組可用邊際毛利與邊際貢獻方式來產生各市場區隔之損益表。

『獲利能力分析』( Profitability Analysis ; PA)副模組係 CO模組最終的成本標的,且是 SAP 系統主要的獲利性報導工具。

『獲利能力分析』 (PA)副模組通常可支援下列之分析項目: 哪一個顧客、產品、地區是最有利的? 哪些流程係用以支援某特定之市場區隔? 產品 X 之邊際成本為何?

生產工單 #1

•產品 / 服務觀點•生產成本計算•在製品與成本差異計算•目標成本法

1000

HR薪資

福利

訓練

PROD生產線 #1

生產線 #2

物料管理 MACHR LABHR

LABHR

•責任會計•組織觀點•成本中心及其群組•資源動因 ( 作業型態 actypes)

•產出度量 ( 統計關鍵數字 SKFs)

市場區隔損益表

•市場區隔觀點•邊際貢獻或邊際毛利式損益表•按市場區隔編制報表

1000

BP1

BP2

雇用 審查

檢驗 退貨處理

•流程 ( 跨組織 )/ 作業觀點•流程及其群組

1000

HR

IT

T200

T100

IT20

IT10

•事件 (event)/ 專案觀點•內部訂單 (Internal Orders) 及其群組

Financials 財務

Sales & Distribution 銷售與配銷

(PM

, QM

)

訂單有關之模組

Hu

man

Resou

rces

人力資源

Materials

物料

Prod

uction

生產

CCA— 成本中心會計

IOA— 內部訂單會計 ABC— 作業成本制 PCC— 產品成本控制

PA— 獲利能力分析

圖8.11 CO

模組之觀念性設計的PA

副模組

(六 ) 綜合介紹

圖 8-11 係簡單又不失完整地表達 CO 模組之各個副模組間之資料交互往來的關係,同時亦表達CO 模組與其他模組間有資料往來的關係。圖中之成本中心層級、內部訂單層級、以及流程層級將有助於各項成本標的成本的歸類與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