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常見食物中毒

7
216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第三十卷 第八期 食物中毒之定義 所謂「食物中毒」,是指攝食含有 大量中毒的致病菌、毒素或化學物質的 食物。根據美國食品安全網站(foodsafety. gov) 之定義,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 又被稱為Foodborne illness/disease)即是因 吃下汙染食物後所產生之任何疾病 [4] 。而 根據台灣食藥署之定義,二人或二人以上 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的症狀,則稱 為一件食物中毒案件。另外,經嚴謹之實 驗室確認及合乎流行病學調查後,推論為 攝食食品所造成,即使只有一人,也視為 一件食物中毒案件 [5] 流行病學之探討 根據衛福部食藥署公布之資料做統 計,台灣在近十年( 西元2004-2013 年度) 平均每年約發生352 件食物中毒案件,患 者數每年平均為4,512 人,每案平均涉及 將近13 名患者。依總案件數和月份關係 可發現,一月、五月和九月都是案件數高 峰;而總患者數和月份關係則顯示五月、 九月及十月是患者數之高峰。以上統計資 訊透露出季節之更替可能為食物中毒好發 前言 台灣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潮濕, 夏季平均溫度都有28 ℃至29 ℃。高溫的 環境利於病菌孳生,再加上時常被疏忽的 衛生管理,因此食品污染所造成的疾病事 件在台灣層出不窮。其實不只開發中國家 備受食品汙染之威脅,已開發國家也時常 有類似之事件。在2011 年間,日本發生 食用遭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O111 型污染 之生牛肉後,導致4 人死亡之事件;德國 亦發生食用遭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O104 型污染之芽菜(sprout) 後造成數十名個案 死亡之悲劇。2012 年間,美國生鮮牛絞 肉遭沙門氏桿菌污染,共影響9 個州沙門 氏桿菌中毒 [1] ;台灣也有連鎖自助餐廳供 應受感染型腹瀉疾病病毒污染的韓國進口 生蠔,造成消費者食品中毒之案例 [2] 。以 上事例顯示,食物中毒除了造成食用者身 體上的健康傷害,更可能造成消費者恐慌 及國家經濟上的損失 [3] 。本文將針對台灣 之數據分析,並輔以常見致病原之介紹, 讓讀者對食物中毒有更深之認識。 1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 2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關鍵詞:Food poisoning, Foodborne illness 通訊作者:林特暐 林特暐 1 程劭儀 2 台灣常見食物中毒

Upload: tai-selina

Post on 18-Feb-2017

125 views

Category:

Healthcare


1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台灣常見食物中毒

社 區 醫 學

216 家 庭 醫 學 與 基 層 醫 療 第三十卷 第八期

食物中毒之定義

所謂「食物中毒」,是指攝食含有

大量中毒的致病菌、毒素或化學物質的

食物。根據美國食品安全網站(foodsafety.

gov)之定義,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

又被稱為Foodborne illness/disease)即是因

吃下汙染食物後所產生之任何疾病[4]。而

根據台灣食藥署之定義,二人或二人以上

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的症狀,則稱

為一件食物中毒案件。另外,經嚴謹之實

驗室確認及合乎流行病學調查後,推論為

攝食食品所造成,即使只有一人,也視為

一件食物中毒案件[5]。

流行病學之探討

根據衛福部食藥署公布之資料做統

計,台灣在近十年(西元2004-2013年度)

平均每年約發生352件食物中毒案件,患

者數每年平均為4,512人,每案平均涉及

將近13名患者。依總案件數和月份關係

可發現,一月、五月和九月都是案件數高

峰;而總患者數和月份關係則顯示五月、

九月及十月是患者數之高峰。以上統計資

訊透露出季節之更替可能為食物中毒好發

前言

台灣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潮濕,

夏季平均溫度都有28℃至29℃。高溫的環境利於病菌孳生,再加上時常被疏忽的

衛生管理,因此食品污染所造成的疾病事

件在台灣層出不窮。其實不只開發中國家

備受食品汙染之威脅,已開發國家也時常

有類似之事件。在2011年間,日本發生食用遭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O111型污染之生牛肉後,導致4人死亡之事件;德國亦發生食用遭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O104型污染之芽菜(sprout)後造成數十名個案死亡之悲劇。2012年間,美國生鮮牛絞肉遭沙門氏桿菌污染,共影響9個州沙門氏桿菌中毒[1];台灣也有連鎖自助餐廳供

應受感染型腹瀉疾病病毒污染的韓國進口

生蠔,造成消費者食品中毒之案例[2]。以

上事例顯示,食物中毒除了造成食用者身

體上的健康傷害,更可能造成消費者恐慌

及國家經濟上的損失[3]。本文將針對台灣

之數據分析,並輔以常見致病原之介紹,

讓讀者對食物中毒有更深之認識。

1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

2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關鍵詞:Food poisoning, Foodborne illness通訊作者:林特暐

林特暐1 程劭儀2

台灣常見食物中毒

Page 2: 台灣常見食物中毒

社 區 醫 學

217家 庭 醫 學 與 基 層 醫 療 第三十卷 第八期

之時間點。(圖表一、二)

台灣在近十年(西元2004-2013年度)病因物質判明案件比例為36.2%,超過六成之案件無法判別原因。因諾羅病毒在西

元2010後才加入食藥署判定資料,近四年可判明之案件中,致病原為細菌者約佔

了78%,為病毒(諾羅病毒,Norovirus)者約佔17.5%。再以細菌分析,近十年以腸炎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引起的中毒案件數最多,約佔細菌之50%,其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約佔21%,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的15%及沙門氏桿菌(Samonella sp.)的11% [6](圖表三)。若以常見致病原每案平均引起之患者數分析,仙人掌桿菌平均每案

35人為最高、諾羅病毒以34人次之,腸炎弧菌平均每案12人最少。另外,諾羅病毒於西元2010及2011年度案件數均排名全台第4,2012年因腸炎弧菌中毒案件數減少,諾羅病毒案件數首度躍居第1;該病毒引起中毒患者數2010年排名第2,2011及2012年連續2年排名第1,實不容小覷。

食物中毒之分類

目前醫學界對食物中毒之分類並無

明確之規範,一般通俗的將其分為三大

類:

A.生物性食物中毒

B.有毒動植物中毒

C.化學性食物中毒

在台灣,這三類中又以生物性食物

中毒為最大宗。生物性食物中毒,泛指

吃下遭到致病原(病毒、細菌、黴菌)污染

的食物而產生中毒反應者;有毒動植物

圖表一 近十年台灣食物中毒總案件數與月份之關係

圖表二 近十年台灣食物中毒總患者數與月份之關係

Page 3: 台灣常見食物中毒

社 區 醫 學

218 家 庭 醫 學 與 基 層 醫 療 第三十卷 第八期

中毒,指食用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動植

物而引起中毒反應者;化學性食物中毒

則是因食用含有有毒害之化合物(農藥、消毒劑、重金屬等)、食品添加劑或因儲藏不良導致化學變化的食物。本文將以

前兩類為主要討論之內容,並分別論述

之。

生物性食物中毒 A.病毒性食物中毒

常見病毒性食物中毒之致病原為諾

羅病毒(見圖一)和沙波病毒(Sapovirus,又稱札幌病毒 ),皆屬於人類杯狀病毒(Cal ic iv i ruses)家族中的一員,目前台灣針對病毒性食物中毒僅例行化驗諾羅

病毒。諾羅病毒傳染途徑以糞口途徑為

主,潛伏期約24-48小時,可以是人與人的直接接觸傳染,也可以是食用了被病

人嘔吐物、糞便所污染的飲水或食物而

感染 [7]。目前研究指出平均18顆病毒顆粒即可造成感染 [8]。台灣在西元2010至2012年統計之諾羅病毒感染高峰期為11月至隔年3月,此結果與美國相同 [9]。諾

羅病毒在室溫下,可於受污染的水、食

物或環境中存活數天,且酒精無法將其

殺死,故在人口密集場所(包含:醫院、收容照護機構、學校、軍隊、餐廳、郵

輪⋯等 )很容易造成大規模集體感染事件。諾羅病毒引起的腸胃道感染群聚事

件近年來有持續增多的情形,該病毒亦

有國際蔓延之趨勢,美國、英國、日本

都陸續有傳出大規模疫情,不可不慎[10]。

病毒性食物中毒一般以保守性療法為主,

腹瀉症狀較輕微者可以考慮短時間的禁食

再輔以水分及電解質之補充,避免脫水。

嚴重腹瀉甚至生命徵象不穩者則需至急診

進一步治療。

圖一 諾羅病毒

B.細菌性食物中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為台灣食物中毒之

最大宗原因。台灣因四面環海,漁產豐

饒且被當成重要食物來源,因此與其他

濱海國家(如日本)相同,存在於溫暖沿海

地區的腸炎弧菌是最常見的細菌性致病

原。相較於美國的食物中毒事件是以沙

門氏桿菌及曲狀桿菌(Campylobacter)為

主 [11],根據台灣食藥署公告之最新資料

顯示,台灣2013年度的案件數前3名則分

別是腸炎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沙門

氏桿菌,而感染人數則以仙人掌桿菌為

最多。

1.腸炎弧菌

人們常將腸炎弧菌(見圖二)與創傷弧菌(Vibrio vulnificus,又稱海洋弧菌)搞

Page 4: 台灣常見食物中毒

社 區 醫 學

219家 庭 醫 學 與 基 層 醫 療 第三十卷 第八期

混,兩者雖都大量存在於海洋中,但前者

是以生食海鮮感染腸胃道為主,而後者則

是因表皮傷口暴露到帶菌海水引起皮膚組

織感染為主。腸炎弧菌廣泛存在於生鮮海

產及魚貝類中,在適宜的生長環境下,可

在12分鐘內繁殖1倍,短時間內即可達到致病菌量。該菌高度嗜鹽且不耐熱[12],自

來水沖洗及充分煮熟食物可大量減低菌

量。發病潛伏期平均約12-18小時,造成水瀉、腹痛、噁心嘔吐及發燒寒顫等症

狀,症狀一般約在三天內緩解[13]。輕微症

狀者僅需注意水分及電解質之補充,症狀

嚴重、免疫力不全或病程拖延不癒者,

則應考慮抗生素治療;臨床上經驗性抗

生素為Doxycycline, Fluoroquinolones及Macrolides。

慣不佳,工作場所衛生條件不良或管理

不當,造成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

進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金黃色葡萄球

菌在適宜環境下約5小時會產生腸毒素(Enterotoxins),該毒素會刺激腸胃道嘔吐受器引起強烈嘔吐反應。此毒素具有熱穩

定性,即使高溫煮過,仍然會發生食物中

毒。症狀潛伏期極短,平均為2-4小時,症狀包括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腹痛、腹

瀉約在數日內緩解。治療方式以保守療法

為主,因抗生素並不能對抗腸毒素,除非

臨床上有決斷性的細菌感染證據,否則不

應使用抗生素。

2.金黃色葡萄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 (圖三 )廣泛存在於

人體的鼻腔、皮膚及毛髮等處,對環境

的耐性高,因此可以在多種食品中生

長 [14]。在台灣常因食品從業人員衛生習

圖二 腸炎弧菌

圖三 金黃色葡萄球菌

3. 沙門氏桿菌

沙門氏桿菌 (圖四 )分為兩大類型:

傷寒性沙門氏桿菌 (Sa lmone l l a Typh i)

與非傷寒沙門氏桿菌 ( N o n t y p h o i d a l

Salmonella)。傷寒性沙門氏桿菌高度適應

於人類,除人類外無其他自然宿主,毒性

較強,多需抗生素治療;非傷寒沙門氏桿

菌則廣泛散佈於動物界,在包含人類在內

的所有動物中都可發現,針對人類的毒性

Page 5: 台灣常見食物中毒

社 區 醫 學

220 家 庭 醫 學 與 基 層 醫 療 第三十卷 第八期

較弱,大部分為自限性的腸胃炎,多無須

抗生素治療。非傷寒沙門氏桿菌為全世界

細菌性食物中毒重要的致病菌[15]。中毒主

要因食用受污染的畜肉、禽肉、鮮蛋、

乳品、魚肉煉製品等。該菌耐熱性低,

煮沸5分鐘即可將其殺死,潛伏期平均為18-36小時,一般會引起腸胃炎、發燒、發冷、顫抖、頭痛、腹痛等症狀;在老

人、小孩、免疫力低下與患有心臟血管疾

病者感染率較高,部分會發展成腸道外

的局部感染,甚至是菌血症與血管內感

染(感染性動脈瘤) [16]。沙門氏桿菌之經驗

性抗生素為口服首選為Fluoroquinolone,而Tr imethopr im-su l famethoxazo le及 Amoxicillin則因抗藥性日漸提高而式微;在嚴重之住院病人可靜脈輸注第三代

Cephalosporin(如ceftriaxone)。

在80℃加熱20分鐘即可殺死。中毒症狀一般分為兩型:嘔吐型,潛伏期1-6小時,多因炒飯、米食等澱粉類食物室溫儲放時

間過長所致,主要的症狀為嚴重嘔吐,併

有頭暈、發燒、四肢無力等;腹瀉型,潛

伏期12-16小時,常見於食用各種肉類、海鮮製品、甜點及乳製品,以腹瀉的表現

為主。這些患者在適當的支持性治療,給

予水份及電解質補充之後即可痊癒。

有毒動植物中毒

A.天然植物食物中毒台灣常見天然植物中毒有發芽馬鈴

薯、苦杏仁、菜豆、木薯(圖五)、毒蘑菇中毒等等。馬鈴薯發芽及其變色部位含有

大量生物鹼(Glycoalkaloids),除了消化道症狀外,甚至會造成頭暈目眩等神經性症

狀。苦杏仁、菜豆及木薯則含有含氰配醣

體(Cyanogenic glycosides),生食經消化道代謝會水解產生少量氰化物。一般經過

妥善加熱烹煮便可破壞含氰配醣體之毒

性,其中毒症狀有呼吸短促、頭痛、噁

心、嘔吐、痙攣等,最後甚至會因呼吸困

難而死亡。

圖四 沙門氏桿菌

圖五 木薯

4.仙人掌桿菌

仙人掌桿菌本身或由其產生之毒素

皆可導致食品中毒,該菌易經灰塵、昆蟲

傳播污染食物。一般食物中帶菌率可高達

20-70%,食品被仙人掌桿菌污染後,多無

可觀察之腐敗變質現象。菌體耐熱力弱,

Page 6: 台灣常見食物中毒

社 區 醫 學

221家 庭 醫 學 與 基 層 醫 療 第三十卷 第八期

B.天然動物食物中毒台灣天然動物中毒則以河豚毒

(Tetrodotoxin)、熱帶性海魚毒(Ciguateric t o x i n )及組織胺中毒 ( H i s t a m i n e f i s h poisoning)最為常見。1. 河豚毒:台灣產河豚的種類約有30餘種,一般以肝臟及卵巢毒性最高,其

次為皮膚及腸等。河豚毒為一種神經

毒素,高溫無法破壞,河豚毒素中毒

症狀多於食用後3小時內產生,一般中毒會有唇舌發麻、肢體麻木等症

狀,嚴重者亦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17]。

2. 熱帶性海魚毒:熱帶性海魚(在台灣常見的有笛鯛、鱠魚、鯙鰻等)中毒來源主要是因為魚類食用有毒渦鞭毛

藻,毒素透過食物鏈累積增量後最頂

端的人類吃了這些有毒魚類,導致中

毒。該毒素成分相當複雜,熱穩

定,高溫烹煮無法將其破壞。中毒症

狀主要可區分為腸胃、神經及心血管

三方面,其中以腸胃(腹痛、噁心、腹瀉)及神經(劇烈碰觸性肌痛,疲勞、無力感、肢體麻痺 )方面的影響最為顯著,心血管則有心房收縮增加及心搏

徐緩等。

3. 組織胺中毒:組織胺中毒在台灣也相對常見,集體中毒事件時有所聞。鯖

魚類(旗魚、鮪魚、鯖魚、鰹魚)、秋刀魚、沙丁魚經過不當的保存(貯存於

20℃以上的環境中)會使特定細菌大量 繁 殖 , 並 將 魚 肉 中 的 組 氨 酸

(Histidine)轉變成組織胺。此轉變發生在腐敗初期,外觀或氣味並不會產生

變化而使人更容易忽略 [18]。組織胺可

耐熱,高溫不易破壞,中毒症狀與食

物過敏的皮膚症狀 (面部與口腔泛紅、黏膜與眼瞼結膜充血、出現蕁麻

疹 )及腸胃道症狀 (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的症狀十分相似 [19],在一

般基層常被誤判,使得組織胺中毒的

案件數被低估。

各種中毒之預防

(一) 勤洗手,特別是在如廁後、進食或者準備食物之前。

(二) 徹底清洗水果和蔬菜 ,徹底地煮熟食物,不需烹煮的食物應該儘快吃完。

(三) 食物需要封上保鮮膜或放在保鮮盒以預防污染,吃剩的食物應該放在溫度

適中的冰箱中儲存。

(四) 避免食用來源不明的動植物,台灣目前因無料理河豚之相關規範或證

照,應儘量避免食用。

(五) 被污染的食物或者懷疑被污染的食物必須被丟棄。

結語

台灣因氣候及地緣因素,食物中毒

事件層出不窮,在急診及基層醫療必定時

常遇到疑似食物中毒之病患。一般經由病

史之詢問及時序性的推斷,應可基本區分

出可能之原因甚至致病菌。雖然大部分的

食物中毒皆是自限性疾病,但是對於症狀

嚴重或是老人小孩等免疫低下之病患,應

給予適當之點滴甚至抗生素治療。食物中

毒除了造成食用者身體上的健康傷害,更

可能造成消費者恐慌及國家經濟上的損

失,近年來消費者組織及媒體日益關切食

Page 7: 台灣常見食物中毒

社 區 醫 學

222 家 庭 醫 學 與 基 層 醫 療 第三十卷 第八期

品安全問題,政府及業者應更努力把關及

恪守標準作業程序,注意水產品的新鮮衛

生、低溫保存及食用前充分清洗並徹底煮

熟、完善相關食品從業人員的衛生教育及

法規、對一般民眾的衛教宣導等。藉由政

府、業者與消費者之間相互配合努力,避

免再發生食品中毒事件。

參考資料

1.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ultistate outbreak of Salmonella enteritidis infections linked to ground Beef (final update). accessed on Feb.4,2015. http://www.cdc.gov/salmonella/enteritidis-07-12/index.html

2. 戚祖沅、王鈺婷、林旭陽、吳宗熹、鄭維智:101年某連鎖餐廳供食生蠔造成食品中毒事件之調查與處置。食品藥物研究年報。2013;4:420-5。

3.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Estimating Foodborne Illness: An Overview. accessed on Feb.4,2015. http://www.cdc.gov/foodborneburden/estimates-overview.html

4.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 Human Services, Foodsafety.gov: Food Poisoning.accessed on Feb.4,2015.http://www.foodsafety.gov/poisoning/

5.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中毒定義。accessed on Feb.4,2015. http://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2275

6.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民國 1 0 2年台灣地區食品中毒發生狀況 , a c c e s s e d o n Feb.4,2015.http://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323

7. Sa id MA, Per l TM, Sears CL: Hea l thcare epidemiology: gastrointestinal flu: norovirus in health care and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Clin Infect Dis. 2008;47:1202-8.

8. Teunis PF, Moe CL, Liu P et al: Norwalk virus: how infectious is it? J Med Virol. 2008;80:1468-76.

9. Yen C, Wikswo ME, Lopman BA, Vinje J, Parashar UD, Hall AJ: Impact of an emergent norovirus variant in 2009 on norovirus outbreak activ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Clin Infect Dis. 2011; 53:568-71.

10. Food Safety News: Winter norovirus cases spike around globe, accessed on Feb.4,2015. http://www.foodsafetynews.com/2013/01/winter-norovirus-cases-spike-around-globe/

11. Scallan E, Hoekstra RM, Mahon BE, Jones TF, Griffin PM: An assessment of the human health impact of seven leading foodborne pathogens in the United States using 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Epidemiol Infect.2015; 30:1-10.

12. Yu WT, Jong KJ, Lin YR, Tsai SE, Tey YH, Wong HC: Prevalence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n oyster and clam culturing environments in

Taiwan. Int J Food Microbiol. 2013; 160:185-92.

13.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accessed on Feb.4,2015. http://www.cdc.gov/vibrio/vibriop.html

14. Le Loir Y, Baron F, Gautier M: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food poisoning. Genet Mol Res.2003; 2:63-76.

15. Majowicz SE, Musto J, Scallan E, et al: The global burden of nontyphoidal Salmonella gastroenteritis.

Clin Infect Dis. 2010; 50:882-9.

16. Hohmann EL: Nontyphoidal salmonellosis. Clin

Infect Dis. 2001; 33:263-9.

17.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河豚毒素 (Tetrodotoxin), accessed on Feb.4,2015. ht tp://www.fda.gov.tw/tc/includes/GetFile.ashx?mID=133&id=10230&chk=0cd8bf55-138f-4ddf-9745-c1e6b5ab7921

18. K n o p e K, S l o a n-G a r d n e r T S, S t a f f o r d RJ: Histamine fish poisoning in Australia, 2 0 0 1 t o 2 0 1 3 . C o m m u n D i s I n t e l l Q Rep.2014;38:E285-93.

19.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組織胺 (Histamine), accessed on Feb.4,2015. http://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