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年 6 8 - ftp2.budaedu.orgftp2.budaedu.org/newghosa/c001/t031p/ref/t031p_01.pdf · 1 華 嚴 淺...

27
1 ()99/

Upload: others

Post on 07-Sep-2019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1

華嚴淺談講義

本部

上本

: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

,一四天下微塵數品

中本

: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

一千二百品

下本

:十萬偈

,四十八品

支類

別行經

附表

論釋

十住毘婆沙論

十地經論

先驅:地論宗

、攝論宗

、三論宗

⑴晉譯六十卷

:義熙十四年 揚州道場寺

佛陀跋陀羅

法業

三十四品

七處八會

傳譯

⑵唐譯八十卷

:武后証聖元年 大內大遍空寺

佛授記寺

三十九品(

七處九會

)

⑶唐譯四十卷

:德宗貞元十二年

般若 一品

第1堂課

99’ 年 6 / 8

2

清涼疏卷

一:感慶逢遇

)對昔自慶

:五百年

正法時

)斯經隱龍宮內

,時人不聞

像法末法之年(

塔寺之末

‧將鄰鬥諍之時)

翻聞難思之經

‧碎身莫酬其慶

( B )對今自慶

慶時

:逢聖主

‧得閑居學肆

‧探賾ㄗ

ㄜˊ

玄門

慶處

:得在靈山

‧清涼大孚靈鷲

一介微僧

‧得在居人之數

‧此之慶幸

爰愧多生

‧斯再慶也

慶所修

大方廣佛華嚴經:即毗盧遮那之淵府

‧普賢菩薩之心髓

一切諸佛之所証

‧一切菩薩之所持

包性相之無遺

‧圓理智而特出

不入餘人之手

‧何幸捧而持之

‧積行菩薩猶迷

何幸探乎幽邃

ㄙㄨㄟˋ

‧亡軀得其死所

‧竭思有其所歸

其猶溺巨海而遇芳舟

‧墜長空而乘靈鶴

慶躍之至

‧手舞何階

‧是故感之慶之

‧唯聖賢之知我也

99’ 年 6 / 8

3

經 名 對應品名 卷數 時代 譯 者

《兜沙經) 名號品、光明覺品 一 後漢 支婁迦讖

《菩薩本業經》 名號品、光明覺品

汙行品、十住品等

一 吳 支謙

《菩薩十住經》 十住品 一 東晉 祗多密

《十住斷結經》 一○ 後秦 竺佛念

《十住經》 十地品 四 後秦 羅什.佛陀耶舍

《漸備一切智德經》 十地品 五 西晉 竺法護

《等目菩薩經》 十定品 二 西晉 竺法護

《如來興顯經》 性起品 四 西晉 竺法護

《度世品經) 離世間品 六 西晉 竺法護

《如來性起微密藏

經經經經》

名號品、性起品 二一 西晉 (不明)

《羅摩伽經》 入法界品 三 魏 安法賢

99’ 年 6 / 8

4

華嚴淺談講義

經題經題經題經題::::大方廣佛

大方廣佛

大方廣佛

大方廣佛

((((

雜雜雜雜

))))華嚴華嚴華嚴華嚴

((((

飾飾飾飾

))))經經經經

大(甲)十義釋:體大

):當體受名

‧常徧為義

相大

):就法得名

‧執持為義

用大

):從用得名

‧包博為義

果大

):就人得名

‧覺照為義

因大

):從喻得名

‧感果嚴身為義

智大

):功用得名

‧資莊為義

教大

):能詮得名

‧攝持為義

義大

境大

業大

(乙)

三觀

:初祖:杜順和尚 生平

遺言:生來行法

,令使承用

華嚴法界觀門

三○

觀○

(a)

真空觀

:會色歸空觀

:色即是空

明空即色觀

:空即是色

空色無礙觀

:解終趣行

泯絕無寄觀

:行起解絕

第2堂課

99’ 年 6 /

15

遊子漫波波

台山禮土坡

文殊只這是

何更問彌陀

5

(b)

理事無礙觀

:(

五對十門

‧同

一緣起

‧故示無礙)

理徧於事

事徧於理

依理成事

事能顯理

以理奪事

事能隱理

真理即事

事法即理

真理非事

事法非理

(c)周徧含融觀

:(

事事無礙法界)

理如事門

事如理門

事含理事無礙門

通局無礙門

廣狹無礙門

遍容無礙門

攝入無礙門

交涉無礙門

相在無礙門

普融無礙門

此全徧門

‧超情難見

‧非世能說

三觀漩澓頌

若人欲識真空理

、身內真如還徧外

情與無情共

一體

、處處皆同真法界

衹用

一念觀

一境

、一切諸境同時會

一境中

一切智

、一切智中諸法界

一念照入於多劫

、一一念劫收

一切

時處帝網現重重

、一切智通無罣礙

六○

相○

二祖智儼

生平

臨終囑門人:吾此幻軀

‧從緣無性

‧今當暫往淨方

‧後遊蓮

華藏世界

‧汝等隨我

‧亦同此志

(丙)

99’ 年 6 /

22

(602-668)

6

搜玄記

、五十要問答

、孔目章

、一乘十玄門

六相:總相:一含多德故

別相:多德非

一故

同相:多義不相違

‧同成

一德故

異相:多異相望

‧各各異故

成相:由此諸緣

‧舍義成故

壞相:椽等諸緣

‧各住自法

‧本不作故

法藏華嚴五教章第四‧立

六相圓融義

六相章頌

一切具多名總相

‧多即非

一是別相

多類自同成於總

‧各體別異現於同

一多緣起理妙成

‧壞住自法常不作

唯智境界非事識

‧以此方便會

一乘

(丁)十○

玄○

:三祖賢首

同時具足相應門(

海具百川):海印三昧

廣狹自在無礙門(

尺鏡千里)

一多相容不同門(

虛室燈光)

諸法相即自在門(

百具皆金)

:諸法無差別

‧唯佛分別知

‧一切無不違

智慧到彼岸

‧如金與金色

‧其性無差別

‧如是法非法

‧其性無有異

《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

(643-712)

虛空真如及實際‧涅槃法性寂滅等‧

唯有如是真實法‧可以顯示於如來‧

剎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

虛空可量風可繫‧無能盡說佛功德‧

7

秘密隱顯俱成門

秋空片月

微細相容安立門

瓶盛芥子

):芥子納須彌

‧尚自守本分。一華

一世界

‧一葉

一如來

因陀羅網境界門

兩鏡互映

託事顯法生解門

雲起太空

):

十世隔法異成門

夕夢經世

):我能深入於未來

‧盡

一切劫為

一念

主伴圓明具德門

星拱北極

此十玄門

‧玄玄互具

‧成無盡緣起

一即多

多非

一(

互不違

互不濫

共成辦

各自位

方廣(

以上十義釋方

、釋廣)

法界佛(

大)

:法身

本性佛(

方)

:報身

涅槃佛

應身

隨樂佛

意生身

業報佛:嚴

:莊嚴身

秘成正覺佛:佛:菩提身

住持佛:經:力持身

願佛

願身

心佛

七字皆是

:威勢身

三昧佛

福德身

廣 華

8

:含實

:般若

光淨

:智

微妙:方便

適悅:尸羅

引果:忍辱

端正:願

無染:定

巧成:檀

芬馥:力

開敷:精進

:十華同嚴

一佛

( 總

同嚴十佛

經:出生

顯示

湧泉

繩墨

結鬘

9

華嚴淺談講義

揀非器:無信

、違真

、乖實

、狹劣

、守權

顯所為

:正為

、兼為

、引為

、權為

、遠為

十輪經:夫大乘者

、受持第

一清淨律儀

、修行第

一微妙善行,

具足第

一堅固慚愧

、深見深畏後世苦果,

遠離所有

一切惡法

、常樂修行

一切善法,

慈悲常徧一切有情、恆普為作利益安樂,

救濟度脫一切有情、所有厄難生死眾苦,

不顧自身所有安樂、唯求安樂一切有情,如是名為住大乘者。

廣依

、廣說

、廣破

、廣超

、廣治

、廣攝

、廣德

、廣生

、廣絕

、廣知

一徧

一切為方

、一攝

一切為廣

一切佛興皆從信起

一切化佛從敬心起

一切佛法從善根起

一切佛事從大願起

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觀經

是心是佛

,是心作佛

4

99’ 年 6 /

29

10

大方廣

:所証境(

普賢菩薩)

三聖攝經題

:能証人(

文殊菩薩)

:能所合

一(

毘盧遮那佛)

:普賢(

自體遍故)

方廣

:文殊(

即體即智)

:普賢(

行)

:文殊(

解)

:圓解行之文殊普賢

證法界之普賢文殊

理智

展卷無礙

展時即卷時

卷時即展時

理(

大方廣)

所証法界

智(

佛華嚴)

能証因果

所証境

:果証法界大方廣

所觀境

:因觀法界大方廣

(

能所合

一)

:無量無邊法門海

:一言演說盡無餘

:如來於

一語言中

:演說無邊契經海

方山長者

此經付囑最上大心凡夫、唯求

如來不思議乘

、生佛家者

、若無

大心凡夫

、此經當滅

、、、、

當知如來意者

、令諸大心凡夫而

起信修

得生佛家

、不念已齊佛位諸菩薩

、諸有行者

、應如是知

11

華嚴淺談講義

三時五教十宗

宗趣:法界理實緣起因果不思議

四分五周七處九會

時會教益表

先照時(高山)

無上根本法輪

初轉時(

黑山)

轉照時

中轉時(

高原)

後轉時(大地)

還照時(

高山)

攝末歸本法輪

五教

⑴小教

阿含

空始教

:般若

有始教

:法相

楞伽

起信

思益

維摩

同圓:法華

別圓:華嚴

5

99’ 年 7 / 6

華嚴會

梵網會

提胃會

阿含會

方廣會

深密會

般若會

妙智會

法華會

湼槃會

⑵始教

⑶終教:如來藏系

⑷頓教:直示悟入

⑸圓教

(

依本起末法

輪)

12

四分

五周

七處

九會

遮那果

舉果勸樂生信分

所信因果周

菩提場

本因

十信

普光明殿

十住

忉利天

十行

夜摩天

差別因果周

十向

兜率天

十地

他化天

等覺

普光明殿

修因契果生解分

妙覺

因:普賢行品

平等因果周

果:如來出現品

託法進修成行分

成行因果周

離世間品

普光明殿

依人証入成德分

証入因果周

入法界品

祗陀林

◎ ◎ ◎

13

99’

7 / 6

14

華嚴淺談講義

十宗:

法我俱有宗

現通假實宗

一切法皆空宗

圓明俱德宗

法有我無宗

俗妄真實宗

真德不空宗

法無來去宗

諸法但名宗

相思頓絕宗

序分:世主妙嚴品第

三分

正宗分:現相品以下

流通分:入法界品(

末會)

世主妙嚴品

教起因緣

:①法爾故:一切佛法爾皆於無盡世界

常轉如是法輪

,令諸眾生返本還原

,窮未來際無有休息

處以毛端

,橫該法界

時以剎那

,竪窮劫海

處則頓起

,時則常起

,不待別因

②酬宿因故:何以

『 法爾如是

』轉耶

,宿因深故

大願力故

昔行力故

諸會當機

,即是現在機

③順機感故

、通於現未

今之聞者

,即是未來機

開漸之本(

日出先照高山)

④為教故

,先示本法

,頓演此經

攝末之本(日沒還照高山)

6

99’ 年 7 /

13

(甲)

因十

︴︴︴

︴︴︴

(A)

15

⑤顯果德故:不識寶山

.不得其用

、不知此德

‧安能仰求

依內現依:塵中剎海

正內現正:毛孔現佛

正內現依

依內現正

依內現依正

正內現正依

行布

圓融

⑦說勝行

⑧示真法

⑨開因性

令得見

,聞為堅種故

令起行成証入故

:依時

、處

、主

、三昧

、現相

、說者

、聽者

、德本

、請者

、加者

品名:

器世間:化處

世:三世間

眾生世間:所化處

智正覺世間:能化主

主:各類領導人

妙嚴

:道場莊嚴

,眷屬莊嚴

,化主莊嚴

體用深廣難思

依正無礙

⑥彰地位:修因至果

⑩利今後

(乙)

緣十

(B)

16

眾生不嚴

、不感佛興

正覺不嚴

、不能為主

器界不嚴

、非真佛處

由佛嚴顯遇者有德

眾生嚴輔顯佛超勝

前五會

:初七

:不壞前後相

、七

、八會

:二七

九會

﹕後時

圓融釋﹕皆在初成;一念之中

一音頓演

機感即應

;應即有說無非時故

十普

十異名

十九神眾

一佛剎微塵數眾

異生

八部

、日、月天子

天(

欲界

、色界)

列眾次序

眾海雲集

:十普菩薩

、十異名菩薩

、神眾

、八部

、天眾

偈讚次序

得法讚佛﹕天眾

、八部

、神眾

、十普菩薩

、十異名菩薩

如是互嚴名為妙嚴

眾﹕同生

各領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薩

無量無邊無數之眾

︴︴︴︴︴︴

︴︴︴︴︴︴

17

眾海雲集

集意

集因

為影響

與毗盧遮那如來同善根故:宿世善友

為作輔翼

蒙佛四攝曾攝受故

為守護

往在生死聞圓法故

為莊嚴

曾發大心護

一切故

為供養

往發大願願事佛故

為發起

隨逐如來無厭足故

為聞法

樂聞正法心無倦故

為表法

善能息滅我慢心故

為順証佛菩薩所說

福智已淨身周徧故

為顯法不共

一法性善根大海所生故

尼提公案

汝有善根緣

,故我至汝所

‧我今既來至

,汝何故逃避

‧應當住於此

,汝今身雖穢

心有上善法

,殊勝之妙香

‧今在汝身內

,不宜自鄙賤

科判﹕

總顯己聞

眾海雲集

標主時處

稱揚讚德

別明時分

座內眾流

別顯處嚴

天地徵祥

教主難思

結通無盡

18

華嚴淺談講義

眾海同請(

長行:念請

;偈頌:供聲請)

光召有緣(

口放光)

所召雲奔(

十方世界海)

如來現相品

光示法主(

眉間放光)

現瑞表法

現華表義

現眾表教(

一切法勝音菩薩與世界海微塵數菩薩俱時而出)

稱揚佛德

結通無窮

位前(

地前資加)

:普

:曲濟無遺

;賢

:鄰極亞聖

普賢

當位(

十地等妙)

:普

:德周法界;賢

:至順調善

位後(得果不捨因門)

:普

:果無不極

;賢

:不捨因門

三昧

:徧照一切諸佛藏三昧(

一切諸佛毘盧遮那如來藏身三昧)

此界入定

世界微動

類通十方

眾寶莊嚴

口(

讚)

出音說法

加持

意(

與智)

佛會雨寶

身(

摩頂)

毛光讚德(

十偈)

此界

類通

大眾讚請(

十偈)

7

99’ 年 7 /

20

(

說法儀式)

普賢三昧品

(

非証不說)

入定

起定

入定

作証

起定

益眾

19

世界(

海)

世界成就品

因:起具因緣(

一 )

成就

果:體性依住等事(

九 )

◎經文:以十種因緣故

、一切世界海已成

、現成

、當成

起具因緣

所依住

剎形相

剎體

處所

:眾寶為嚴

剎莊嚴

住處眾生:人寶為嚴

法門流布

:以法為嚴

華藏世界品

釋名

華藏因果自體

科判

藏海安布莊嚴

辨中間

一海(

卷八)

所持剎海莊嚴

辨右旋十海(

卷九)

明所管百海(

卷十)

(總明剎海

通明凡聖)

剎清淨(

行致清淨)

佛出差別

劫住不同

劫轉變差別

無差別

始從

一念

眾生

心想

一切剎海

劫無邊

一方

便皆清

:蓮華含子之處名之曰藏

華藏

:今剎種及剎為大蓮華之所含藏

(

別顯本師)

華藏莊嚴世界海

20

毘盧遮那品﹕光明徧照義

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佛

波羅蜜善眼莊嚴佛

得念佛三昧名無邊海藏門

※疏﹕念佛三昧者

,菩薩之父,故首明之

,乃至十地不離念佛

最勝功德海佛

名稱普聞蓮華眼幢佛

佛境界

※法界安立圖

成佛之道

賢首:『入法界定

,法界佛加

,令法界眾

,成法界德

‧』

(

往昔修因)

21

華嚴淺談講義

如來名號品﹕佛名無邊(

身業周徧)

菩薩念請

:四十問

佛示相答

:各隨其類

,現神通

娑婆界內﹕四洲

,鄰十方百億世界

文殊言說答

:辨身名差別

娑婆鄰近百億世界外

﹕十方世界

盡十方徧法界

前舉果生信﹕標境

,明有所在

,廣果略因

(

舉果)

今重擧名號三品亦生信﹕攝心,令成所信,廣因略果

(

攝因)

四聖諦品

.法名無量

(語業該周)

聖﹕正也

.無漏正法

諦實

﹕境

審諦

﹕智

娑婆

﹕四諦各十名

餘世界﹕十界四諦各有四百億十千名

類通

一切﹕盡法界虛空界

,一一世界各有四百億十千名

光明覺品﹕光明無邊

意業周廣

身光﹕如來(

放)

智光﹕文殊(

演)

覺知

覺悟

8

99’ 年 7 /

27

﹕實也

光明(

體)

覺(

用)

、智無二,唯

一無礙光

、悟不殊

,唯

一平等覺

22

長行﹕如來放身光

‧照顯事境

‧令眾目睹

偈頌﹕文殊演智光

‧讚述事理

‧令眾悟入。

如來光明節節而照

‧金色文殊節節而至

‧乃至法界

‧各見亦爾

十重增長

‧數度反覆

‧若登高望百千里

‧悉見

覺悟本心

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

清涼疏:寄表甚深

‧斯是觀心‧非是臆斷

‧不信此理

‧甚深法門

‧於我何預

澄觀法師

越州山陰

‧夏侯氏

十誓自勵﹕體不損沙門之表

‧心不違如來之制

坐不背法界之經

‧性不染情愛之境

足不履尼寺之塵

‧脇不觸居士之榻

目不視非儀之彩

‧舌不味過午之餚

手不釋圓明之珠

‧宿不離衣鉢之側

遺囑曰﹕

吾聞偶運無功

‧先聖悼嘆

‧復貭無行‧古人耻之‧無昭穆動靜‧無綸緒往復‧

無穿鑿異端‧勿順非辨偽‧勿迷陷邪心‧勿固牢鬥諍‧大明不能破長夜之昏‧

慈母不能保身後之子‧當取信於佛‧無取信於人‧真界玄微‧非言說所顯‧

要以深心體解‧朗然現前‧對境無心‧逢緣不動‧則不孤我矣‧

光至分齊

⌇⌇⌇⌇

(738 - 838)

23

24

華嚴淺談講義

菩薩問明品﹕(

正解理觀)

菩薩

﹕人(

十首)

長行之明(

起於問)

頌偈之明(

解於問)

⑴緣起甚深(

覺首)

:心一種種差別問

,萬法體虛顯實答

問答顯理

⑵教化甚深(

財首)

:無實眾生佛化問

,離相寂滅歸性答

⑶業果甚深(

寶首)

:果報無我誰受問

,鏡中現象

一異答

⑷說法甚深(

德首)

:悟

一說多相違問

,一多相成無礙答

⑸福田甚深(

目首)

:田一果多不同問

,心有高下報別答

⑹正教甚深(

勤首)

:佛教有無利益問

,精進懈怠不同答

⑺正行甚深(

法首)

:受法新起煩惱問

,不行非斥多聞答

⑻助道甚深(智首)

:智正行助讚美問

,萬行皆智隨行答

示相結通

一道甚深(賢首)

:道

一果多不同問

,同中有異離見答

⑽佛境界甚深(

文殊)

:九首復以佛境問

,文殊生界法界無別答

☉諸法無作用

‧亦無有體性

‧是故彼

一切

‧各各不相知

☉法性本無生

‧示現而有生

‧是中無能現

‧亦無所現物

☉如理而觀察

‧一切皆無性

‧法眼不思議

‧此見非顛倒

☉文殊法常爾

‧法王唯

一法

‧一切無礙人

‧一道出生死

9

99’ 年 8 / 3

問明﹕法

釋名

科判

修有勤惰

障有深淺

機有生熟

緣有具闕

智有明昧

功有厚薄

故成有遲速

25

一切諸佛身

‧唯是

一法身

‧一心一智慧

‧力無畏亦然

業感緣起(

小)

﹕惑

、業

、苦

賴耶緣起(

始)

﹕種子

、現行

、熏習

真如門:淨緣

四聖

如來藏緣起(

終)

﹕一心

法界緣起(

圓)

﹕自體因果(

性起)

生滅門﹕染緣

六凡

四種緣起

2

4

8

16

21

22

23

24

1

2

3

4

父 母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母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母父 母 父

代 人

30 230

千萬人

10

7

26

釋名

一百四十

一願

因﹕普賢(

因位說明事物現起)

果﹕遮那(

果位說明事物現起)

信(

善財初見

‧便發信心)

文殊(

妙首

、敬首)

佛境界

智(

善財後見

‧便見普賢)

淨行品

(歷緣巧修)

行:三業隨事緣歷

、名所行(

悲智雙運)

:巧願防非

、離過成德

、名清淨(

行超凡小)

十信圓融

、一一具十

四十

一菩薩位

文殊心

( 無濁亂

)清淨

普賢行

佛所修

)願行

賢首品(

信行成德)

:信必能到如來地

:體性至順(

善調)

釋名

首:吉祥勝德(

超絕)

☉天台依此品立圓頓止觀

實踐之因

十境之佛果

真理本身的出現

、因果不二、無盡緣起

27

文殊起問(

長行)

謙讚許說

辨所具位

賢首廣說(

偈)

正明盛德

十方現證

較量勸持

無方大用(

十門三昧門)

信為道元功德母

‧長養

一切諸善根

斷除疑網出愛流

‧開示菩提湼槃道

發心究竟二不別

‧如是二心初心難

☉無着入金剛窟

般若熏心、不得其要

曰:不得是要

出家志求佛果

曰﹕初心即得

若人靜坐

一須臾

‧勝造恆沙七寶塔

寶塔畢竟化為塵

‧一念淨心成正覺

面上無瞋供養具

‧口裏無瞋吐妙香

心內無瞋是珍寶

‧無垢無染即真常

廓周沙界聖伽藍

‧滿目文殊接對談

言下不知開何印

‧回顧只見舊山巖

(395. 5)

(

)

346.5

(

)

4

(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