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4 billion willem de kooning show - adam lindemann ·...

2
C108 MODERN WEEKLY LIFESTYLE A $4 BILLION WILLEM DE KOONING SHOW 价值40亿美元的德·库宁回顾展 当真值得一看吗? VIEW ON ART Adam Lindemann 私 人 投 资 家 ,当 代 艺术与设计领域内 重要的收藏家。曾 撰 写《 C o l l e c t i n g Contemporary》。 如果此次展览只是展示这些 晚期作品, 那一定会更具冲击力、更有新鲜感, 远远胜过举办一场空有声势的 大型回顾展。 然有些不厚道,我还是想说,我一点 也不喜欢这次的威廉· · 库宁(Willem de Kooning )回顾展。或许我不该当 众承认这一点,但我觉得总得有人站 出来,大声说出他的反对意见并加以解释。艺术是 一种直观的视觉经历,相形之下语言表达往往更加 婉转;不过,这次我决定直言不讳,因为这场展 览的90% 都是可预见的、模式化的东西。如今, 对伟大的德· 库宁提出批评几乎跟亵渎神明一样严 重,尤其是在其个人传记上市之后。这本厚达750 页、和《圣经》一般大小的传记作品由马克· 史蒂 文斯(Mark Stevens )和安纳莱恩· 斯(Annalyn Swann )合著,一经推出便备受追捧,跟普利策 获奖作品一个待遇。你大概会问我,读过这本传记 没有?我试着读了一些。不过,我是后现代哲学家 雅克· 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的门徒,也就是 说,我不看重“出处”,我不认为一个艺术家的生 平有什么意义。我关注的是艺术作品本身。 我不会轻易相信那些炒作出来的传奇故事。 大学时期,我曾经研究过“纽约学派”的艺术家。 这批 1950 年代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生活得豪放 不羁,成天喝酒、抽烟、玩女人,但他们为这个 世界呈现了许多伟大的作品。我觉得他们很酷。 杰克逊· 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巴尼特· 曼( Barnett Newman )、马克 · 罗斯科( Mark Rothko )、克莱福德· 斯蒂尔(Clyfford Still ), 还有威廉· · 库宁等人的名字可以说是如雷贯耳, 他们在艺术史上的重要性就如同鼠帮乐队的弗兰 · 辛纳屈(Frank Sinatra )、迪安· 马丁(Dean Martin )和小萨米· 戴维斯(Sammy Davis Jr 在乐坛的地位一样。不过,尽管我很喜欢《Ol Blue Eyes Is Back 》这张专辑,现在听他们音乐 的人已经不多了。同样道理,虽然那个时期的画作 非常优秀,它们跟当今的时代精神却格格不入。因 此,我觉得并没有必要举办这场占地17 000 平方 英尺、拥有12间展厅和200幅估价高达40亿美元的 作品的展览。它和当代艺术之间毫无关联。 你可能会说,只要展出的是伟大的艺术品,什 么时候展出又有什么关系呢?威廉··库宁无疑是艺 术史上一位重量级人物,而且正如此次展览的宣传册 所称,他从未举办过完整的职业生涯回顾展。然而, 早在这之前,我就已经看够了德· 库宁的作品了。为 什么呢?因为多年以来,画廊和拍卖行到处可见他 的画,我先后在高古轩(Gagosian)、L+M和佩斯 Pace)画廊看到过相关的展览。事实上,在美国现 代艺术博物馆发起这场回顾展之前,我就觉得自己已 经领略过德· 库宁所有可能的风格了,并且眼看着他 的画一幅比一幅卖得贵。 价格高昂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在此次展览的 一张私人出借方名单上,你会看到许多著名艺术爱 好者或者画廊的名字,比如亨利· 克拉维斯(Henry Kravis)、格兰斯通(即Glenstone,抱歉这不是一 种苏格兰威士忌酒,而是收藏家米歇尔· 瑞尔斯,即 Mitchell Rales所成立的私人博物馆),以及大卫·格芬 David Geffen)。后者聪明地在1990年代中期价格 下跌时囤了好几幅德· 库宁的重要作品,包括其代表 作《女人III》(Woman III),据说几年前又以1.375 亿美元的高价将它转手给了对冲基金大亨史蒂夫· 恩(Steve Cohen)。 总之,我觉得自己已经在其他地方看过这些展品 了,或者是见过与之相似的作品。将所有德· 库宁的 作品集中起来展出并不能释放出更大的效应。整场展 出都是可预见的,毫无惊喜,缺乏活力与灵感(有意 思的是,出借方名单只包括了两家欧洲博物馆——泰 德和蓬皮杜,这不禁让我想问,德· 库宁在国外艺术 界的地位是否也同样重要?)。 为什么这一切一点也不让人感到兴奋呢? 这其实是一个让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 MoMA)纠结了很多年的问题。MoMA永远只按照 回首20世纪,概念艺术风行一时, 当时大家都认为举行一场全面的德· 库宁回顾展是非常合适, 甚至是有趣的。不过摆到今天来看, 这些伟大的作品并不能够揭示我们当前生活的世界。 它或许可以是一场不错的展览,但它没有告诉我, 这个世界究竟是如何走到了现在这一步。 翻译_陈亚楠 图片提供_东方IC 编辑_俞瑶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Jul-2020

2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A $4 Billion Willem de Kooning ShoW - Adam Lindemann · 当今的博物馆无不面对着艰巨的挑战,尤其是在 众多艺术画廊的冲击下,比起官僚作风盛行的博物馆

C108 MODERN WEEKLY LifEstYLE

A $4 Billion Willem de Kooning ShoW价值40亿美元的德·库宁回顾展当真值得一看吗?

ViEW ON ARt

Adam Lindemann私 人 投 资 家 ,当 代艺 术 与 设 计 领 域 内重 要 的 收 藏 家 。曾撰 写《C o l l e c t i n g Contemporary》。

如果此次展览只是展示这些

晚期作品,

那一定会更具冲击力、更有新鲜感,

远远胜过举办一场空有声势的

大型回顾展。

虽然有些不厚道,我还是想说,我一点

也不喜欢这次的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回顾展。或许我不该当

众承认这一点,但我觉得总得有人站

出来,大声说出他的反对意见并加以解释。艺术是

一种直观的视觉经历,相形之下语言表达往往更加

婉转;不过,这次我决定直言不讳,因为这场展

览的90%都是可预见的、模式化的东西。如今,

对伟大的德 ·库宁提出批评几乎跟亵渎神明一样严

重,尤其是在其个人传记上市之后。这本厚达750

页、和《圣经》一般大小的传记作品由马克 ·史蒂

文斯(Mark Stevens)和安纳莱恩 ·斯(Annalyn

Swann)合著,一经推出便备受追捧,跟普利策

获奖作品一个待遇。你大概会问我,读过这本传记

没有?我试着读了一些。不过,我是后现代哲学家

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门徒,也就是

说,我不看重“出处”,我不认为一个艺术家的生

平有什么意义。我关注的是艺术作品本身。

我不会轻易相信那些炒作出来的传奇故事。

大学时期,我曾经研究过“纽约学派”的艺术家。

这批1 9 5 0年代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生活得豪放

不羁,成天喝酒、抽烟、玩女人,但他们为这个

世界呈现了许多伟大的作品。我觉得他们很酷。

杰克逊 ·波洛克(Jackson Pol lock)、巴尼特 ·纽

曼(Barnet t Newman)、马克 ·罗斯科(Mark

Rothko)、克莱福德 ·斯蒂尔(Clyfford Sti l l),

还有威廉·德·库宁等人的名字可以说是如雷贯耳,

他们在艺术史上的重要性就如同鼠帮乐队的弗兰

克 ·辛纳屈(Frank Sinatra)、迪安 ·马丁(Dean

Mart in)和小萨米 ·戴维斯(Sammy Davis Jr)

在乐坛的地位一样。不过,尽管我很喜欢《Ol’

Blue Eyes Is Back》这张专辑,现在听他们音乐

的人已经不多了。同样道理,虽然那个时期的画作

非常优秀,它们跟当今的时代精神却格格不入。因

此,我觉得并没有必要举办这场占地17,000平方

英尺、拥有12间展厅和200幅估价高达40亿美元的

作品的展览。它和当代艺术之间毫无关联。

你可能会说,只要展出的是伟大的艺术品,什

么时候展出又有什么关系呢?威廉·德·库宁无疑是艺

术史上一位重量级人物,而且正如此次展览的宣传册

所称,他从未举办过完整的职业生涯回顾展。然而,

早在这之前,我就已经看够了德·库宁的作品了。为

什么呢?因为多年以来,画廊和拍卖行到处可见他

的画,我先后在高古轩(Gagosian)、L+M和佩斯

(Pace)画廊看到过相关的展览。事实上,在美国现

代艺术博物馆发起这场回顾展之前,我就觉得自己已

经领略过德·库宁所有可能的风格了,并且眼看着他

的画一幅比一幅卖得贵。

价格高昂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在此次展览的

一张私人出借方名单上,你会看到许多著名艺术爱

好者或者画廊的名字,比如亨利·克拉维斯(Henry

Kravis)、格兰斯通(即Glenstone,抱歉这不是一

种苏格兰威士忌酒,而是收藏家米歇尔·瑞尔斯,即

Mitchell Rales所成立的私人博物馆),以及大卫·格芬

(David Geffen)。后者聪明地在1990年代中期价格

下跌时囤了好几幅德·库宁的重要作品,包括其代表

作《女人III》(Woman III),据说几年前又以1.375

亿美元的高价将它转手给了对冲基金大亨史蒂夫·科

恩(Steve Cohen)。

总之,我觉得自己已经在其他地方看过这些展品

了,或者是见过与之相似的作品。将所有德·库宁的

作品集中起来展出并不能释放出更大的效应。整场展

出都是可预见的,毫无惊喜,缺乏活力与灵感(有意

思的是,出借方名单只包括了两家欧洲博物馆——泰

德和蓬皮杜,这不禁让我想问,德·库宁在国外艺术

界的地位是否也同样重要?)。

为什么这一切一点也不让人感到兴奋呢?

这其实是一个让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

MoMA)纠结了很多年的问题。MoMA永远只按照

回首20世纪,概念艺术风行一时,

当时大家都认为举行一场全面的德·库宁回顾展是非常合适,

甚至是有趣的。不过摆到今天来看,

这些伟大的作品并不能够揭示我们当前生活的世界。

它或许可以是一场不错的展览,但它没有告诉我,

这个世界究竟是如何走到了现在这一步。翻译_陈亚楠  图片提供_东方IC  编辑_俞瑶

C110-111_VIEW ON ART.indd 2 2011.10.20 9:26:39 PM

Page 2: A $4 Billion Willem de Kooning ShoW - Adam Lindemann · 当今的博物馆无不面对着艰巨的挑战,尤其是在 众多艺术画廊的冲击下,比起官僚作风盛行的博物馆

MODERN WEEKLY LifEstYLE C109

已经试验过的、被认为是正确的模式来策办展览,

坚持“我们展出并塑造艺术史”的口号,但等到它

真正推出展览时,却早已错过了最佳时机。另一方

面,虽然MoMA也展出那些政治立场正确的年轻艺

术家的作品,以显示他们对当代艺术的敏感,然而

展出得太少,也太过滞后。

这么说来,难道我真的认为德 ·库宁的回顾展

一无是处?我并不是瞎子,我承认他1950年的代表

作《挖掘》(Excavation)以及经典的《女人》系

列令人赞叹不已,但是剩下的大部分都不值一提。

不过还有一点例外。在此我要感谢MoMA绘画和雕

塑部门的荣誉总策展人约翰·艾尔德菲尔德(John

Elderfield),感谢他以如此优雅的方式呈现了德·库

宁晚期的作品。德·库宁晚年罹患阿兹海默氏症,也

就是老年痴呆,但他仍然坚持作画,直到1997年去

世。他的后期风格发生了明显变化,开始尝试用简洁

的线条作画,因此有人认为这些作品是由他的助理代

笔,或者表明他已经江郎才尽。那么我又怎么看呢?

我关注的是作品本身,而不是这个人。在人生即将

结束前不断简化自己的风格,仅用寥寥数笔作画,这

一举动是那么地充满诗意,不论他自己是否意识到。

我非常赞赏艾尔德菲尔德所作的努力。他花了六年的

时间来准备这场展览,还专门划出了两个大型的展厅

来陈列德·库宁晚期的作品。虽然这些晚期作品在艺

术市场上一直很抢手,但其真伪一直受到质疑,因此

MoMA将它们纳入展览的决定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

此次展览只是展示这些晚期作品,那一定会更具冲击

力、更有新鲜感,远远胜过举办一场空有声势的大型

回顾展。而且,多年以后我们还会记得:正是这场展

览肯定了德·库宁晚期作品的价值。

当今的博物馆无不面对着艰巨的挑战,尤其是在

众多艺术画廊的冲击下,比起官僚作风盛行的博物馆

体系,画廊举办展览的速度更快,质量也更好。这是

否让你想起了“龟兔赛跑”的寓言?你是不是觉得博

物馆最终会赢得这场比赛?我认为他们不会赢,除非

他们能够改变现有的做法,跟上时代潮流。

虽然比起强调色彩感的德 · 库宁,波洛克

(P o l l o c k)作品中的不规则线条 ,巴尼特 ·纽曼

(Barnett Newman)作品中强烈的张力更能激发其

他艺术家的认同感;然而,抽象表现主义画家这个群

体,以及那些关于他们生活、爱情的浪漫传说已经离

当代艺术界很遥远了。现在的艺术世界都围绕着图形

图像、性和新的媒介展开,反映了我们与周遭世界相

处的经验。

我最近刚和来自土耳其、黎巴嫩、埃及、秘鲁、

阿根廷及其他国家的艺术家一起参观了伊斯坦布尔双

年展。此次双年展被各类视频、跨媒体、摄影作品和

装置艺术占据,充满了政治性和煽动性,完全就是当

今世界的真实写照。那个沉迷于创作主观、浪漫、富

有个人特色的绘画作品的年代早就结束了。这就是为

什么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和安

迪·沃霍尔(Andy Warhol)至今仍然受到推崇,而那

些以浪漫传奇著称的艺术家却没有那么重要的原因。

在我看来,在非当代艺术展中,博物馆的角色

不仅仅是按照公认的艺术史,模式化地进行策划。

博物馆应当具备一个更大的愿景,并且给出一个令

人信服的理由——告诉我们为什么这场历史性的展

览不是在去年甚至十年前举行,而是选择在今天推

出。博物馆还需要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它变

得与我们更加相关,用一种生动的方式将过去呈现

给年轻的一代。

这些思绪让我想起了劳申伯格1953年的著名作

品《擦掉的德·库宁素描》(Erased de Kooning)。

劳申伯格取了一幅德 ·库宁的画,擦掉了上面的内

容,把它变成了一幅自己的作品。在1950年代,

德·库宁的地位非常高,擦掉他的画是一件不可思议

的事情,绝佳地表达了杜尚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毁坏

与创作理念。这一举动不仅塑造了艺术史,更象征着

未来的潮流,意味着思想永远比图像更有力量。

1 .1977年,德·库宁在他东汉普顿的工作室里 2 .纽约苏富比举办以女性为主题

的科恩藏品展媒体预展,一位参观者在欣赏德·库宁的作品“Woman III”1

2

C110-111_VIEW ON ART.indd 3 2011.10.20 9:27:13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