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 孩子多读古诗好还是新诗好 -...

1
2019年9月16日 星期一 责编 张靖 美编 王青子 A05 文化新闻 现年16岁的姜馨贺、12岁的姜二 嫚,是著名的00后诗人。姜二嫚7岁 时所写的《灯》 —“灯把黑夜烫了一 个洞”,曾入选果麦出品的《孩子的 诗》,这部 3—13 岁孩子合写的诗集, 目前销量已逾30万册。此外,姐妹俩 已出版了两部诗歌合集:《雪地上的 羊》《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姜二嫚 还获评“2018 年度中国十佳诗人”。 作为培养了两位小诗人的父亲, 姜志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古典 诗词无疑是悠久年代里的情怀,但无 法满足当下孩子学习、成长的完整需 要。“诗歌是灵魂的出口,比起古诗, 现当代诗歌更接近、更适合今天的孩 子。”他建议家长可以多给孩子介绍 一些新鲜的、活着的东西—包括当 代诗歌,它们更容易和孩子长在一 起,成为他们强大生命的一部分。 他透露,姜馨贺、姜二嫚的日常 阅读古今兼有,喜欢《千家诗》《李白 诗选》《古文观止》,但读当代诗歌可 能比同龄小朋友多,她们会读《中国 先锋诗年鉴》《中国诗歌排行榜》之类 的诗歌选本,也会跟读当下一线诗人 如西娃、沈浩波等人的新作。 即使读古典诗词,姜馨贺、姜二 嫚也喜欢在旅途中,追逐着古代诗人 的足迹,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来学 习古诗。喜欢李白的她们,前不久特 意去了一趟山东济宁,那是李白出川 之后生活了 23 年的地方,“带着 00 后 的体验,读出00 后心中的李白。” 孩子多读古诗好还是新诗好 学者、诗人们这样说 武 汉 晨 报 讯(记 者 周 满 珍) 适逢9月开学 季,一篇《新诗一百年 了,孩子们在课本上读 到的还只有 19 首》在微 信朋友圈引发热议。 事情源自 2019 年秋 季开学后,全国九年义 务教育阶段将统一使用 统 编 版(1- 9)年 级 最 新 教材,部分省市的高一 年级开始使用部编版新 教材。这套在全国范围 内使用的新教材,由教 育部组织编写。为加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明确规定“课内阅读 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 作品应占一半”。与之 对应,收录新诗 19 首,如 刘 大 白 的《秋 晚 的 江 上》、徐志摩《花牛歌》、 冰心《繁星》、余光中《乡 愁》、舒婷《祖国啊,我亲 爱的祖国》、昌耀《峨日 朵雪峰之侧》。 这则微信在“长江 诗歌出版中心”的官微 推出后,在诗人圈、学者 圈引发争议。一种声音 认为古诗几千年,历经 岁月淘汰洗练,是“吹尽 狂沙始到金”后的精品, 而新诗的经典化过程, 还有待时间检验。以时 间比例来看,新诗百年, 19首的分量足够多,代 表了对现当代诗歌的重 视。一种声音认为要多 让孩子读新鲜的、活着 的诗歌,它们更容易和 孩子们长在一起,成为 他们强大生命的一部 分。还有一种声音认 为,古人和今人平等,诗 歌不分今古,关键是要 看是不是好诗,是否富 有感染力。 为什么要引导青少 年多读古诗词?古诗词 对今天的生活有何裨 益?两位正当红的 00 后 姐妹花诗人平常都读些 什么?记者采访了相关 学者、诗人。 在刚刚出版的新书《你听懂了没》,华师网 红教授戴建业特别收录了《青少年为什么要读 古诗》一文。他写道:今天的人,不可能像唐人 那样凭诗赋中举求官,甚至也不可能像徐志摩 那样因诗才圈来粉丝无数,在如此快速的生活 节奏中奔波,成人也无心或无暇读诗,何况青少 年? 因此,要想让小孩坐下来读古诗,除非把诗 歌讲得非常有趣;想让父母送自己的小孩来读 诗,除非让他们明白读古诗十分有益。 他引用孔子的话解读读古诗的益处,“诗,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 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 货》),意即可以用诗启发想象、感发意志、观察 社会,可以借诗领略自然、乐群交友,可以用诗 抒写哀怨,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 服务国家,还可以借诗来识记各种鸟兽草木的 名字。 戴建业认为,读诗不仅仅能使小孩越来越 “灵秀”,想象越来越丰富,情感越来越细腻,谈 吐越来越文雅,精神越来越和谐,古代那些壮美 的诗词还是最好的人生“兴奋剂”和“励志剂”,朗 诵一下王之焕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 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个小学生 也会领略到那种目极千里的眼界,那种无比开 阔的胸襟,还有那“更上一层楼”追求冲劲。读 一读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海”,再自卑的人也会乐观进取;即便是李商隐 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清照的“旧时 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也能使 学生珍惜易逝的青春,热爱自己宝贵的生命。 资深媒体人朱伟退休前为《三联生活周刊》 主编,退休后,他花了三四年时间,在微博上分享 阅读古诗词的感受,激励更多人爱上古诗词,并 结集成《日读古诗词》一书,9 月初由中信出版社 出版。 与其他古诗词读本不同,日读对应一年四季 中的农历,将古人每天面对春风、夏雨、秋霜、冬 雪的诗意和今天的生活对应,“选读的都是我个 人比较欣赏的几十个诗人,白居易、李白诗居 多。”比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他选读杜甫《满 目飞明镜—八月十五夜月》,“满目飞明镜,归 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凝霜 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在 这么多中秋诗词中选读这首,源于朱伟喜欢“满 目飞明镜”这一意象,“这可能是比喻月亮圆大最 牛的诗句了,月如明镜飞入眼帘,耀目,‘满’是不 见其他, ‘飞’是不容避视。” 朱伟认为一年四季皆有美景,古诗词表达得 特别充分,“这也是极好的美学教育,将古人对春 风、夏花、秋雨的感知力,转化到生活中,从而领 略每天的自然之美。”朱伟直言,快节奏的生活, 让现代人越来越钝感,日趋干枯的心灵,更加需 要这种美学滋养。 对新版语文教材选诗引发的争议,朱伟认 为,古诗是经过沉淀和过滤的传统文化瑰宝,“古 诗词吟风弄月,帮我们把日常生活的意境美化了, 将每天过得诗情画意,是滋润我们生活的基础。” 他认为古诗词和现代诗不是对立的,教材中 是古诗多选,还是新诗多选?要看诗文本身是否 写得好,“多读古诗词的好处,是可以将古人的诗 意移植进自己的体会。此外,较之一代代古人, 我们的语文水平真的是在日益退化。唐诗宋词 里的意境与用词,难道不是最好的语文课吗?” 网红教授戴建业: 想让青少年读古诗,得先让他们明白读古诗有益 前《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 引古人的诗意让当下变得美好 00后诗人姜馨贺、姜二嫚: 读出 00 后心中的李白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Oct-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A05 孩子多读古诗好还是新诗好 - whcb.cjn.cnwhcb.cjn.cn/images/2019-09/16/5/A0520190916C.pdf · 古诗》一文。他写道:今天的人,不可能像唐人 那样凭诗赋中举求官,甚至也不可能像徐志摩

2019年9月16日 星期一 责编张靖 美编王青子 A05 文化新闻

现年16岁的姜馨贺、12岁的姜二嫚,是著名的00后诗人。姜二嫚7岁时所写的《灯》——“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曾入选果麦出品的《孩子的诗》,这部 3—13 岁孩子合写的诗集,目前销量已逾30万册。此外,姐妹俩已出版了两部诗歌合集:《雪地上的羊》《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姜二嫚还获评“2018年度中国十佳诗人”。

作为培养了两位小诗人的父亲,姜志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古典诗词无疑是悠久年代里的情怀,但无法满足当下孩子学习、成长的完整需要。“诗歌是灵魂的出口,比起古诗,现当代诗歌更接近、更适合今天的孩子。”他建议家长可以多给孩子介绍一些新鲜的、活着的东西——包括当代诗歌,它们更容易和孩子长在一起,成为他们强大生命的一部分。

他透露,姜馨贺、姜二嫚的日常阅读古今兼有,喜欢《千家诗》《李白诗选》《古文观止》,但读当代诗歌可能比同龄小朋友多,她们会读《中国先锋诗年鉴》《中国诗歌排行榜》之类的诗歌选本,也会跟读当下一线诗人如西娃、沈浩波等人的新作。

即使读古典诗词,姜馨贺、姜二嫚也喜欢在旅途中,追逐着古代诗人的足迹,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来学习古诗。喜欢李白的她们,前不久特意去了一趟山东济宁,那是李白出川之后生活了23年的地方,“带着00后的体验,读出00后心中的李白。”

孩子多读古诗好还是新诗好学者、诗人们这样说

武汉晨报讯(记者周满珍)适逢 9 月开学季,一篇《新诗一百年了,孩子们在课本上读到的还只有 19 首》在微信朋友圈引发热议。

事情源自2019年秋季开学后,全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将统一使用统编版(1-9)年级最新教材,部分省市的高一年级开始使用部编版新教材。这套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新教材,由教育部组织编写。为加强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教育,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一半”。与之对应,收录新诗19首,如刘 大 白 的《秋 晚 的 江上》、徐志摩《花牛歌》、冰心《繁星》、余光中《乡愁》、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

这则微信在“长江诗歌出版中心”的官微推出后,在诗人圈、学者圈引发争议。一种声音认为古诗几千年,历经岁月淘汰洗练,是“吹尽狂沙始到金”后的精品,而新诗的经典化过程,还有待时间检验。以时间比例来看,新诗百年,19 首的分量足够多,代表了对现当代诗歌的重视。一种声音认为要多让孩子读新鲜的、活着的诗歌,它们更容易和孩子们长在一起,成为他 们 强 大 生 命 的 一 部分 。 还 有 一 种 声 音 认为,古人和今人平等,诗歌不分今古,关键是要看是不是好诗,是否富有感染力。

为什么要引导青少年多读古诗词?古诗词对 今 天 的 生 活 有 何 裨益?两位正当红的00后姐妹花诗人平常都读些什么?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诗人。

在刚刚出版的新书《你听懂了没》,华师网红教授戴建业特别收录了《青少年为什么要读古诗》一文。他写道:今天的人,不可能像唐人那样凭诗赋中举求官,甚至也不可能像徐志摩那样因诗才圈来粉丝无数,在如此快速的生活节奏中奔波,成人也无心或无暇读诗,何况青少年?

因此,要想让小孩坐下来读古诗,除非把诗

歌讲得非常有趣;想让父母送自己的小孩来读诗,除非让他们明白读古诗十分有益。

他引用孔子的话解读读古诗的益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意即可以用诗启发想象、感发意志、观察社会,可以借诗领略自然、乐群交友,可以用诗抒写哀怨,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服务国家,还可以借诗来识记各种鸟兽草木的名字。

戴建业认为,读诗不仅仅能使小孩越来越“灵秀”,想象越来越丰富,情感越来越细腻,谈吐越来越文雅,精神越来越和谐,古代那些壮美的诗词还是最好的人生“兴奋剂”和“励志剂”,朗诵一下王之焕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个小学生也会领略到那种目极千里的眼界,那种无比开阔的胸襟,还有那“更上一层楼”追求冲劲。读一读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再自卑的人也会乐观进取;即便是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清照的“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也能使学生珍惜易逝的青春,热爱自己宝贵的生命。

资深媒体人朱伟退休前为《三联生活周刊》主编,退休后,他花了三四年时间,在微博上分享阅读古诗词的感受,激励更多人爱上古诗词,并结集成《日读古诗词》一书,9月初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与其他古诗词读本不同,日读对应一年四季中的农历,将古人每天面对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的诗意和今天的生活对应,“选读的都是我个人比较欣赏的几十个诗人,白居易、李白诗居多。”比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他选读杜甫《满目飞明镜——八月十五夜月》,“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凝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在这么多中秋诗词中选读这首,源于朱伟喜欢“满目飞明镜”这一意象,“这可能是比喻月亮圆大最牛的诗句了,月如明镜飞入眼帘,耀目,‘满’是不见其他,‘飞’是不容避视。”

朱伟认为一年四季皆有美景,古诗词表达得特别充分,“这也是极好的美学教育,将古人对春风、夏花、秋雨的感知力,转化到生活中,从而领略每天的自然之美。”朱伟直言,快节奏的生活,让现代人越来越钝感,日趋干枯的心灵,更加需要这种美学滋养。

对新版语文教材选诗引发的争议,朱伟认为,古诗是经过沉淀和过滤的传统文化瑰宝,“古诗词吟风弄月,帮我们把日常生活的意境美化了,将每天过得诗情画意,是滋润我们生活的基础。”

他认为古诗词和现代诗不是对立的,教材中是古诗多选,还是新诗多选?要看诗文本身是否写得好,“多读古诗词的好处,是可以将古人的诗意移植进自己的体会。此外,较之一代代古人,我们的语文水平真的是在日益退化。唐诗宋词里的意境与用词,难道不是最好的语文课吗?”

网红教授戴建业:

想让青少年读古诗,得先让他们明白读古诗有益

前《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

引古人的诗意让当下变得美好

00后诗人姜馨贺、姜二嫚:读出00后心中的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