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 泗水华侨音乐社乒乓组体育馆正式启用 · 8/2/2019  ·...

1
2019年8月2日(星期五) Friday, August 2, 2019 A A7 7 Lt:Hdy 华社/广告 序言 廖建裕教授 再版序言 总 策 划 兼 总 编 辑 廖 建 裕(Leo Suryadinata) 常言道,金无足赤,写作亦如此。我们根据多方意见,再版修正了一些问题。在此, 我们对提出建议和意见的单位表示衷心感谢,也希望广大读者继续提供宝贵意见。 2017 年 3 月 总编按语 廖建裕(Leo Suryadinata) 敬告读者: 一、为了方便您进一步的阅读,书中的所有文章均注明参考资料。此外,为了获取 更为全面的信息还使用了访谈的方式。 二、为了方便排版和阅读,除了几篇需汉字辅助理解的语言类文章外,其余文章内 均不包含汉字。 三书中所涉人物均使用其印尼文姓名。然而,当该人物姓名首次出现时,会注上其 中文姓或名,以表明其华人或华裔身份。 四、为了避免误解或混淆,本书不得不剔除了一些中文姓或名不详的华人人物。 五、还有一些华裔人物,已不愿意被称为华裔了。非常令人遗憾,但出于尊重,本书 也未将他们列入。 六 、根 据 2014 年 第 12 号 总 统 决 定 书 ,本 书 使 用 Tionghoa 和 Tiongkok 来 替 代“ 中 华 ”和 “中 国 ”。 至 于 Cina 和 China 的 使 用 ,仅 限 于 引 用 或 摘 录 原 文 。 或 者 ,出 现 在 一 些 组 织 名称,地名或惯用语中。 (十) 泗水华侨音乐社乒乓组体育馆正式启用 【本 报 泗 水 讯】2019 年 7 月27日上午九时,位于泗水 DR.IR.Soekarno 201 号 的 UK- DC(Universitas Katolik Darma Cendika)校 园 内 8 楼 的 泗 水 华侨音乐社乒乓组体育馆 聚满了来自各地的华侨音 乐社乒乓球成员,他们有多 位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乒 乓好手,也有多位是四五十 岁的中年人。这是在原华 侨 音 乐 社 在 Jl.Kertajaya Indah Timur 体 育 馆 租 用 期 满 后 , 想方设法另觅新的场所,得 到许多热心的赞助商和球 友 的 支 持 ,其 中 有 Bpk.Had- iSutiono(KacangKelinci),Bpk. Alex.T (WingsGroup),Bpk. Djuana.S(Mie Burungdara)等 , 最后寻到的环境优美的UK- DC 天 主 教 大 学 校 园 8 楼 出 租的体育馆。 九 时 许 ,印 尼 PT ANEKA COFFEE INDUSTRY 負 責 人 兼 大 爱 电 视 台 台 长 ,Prasidha 集 團創辦人陳迺士,他也是当 年华侨音乐社乒乓球员,如 今 是 华 侨 音 乐 社(HCI- YS-Harapan Cerah Insan Yang Sejati)的 辅 导 主 席 , 来 到 体 育 馆办事处,与大家详细商量, 正式在法律公证人前,立案 签署成立新一届的乒乓组。 接着,与几位领导林天 河、赖健雄、郑文恒、杨吉 鹏、李永合、黄顺昌等,一起 到体育馆,拉开红色的布 幔,《华侨音乐社乒乓组》几 个金色的大字显示在眼前, 大家拍手欢呼,并合照留 念。标志着《泗水华侨音乐 社乒乓组》烈火重生,再创 辉煌! 随后,大家又走到右侧 的小舞台前,一起起立唱国 歌,歌声响亮,激动人心。 林天河主席致词,他非常感 谢球友们今天出席我们体 育馆的启用仪式,我们华侨 音乐社原先是上个世纪五 十年代,传承和发扬中华文 化与体育运动的组织,随着 时代的变迁,我们现在是印 尼公民,立足本土,与时俱 进,为印尼祖国培养更多的 文化与体育的优秀人才。 接着是东爪哇国家体 委 秘 书 Suwanto 致 词 ,他 向 大家表示祝贺,希望努力提 高球艺,培育更多的年轻接 班人。 UKDC 天 主 教 大 学 校 长 DR. Y Budi Hermanto,M.M 在 致 词中也向大家表示祝贺,希 望大家好好利用体育馆,造 就更多的体育人才,为祖国 争光。 最后,大家到运动场上 见证象征性的第一场,Pak Hadi 与 PakDjuana.S 拨 打 的 第 一粒球赛。结束了此次的开 幕启用仪式。 平原报道 Antonius 林天河 Suwanto DR. Y Budi Hermanto 徐增灿 合影 象征性开球 华人在印尼群岛定居已 久,是印尼民族的一部分。 从古至今,特别是在现代印 尼,华人几乎在所有领域里 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 而,他们的角色和贡献,在印 尼却鲜为人知。 由印尼华裔总会的创始 人、前任主席汪友山先生领 导的印尼民族建设基金会, 在很久以前就计划出版一部 巨著,来介绍华人在印尼社 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后来,汪 友山先生向我阐述了这个伟 大的设想,并邀请我来主持 这个项目,而我深感荣幸地 接受了这个如此艰巨的任务。 这套丛书记录和探讨了 华人在印尼社会我们所能触 及到的所有领域中所扮演的 角色和贡献。需要说明的是, 有几个议题原已列入目录, 但最终却无法成稿。一方面 的原因是,我们找不到相关 撰稿人。另一方面,则是因 为撰稿人无法在规定的时间 里完稿。此外,随着时间的 推移和项目的推进,我们遇 到了一些新议题,也很幸运 地邀请到了相关的撰稿人。 书中有几篇论文是曾经发表 过的,但多数的论文是为本书 而特意撰写的。另外,有几份 稿件是用中文或英文撰写的, 翻译成印尼语后编入本书。 这 套 丛 书 被 命 名 为《华 人的印度尼西亚化进程:华 人在印尼民族建设中所扮演 的角色和贡献》,其出版目的 是为了让所有印尼人,无论 是华族还是非华族,都能够 了解华族为这个赤道国家所 做出的贡献。我们迫切需要 出版这种类型的书,因为整 个新秩序时期,所有关于中 国乃至跟华人特性有关的知 识都被打上了负面的烙印, 被从印尼公共读物和教科书 中剔除出局。更有甚者,作 为语用标准的印尼语大辞典 也删除了“中国”和“中华”两 个词条,好像这两个词从未 在印尼出现过似的。结果, 印尼非华族,乃至华族本身, 也对自己的历史和身份一无 所知,所知道的只是对华族 的成见和糟糕的印象。这种 情况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华 族与其他族群之间的鸿沟将 会越来越深,族群冲突或许 会重演。汪友山先生对这种 现状感到痛心疾首,决心要 改变这种情况。通过这套以 历史事实为基础而编撰的丛 书,希望华族和其他族群之 间可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正如谚语所言,“因为不相 识,所以不相亲”,希望通过 这本书的介绍,印尼民众能 够更加明察秋毫,印尼民族 建设事业也从此一帆风顺。 为了编撰此书,我们邀请 了近 80 名国 内 外 学 者 ,他 们 来 自 宗 教、社 会、教 育、语 言、 文学、印刷媒体和经济等领 域,是研究印尼华人的专 家。我们要求每份稿件都必 须以事实为依据,并进行清 晰而又客观的分析。另外,还 要求内容尽可能地以时间为 线索,按照从古至今的年表顺 序展开,以保证本书的质量。 最后,有73位撰稿人贡 献了他们的论文,其中有15 位来自国外,分别是美国、澳 大利亚、德国、加拿大、马来 西亚、法国和新加坡。本书 总共收录了129篇论文,大体 被分为七大部分: 0. 概论(9 篇文章) 1.宗教、社会和教育(15篇文章) 2. 语言、文学和印刷媒体 (21 篇文章) 3. 文化、艺术和体育(40 篇文章) 4. 科学与技术(19 篇文章) 5.经济、工业和贸易(8篇文章) 6. 政治、政权管理和军事 (17 篇文章) 在我看来,《华人的印度 尼西亚化进程:在印尼民族 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与贡 献》这套丛书的内容包罗万 象,是迄今为止关于印尼华 人的最为全面的论著。 为了使本书更加通俗易 懂,我们对内容进行了精心 的编排和分册。在概论部 分,我们特意撰写了八篇论 文,从不同的视角去介绍印 尼华人,以便读者对背景和 前后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 识。在此,建议读者们先阅 读这部分的内容,以便更好 地理解后面文章的内容。由 于本书内容涵盖诸多领域, 还包含了许多人名和机构名 称,因此我们在书后附上索 引,供读者们查找相关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这么庞大 的项目是不可能靠个人的力 量来进行的,需要集体的力量 来共同完成。在编撰过程中, 我得到了布迪 · 塞迪约诺(Bu- di Setiyono)(技 术 编 辑)、阿 迪 蒂亚·马 赫 斯 娃 拉 (Adhitya Maheswara)(设 计 师)和 菲 利 · 拉迪俄弗 (Feri Latief)(图片编 辑)的帮助。此外,还得到了 充满奉献精神的民族建设基 金会团队的有力支持,包括靳 · 克拉拉 · 马 布 (Cindy Clara Mapu)(行 政 员 和 校 对 员)、迪 · 卡达纳达(Didi Kwartanada) (执行编辑、照片研究员和校 对 员)、沙 露·马 陆 迪 (Sahrul Mauludi) (索引编写员和审校) 和维迪亚·埃卡·莎 莉 (Vidya Eka Sari)(秘 书)。 藉 此 机 会 , 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 谢他们的协助,也向接受邀请 并参与项目的所有撰稿人的 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 另外,还要感谢民族建设基 金会的顾问团和民族建设奖 项的获得者们,感谢他们在 项目启动初期充满热诚地为 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同样重要的是,我要向 这个庞大项目的发起人汪友 山先生致谢,感谢他对我的 信任,邀请我接手这个需要 在一年半内完成的庞大项目。 最后,我再次感谢各位 撰稿人的辛勤付出。同时, 也要强调一下,每位撰搞人 对自己文章中所涉及的事件 和观点负责。 2015 年 3 月于新加坡 注册立 ·

Upload: others

Post on 14-Jan-2020

1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2019年8月2日(星期五)

■ Friday, August 2, 2019AA77

Lt:Hdy

华社/广告

序言

廖建裕教授

再版序言总策划兼总编辑廖建裕(Leo Suryadinata)

常言道,金无足赤,写作亦如此。我们根据多方意见,再版修正了一些问题。在此,我们对提出建议和意见的单位表示衷心感谢,也希望广大读者继续提供宝贵意见。

2017年3月总编按语

廖建裕(Leo Suryadinata)敬告读者:

一、为了方便您进一步的阅读,书中的所有文章均注明参考资料。此外,为了获取更为全面的信息还使用了访谈的方式。

二、为了方便排版和阅读,除了几篇需汉字辅助理解的语言类文章外,其余文章内均不包含汉字。

三书中所涉人物均使用其印尼文姓名。然而,当该人物姓名首次出现时,会注上其中文姓或名,以表明其华人或华裔身份。

四、为了避免误解或混淆,本书不得不剔除了一些中文姓或名不详的华人人物。五、还有一些华裔人物,已不愿意被称为华裔了。非常令人遗憾,但出于尊重,本书

也未将他们列入。六、根据 2014 年第 12 号总统决定书,本书使用 Tionghoa 和 Tiongkok 来替代“中华”和

“中国”。至于 Cina 和 China 的使用,仅限于引用或摘录原文。或者,出现在一些组织名称,地名或惯用语中。 (十)

泗水华侨音乐社乒乓组体育馆正式启用

【本报泗水讯】2019 年 7月 27 日上午九时,位于泗水DR.IR.Soekarno 201 号 的 UK-DC(Universitas Katolik DarmaCendika)校园内 8 楼的泗水华侨音乐社乒乓组体育馆聚满了来自各地的华侨音乐社乒乓球成员,他们有多位是上个世纪 50 年代的乒乓好手,也有多位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这是在原华侨音乐社在 Jl.Kertajaya IndahTimur 体 育 馆 租 用 期 满 后 ,

想方设法另觅新的场所,得到许多热心的赞助商和球友的支持,其中有 Bpk.Had-iSutiono(KacangKelinci),Bpk.Alex.T (WingsGroup),Bpk.Djuana.S(Mie Burungdara)等,最后寻到的环境优美的 UK-DC 天主教大学校园 8 楼出租的体育馆。

九时许,印尼 PT ANEKACOFFEE INDUSTRY 負責人兼大爱电视台台长,Prasidha 集團創辦人陳迺士,他也是当

年华侨音乐社乒乓球员,如今 是 华 侨 音 乐 社(HCI-YS-Harapan Cerah Insan YangSejati)的辅导主席,来到体育馆办事处,与大家详细商量,正式在法律公证人前,立案签署成立新一届的乒乓组。

接着,与几位领导林天河 、赖 健 雄 、郑 文 恒 、杨 吉鹏、李永合、黄顺昌等,一起到 体 育 馆 ,拉 开 红 色 的 布幔,《华侨音乐社乒乓组》几个金色的大字显示在眼前,

大 家 拍 手 欢 呼 ,并 合 照 留念。标志着《泗水华侨音乐社乒乓组》烈火重生,再创辉煌!

随后,大家又走到右侧的小舞台前,一起起立唱国歌 ,歌 声 响 亮 ,激 动 人 心 。林天河主席致词,他非常感谢球友们今天出席我们体育馆的启用仪式,我们华侨音乐社原先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与体育运动的组织,随着

时代的变迁,我们现在是印尼公民,立足本土,与时俱进,为印尼祖国培养更多的文化与体育的优秀人才。

接 着 是 东 爪 哇 国 家 体委 秘 书 Suwanto 致 词 ,他 向大家表示祝贺,希望努力提高球艺,培育更多的年轻接班人。

UKDC 天主教大学校长

DR. Y Budi Hermanto,M.M 在致词中也向大家表示祝贺,希望大家好好利用体育馆,造就更多的体育人才,为祖国争光。

最后,大家到运动场上见证象征性的第一场,PakHadi 与 PakDjuana.S 拨打的第一粒球赛。结束了此次的开幕启用仪式。 平原报道

Antonius 林天河 Suwanto DR. Y Budi Hermanto 徐增灿

合影象征性开球

华人在印尼群岛定居已久,是印尼民族的一部分。从古至今,特别是在现代印尼,华人几乎在所有领域里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他们的角色和贡献,在印尼却鲜为人知。

由印尼华裔总会的创始人、前任主席汪友山先生领导的印尼民族建设基金会,在很久以前就计划出版一部巨著,来介绍华人在印尼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后来,汪友山先生向我阐述了这个伟大的设想,并邀请我来主持这个项目,而我深感荣幸地接受了这个如此艰巨的任务。

这套丛书记录和探讨了华人在印尼社会我们所能触

及到的所有领域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贡献。需要说明的是,有几个议题原已列入目录,但最终却无法成稿。一方面的原因是,我们找不到相关撰稿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撰稿人无法在规定的时间里完稿。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项目的推进,我们遇到了一些新议题,也很幸运地邀请到了相关的撰稿人。书中有几篇论文是曾经发表过的,但多数的论文是为本书而特意撰写的。另外,有几份稿件是用中文或英文撰写的,翻译成印尼语后编入本书。

这套丛书被命名为《华人的印度尼西亚化进程:华人在印尼民族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贡献》,其出版目的是为了让所有印尼人,无论是华族还是非华族,都能够了解华族为这个赤道国家所做出的贡献。我们迫切需要出版这种类型的书,因为整个新秩序时期,所有关于中国乃至跟华人特性有关的知识都被打上了负面的烙印,

被从印尼公共读物和教科书中剔除出局。更有甚者,作为语用标准的印尼语大辞典也删除了“中国”和“中华”两个词条,好像这两个词从未在印尼出现过似的。结果,印尼非华族,乃至华族本身,也对自己的历史和身份一无所知,所知道的只是对华族的成见和糟糕的印象。这种情况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华族与其他族群之间的鸿沟将会越来越深,族群冲突或许会重演。汪友山先生对这种现状感到痛心疾首,决心要改变这种情况。通过这套以历史事实为基础而编撰的丛书,希望华族和其他族群之间可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正如谚语所言,“因为不相识,所以不相亲”,希望通过这本书的介绍,印尼民众能够更加明察秋毫,印尼民族建设事业也从此一帆风顺。

为了编撰此书,我们邀请了近 80 名国内外学者,他们来自宗教、社会、教育、语言、文学、印刷媒体和经济等领

域 ,是 研 究 印 尼 华 人 的 专家。我们要求每份稿件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并进行清晰而又客观的分析。另外,还要求内容尽可能地以时间为线索,按照从古至今的年表顺序展开,以保证本书的质量。

最后,有 73 位撰稿人贡献了他们的论文,其中有 15位来自国外,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法国和新加坡。本书总共收录了129篇论文,大体被分为七大部分:

0. 概论(9篇文章)1. 宗教、社会和教育(15篇文章)2. 语言、文学和印刷媒体

(21篇文章)3. 文化、艺术和体育(40

篇文章)4. 科学与技术(19篇文章)5. 经济、工业和贸易(8篇文章)6. 政治、政权管理和军事

(17篇文章)在我看来,《华人的印度

尼西亚化进程:在印尼民族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与贡献》这套丛书的内容包罗万

象,是迄今为止关于印尼华人的最为全面的论著。

为了使本书更加通俗易懂,我们对内容进行了精心的编排和分册。在概论部分,我们特意撰写了八篇论文,从不同的视角去介绍印尼华人,以便读者对背景和前后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此,建议读者们先阅读这部分的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后面文章的内容。由于本书内容涵盖诸多领域,还包含了许多人名和机构名称,因此我们在书后附上索引,供读者们查找相关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这么庞大的项目是不可能靠个人的力量来进行的,需要集体的力量来共同完成。在编撰过程中,我得到了布迪·塞迪约诺(Bu-di Setiyono)(技术编辑)、阿迪蒂 亚·马 赫 斯 娃 拉 (AdhityaMaheswara)(设计师)和菲利·拉迪俄弗 (Feri Latief)(图片编辑)的帮助。此外,还得到了充满奉献精神的民族建设基金会团队的有力支持,包括靳

迪·克拉拉·马布(Cindy ClaraMapu)(行政员和校对员)、迪迪·卡达纳达(Didi Kwartanada)(执行编辑、照片研究员和校对员)、沙露·马陆迪(SahrulMauludi)(索引编写员和审校)和维迪亚·埃卡·莎莉(VidyaEka Sari)(秘书)。藉此机会,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的协助,也向接受邀请并参与项目的所有撰稿人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另外,还要感谢民族建设基金会的顾问团和民族建设奖项的获得者们,感谢他们在项目启动初期充满热诚地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同样重要的是,我要向这个庞大项目的发起人汪友山先生致谢,感谢他对我的信任,邀请我接手这个需要在一年半内完成的庞大项目。

最后,我再次感谢各位撰稿人的辛勤付出。同时,也要强调一下,每位撰搞人对自己文章中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负责。

2015年3月于新加坡

注册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