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中国建筑文化

Post on 07-Jan-2016

8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2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第 3 章 中国建筑文化. 一般:中国建筑文化概述 重点:中国宗教建筑文化 民间建筑文化. 目录. 3.1 中国建筑文化概述 殷商遗址 唐朝太极殿复原图 3.1.2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 台基 开间 斗拱 彩画 屋顶 3.1.2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特点 3.2 中国宗教建筑文化 3.3 中国民间建筑文化. 第 3 章 中国建筑文化. 3.1 中国建筑文化概述 3.2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及特色 3.3 中国宗教建筑文化 3.4 中国民间建筑文化. 3.1 中国建筑文化概述.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 3 章 中国建筑文化

一般:中国建筑文化概述 重点:中国宗教建筑文化 民间建筑文化

目录 3.1 中国建筑文化概述 殷商遗址 唐朝太极殿复原图 3.1.2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 台基 开间 斗拱 彩画 屋顶 3.1.2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特点 3.2 中国宗教建筑文化 3.3 中国民间建筑文化

第 3 章 中国建筑文化

3.1 中国建筑文化概述 3.2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及特色 3.3 中国宗教建筑文化 3.4 中国民间建筑文化

3.1 中国建筑文化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是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

结晶,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文化古迹与古建筑是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的实物。

2. 古建筑是研究历史科学的实物例证。 3. 古建筑是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 4. 古建筑是人民文化游憩的好场所,是发展旅游的

重要物质基础。

3.1 中国建筑文化概述 3.1.1 中国建筑史源流 1. 战国以前时期的建筑 2. 战国到宋元时期的建筑 3. 明清时期的建筑 3.1.2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 3.1.3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特点

3.1.2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 1. 台基 2. 木头圆柱 3. 开间 4. 梁 5. 斗拱 6. 彩画 7. 屋顶 8. 山墙 9. 藻井

1. 台基 是指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

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代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台基大致有四种:

( 1 )普通台基 ( 2 )较高级台基:常建有汉白玉栏杆 ( 3 )更高级台基(须弥座):一般用砖或石砌成,

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 ( 4 )最高级台基: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

3. 开间 四根木头圆柱围城的空间称为“间”。建筑

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面阔”。 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

5. 斗拱 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

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枋、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

7. 屋顶 中国传统屋顶有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

歇山顶为级别最高。 庑殿顶:四面斜坡,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 歇山顶: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又称九脊顶。 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补 充

16 种屋顶(图例) 门窗格心分件(图例) 8 种装饰:悬鱼、惹草、吻兽、脊兽、瓦当、华表、阙、照壁

2.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总体组织原则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 1 )单座建筑的柱网布置 ( 2 )庭院与组群的布局原则 ( 3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 ( 4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 5 )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的优点

( 2 )庭院与组群的布局原

则 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多以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

( 3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 1. 单座建筑的艺术处理 2.组群建筑的艺术处理

( 4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3.2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及特色

3.2.4 功能各异的建筑小品

3.2.3 礼制森严的坛庙建筑

3.2.2 事死如生的陵墓建筑

3.2.1 门阙森森的宫殿建筑

3.2.1 门阙森森的宫殿建筑

(二)宫殿的文化内涵

(一)宫殿的布局原则

(一)宫殿布局原则

布局原则

前朝后寝 左祖右社 中轴对称三朝五门

(二)宫殿的文化内涵

高度的艺术性封建礼制的体现

衡量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

皇权的象征浓厚的阴阳五行观念

二、事死如生的陵墓建筑

(二)陵墓建筑的文化内涵

(一)陵墓形制的发展阶段

(一)陵墓形制的发展阶段

方上,秦朝和汉朝封土为坟,周代

以山为陵,魏晋隋唐时期

宝城宝顶,明清两朝

秦始皇陵周围陪葬坑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最近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陪葬墓等 600余处。

(二)陵墓建筑的文化内涵

厚葬之风浓重

深受堪舆学说影响(风水学说)

等级鲜明

事死如生

三、礼制森严的坛庙建筑

祭祀圣贤祭祀祖宗祭祀天地

种类

四、功能各异的建筑小品

铜龟日晷香炉华表影壁牌楼

3.2 中国宗教建筑文化 3.2.1 宗教建筑文化 3.2.2 中国道教建筑文化 3.2.3 中国佛教建筑文化 3.2.4 中国伊斯兰教建筑文化 3.2.5 中国基督教建筑文化

3.2.2 中国道教建筑文化 1. 普通建筑到祀神之所 2.道教建筑兴盛的标志——馆、观、宫 3.道教建筑特点

3.2.3 中国佛教建筑文化 1.佛教寺院建筑融入中国文化中 2.佛塔建筑各地差异大,民族特征明显 3. 民族形式的石窟建筑

3.2.4 中国伊斯兰教建筑文化 1.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清真寺的特点 ( 1 )具有完整的布局 ( 2 )中国化的建筑类型 ( 3 )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 ( 4 )富有中国情趣的庭园处理 ( 5 )遵守伊斯兰教的基本要求 2. 新疆维吾尔族地区清真寺建筑特点

3.3 中国民间建筑文化 3.3.1 中国民间建筑构成及特点 3.3.2 中国民居建筑例证——北京四合院

3.3.1 中国民间建筑特点 1. 先秦时期的民间建筑构成及特点 2. 秦汉两晋时期的民间建筑构成及特点 3. 唐宋时期的民间建筑构成及特点 4. 明清时期的民间建筑构成及特点

1. 先秦时期的民间建筑构成及特点 ( 1 )以仰韶文化建筑遗址为代表的北方建

筑特点:半穴居建筑 ( 2 )以河姆渡文化建筑遗址为代表的南方

建筑特点:干栏式建筑

2. 秦汉两晋时期的民间建筑构成及特点

1. 汉族房屋制度,如前堂后寝、左右堆成、主房高大、院落组织等,从汉代至今无多大变化。汉代住宅风格具有古拙、朴直的特点。

2.魏晋时期住宅的艺术风格具有玄虚、恬静、超脱的特色,清秀、空疏是其主要特点。

3. 唐宋时期的民间建筑构成及特点 1.隋唐时代清新活泼、富丽丰满的住宅形式,

使人感到自由、舒展、耐人寻味。 2. 宋代民间住宅极尽平淡天然之美。

4. 明清时期的民间建筑构成及特点 明代民间住宅的艺术特色是造型洗练、端庄敦厚,庄穆质朴。

清代民间住宅的艺术特点是形式绚丽多彩,技艺纤巧精湛。

(本章相关资源链接): http://www.artcn.org/gdjzhu/qliang.htm

作业:讨论 中国狮文化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