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 说 长 垣

Post on 14-Jan-2016

15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5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话 说 长 垣. 作者:魏国民 时间: 2010.1.22. 让不了解长垣的人了解长垣 让长垣土著引以骄傲和自豪. 胸 怀 祖 国. 放 眼 河 南. 立 足 新 乡. 中国起重之乡 中国防腐之都 中国卫材之乡 中国厨师之乡. 看 我 长 垣. 县情概况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话 说 长 垣

作者:魏国民时间: 2010.1.22

让不了解长垣的人了解长垣

让长垣土著引以骄傲和自豪

怀

中国起重之乡

中国防腐之都

中国卫材之乡

中国厨师之乡

县情概况  长垣县位于 河南省东北部,属新乡市,东隔黄河与山东省东明县相望,西邻滑县, 南与封丘毗连 , 北与滑县、濮阳接壤,因“县有防垣”而得名。新(乡)菏(泽)铁路横亘东西,省道 308 线、 213 线穿越全境,济(源)东(明)、大(庆)广(州)两条高速公路在这里“十”字交汇。全县国土面积 1051 平方公里,耕地 86 万亩,辖 6 镇、 8 乡、 4 个办事处,人口 80 万。是“中国厨师之乡”、“中国防腐蚀之都”、“中国起重机械之乡”、“中国卫材之乡”“国家绿色农业发展示范县”、“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国家级卫生县城”。邮编 453400 ,区号 0373 ,牌照豫 G 。 “ 新乡市副中心城市”、“中国中部经济百强县”、”中国创意城市 50 强“、”全国十佳全民创业示范县“

全县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现已形成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建筑、防腐、烹饪、绿色食品、苗木花卉七大特色产业,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商贸轻工、新城工业四个产业聚集区(园区)正在建设之中。起重机械行业

拥有整机生产企业 99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 16家,卫华集团年销售收入达到 25.6 亿元。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 1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 1个。 50 吨以下起重机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 70% ,部分企业产品已成功打开国际市场,出口东南亚、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年实现销售收入 78亿元。 2006 年,该县承办了“中国重机协会桥式起重机分会全体会员大会”和“河南长垣起重装备产业集群发展研讨会”。起重产业集群入选“中国产业集群品牌 50强”,“卫华”商标、“矿源”商标和“飘安”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医疗器械行业

拥有 79家生产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 2家,飘安集团年销售收入达到 11亿元。从业人员 3万多人,产品达到 30多个系列、 600 多个品种,正向高分子生物制品、Ⅲ类医疗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年销售产值 35亿元。

防腐业

拥有国家一级资质企业 10家,二级资质企业 14家,施工范围遍布全国 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走出国门,打入沙特、德国等 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业人员 8万余人。 2005 年 11 月份,第三届国际防腐蚀控制大会在我县召开。

建筑业

拥有 40多家企业,其中,房屋建筑总承包一级企业 2家,劳务分包一级企业 4家,房屋建筑总承包二级企业 4家,水利水电总承包二级企业 3家,公路、电力安装、起重设备安装等建设安装企业 17家,从业人员 7万多人。该县新蒲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等企业作为主要施工单位承建了国家大剧院、奥运主场馆“鸟巢”工程等重点国家工程的建设,并获得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项“鲁班奖”。

 绿色食品和苗木花卉产业 全县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获得国家认证面积 66万亩,其中苗木花卉基地 2万亩,红提葡萄 1.3 万亩。涉农龙头企业 68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1家(长远集团),省级龙头企业 3家(飘安、金鑫、大方)。经国家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52个。亿隆农林生态园被命名为“河南省高科技林业示范园区”,宏力万亩红提葡萄园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特色红提葡萄种植基地”。 2003 年 4月份,联合国亚太地区绿色食品市场通道建设研讨会在我县召开。

烹饪业

全县有专业厨师 2.3 万人,其中,在国外从厨者 200 多人。现已建成全省规模最大、教学设施最先进的河南省博大烹饪学校,每年可培养厨师、酒店管理等专业人才 3000 多人。 2004 年 9 月,我县成功举办了中国(长垣)厨师之乡国际美食节活动。以长垣烹饪文化为主题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大长垣》正在热播之中。

长垣烹饪  长垣烹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举世闻名。它源于春秋,成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更辉煌于现代。早在 1100 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宫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寺庵菜和民间菜五大体系,主要工艺以炸、熘、煎、炒、蒸、煮、烙、烤为主。在漫长的烹饪历史上独树一帜,以厨师众多、技艺精湛著称于世,名厨大师之多,居全国之冠。据统计,目前长垣从事烹饪工作的专业厨师达 2.3万人,其中国外 1000 余人,遍及 46 个国家和地区。有国家级烹饪大师 4 人,省级烹饪大师 16 人。年实现劳务收入亿元以上,烹饪业已经成为长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2003 年 2 月,时任中国烹饪 协会会长张世尧为长垣题写了“中国烹饪博大精深,厨乡长垣 尽展风采”的颂词。 2003 年中国烹饪 协会正式发文命名长垣为 首家“中国厨师之乡”, 并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授牌仪式。

  长垣 自古就有尚厨之风,民间早有“长垣 村妇,赛国之厨”之俗语。自明清有史记载以来,长垣厨师之众更是到极致。许多的王府侯爵、官僚商贾、文人学士大都喜欢选用长垣厨师 司厨。明万历 31 年,长垣有人口 13130户,几乎家家都有在外从厨和学艺之人。清光绪年间,长垣人口 30 万左右,其中在外事厨者近达 25000 人。有文记载的光绪皇帝的御厨王蓬州,慈禧太后的面点师李成文,清官大内御膳房厨师牛清连,宣统皇帝的御厨宋登科,黎元洪的专厨赵进业,袁世凯的专厨翟河田、付长山, 李鸿章的专厨陈发科,鹿仲麟的专厨王宗武,民国时期 张学良的专厨乔久禄,冯玉祥的专厨王锡云,闫锡山的专厨左保德,韩复榘的专厨王景云,杜月笙的家厨李瑞聚,热河督军司令姜桂题的专厨王景春,毅军司令米振标的专厨尹进才等,均是长垣人。

解放以后,政通人和,长垣厨师的地位与国 同荣,厨师厨艺如鱼得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董必武、彭德杯、许世友、罗瑞卿等党和国家 领导人也都选用长垣厨师作专厨 或临时司厨服务。长垣 籍厨师中的杰出代表、原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首任总厨师长候瑞轩,被誉为当代“国宝级”烹饪大师,从艺 60 余载,先后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三代国家 领导人服务。无数次地为国家 领导人设计、制作国宴酒会,还接待过西哈努克、伊莉沙白二世女皇、克林顿、叶利钦、明仁天皇、卡斯特罗等数百位外国元 首。他传奇的厨艺生涯,成就的辉煌业绩,已被载入《世界名人大典》。“长垣厨师遍 天下,刀勺声里多名家。色香味形皆入化,赢得中外古今夸”,就是对“中国厨师之乡 ——长垣”的 真实写照。

三善之地• 黄河岸边的河南省长垣县, 古时称蒲。春秋末期,孔子的学生子路治蒲三年,政绩卓越。

• 公元前 484 年,孔子周游列国路 过长垣,看 到长垣的 巨大变化,他高兴的三称其善。孔子说:“入其境,田畴尽易,草莱甚辟,沟洫深治,此其恭正以信,故民尽力;入其邑,墉屋完固,树木甚茂。此其忠信以宽。故民不偷;至其庭,庭甚清闲,诸下用命,此其明察以断,故其政不扰。”

• 从此以后,子路治蒲的故事被广为传颂,长垣县“三善之地”的美称也被流传至今。

名胜古迹• 一、长垣县 最早的文化遗存,是丁栾乡浮丘店遗址,距今约6500年,属于新石器母系氏族社会。

• 二、长垣县历史 最久的城池是蒲城(今治),有实物证明在四千年前已有人在此繁衍生息。

• 三、长垣境 内最高处为樊相乡青岗,是自然堆积与人工修筑而成,底部为新石器龙山文化遗址。

• 四、长垣有 记载的古墓是夏朝少康墓,许慎《说文解字》载:“少康,杜康也,葬长垣。”

• 五、长垣人工 开挖最早的水渠是“文明渠”,于春秋子路治蒲时,带领民众开挖。

• 六、长垣境 内发现最早的古战场遗址,是丁栾乡大 岗村《桂陵之战》遗址,距今二千五百年,出土有武器和墓葬。

• 七、长垣 最大最早的古建筑群,是满村乡“ 学堂岗圣庙”,始建于汉代,占地一万五千平方米。

小冈遗址 小冈遗址,位于长垣县城东北 4公里的满村乡小冈村北 400米。 1978年 2月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面北长 220米,东西宽 120米,面积 26400 平方米。遗址北高南低,中心高出地面 3米。文化层较厚,中心钻探 5米不到底。灰土露于地面,陶片标本有瓮、罐、盆、鬲、豆、壶等。纹饰有绳纹、篮纹、弦纹、附加堆纹等,陶色多为灰陶。文化性质为新石器龙山文化,商、周、春秋战国至汉代的文化遗存。与小岗遗址同类型的还有苏坟、大冈、宜丘、青岗、耿村等文化遗址。

王永光墓• 位于城东南的孟岗乡王楼村东北,距城 4 公里。墓冢高约3米,墓前立一 巨碑,并有碑楼,上书“明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王永光之墓”,并产有县保文物单位石质标志牌一块。王永光,字有孚,号射斗,明万历二十年进士,曾任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他历经 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被称为四朝元老,著有《冰玉堂集》。王永光在明末三案中及魏忠贤逆党中有一定牵连,固在明史中没列正传,可见王永光在明末历史中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王永光墓志铭现收藏于县文管所。

郭寨观音石刻造像 位于县城东 3 公里的孟岗乡郭寨村中,1986 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造像共有 11尊,计有观音、罗汉、关羽、周仓、关平、土地、财神等。其中观音造像,骑一怪兽、面容慈祥、造型优美、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雕刻精细,细条流畅,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石刻艺术才能,是不可多得的明代石刻艺术精品。造像北部有“万历四十年七月初一立”字 样。

桂陵之战遗址 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前353年)

  战争双方:齐(主将田忌、军师孙膑) 魏(主将庞涓) 位于长垣县城北 15公里的张三寨乡大 罡村附近, 1977年文物普查时,在大罡村周围发现数百个排列整齐的战国将士墓葬,墓葬为单人室砖墓。且出土有铜镞、铜矛、铜带钩等战国器 物,这为桂陵战场的确址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古书《水经注疏》和《中国历史地 图集》、《战国史》等对此均有标注。

宋 槐 位于县城中心街原县政府院内,槐树为宋代所植。相传民族英雄岳飞曾于此栓过马,故又称“系马槐”。槐树高约 10 余米,树干高3米,粗 3围有余,村龄 1000 余年,是长垣 古老文明的象征,树干中部已空,但仍枝叶茂盛。

关 龙 逄 墓

关龙逄,长垣恼里镇龙相村人,夏桀时大夫,曾执相位,忠贞赤诚。其墓与祠位于龙相村东,清时尚有墓及祠,后毁于洪水。关龙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死谏君的忠臣,旧时在县城南关建有“双忠祠”,以祭祀关龙逄和比干,其像前有龙相人掘地所得石刻,上书“一片忠肝”。

李化龙墓

李化龙,长垣县满村乡老李庄人,明代兵部尚书。其墓位于长垣县城南 5公里的傅堤村西南 300 米处,墓冢高大。墓东南方 500 米处,有其父李栋墓,墓前皆有规模宏大的石牌坊、石翁仲、石像等石刻。现存李栋墓前石马一村, 1985 年 3月出土,马高 1.70 米,长 2.25 米,宽 0.6 米,与真马大小接近,雕工精细,是珍贵的明代石刻艺术品。

先圣行教之古杏坛

孔夫子讲学处—学堂岗圣庙

学堂岗圣庙,位于长垣县城北 5 公里的满材乡学堂岗村东, 197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 名胜志 》载:“昔孔子聘列国与 四弟子(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 ) 弦诵于此,故曰学堂岗”。后人在岗上建庙,以作纪念。该庙始建于汉,唐、宋渐盛,元遭兵火无存,明天顺三年( 1459 )重建,经明、清两代十数次增修,逐渐成为豫北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其主体建筑有: 棂星门、大成殿、古坛亭、“ 春风、化雨 ” 二亭、深造堂等。现存杏坛 亭、杏坛 亭、杏坛碑 亭和明、清碑刻6通。

长垣最大最早的古建筑群,是满村乡“学堂岗圣庙”,始建于汉代,占地一万五千平方米。

圣人周游行教下榻处——

蘧公故里伯玉村

先贤卫大夫——

蘧伯

蘧伯 玉墓 蘧伯玉 墓和祠在长垣邵寨村南,古蒲“四致八景”中“南蘧公”即指此。蘧伯玉 ,春秋末期蒲邑(今长垣县孟岗乡伯玉 村)人,春秋时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为卫国贤大夫。蘧伯玉 墓汉时已成规模,时代后多次修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仅余墓冢。今重新修建蘧公祠,雕塑了一尊雄伟高大的汉白玉立 像,塑像后,有明代碑石两道。

中国历史上 第一位女史学家东汉才女

班昭的《东征赋》(片段) 班昭之子曹成,曾为长垣长(县令)。公元 113 年正月,班昭随其子到长垣就职。进入长垣之后,她想起了历史先贤们在这里的故事 ,遂有此赋。

原文: 遂进道而少前兮,得平丘之北边。 入匡郭而追远兮,念夫子之厄勤。 彼衰乱之无道兮,乃困畏乎圣人。 怅容与而久驻兮,忘日夕而将昏。 到长垣之境界,察农野之居民。 睹蒲城之丘墟兮,生荆棘之榛榛。 惕觉寤而顾问兮,想子路之威神。 卫人嘉其勇义兮,讫于今而称云。 蘧 {qu} 氏在城之东南兮,民亦尚其丘坟。 唯令德为不朽兮,身既没而名存。

译文:沿路前进走不了多久,

就到了平丘县的北城边。 进入名胜的匡郭之地忍不住思绪遥远, 当年孔夫子遭受围困的情景如在眼前。 那是个怎样衰乱的世道啊! 难怪会有圣人被围困的事件。 我久久地在 站在那里惆怅徘徊, 直到暮色降临而忘记回返。 到了长桓县的地界, 顺道察访居住在郊外的农民。 目睹了蒲城县的古迹废墟, 那里早已是荆棘丛生、灌木弥漫。 我忧伤的向身边的人请教再三, 思慕着子路当年的威望和神灵。 卫国人都 传颂他的勇敢和义气, 到如今还无不称道颂赞。 蒲城东南是贤能的蘧瑗 的家乡, 那里的老百姓也尊重他的坟地。

先贤仲夫子子路

位于长新北线旁

古蒲长垣第一任县

长垣县最早的文化遗存,是丁栾乡浮丘店遗址,距今约 6500 年,属于新石器母系氏族社会

效 果 图

在河南长垣和山东东明间,新兖铁路跨越黄河的大桥。长 10283 米。 1985 年建成。是中国和亚洲最长的铁路桥。

亚洲最长的铁路大 桥——长东黄河大 桥

长垣 四致八景歌  “四致八景,出在蒲城,北杏坛,南蘧公,子路坟,府君厅,毛家潭有个秋月明。尊经阁琉璃井,北门里玉芽生,玄帝庙上灵芝草,白衣阁上金小虫,铜钟石鼓按时响,双头石鱼水上行,金马驹,卫王城,桧楷二树甚有名,圣人琴自己鸣,关夫子勒马听琴声,我说这话你不信,你看那竹林寺有影无踪”。

长垣 四致八景杏坛琴韵蘧祠 书声仲墓朝霞烂柯古风竹林烟雨毛潭秋月青岗夕照淘北渔歌

明朝长垣 七尚书 据《明史》和《长垣县志》记载:明嘉靖至崇祯的百余年间,长垣先后名登金榜进士及第的官员就有 38人,他们有的联袂入阁;有的为“六部”要员;有的统重兵以戍边;有的施仁政于地方。曾有“大明长垣七尚书”之誉。 兵部尚书李化龙( 1554 年 -1611 年),字于田,明万历二年进士。初授嵩县知县,后累官南京工部主事,河南提学,太仆通政,右俭御史,湖、广、川、贵四省总督,兵部右侍郎,兵部尚书等职。晚年因官显功殊,朝廷特加封柱国光禄寺大夫,少傅兼太子太保。卒于官,谥襄毅,加赠太师,赐葬长垣祖茔,在长垣城东街建有李化龙祠堂及“文治武功”坊,牌坊西侧丈余的石柱上镌刻着时代大书法家董其昌书写的颂联:“掀天揭地功业,长江大河文章。” 李化龙一生为官清廉,治世有方,政绩卓著,战功显赫。曾多次受到朝廷嘉奖。他的著述有《抚辽疏》、《平播全书》、《邦政条例》、《于田诗集》等。这些著作对了解和研究晚明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及李化龙生平,都有极其重要价值。

吏部尚书崔景荣( 1566年 -1631年),字子强,明万历十一年进士。初授平阳府推官,后累官四省巡抚,平播监军,宁夏巡抚,兵部右侍郎,右俭都御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 崔景荣一生为官廉洁,刚直不阿,特别是在天启四年升为吏部尚书后,不畏阉党权势,多次回绝魏忠贤的宴请与拉拢,并在官吏设置与任用等方面同魏党进行斗争。他终因庇护东林党而被夺职遂辞朝还乡。 直到崇祯改元,魏党垮台,方被重新起 用,官复原职。

吏部尚书王永光( 1560年 -1638年),字有孚,明万历二十一年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累官吏部主事,右俭都御史,工部左侍郎,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王永光在朝为官 50余年,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在王氏祠堂中,有崇祯帝御赐的“四朝元老”的朱红匾额。 除以上三位尚书外,其余四人均为侍郎。他们是明天顺六年进士工部左侍郎胡睿;明弘治十二年进士南京户部右侍郎胡锭,胡锭为胡睿之子,因此人称胡氏父子双侍郎;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吏部左侍郎许宗礼;明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兵部左侍郎王家祯。“满朝文武半江西,小小长垣 七尚书。”几百年来,这句脍炙人口的美谈,伴着所谓七尚书的故事在长垣民间一 直广为流传。

长垣民间 传说——铁劈柴的故事

据说,顿氏十二世祖顿权,字右衡,清雍正已卯年任举人,癸丑年进士,后提任云南保山县知县,后升缅宁通判,因为官清正,御赐“铁劈柴”。 还有一说是顿权在云南开采大理石时邂逅得来的。 铁劈柴为三块,用石匣格离存放,农历二月十九会本来是个亮宝会,该宝是其中之一,多年来流传全县,尽人皆知。 顿家当时家业富贵,土地数百顷,仆人成群,经常用铁劈柴点火,一个冬天正在屋里取暖,一个使女不小心把污水洒到了上面,宝物被污水泼灭以后,就再也不会着了。 还有一说是: 1928 年杂牌部队孙殿英部下有一个营长,叫刘黑七的人,带着他的全营人马驻扎在顿家的院内,在其前院东楼中间驻的士兵,七天连续死了七个人,从而引起了刘黑七的高度警惕,到了晚上他亲自在哪看着,到了12点时,看见西楼门前有一身穿孝衣的女子披头散发跪着在此涕哭,刘当即对准开了一枪,只见一溜白烟窜入西楼北头一间就不见了,刘很觉奇怪,认为这不是一般人,而是银影,引我寻宝,即派兵挖地,掀开地板砖,挖地三尺,发现又是一层地板,接着掀开后,下面有一口铁锅口朝下盖着一个大鱼缸,刘把这缸东西挖出来以后,天一明就带领人马走了,谁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据说里面就有“铁劈柴”。当时顿保真才 14岁,亲眼看到顿采楼院里被挖了一个九尺深的大坑。

农历的二月十九日,是长垣县一年一度的例古会,俗称二月十九会。时逢会期,戏台高搭,商贾云集,连会五天,热闹异常。千百年来,经久不衰。

在二月十九会上,备爱青睐的当是亮宝活动。据史料记载,自三国毛玠始,特别是明朝中晚期,长垣一度名宦荟萃,势煊朝野。曾有“满朝文武半江西,小小长垣七尚书”之美谈。而这些达官显贵与家族后裔以及富豪乡绅,为炫耀其权势和富有,便在二月十九会上搭起亮宝棚,将各自的传家之宝或稀世珍奇,展示与众。因此,二月十九会亦称“亮宝会”。

自明清以来,在历次亮宝会上,最引人入胜的当属东街老顿家的“铁劈柴”。铁劈柴是三块深褐色的条形生铁。据传,这三块形似劈柴的生铁碰在一起,顿时火苗跳动,生铁通红,如抽去一根,便火灭热退,自不燃烧,实为奇特,堪称为宝。因此,顿家的铁劈柴在亮宝会上年年夺魁。后人又将其写入“蒲城四治”《四致八景》歌中。即流传至今的铁劈柴对头烘。可惜的是民国初年,随着南蛮盗宝活动之猖獗,铁劈柴被盗无存,至今遗为憾事。 据考证,铁劈柴确有其物,也的确是顿家的传家之宝。但不是象传说的那样神奇。按照科学的解释,这三块“铁劈柴”实际上是三块含磷量极高且含有碳、锰、酸钾等多种元素的生铁矿石拢到一起,便发热激火的化学反应。这在冶金技术极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此现象无从解释,因此才称之为宝,而且延传至今。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些怀旧的政府要员,接纳众多民意,将三块铁劈柴寓意长垣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用精钢模型雕塑于新老城区之结合部,意示在长垣经济领域中三大支柱产业,犹如历史上的三块铁劈柴,将长垣的经济对头烘起,且红红火火。故时人

有诗云: 四致八景歌入云, 古蒲翻唱杨柳新。 亮宝会上铁劈柴, 千古佳话说到今。

子路治蒲的传说  子路(公元前 542-480年)姓仲名由,字子路,鲁卞邑(今山东泗水)人,是孔子的重要弟子之一,卫国时的大夫,任过蒲邑宰(长垣县 古时候叫蒲邑),是长垣县有 文字记载的第一任县令。 有一年,子路正担任卫国的大 夫,卫国国 君派他到蒲邑任蒲邑宰(县令)。怎样当好蒲邑宰,子路心里没底,就去求教他的老师孔子。当时,孔子住在卫国帝丘(今濮阳)他的好朋友蘧伯 玉家。子路一见孔子就说:“现在要我去当蒲邑宰,我不知道该怎么干,所以来请教先生。”  孔子说:“你觉得蒲邑这个地方怎么样?”  子路答:“听说这里壮士很多,又很难治理。”  孔子说:“你说得不错,我教你十二个字,只要你照着做,就能治理好。”  

• 子路答:“我愿听老师教导!”• 孔子说:“要谨记‘恭而敬、宽而正、爱而恕、温而断’。‘恭而敬’,再勇猛的人也服你,因为你尊敬他;‘宽而正’,对那些有势力的人,你一定要宽容、正派、正直,他们就服你;‘爱而恕’,要用爱心和宽恕对待每一个人,特别是有困难的人,大家就会听你的;‘温而断’,处理事情要温和、果断、不徇私,大伙都会尊敬你。”

• “我知道该怎样做了。”子路高高兴兴地上任了。

  为了农耕,他亲自带领民众开挖沟渠,他看到穷苦农民吃不饱饭仍干的很卖力,就用自己的俸禄每人赏他们一箪食、一壶浆。孔子听说这件事,马上派他另一个弟子子贡前去制止。性情急躁的子路这回想不通了:“一贯施仁政的夫子今天怎么啦!他能施仁政,我为 什么不能?”他立即去见孔子,说:“夫子教我们施仁政,却禁止我这 样做!这是为什么?”  孔子说:“既然民众饥饿,你为啥不告诉国君,打开仓库放粮救济灾民,而以你个人私己馈赠民众,是因为国君没你关心民众疾苦?还是你想树立自己的威信?”  子路心服口服地回到蒲邑,按孔子的教导去做, 沟渠很快挖成。它就是蒲邑主要排灌内河——文明渠。

三 善 之 地  子路治蒲三年,上下一片赞扬,到底怎么样,孔子并不十分清楚,趁着卫国大 夫蘧伯 玉要到蒲邑考查子路政绩,孔子就一同随他前往。  这一天,孔子一行人进入蒲邑县界,行走间孔子高兴地说:“善哉!(好哇!)子路干得不错!”  进入蒲邑城门,只走了半条街,孔子又一次发出感叹:“善哉!(好哇!)子路干得不错!”   进入蒲邑衙门,孔子这次高兴得大喊起来:“善哉 !(好哇 !)子路干得不错!”引得一行人都站住了。  孔子的大弟子颜回想不通了,问道:“夫子,您还没见到子路,也没见到他的政绩,您就三次夸他,三称其善(三次称赞子路干得好),这是为什么?”

孔子高兴地看了看大家 :“没有见到子路,我已经 见到他的政绩了。你们看,一入 蒲境,便见到沟渠纵横,庄家长势喜人,说明子路恭敬诚信,老百姓佩服,愿意出力开展农耕;进入县城,街道整洁,房舍完好,树木青青,说明子路忠信宽恕,民众安居乐业,无人偷懒;进入衙内,院清堂静,说明子路明察秋毫,属下听命,政不扰民,没有怨情啊!还用再见到子路吗?”  孔子夸子路政绩有三善,也使同行的蘧伯 玉大受启发。因为是圣人之言,当地居民别提多高兴啦,后人就将蒲邑更名为“三善镇”,也就是现在的长垣县城 关镇。三善地成了长垣县的 雅称。后人为纪念子路,在县城的东北边建立了 子路的衣冠墓 (现在仅剩下遗迹),城内竖起了子路的汉白玉塑像。

 铜塔寺的铜哪来的  长垣县城西南角有一座寺院叫铜塔寺。为啥叫铜塔寺,因为大殿里两米高的大佛是铜铸的,三门下面向南有一尊南海观音,她骑了一个怪兽叫犼,也是铜的,三门外东边两丈的地方有一座塔也是铜的。因为有个铜塔,才叫铜塔寺。这个寺里用了这么多铜,都是打哪来的哩,这可有个传说。  也不知是哪朝哪代,反正还没铜塔寺。有一年,长垣来了一个老太婆,头发都白了,长得慈眉善目,穿的干干净净,挎了个篮子到各村要饭。你要说要饭吧,可有人见她喝过谁家一口水?她到谁家就是要铜,铜勺、铜盆、铜锁、铜片,只要是铜,她都要,别的啥都不要。每次,破篮快装满了,就顺手倒在村里路边的井里头。一天是这样,天天是这样,到哪村都是这样,就有人起了疑心。人们等老婆走了以后,就下井打捞碎铜器,可啥也捞不出来。慢慢地大伙把这事也就忘了。

  有一年,几个老会首聚在一块,商量在县城西南角建个铜佛寺,谁都愿意,就是不知上哪弄那么多铜。大伙正发愁哩,忽然来了个白发苍苍老太婆,笑着说:“听说你们想盖个铜塔寺,铜好办!”几个老会首忙问:“上哪弄?”老婆婆顺手向路边一口井一指:“派人下井里捞吧!”说罢扭头就走。  几个老会首觉得事怪蹊跷,那就试试吧!随派人下去看,你别说,还真有。马上组织人捞,捞上来一看,有破铜勺、破铜盆、破铜锁,还有碎片,反正都是铜的。这下可好啦,马上找工匠化铜铸佛。不够用就下井捞,一直到把铜塔铸成。铜也用完了,连一片铜渣也没剩下,再下井捞,什么东西也没有了。  就这样,铜塔寺建成啦!铜塔、铜犼还在新乡博物馆放着哩。

竹林寺有影无踪的传说  很久以前,长垣县黄河边上有一座竹林寺,寺里有一位老和尚和一群小和尚。平日里这老和尚对小和尚管教得很严,不许有一点随意松闲,只有傍晚才让小和尚们玩耍一会儿。所以,每逢傍晚,小和尚忙完寺内事务,便个个如出笼之鸟,冲出山门,在门前尽情玩耍,好不热闹。一天,小和尚们玩耍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脑门上留着小马鬃辫的小胖孩子,要和他们一起玩。小和尚们见他活泼可爱,便答应和他一起玩。大家见他生得又白又胖,就亲切地叫他小“胖娃儿”,天长日久,他们交成了很好的朋友。

一天傍晚,老和尚出得山门,信步来到小和尚们玩耍的地方散步,见小和尚群里有一个留小马鬃的胖孩儿,甚觉稀罕,就在一旁观看。过了一会,他走上前去问胖孩儿叫什么名字?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叫胖娃儿!”又问胖娃儿家住那里?胖娃儿就往东南一指说:“在那儿。”又问胖娃儿爹娘干什么活路?胖娃说:“我们家祖辈就行医”。老和尚点了点头,就不再多问了。这老和尚寻思道:这东南角近处并没有村庄呀!又是行医之家,看来这小胖娃儿可能有点来头。  天黑了,小和尚们玩耍过后都返回寺庙。这时老和尚叫住一个叫静心的小和尚,给了他一根针和一团线,并低声俯在耳朵上,如此这般的交待了一番。

  第二天傍晚,在小胖娃和小和尚玩耍以后,将要回去的时候,小和尚静心便把那根针线别在了胖娃儿的衣服后边。小胖娃一路走,却不知身后拖着一条长长的线。   天刚放亮,老和尚便带着几个小和尚顺着那根线找去,找到寺院东南角一堆碎砖烂瓦,线头就钻到砖瓦堆里了。这老和尚心中暗喜,命小和尚小心顺线刨挖,千万不能把线挖断。不大一会儿功夫,就挖到了一根特别大的人参。一看,那根针线还在人参皮上别着哩!老和尚如获至宝,上去一把攥住那棵大人参,一路小跑回到寺庙,又立即取出一根红绳子,在人参上栓了三圈。他舒了一口长气,便又命小和尚架起一口大锅,又添了大半锅水,把那棵大人参放进锅里,盖好盖子,又压上一块大石头,便命小和尚点火煮起来。最后,他吩咐小和尚们要煮三天三夜,不准停火,叫小和尚轮流烧锅,并且威胁说:“任何人不准掀开锅盖儿,不准往锅里看,如果谁要是看了,眼睛立即就要瞎掉。”说完,老和尚便去另一个寺庙拜会师兄去了。

煮了一天一夜,小和尚们闻到这大锅里冒出的浓烈香味,都想掀开看看。一个小和尚说:“真香啊!”又一个说:“咱们打开看看吧!”另一个大点的和尚说:“你们不想要眼睛了!”这时一个聪明的小和尚说:“那怕什么!我们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吗?这一只瞎了还有另一只呢!”一句话提醒了小和尚们。于是大家七手八脚,将那块石头抬掉,将锅盖掀开,满锅青烟冒起,香气扑鼻。这时,人参从锅里蹦了出来,开始说话了:“诸位朋友,快将我身上的红绳子解开。”红绳子一解开,那大人参立即就变成了胖娃儿。他说:“谢谢诸位兄弟搭救之恩!请大家每人喝口汤尝尝。”大家每人喝了一口,胖娃又说:“快把那锅掀翻,我们该走了。”小和尚们就一齐动手,把那口大锅掀了个底朝天。这时,那寺庙,摇了三摇,晃了三晃,便慢悠悠地向天上升起来了。

老和尚返回来时,见寺庙已经离开了地面,他便拼命地向寺庙奔来,心里焦急万分,边跑边喊:“喂!等等我呀!”跑到跟前,他一个箭步一纵身,伸手扒住寺庙的门坎,就被带了起来。寺庙升着、飘着,来到了黄河上空。这时,老和尚扒也扒不上去,挣的双手酸麻,两眼昏花,只听“扑通”一声,老和尚掉到黄河淹死了。从此,这座多年来香烟袅袅的竹林寺,便从黄河边上消失了。  据说,从那以后,逢到大雾天,在黄河里还能看到竹林寺的影子,有时还能听到胖娃儿和小和尚们玩耍的嬉笑声呢。

长垣方 言 <仅供广见博识,沟通交流 , 请勿刻意模仿 >师傅--老师儿 枯萎--隔焉 呆头呆脑--迷瞪 向下滑--出捋 大声说话--斜豁、扎呼 大声吵嚷--噢儿噢儿 肚脐--肚末脐儿 膝盖--不老盖儿 女性漂亮--砌诚、齐整放纸炮不响-- you捻 不要脸的人--阿泽菜 傻瓜、二百五--二半吊 皮带--裤腰吊 、出腰吊

茄子--桥 扫把--条出 拿东西--掂东西 院子 ,空地--场 (二声 ) 吝啬鬼--老鳖一 眼屎--眵抹糊 知道、记得--徐乎 挣钱--制钱 闲不住 ,一直做事情--不拾闲 没关系 ,没事 ,无大碍--不碍照 给我看一下--叫我看一孝 敦实 ,结实--扎绑 不怎么样--不咋捉 牛--欧 鸡--娇椅子——咬

昨天--夜儿个 早上--清哦且 蹲--咕尊 、古堆 .厕所——后院恶心--隔硬 诶囊外面——外先打架--搁气厉害--叉火淘气--淘力 、猴春节——年歇没出息--塌瑟 不满足——不使足什么——啥慌啊?聊天——喷(嗙)空儿院子——当院儿自行车——洋翘“幽默”——丢点儿

太阳光-- rou儿 (日头反切音一声 )恶心想呕吐--干哕 (yue)排场、极合适、特别尽兴——得尽 作事不老练,差劲——疵毛 闲逛、做无意义的事——闲磨妈-- mai爸--拜男孩子-- hiao,小女孩子-- niao,niner桌子-- zhuao筷子-- kiao 鸡—— jiao 缝—— liao剪刀—— jian 扶起来—— lao壹—— yue

长垣 话顺口溜

cong nai guai, dao bei guai,yi liu dian xian gai,peng jian ge mai wai lie,guang zhang cu ,bu zhang yan,guang xuan bu tian ,xuan tian xuan tian !  

标准答案:从南关,到北关,一溜电线杆,碰见个卖丸咧,光掌(放)醋,不掌(放)盐,光酸不甜,酸甜酸甜! 

1. 搊 (chou)( 1)搀扶①宝宝摔倒了 , 妈妈赶忙把他搊起来②强小,把您(nen)爷~起来吃药。( 2)除了 ' 扶起 '外 , 更一般的是指在下面举或扶。比如,院子的大门锁着,想进去拿点东西出来可又没带钥匙,一般都是让小孩翻墙头进院子,小孩翻时一般是由大人在下面搊着。

2. 嬎 (fan)特指禽类下蛋 ①燕子头上去嬎蛋。——清•蒲松龄《蓬莱宴》②鸡~蛋。

3 . 聒 ( guo)声音吵闹震耳朵,指噪声太大使人厌烦。~耳。~噪。如:①您(nen)俩别嗷嗷了,聒耳朵。②邻居吵架声可大,聒嘞人睡不成觉。

4 . 薅 (hao)〈动〉(1)拔除田草。如 : 薅马 (古代农具的名称。专用于除草 );薅草 (除草 );薅锄 (除草锄地 ); 薅耨 (除草 )(2)泛指拔去。如 : 薅胡子 ( 拔胡须 );薅菜苗儿 ; 薅秧 (拔秧苗 )(3)揪。如 : 薅师傅嘞落腮胡 ;薅下几根头发 ; 薅住领子

5 . 哕 (yue):呕吐。干~(要吐而吐不出东西来)如:快去烧些盐白汤 ,等我灌下肚去 ,把他哕出来。——《西游记》

6. 噘 (juan):骂。如 :这个孩好噘人,没人景他。

7. 撧 (que): <动 > 折断我待撧枝在头上插。——元•佚名《盆儿鬼》古时同“绝”,折断;断绝。

8 敹 (liao)粗线脚缝缀衣服缝缀。如:~贴边。~上几针。给这件衣裳袖~上几针。9. 馏( liu)把凉了的熟食品再蒸热。在长垣话中,“蒸”与“馏”是不同的,“蒸”是把生食加热到熟。而在普通话中,通用“蒸”。 例:把馍馏一馏再吃。又如 :把凉饭馏一馏 ;馏馒头10. 搦 (nuo)〈动〉(形声。从手 , 弱声。本义 :用力按压 )同本义 握,持,拿着:~管(执笔)。~手。~笔。~家伙。拿或握在手中如:舟子于是搦棹。——郭璞《江南赋》又如 : 搦住 ; 搦掉

11. 谝 (pian)〈动〉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如 : 谝能显示,夸耀:~能。他又~上了。能家不~,~家不能。12. 抪 (bu)〈动〉抪,扪持也。博故切(“切”,古时记音的方式,即,取“ bo”的声母,取“ gu”的韵母。),音布。一般用来抪比自己小的人或物;与自己几乎等大或比自己大时,用“抱”。如:那位老先生就好抪小孩,抪住就不想放,亲嘞跟镓嘞孙丄( shang,此处仅暂时用来标音)。13. 潲 (shao)〈动〉①雨斜落下来。 如 : 雨往屋里潲 ;东边潲雨②∶洒水。 如 :下水前 ,先往身上潲点水。扫地前,先潲点水,要不嘞起土。③∶往后挣挫如: [骡子 ]一见炮就往后潲 ,怎么也套不上去。——魏巍《东方》雨点被风吹得斜洒:雨往南~。洒水:熨衣服前先~点水。

14. 嗍 (suo)<动 >用唇舌裹食,吮吸。一般多指吮棍装物,或者物体的突起部分。 如 :嗍民髓 (吮吸民髓 ); 嗍奶 ; 拿根冰棍慢慢嗍;小孩子生下来就会~奶。

15. 溻 (ta)〈动〉:汗湿透(衣裳、被褥等)。如:天可热,衣裳都~湿了。16. 颬 (ha)〈动〉:开口吐气的样子。如:颬气

17. 楔 (xie)〈动〉:把楔形物插入或捶打到物体里面如:楔齿用角柶。——《仪礼•士丧礼》〈名〉填充器物的空隙使其牢固的木橛、木片等。

18 旋 (sue)<副 >:立即 ,随即。这个字我原来觉得可能是“速”,但是现在经查证是“旋”。如:旋改为满。——宋•洪迈《容斋续笔》旋刻之。——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旋升宁夏道。——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又如 :旋日 (一日之间 );旋而 (顷刻 ,不久 );旋葬 (随即安葬 );旋得旋失 (很快地得与失 )(有些词是古时的用法,虽已不用却可以理解)

19. 洇 (yin)<动 > :液体在纸、布及土壤中向四外散开或渗透 如 :洇润 (润泽 );血已经把纱布洇湿了 .这纸不好,光洇纸。

20. 搌 (zhan)<动 >轻轻地擦抹并吸收如 : 纸上落了一滴墨 ,快拿收墨纸搌一搌吧。搌搌桌子上嘞水。

21. 争 (zheng)∶欠 如:争账还钱 ,又不犯王法。——巴金《兄与弟》22. 志 (zhi):称轻重。公不公平,用秤~~就知了。

23. 拌( ban):扔掉。 古代豫南、豫西都有此词。西汉时杨雄写的《方言》中第十:“拌,弃也。楚凡挥弃物谓之拌”。例:“旧嘞不拌,新嘞不来。”

24. 妥( tuo):完结、了结;到此为止;玩了、糟了。 相当于英语中“ Done”或“ Finished”。长垣话中的“办妥”相当于广东话中的“搞掂”(这个词先进入普通话,后进入北方话之后变为“搞定”)。例:“就这妥喽吧,别下恁大嘞劲了,又不赚钱”。又如“妥了,妥了,你看这咋弄?买东西嘞却忘了带钱儿。”25. 搥 (dui):用力地投掷。 清朝的王念孙《广雅疏证》中有云:“《音义》云‘搥,掷也’”。例:“咱俩比比看谁搥嘞远,输家买冰糕吃。”26. 搐( chu):扎束,系。 这个字至少用了三个世纪了。在 18世纪李绿园用中原地区方言写的小说《歧路灯》中就有这个字。我们把“腰带”叫做“搐腰带”,质料多是布。后来又有了“皮腰带”,简称“皮带” .

27. 捞( lao):牵、拉。 18世纪就有用了 .怀疑这个字后来演化为“拉”。小时候 ,跟家人走的时候心里总是怯怯的,总要“捞住”家人的衣服 .亲朋好友要走时,而我们意犹未尽。此时难免“捞住不叫走,非得再坐会儿、再嗙会儿不中”。28. 硌 (ge)<动 >触着凸起的东西觉得不舒服或受到损伤如:这条石子路真硌脚又如 :硌脚 ;硌牙 (牙齿被硬物垫磨、损伤 );~得难受。29. 藏郎呒( cang lao m)<名 > 捉迷藏。“呒”的读音是“ m”,是闭口的,不是“ mu”。在北方话里,以— m结尾的音已经几乎消失了,而在长垣话中,仍保留了一个以闭口音— m结尾的就是“呒”,在长垣,有部分人把“没啥”说为“呒啥”。

30. 眵毛糊( chi mao hu):眼睛分泌出来的液体凝结成的淡黄色的东西。

31. 尺不住( chi bu zhü)形容程度之深、之大。 “尺”在这里是名词的动词化,意思是“(用尺去)衡量、测量”。如:能嘞尺不住, 疼嘞尺不住,高兴嘞尺不住。

32. 燎泡( liao pao):由于火伤或烫伤 ,在皮肤表面形成的水泡。33 叫驴 (jiao lü)叫〈形〉∶雄性的。如 :叫鸡 ;叫驴。不过“叫鸡”在长垣好像没听过。34 草驴 (cao lü) 草〈形〉∶雌性的。草鸡:母鸡 。35 铺底( pu di)褥子。36 盖底 (gai di) 被子。

37 抻 (chen)<动 >①拉长东西 抻 ,手伸物也。——《集韵》把它~一~。 越抻越長。 抻盖底(把被子弄平整)。 皮筋越抻越长。②扯;伸 两个有人命血债的财主 ,被团民抻着发辫 ,砍头示众。——冯骥才《义和拳》抻脖子看稀罕。38 剺( li)〈动〉割 ;划开。如 :剺面 (以刀划面 );剺耳 (割耳流血 );剺栎 (分别节制貌 )。又如:剃头刀可剺( li),招呼点儿别剺( lì)住手。

39. 掌 (zhang)动词①往器具里面添加 sth。如:老李盐性大,得往菜里再掌点盐,要不嘞他会觉嘞甜(指味淡)。②用手拿。 如:维族人吃菜掌手抓,我们汉人掌筷 dao,而西方人则用刀叉。其实这两个意思都是把名词给动词化,这在古汉语里很常见。记得上学时,老师专门举个例子:正上课时,突然有老鼠跑出来,老师便“以鞋鞋之”。第二个“鞋”就是“用鞋来来打老鼠”。因此第一个例句中的“掌”就是“直接用手掌或用手拿着小勺来往器具里加佐料”。

40. 知( zho):知道。Zho是“知”的白读音。好多老乡都会写成“着”,其实“ zho”与“ zhe”从押韵的角度来说一点都不押韵 ,而且在长垣话中,“着”的读音是“ zhuo”, 普通话的读音才是“ zhe”(这个音在长垣话中并不存在 )。如:这事你知不知啊?

41. 熥( teng)把凉了的熟食物再烤热、加热、烘干。 [heat up by heating]。如 :熥馒头 把馒头~~再吃。 尿垫儿不干搁到煤火上熥熥。注意:熥与馏正好一个用火一个用水,它们两个是反义词。42. 搉 (quo) 打字时要打成“ que”<动 >①敲击 搉 ,敲击也。从手 ,隺声。——《说文》搉其眼以为人彘。——《汉书•五行志》搉击也。——《广雅•释诂三》先是高后鸩杀如意 ,支断其母戚夫人手足 ,搉其眼 ,以为人彘。——《汉书》。注 :“搉 ,谓敲击去其精也。”又如:铬蒜臼中搉蒜。②骗人。如:那货是个搉家,搉老头、小孩儿,连爹娘都搉。赵本山的 “忽悠”,就是“搉拢”。

43 不拾闲( shi xian)<形容词 >①形容人好动,难得安静,尤其是小孩。“拾闲”则是“安静下来”。“拾闲”二字实在很有古意。如:强小,你拾闲会管不管啊,你都不使慌哦?②“否定词 +拾闲”也可指“忙”。如“这两天使孬几我了,难得拾闲呐 /想拾闲会都不管啊”。44 主贵( zhü gui)<形容词 >珍贵,宝贵。如:—爸,铬这个世界上啥最主贵啊? —时间。45 戕洗( qiang xi)戕晾<动 >欺负。这个词写出来其实很渗得慌。没法子,中原自古就是战场。这个词实则反映的是战场给我们留下的抹不去的记忆。

46 跑肚拉肚子。。中原语中的这个词比普通话的“拉肚子”要形象的多了。看到这两个字,一幅按着肚子急急忙忙跑向厕所的样子就浮现在眼前。47 讹( e)<动 >敲诈,假借某种理由向人强迫索取财物或其他权利。也就是,某人故意设局以缠住别人并图谋非分利益。有些人走在大街上,见到老人后会让路,未必是“礼让”,而是不想被有些为老不尊的老人“讹住”。在城市里,有种人故意和机动车辆相撞,骗取赔偿。这种行为在北京话里被称为“碰瓷”。其实,我们长垣人呢完全可以利用本土词汇来创造新词。“碰瓷” =“讹车”。 48 旮旯 ( gê lao)打字时要打成“ ga la”<名 >①∶角落 ,相交的两墙形成的内角每一个旮旯儿都打扫干净了②∶偏僻狭窄的地方解扣松裙 ,在炕旮旯里换上。——《儿女英雄传》

49 果住 (guo zhǚ)﹤形容词﹥划得来;值得。“果”字已表明这个形容词强调的是从“结果”来考量。例:跟那货生气实在果不住。你要是恼他,就是拿他嘞错来惩罚你镓。

50 口( kou)﹤形容词﹥嘴巴凶。好多时候特指某些粗野的成年女性或小女生,出口伤人、不留情面。记得上学时,特别怕那些“口妮”。 要是跟“口妮”同桌就倒霉死了,咋着也得找老师换换位。

51 拃( zha)张开的大拇指和其他指头的指端的距离。只是常用到的多为“抻开手掌候,拇指与中指或食指的距离”如:一拃 mo四指近,谁得谁亲是一定的。

52 暄( xuan)﹤形容词﹥① xuán:松散柔软。如 :这馒头真暄。② xuàn:多指某物的质量差,有时也指某人人品差。如:那货暄着嘞,光想着从你那捞点钱。离他远点有好处冇坏处。

53 醭( bu) <名 >馍、醋或酱油等表面上长的白色霉。如 :醭苔 (发霉时表面生的白毛 )。54 淘力( tao li)﹤形容词﹥多指小孩淘气。普通话用“淘气”,长垣话用“淘力”。如:那( no)小小嘞候淘力着嘞,长大喽还得怪孝顺( chun)嘞。真想不到啊!

55 大凡( dai fan)﹤副词﹥用在句首 ,表示对某个范围的人或事物的总括 ,常在它后面用“总”、“都”相呼应。如:大凡搞阴谋诡计的人 ,都没有好下场。

56 伙①﹤口﹥( hue)伙伴之间亲切的称呼。相当于普通话的“哥们”,广东话的“兄弟”,山东人彼此称呼时爱用“伙计”,而我们长垣人则用单字“伙( hue)”,意思和语境相同。不过打字时打成“ huo”。曾经看过一句英语“ Hi, mate, have a smoke”。当时,二话不说就译成了“伙,要不要抽根烟哪”。当时觉得还挺有意思,现在看来,译得其实很得体。②( huo)联合 ,共同,一起。如 :果不住再买个橡皮,咱俩伙着用妥了。57 圪针 (gê zhen) <名 >指某些植物枝梗上的刺儿。如:蔷薇圪针。

年歇将至,老师我祝愿同学们——

抱着平安,拥着健康,揣着幸福,携着快乐,搂着温馨,带着甜蜜,拽着吉祥,踏着成功,迈入新年,快乐度过每一天!

并请同学们把我最诚挚的节 日祝福带给你的家人,祝他们——家庭和睦,生活欣悦,事业隆盛,财富裕丰,万事亨通,前程似锦!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