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太書 - livingstone€¦ · 加拉太人的易變(如徒一三;加三1等),...

Post on 28-Jul-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1577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加拉太書

簡介

“世上永恆的屬靈自由‘大憲章’。”∼歐德曼

壹.在正典中的獨特地位多半說英語的民族,和許多說法語的

人,都源自居爾特族人——即蘇格蘭人、愛爾蘭人、威爾斯人,或布里多尼人。這些族裔的人也許會特別喜歡知道,保羅最早期的一封信,是寫給他們祖先的(“加拉太”、“居爾特”和“高盧”都是相關的名字)。

約於主前二百七十八年,歐洲的高盧人中,有許多移居到今天的土耳其。他們定了國界,並稱其國為“加拉太”。許多人認為加拉太人的易變(如徒一三;加三1等),是“居爾特族”的特性。

即便如此,加拉太書在早期基督教中也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雖然人常看加拉太書為羅馬書的“初稿”(因兩者都以相類的態度談論恩惠的福音、亞伯拉罕、律法等),但加拉太書卻是一本嚴厲、激烈的作品,為要把基督信仰從淪為律法主義猶太教的一個彌賽亞派的危險中挽救過來。我們不知道加拉太信徒自己如何反應,但恩惠的福音卻得勝律法的行為,而基督信仰繼續作為一個全球性的信仰。

宗教改革期間,加拉太書對馬丁路德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一卷書,他甚至稱這書為“我的嘉芙”(這是他對妻子親暱的稱

呼)。他的《加拉太書註釋》不但影響了學者,也影響了一般人,這書現在仍有發行,為人所研讀。

貳.作者外證 沒有人認真地懷疑過加拉太書是

否真的出自保羅手筆。教父如坡旅甲、伊格那修、殉道士猶斯丁、俄利根、愛任紐、特土良和亞歷山太的革利免,都以本書為保羅作品來引述。本書在穆拉多利經目中被列為保羅書信。大概由於書中有極強的反猶太派用語,所以馬吉安把本書放在其正典中重要的位置。因此,本書的外證很強。

內證 首先有保羅在一章1節和五章2節提到自己的名字,而他在書信末(六11)又加上註腳說他寫的字“是何等的大”。許多人認為那是暗示使徒保羅患有眼疾。支持這論點的證據包括加拉太信徒曾表示願意把自己的眼睛剜出來給保羅。許多歷史記載與使徒行傳吻合。有關割禮的爭論和保羅是否真使徒的問題在主後五六十年代是熱烈的議題,但不久便沉寂下來,沒有人再爭論了。

活石聖經註釋

1578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叁.寫作日期本書的寫作日期決定於對“加拉太各

教會”和“加拉太人”的解釋。若那是指小亞細亞的南部,則可能寫成於一個較早的日期,甚至早於耶路撒冷會議。若是指北部,則可能寫於較晚的日期。

“加拉太”這地區地理上是指北部,但政治上則是指南部——羅馬的加拉太省。

北加拉太之說在十九世紀前是一個標準的論點,而現今德國學者仍持這觀點。我們沒有證據證明保羅曾向那里的“加拉太人”傳道,但卻不可因此而否定這說法。

南加拉太之說在英國和北美廣為人所接受,尤其是自藍賽爵士倡議這理論之後。由於路加在使徒行傳用了許多篇幅談及保羅在這地區(彼西底的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特庇)的傳道工作,使徒保羅似乎極有可能是寫給當地悔改歸主的人。保羅在第一次傳道旅程中在南加拉太傳福音,又在第二次旅程中探訪他們,因此加拉太書極有可能寫於一個較早的日期。若本書寫成於使徒行傳第十五章所記載的耶路撒冷會議(主後49年)之前,就可解釋信中為何仍激烈地談論割禮的問題。德國首席的保守派學者薛恩認為加拉太書的寫作日期是保羅的第二次傳道旅程期間,寫作地點是哥林多。那麼,本書便是保羅最早的一封書信。

若北加拉太之說是正確的,加拉太書便大概寫於主後五十年代,或許是主後五十三年,但也可能較後期。

若如我們所相信,南加拉太之說是正確的,尤其是說加拉太書是寫於保羅參加耶

路撒冷會議之前,本書的寫作日期就是主後四十八年。耶路撒冷會議議決了外邦基督徒受割禮的問題。

肆.背景與主題使徒保羅在早期的傳道旅程中,曾到

訪小亞細亞,傳揚那單靠在基督里的信便可得救的榮耀信息。許多聽聞此福音的人都得救,並有教會建立起來,其中幾家在加拉太。居住在加拉太的人以不安靜、好戰和易變而知名。

保羅離開加拉太後,有假師傅進入教會,傳講錯謬的道理。他們說救恩是要在相信基督之上,再加上遵守律法。他們的信息把基督信仰和猶太教、恩典和律法、基督和摩西混淆了。他們還意圖使加拉太信徒遠離保羅,說保羅不是主的真使徒,因此他的信息不可信。他們欲動搖信徒對福音使者的信心,從而動搖他們對福音的信心。許多加拉太的基督徒都受這些邪惡的道理所影響。

當這些從加拉太來的消息傳到保羅耳中,他該是何等傷心和失望!他在加拉太信徒中的勞苦是徒然的嗎?加拉太的基督徒還可以從猶太主義和律法主義中被拯救出來嗎?保羅要作出迅速而決斷的行動。他馬上執筆寫這充滿憤慨的信給他在真道里親愛的兒女。在信中,他清楚說明真正的救恩由始至終都是借恩典而得的,並非靠守律法——部分或全部。好行為不是得救的條件,而是得救的生命所結的果子。基督徒已向律法死了;他們得以過聖潔的生活,不是靠自己努力,而是靠內住的神的靈。

大綱壹.個人方面:保羅維護他的權柄(一∼二)

一.保羅寫信的目的(一1∼10)二.保羅為他的信息和事工抗辯(一11∼二10)

加拉太書

1579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三.保羅責備彼得(二11∼21)貳.教義方面:保羅維護因信稱義的道理(三1∼五1)

一.福音的偉大真理(三1∼9)二.律法相對于應許(三10∼18)三.律法的目的(三19∼29)四.孩童與兒子(四1∼16)五.束縛或自由(四17∼五1)

叁.實踐方面:保羅維護基督徒在聖靈里的自由(五2∼六18)一.律法主義的危險(五2∼15)二.聖潔的能力(五16∼25)三.實際的勸勉(五26∼六10)四.結語(六11∼18)

註釋壹.個人方面:保羅維護他的權

柄(一∼二)一.保羅寫信的目的(一1∼10)

一1 甫開始,保羅便強調是神呼召他作使徒的。這呼召不是由人安排的,也不是神借着人來傳道,乃是直接來自耶穌基督,與叫他從死里復活的父神。這樣被神呼召,只向神負責的人,有傳講神的信息的自由,毋須懼怕任何人。因此使徒保羅不隸屬於十二使徒或任何人,無論在信息還是事工方面,也是這樣。

在本節中,保羅既明說也暗示基督的神性,不是借着人,乃是借着耶穌基督一句正好說明了。保羅把耶穌基督與父神聯繫起來,放在同等地位上,這就暗示基督的神性。然後他提到父神是叫耶穌從死里復活的那一位。保羅這提醒有其充足的理由。神叫耶穌從死里復活,證明了神對基督為我們作成的救恩工作完全滿意。加拉太信徒顯然並

不滿意救主的工作,因為他們正要靠自己的努力,借着守律法來改良這救恩工作。

保羅跟十二使徒很不相同,他是蒙復活之基督的呼召,而十二使徒是當主耶穌在地上傳道時蒙祂呼召的。自蒙召以後,復活便成為保羅傳道信息中一個主要的部分。

一2 使徒保羅把自己和一切與他同在的眾弟兄相提並論。這些弟兄與他一起勸誡加拉太信徒要固守福音的真理。這封給加拉太的各教會的信明顯缺乏一種親切感。保羅一般稱信徒為“神的教會”、“聖徒”、或“在基督耶穌里有信心的人”。他通常會為信徒感謝神,或讚許他們的美德。他也經常提到一些個別的名字。但在本書信中,他並沒有這樣做。加拉太各教會中的錯謬使他表現得嚴厲和冷淡。

一3 恩惠和平安是福音中兩個重要的字眼。恩惠是不敬虔的罪人所不配得的神的恩慈。救恩並沒有要求人作些什麼,而是談

活石聖經註釋

1580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及神作了什麼,並邀請人白白地接受這分救恩的禮物。司可福說:“救恩不是要尋找一些被認可的好人,而是尋找一些被譴責的、有罪的、無言以對和無助的人,為要拯救、潔淨和榮耀他們。”

平安是恩惠的結果。一個罪人接受救主之後,他在神里面就有平安。他知道罪債已還清,罪已蒙赦免,永不再受責備,因而心靈得安舒。恩惠中不但有拯救,也有保守。我們不但需要與神相和,也需要神的平安。這些就是保羅在書信開頭盼望加拉太信徒能得着的祝福。加拉太信徒確實知道這些祝福不會從律法而來。律法只會為所有破壞其中法則的人帶來咒詛。律法永不能給人的心靈帶來平安。

一4 保羅跟着提醒他的讀者,救恩需要很大的代價。請留意以下的用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曾為我們的罪捨己。若祂已經借捨己來解決罪的問題,我們便毋須、也不可能在這工作上加添什麼,或借着守律法來參與贖罪的工作。基督是獨一和全備的救主。基督死了,為要救我們脫離這罪惡的世代。這句話的意思不但包括這世代在道德和政治上是敗壞的,在宗教上也把禮儀和在基督里的信混淆起來。因此,這時候正好提醒加拉太信徒,基督已為拯救他們脫離這宗教制度而死,他們卻要返回這制度去!基督的救贖是照我們父神的旨意。這句話說明救恩的功勞誰屬——不是由於人那微不足道的力量,而是由於神主權的旨意。經文強調神施行拯救的方法是借着基督,此外別無他法。

本節提醒我們,神並無意改善這個世界,或使人在世上住得舒適,卻是要救人脫離世界。我們生活中的先後次序應與神一致。

一5 按着恩惠的福音,人的救恩中所有榮耀都應歸於父神和主耶穌基督。人不可借守律法而分享救主的榮耀。

這五節經文中,每一個片句都有含意,

短短幾個字便表達了豐富的真理。保羅點出了本書中將要討論的兩個主要題目——他自己作使徒的權柄和他所傳神恩惠的福音。他現在要直接跟加拉太信徒談到這問題。

一6,7 保羅因加拉太信徒接受錯謬的道理而與他們對質。他希奇他們竟這麼快放棄福音的真理,嚴肅地稱他們這行動為離棄神而隨從虛假的福音。神曾借基督之恩召他們;現在他們卻把自己放在律法的咒詛之下。他們曾接受真確的福音;現在他們放棄福音,去隨從別的福音,而後者卻絕對不是一個好信息。那只是一個誤導人的信息,竟把恩典和律法混為一談。

一8,9 保羅兩次宣告神要咒詛任何傳講不同的福音的人。神只有一個信息給必死的罪人:祂提供那本乎恩,因信的救恩,完全不要求人遵守律法。那些傳講另一些得救方法的人必須被判刑受罰。傳講一個叫靈魂進入永遠滅亡的信息,其後果是何等嚴重!保羅不能忍受這樣虛假的教師,我們也不應忍耐。司徒德警告說:

我們不要象許多人一樣,被教會中之教師的風采、恩賜或名銜弄昏了。他們可能顯得很有尊嚴,有權威和學養。他們可能是主教、大主教、大學教授,甚至是教宗。但他們若傳一個福音,跟眾使徒所傳的、記載在新約中的福音不同,我們就當拒絕。我們用福音來判斷他們,而不是借他們來判斷福音。如高亞倫博士所說:“不可依傳講者的外表來判別他的信息,卻要以其信息的本質來判別傳講者。”1

留意使徒保羅說天上來的使者,而不是“從神而來的使者”。天上來的使者可以帶來假信息,但從神而來的使者則不可能帶來假信息。我們不能用言語更清晰地表達福音的獨特性。福音是得救的惟一途徑。自己的努力或人的功勞在救恩中都沒有位置。只有福音為我們帶來救恩,我們不需付上金錢或

加拉太書

1581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代價。律法咒詛那些違反律法的人,福音則咒詛那些意圖改變福音的人。

一10 保羅在此大概記起他的敵人指責他改變其信息來迎合聽他的人,因此,他實際上是問:“既堅持只有一個福音,我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神的心呢?”他顯然不是要得人的心,因為人不喜歡只有一條路通往天堂的說法。若保羅改變他的信息來迎合人,他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事實上,他這樣做就是叫神的震怒降在他身上。

二.保羅為他的信息和事工抗辯 (一11∼二10)

一11,12 使徒保羅提出了六個論點來為他的信息和事工抗辯。首先,福音是從神的啟示而來,不是由於人。不是出於人意思是非人創作出來的。我們只要稍為思想一下就能確定此說法。保羅的福音強調神而輕視人,這不會是人設計出來的救恩方法!保羅不是從人領受的,也不是從書本中得教導,乃是直接從耶穌基督啟示來的。

一13,14 其次,保羅的福音中不包含猶太律法,並不是由於他不認識猶太教。自出生始,他便已浸淫在律法之下。按自己個人的選擇,他成了知名的逼迫教會的人。他為祖宗的遺傳的熱心,遠超許多同輩的猶太人。因此,他那因信而非因律法得救的福音,絕不可能由於他不認識律法。那麼,他為何不傳講律法呢?他的福音為何跟他的背景、他的喜好,以及他整個人宗教信仰的發展背道而馳呢?只因這福音並不是出於他的思想,而是神直接向他啟示的。

一15∼17 第三,保羅最初幾年的事奉,並非與其它使徒一起,而是獨自進行。保羅在此顯示他的福音工作,是獨立於其它人的。他悔改歸主後,並沒有馬上與屬血氣的領袖商量,也沒有上耶路撒冷去,見其它使徒,惟獨往亞拉伯去,後又回到大馬色。

他不上耶路撒冷,並非由於不尊重別的使徒,而是由於復活的主親自差派他向外邦人傳福音(二8)。因此,他的福音和他的事奉都不是由於人的授權。他是完全不靠人而獨立的。

這三節中一些語句應細心思想。留意第15節:那把我從母腹里分別出來⋯⋯的神。保羅知道神甚至在他出生之前,已把他分別出來去執行特別的職事。他又說神施恩召我,指他在大馬色路上的悔改。若他在那一刻要受到該受的對待,他就已被扔進地獄里去了。但基督本着那奇妙的恩典,拯救了他,並派他出去傳他本要去毀滅的信仰。在第16節,他說神願意將他兒子啟示在他心里。這里讓我們看見神呼召我們的目的——將祂兒子啟示在我們心里,好讓我們在世人面前彰顯主耶穌。神將基督啟示在我們心里(16節),以致祂可以借我們展示基督(16∼23節),叫神在這展示中得榮耀(24節)。保羅的特別職事是在外邦人中傳揚基督。

他在17節說:“我往亞拉伯去。”每一位主的僕人都需要有一點退隱默想的時間。摩西有四十年在曠野的後方。大衛在猶大山邊放羊時,也是單獨與神同在。

一18∼20 第四,保羅最後上耶路撒冷,只見了彼得(磯法)和雅各。除此以外,他在猶大眾教會中是不知名的(一21∼24)。為進一步顯示他獨立於別的使徒,保羅說他悔改三年後,才探訪耶路撒冷。他在那里與彼得2同住——是個人而非正式的訪問(徒九26∼29)。他在耶城時,也見過主的兄弟雅各。他與彼得只同住了十五天——還不足以上一個訓練課程呢!此外,經文顯示他是與這些主的僕人完全平等的。

一21∼24 其後,他在敘利亞和基利家境內逗留了一段頗長的時間——甚至猶太信基督的各教會都沒有見過他。他們只知道那逼迫基督徒的人已信了主,並向別人傳揚基

活石聖經註釋

1582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督。他們為了神在保羅生命中所作的而歸榮耀給神。(別人有否為我們生命中的改變而歸榮耀給神呢?)

二1 第五,保羅後來探訪耶路撒冷,那里的使徒同意他所傳的福音是出於神的(二1∼10)。由於教會在耶路撒冷開始,而使徒又或多或少看耶城為他們的總部,所以有些基督徒便覺得那里的教會是“母會”。因此,有人因保羅不是耶路撒冷的使徒而看他為較低級的使徒;保羅必須為此抗辯。他詳盡地交待了上耶路撒冷的旅程。至於那時是他悔改後十四年,還是他第一次上耶城後十四年,我們不知道。我們卻知道他是得了基督的啟示而去的,並與同工巴拿巴,和因他的傳道而悔改的外邦人提多同去。猶太派基督徒堅持提多必須受割禮才算完全得救。使徒保羅堅決反對,因為他知道福音的真理正瀕臨危險。(後來保羅自己為提摩太行割禮時,並不牽涉重大的原則——徒一六3。)

凱勳說:

保羅知道為稱義而行的割禮,並不如無思想的人以為那只是無害的小禮儀。進行割禮就是尋求以守律法的方法稱義,因此就是否定恩典的基礎。3

二2 保羅到達耶路撒冷後,便把他在外邦人中所傳的福音向他們陳說,但卻是背地里對那有名望之人說的,惟恐他現在,或是從前徒然奔跑。保羅為何背地里向屬靈領袖說,而不是向全會眾說呢?他是否要他們認可他所傳的福音,恐怕他傳了一些錯誤的教訓?明顯不是!這正與使徒所說的情況相反。他一直堅持他的信息是從神領受的啟示。他絕對相信所傳講的教義是真理。真正的解釋必須從別處入手。先跟領袖說話是一種禮貌。眾領袖完全相信保羅傳講之福音的真確性,也是保羅的願望。他們若有任何問題或困難,保羅希望先向他們解釋。這樣,他面對教會時,便有其它使徒完全的支持。

面對一大群人往往有一個危險,就是群眾會受情緒左右。因此,保羅決定先在背地里清楚講述他所傳的信息,這樣,便不會有歇斯底里的情況出現。保羅若一開始便面對教會,教會中可能會有嚴重的紛爭,分成猶太派和外邦派。這樣,保羅往耶路撒冷的目的便無法達成了。這就是他說惟恐我現在,或是從前徒然奔跑的意思。

二3 在提多的事情上,整個律法主義的問題成了一個爭議的主題。耶路撒冷教會跟這個外邦的歸信者相交嗎?還是教會堅持他要先受割禮?4經過一番討論和爭議後,眾使徒議決割禮並非救恩所需。保羅獲得了一次決定性的勝利。5

二4 若把第二節上半部與本節上半部連起來,我們便可知道神啟示保羅上耶路撒冷的主要原因:“我是奉啟示上去的⋯⋯因為有偷偷進來的假弟兄。”這是指先前在安提阿出現的情況(徒一五1,2)。有些從耶路撒冷來的猶太教師假裝基督徒,偷偷進入了安提阿教會,在當中教導人說受割禮對於得救恩是重要的。

二5 保羅和巴拿巴激烈地反駁他們。為解決這事件,保羅、巴拿巴和其它人便上耶路撒冷,以取得眾使徒和長老的意見。

二6 那些在耶路撒冷被尊為領袖的人,並沒有給保羅加增什麼,無論在他的信息或在他自己作為使徒方面。這是很顯著的。在前一章,他曾強調他跟其它使徒的接觸是極少的。現在他終於跟他們商量了此事,他們也認為他所傳的福音跟他們相同。這是十分重要的!猶太領袖們同意保羅的福音在各方面都是無缺的。雖然保羅獨立於他們,也不曾受他們的教導,但他們所傳講的福音卻跟他完全一樣。(保羅並無意貶低其它使徒,他只是說不論他是何等人,即是說縱使他們是主耶穌在世時的同伴,他也不會看他們為有更高超的權威。神不會以外貌取人。)

加拉太書

1583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二7,8 在耶路撒冷的眾使徒知道保羅是蒙神恩惠被差遣去傳福音給那未受割禮的人(外邦人),正如彼得受託傳福音給猶太人。兩人所傳的是相同的福音,但主要對象是不同族種的人。

二9,10 那稱為教會柱石的雅各、磯法、約翰顯然知道神借保羅作工,並向他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禮,認同他們往外邦人那里去傳福音。這個不是正式的按立典禮,只是表達了他們對保羅之工作的關切。他們惟一的意見是保羅和巴拿巴應記念窮人,這也是保羅表示熱心去行的。

三.保羅責備彼得(二11∼21)二11 關於有人攻擊保羅的使徒權柄,

他在所作的第六個和最後一個答辯中,說他必須責備使徒彼得6—許多猶太基督徒看彼得為眾使徒之首。(本段經文有效地駁斥了彼得是無誤之教會領袖的見解。)

二12 彼得初次去安提阿時,他和外邦人一同喫飯,享受他作為基督徒的自由。按猶太人的傳統,他不會這樣做。後來,有一群從耶路撒冷雅各那里來的人,到安提阿探訪。他們自稱代表雅各,但雅各後來卻否認了(徒一五24)。他們大概是一些仍堅持某些律法禮儀的猶太基督徒。他們抵達後,彼得便不再與外邦人相交,恐怕他的行為會傳至耶路撒冷的律法派人耳中。他這樣做,就是否定了福音中一個重要的真理——所有信徒在基督耶穌里都是一體,以及種族之差異並不影響信徒的相交。費德雷說:“他拒絕與未受割禮的人一同吃飯,就等於暗示他認為未受割禮者雖然已是在基督里的信徒,但在他眼中仍是‘庸俗和不潔的’,並摩西的律例仍比出於信心的義有更高的潔淨能力。”

二13 其它人也跟從彼得的模樣,包括保羅所鐘愛的同工巴拿巴。保羅鑑於這事的

嚴重性,便大膽指出彼得裝假。保羅責備的內容可見於14至21節。7

二14 作為一個基督徒,彼得知道神不再分辨不同的種族,他已活象一個外邦人,如吃外邦人的食物。彼得剛才拒絕與外邦人同吃的行動,暗示遵守猶太律法和習俗仍是追求聖潔所必須的,並且外邦信徒也要過猶太人一樣的生活。

二15 保羅在本節所說的,似乎是一句諷刺的話。彼得的行為,不是出賣了他對猶太人的優越、外邦人被藐視的信念嗎?彼得應該更明白,因為神已在外邦人哥尼流信主前,教他不要看任何人為庸俗和不潔的(徒一○;一一1∼18)。

二16 已得救的猶太人知道律法中並沒有救恩。律法要判那些不能守全律法之人死罪。全人類都受咒詛,因為全人類都破壞了律法中神聖的法則。救主卻在此顯為惟一真正的信心對象。保羅提醒彼得“我們猶太人也”下結論說,得救是因信基督⋯⋯不因行律法。現在彼得把外邦人放在律法以下是什麼意思呢?律法告訴人要做什麼,卻沒有給他們能力去做。律法是用來顯明罪的,但律法不是救主。

二17 保羅、彼得和其它人都在基督里,並且只在基督里稱義。然而,彼得在安提阿的行動似乎顯示他仍未完全稱義,而需要返回律法以下去完成他的救恩。若是這樣,基督便不是一個全備充足的救主了。我們若求基督赦免我們的罪,卻又要在另一方面作附加的行動,那麼基督豈不是不能成就祂的應許,反而成為叫人犯罪的嗎?我們若宣稱靠基督稱義,卻又回到律法里去(律法只能指責我們是罪人),我們的行為還象基督徒嗎?我們的行為事實上使基督成了叫人犯罪的,我們還能期望得到祂贊同嗎?保羅的答案是憤慨的斷乎不是!

活石聖經註釋

1584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二18 彼得已棄掉了整個律法制度而相信基督。為了討神喜悅,他已否認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有任何差異。現在他拒絕與外邦人一同吃飯,就是把他曾拆毀的再重新建造起來。這樣,他也證明自己是犯罪的人了。他的錯處在於昔日為基督離棄律法,今日卻為律法離棄基督!

二19 違犯律法的懲罰就是死。我這個罪人違犯了律法,因此,我被定了死罪。但基督為我死,代我承擔了違犯律法的刑罰。因此,基督死的時候,我也死了。祂向律法死,意思是祂滿足了所有律法中公義的要求;因此,我在基督里,也向律法死了。

基督徒已向律法死了;他們再與律法無關。這是否表示信徒有自由去破壞十誡?不!他們過聖潔的生活,不是由於懼怕律法,而是出於對那位為他們死之基督的愛。那些願意在律法之下生活的基督徒,並不知道這會令他們落在咒詛之下。此外,他們不可能只接觸律法的某一點,而沒有責任去完全遵守它。我們向神活的惟一方法是向律法死。律法永不能帶來聖潔的生活;神從來沒有這個心意。神叫我們達致聖潔的方法在20節解釋了。

二20 信徒是與基督同死。不單是祂被釘在各各他山上,我也在那里被釘十字架——在祂里面。釘十字架的意思是,我在神眼中已不再是罪人;我不再憑自己的努力尋求讚賞或賺取救恩;我不再是亞當的兒女,不再是在律法控訴下的人,不再是未重生的舊人。那昔日邪惡的“我”已釘在十字架上;它不再操控我的日常生活。我在神面前的立場是這樣,我的行為也應該是這樣。

信徒並非不再有其個性或個體,但神看為已死的人跟那活着的人並不一樣。現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救主為我死,並非為了我能按自己所選擇的方式而活。祂為我死,從現在開始,祂可以在我里面活着。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

神的兒子而活。信就是倚賴和信靠。基督徒要不斷倚靠基督而活,服從祂,讓基督在他里面活出祂的生命。

因此,信徒生活的標準是基督而不是律法。生活不是靠苦幹,而是借着信靠。信徒過聖潔的生活,不是由於懼怕刑罰,而是出於對神的兒子的愛,他愛信徒,為信徒捨己。

你曾否將自己的生命交給主耶穌,禱告求祂在你肉身上彰顯祂的生命?

二21 神的恩可見於祂無條件的救恩。人若意圖賺取救恩,他只會令救恩無效。人若配得救恩,或可憑己力賺取救恩,救恩就不再是一個恩典。保羅向彼得最後的批評是有力的。彼得若能借遵守猶太律法討神喜悅,基督就是徒然死了;祂真的是拋棄了自己的生命。基督死,是因為人不能有其它方法獲得義──守律法也不能叫人稱義。

高勞說:

那使教會敗壞、把愚昧攙入信條,並使人心驕傲自大的,是憑行為得救的理論,這是一種影響最深遠的異端。盧斯金寫道:“基督教會中異端興起和教會分裂的根本原因,是人要努力去賺取救恩,而不是接受救恩。講道沒有效力的一個原因,是常呼籲人為神作工,而不是留心看神怎樣為人作工。”8

貳.教義方面:保羅維護因信稱義的道理(三1∼五1)

一.福音的偉大真理(三1∼9)三1 他們的行動顯出他們缺乏瞭解和

思考力。放棄恩典而轉投律法是受了迷惑。人是被咒語迷惑,一不留神便接受了虛假的道理而放棄真理。保羅問:“誰又迷惑了你們呢?”他所用的“誰”是單數的(希臘文是tis)9,而不是複數的。這也許暗示魔鬼是這假教訓的創始者。保羅自己曾向加拉太信徒傳講耶穌基督釘十字架的道理,強調十字

加拉太書

1585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架是要他們永遠脫離律法的咒詛和轄制。他們怎能重拾律法而放棄十字架?十字架的真理不是已抓住他們嗎?

三2 一個問題便足以解決整件事。讓他們回想悔改的時候——當時聖靈來住在信徒里面。他們怎樣領受了聖靈?是因行律法,還是因聽信福音呢?明顯地,他們是因信福音。沒有人曾因行律法而領受聖靈的。

三3 他們若不能靠行為得救恩,他們還可期望因行律法而得聖靈,或靈命趨於成熟嗎?若他們需要聖靈的能力才能得救,他們可以靠肉體的力量來完成救恩的過程嗎?

三4 加拉太信徒起初信靠基督時,曾遭受逼迫,也許部分逼迫是來自那些憎恨恩惠之福音的猶太教狂熱者。難道他們受苦都是徒然的嗎?他們若返回律法去,不就等於說逼迫他們的人畢竟是對的嗎?難道果真是徒然的嗎?保羅表示他仍盼望他們能返回福音,為這福音,他們曾一度受苦。

三5 這里有一個問題,就是本節中那⋯⋯的10是指神,指保羅,還是一個當時在加拉太信徒中事奉的人。這一位最根本來看當然是指神,因為只有祂能賜聖靈。然而,在次要的意義上,也可指一位教會的工人,神會借他行出自己的旨意來。這觀點把教會事奉提升了。有人曾說:“真正的基督徒工作是任何一種能把聖靈傳遞給人的工作:這實際上是聖靈的賜予。”

若使徒保羅是指自己,他大概是想到他傳道時所發生的神蹟奇事,以及他們對基督的接納(來二4)。然而,動詞的時態顯示那並非一些過去發生的事,而是他寫此書信時所發生的事。保羅大概是指信徒悔改後,聖靈賜給他們的各種恩賜,正如哥林多前書十二章8至11節所描述的。

是因你們行律法呢?是因你們聽信福音呢?答案是:因聽信福音。聖靈的內住和祂在信徒身上的工作是不可賺取的,也不是

一種獎勵,而是借恩典而賜予,憑信心而得着。因此,加拉太信徒應憑經驗得悉,祝福是由於有信心,而不是由於守律法。

保羅再翻開聖經作第二個證據;假師傅常引用這些聖經來證明割禮是必須的!舊約所說的實在是什麼?

三6 保羅表示神與加拉太信徒相交是完全以信為基礎的。現在他表示人在舊約時代也是這樣才得救。第5節的問題是:“他是因行律法得救,還是因聽信福音呢?”答案是:“因聽信福音。”既然這是答案,本節開始時便說:正如亞伯拉罕⋯⋯他也是以相同的方法稱義——因聽信。

也許猶太教師正以亞伯拉罕為英雄和榜樣,根據他的經歷來說明人必須受割禮(創一七24,26)。若真是這樣,保羅必把他們擊倒在地。那麼亞伯拉罕是怎樣得救的呢?亞伯拉罕信神。亞伯拉罕稱義,並不是靠任何可稱讚的行為,而只是因着信神。信神並不算是一個功績;事實上,人不信神,就是愚不可及的。要得着救恩,人只可以靠着信神,這是沒有什麼可誇的。信神不是一個“善行”,並不需要人付上努力,肉體在信心上並沒有地位。受造物信靠他的創造者,或孩子信靠他的父親,還有什麼比這樣做更正確呢?

稱義是神的作為,祂宣佈所有相信祂的人都是義的。神可以這樣正式與罪人交涉,因為基督已代替罪人在各各他山的十字架上捨命,為他們還清了罪債。稱義的意思不是指神使信徒本身成為義和無罪。祂是基於救主的工作,看罪人為義的。神給信靠救主的罪人一個義的地位,使他合適進天堂,然後期望他為了感謝祂所作的,活出一個義的生命。我們要留意的重點是,守律法與稱義無關。人稱義完全在乎信。

三7 毫無疑問,猶太教師必是堅持說,加拉太信徒要成為亞伯拉罕的真子孫,就必定要受割禮。保羅反駁這一點。亞伯拉

活石聖經註釋

1586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罕的真子孫,並不是生來是猶太人的,或歸信猶太教的,而是那些因信得救的人。保羅在羅馬書四章10至11節說明,亞伯拉罕受割禮前已被看為義。換句說話,他仍在外邦人的地位上的時候,已得稱為義了。

三8 舊約被描述為一位先知,他預先看明神要叫外邦人和猶太人因信稱義。不但舊約預見外邦人因信稱義,這祝福在創世記十二章3節也向亞伯拉罕宣佈了:“萬國都必因你得福。”

我們初次讀到這個創世記的引句時,很難理解保羅怎能作此解釋。然而,寫這句舊約經文的聖靈,知道當中包含萬國因信得救的福音。保羅既是受同一位聖靈的默示,自然能向我們解釋其主要的意義:因你——即與亞伯拉罕一起,按着與他相同的方式。萬國——包括外邦人和猶太人。得福——得拯救。亞伯拉罕怎樣得救?因信。萬國怎樣得救?跟亞伯拉罕一樣——因信。再者,他們是以外邦人的身分得救,而不是要成為猶太人。

三9 根據猶太人聖經的見證,所有相信神的人,和有信心的亞伯拉罕一同得稱為義。

二.律法相對于應許(三10∼18)三10 保羅從聖經中指出,律法不但不

能給予祝福,而且只能帶來咒詛。本節不是說“凡違犯律法的”,而是凡以行律法為本的,即所有意圖借遵守律法來討神喜悅的。他們都是被咒詛的,即被判死罪。因為經上記着(申二七26):“凡不常照律法書上所記⋯⋯。”守律法一天,一個月,或一年,都是不足夠的。人必須常守律法。人必須完全順服。只守十誡是不足夠的,摩西五經中所有六百多條律例都必須遵守!

三11 保羅再一次引述舊約來反駁假教師。他引述先知哈巴谷的話,表示神常以信來使人稱義,而不是以律法。這句經文是

“義人必因信得生”。換句話說,那些因信稱義,而不是因行為稱義的人,要得永生。那因信稱義的人得生。

三12 律法並不要求人相信,甚至不要求人嘗試守誡命。正如利未記清楚教導的,律法要求嚴格、完全的服從。那是與信心相對的原則。律法說:“行就活着”,信心說:“信就得生”。因此,保羅的論證是:義人必因信得生。在律法以下的人,不憑信而活。因此,他在神面前不是義的。保羅說:“行這些事的,就必因此活着”,他是指出一個原則或理想,但那是不可能達到的。

三13 救贖就是買回,或借付上代價去釋放。律法的咒詛就是死——那是違犯誡命的懲罰。基督釋放了那些在律法以下的人,使他們毋須再按律法的要求受死亡的懲罰。(毫無疑問,保羅用我們這代名詞,是指信主的猶太人,縱使猶太人是整個人類的代表。)

鐘士林說:

加拉太信徒以為基督只付了一半的贖價,余下一半,我們便要受割禮和遵從其它猶太禮儀和律例,因此,他們很容易就被假師傅迷惑,把基督信仰和猶太教混合了。保羅在這里說(根據威爾斯語的翻譯)“基督已完全贖出我們脫離律法的咒詛”。11

基督代替人受死,忍受神恨惡罪的震怒,借以把人贖出。因祂代替了人,所以神的咒詛臨到祂。祂本身並未成為有罪,而是人的罪加在祂身上。

基督並非借在世時守了全十誡,把人從律法的咒詛中贖出來。聖經沒有說,祂完全順從律法的行為被算在我們身上。相反地,祂因忍受死亡的咒詛,把人從律法中釋放出來了。若不是基督受死,就不可能有救恩。律法說,罪犯被掛在木頭上,表示他們是被神咒詛的(申二一23)。聖靈用這段舊約經

加拉太書

1587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文預言救主以死來承受受造物的咒詛。祂被懸掛於天地之間,好象不配立於天上或地上似的。祂這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聖經說是掛在木頭上(徒五30;彼前二24)。

三14 神應許要賜福與亞伯拉罕,並借他賜福給世上的人。亞伯拉罕的福真正是因信得救之恩。神所要求的死刑必須先執行。因此,主耶穌便成了咒詛,以致神可以施恩給猶太人和外邦人。現今在基督里(亞伯拉罕的後裔),萬國都蒙祝福。

神在創世記十二章3節給亞伯拉罕的應許中,並沒有提到聖靈。但保羅按神的默示,在此告訴我們,聖靈的恩賜已包含在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無條件的救恩之約中。聖靈已在孕育階段,但由於律法的妨礙,聖靈便不能來。賜下聖靈之前,基督必須受死和得榮耀(約一六7)。

使徒保羅表明,救恩是因信而不是因行律法,他的論點有(1)加拉太信徒的經歷,(2)舊約的見證。他現在轉而以日常生活來說明。

保羅在本部分的論證可概括如下:在創世記十二章3節,神應許因亞伯蘭而賜福地上萬國。這救恩的應許包括了外邦人和猶太人。在創世記二十二章18節,神又再應許:“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後裔”是單數而不是複數。神是指那一位——主耶穌基督——祂是亞伯拉罕的直系子孫(路三34)。換句話說,神是應許要透過基督賜福給萬國、外邦人和猶太人。這應許是無條件的;我們不需要行善,或遵守律法。這是一個單純的應許,只須憑單純的信心去領受。

這四百三十年後向以色列人頒佈的律法,不能在這應許上加上任何條件,也不能改變這應許。在人的事務上,那樣做是不義的,在神的事情上,那樣做是不可思議的。因此,結論是神賜給外邦人的應許是透過基督,憑信心而不是憑守律法。

三15 在人的事務上,當一個約或遺囑已簽名蓋印,沒有人會想到要在文件上作任何更改或附加任何條款。若人類的合約也不可違犯,神的約更不應破壞了!

三16 無疑猶太派的人曾辯說,雖然應許最初是因信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以色列民)的,但這些以色列民最終卻是在律法以下。因此,加拉太信徒雖然最初是因信得救,現在卻必須遵守十誡。保羅回答說:所應許的原是向亞伯拉罕和他子孫(單數)說的。有時“子孫”可指一群人,但這里卻是指那一位,就是基督。(我們自己大概永遠不能從舊約中讀到這意思,但神的靈光照我們。)

三17 神賜給亞伯拉罕的應許是無條件的,完全不在乎行為。神只是同意賜亞伯拉罕一個後裔(基督)。亞伯拉罕雖然沒有兒女,但他卻相信神,因而也相信那位要來的基督,於是他便得稱為義。律法的出現——四百三十年後——不能在任何方面影響這救恩的應許。律法不能廢掉應許,也不能在應許上附加任何條件。

也許猶太派人的教唆說,四百三十年後出現的律法,有廢掉應許的效力。保羅實際上是說:“斷乎不可!應許就象遺囑,並且已借一次死亡(約的獻祭,創一五7∼11;並參看來九15∼22)得到確證。這應許不能廢掉。”

四百三十年是從神在雅各進入埃及前,跟雅各確認亞伯拉罕之約時算起(創四六1∼4),直至出埃及後的三個月、頒佈律法的時候。

三18 承受產業必須本乎信心或行為,不可能同時本乎兩者。聖經清楚指出那是賜給亞伯拉罕的無條件的應許;救恩也一樣。救恩是一分無條件的禮物。人不要以為能憑行為得救恩。

活石聖經註釋

1588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三.律法的目的(三19∼29)三19 這樣說來,律法是為什麼有的

呢?若如保羅辯稱,律法不是為廢棄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也不是要在約上加添什麼,則律法的目的是什麼呢?律法是為了顯出罪的特質是過犯。罪在律法以前已存在,但因為未有律法,人不知道那是過犯。過犯是違犯已知的律法。

神把律法賜給一個犯罪的民族。他們永不能借守律法稱義,因為他們沒有守律法的能力。律法是為了向人顯示他們是何等沒有指望的罪人,他們要向神呼求,求神施恩拯救。神與亞伯拉罕立約是無條件賜福的應許;律法只會帶來咒詛。律法顯出人是否配得無條件的祝福。人要得賜福,就必須靠神的恩典。

子孫是指基督。因此,律法只是在基督到來之前一個暫時的權宜之法。亞伯拉罕的祝福要借祂賜下。一分牽涉兩方面的合約需要有一位中保——一個中介者。律法牽涉約的兩方——神和以色列人。摩西充當中介者(申五5)。天使是代表神向摩西傳達律法的使者(申三三2;詩六八17;徒七53;來二2)。摩西和天使的參與顯出神及其子民之間的距離;祂的子民是一群不配得見祂顯現的民。

三20 若只有一位立約者,而他所立的是一個無條件的應許,接受應許者毋須付上任何代價,則這約便不需要中保了。律法既要求有一位中保,人就必須在他那方面守約。這是律法的弱點,要求那些沒有能力的人去遵從律法。神與亞伯拉罕立約的時候,祂是惟一的立約者。這是應許的優點:所有事情都在乎神而不在乎人。當中並沒有中保,因為根本不需要中保。12

三21 律法是否取消或代替了應許?斷乎不是!若罪人可以按神的要求守全律法,救恩就應該憑守律法而得着了。神若可以用較低廉的代價達到相同的效果,祂就不會差

遣祂的獨生愛子到世上來,為罪人捨命了。但律法有時間和人的見證,證明律法不能拯救罪人,意思就是律法“因肉體軟弱”(羅八3)。律法的功用只是讓人看見他們沒有指望,並且讓人深切感到救恩只可以是神白白的恩典。

三22 舊約顯出所有人都是罪人,包括那些在律法以下的人。人必須徹底承認自己的罪,好叫因信耶穌基督的救恩應許,可以歸給那信的人。本節的鑰字是信和歸給。經文中並沒有提到“行”或“守律法”。

三23 這里的信是指基督徒的信。這是一個時代,始於主耶穌的死、埋葬、復活、升天,以及五旬節福音的傳講。在此之前,猶太人好象在監獄或拘留所被看守一樣。他們被律法的要求圈起來,並且由於他們不能滿足律法的要求,所以便受到限制,不能來到得救恩的信心之路。在律法以下的人因而受局限,直至福音宣佈那榮耀的信息:人可以從律法的轄制中得釋放。

三24 律法被形容為孩童的監護人,或訓蒙的師傅。13這說法強調教導的概念;律法的教導關乎神的聖潔、人的罪、贖罪的需要。這里所用的字是描述一個執行紀律的人,他監督未成年或未成熟的人。

引我們三個字並非原文所有,而是翻譯時加上去的。我們若把這些字刪去,本節的意思就是:律法是猶太人的監護人,直到基督,即直至基督來到,或因看見基督即將來到。其中有一個意思是律法借一些關乎婚姻、財產、食物等條例,保守以色列人,叫他們成為一個獨特的國體。“真道”來到的時候,首先是向這民族宣佈,他們歷代以來,都奇妙地得蒙保守。因信稱義是以救贖主基督已成就的工作為基礎,應許給人類的。

三25 律法是師傅,但一旦接受了對基督的信,信主的猶太人便不再在律法以下了。外邦人如加拉太信徒豈不是更不在律法

加拉太書

1589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之下嗎?他們根本從未在這師傅的監督之下!第24節說,人並不是因律法稱義的;本節說,對於那些得稱為義的人,律法並不是生活的準則。

三26 留意這里代名詞由“我們”變為你們。保羅以“我們”談到猶太人,表示他們是在律法以下,直至基督降臨。律法使他們成為一群分別出來的民,因信稱義的道理可以在他們中間傳講。他們得稱為義後,便不再在律法之下,他們作為猶太人的獨特性也不復存在。從這里開始至本章末的你們,包括得救的猶太人和得救的外邦人。這些人因信基督耶穌,都是神的兒子。

三27 悔改時與基督的聯合,在受洗時便表白出來。洗禮不會使一個人成為基督的肢體,或神國的繼承者。那是公開承認與基督聯合,保羅稱之為披戴基督。正如軍人穿上軍服,自稱是軍隊的成員,信徒在水中受洗,表明自己是屬乎基督的。信徒借此行動公開表明他順服基督的領導和權柄。他活畫出自己是神兒子的身分。

使徒保羅肯定不是暗示洗禮把人與基督聯合。這只是人盲目否認保羅所主張只因信而得救的基本定理。

保羅在此也不是談到聖靈的洗;靈洗是把信徒歸入基督的身體(林前一二13)。聖靈的洗是看不見的。靈洗並沒有、也不能與公開地“披戴”基督相應。

這受洗是歸入基督。正如以色列人受洗歸入摩西,以他為領袖,今天信徒也受洗歸入基督,代表他們承認祂是當然的主。

借着洗禮,信徒也表示肉身的埋葬和努力成義的終結。信徒表示舊的生活方式終結,新的開始。借着水禮,加拉太信徒承認他們已經與基督同死,同埋葬。正如基督已向律法死了,他們向律法也是死的,因此,他們不應求活在律法之下,並以其為生活準則。正如基督借着死,拆毀了猶太人和外邦人中間隔斷的牆,他們也向這等種族分歧死

了。他們都是披戴基督了,意思是他們現在活着一個全新的生命——基督的生命。

三28 律法把人分作不同階層。例如,申命記七章6節和十四章1至2節強調猶太人與外邦人的分別。早禱時,一個猶太男人為了自己不是外邦人、奴隸或女人而感謝神。在基督耶穌里,這些區別都消失了。這是在神的接納上說的。猶太人不比外邦人優勝,自由人不比奴隸蒙悅納,男人也不比女人有更大的權利。他們全都一樣,因為他們都是在基督耶穌里。

不要把本節沒有說的意思硬加進經文里。從日常生活來看(教會的事工更不在話下),神確實認定男女有別。新約對兩者有不同的指示;新約也分別向奴隸和主人說話。但要得到神的祝福,這些事都無關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在基督耶穌里。(這是指我們屬天的身分,不是地上的景況。)在神面前,信主的猶太人一點也不比歸主的外邦人優越!顧域說:“律法製造出來的一切差別,都葬在神已預備的公墓里了。”因此,基督徒若為了追求更加聖潔,而把基督已廢除的差別重新建立起來,是何等愚蠢的事。

三29 加拉太信徒被迷惑,以為虔守律法,便可成為亞伯拉罕的後裔。保羅指出事實卻是相反。基督是亞伯拉罕的後裔;那應許要賜給亞伯拉罕的產業,都在基督里應驗了。罪人信靠祂,便與祂成為一體。這樣,他們便成為了亞伯拉罕的後裔,而在基督里,他們都承受神一切的祝福。

四.孩童與兒子(四1∼16)四1,2 這里的圖畫是一個富翁打算待

兒子長大成人,便把家財交他管理。然而,仍為孩童的時候,這位繼承人的身分與奴僕沒有分別。總有人不斷告訴他要做這做那,不要做這做那。他有管家代他管理產業,有師傅教他做人。這樣,雖然*產業毫無疑問是屬於他的,但他在成年以前,卻得不着這些產業。

活石聖經註釋

1590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四3 這是猶太人在律法以下的景況。他們是孩童,受律法指使,象奴僕一樣。他們受管於世俗小學之下,即猶太宗教的基本原則之下。猶太教的禮儀,是為那些不認識基督所彰顯的父神之人而設的。就象孩童學字要靠賴一些圖畫或實物。律法中充滿影象和影兒,以外表物質的東西來表達屬靈的意義。割禮就是其中一例。猶太教是物質的、外表的、暫時的;基督信仰是屬靈的、內在的、永久的。這些外表的東西是孩童的一種約束。

四4 時候滿足指天父指定的時間,到時後嗣變為成人(參看第2節)。

本節以短短十數字,就已奇妙地說出救主的神性和人性。祂是永生神的兒子,但祂卻為女子所生。若耶穌只是一個人,聖經就毋須指出祂是由女子所生的。人還能怎樣出生呢?在我們的主身上,這句話見證祂獨特的位格和祂出生時獨特的形式。

既生在世上成為以色列人,祂就是生在律法以下。作為神的兒子,主耶穌並不曾在律法以下;祂是那位賜律法者。但在恩典中,祂紓尊降貴,把自己放在自己所立的律法以下,為要在祂生命中尊律法為大,並以祂的死承受律法的咒詛。

四5 律法要求那些不守律法的人付代價——死的代價。神使人得着兒子這奇妙的身分之前,必須先付上代價。因此,主耶穌進入世界,成為人類和猶太民族的一分子,付上律法所要求的代價。由於祂是神,祂的死是無價的,即是說,祂的死足以償付所有人的罪,無論罪人數目多少。由於祂是人,祂可以代替人受死。顧域說:“基督本質是神子,但祂成為了人子,以致我們這些本質是人子的,可以成為神子。多麼奇妙的交換!”

人仍是奴僕的時候,並不能作兒子。基督把人從律法的綑綁中釋放出來,以致他們可以得着兒子的名分。留意這里成為神的

兒女和成為神的兒子兩者的分別(比較羅八14,16)。信徒生在神的家里,成為神的兒女(參看約一12)。重點在於神聖的出生,不在於神子的權利和責任。信徒得進入神的家為兒子。每一個基督徒都即時成為神子,作為繼承人承受產業。這樣,新約給予基督徒的指示,就假設聖徒沒有嬰孩階段。所有信徒都被視作已長大成人的兒子。

兒子的名分一般譯作“收養”或“領養”,在羅馬風俗里,跟今天人所認識的並不相同。我們把收養別人的兒女視為自己所生的。但在新約里,名分就是過繼,意指把信徒視作已成年的兒子,有作為兒子的所有權利和義務。

四6 為使那些作為神兒子的人領會這身分的尊貴,神在五旬節差遣了聖靈進入他們的心。聖靈使聖徒曉得自己兒子的身分,而稱神為父。“阿爸,父”是為人熟悉的稱謂,結合了亞蘭語和希臘語“父親”的字。奴僕不可以這樣稱呼家中的主子;那是家庭成員的權利,並且表達出他們的愛和信任。請留意三位一體神在本節的次序──聖靈、子與父(譯按:這是原文的次序)。

四7 信徒從此以後不是奴僕;他並不在律法以下。現在他是神的兒子了。由於基督作為神的兒子,是神一切豐盛的繼承者,基督徒也靠基督成為神的後嗣。14因着信,神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屬他的了。

今天在以色列的拉比學校里,學生在四十歲之前,不得閱讀雅歌和以西結書第一章。雅歌對尚算年輕的人來說,在性方面的描述似太明顯,而以西結書第一章的描述,是關乎那位說不出之神的榮耀的。《他勒目》說,人若在四十歲以前開始讀以西結書第一章,火會從聖經中出來把他燒掉。這說法顯示在律法以下,人在四十歲前仍未算是一個“人”。(猶太男孩到了十三歲的巴爾.彌茲哇(bar mitzvah)只叫他成為“約之子”──這是bar mitzvah的意思──並因

加拉太書

1591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而有守律法的義務。)東正教的男性到了四十歲,仍被視為未成年的人。

在恩典以下的信徒並不是這樣。他們得救的一刻,整全的產業便已屬於他們。他們會被視為成年人,是已成熟的兒女,整本聖經都是他們的,他們可以閱讀、享受和遵從。

按着這些真理,夏理信的勸勉正合用:

主所愛的兒女啊,萬物都是你的──祂在哥林多前書三章22、23節這樣說,是要喚醒你去領悟那豐盛。那是你盡了想象之能也難以明瞭的豐盛。試想想這宇宙。這宇宙是屬於誰的?不是屬於祂和你的嗎?那麼,請你活得尊貴一點。15

四8 加拉太信徒曾一度受偶像的轄制。他們悔改歸主之前,一直都是敬拜木頭和石頭的偶像──假神──的異教徒。現在他們又轉而受另一類事物轄制──受律法綑綁。

四9 他們怎能為這種行為找借口呢?他們已認識神;若他們未借深入的經驗認識祂,至少也是被神所認識的,即他們是已經得救的人。然而,他們卻從神的大能與豐盛(他們是這些東西的後嗣),歸回那懦弱無用的東西,就是那些在律法以下的東西,如割禮、聖日和飲食的條例。他們再次給這些事作奴僕,這些事卻不能拯救他們,也不能使他們變得更豐富,相反是叫他們變成貧乏。

保羅稱律法及其禮儀是懦弱無用的。神的律法在頒佈之時及頒布之地是美妙的,但人若以律法來取代主耶穌,這些律法便成了確實的障礙。從基督轉向律法,是一種拜偶像的行為。

四10,11 加拉太信徒謹守猶太人的曆法及其中的安息日、節期和年分。有些人自稱是基督徒,卻尋求以守律法來討神喜悅。

保羅表示為他們害怕。甚至是未重生的人也可以守日子、月分⋯⋯年分。這樣做能使一些人感到滿足,因為他們以為可以憑自己的力量贏取神欣然一笑。然而,這卻表示人有力量,而這樣說來,他便不需要有救主了。

若保羅昔日這樣向加拉太信徒說話,他今日會怎樣向那些自稱是基督徒,卻尋求借遵守律法來追求聖潔的人說話?他豈不會譴責那些從猶太教帶進基督信仰的傳統嗎——如人所按立的祭司、祭司獨有的禮服、守安息日、聖所、燭光、聖水,諸如此類?

四12 加拉太信徒顯然已忘記了保羅第一次向他們傳講福音時,他們是如何心存感激。然而,縱使他們有失敗,保羅又為他們害怕,但卻仍稱他們為“弟兄們”。保羅昔日也是在律法以下的猶太人,但現今他已在基督里得了自由。因此他說:“你們要象我一樣——從律法中得釋放,以後不再活在律法以下。”加拉太的外邦人從來沒有在律法以下,現在也不在律法以下。因此使徒保羅說:“我也象你們一樣。我作為一個猶太人,現在也享有不受律法綑綁的自由,象你們外邦人一向所享有的自由。”

你們一點沒有虧負我。保羅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清晰。也許他是說他們這樣對待他,他並不感到自己個人受到傷害。他們離開保羅轉向假師傅,這打擊對保羅個人來說,還不及對神的真理那麼大,因此這是對他們自己的一個傷害。

四13 保羅頭一次傳福音給他們,是因為身體有疾病。16神常常使用軟弱、被藐視和低微的器皿去成就祂的工作,以致榮耀歸給祂自己而不是歸給人。

四14 保羅的疾病對他自己和對那些聽他的人來說,是一個試煉。然而,加拉太信徒並沒有因他的外表或言詞而拒絕他。相反,他們接待他如同神的使者,甚至如同基督耶穌自己。由於保羅代表主,他們便接待

活石聖經註釋

1592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他象接待主一樣(太一○40)。他們接受保羅的信息,視為神的話。所有基督徒對待主的使者,都應學習這功課。我們熱誠地接待主的僕人使者,就是熱誠地接待主(路一○16)。

四15 他們第一次聽聞福音時,聲稱那是他們靈魂的一個大福氣。他們極珍視這福音,若是可行,他們甚至願意把自己眼睛剜出來給保羅。(這可能顯示保羅“肉體中的刺”是一種眼疾。)但現在這種感激之情在哪里呢?不幸地,已經象朝露一樣消失了。

四16 他們為何對保羅有這種態度上的改變?他仍在傳講同一個信息,迫切地為福音的真理爭辯。若這樣便使他變成他們的仇敵,那麼他們的景況就實在太危險了。

五.束縛或自由(四17∼五1)四17 假師傅的動機與保羅不同:他們

希望有人跟從,而保羅則着意加拉太信徒的屬靈爭戰(四17∼20)。假師傅熱衷於贏取加拉太信徒的感情,但動機卻不真誠。是要離間你們(也可譯作把你們排擠)。猶太派的人意欲離間加拉太信徒與使徒保羅和其它師傅。他們希望有一群跟從者,希望可以組成一個黨派。司徒德警告說:“若基督信仰變成了一種原則和規條的束縛,其受害者便無可避免地被綁在教師們的衣帶下,正如中世紀的情況一樣。”17

四18 保羅實際上是說:“我不介意我不在你們那里的時候,別人體貼關心你們,只要他們動機純正,出於善意便行了。”

四19 保羅稱加拉太信徒為我小子,提醒他們那把他們引往基督的是保羅。他正在為他們再受生產之苦,這次並不是為他們得救恩,而是為了基督成形在他們心里。神給祂子民的完美目標是活象基督(弗四13;西一28)。

四20 本節意思可能是保羅懷疑加拉太信徒真正的情況。他們離棄真道,使保羅心里作難。他希望可以改換口氣,以肯定和確信的態度談及他們的信仰。又或許他感到困惑,不知道他們對他的書信有何反應。他寧願面對面跟他們談話。這樣,他可以改換口氣,表達得更好。他們若接受他的責備,他可以溫柔一點;他們若傲慢反叛,他便可以嚴厲一點。但按現今的情況,他只有困惑;他不知道他們對他的信息是否有所反應。

猶太教師常以亞伯拉罕為範例,堅持信徒必須守割禮。保羅便轉而講述亞伯拉罕家的歷史,指出律法主義是奴隸制度,不能與恩典混為一談。

神曾應許亞伯拉罕要賜他一個兒子,雖然按常理來說,他和撒拉都已過了生育的年齡,幾乎不可以生孩子了。亞伯拉罕相信神,因此得稱為義(創一五1∼6)。過了一些時間,撒拉灰心了,於是建議亞伯拉罕與她的婢女夏甲生一個孩子。亞伯拉罕聽從她的意見,後來以實瑪利出生了。這個並不是神所應許的後嗣,只是亞伯拉罕在缺乏耐性之下,出於肉體的意願和不信的心而生的兒子(創一六)。

後來,亞伯拉罕到了一百歲,那應許之子以撒出生了。這出生顯然是一個神蹟;只有借神的大能才會發生(創二一1∼5)。以撒斷奶的時候,在傳統的斷奶筵席上,撒拉看見以實瑪利嘲弄她的兒子。她即時要亞伯拉罕把以實瑪利和他母親趕出去,說:“這使女的兒子不可與我的兒子以撒一同承受產業。”(創二一8∼11)這是使徒保羅整篇辯論的背景。

四21 本節所說的律法有兩種不同的意義。第一是指達致聖潔的途徑,第二是指舊約的律法書(創世記至申命記),尤其指創世記。保羅是說:“你們這願意以遵守律法來取悅神的人,請告訴我,你們豈沒有聽見律法書上的信息嗎?”

加拉太書

1593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四22,23 那兩個兒子是以實瑪利和以撒。那使女是夏甲,而自主之婦人是撒拉。以實瑪利的出生,是由於亞伯拉罕出於人意的干預,而以撒卻是神應許要賜給亞伯拉罕的。

四24 這故事是比方;除了表面的情況之外,有更深層的意義。這些事件的真正意義並沒有清楚說明,但卻有暗示。以撒和以實瑪利的真實故事代表更深的屬靈真理,現在保羅要解釋這屬靈的真理。

兩個婦人代表兩約:夏甲代表律法之約,撒拉代表恩典之約。律法是在西乃山頒佈的。奇怪的是“夏甲”這名字在亞拉伯文意思是“石頭”,而亞拉伯人稱西乃山為“那石”。

四25 在西乃山所頒佈的約造成了奴隸制度;因此,使女夏甲是律法的合宜預表。夏甲代表耶路撒冷——猶太國的首都,那是未得救之以色列人的中心,以色列人仍在尋求以守律法來得着義。耶路撒冷和他的兒女——跟隨者——都是為奴的。保羅把不信的以色列人連於夏甲而非撒拉,以及連於以實瑪利而非以撒,是一種諷刺的描寫。

四26 因信稱義之人的首都是天上的耶路撒冷。她是所有信徒——猶太人和外邦人──之母。

四27 這個以賽亞書五十四章1節的引句,是預言天上聖城的兒女要比地上耶路撒冷的兒女數目更多。撒拉一直是不懷孕的婦人。夏甲是有丈夫的婦人。我們應怎樣理解撒拉或天上的耶路撒冷最後的勝利呢?答案是出於應許的兒女──那些因信來到神面前的,包括外邦人和猶太人──要比那在律法以下、夏甲的兒女更多。

四28 真信徒並不是從人意,也不是從肉體生,乃是從神生的。神所數算的並不是人肉身的後裔,而是因在主耶穌里的信從神蹟生的。

四29 以實瑪利曾嘲弄以撒,那些從肉體生的也常常逼迫那些從聖靈生的。試想想我們的主和使徒保羅怎樣在未信的人手下受苦。我們也許認為以實瑪利嘲弄以撒只是小事,但聖經卻把這事記錄下來。保羅從中看見一個仍然存在的定理——(血氣)肉體與聖靈彼此為敵。

四30 讓加拉太信徒來看聖經,他們會聽見這裁決:律法與恩典不能混淆;按人的功勞或肉體的努力,人不能承受神的祝福。

四31 那些信靠基督的人與律法無關,律法不是他們取得神的恩惠的途徑。他們是自主婦人的兒女,應按他們母親的社會身分而行。

五1 第四章最後一節描述信徒的身分——他是自由的。本節則指他的行為──他應活得象一個自由人。這里舉出一個有關律法與恩典的很好的例證。律法說:“你若努力賺取,便得自由。”恩典卻說:“基督代死這驚人的代價已使你得自由。為要答謝祂,你應在基督使你自由的境地里站立得穩。”律法只會命令人,卻不加力予人。恩典提供律法所要求的,然後借聖靈的大能,使人有能力活出與自己身分相稱的生活,並因人這樣行而獎勵他。

正如麥敬道所說:“律法要求一個沒有力量的人付出努力,若他不能展示這力量,便受咒詛。福音賜力量給一個沒有力量的人,若他顯出這力量,便蒙祝福。”18

“去吧!活出你的生命”律法這樣命令,但卻不給我手和足去達成;有更好的信息,福音為我帶來,

它叫我翱翔,並給我翅膀。

活石聖經註釋

1594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叁.實踐方面:保羅維護基督徒在聖靈里的自由

(五2∼六18)一.律法主義的危險(五2∼15)

五2 律法主義使基督變得沒有價值。猶太派的人堅持外邦信徒必須受割禮才能得救。保羅憑使徒的權柄堅持說,信徒若倚靠割禮,基督就與他們無益了。肯特說:

在加拉太的環境下,割禮對保羅來說並不是一個外科手術,也不只是一個宗教規條,而是一個靠行善得救的制度。這割禮宣佈一個靠人類的努力,而不是借神的恩典而得的福音。那是律法代替恩典;摩西代替基督;因為在基督之上有所增添,就是從基督身上有所取去。有所補充的基督就是被取代的基督;基督是惟一的救主──獨一而尊有的。受割禮就是從基督里有所剪除。19

五3 律法主義要求人行全律法。在律法以下的人不可以接受易守的誡命而拒絕其它的誡命。人若意圖借受割禮來取悅神,他便有責任行全律法。因此,一個人或是完全在律法以下,或是完全不在律法以下。明顯地,他若完全在律法以下,基督對他來說就是沒有價值的了。主耶穌不單是一位完全的救主,祂更是獨一的救主。保羅在本節所指的並不是昔日曾受割禮的人,而是那些將要行割禮的人,他們認為要得完全的稱義,這儀式是必須的,他們又主張守律法是蒙神悅納的條件。

五4 律法主義就是棄絕基督,不以祂為公義的惟一盼望。本節曾引起不少爭論。解經家提出許多不同的詮釋,但大致可歸納為以下三大類:

1. 許多人認為保羅在此教導說,一個人可能是真正得救,但後來墮入罪中,因而失去了恩典,永遠失喪,這教義稱為“墮落論”。

我們相信這種詮釋並沒有足夠的根據,原因有二。第一,本節並不是描述已得救的人墮入罪中。事實上,本節並沒有提到墮入罪中。本節談到的,是那些生活正直守規,盼望借此得救的人。因此,對於那些以本段經文來支持墮落論的人來說,這是一把回飛棒,他們只是徒惹不必要的爭論而已。他們主張基督徒必須守律法,過完全無可指摘的生活,此外也不可犯罪,這樣才可保持得救。然而,本段經文堅稱,所有尋求以守律法的功德或憑己力稱義的,都從恩典中墜落了。

第二,這詮釋與新約整全、一貫的見證相衝突;新約見證每一位在主耶穌基督里的真信徒,都是永遠得救的,沒有一頭屬基督的羊會滅亡,而救恩是在乎救主已完成的工作,而不是人徒然的努力(約三16,36;五24;六47;一○28)。

2. 第二個詮釋指本節所提到的人,是那些本來借着在主耶穌里的信得救的人,但他們後來歸在律法以下去保存救恩或尋求聖潔。換句話說,他們是借恩典得救,但意圖尋求律法的保守。在這情況下,從恩典中墜落,正如莫羅所說,是“放棄神的方法——借聖靈在聖徒心里的工作叫聖徒得完全,而尋求透過遵守外在的禮儀,來達致那目的,遵守禮儀是屬肉體的人和神的聖徒都能做到的”。

這觀點是不合聖經的,首先由於本節並沒有指基督徒尋求聖潔或成聖,而是談到未信的人欲靠守律法來稱義。留意其中用詞——你們這要靠律法稱義的。其次,這解釋暗示已得救的人後來是有可能與基督隔絕的,這樣跟那關乎神恩典的正確觀點並不一致。

3. 第三種詮釋是,保羅所談論的可能是自稱為基督徒卻未真正得救的人。他們尋求借守律法來稱義。使徒保羅告訴他們,他們不能有兩個救主;他們必須選擇基督或律法。若他們選擇律法,便失去了以基

加拉太書

1595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督為稱義的惟一盼望;他們已從恩典中墮落了。何格和溫尼清楚地說:

對人來說,基督就是一切,否則祂是無足輕重的;祂不接受有限的信靠或部分的效忠。那借主耶穌基督的恩稱義的是基督徒;那尋求借行律法稱義的人不是基督徒。20

五5 使徒保羅指出真信徒的盼望跟律法主義者遠遠不同。基督徒等候所盼望的義。他盼望主再來的時候,將要得榮耀的身體,而且不再犯罪。留意經文不是說基督徒盼望義;他借主耶穌基督已在神面前公義地站着了(林後五21)。他是等候某一刻,到時他里面會全然公義。他並不是盼望借任何他能作的,去達致公義,而是靠聖靈、憑信心。聖靈要成全這事,信徒只需要憑信心仰望神使這事成全。另一方面,律法主義卻盼望靠自己的行為、守律法或宗教規條贏取公義。這是徒然的期望,因為公義並不是這樣得着的。

留意保羅在本節中使用我們,指真正的基督徒,而在第4節,他使用“你們”,指那些尋求借行律法稱義的人。

五6 律法主義全無功效。對於一個在基督耶穌里的人(即基督徒),受割禮不能使他變得更好,不受割禮也不會使他更壞。神在信徒身上尋找的是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信心是完全倚靠神。信心並不是無用的;它借對神對人無私的愛彰顯自己。所有這樣的服事都是出於愛。因此,信心透過仁愛來工作;信心是由愛,而不是由律法來激發的。這是在聖經中多次出現的真理——神並不喜愛儀式,神喜愛真實敬虔的生活。

五7 信奉律法主義就是不順從真理。加拉太信徒在基督徒生命中開始得很好,但有人攔阻他們。這些人就是猶太派人、律法主義者和假使徒。加拉太的聖徒接受他們錯誤的教導,就是不順從神的真理了。

五8 律法主義並不是神的教訓。這里的勸導是指信念或教條。那召你們的是指神。因此,在信靠基督之上要加上受割禮和守律法的信念,並不是從神而來的,是從魔鬼而來的。

五9 律法主義會帶來越來越多的惡。聖經常用麵酵來象征罪惡。本節的麵酵是指猶太派人邪惡的教義。麵酵會使所接觸到的麵團整團發起來,表示一點的錯謬會無可避免地帶來更多的錯謬。罪惡不會是停止不動的。罪惡會以更多的謊話去遮蓋本身的謊話。律法主義就象蒜頭一樣;蒜頭不會只是一小撮而已。若教會里有一些人主張虛假的教義,他們會有越來越多的跟從者,除非教會能嚴厲地處理這事。

五10 律法主義為其教師帶來審判。保羅相信加拉太信徒會拒絕虛假的教訓。他的信心是在主里,意思可能是主在這事上已給保羅確據。或是指保羅認識主,他肯定那大牧人必定尋回走迷的羊,也許就是透過保羅當時寫給他們的信。

至於那些假師傅,他們將會被神懲罰。教導錯謬的道理、分裂一個教會是十分嚴重的事情(林前三17)。例如,說醉酒是神許可的,比本身做一個醉漢更壞,因為假教師是在別人身上劃上刻痕,象他自己一樣。

五11 律法主義除去了十字架討厭的地方。保羅現在回答那不合理的指控,就是說他自己有時也教導人受割禮是必須的。他仍在猶太人的手下受逼迫。若他傳割禮的道理,這逼迫會馬上停止,因為那就表示他已不再傳講十字架了。十字架是人所討厭的。人討厭十字架,或說十字架絆倒人,因為十字架告訴人他不能作什麼去賺取救恩。十字架容不下血氣及其努力,卻宣告人類行為的終結。保羅若傳割禮,鼓勵人靠行為,他便是擱置十字架的整個意義了。

活石聖經註釋

1596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五12 使徒保羅希望那攪擾人的把自己割絕了。我們可按字面來理解這句話:他希望他們被閹割。他們熱心地用力為別人行割;現在就讓這刀用來閹割他們,使他們成為閹人。我們大概會較喜歡選擇寓意的解釋,即保羅希望假師傅會徹底從加拉太信徒中除去。

人們常指責恩惠的福音容許人按自己的喜好過活。有人說:“若只是因信得救,人信主後的行為便不受控制了。”使徒保羅迅即指出,基督徒的自由並不表示可以隨意犯罪。信徒以主耶穌的生活為準則,而對基督的愛驅使他去恨惡罪、喜愛聖潔。

也許保羅在此特別需要警告讀者不要放縱。人若受制於律法之下一段時間,然後獲得自由,往往會產生一種危險,就是由受綑綁的一個極端,走到鬆懈大意的另一個極端。適當的平衡就是處於律法與放縱之間的自由。基督徒不受律法綑綁,但卻不是不法的。

五13 基督徒的自由不容許他犯罪;相反,這自由鼓勵他用愛心服事人。愛心是所有基督徒行為的動機,而在律法之下,動機只是為對刑罰的懼怕。費德雷說:“愛的奴隸就是真正的自由人。”

基督徒的自由是在基督耶穌里(二4),但這絕對不是指犯罪的自由。我們永不可把我們的自由變成放縱情慾的基礎。正如一隊入侵的軍隊會嘗試佔領灘頭,作進攻的基地,肉體也會使用一點放縱以擴展其領域。

我們的自由的適當出路是:“習慣彼此為奴服侍的生活。”

裴雅森說:

惟有順從適當的限制才有真正的自由。河流可以自由地流動,但這是在河堤之間。沒有河堤,河流只會四溢,形成泥濘靜止的死水。行星若不按軌蹟而行,便只會為自己、為宇宙帶來破壞。相同的律法把我們圈進來,卻把別人圈出去;調節我們的自由的限制也保證

和保護這自由。使人自由的不是控制,而是正確的控制,以及一種快樂的順從。21

五14 這里似乎有點奇怪,保羅整卷書都強調信徒不應服在律法之下,現在卻介紹全律法。他並不是鼓勵讀者返回律法中;他是指出,律法所要求但卻不能提供的,就是基督徒行使自由所達到的。

五15 律法主義常常引來相爭,顯然在加拉太也有這情況出現。多麼奇怪!這里竟然有人希望在律法以下。律法要求他們愛鄰舍,然而相反的事卻發生了。他們是在相咬相吞。這行為是從肉體發出的,律法卻容許這樣做,這行為也在律法之上出現了。

二.聖潔的能力(五16∼25)五16 信徒當順聖靈而行,不是順肉體

而行。順聖靈而行就是容許聖靈按祂的方法去行;是保持與聖靈相交;是在祂聖潔的亮光中作任何決定;是被主基督擁有,因為聖靈的工作就是使信徒與主耶穌相交契合。我們這樣順聖靈而行,肉體(或自我)就被看作是死的。我們不能同時被基督擁有,又被罪佔有。

司可福說:

基督徒生命的問題是基於一個事實,就是當信徒活在這世上,可以說是兩棵樹——一是屬肉體的老樹,一是重生時所栽植的有屬神本質的新樹;問題就在於怎樣使老樹枯死,而讓新樹結果纍纍。解決這問題的方法是順聖靈而行。22

本節及隨後的經文都顯示基督徒仍有肉體的情慾;因此,罪性已被根絕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五17 聖靈和情慾不斷相爭。神可以在信徒悔改時便把我們屬肉體的本性除去,但祂沒有這樣做。為什麼?祂希望不斷提醒

加拉太書

1597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信徒,他們本來是多麼軟弱;叫他們不斷倚靠基督,他們的祭司和中保;並叫他們不停地讚美那位拯救了他們這些卑微如蟲的人。神並沒有把人的舊天性除去,而是使祂自己的聖靈住在我們里面。神的靈和我們的情慾不斷相爭,並會繼續相爭,直至我們回到天家去。在這衝突中,信徒的責任就是順服聖靈。

五18 那些被聖靈引導的人並不在律法以下。本節可以有兩種解釋:被聖靈引導的是指所有基督徒。因此,沒有一個基督徒是在律法以下;他們不會倚靠自己的努力。抗拒他們心里的邪惡活動的是聖靈,不是他們自己。另外,被聖靈引導意思是被提升至血氣以上,被主充滿。一個人若是被主充滿,他就不會思想律法或肉體的事。神的靈不會引導人以律法為稱義的途徑。相反,祂會讓人看見,只有復活的基督才是神接納人的根據。

五19∼21 上文已提過,律法會訴諸肉體的力量。墮落的人性會產生什麼樣的事呢?要分辨情慾的事一點也不困難,那是顯而易見的。“不貞”23就是在婚姻關係里不忠。姦淫就是不合法的性行為。污穢就是道德上的罪惡,是好色淫蕩。邪蕩就是不知羞恥、沒有節制。拜偶像不單是敬拜偶像,也包括鬼魔膜拜中一些不道德的行為。邪術是巫術,這字的希臘原文與藥物(pharmakeia)有關。由於邪術中使用藥物,因此這字也指與邪靈交通,或使用咒語;這字也包括迷信、“不吉祥”等。仇恨指對人有一種強烈的恨意。爭競是不和、敵對、吵架。忌恨是不信任、懷疑。惱怒是極端的憤怒。結黨是營私爭勝,甚至不顧別人的損失。紛爭是因意見不合而分離、分立。異端是人因頑固的主見而建立的派別。嫉妒是看見別人成功或好景而感到不悅。兇殺24

是殺人的違法行為。醉酒指因喝下烈酒而醉倒。荒宴是人群聚集醉酒歡宴。

保羅警告他的讀者,正如他從前也曾告訴他們,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這段經文並不是說一個醉酒漢不可以得救,而是說那些在生活中染有上述屬肉體行為的是並未得救的人。25

保羅為何這樣寫信給基督徒的教會呢?原因是並非所有自稱得救的人都是神的真正兒女。因此,在整本新約中,聖靈往往在講述奇妙的屬靈真理之後,都嚴肅地警告所有宣稱基督之名的人。

五22,23 使徒保羅把肉體的行為與聖靈所結的果子分辨出來,那是十分重要的。行為是靠人的努力行出來的。枝子在葡萄樹里面,便結出果子來(約一五5)。兩者的分別就象工廠和園子的分別一樣。留意這里的果子是單數而不是複數。聖靈是結出一種果子,那就是基督的形象。這里所列出的品德都是神兒女應有的生命素質。司可福博士曾指出,經文中所列出的各種品德,都不是人類的心田可以種出來的。

仁愛就是神所是,也是我們應該達到的。這仁愛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有美妙的描述,並在各各他山的十字架上完完全全地表達出來了。喜樂是因神和因與神相交而有滿足和快樂;基督在約翰福音四章34節也說明了。和平可以包括神所賜的平安和基督徒之間和諧的關係。至於救贖主生命里的平安,可參看路加福音八章22至25節。忍耐是在苦難、困難、逼迫中的堅忍;忍耐的最佳榜樣可見於路加福音二十三章34節。恩慈就是溫柔的態度,也許主對小孩子的態度最能解釋這一點(可一○14)。良善是以恩慈的態度對待別人;要看行出來的良善,可以讀路加福音十章30至35節。信實可能指對神的信靠,對主內信徒的信心,忠誠或可靠;這里的意思可能指後者。溫柔就是好象耶穌洗門徒的腳時那種謙卑的態度(約一三1∼17)。節制的字面意思是自制,尤其在性方面。我們的生活應有紀律。我們應避免

活石聖經註釋

1598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色慾、情慾、食慾和脾氣,凡事要節制。正如查達域指出:

以新聞字眼來表達,這段經文大概會如下:聖靈的果子就是一種親切可愛的性格;為人活潑開朗;態度平和安靜;在叫人氣憤的處境下,在惹人討厭的人中,有堅忍的態度;對人有同情心,也能巧妙地施援手,對人寬大、慷慨;在各種環境下都能保持忠誠可靠;有忘記自己以求他人快樂的謙卑;在各樣事情上能自主和自制,那是完美品格最終的標記。這種品格在哥林多前書十三章是多麼顯著地鋪排出來!26

保羅以一個隱晦的評語給這清單畫上一個句號:“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律法當然不會禁止!這些美德是神所喜悅、對人有好處、對自己有益的。但這果子是怎樣產生的呢?是不是靠人的努力呢?當然不是!基督徒要與主契合相交,才能產生屬靈的果子。他們在禱告中仰望救主,又在日常生活中遵從祂,聖靈便能行出神蹟來。祂會使基督徒有基督的形象。他們看着主,便會變得象主(林後三18)。正如枝子從葡萄樹中吸取養分而得生,信徒也在基督這真葡萄樹身上得着力量,為神活出能結果子的生命。

五24 凡屬基督耶穌的人,是已經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欲,同釘在十字架上了。句子動詞的時態27顯示這是一些在過去發生的事情。這是在我們悔改歸主的時候發生的。我們為罪悔改的時候,就表示我們要把罪惡、敗壞的舊天性,連同一切邪情私欲,都釘在十字架上。我們已決意不再為迎合墮落的罪性而活,這罪性不能再控制我們的生命。當然,這決定也必須不斷在我們的生命中更新。我們要不斷把肉體置諸死地。

五25 本節中的若是有“因為”的含意。因為借聖靈在我們身上的工作,我們有了永恆的生命;就讓我們靠這位聖靈的能力,活出新的生命。律法永不能給人生命,神也從來沒有以律法為基督徒生活的準則。

三.實際的勸勉(五26∼六10)五26 在本節中,我們有三種態度需要

避免:

1. 貪圖虛名──不要貪圖虛名,字面意義是堅持(自己)虛假或空洞的意見。神不希望基督徒誇大吹捧自己;這種行為與一個蒙恩得救的人不相稱。活在律法以下的人常因他們辛苦得來的成就而驕傲,並嘲弄那些不能達到他們的標準的人。律法主義的基督徒往往譴責、嚴禁一些在邊界線上的事情,若其它基督徒沒有這種跟他們相同的意見,便會遭他們誹謗。

2. 觸怒別人──彼此惹氣。人若煽動或挑戰別人去符合他私人的見解,他便是否定聖靈充滿的生命。一個人永遠不會知道別人心裡的困難和試探,他從來不會代入別人的處境。

3. 嫉妒──互相嫉妒。嫉妒的罪是想要得一些屬於別人的東西,而嫉妒人的並沒有權利或資格得到那些東西。嫉妒就是妒忌別人超卓的成就、智慧、財產或外表。智慧較少、性格較弱的人,往往會嫉妒似乎較成功的守律法者。所有這等特質都不是出於恩典的。一個真信徒應看別人比自己強。守律法者想望虛假的榮耀。真正的偉大是服侍人而不受注意,勞苦而不讓人看見。

六1 這是一節充滿愛的經文,指出其它基督徒應怎樣對待一個犯了罪的信徒。做法當然跟律法截然不同,因為律法是要把違法者審判定罪。偶然被過犯所勝指一個人犯了一樣罪,而不是慣性地犯罪。這樣的人要交由屬靈的基督徒處理。一個屬肉體的基督徒可能鐵石心腸,泠酷地對待犯罪者,對他的傷害比好處更多。此外,那犯了罪的人大概也不會接受摸不着主心腸之人的勸告吧。

本節引出一個有趣的問題。一個人若真正是屬靈的,他會否承認自己是屬靈的呢?屬靈的人不是最清楚自己的弱點嗎?若挽回別人就被視為屬靈的人,那麼,誰會做這挽

加拉太書

1599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回的工作呢?這樣做不是表示他缺乏謙遜的態度嗎?答案是這樣的:一個真正屬靈的人不會誇耀自己,但他會存着一個溫柔的牧者心腸,挽回那犯罪者。他不會以一種驕傲自滿的態度去行,而是用溫柔的心,記着他自己也可能會被引誘。

六2 重擔指失敗、引誘、試探和試煉。若有弟兄遇困難或失意,我們不應遠離他或批評他,而是要盡可能幫助他。

基督的律法包括新約中主耶穌給祂子民的所有命令。這可用一個命令來總結,那就是“你們要彼此相愛”(約一三34;一五12)。我們互相擔當彼此的重擔,便是完全了這律法。基督的律法跟摩西的律法大大不同。在摩西的律法中,人若遵守,便得生命,但這律法並沒有賜人力量去遵從,只是以懲罰的可怕來推動人守律法。另一方面,基督的律法是給那些已得生命之人的一個愛的指引。靠聖靈的能力,信徒可以遵從其中的訓誨,而他們的動機是自己對基督的愛。

六3 我們各人都是用塵土造成的。我們看見一個弟兄犯罪,應記得我們自己也可能犯罪。一個基督徒的優越感只是他自欺的一種形式。我們絕不應以為背負別人的重擔是有損自己的尊嚴。

六4 本節似乎是警告我們不要跟別人比較,從中找一些叫自己滿足的理由。使徒保羅指出,我們在基督的審判台前將要個別地受考驗,而不是要跟別人作比較。因此,我們應留意自己,好因自己的行為而喜樂,不在意於別人的失敗。

六5 在第2節,保羅教導說,我們應在現今的生活中,分擔彼此的憂傷、痛苦和困難。在本節,保羅要表達的意思是我們各人在基督的審判台前,都要各自負責,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

六6 信徒有責任支持他們教會中的教師。把一切需用的供給施教的人,意思是供

應他們生活上物質的需用,並以禱告和屬靈的關心支持他們。

六7 雖然別人也許不會留意我們怎樣忽略神的僕人,神卻看見,並按各人所行的報應各人。我們收取所種的,並且所收取的比所種的更多。農夫撒下麥子,便收取麥子,有時三十倍,有時六十倍,有時一百倍。司可福指出:“聖靈在這裡不是向罪人談及他們的罪,而是向聖徒談到他們的吝嗇。”

當然,廣義來說:“耕罪孽,種毒害的人,都照樣收割”(伯四8),並且人“所種的是風,所收的是暴風”(何八7)。歷史家佛魯得說:“有一個功課,並且只有一個功課,歷史可以說是明顯地重複的,就是世界總算是在道德基礎上建立了,最後,是好人得好果,惡人得惡果。”28

六8 雖然一般來說,我們種什麼便收什麼,但要留意這裡在提醒之後,有一個關乎基督徒捐獻的勸勉。從這角度看來,可見順情欲撒種的,意思是花錢在自己身上,在自己的享樂和享受上。順聖靈撒種的,就是使用金錢來促進神的工作。

那些順情欲撒種的人收割失望,並在這世上蒙受損失,因為他們年老時便知道,他們所體貼的肉體,最終會腐朽和死亡。然後,到了那將要來的日子,他們又失去永恆的賞賜。那些順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在聖經中,永生有兩個含意:(1)每個信徒現今所擁有的(約三36)。(2)信徒在世上的生命完結後所得的(羅六22)。那些順聖靈撒種的,可以在此時此地享有永生,是其它基督徒所不能享有的。然後,他們返回天家時,也因他們的忠心而得賞賜。

六9 保羅唯恐有人灰心喪志,於是提醒讀者那些賞賜雖然不能即時享有,但卻是確定的。你不會在撒種當天便有收成。在屬靈的範疇上也一樣,忠心撒種的,到了時候,必有賞賜。

活石聖經註釋

1600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六10 信徒一家的人包括所有得救的,不管他們的宗派或派別是什麼。我們並不是只向信徒行善,而是用一種特別的方法向他們表示。我們的目標不是消極的——傷害是這麼少,而是積極的——能行的善是這麼多。約翰衛斯理簡明地說:“當你仍然能夠行,便盡你各樣方法,向所有人,行你能夠行的各種善。”

四.結語(六11∼18)六11 請看我親手寫給你們的字,是

何等的大呢!保羅並沒有象往常一樣,請助手為他代筆,而是親手寫成此信。保羅所寫的大字可能顯示他滿心希望能抵抗那些律法主義者,並且他看猶太主義的錯誤是多麼嚴重;又或許表示保羅的視力很差,正如許多人從本段和別的經文所推論出來的。我們感到第二個觀點是正確的。

六12 猶太派人希望借建立一大群跟隨者,得着體面的外貌。他們堅持人守割禮,便可達到這目的。只要不用改變習慣,人往往是願意遵守宗教禮儀的。今天許多教會都會降低標準,借以吸納眾多的會友。保羅看穿這些假師傅的虛偽,指控他們是迴避為基督的十字架受逼迫。十字架是指給肉體及其意圖取悅神的努力的譴責。十字架就是屬肉體之本質及其最大之努力的死亡。十字架的意思是與罪惡隔絕。因此,人討厭十字架榮耀的信息,並殺害那些傳這信息的人。

六13 律法主義者並非真正有興趣守律法。他們期望得到的是吸納歸信者的一個方便途徑,讓他們能以眾多的跟從者誇口。博艾斯說:“他們意圖得別人,但本身卻是已破產的;因為縱使那些已受割禮的人,也不能守律法。”

六14 保羅誇口的根據並不在於人的肉體,而在於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在那十字架上,就保羅而論,世界已經死了;就

世界而論,保羅已經死了。當一個人得救,世界會向他道別,他也會向世界道別。就世界而言,他已被掠奪了,因為他對世上短暫的歡愉不再感興趣;對他來說,世界已沒有吸引力,因為他已找到那位能完全滿足他的。費德雷說:“他不能再相信世界,不再為世界誇口,也不再效忠於世界了。世界的榮耀已被奪去,不能再吸引或管轄他。”因此,十字架是世界與神兒女之間的障礙或分界線。

六15 雖然驟眼看來,本節並不是那麼重要,但卻是整卷書中有關基督信仰的真理的最重要聲明。

割禮是一種外在的儀式。猶太教師使各樣事情都從屬於這禮節。割禮是猶太教的基礎。保羅用力把它推開,說:“割禮根本微不足道。”禮儀或猶太主義或律法主義都算不得什麼。保羅又補充說:不受割禮也無關緊要。有些人以不重禮儀來誇口。他們整個教會的崇拜是反禮儀的,但這樣做也沒有價值。

神真正重視的是新造的人。神希望看見改變了的生命。費德雷寫道:“真正的基督信仰能使壞人變好,使罪的奴僕變成神的兒女。”世人只可分成兩種。人生在世上,是有罪的、無助的、受責備的。他們要拯救自己,以善德善行協助神使他們得救。這努力是徒然的。這些行為都不能使他們有所改變。新造的人以復活的基督為首,包括所有罪得赦免、在基督里得新生命的人。由於新造的人由始至終都是全屬基督的,因此,這排除任何借德行或行為取悅神的想法。聖潔生命的產生,不是借遵守禮儀,而是借歸服基督,並讓祂在信徒生活中活出祂的生命。新造的人不是在舊人身上加以改善或有所增添,兩者是截然不同的生命。

六16 保羅在此談到的是什麼理呢?那是新造的人的理。他宣佈雙重的祝福——平安和憐憫,對象是那些以“是否屬乎新造的

加拉太書

1601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人”這問題來判定人的教導的,以及那些拒絕所有不屬乎新造之人的教導的。

加給⋯⋯神的以色列民。許多人認為那是指教會。然而,神的以色列民卻是指那些生來是猶太人,並接受主耶穌是彌賽亞的。那些行在律法以下的人得不平安和憐憫,而那些在新造里的人卻能得。

六17 保羅曾是律法下的奴隸,但主耶穌已把他從這綑綁中釋放出來。現在他是甘願歸服主的奴隸。正如奴隸身上有屬於他們主人的印記,保羅身上也帶耶穌的印記。這些印記是什麼?就是從逼迫他的人手上得到的疤痕。現在他說:“不要讓任何人把我取回。不要跟我談論割禮的印記,那是律法的綑綁。我現在帶新主人耶穌基督的印記。”

六18 使徒保羅在此要準備擱筆。但他必須再加上一個字。是什麼字呢?恩——這字表達了他所傳之福音的特色。是恩,不是律法。這是他開始時的主題(一3);他也以這主題作結束。願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在你們心里。阿們。

附篇律法主義

研讀過加拉太書後,我們或許會總結說,保羅已十分有效地擊敗了律法主義的教師,這問題大概不會再困擾教會了。歷史和經驗卻證明事實相反!律法主義成為了基督教界一個重要的部分,以致許多人以為律法原是屬於基督信仰的。

是的,律法主義者仍在我們中間。那些自稱是屬乎基督的教師,卻教導一些道理如受堅振禮、浸禮或歸入教會是得救所必須的;或律法是信徒生活的準則;或我們憑信得救,卻是靠行為得保守等等。我們除了稱他們為律法主義者外,還能怎樣稱呼他們呢?我們若要接受一個由人按立的聖職人員,接納他們獨特的服飾,還有按聖殿來設

計的建築物,內有雕工精巧的聖壇,有詳盡細緻的禮拜儀式,有包含四旬齋期、各種節日和齋戒的教會曆法,那不是進入了基督信仰的猶太主義,還可以是什麼?

若說信徒最終要得救,就必須守安息日,那不是加拉太的異端嗎?現在律法主義的教師正從各方滲入那些宣稱相信基督的人當中,因此,每位信徒都應當心他們的教訓,並尋求指引,知道怎樣回應他們。

提倡安息日的先知一般在開始時都會傳講在基督里因信得救的福音。他們會使用受歡迎的福音詩歌來誘惑輕率大意的信徒,並似乎十分強調聖經。可是不久,他們就把跟隨者放在摩西律法之下,尤其是要求他們遵從守安息日的誡命。(安息日是一星期的第七日,即星期六。)

他們在保羅清晰的教導——基督徒向律法是死的——下,還膽敢這樣做?他們怎樣迴避加拉太書中淺顯的道理?答案是他們把道德律法與禮儀律法明顯地劃分出來。道德律法就是十誡。禮儀律法包括其它神所頒賜的條例,如有關不潔的食物、麻風、奉獻等的條例。

他們說,神從來沒有廢止道德律法。那是神的永恆真理。拜偶像、殺人、姦淫,永遠是與神的律法相違背的。然而,禮儀律法已被基督廢除了。因此,他們總結說,當保羅說基督徒向律法是死的,他是談到禮儀律法,而不是十誡。

道德律法既是仍然有效,基督徒便需遵守,這是他們堅持的論點。這是說他們必須守安息日,他們在安息日不可工作。他們聲稱羅馬天主教的一位教皇曾下令把守安息日改為守主日,違反了聖經的教訓。

這種論證似乎很合乎邏輯和很討好,然而,其中最大的弊端是這論證完全與神的話相反!請留意以下各點:

1. 哥林多後書三章7至11節清楚指出,對那在基督里的信徒來說,十誡已經“廢掉”了。在第7節,律法被描述為“那用字

活石聖經註釋

1602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刻在石頭上屬死的職事”。這里只可能指道德律法,而不是禮儀律法。只有十誡是神用指頭刻在石版上的(出三一18)。第11節說,這屬死的職事雖有榮光,卻已被廢掉。沒有別的比這更不用懷疑。安息日在基督徒身上是不能有所要求的。

2 . 沒有人曾命令外邦人守安息日。律法只頒佈給猶太國民(出三一13)。雖然神自己曾在創世的第七日休息,但他並沒有命令任何人這樣做,直至祂向以色列民頒佈律法。

3. 基督徒並不是因為某教皇頒下命令,由守安息日改為守一周的頭一日。我們把主日分別為聖,並在該日敬拜事奉主,是因為主耶穌在這天從死里復活,證明救贖工作已經完成(約二○1)。此外,在這天,早期的門徒聚集掰餅,記念主的死(徒二○7),並且神指定基督徒要在這天按主給他們在財物上的祝福,抽出奉獻給主的部分(林前一六1,2)。再者,聖靈是在一周的頭一日從天降臨的。

基督徒不是為了追求聖潔而去“守”主日,也不是為了懼怕懲罰;他們把這天分別為聖,是作為向那位為他們獻上自己的主,作出愛的回應。

4. 保羅並沒有把道德律法和禮儀律法劃分出來。相反,他堅持律法是一個完整的單位,那些意圖借律法稱義,卻不能守全律法的人,必受咒詛。

5 . 十誡中的九項都在新約中重提,作為神兒女的道德指引。這九誡都是處理那些本是對或錯的事情。惟一沒有提到的就是守安息日的誡命。守某個日子本沒有對或錯之別。聖經並沒有指示基督徒守安息日。相反,聖經特別指出,基督徒不能因沒有守安息日而被論斷!(西二16)。

6 . 在舊約中,破壞安息日之例的懲罰是死(出三五2)。但那些堅持信徒必須守安息日的人,並沒有向違法者執行死刑。這樣,他們既不能堅持人必須達到律法的要

求,便是不尊重律法,並且破壞律法的權威。事實上,他們是說:“這是神的律法,你必須遵守,但你若不遵守,也沒有任何事會發生。”

7 .信徒生活的準則是基督,而不是律法。我們的行為應效法主。這個標準比律法所設立的還要高(太五17∼48)。聖靈賜力量給我們去過一個聖潔的生活。我們希望生活聖潔,是因為我們愛基督。能滿足律法所要求的義,是那些按聖靈而行的人,而不是那些按血氣而行的(羅八4)。

這樣,信徒必須守安息日的教訓便是直接違反聖經的了(西二16),並且那是一個“別的福音”,只會帶來神的咒詛(加一7,9)。

無論律法主義以什麼形式出現,願每個人都有從神而來的智慧去分辨律法主義的邪惡!願我們永遠不會尋求以禮儀或人的努力去得稱義或成聖,而是在各樣需要上,完全並惟獨倚靠主耶穌基督。願我們常常記得,律法主義是對神的侮辱,因為這是以影兒取代實體——以儀式主義取代基督。

評註1(一8,9)司徒德(John Stott), Only

One Way: The Message of Galatians,頁27,28。

2(一18∼20)批判性文本作磯法(彼得一名的亞蘭文形式)。

3(二1)凱勳(E . F. K e v a n) , T h e Keswick Week 1955,頁29。

4(二3)割禮是施行在男性身上的一種小手術。神為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設立割禮時,用意是以此作為祂與他們立約的記號,而那約就是祂作他們的神,他們作祂的子民(創一七1∼11)。這不單是肉體上的一個記號,也是屬靈上的一個象征。亞伯拉罕受割禮是他信靠神的一個表記(羅四11)。猶太人不久便忘了割禮的屬靈意義,只看作是

加拉太書

1603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一個儀式。這樣,割禮在神眼中,便變得沒有價值了。

在新約中,神沒有再吩咐人行割禮,因為神在新約時代是以恩典同樣地對待猶太人和外邦人。在早期,教會里一群猶太信徒堅持人必須受割禮才能得救。這黨派就稱為“奉割禮的人”(加二12)。

5(二3)有關這次在耶路撒冷的會議,詳盡的記載可見於使徒行傳第十五章。請細心研讀這章經文。

6(二11)參看評註2。7(二13)經文中的標點符號,包括引

號,都是後來編輯時加上去的。有些解經家認為引句在這里結束,並且認為第15至21節是保羅對他跟彼得說話後所作的解釋。

8(二21)高勞(W. M. Clow), The Cross in the Christian Experience,頁114。

9(三1)雖然在希臘文中,“誰”一字有單數與複數之分,但本節的問題,並非不可以用複數來回答。

10(三5)最古老的英文抄本是全用大寫的。(小寫字母後來才出現。)不過,雖然本節中的大寫是編輯的意見,但“他”(He)一字用大寫H,十分切合上下文(參看新英王欽定本[NKJV])。

1 1(三1 3)鐘士林( J . C y n d d y l a n Jones), Studies i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John,頁113。

12(三20)雖然這里的論點跟後來基督被稱為新約中保的說法(來九15)似有矛盾,但中保一詞在兩處經文是有不同含意的。摩西作為中保,只是負責從神手中接過律法,然後交給以色列人。他是一個中間人,或作為以色列人的代表。基督作為新約的中保,有一個更高超的含意。神能公義地把新約的祝福賜給人之前,主耶穌必須受死。正如只有死能使一個人的遺囑生效一樣,新約也必須以主耶穌的血來確立。祂要把自己獻上,作所有人的贖價(提前二6)。基督不單保證祂的子民可以得約的祝

福,也保守祂的約民能面對這個充滿敵意的世界。在這方面,祂扮演一個大祭司和保惠師的角色;這也是祂身為中保的工作之一。

13(三24)Pa idagogos這希臘文的字面意義是“兒童導師”(衍生出英文的pedagogy)。這人通常是奴隸,負責接送孩童上課下課。有時他也會執教鞭。

14(四7)批判性文本只作“靠神為後嗣”(譯按:參看和合本)。

15(四7)夏理信(Norman B. Harrison), His Side Versus Our Side,頁71。

16(四13)對於保羅的“疾病”,學者提出了幾個不同的理論。極有可能是一些眼疾——中東常見的。也有人提出其它疾病如瘧疾、偏頭痛、癲癇及其它。

17(四17)司徒德(Stott), Galatians,頁116。

18(五1)麥敬道(C. H. Mackintosh),出處不詳。

19(五2)肯特(Jack Hunter), What the Bible Teaches, Galatians-Philemon,頁78。

20(五4)何格(C. F. Hogg)與溫尼(W. E. Vine), Epistle of Paul the Apostle to the Galatians,頁241。

2 1 ( 五 1 3 ) 裴 雅 森 ( A r t h u r T . Pierson),出處不詳。

22(五16)司可福(C. I. Scofield),出處不詳。

23(五19∼21)批判性文本(Nu)沒有“不貞”,porneia一字常譯作“姦淫”,意思也包括不貞。然而,保羅大概不會在提到肉體的惡行方面,忽略了婚姻上的不忠這種嚴重的罪。

2 4(五1 9∼2 1)批判性文本沒有“兇殺”(phonoi)。由於這字跟前述的phthonoi(嫉妒)十分相似,所以在抄寫時很容易會漏掉。

25(五19∼21)參看林前六9的評註。2 6 ( 五 2 2 , 2 3 ) 查 達 域 ( S a m u e l

C h a d w i c k),在司徒雅各( J a m e s A .

活石聖經註釋

1604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Stewart)的Pastures of Tender Grass,頁253中引述。

27(五24)在英文用法中,過去不定時(aorist)的estaurosan(已經釘十字架)必須譯作現在完成時,但這個過去不定時、陳述語氣的動詞是強調那行為,而不是延續性的後果。

28(六7)佛魯得(J. A. Froude),出處不詳。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