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 :互联网 的新深度 ,一个人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词与符 … ·...

Post on 01-Aug-2020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大数据+:互联网+的新深度

“互联网”、“+”,一个人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词与符号的组合,从李克强总理

把其嵌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那一刻起,便激荡起神州“大众创业,万众创

新”的春潮,为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了一股澎湃力量。

亚投行的惊艳所展现出的中国经济世界凝聚力,“一带一路”的震撼所展现的

中国历史文化的生命力与辐射力,无不在诠释着“中国世纪”的新内涵。“站在„互

联网+‟的风口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的经济飞起来……”李克强总理对“互联网+”的

激情阐释,则从一个人类社会的新空间描绘了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图景。

中国的这场“互联网+”行动计划,将突出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现代

制造、生产性服务等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

也就是说,“互联网+”只是这个让中国经济飞起来的起点,它的发展之势还需依

托大数据、云计算来创新生成新动力,打造新深度。

一、互联网+:连通造就商业变革

2015 年的春天,中国在地球仪和网络空间勾勒起两条壮丽的曲线,创造了

闪耀全球的“双+”效应。

“一带一路”从东方中国一路向西,穿越海洋,跨过大陆、横贯亚非欧,以高

铁、管道、光纤、资本从地缘上重新连通起两千多年来,数万公里,中国与世界

上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协作,创造出一个光彩夺目的“中国+”模式。

与此同时,诞生了近半个世纪的互联网络,从线上到线下,从虚拟到实体,

正在被中国打造的连通线所刺穿和勾连,创造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模式。

1969 年,美国国防部机构的“阿帕网(ARPAnet)”的诞生,被称为“互联网

元年”,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式进入了信息时代。自此开始,从门户网站、信息平

台、BBS、电子邮箱,到微博、微信;从 ADSL、光纤,到蓝牙、Wi-fi 无线信

号传输技术,已经年近五十的互联网,已经跨过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企

业与企业、市场与市场、模式与模式等等,不同主体间的信息化连通,让互联网

与传统业态碰撞出令人眩目的火花。

互联网与通讯的碰撞,让腾讯的微信实现了与数亿人的语音、视频、图片和

文字的即时情感连通,并且不断向传媒平台、电商支付平台等渠道端延伸,造就

了传媒与金融行业的新业态。

互联网与金融的碰撞,让天弘基金迅猛地与占中国人口总数 2.3%的 3000

万客户实现了资金连通,缔造出的余额宝资金规模在短短 5 个月,就实现了从 0

元至 1000 亿元的增量,成为国内基金史上首只规模破千亿的基金,引爆了互联

网金融。

互联网与商贸的碰撞,让阿里巴巴的淘宝和天猫电商平台,与 5 亿的注册用

户数,实现了每天超过 6000 万固定访客的交易连通,创造出每天在线商品数量

超过 8 亿件,平均每分钟售出 4.8 万件商品的惊人数据。2014 年“双十一”淘宝销

售额达 571 亿元,物流订单 2.78 亿,领域多达 217 个国家和地区,把“双十一”

这个中国的电商营销日,变为全球消费者的购物狂欢节。

这是互联网的连通力量带给中国与世界的震撼,但这种震撼并没有随着时间

而衰减,而是以更加强悍的力量进入了人类的大脑与思维,开始经验、知识、技

术等智慧的连通,也从此轰开了中国的“互联网+”时代。

在这个由人类造就的非自然空间,中国的农业、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将不

断推上互联网的高速公路,推动低端向高端跃升、夕阳向朝阳转型,传统向新兴

的再生。

但连通不是目标,它不过是一场改变企业、行业形态或形状的物理反应,中

国经济的跃升、转型、再生,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深入细胞与基因进行融合的化学

反应,创造出新生命的力量,把“互联网+”推向一个新深度,而能够担负起这个

伟大使命的主角就是“大数据+”。

二、大数据+:融合创造产业革命

如果说“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产业与互联网,已从昔日的“+互联网”完成了“互

联网+”的转变;而助力“+”地位转换的力量,则来自于大数据,来自于信息化的

量变向数据化的质变。

“互联网+”的实质是信息化的个体间的物理性连通,而个体与个体的碰撞,

则很难从要素的融合上实现化合、分解、置换的化学性新生效应。

“大数据+”则是对“+”入互联网的个体的信息化深化——数据化。

首先,它能够对企业、产业等个体,进行整体结构性、全要素的数据设计,

从而打造一个能够在互联网上融合发展的数据化个体;其次,它能够以其特有的

关联能力,打破人类社会数千年来由因果关系建立的传统格局,从微观上透析各

要素构成,实现不同个体之间全量要素大纵深的关联、组合、融合,从而形成全

新的业态。

这种颠覆人类思维模式的革命,将把“互联网+”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在连通

世界的互联网高速路上,无数数据化的传统产业与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

业,新兴产业与新兴产业,在不断的高速空间转换与碰撞中,进行全结构、全要

素的关联,不断地分解、化合、置换组合、融合出一个个生气勃勃的新产业。

从此,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将融合在彼此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第二产

业、第三产业都将融合成服务业,创建出一个全新的经济形态。

这个颠覆未来的目标很美好,却并不遥远,领跑在中国大数据前沿的企业已

经叩响了“大数据+”的时代之门。

曾将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在信用领域的革命性应用的金电联行,在以云数据

挖掘、云信用计算和云结构服务三大核心技术,破解了缺信息、缺信息造成的中

小微企业信用融资这个世界性难题,成功探索出一条全过程、全动态、全量化的

大数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之路后,开始从大数据+金融、大数据+信用,向大数

据+传统工业产业的转身。

2015 年 4 月 18 日,领军我国合成纤维产业技术创新的上市公司——北京

三联虹普新合纤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对外投资进展公告,将公司在纺织行

业长期积累的数据、资源和经验,与金电联行大数据金融与信用创新相结合,以

工业化发展为主线,快速实现信息技术、大数据对传统产业的重构,构建纺织行

业新生态,从而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装备及系统集成方面走向世界先进水

平。

当下,“互联网+”的信息连通平台已经走向成熟,“大数据+”的产业融合趋势

也已具备,两者合力,必然会造就互联网时代的新未来。

三、连通+融合:打造融通世界的“中国+”

人类从电气时代走向信息时代,用了近 100 年时间;而从信息时代到大数

据时代的出现,仅仅用了 40 多年。

“互联网+”的连通所带来的变革,从广度上为大数据+拓展、积累的巨量的个

体资源、空间资源、数据资源和智慧资源;而“大数据+”的融合所带来的革命,

从深度上延伸了“互联网+”链条,实现了连通的量变向融合的质变的跨越。

“互联网+”无疆界,它将连通不仅仅是中国的信息化产业,它将成为中国连

通并推动世界经济变革的高速路;

“大数据+”无极限,它能关联融合的不仅仅是网络的数据化产业,还将从血

缘、地缘、业缘等不同的交际关系统中,把“互联网+”、“一带一路”等打造成连通

和融合世界的纽带,创建一个改天换地的“中国+”。

本文摘自:《经理人》杂志 2015年 5月刊

作者:田京海,金电联行(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新兴产业大数

据信用服务中心副主任秘书长。长期从事信用体系及信用市场建设研究,及基于

信用风险控制的金融产品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系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纲要》起草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另附:田京海于 2015 年 6月 5日在 RONG系列论坛之四——大数据与诚信社会研

讨会上所做的题为《大数据商业信用服务最佳实践》的演讲。

田京海:金电联行(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新兴产业大数据

信用服务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长期从事信用体系及信用市场建设研究,及基于

信用风险控制的金融产品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系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纲要》起草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非常感谢韩院长和我们的论坛给我提供了一个这样好的机会,能让我跟大家

一起分享金电联行在大数据商业应用的最佳实践。

说起这个话题,我们公司是 2007年成立,在做这个业务的时候还不知道数

据或者大数据到底是什么。我们也是做着做着感觉我们进入到了这样一个行业

里。

先从大数据信息技术跟大家谈一下。首先谈一下金电联行和大数据应用。

金电联行成立于 2007 年,是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金融、经济、社会信用管

理的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企业。它的核心的技术和业务就是采用非财报信息为中小

微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诚信贷款服务。目前已经为 1000 多家中小微企业提

供总额规模 50亿元的纯信用贷款,未发生一笔不良,有三分之二都是小微企业,

这个诚信还是相当好的。现在也是国内第一家大数据信用的服务机构,也是国内

唯一一家被银行认可的机构。

我们是首批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全国性企业征信服务机构的机构。我们把大数

据和传统业务做了比较,才得到了这样一个牌照,这也是对我们业务基本的认可。

我们还是中小企业协会的副会长单位。

我们现在主要是为中小企业服务。我们还和很多的机构,国家部委建立了各

种各样的平台。

我们的大数据信用技术最早发端于产业链,因为我们是通过产业链的电子交

易平台系统直接采集企业的经营交易的明细数据。通过对这些明细数据建立我们

大的分析,历时 7 年,采集了 40 多万家中小企业的数据,建立了一个模型,利

用这个模型对这些企业进行诚信的问题的研究。

我们大概有三个方面的创新技术。

云数据挖掘,主要是通过我们自主研发的云端数据挖掘机器人。把它植入到

企业端产业链电子系统里面,我们能实时采集企业的经营数据,进行加密、传输,

再做各种处理。

第二,云信用计算。这是企业信用模型,整个模型的实验室指标有一千多个,

核心应用指标 500个,通过这个,给出企业的信用评分,另外,可以给出这个企

业整体的信用,银行的授信额度,还能给出他的单笔授信额度,还能贷后对企业

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第三,云服务平台,既能提供信息服务,也能提供一些平台的各种各样的服

务。

特点:

第一,我们用的是全量的明细数据,我们用的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中能够提

供的所有数据,是明细数据,不是合计数据。化解了我们在商业征信中遇到的非

常大的问题---财报信息不准。我们通过对企业全量明细数据的分析,更加真实

的看到一个企业实际的情况,避免了我们过去由于财报不准确没法对企业进行评

价的问题。

第二,通过行为模式计算企业的信用。现在的传统金融是以资产抵押,很多

中小企业都是资产非常少的,正是因为没有这样的资产,他们经营比较困难。我

们现在让很多资产比较少的企业也能够参与到整个的金融服务中来。

第三,全计算的评价方式,现在有很多的评级,更多的是以定性为主、定量

为辅的分析,现在用我们这个技术能够实现风险定价的全量化。

第四,可以实现最全过程的风险控制。从这个企业融到资以后,我们可以比

较高的对他进行风险分析。如果数据实时挖掘到,我们实时可以给他做系统性的

评价。通过这种评价能够预测他三到六个月的风险,能够有效避免事后管理。

第五,全客观、规模化的评价。采用的是企业客观的记录,采集模式、分析

过程也都是没有人参与的,都是客观的方式来做的。以往对一个企业评价,需要

很多人,还需要很长时间,他的费用是非常高的。我们现在用这种技术模式,可

以批量的对几万家企业同时进行各种各样的评价。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

我们主要在三个服务领域:第一,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破解由缺信息、缺

信用造成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第二,金融机构量化风险管理。金融机

构大了以后,风险非常大,监管非常难,人的道德成本非常高。我们用数据的方

式来做整个的风险管理,能够避免很多的问题。从而消除一些金融机构不愿意贷

款的问题。第三,政府数据化社会治理。改变了主管的粗放性的社会管理问题,

形成了全过程、精细化的管理方式。

四套应用系统:

第一,数据采集系统,云的数据挖掘系统。这个主要是采集电子化交易平台

上的统一性的数据。网络数据的挖掘系统在我们公司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发挥了特

别大的作用,每一天都有几百个挖掘系统在挖掘互联网的各种各样的企业数据。

我们针对没有电子化交易平台的企业数据挖掘问题,我们设计了数据的导入系

统:这个是由企业自己填报的,一种是面向企业的填报系统,一种是面向金融机

构的填报系统。

第二,征信报告系统,确定他的身份真和假。征信报告,按照标准版、专业

版、行业版这些不同方面的记录报告。我们会把一个企业记录在很多公共数据系

统里面的信息关联在我们这里面,只是罗列地告诉你他做了什么,他在发生着什

么,但是不会告诉你他的信用程度。我们在他罗列的信用基础上做一个简单的分

析,直观地告诉你他的信用程度。

第三,信用评价系统,这个系统也是分成两块:一块是面向企业融资的信用

方式的评价,这个几乎可以用于银行、担保、债券、信托,我们可以用短的时间

从大批量的企业中给你筛选出好的企业来。同时,还能够对你融资以后的风险状

况进行风险服务。跟地方政府合作,帮助地方政府从批量企业中选出好的企业来,

为政府的各种补贴筛选好的企业,招投标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技术。

第四,跟踪监测系统。这是一个特定的系统,主要是对融资以后的企业,或

者开展融资的金融机构,对他们进行风险的监管。主要还是金融机构的监管,还

有地方政府对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

我们有五项基础的产品:

第一,客观信用融资,一千家、超过 50 亿,而且没有抵押、没有担保。做

到了三个降低:降低了信贷的门槛,我们做的是无抵押的,让很多没有抵押品的

企业可以进入到信贷的行业里,降低了信贷门槛。同时,降低了融资的成本,我

们现在给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加上我们自己的管理费,不超过 10%,降低了融资

的风险,很多企业由于贷款比较难,他们选择了高利贷,有的参加了联保、互保,

最后是把自己的命运放在了别人的手里,用我们的方式就可以不用这样担心了。

第二,银行贷后风险监控。我们现在给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广发银行,

帮助他服务贷后的资本总额已经是五百亿了。现在在这个领域里面应用的范围非

常广,中小企业最大的融资风险就是在贷后,中国的银行一般是重贷前,轻贷后。

第三,企业优选。

第四,风险监测。

第五,研究类的产品。

三大技术、四大应用系统、五大基础产品在三个服务领域形成了七个平台化

的服务。

你只要给我一个企业的名字,我就能够把他进入到公共服务系统里面的信息

很快查到。不仅可以查到,还可以你做定位、分层分级,也可以给你做评价。

第二个平台,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这些企业是用数据化的技术来做的,他

主要是用我们的模式,从批量的选择企业,把企业放在投融资平台上,供那边的

金融机构来选。

选中了以后交易的过程和贷后的过程都由我们来跟踪。这为平台的金融化交

易提供了技术保障。

这是我们为新三板提供的一个交易平台,这是为新三板的企业和新三板的管

理服务的。

我们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地方政府建公共信息服务提供了一个服务的

系统。这个系统体现了很多我们的服务理念,比如说全国性“条”的数据和地区

性“块”的结合,小数据和合计数结合,静态和动态的结合。涵盖了社会信用体

系建设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功能。

地方政府的金融监管和服务,现在主要是对小贷做担保的工作。

文化产业大数据金融交易平台,这个因为比较复杂,我们不仅要做个人,还

要做个人、还要做产品,跟以往不太一样。

实践案例。

地方政府的合作,我们跟贵阳政府签订了合作,主要在做中小企业投融资服

务,在做金融风险控制,还要再做互联网的银行。

安亭是每年产值有两千亿的特别大的镇,他主要是做车的,我们为他们的企

业提供了投融资的服务,我们在那儿建了研究院,也为小贷担保公司做了监管。

我们跟科技部也做了科技方面的具体事情。

跟厦门市政府推动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平台,也跟德州做项目,跟清华在青岛

这边也做了。

在长春也都是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

与山西运城。

这是我们跟中关村的合作,主要是做产业投资、科技金融、园区发展、小微

金融服务。

跟上海做同样的事情,跟天津也是同样。

我们跟第二家民营银行华瑞银行做了合作,民营银行贷出了 50 万的企业贷

款。这个贷款用了我们的技术,集移动金融、大数据金融、互联网金融,这也是

为我们做互联网金融提供了特别好的技术支持。

我们跟民生银行的合作是非常早的,民生银行是第一个承认了我们这样一个

模式,使我们的技术能够真正为企业信贷做服务。

这是我们合作的银行,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小的。

在产业服务里面,我们深入的介入了贵阳大数据产业。

我们跟南京也是签订了合作。

物流产业,也是跟产学研建立合作关系。

跟企业合作,我们跟传统的纺织企业建立合作,传统企业用我们的技术。

跟一些商贸的合作企业。

还有一个是贵阳的数据产业。

总的来讲,我们做了很多,但是我们也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我希望能够跟

大家做一个更深度的交流。谢谢!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