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1日尼泊爾賑災醫療團(第三梯)─工作日...

Post on 30-May-2020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二零一五年五月十一日

慈濟尼泊爾

賑災醫療團

孩子王療心病

安置鄉親的曼索里帳

篷區,原來是一個足

球場,水藍色夾雜在

灰色、綠色的帳篷中

,格外顯眼,帳篷內

,慈濟賑災醫療團的

醫生及護理人員,正

在為帳篷區及附近鄉

親義診服務,大醫王

正在為一群十來個孩

子醫治驚恐的心病。

旗正飄揚,慈濟賑災

醫療團的醫護理人員

,正在為帳篷區及附

近鄉親義診服務。

攝影者:簡淑絲

走了半小時的路程,

阿嬤到醫療站請醫護

人員換藥,骨折部分

只能期待慢慢癒合。 攝影者:簡淑絲

普瑞姆骨科醫師細心

為阿嬤重新固定骨折

之處,以減輕疼痛。 攝影者:簡淑絲

巴塔普市安置受災鄉

親的曼索里帳篷區內

,一位女孩正在學著

騎單車。

攝影者:張清文

陳子勇醫師、邱國樑

醫師為一群十來個孩

子醫治驚恐的心病。 攝影者:張清文

邱國樑醫師膚慰經驗

豐富,以歡笑陪伴受

災的孩子心。

攝影者:張清文

攝影者:張清文

大醫王隨著歌詞,同

步翻譯成英文,孩子

們跟隨四位大朋友的

動作一起比。

攝影者:張清文

帳篷區的孩子們,漸

漸展露出笑容。

攝影者:張清文

尼爾蒂斯、賴俊良、

陳子勇三位醫師進入

帳篷內探視褥瘡女孩

,商討治療機會。

攝影者:張清文

葉光庭醫師與郭瑞敏

護理師帶著醫療箱來

幫她換藥清傷口。

攝影者:張清文

褥瘡女孩期待幫助的

眼神,志工奔走下,

有住院療養的機會。 攝影者:張清文

謝謝慈濟︱廚房

香積區,需趕做三百

五十人份的午餐。

攝影者:張清文

羅美珠師姊帶著以工

代賑志工,趕做三百

五十人份的午餐。

攝影者:張清文

尼泊爾第一餐的時間

到了,鄉親紛紛拿著

一個白鐵圓盤,盛飯

勺菜。

攝影者:張清文

簡易廚房的搭建地點

攝影者:張清文

簡易廚房由具有營建

專才的陳永文規劃,

正與羅美珠師姊共同

商討。

攝影者:張清文

李文傑師兄向曼索里

帳篷區營長說明,協

助搭建廚房帳篷的施

工設計。

以工代賑的鄉親是簡

易廚房搭建的主力。 攝影者:張清文

陳永文透過小志工翻

譯,將所需的建造方

式,向以工代賑志工

說明。

攝影者:張清文

陳永文同仁更以親身

實作,讓以工代賑鄉

親了解如何搭建。

攝影者:張清文

只要提供環境、提供

資材,鄉親就會找到

出路,找到成長的機

會,這就是愛。

攝影者:張清文

簡易廚房地基空心磚

空隙補強,陳永文同

仁以空心板為工具巧

思填補。

攝影者:張清文

鄉親急需簡易廚房,

在搭建時,牆上貼有

「謝謝慈濟廚房」。 攝影者:張清文

愛是心病良藥

七十一歲的阿嬤隻身

來到帳篷區求診。地

震時,除了左手骨折

外,還有皮肉外傷。

雖做了緊急處置,阿

嬤每天都覺得疼痛,

獨居的她,前天走了

三十分鐘的路程,到

醫療站指定慈濟醫生

幫她換藥,骨折部分

只能期待慢慢癒合。

知道阿嬤一人獨居,

藥師蔡佩珊及志工決

定護送阿嬤回家去。 攝影者:簡淑絲

街上志工和羊群錯身

而過。

攝影者:簡淑絲

緊握的雙手,彼此傳

遞溫馨,在人心鋪出

康莊大道,彼此以愛

互動、以善互助。

攝影者:簡淑絲

阿嬤暫住的處所,雖

是未完成的工地,但

至少有遮風避雨之處

攝影者:簡淑絲

這樣克難的空間住了

六十二戶人家,三百

多位,而其中有四十

幾位小孩,在危險的

空間四處跑跳。

攝影者:簡淑絲

在未完成的工地中,

鄉親手抱孩兒,無奈

的神情遙望遠方。

攝影者:簡淑絲

「阿嬤!祝福您!」

志工上前擁抱阿嬤。

心靈有愛,即使生活

貧困,仍是富有。

攝影者:簡淑絲

陪同蔡佩珊藥師護送

阿嬤回家,還在讀書

的志工,歡喜分享自

己的感動。

攝影者:簡淑絲

「我們都是一家人」

,孩子們心中的「家

」,是在帳篷內,只

是記憶,再不復有笑

容的地方了。

攝影者:簡淑絲

以工代賑的小志工,

被慈濟志工的精神所

感動,今天,他們即

興寫下一段歌曲:

We are Tzu Chi

Volunteers

We will keep trying,

We will go hard

We will serve people

till the end

We are Tzu Chi.

尼泊爾的小志工寫下

歌曲,這是他們的初

發心,也是所有慈濟

志工在佛前的誓願。

攝影者:簡淑絲

「慈濟,感恩!」協

助醫療團隊運作,當

地青年志工,發揮了

很大的功能。

攝影者:簡淑絲

因左腦中風,造成右

手右腳癱瘓的鄉親,

陳子勇醫師跪下雙膝

,親自為阿嬤問診。 攝影者:簡淑絲

躺在角落的還有婦人

Maiya,她在兩個月前

中風,右手右腳偏癱

。「右手舉起。」。

婦人虛弱地舉起右手

,「用左手幫助右手

再舉起來。」陳子勇

親自示範,告訴婦人

:「一天至少要二百

下,就可以慢慢恢復

。」

原本不敢站起來走路

的鄉親,經過醫護人

員的鼓勵,終於試著

站了起來。

攝影者:簡淑絲

「嗨!」靦腆的鄉親

手抱著幼兒,來自花

蓮的護理師闕那堯與

鄉親打成一片。

攝影者:簡淑絲

劉馬尼師兄翻譯黃福

全師兄給鄉親的開場

白:「我們是慈濟基

金會,來自臺灣。」

攝影者:簡淑絲

志工問:「妳最想要

的是什麼?」她說:

「書,因為就要考試

了,但我的書都在瓦

礫堆裡了。」

攝影者:簡淑絲

「我們是慈濟人,帶

來全世界的愛。」志

工用感性語調,帶動

臺下的鄉親。

攝影者:簡淑絲

「因為我們都是一家

人……

」臺上一家人

帶動,臺下鄉親高舉

雙手跟著哼唱。

攝影者:簡淑絲

「依比呀呀,依比依

比呀,…

」慈濟志

工與大一醫王卯起勁

來,熱情帶動。

攝影者:簡淑絲

一時間大家成了一家

人,悲歡與共。

攝影者:簡淑絲

大醫王擁抱尼泊爾的

鄉親,化冷漠為溫情

,轉寒冬為春陽,有

愛的人間最美。

攝影者:簡淑絲

有愛滋潤,是心靈最

好的休息站,見苦知

福,為苦難人點燃希

望、種善植福。

攝影者:簡淑絲

訪視的路上,沿途可

見婦女抱著孩兒。「

愛」是妙法清水,滋

潤人心,帶來希望。 攝影者:簡淑絲

安心安身首關懷

危樓林立基敗壞

小心提防鬆軟處

震後大雨釀成災

攝影者:簡淑絲

第二天發放

格巴(KHWOPO)

學院是

慈濟在尼泊爾第二場

物資發放的地點,4

月25日的大地震中並

未受到影響,因此政

府在第二天便將學校

做為避難場所,無家

可歸的災民們席地住

在教室裡已經超過兩

個星期了。

拍照者:林燕龍

慈濟國際賑災團隊於

五月十一日在格巴學

院進行第二次發放活

動。

為了讓發放順利進行

,現場警察人員駐守

管理秩序。

攝影者:莊慧貞

拍照者:林燕龍

至今,尚有二百二十

四位災民暫住在該校,

另有一百一十五災民

在校前四頂帳棚棲身。

簡單的場地布置後,

邀請民眾進入會場。 攝影者:莊慧貞

劉濟雨師兄引導本土

以工代賑志工

Jaganath

管理現場秩

序技巧。

攝影者:莊慧貞

以工代賑志工手上簡

單的組別分區文宣,

讓鄉親容易找到自己

的隊伍。

攝影者:莊慧貞

第一批鄉親進入會場

,井然有序,其他鄉

親暫時在會場門外等

候。

攝影者:莊慧貞

早上八點,災民帶著

領物券,在該校集合

等著領取物資。

拍照者:林燕龍

拍照者:林燕龍

發放前,志工向災民

說慈濟。

劉濟師兄(

右前)

、廖

明泉師兄(

左前)

以喊

口號加油打氣方式,

與鄉親互動。

攝影者:莊慧貞

攝影者:莊慧貞

幾次高喊「加油!加

油!」鄉親逐漸展笑

顏。

「加油!加油!」鄉

親高舉手裡的發放單

回應。

攝影者:莊慧貞

在劉濟雨師兄的帶動

下,大家學會「感恩

」手語。

攝影者:莊慧貞

拍照者:林燕龍

之後志工帶領大家共

同祈禱。

拍照者:林燕龍

賴俊良醫師代表恭讀

上人的慰問信,祝福

鄉親。

攝影者:莊慧貞

志工帶動氣氛,期許

能讓鄉親感受還有許

多人在關懷他們。

攝影者:莊慧貞

祈禱過程中,許多鄉

親仍舊面露愁容。

攝影者:莊慧貞

簡單隆重的捐贈儀式

,由鄉親代表從慈濟

人的手中接過物資。 攝影者:莊慧貞

拍照者:林燕龍

志工將物資發給災民。

核對戶籍資料,鄉親

步入領取物資。

攝影者:莊慧貞

三十公斤的大米,鄉

親用布條包裹扛起來

準備帶回家。

攝影者:莊慧貞

志工親切和鄉親打招

呼。

攝影者:莊慧貞

拍照者:林燕龍

志工恭敬地彎腰向災

民說感恩。

拍照者:林燕龍

發放活動圓滿完畢,

共有一千六百二十六

戶受惠,志工將剩餘

的大米載回倉庫。

拍照者:林燕龍

其中災民沙努瑪雅歡

喜地領取物資,也很

感恩慈濟以誠以情對

待災民。

拍照者:林燕龍

拉特納(左)與克麗

斯內(右)是住在學

校前面四頂帳棚其中

的受災戶。

地震後,拉特納每天

擔心不知該身居何處,

幸好有人在格巴學院

設立帳棚,她與一共

十三口的家人就有遮

風避雨的地方了,到

現在已經在帳篷居住

十五天了。

尼泊爾目前正值雨季,

幾乎每晚都會下雨,

「每次下雨,住在帳

棚的災民就馬上跑到

學校。因為帳棚裏面

一定會淋濕,大家只

能在教室外或者在廚

房睡覺。」拉特納也

訴苦最近膝關節常常

發痛,但因為金錢不

夠,只能忍受病痛。

慈濟進行發放的同時,

也舉辦義診,讓她感

到很幸運。「有點欣

慰與感動,慈濟不但

贈予物資,還為災民

舉辦義診。感謝慈濟

關心、援助我們,你

們的付出真的令許多

人感動。」

拍照者:林燕龍 拍照者:林燕龍

骨科醫師黃盟仁表示,

能夠來到佛陀誕生地

付出,是一分榮幸與

幸福。

抵達尼帕爾後就遇到

語言障礙,所幸有當

地居民陪同協助翻譯。

「語言是難以避免的,

但對我而言這不是大

問題,以我的肢體語

言與微笑應該也可以

與災民們溝通。」

五十六歲的Puna ma

ya

pyatha(

前二)

和十三

歲的孫女Anjina

byatha(

前一)一同前

來領取物資。

攝影者:莊慧貞

地震發生時,P

una

maya pyatha

人正在屋

外,她大喊著要屋裡

的兩個兒子趕快跑出

來,眾人驚惶失措時

,才發現還有個小孫

子獨自留在樓上,兒

子衝上樓救孩子,一

家人就在不斷的餘震

中躲到空曠的地方。

慈濟人徵詢阿嬤同意

,和祖孫兩人前往訪

視關懷。

攝影者:莊慧貞

沿途路經狹小巷弄,

社區處處可見到殘磚

碎瓦。

攝影者:莊慧貞

志工來到阿嬤受損的

房屋,從外觀看去已

經搖搖欲墜。

攝影者:莊慧貞

泥磚砌築的老屋子禁

不起這幾波劇烈的搖

晃,屋子雖然沒有塌

掉,但已經四處裂開

一根手指頭寛度的長

長裂縫,窗戶也變形

而向外突出。

攝影者:莊慧貞

原本居住的環境就不

是很好,地震受損更

是雪上加霜。

攝影者:莊慧貞

地震後一家人在空曠

的地方,搭了簡陋的

帳棚,住了六天後大

雨又讓帳篷淹水。

攝影者:莊慧貞

他們只好離開帳篷到

附近租屋,一家十口

人蝸居在四坪的小房

間裡抵達阿嬤的家。 攝影者:莊慧貞

Puna maya pyatha

:「地震後,我們很

需要食物,慈濟幫助

我們,真的很偉大,

我很感動。」

攝影者:莊慧貞

志工訪視沿途路上,

災民除了向慈濟人道

感恩,更期盼慈濟人

到家裡訪視勘災。

攝影者:莊慧貞

義診區的前方水泥地

上躺著下半身癱瘓的

男子,他是五十五歲

的Shiddi Rom Awal

攝影者:莊慧貞

一場車禍造成他雙腳

行動不便,為了醫治

雙腳開刀,造成了下

半身癱瘓;屋漏偏逢

連夜雨,大地震震壞

了他的家,他和太太

及三個女兒被送到格

巴(KHWOPO)

學院穿堂

安置。

身體殘缺行動不便的

他,一直躺在水泥地

上,周圍蒼蠅不停地

在他身上飛舞。

攝影者:莊慧貞

鄭順賢醫師問診後,

發現他有發燒,身上

還有其他傷口,志工

緊急連絡送醫院治療

。 攝影者:莊慧貞

翻譯志工協助人醫會

醫師解說他目前的身

體狀況,從頭到尾他

的手都緊緊抓著志工

。 攝影者:莊慧貞

等待救護車抵達的時

間,Shiddi Rom Awal

的太太和女兒一起食

用午餐。

攝影者:莊慧貞

三個女兒交由熟識的

朋友S

arismita(

右)

忙照顧。

攝影者:莊慧貞

陳濟任師兄(

左)

緊急

找來S

hrijana Awal(

右)

關懷這個個案。

攝影者:莊慧貞

鄭順賢醫師 (

左)

、涂

炳旭(右)

護理師協助

一位在地震中受傷的

阿嬤。

攝影者:莊慧貞

阿嬤用傳統方法醫治

手部,仍不見好轉,

因此請人醫會協助,

但現場沒有固定板。 攝影者:莊慧貞

涂炳旭護理師使用紙

箱上的厚紙板,作為

輔助醫療器材。

攝影者:莊慧貞

Suresh Tamrakar

是巴

塔普市政府的人員。 攝影者:莊慧貞

這幾天都在發放現場

拍照記錄慈濟志工的

活動,也逐漸和志工

成為好朋友,,拍照

技術極佳的他,甚至

簽署了著作權同意書

,同意慈濟使用他的

照片。

一天結束,醫護人員

每天忙進忙出幫民眾

看診,非常「幸福」

,同時感恩能協助災

民。

攝影者:莊慧貞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