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东广州黄埔区广州市黄埔广附 实验学校初二上 …€¦ ·...

Post on 21-Jun-2020

2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2017~2018学年广东广州黄埔区广州市黄埔广附

实验学校初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A.

B.

C.

D.

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纠纷(jiū) 孤孀(shuāng) 门槛(kǎn) 气冲斗牛

(dòu)

校补(jiào) 哺育(bǔ) 修葺(qì) 心有灵犀(xī)

调羹(gēng) 诘问(jié) 愧怍(zuò) 颠沛流离(fēi)

祈祷(táo) 累赘(zhuì) 赤裸(kē) 深恶痛绝(è)

1

A. 选聘 滞笨 缈小

鞠躬尽萃

B. 婉转 烦锁 茏罩

目不窥园

C. 深宵 狂澜 陡峭

仙露琼浆

D. 班斓 取缔 绸密

忧心冲冲

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

A.

B.

C.

D.

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听了郎朗精彩的钢琴独奏曲《黄河》后,大家都叹为观止。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当暴风雨袭来时,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科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构思新颖,匠心独运,值得读

一读。

3

A.

B.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能正确选择毕业后的去向,是一个人走向成热的标志.

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

4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C.

D.

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由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而成的。

A.

B.

C.

D.

下列对名著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的性格沉着冷静,知识渊博,是一名反抗压迫的战士。这一形象

正是凡尔纳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想的体现。

“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胸中

实无一策。”这是《三国演义》中庞统“舌战群儒”的精彩话语。

“正行处,忽见一座高山,那怪把红光结聚,现了本相,撞入洞里,取出一柄九齿钉耙来

战。”这里所说的“那怪”就是后来的猪八戒。

虎妞,《骆驼祥子》中刻画的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

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不幸的是,她最后因难产而死。

5

A.

B.

C.

D.

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所写诗句“沾衣欲湿杏花

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杨柳风”指的是春风。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均是儒家经典著作,被称之为“四书”,其中的《论

语》首创了语录体散文形式。

世界四大经典寓言作品是《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莱辛寓言》、《克雷洛夫寓

言》,中国的寓言散见于诸子百家著作。

素有“秋思之祖”之称的元曲作家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所写的“小桥流水人家”与崔颢在

《黄鹤楼》一诗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一样,都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写

法,表达自己浓烈的思乡之情。

6

古诗文默写。7

A.

B.

C.

D.

E.

F.

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有错误的两项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扬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1)

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作四题作答)(2)

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

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2

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3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4

莫言下岭便无难,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5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6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文名句(本题为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

超过10分)

赵师秀的《约客》中表现诗人因所约的客人未到而内心有些失落的句子

是: , 。

7

根据课本,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8

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 斯: (1)

即更刮目相待(司马光《孙权劝学》) 更: (2)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欧阳修《卖油翁》) 释: (3)

屠自后断其股(蒲松龄《狼》) 股: (4)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

陈康肃公尧(yáo)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ǚ),有卖油

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

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

(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

选出加黑词与题干中加线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1)

A.

B.

C.

D.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解释槪念

如释重负

手不释卷

爱不释手

1

A.

B.

C.

D.

吾射不亦精乎

精益求精

博而不精

精打细算

精通射击

2

二、阅读与鉴赏(47分)

A.

B.

C.

D.

但微颔之

但手熟尔

但愿成功

但求无过

虽然……但……

3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章画线的句子。(2)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1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2

A.

B.

C.

D.

品读“康肃笑而遣之”一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笑”是解嘲之笑。

“笑”是不屑的笑。

“笑”是不服气的冷笑。

“笑”是甘拜下风的笑。

(3)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作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

这首诗共四句,写出了诗人几种心情?请你概括。(1)

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睡在噪音里的母亲

牧徐徐

母亲是一个特别爱静的人,尤其是在睡觉时,不能受到一点声响的打搅,否则就易失眠。

以前,母亲一直住在乡下老家,村子里的白天夜晚都特别安静。因此,她习惯了在这样的环

境里入睡。我在很小时便知道母亲喜欢清静,所以,不敢在她睡觉时发出喧哗声,更不敢轻易去

打搅她。

母亲睡觉时爱静的这一特性保持了很多年,直到来到我这里。

我的新房正好位于城市两条主干道的交叉口,一天到晚都是车流不断,喧嚣不已,晚上的光

污染也很重,窗外的灯光亮得如同白昼。

我知道这样吵闹的环境,母亲自然受不了,于是便事先给她的卧室窗户安了加厚的双层隔音

玻璃,还挂上了一层厚厚的隔光窗帘。我想,这样便能有效地阻隔掉外面的噪音和灯光,能让母

亲睡得安稳些。

11

但母亲晚上睡觉时却不愿意关窗户和拉窗帘,理由是“窗户关起来,一点风都进不来,太闷

了”。

夏天来临时,晚上卧室里热得很,可母亲却不愿意开空调,说空调吹出来的冷气让她不舒

服。其实,她是觉得开空调费电,勤俭、朴素是她一贯的秉性。

“不开会热坏您身体的!”我坚持让她开。

“哪有这么娇贵,我在老家过了几十个三伏天,也从没用过空调呀!”母亲反驳,“可城里比老

家热呀,左右邻居都开,他们的空调外机将热量全都排到我们家了。”我摆开事实,想让母亲清楚

这个道理。

可母亲到底还是坚持不开空调,再热的夜晚,她也只是拿着那把从老家带来的蒲扇,给自己

扇些风来,她说:“扇累了,困乏了,自然就能睡着,睡着也就不知道热了。”

一天晚上,我走到母亲的卧室边,一打开门便是一股热浪,让刚从空调房里出来的我十分不

舒服,但我发现母亲居然睡着了,睡在很大的噪音和一股股热浪之中。从窗外射进来的灯光,毫

不留情地打在她瘦弱、单薄而又苍老的身上。我有一种流泪的冲动,母亲一个睡觉爱静的人,居

然改变了一辈子的特性,变得不在乎喧嚣,不在乎嘈杂,不在乎不黑下来的夜晚,更不在乎扑面

而来的闷热,就这么慢慢地睡熟了……母亲,她是真累、真乏了。

我想,母亲肯定向往乡下老家的宁静,渴望回到那个没有喧嚣车流,没有刺眼灯光的乡下,

过安安静静的晚年生活。但她却从未开口提起想回去的话题。母亲是明事理的人,她深知,自己

来这里是有任务要完成的。她的到来和不离开,将能极大地帮衬儿子一把,让辛劳一天回到家的

儿子,不必自己动手做饭,一回来就能吃上一顿现成的热腾腾的晚饭。她更知道,正因为她的存

在,儿子早上才能多睡会儿,不必自己早早起来做早饭,更不必去外面吃又贵又不太健康的早

点。

我想,天下有无数这样的母亲,为了子女,人到老年却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生活了一辈子

的故土,漂泊在陌生的城市里,带着大半辈子的乡土气息来忍耐城市里的新生活,她们善良而勤

俭,并极具坚韧性,如同我的母亲,再热的天,再吵的环境,她也能忍受住,强迫自己合上眼

睛,睡在一片喧嚣吵闹之中。

睡在噪音里的母亲,她知道不能为了自己撒手不管,回到熟悉、舒坦的乡下去,她是在为孩

子做最后无悔的牺牲。

(选自2016年2月《思维与智慧》)

你是如何理解文章的题目“睡在噪音里的母亲”的?(1)

文章前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2)

文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

你认为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分析。(4)

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一样伟大,读完本文,你最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春天的心

12

(1)早春的一个中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

照在每个人的身上。

(2)公园里,一大片迎春花正在率先辉映着和风暖阳的呼唤,一面夸张地炫耀身姿,一面

吐放着鹅黄娇嫩的花朵,把一根根缠绵的枝条尽情地往四下里伸展,向春天的深处伸展。

(3)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这早春的时刻。

(4)不知什么时候,竟涌过来一大帮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来到这片迎春花前面,立刻像

兴奋的小鸟儿,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有的使劲儿嗅着花朵,有的把脸埋进了迎春花的枝

条里面,他们完全陶醉了。

(5)冷不丁地,一个男孩子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道:“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看

到他脸上的期待,我点了点头,准备为他们录像。可就在这时,却见一个女孩子走到他面前,小

声地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见那个男孩子皱着眉头想了想,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

然后,那个男孩子大声对其他孩子说道:“叔叔摄像机里面的电不多了,为了能够快些录完,咱们

就来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儿怎么样?”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子就和另

外几个孩子热烈响应起来。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排成一队,手牵着手,围着那片迎春花,

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

(6)我一边给他们摄像,一边纳闷儿:这些孩子怎么了?我并没有跟他们说摄像机里的电

不多了呀,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的话,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儿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要并着

双腿跳呢?

(7)当我为那些孩子摄完像,并将录像带交给他们后,他们向我致了谢,一起向公园里别

的地方走去。可是,这个时候,我却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女孩子,走路竟然一跛一跛的。

她,是个残疾孩子。

(8)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

是为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诗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9)那一刻,看着那些孩子离去的身影,我忽然感到:其实,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并不是

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他们就是春天的心——就是那轮春天的太阳,明亮、温

暖,向四周散发着光芒。

(选自《读者》,有改动)

读完全文,你感受到作者所说的“春天的心”是一颗怎样的“心”?(1)

你认为文章开头两段对春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

第5段中,你认为那个小女孩子儿向小男孩子儿说了什么?那个小男孩儿皱眉的原因是什

么?

(3)

写文章时要注意到前后照应,作品中有多组照应,请你说出其中的一组照应用其作用。(4)

文中有许多词语的运用都非常具有表现力,请你就下列句子中的黑体词语进行赏析。

(1)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

(2)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

(5)

按要求写作。

以此“ 他(她、它)让我感到 ”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确定合适的人称,并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曲除

外);③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

名、校名.

13

按要求写作。

学习的课堂上,有迷惘,更有明朗,智慧的我们一起探究品尝;实践的园地里,有恐慌,更

有荣光,团结的我们一起合作担当;生活的蓝天下,有忧伤,更有欢畅,热情的我们一起体验分

享……成长路上,需要我们同担风雨,共享阳光。

请以“我们一起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如果选择第一个题目写作,需先确定合适的人称,并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

定,文体自选(诗歌、戏曲除外);③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

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14

三、写作:二选一(40分)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