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日 责任编辑:黄浩云 照排:黄 可 覃应机同志诞辰100 … ·...

1
2016 年 1 月 1 日 责任编辑:黄浩云 照排:黄可 4 4 广西民族报 GVANGJSIH MINZCUZ BAU 民族专稿 本报记者 苏加快 文/图 本报记者 黄浩云 文/图 2015 年 12 月 26 日至 27 日,覃应机同志诞辰 100 周年 纪念活动在河池市东兰县举行。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赖德 荣,河池市委书记何辛幸,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唐云舒, 市政协主席刘先明等出席纪念活动。 覃应机同志 1915 年 11 月出生于东兰县一个壮族贫苦 农民家庭,14 岁走出家乡参加革命,先后参加百色起义、 土地革命、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后,他历任广西省公安厅厅长、副省长、广西壮族自治区 副主席、主席、政协主席、自治区党委书记,是第一届至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一、 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 央委员,中共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覃应机同志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兢兢业业奋斗 了半个多世纪,将自己的满腔热血无私地奉献给党和人 民,忠心耿耿地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为广西的社会稳定 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活动期间,与会人员还到覃应机家乡三石镇纳合村参 加纳合红色文化园开园仪式,参观纳合革命陈列馆和覃应 机故居等。 2015 年 12 月 28 日,全国第 13 所(广西 第2所)华益阅读书屋在南宁市西乡塘区 双定镇英龙小学落地了。当日下午,南宁 市西乡塘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覃锋、前海 开源基金公司代表莫莉、华益读书会广西 分会长江涛、广西二建赵维纲、谢坤锋及 社会爱心人士等一行专程赶赴双定镇英 龙小学,给该校的孩子们带去了由前海开 源基金公司捐助的2269册新图书,该校图 书室冠名为“前海开源基金阅读书屋”。 英龙希望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目 前有 287 个学生,17 名教师。学校原来有 一个图书室,可供阅读的图书质量不 高,旧书很多,数量缺口较大,学校急 需图书充实图书室。在考察到这一实际 情况后,华益读书会广西分会联系了前 海开源基金公司并得到一笔专项捐款用 于购买图书,工作人员与该校师生共同 商量探讨列出书目之后,从北京定购回 符合小学生阅读需求的2269册新图书捐 给了该校图书室。 当日下午 3 时,在孩子们热情欢迎的 掌声中捐赠仪式正式开始。少先队员代 表为关心他们的领导、来宾系上了鲜艳 的红领巾。前海开源基金公司莫莉代表 捐赠方致辞,希望本次捐赠的图书能开 阔同学们的视野,洗涤同学们的心灵, 开启同学们知识的大门。华益读书会广 西分会长江涛作发言,希望前海开源基 金公司的爱心能为该校的孩子们打开一 扇窗,为农村孩子架起一道了解外面世 界的桥梁,使他们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双定镇长中心小学谢校长对前海开源基 金公司慷慨捐赠为乡村小学的素质教育 助力的义举给予了高度的赞赏;英龙小 学学生代表对领导和来宾们表达了诚挚 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阅读启迪心灵,公益点亮梦想!在 2016年,华益读书会广西分会将继续在 广西寻找需要捐助图书建书屋的乡村小 学,希望有更多的乡村孩子因为阅读而 点亮他们的人生梦想! 覃应机同志诞辰 100 周年纪念活动在东兰举行 捧起新书孩子们爱不释手。 覃应机的生平图片展。 各界干部群众参观覃应机故居。 在赠书仪式现场,孩子们手捧爱 心人士捐赠的 2000 多册全新的图书。 送给乡村孩子特别的新年礼物 —广西第二所华益阅读书屋 落户南宁西乡塘区双定镇英龙小学 2015 年 12 月 30 日下午,“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 好比春江水咧......”美妙歌声回荡在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综 合楼的报告厅,一场别开生面的“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走 进辉煌灿烂的中国西南民族服饰世界”讲座在悠扬的山歌声 中拉开了帷幕。本次讲座由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广 西新聚优传媒公司承办,主讲人是广西著名的壮族摄影家、联 合国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获得者梁汉昌。 梁汉昌用自己十几年涉足各地、寻找民族之根的历程, 引领听众感受了一场民族文化的视觉盛宴,踏上了一段寻找 民族符号、守护民族记忆的“旅程”。将近三个小时的讲座 里,梁汉昌主要从“我的家乡—隆林”“我的母亲民族 —壮族”“我的兄弟民族—瑶族”三个主题,向在座的 同学娓娓讲述自己从2001年开始至今跨越广西、广东、湖 南、贵州、云南等5省(区),行程10多万公里,用镜头记 录下了西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用笔头记录下了各民族的 民间文化艺术的经历。 讲座上呈现一幅幅色彩艳丽的图片,再现了西南少数民 族丰富多样的传统服饰;一张张弥足珍贵的画面,记载了各族 同胞生活的场景和生活的记忆。梁老师为听众上了一堂精彩 的民族文化普及课,并教导学习艺术设计的大学生如何从民 族元素中找到设计理念和素材,把传统的民族文化符号运用 到现代设计中去。讲座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据悉,经过梁汉昌对西南民族文化这种抢救式的田野调 查方式,对中国壮族、瑶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较为系统 的记录,目前已形成了10万多字的调查笔记,拍摄了20万幅 的照片,并出版了大型民族文献画册《没有围墙的民族博物馆 —广西隆林》《美丽的锦绣—壮族服饰》《斑斓千年的瑶族 服饰》。 本报记者 周玉/文 黄浩云/图 寻找民族符号 守护民族记忆 —壮族摄影家梁汉昌“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讲座走进首府高校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梁汉昌老师讲解壮族背带上的图饰寓意。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Jul-2020

2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2016年1月1日 责任编辑:黄浩云 照排:黄 可 覃应机同志诞辰100 … · 2016年1月1日 4 责任编辑:黄浩云 照排:黄 可 广西民族报 民族专稿

2016年1月1日

责任编辑:黄浩云 照排:黄 可44 广西民族报GVANGJSIHMINZCUZBAU民 族 专 稿

□□ 本报记者 苏加快 文/图

□□ 本报记者 黄浩云 文/图

2015年12月26日至27日,覃应机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河池市东兰县举行。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赖德荣,河池市委书记何辛幸,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唐云舒,市政协主席刘先明等出席纪念活动。

覃应机同志1915年11月出生于东兰县一个壮族贫苦农民家庭,14岁走出家乡参加革命,先后参加百色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广西省公安厅厅长、副省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主席、政协主席、自治区党委书记,是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一、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覃应机同志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兢兢业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将自己的满腔热血无私地奉献给党和人民,忠心耿耿地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为广西的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活动期间,与会人员还到覃应机家乡三石镇纳合村参加纳合红色文化园开园仪式,参观纳合革命陈列馆和覃应机故居等。

2015年12月28日,全国第13所(广西第2所)华益阅读书屋在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英龙小学落地了。当日下午,南宁市西乡塘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覃锋、前海开源基金公司代表莫莉、华益读书会广西分会长江涛、广西二建赵维纲、谢坤锋及社会爱心人士等一行专程赶赴双定镇英龙小学,给该校的孩子们带去了由前海开源基金公司捐助的2269册新图书,该校图书室冠名为“前海开源基金阅读书屋”。

英龙希望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目前有287个学生,17名教师。学校原来有一个图书室,可供阅读的图书质量不高,旧书很多,数量缺口较大,学校急

需图书充实图书室。在考察到这一实际情况后,华益读书会广西分会联系了前海开源基金公司并得到一笔专项捐款用于购买图书,工作人员与该校师生共同商量探讨列出书目之后,从北京定购回符合小学生阅读需求的2269册新图书捐给了该校图书室。

当日下午3时,在孩子们热情欢迎的掌声中捐赠仪式正式开始。少先队员代表为关心他们的领导、来宾系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前海开源基金公司莫莉代表捐赠方致辞,希望本次捐赠的图书能开阔同学们的视野,洗涤同学们的心灵,开启同学们知识的大门。华益读书会广

西分会长江涛作发言,希望前海开源基金公司的爱心能为该校的孩子们打开一扇窗,为农村孩子架起一道了解外面世界的桥梁,使他们在读书中快乐成长;双定镇长中心小学谢校长对前海开源基金公司慷慨捐赠为乡村小学的素质教育助力的义举给予了高度的赞赏;英龙小学学生代表对领导和来宾们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阅读启迪心灵,公益点亮梦想!在2016 年,华益读书会广西分会将继续在广西寻找需要捐助图书建书屋的乡村小学,希望有更多的乡村孩子因为阅读而点亮他们的人生梦想!

覃应机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东兰举行

▲捧起新书孩子们爱不释手。

▲ 覃应机的生平图片展。▲各界干部群众参观覃应机故居。

▶在赠书仪式现场,孩子们手捧爱心人士捐赠的2000多册全新的图书。

送给乡村孩子特别的新年礼物—— 广 西 第 二 所 华 益 阅 读 书 屋落户南宁西乡塘区双定镇英龙小学

2015年12月30日下午,“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咧......”美妙歌声回荡在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楼的报告厅,一场别开生面的“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走进辉煌灿烂的中国西南民族服饰世界”讲座在悠扬的山歌声中拉开了帷幕。本次讲座由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广西新聚优传媒公司承办,主讲人是广西著名的壮族摄影家、联合国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获得者梁汉昌。

梁汉昌用自己十几年涉足各地、寻找民族之根的历程,引领听众感受了一场民族文化的视觉盛宴,踏上了一段寻找民族符号、守护民族记忆的“旅程”。将近三个小时的讲座里,梁汉昌主要从“我的家乡——隆林”“我的母亲民族——壮族”“我的兄弟民族——瑶族”三个主题,向在座的同学娓娓讲述自己从2001年开始至今跨越广西、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5省 (区),行程10多万公里,用镜头记录下了西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用笔头记录下了各民族的民间文化艺术的经历。

讲座上呈现一幅幅色彩艳丽的图片,再现了西南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传统服饰;一张张弥足珍贵的画面,记载了各族同胞生活的场景和生活的记忆。梁老师为听众上了一堂精彩的民族文化普及课,并教导学习艺术设计的大学生如何从民族元素中找到设计理念和素材,把传统的民族文化符号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讲座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据悉,经过梁汉昌对西南民族文化这种抢救式的田野调查方式,对中国壮族、瑶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记录,目前已形成了10万多字的调查笔记,拍摄了20万幅的照片,并出版了大型民族文献画册《没有围墙的民族博物馆——广西隆林》《美丽的锦绣——壮族服饰》《斑斓千年的瑶族服饰》。

□□ 本报记者 周玉/文 黄浩云/图

寻找民族符号 守护民族记忆——壮族摄影家梁汉昌“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讲座走进首府高校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梁汉昌老师讲解壮族背带上的图饰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