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6.17 运河之子 文景 4...年级的语文课本。青春年少的您,有着...

Post on 17-Jan-2020

3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2018.6.17 4CULTURE

文景本版编辑:赵元梓本版美编:李晓婷本版审校:高 珊

热线电话:(010)51871931E-mail:tdzbs@263.net

望乡,望乡,遥望故乡,那是一个很久远的夙愿吗?我多少次走到望乡台拜会您的灵魂,多少次在望乡台看您在文章中描写的那条川流不息的大运河,也曾在多少个夜晚遥望自己的家乡,在望乡台上抒发自己的思乡情怀。

思乡是中国人的永恒话题,从古至今,家是人们永久的港湾,思乡是人们不变的情结。

故乡唤起人们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回忆,在对故乡的思念中,人们仿佛回到了单纯无邪的童年时代,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故乡,是人们内心的归

宿地。您是心怀故乡的赤子,您从望乡台

上走来了,从大运河畔的儒林村走来了,沿着大运河畔的清流,带着一身泥土的芬芳,一身正气、满怀热忱地来了。

您来到我们中间,坐着轮椅在我们中间旋转,旋转着您的生命,旋转着您的岁月,旋转着您不朽的篇章。您分享您的欢乐、挥洒您的激情,热情洋溢在您清瘦苍白的脸上。

常常,我的脑海里闪现出那条川流不息的大运河,那清润润的河水滋养了您的生命,那黑油油的泥土给了您源源不断的灵感。我多想从那流淌着您火热

情感的字里行间寻觅您的身影和足迹。我常常想,大运河和那片土地怎样

塑造了您的人格风范,您又如何用心灵讴歌养育您的家乡、那片土地和那条川流不息的大运河?您知道了我们的心愿,来到我们中间,这样,我们就有了靠近您、了解您的机会。

大运河畔的通州 (过去北京的通县) 有一个叫儒林的村子,儒林村三分之一是终年积雪似的沙滩,三分之一是白花花的盐碱地,三分之一是一片浅水洼子。您就出生在这里。

被大脚李二说是文曲星书童的您,不到 6岁就到邻村上学,天资聪慧的您学习成绩一直在全班领先,常常获得

“三连冠”,这难免让您沾沾自喜,恃才傲物。爱惜您的老师,不出三天,必定找个理由打您一顿,把您的趾高气扬打得一干二净。小学毕业升初中,几千名考生中您夺得第一名。

您13岁发表处女作——微型小说《邰宝林变了》,小荷才露尖尖角便一发不可收拾,您的才思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

16 岁成名,您正读高一,已经发表了三四十篇小说。大运河畔小河边的树林里,布谷鸟清脆悠扬的鸣唱拨动了您的心弦,给了您灵感,您创作了这篇奠 定 创 作 基 础 根 系 的 小 说 《青 枝 绿叶》。此文后被叶圣陶先生编入高中二年级的语文课本。青春年少的您,有着青枝绿叶般的纯真和率直,在青枝绿叶间飞舞着青春,飞舞着梦想。

18 岁时,您已经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了。在北大学习了一年后,您申请离开北大,专心创作,很快出版了长篇小说 《运河的浆声》。1956年,您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会员。知识的滋润、学识的积累让您在创作的道路上越飞越高。

21 岁是您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最灿烂的青春、最才华横溢的时光,可是那时的您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一系列批判。此后的 22 年中,您犹如雄鹰折断了翅膀、鱼儿搁置在浅滩上。但是您并没有放弃,飞舞的青春没有迷茫,旋转的生命没有停止。这就是您,不怕苦难,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给您带来崇高感。

一直喜欢肖洛霍夫田园式生活的您,在那 22 年的岁月里,您曾在京郊铁路和水利工地劳动。1966 年,您返回故乡,回到大运河畔的儒林村当了一名社员。那时,您的处境非常艰难,但您“是个梗着脖子的村夫”。您与故乡的父老乡亲一起生活,一起劳动,您从没有放弃创作的愿望,始终在儒林村、在大运河畔的家乡寻找素材。乡亲们同情您、保护您、抚慰您,这极大地激发了您的创作热情,您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就这样趴在荒屋寒舍的土炕上一字一字地写出了长篇小说 《地火》《春草》《狼烟》,中国文坛就这样奇迹般地诞生了三部运河体系长篇小说。“人民与美”“大运河”和“儒林村”是您写作的出发点,村妇、孩童、运河汉子都是您笔下鲜活的人物,众生的困境和孜孜不倦的奋斗是您想要传达的精神力量,让人在万物之中振奋鸣唱,笔墨间都是抹不掉的滚烫眼泪。这一次,您在故乡整整生活了 13年。

生活让您走了一条艰难的路,但也是一条辉煌的路。

人世间沧海沉浮,您没有抱怨,没有退缩。平反后,您沉淀人生的感悟,

写出大量有影响力的作品。从 1979 年到 1988年 8月发病前的 9年中,您总共出版了 30本书,弥补了以往 21年创作上的很多遗憾。

计划从 48岁到 60岁的 12年间完成12部长篇小说,可是您 11年就全部完成了,而后的 7年是您因偏瘫行动不便的日子。

人奋斗一生最终想得到什么?是精神和灵魂的慰藉、人民的认可,还是丰厚的财富,或者享誉海内外的名誉?这一切您都拥有了,唯独健康,是生活和岁月留给您的伤痛,也是令我们难过和心痛的地方。

我曾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春天,打着一把折叠伞去儒林村寻访您的足迹,看看您 1952 年在 《中国青年报》 上绽放的 《红花》 是否依然鲜活。在野花刚刚盛开的坡地,在杨柳枝一条条冒出淡绿嫩芽的大运河畔,在细雨朦胧中,我看到有了傲人成绩的您。每逢回家乡,在村边小路上,在堤坡的花丛旁遇到三天打您一次的那位恩师拄杖散步,您仍然像 50 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行礼,深深感念老师在您那幼小的心田撒下文学的种子。我的心灵在那一刻被震撼,像被洗涤了一般清澈。

回望那个时代,那是满怀激情的动人岁月,有多少人在学习 《青枝绿叶》时对您无比仰慕。您书写艰难的爱情、困难的生活、不屈的奋斗,您为大运河的美丽和苍凉而歌,您的文字从大地上生长出来,坚实有力量。朴实的美和灵魂的诗意,是您一直寻找的安慰。您致敬每一个平凡人眼下的生活,同样,我们致敬您每一部作品中流露出的真善美,致敬从善的初心。您的感悟源于心灵,在方寸之间传承文明的血脉,捧着一颗赤子之心,歌颂美好与理想。

您说:“活着,是为了干活,能写是福,我很满足。”

您常说:“我无比热爱我的乡土,热爱我的乡亲。没有我的家乡,没有我的乡亲,哪来我的乡土小说。”

您最引以为豪的是您在中国当代作家中享有两个独一无二:一是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无论是长篇、中篇、短篇小说,您都是写自己的家乡、大运河畔的父老乡亲和家乡那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没有杂样;二是您在出生地的小村庄——大运河畔的儒林村,前后过了30多年的田园式生活。您的作品是典型的乡土文学,您是典型的乡土文学作家。几人可以对故乡、对大运河和大运河畔的乡亲们如此眷恋?

还记得吗?我和您的初次见面,是您从望乡台上走下来,从大运河畔的儒林村来到石景山区。在那里,我们为庆祝北京市写作学会成立十周年举办了年会,您是我们的第一任会长。那时,您已经半身瘫痪,坐着轮椅来到我们中间,和每个会员打招呼、握手、合影留念。我自然也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与您合影,激动得我紧紧握着您妙笔生花的双手,久久不肯放开,我是想借您的一点灵气,给自己力量。当我把发表的文章 《轮椅上的刘绍棠》 寄给您时,您立刻回信写下“谢谢张玉凤同志”。这温暖的话语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哦,其实距离本来也不遥远,我们的心一直是相通的。

“我要以我全部的心血和笔墨,描绘京东北运河农村 20 世纪的风貌,为21世纪的北运河儿女,留下一幅 20世

纪家乡的历史景观、民俗和社会学的多彩画卷,我的名字能和大运河血肉相连,不可分割,便不虚此行。”

只为这深情的呼唤,只为这遥远的记忆,只为赴这场心灵之约,我穿越20多年的风雨一路前行,心灵与您相遇,相遇在大运河畔的坡地上,相遇在儒林村的荒舍前,内心畅快而愉悦:在我心里有一条河,日日夜夜唱着一首歌。

一泓清流从儒林村的腹地穿过,像血液一样滋养着这京东大地的肌体,更似甘露滋润着您的心田。心田的沃土上,您的才思旺盛起来,结出硕果累累,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丰富了您自己的人生。

您一生追寻理想,不求浮华,“我在文坛坎坷辛劳一生,挣到了乡土文学作家这个‘功名’——文化人中的‘田夫野老’”。您说自己“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这就是望乡台上的“凡夫俗子”,我国文坛的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您是农民的儿子,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和奔流不息的大运河,爱着在大运河畔生活的人们。

我感动您田园诗一般的文学作品、风景画一般的运河风情。您绚丽的人生历程像一幅壮丽的画卷,我多想用一支笔把这财富好好留存下来,把您的人格精神珍藏在心间。

张玉凤(作者系北京铁路信号有限公司退

休职工)

“我管我家的阳台叫望乡台,阳台下的大街就像

家乡的那条川流不息的大运河,街上东奔西跑的车

辆,就像河上穿梭往来的行船……”

中国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是心怀故乡的赤子,他

的笔下流淌着心中的故事,他的文章描写的是在故乡

那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乡亲父老、大运河畔的绮丽风光

和代代传承的大运河文化。本文是铁路作者张玉凤献

给刘绍棠的“抒情诗”。

运河之子刘绍棠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近日推出“生命的沉潜——北大老教授肖像摄影展”。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这一展览,让青年学子与老教授走进彼此的世界,让北大精神薪火相传,永不熄灭。

此次展览共展出 26 位北大老教授的肖像照片,其中包括 10 位院士。被拍 摄 的 教 授 中 , 年 龄 最 大 的 出 生 于1921 年 , 最 小 的 出 生 于 1939 年 。 其中,有知名哲学家张世英教授、知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还有两对夫妇院士,

分别是王阳元院士和杨芙清院士、刘元方院士和唐孝炎院士。

被拍摄者之一胡壮麟教授在展览开幕 式 上 表 示 , 肖 像 中 的 人 物 千 姿 百态,但隐藏在各个脸庞中的神情体现了这次展览的主题——生命的沉潜。这次被拍摄的教授大多出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们经历过艰难岁月,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见证了改革开放,目睹了祖国的崛起。他们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希望把这种精

神传递给年轻一代,让年轻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此次摄影展的照片由青年摄影师肖梦涯拍摄。他表示,摄影既有时效性,也可以抵制时间的流逝,希望通过摄影将老教授的某个瞬间从时间之流中抽取出来,赋予它们超出时间的永恒性。

据悉,展览的全部作品将捐献给北大。

周文林

生命的沉潜:老教授肖像摄影展亮相北大

我国有世界自然遗产12项居世界第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 管 理 局 局 长 张 建 龙 6 月 9 日说 , 我 国 已 拥 有 52 项 世 界 遗产。其中,自然遗产 12 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4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总面积达 6.8万平方公里,有效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独特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

张 建 龙 是 在 此 间 举 办 的2018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他说,我国自 1985 年加入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以来,积极履行公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经过 30 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建立了中央、地方和遗产地三级管理机构和队伍,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规划、建设、管护、监测等综合管理体系,既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丰富性,又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就业增收,还为全球遗产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侯雪静

南京城墙博物馆建设日前正式启动。该馆选址边营 1 号,毗邻中华门,依靠老门东,与城墙紧密相连。

南京城墙博物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设计,总建筑面积约 1.3万平方米。博物馆采取地上两层、地下两层的结构,借鉴了南京中华门瓮城和马道的形式,外立面使用三层夹丝玻璃,可以映射中华门瓮城、城墙和周边建筑。

“相比有着 650 多年历史的明城墙,博物馆建筑只是配角,它要映衬的是文物而不是自己。”何镜堂说。博物馆采用半透明幕墙作为外立面,

是希望人们参观的时候通过博物馆看见城墙,感受历史。

据悉,该馆建设严格遵循 《南京城墙保护条例》 对临近城墙建筑物的限高要求,采用了近城低、远城高,登台远眺的策略。博物馆最高不超过12米,而靠近城墙的地方不超过 7米。

根据规划,南京城墙博物馆将于2019年底前完成主体施工,2020年上半年正式对外开放。建成后的博物馆将作为中国古代城墙历史与文化的专题博物馆以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展示地。

潘 晔

南京城墙博物馆开建:突出文物 建筑只是配角

30卷本《海德格尔文集》在京发布

30 卷 本 、 约 1100 万 字 的《海德格尔文集》 6月 9日在北京发布。文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集中展示了海德格尔思想的基本面貌,使中文学界的海德格尔研究迈上全新台阶。

《海德格尔文集》 由孙周兴和王庆节主编。在 6月 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同济大学哲学系、商务印书馆共同举办的发布会上,专家表示,文集译文力求忠实于原文,兼具可读性,达到了一流水准。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 被公认为是 20 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哲学对20世纪西方哲学以及人文科学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海德格尔非常重视中国哲学,他的著作多次引用中国哲学家的观点。为了领会中国哲学的精髓,他曾与中国学者共同翻译老子的 《道德经》。专家认为,海德格尔哲学与中国哲学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他的哲学对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当代思想和人文科学产生了持续而重要的影响。

史竞男

武汉古籍修复传承人已修复逾7000册古籍

纸捻成钉、打孔走线……日前在武汉市图书馆古籍修复技艺展示活动中,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贺琳向读者现场演示了如何将古籍“复活”。

贺琳是省、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32 年间,她带领的武汉图书馆古籍修复团队修复古籍逾 7000 册,其中明代刻钤印本

《印品》 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贺琳介绍说,把一本破旧不

堪的古籍“修旧如旧”,往往需要二三十道工序。首先是判断古籍材质,“是竹纸还是棉纸、皮纸,用手一摸就知道”。接着,寻找纸样或是将纸染成相近颜色。随后,修复师还需完成拆线、编号、补书、折页、剪页、喷水、压平、捶书等多个步骤。

据了解,武汉图书馆的古籍修 复 工 作 于 20 世 纪 80 年 代 起步、发展,培养了一批古籍修复师。目前,馆藏善本古籍均已修复完毕。 喻 珮 廖 君

在德国南部小镇巴登-巴登,“詹姆斯·特瑞尔——光的实质”展览让人们领略光影的魅力,展览从 6月 9日持续至 10月28日。图为一名男子从美国当代艺术家詹姆斯·特瑞尔的灯光装置艺术品前走过。 新华社发

光影世界

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6月8日至6月24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图为参观者在欣赏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的参展作品。 尹栋逊 摄

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亮相中国美术馆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