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師疲勞因素及對離職之影響

Post on 05-Dec-2014

2.919 Views

Category:

Health & Medicine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急診醫師疲勞相關因素探討 及其對離職意願之影響台灣大學 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蔡依倫 98 年 7月

TRANSCRIPT

急診醫師疲勞相關因素探討及其對離職意願之影響台灣大學 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

蔡依倫 98 年 7 月

本研究的對象為在急診部門工作的急診專科醫師,包括已通過急診專科醫師考試但尚未升任主治醫師的研究醫師 (fellow)

研究方法為橫斷性問卷調查法,共發出問卷840 份,回收有效問卷 528 份

性別

男 ; 495

女 ; 33

年齡

20-29 30-39 40-49 50-59 >6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32

304

154

36

1

工作年資

<5 5-10 11-15 16-20 >2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74

298

90

45

6

上班時數

8 小時 12 小時 16 小時 24 小時 其他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3

401

1332 25

每月班數

<8 8-12 13-17 18-22 >22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8

75

283

95

7

夜班比例

<20% 20-40% 40-60% 60-80% >80%0

50

100

150

200

250

66

177

212

3520

計薪方式

每月固定薪 底薪加績效 底薪加時薪 無底薪纯績效 無底薪纯時薪0

50

100

150

200

250

128

221

58

22

57

醫院等級

醫學中心 區域醫院 地區醫院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258

215

55

醫院屬性

公立醫院 ; 156

私立醫院 ; 370

醫院位置

北區 中區 南區 東區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196

168

122

31

工作疲勞

離職意願

服務疲勞工作資源

工作要求–

+

+

+

+

++

––

本研究五大構面相互關係示意圖

影響醫師工作疲勞因素之重要性

影響醫師服務疲勞因素之重要性

影響醫師離職意願因素之重要性

研究結果討論

急診醫師的「工作疲勞」指數平均為 57.9,約為 2004 年全國受僱者調查結果的兩倍「服務疲勞」指數平均為

48.5,也比 2007 年台北市調查結果更高

• 五十歲以上急診醫師的「要求總分」、「工作疲勞」、「服務疲勞」最低

• 急診醫師的工作年資與「工作疲勞」、「服務疲勞」、「每月班數」皆呈負相關,「每月班數」與「工作要求」呈正相關

單身無子女的醫師在「工作疲勞」和「服務疲勞」分數均高於已婚有子女者

單身有子女者的「離職意願」最高

夜班比例為 60-80% 的急診醫師「工作要求」和「服務疲勞」分數較高,夜班比例小於 20% 者的「工作資源」最高

計薪方式為「無底薪純績效」的急診醫師「工作疲勞」和「離職意願」較高

• 醫學中心急診醫師的「要求總分」最高,地區醫院的「工作疲勞」最低

• 公立醫院醫師的「工作疲勞」和「離職意願」比私立醫院醫師高

• 東部急診醫師的「要求總分」和「離職意願」最低,南部醫師的「服務疲勞」的分數比中部和東部高

預測「工作疲勞」的多元迴歸模式中,「醫療糾紛」具有最佳的解釋力,其次為「工作─家庭衝突」、「臨床教學」、「工作參與」、「輪班工作」、「工作保障」、「學習成長」、「年齡」

• 預測「服務疲勞」的多元迴歸模式中,「臨床教學」具有最佳的解釋力,其次為「醫療糾紛」、「回饋」、「年齡」、「學習成長」、「家庭支持」、「工作保障」

• 預測「離職意願」的多元迴歸模式中,「工作疲勞」具有最佳的解釋力,其次為「服務疲勞」、「工作環境」、「工作氣氛」

對醫療機構管理者的建議

提供急診醫師更彈性的計薪方式、上班時間和排班方式,或醫師自行討論後,再與管理者商議實行,以增加急診醫師的工作參與,更人性化的排班方式也有助於減少醫師的工作─家庭衝突

對中年的急診醫師,考慮減少臨床工作的比例,依醫師的興趣和專長,調整到教學或研究工作,並比照臨床工作給予適當的薪資報酬

這樣可以增加中年醫師的工作保障,而年輕醫師在資深醫師的指導下,有更多學習成長機會,同時能減輕年輕醫師在臨床教學方面的壓力

急診部門可設置諮詢或支持團體,促進醫師工作或生活上的相互交流 (例如醫療糾紛的困擾或生涯規劃 ),也可以增進年長醫師與年輕醫師在各方面的經驗傳承藉由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氣氛,凝聚急診部門的向心力,同時降低急診醫師的離職意願

增加急診與其他科交流互動 ( 如學術研討會或工作人員輪替 )

積極發展急診特有次專科 ( 如毒物學、野外醫學、創傷醫學 )以提昇各科對急診醫師的尊重互信,讓急診醫師對自己的工作更有回饋感和成就感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