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Post on 30-Dec-2015

3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教学要点:.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0 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2

教学要点: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0 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

期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

践的发展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

社会主义的探索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4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5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9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20 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

主义制度的实践。

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6

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思想来源

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 第一,深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

矛盾和基础,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思想材料。

第二,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主张和天才预测,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7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第一,世界观和历史观总体上还是唯心主义的。 第二,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动力。 第三,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8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

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9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 、无产阶级革命特征: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2 、无产阶级革命两种形式 1 )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 2 )关于和平过渡的思考 3 )关于当代的发展状况的思考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10

关于巴黎公社 巴黎工人在 1871 年 3 月 18 日革命后建立的无产

阶级政权。世界历史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巴黎公社革命是法国无产阶级自发进行的一场革命,第一国际并没有以任何行动直接促使公社诞生,而是以其思想和影响孕育了公社革命。

由欧仁·鲍狄埃在 1871 年作词,皮埃尔·狄盖特于 1888 年谱曲的《国际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也是世界上最被广泛传唱的歌曲之一。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11

关于和平过渡的思考 通过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的实践:新民主义和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能否和平长入社会主义? 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思考。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否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一些做法。这同样是重大的理论问题。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12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1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阐述的共同发生。

2 )列宁的继承和发展——“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 。

3 )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十月革命的胜利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13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发生论 马克思恩格斯观察问题的世界视野和

国际立场是正确的 马恩共同发生论的理论依据是正确的 对马恩共同发生论的合理理解 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国际性质的正确理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14

列宁的继承和发展—— “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 历史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一国首先胜利理论与相对落后国家的革命联系起来 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15

相对落后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

从落后国家落后的程度上来理解 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从资本主义世界的体系的角度来理解 从历史发展社会形态更替的特殊和一般来

认识。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16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 :

一、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二、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三、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17

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联系,巩固了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受到广大人民 ,特别是农民的欢迎 , 使 1921 年的危机迅速得到克服 。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18

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 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

不断实践的过程。 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再次,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20 年代初,美国企业家哈默和列宁之间建

立的友谊就说明这一点。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19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 、斯大林的探索及其苏联模式的确立 2 、苏联模式的评价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20

对苏联模式的评价: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使苏联跻身于工业

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存在许多实践误区。

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21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革命之后 20 世纪最重大的事件。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22

中国革命对社会主义实践的贡献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

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成功地解决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列宁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23

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 。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

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第三,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第四,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24

20 世纪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了证明了社会主义不是乌托邦,具有可行性,为人类社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社会主义帮助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实现了解放和发展。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25

案例 2 : 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出路,民族不能独立,国家不能解放,更谈不上强大和发展。

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出路,民族不能独立,国家不能解放,更谈不上强大和发展。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26

社会主义在 20 世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在发展中也发生过曲折,甚至是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重挫折。

21 世纪,社会主义将进行新的开拓,经过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共同奋斗,必将迎来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复兴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27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28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1 、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 2 、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 3 、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 : 4、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

家政权。 5、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6、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 7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实现共产主义。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29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第一,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

第二,实现向无阶级社会过渡 。

第三,无产阶级专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30

(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1 、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2 、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3 、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4、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一定

的历史联系。 5、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3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

艰巨性和长期性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32

一、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1 、马恩的阐述 2 、列宁的阐述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33

1.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

2.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3.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

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4.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

权及其民主制度等。

列宁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34

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新的认识。特别是提出了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理论。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35

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发展的思想基础。

从 1956年到 1976年,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 20 年的艰苦探索,历史和实践已经表明毛泽东同志的探索具有历史性的贡献。

首先,毛泽东同志把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划分为“不发达的”和“比较发达”的不同阶段。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36

这些认识集中体现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 他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37

(二)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38

第三,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第四,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39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第一,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第二,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40

(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

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41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都不完全一样……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列宁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42

社会主义革命方式和手段的多样性

国家 革命方式和手段苏联 城市武装起义

中国 农村包围城市

欧亚等 11国 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乘胜追击建立国家

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

苏联红军的解放,结合本国人民武装力量建立国家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43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

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44

这种多样化的趋势,既是科学社会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从世界历史的走向方面反映了社会主

义的生机和活力。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45

(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第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第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

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46

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一样,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会发生曲折,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47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1917 1923

十月革命及欧洲革命浪潮

1945

低潮

欧亚革命浪潮

1959

低潮

1989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先后经历了两次高潮、两次低潮的曲折变化。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48

(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49

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二)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第一,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第二,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 第三,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50

社会主义如何进行改革?从已有的实践中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

第一,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第二,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

和步骤。 第三,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

与稳定的关系。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51

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从根本上克服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

社会主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社会主义能够在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5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53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54

3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 是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为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55

4、马克思主义政党 产生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 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前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

后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只有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马克思主义政党。工人运动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科学社会主义是工人运动的理论表现。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56

自发的工人运动不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由“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 。

马克思恩格斯在实现世界观根本转变的基础上,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就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57

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 1847 年 6月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就是

马克思恩格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的党组织。

1869 年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是最早在一个国家内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58

1903 年,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与第二国际各党完全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59

1921 年,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就出现了新局面。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60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 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性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组成: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 基础:工人阶级为基础。 吸收来自于其他阶级和阶层的具备了党员

条件的人入党。并不影响党的先进性,反而能扩大党的队伍,为党增加新鲜血液,是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 。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61

工人阶级的伟大使命 是由其历史地位决定的:首先,工人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与先进

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其次,“在资本主义市渡下,无产阶级是被压迫阶级,是被剥夺了任何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

最后,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62

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它不等同于工人阶级本身,也与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有明确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政党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但并不排斥那些虽然来自于其他阶级和阶层但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入党。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63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具有鲜明的政治纲领的党,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 能够真正实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

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解决本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根本标志。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64

(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根本宗旨与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根本目的是完全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光明磊落的党,是不怕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在改正缺点和错误中不断前进的党。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65

(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团结统一的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有坚强纪律和战斗精神的党。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66

工人阶级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无论是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如此。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67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思想领导的作用。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政治领导的作用。 最后,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组织领导的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68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执政党,掌握了国家政权,能够有效地利用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思想领导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政治领导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组织领导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69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是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都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为了胜利地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改善党的领导

(三)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70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是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内容。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应当紧扣保持和发

展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根本问题,围绕提高执政能力这个重点来进行。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71

谢 谢!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