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重锁“覆船山”2014/08/16  · 第 3版 旅 游 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Post on 29-Aug-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第 3 版

旅 游2014年 8月 16日 星期六 www.huangshannews.cn

“石门”重锁“覆船山”——初游歙县覆船山石门群

□ 张联辉

东奔西走,激情出游,来到“天上仙境”歙县覆船山。这里东接清凉峰,西连黄山,作为华东最大的高山喀斯特地貌石门群,有着“十门九不锁,天门夜不关”的神奇景观。境内最高峰“搁船尖”海拔 1480 米,因地貌酷似倾斜的天船而得名。相传远古时代洪水滔天,玉帝宝肪以此峰泊船,因洪水急退,搁船倾覆,故搁船尖又称覆船山。现今山顶上倾斜的草甸犹如一叶绿舟,每当云雾翻腾,山顶便出现云海绿舟,乘风破浪的美妙景观,甚是神奇。

覆船山地处皖浙边界的僻野天堑之隅,是一处神奇绝世的旅游处女地。登游覆船山、领略石门群是一 种 探 险 之 旅 。 走“ 天 路 ”,过“ 天桥”,登“天寨”,车在万壑云烟的盘山公路上爬行,人在蓝天白云间步步登高。车到“天街”金川,10 多里的步行始于足下,沿着绵延的青石裸岩钻进一条峡谷里,只见前面一山洞,洞深 20 余米,一条石板栈道,逶迤而前,出洞后,豁然开朗,但见幽 谷 扇 开 ,茱 萸 漾 波 ,青 山 绿 水 相依,好一幽静恬甜的桃源胜景。

漫步峡谷,天然造化的胜景扑面而来。“十门九不锁、天门夜不关”是游人要用毅力、通气和胆略来战胜的

十道“鬼门关”,在这里每一道石门都有独特的神韵和丰富的内涵。走过第一道的是天门;进入第二道是长命锁门,有月牙潭、太古音景观;第三道门是石门群中的精华,有连心锁、连心潭、情侣石、关公神像、玉女飞瀑、山 龟 探 瀑 。 由 于 这 道 石 门 闭 锁 相连,飞溅的山泉从石门底部的通天的“龙洞”中奔泻而出,大水呈瀑布,中等水流呈“人”字,水流小时则呈

“一”字,天然造化,神奇迷人。游客进山看第三道石门是锁住的,回头再观第三道石门就能找到开启它的钥匙,非常奇妙;第四道蝴蝶门有日月谷、启明瀑、日月潭;第五道虎门中大明石牌坊如一块硕大无比的巨石屹立峡谷,因石纹恰好如“日”和

“月”相溶,故该石壁也称“分明石”,加上山势渐高,景色渐美,日月分明之意境悄然而生;登上六道天心门,豁然开朗,石峰林立,玉峰环拱,一种左右逢源的气概油然而生,再回望崖壁上的石猴,顿觉天地悠悠、沧海茫茫、物我一体、宠辱皆忘,一切尽在不言中;第七道门中有仙姑背石郎、天泪、水碓;在向上攀登,眼前气势磅礴的万佛朝宗景观筑就了第八道门。第九道门中有万众皈依、童子拜观音、观音讲经等,其中的福泉瀑,溪流

从十多米高处飞流而下,潭中有双龟戏水,小鸟娱瀑,蛟龙浅滩,神龟凉头,天然绝伦;第十道门有净手亭、神龟、八戒、晒经阁、仙女脚印、情人庙、大方和尚墓碑与千佛寺遗址等。而穿插在覆船山脉上的高山草甸、长壁石林、天公地母九龙十八潭、风洞温泉、长春坞溶洞、福泉飞瀑、整衣镜、岳飞神箭、洛神图、黄金棺、朱眠石、猴面佛、白云洞、双乳峰、天盘、天桥、飞来女娲、八部天龙、天上人家等神奇物景,精彩无限,让人目不暇接。

走到高峡尽头,攀上搁船尖顶,巍巍的覆船山脉如游龙西延东进,平日神奇的云海、日出、云河、云湖、佛光等时常可见,满山遍野的红枣皮、山核桃和顶谷大方茶,簇拥着壮丽的自然景观,风光无限。只有在这里“十门九不锁,天门夜不关”之谜才能破解。向东展望,峡谷里十道刀劈斧削的石壁依次对应排列,只有第三道石门闭锁;晚上探迷“十门九不锁”就会看见“天门夜不关”的 盛 景 ,这 是 世 界 级 的 奇 异 天 象 。古人诗云,“石壁层垒,如城如堵,石门交错,引人入胜,飞泉潺潺,如珠帘远挂,真异境也!”据史料记载,中国第一位农民皇帝,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搁船尖惠昭寺出家时,

曾到覆船山下的皂汰村“福泉圣地”向千僧寺和尚请教,受高僧点化,破解“十门”,获取帝王宝藏,只留下有天神守护的“第三道石门”,于是有了千古之谜“十门九不锁”。受仙人头的点化,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 ,缓 称 王 ”的 思 想 ,留 下 了“ 女 娲石”的传说。情人庙前的一棵苍劲的柏树,也是朱元璋亲手所栽的,至今已有 600 多年历史。现在这棵柏树还郁郁苍苍的生长在那里。在第九道门右上的永定门上有一山坡,路人轻轻走过只听脚下嘭嘭作响,似有石窟宝藏,民间传说是朱元璋留下的大明宝藏,村人曾经试掘过,终因不敢深入而放弃……。

覆船山不知凝聚了多少山的儿女的信仰和寄托,才出落成今日这般充满文化遗韵的模样,而耸立在覆船山后巍峨神秘的高峰搁船尖,更 加 讳 漠 高 深 地 吸 引 更 多 的 苦 行者。十门九不锁的美丽传说已经醉倒千千万万的人,而海市蜃楼般的

“天门夜不关”奇景,更需要我们到那里去亲身体会。那里是情爱的天堂,是恋人的仙境。游览覆船山就是阅读一部厚重的民间文化史书,领略石门群就是探险一次神奇梦幻的地质公园。让人惊叹,为之倾醉。

□请您欣赏

神奇西藏之旅(下)

□ 陈树生

□ 人在旅途

寻觅飞翔的痕迹——拜谒泰戈尔故居

□ 张 燕

□ 域外风情□ 家乡景致

八月初以来,休宁县齐云山脚下的南坑村,240 多亩向日葵争妍斗艳。金灿灿的葵花与粉墙黛瓦交相辉映,构成一了幅幅新农村的美丽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观赏。 赵文光/摄

第三天一早我们 6 点钟就起床,大巴开着大灯驶出了拉萨市,沿着 318 国道向东驶去,拉萨至林芝有 420 公里,看了下里程碑,318线从上海的人民广场经四川到西藏,已有 4600 多公里,在建国初期所称之为川藏大道,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只能比三级公路要好、不到二级公路标准,修建川藏公路在当时也是很了不起的工程。

川藏公路明显要比青藏公路繁忙,车流量也很大,大巴驶上拉萨与林芝交界的米拉山口,山口观景台上挤满了各地的游客,这里海拔有 5020 米,附近山坡上还有积雪,群山之巅上寒风凌厉,留影之后须赶紧返回车内。经过唐古拉山口高度的考验,大多数人都没有感到不适,只是兴奋和骄傲。

翻过米拉山就一路往下行,这里是尼洋河的发源地,从山谷间潺潺流水发展成小河。中午我们来到了尼洋河畔的工布江达县,一座景色秀丽的小县城,人口只有 3 万左右,山清水秀,看上去与皖南山区没有太大差别。

使我大开眼界的是,川藏线上骑自行车进藏的驴友很多,几乎每公里就有一人,清一色的公路越野车 ,有 很 专 业 的 行 装 和 醒 目 的 标志,有男女结伴而行的,更有七八辆一起骑行的。他们顶风冒雨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敬佩,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还有少数年轻人背着行囊,坚定地行进在川藏公路上,全靠自己的两条腿,征服脚下 2150公里路程。导游调侃地说:这些人要么是有钱,要么就是有病。我并不同意他的观点,这些靠自己双腿走进 西 藏 的 人 ,有 坚 强 的 意 志 和 决心,背行囊进西藏决不是一夜之间想 出 来 的 主 意 ,走 进 西 藏 的 年 轻人,必定对今后的生活、工作充满信心,一定会藐视一切困难险阻。

下午 4点钟到了林芝地区所在地八一镇,这里跟我所想象的完全不 一 样 ,没 有 一 点 青 藏 高 原 的 踪迹,就跟皖南山区大一点的县城没有区别,城中道路宽敞整洁,人口不多,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

由于时间还早,导游建议我们先去林芝镇鲁朗林海一游,该景点在离八一镇约 80 公里的川藏公路上。鲁朗林海是一片典型高原草甸山地带,山谷两边由灌木丛和茂密 的 云 杉 组 成 ,中 间 是 整 齐 的 草甸,犹如人工修剪过一般。草甸中溪流蜿蜒,田野中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把高山原野点缀得美丽无比,颇具林区特色的木篱笆及藏民的

村寨星罗棋布、错落有致,犹如一幅恬静优美的画卷。

返回林芝晚饭后,我们上街游玩。八一镇夜市比较热闹,游人占多数,要说林芝的特色就是藏药店和珠宝商店比较多,且比拉萨货真价实。冬虫夏草、玛咖、藏红花、红景天等。大块的绿松石、红宝石、天珠、银手镯、各种挂件,其中还有来自尼泊尔的。

第四天上午去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位于林芝东北的边境小镇派镇,属米林县管辖。大巴沿着尼洋河畔向南行驶了 50公里,发源于米拉山口的尼洋河终于流到了尽头,汇入了古老的雅鲁藏布江,一路向前流向印度洋。过了大桥我才发现林芝机场是建在雅鲁藏布江边,跑道尽头直伸江中。

沿江边道路很窄,弯道也很急,约一小时,大巴开进派镇一个大的停车场,要换乘景区里的中巴车去各景点。景区里的道路更窄弯道更小,每个景点停约 15 分钟,一直下到谷底,来到了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景点观景台,只见波涛汹涌的江水在这儿沿着陡峭的山谷调转了 180度,又向东南方向奔流而去,湍急咆哮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声波和水流撞击着观景台,使人感到颤抖和站立不住。顺着江边举目向上看,只见陡峭山壁直插云霄,附近山头白雪皑皑,眼前的景色使我震撼,直到同学催促才返回到车上。

沿途还经过峡谷中的工布藏族及世界上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洛巴、门巴族原始村落,他们奇异的生活、婚配等习俗仿佛就是贯通古今的文化活化石。

返回派镇景点服务区,游客可以凭景区的门票到大餐厅吃自助中餐,游客有序排队盛着菜饭,各种 荤 素 菜 花 样 不 少 ,餐 厅 宽 敞 明亮,使人感到很舒心。餐厅大门处还设有旅游纪念品摊位,出口处还提供几枚铜邮戳,供游客在明信片式的门票上加盖留念。

中饭之后我们从原路返回到岗嘎大桥头,往左驶向南伊沟景区,到边防检查站,查收了我们所有人的身份证,才能进入南伊沟景区,我

估计景区离中印边境不远,进入边境地区必须要履行这种手续。

南伊沟是一片原始森林,古树参天,旅游专用道是水泥路面,沿南伊河通向森林深处。景区有小敞篷旅游车送我们到各景点,藏族卓玛导游小姐沿路带我们到草原牧场、原始森林里面观光,并到当地的藏民家中做客。

来到西藏的第六天一大早,我们沿着拉萨至贡嘎机场的高速公路去游览羊卓雍措湖和卡若拉冰川景区。途经机场高速公路,我没有看到收费站,导游解释说,机场高速公路是国家拨专款建设的,因此不用缴纳过路费,机场高速一共有 37.8公里,我们约在 30公里处下了高速,经曲水县城往南行驶。曲水县不大,人口只有 3万,拉萨河在曲水县汇入了雅鲁藏布江。过了曲水大桥往左去山南地区泽当镇,我们往右行驶开始爬甘巴拉山,山路虽然陡峭,因山上无植被视线较好。一座山连续往上爬了 36 公里才到甘巴拉山口,又是群山之巅,寒风狂作,与人交谈都必须大嗓门才行。一打听,才知甘巴拉山口海拔也有 5030 米。山口停车场停了许 多 大 巴 ,也 是 一 个 天 然 的 观 景台 ,羊 卓 雍 措 湖 就 在 我 们 的 山 脚下,湖面海拔有 4441米。湛蓝的湖水美得像巨大的镜面镶嵌在群山之间,蓝天和白云的倒影在湖面上变幻着各种图形,湖面远处连接着峻峭的宁金岗桑峰和连绵起伏的雪山。我们仿佛来到了九天之上的蓬莱仙境。

卡若拉冰川位于浪卡子县和江孜县交界处,在公路之上的群山之中。观景点海拔有 5042米,我是平生第一次站在冰川之下,凝视着那巍峨挺拔入云的冰川,是那么的洁白与壮观,我们都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儿也是电影红河谷的拍摄冰川外景地方,当时为了追求真实的雪崩视觉效果,摄制组用炸药在卡若拉冰川上炸出了一个三角形的缺口,我看见缺口处的冰层有好几米厚,现在这个缺口永远再也弥补不上了。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卡若拉冰川的雪线每

年都会上移很大的一段距离,卡若拉冰川若干年后是否还会存在,让人十分忧心。

在西藏最后一天的行程是去纳木错湖,纳木错湖在拉萨北部当雄 县 与 班 戈 县 交 界 处 ,湖 面 海 拔4718米,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她依偎在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脚下,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是西藏著名的神湖,她远离现代文明的污染,永远保持着原始自然神态。

过了当雄县往左到纳木错湖景区有 50 公里路程。途中还要翻越一个海拔 5109米的那根拉山,出拉萨市是晴天温暖如春,在翻越那根拉山时突然下起大雨和冰雹,到山顶时又飘起大雪来,幸亏我们出发时做好了防寒准备,半天之内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导游也调侃说:在西藏没有天气预报,只有天气乱报,很形象地说明西藏的天气变化无常,神奇的西藏啊,地也神奇天也神奇!

从那根拉山口下山后不久,远处碧水蓝天,水天一线的景象开始显现,那就是神湖纳木错,车行驶到 景 区 停 车 场 ,离 湖 边 只 有 半 里路 。 湖 边 游 客 如 织 ,湖 水 清 澈 透明,湖面呈深蓝色,水天相融,浑然一体。每个到过这里的人,整个灵魂 都 仿 佛 被 这 纯 净 的 湖 水 所 洗涤。我们正忙于拍照留影,瞬间天突然变黑,下起黄豆大小的冰雹,湖边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躲避,只得脱下衣服护着头,跑回停车场。

在离开拉萨前的那个晚上,我们再一次来到布达拉宫广场,广场前鲜花盛开,华灯初上,北京中路上车水马龙。身着民族服装的藏族同胞带着孩子和全国各地的游客一起慢步在广场上,沐浴着文明时代的气息。夜晚的布达拉宫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古老的布达拉宫在雪域高原展现出新时代光芒,广场南端的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在夜幕中显得格外庄严和神圣。

朋友都问我去西藏难不难,我说去西藏说难也难,难在下决心,说容易也很容易,因为有了天路,坐上火车就能到达离天最近的神奇地方。

“当你错过太阳而流泪,你也将错过群星了。”泰戈尔 1861 年 5 月 7 日出生在加尔各答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家庭,这个对生命充满了无限热情的大胡子,他一生的伟大成就,都离不开印度这块神奇的土地,生于斯,死于斯。

“如果错过了泰戈尔故居,那你等于没到加尔各答。”一位印度学者曾这样说过。而泰戈尔故居,比起我过去参观过的很多名人故居,显得那么的低调。没有门卫、没有导游,只有一个悠闲的卖票人。它甚至看不出老旧,看不出沧桑,就像印度一个大户人家的普通居所。

泰戈尔故居建于 200多年前,这是一个有几千平米的院落,是位于印度加尔各答市两层的红色小楼,它绿树成荫,在闹市中显得宁静,给人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泰戈尔出生在这里,也是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那段时光。中国国画大师徐悲鸿也曾经到此拜访过泰戈尔,畅谈艺术与人生,并留下一幅画作。

用“清洁、宁静”来形容泰戈尔故居再恰当不过,草坪、大树,雅致的红色二层小楼上爬满藤蔓,处处绿意,而泰戈尔雕像和他的照片端放在显眼的位置,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古朴。让人吃惊的是,那么多的游客边参观边听泰戈尔诗歌朗

诵,边唱泰戈尔诗改编的歌曲,几千人都是那么认真,深深地感受到印度人以泰戈尔为骄傲、把泰戈尔故居当作国宝的文化情结。

被告知必须脱了鞋袜才能进门,于是我们赤着脚,踏着这位巨匠曾经踏过的每一级楼梯,朝拜这所他生于斯逝于斯的老屋子,企图从眼前这些蒙尘的陈旧物件中窥探诗人昔日的风采。

一位工作人员在得知我来自中国后,向我讲起泰戈尔与中国的渊源,比如他与梁启超、徐志摩、林徽因……除了这些文士风雅之交,泰戈尔还数次着文为中国鸣不平,谴责对象从英国烟贩到日本鬼子,足以证明着泰戈尔的公正之心。

我站在陈列着诗人手迹的博物馆里,看着墙上那些年久的黑白照片,隔着漫长的茫茫岁月,他的五官看不清楚,身材也是嶙峋,但依然有种坚定的力量穿过时光迎面袭来。一张张老照片看过去,画面中找到了徐志摩、林徽因,还有爱因斯坦。看着照片上两颗装满智慧的白头,不禁很好奇他们谈了些什么,还有谁说搞科学的和写小说的一定聊不到一起?

“天空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在 21世纪的泰戈尔故居里,依然满布着泰戈尔先生的痕迹。

南坑盛开向阳花□ 旅游业界

古祠里的精彩人生▷日前,“美丽中国·安徽之旅”中国摄影

报“走进徽州呈坎”影友联谊会在呈坎村罗氏宗祠内举行。著名摄影家解海龙演讲的《志愿人生》,吸引了众多的摄影发烧友和游客。

吴寿宜/摄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