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片 1 - tzu chitw.tzuchi.org/doc/20150726support_diary.pdf尼 泊 爾 最 大 型 的 帳 篷...

Post on 28-Jun-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二零一五年七月二十六日

慈濟尼泊爾

賑災醫療團

尼泊爾發生強震後,導

致當地居民的衣食住行

受到影響。三個月以來,

受災居民都住在帳篷區

內。為勘察災情與確認

後續所需物資,慈濟

「勘災團隊」帶著本土

志工前往七個帳篷區,

評估援助項目,亦將同

步以慈善關懷、緊急醫

療行動關懷災民。

評估援助路線

斯瓦揚布納特寺 (

猴廟)

5

慈濟賑災團隊曾在斯

瓦揚布納特寺帳篷區

(猴廟)進行一次物

資發放,目前此區共

有九十戶人家。

6

姚雅美師姊(右一)

與李麗華師姊(右二

)是這次尼泊爾勘災

團隊裡慈善關懷的窗

口。

7

拉傑斯(Rajesh

)擔任

當地導遊已有七年,通

曉英語的他,經過本地

志工介紹,有意成為慈

善團隊的一分子,當翻

譯員。

8

住在帳篷區內的巴山(

右)是慈濟以工代賑志

工,師姊們希望藉助他

的力量,幫忙勘察當地

實際情況與需求。

9

師姊們走進帳篷內一

戶人家,透過拉傑斯

的翻譯,家訪關懷他

們目前的生活情況。

10

Laxmi

Gunung

)當看見藍天白

雲的慈濟人出現在帳篷

區裡,彷彿看見久違的

家人。她高興地取出上

人的法照,向大家問候

奇翠巴蒂帳篷區

12

地震發生三個月之際,

奇翠巴蒂帳篷區人數突

然雙倍暴增,從當初的

兩千人變成八千人,目

前估計是尼泊爾最大型

的帳篷區。

13

人數暴增導致健康衛生

問題頻密出現,陳珞韶

師姊與醫療團隊正籌備

著八月一日的大型物資

發放與衛教活動。今日

帶大家來到現場勘察,

了解實地情況。

14

目前共有五個慈善組織

,當中包括慈濟、無國

界醫生、緬甸博愛慈善

救援會(NCV

)以及美國

Water Mission

,都在關

心著帳篷區的水質,大

家合作為災民提供健康

水源。

15

最初搭建的洗手間,

設備較簡陋(上圖)。

目前帳篷區內已設有

十間具有完善排水系

統的洗手間。(下圖)

16

慈濟志工在勘察場地

之餘,也不忘關懷災

民的生活情況。

立巴利帳篷區

18

19

師姊們帶著本土志工善

傑(S

anjay

)一同到帳

篷區進行慈善關懷。圖

中婆婆的右腳已發腫了

好幾年,平日走路都會

發疼。

20

十一歲的阿尼斯(

Anish)家中的米缸只

剩下少許。

德卡珀卡里帳篷區

(Tekhapokhari Camp

22

德卡珀卡里帳篷區位

於尼泊爾巴塔普的旅

遊勝地。下圖為建築

已塌下成廢墟。

23

師姊帶著另一位本土

志工拉娜(Ratna

一同前往帳篷區進行

勘察,希望可以藉此

機會栽培出更多慈善

志業種子。

24

師姊帶著本土志工向

當地管理員了解當地

實地災情。大家當下

也不忘趕緊做筆錄。

25

德卡珀卡里帳篷區圍

繞著一面湖,目前共

有75戶人家。

26

(上圖)帳篷內的模樣

,只有簡單草蓆與被

單。(下圖)掛牌標明

著帳篷號碼、一戶人

家的姓名與人數。

德卡楚帳篷區

(Tekhacho Camp

28

德卡楚帳篷區必須穿

過旅遊區才能抵達,

而這帳篷區是由善傑

提報給慈濟人。

29

腳走好路,崎嶇泥路

,廢墟之地,沒在怕

30

德卡楚帳篷區模樣。

31

(上圖)災民簡易屋,

。兩側由磚塊搭建的

牆面,頂上鋪蓋鋅片

。(下圖)簡易屋的內

觀。

32

師姊們向當地居民了

解實際情況與需求。

33

巧遇 Filters

For

Families

組織,一個為

了尼泊爾地震而成立的

當地組織,大家互相交

流。

34

其組織成立目的,是

專為當地災民提供健

康水源。

芭拉嘻帳篷區

(Barahi Camp

36

芭拉嘻帳篷區規模較小

,一眼望去,只有寥寥

幾個帳篷。此帳篷區是

由善傑提報給慈濟人,

今日一同前來勘察與了

解。

37

善傑學習如何與當地

災民交流,了解他們

實際情況與需求。

38

芭拉嘻帳篷區內實際

情況。

嘎如坤達帳篷區

(Garudkunda C

amp)

40

這帳篷區的提報人是

尼爾蒂斯醫師,當地

帳篷多以中國大陸組

織所提供。

41

慈濟志工與當地災民

了解情況,發現當地

有幾戶人家需要援助

,提供帳篷與床褥。

42

43

整個帳篷區內,只有

這四戶人家僅以紙皮

為牆面,而外在則多

鋪蓋一層塑料,非常

簡陋且不堅固,可見

情況非常惡劣。

44

據災民表示,當地經

常會有蛇的出沒,使

他們感到安全受到威

脅。

人物花絮

46

善傑與母親珊達麗(

Sundari

)非常認同慈濟

理念,兩人希望成為慈

濟一分子。善傑更邀母

親隨同慈濟人學習如何

走入災區,做慈善關懷

與家訪。

47

善傑的屋子因遭受地

震而損壞,如今已成

為了廢墟。然而,此

事卻震碎不了他想要

助人的那分善心。

學校拜訪

教育人文推動

慈濟志工到了學校,

因路況不好無法開進

去,只好徒步向前走

,司機Tilak

Paudel

扛著課本贈送學校:

Sarraswoti

L.S.SCHOOL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學生看到慈濟志工好

像特別興奮,很好動

,爬上爬下不停歇。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一群孩子看到慈濟志

工朱妍綸很開心圍繞

過來。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學校的牆壁有鑽孔,

讓陽光透進來,藉著

陽光讀書。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學校僅有的井水,校

長Indria mahat

表示

無法讓學生飲用。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學生看到慈濟人的手

機或是相機,主動跑

過來要拍照,還擺姿

勢讓您拍照。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有一間都是石頭、垃

圾的空間裡,學生還

很開心撿紙張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張佑平師兄與校長核

對名單,確認學生是

否都已經拿到,校長

表示已拿到。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還沒有上課前本來是

玩樂聲,當敲起上課

鐘時,學生乖乖坐著

,綁的辮子很整齊。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朱妍綾及朱妍綸師姊兩

人試一試水壓夠不夠,

當成辦活動的參考。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慈濟曾經送過的英文

課本。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來到學校Sanapremi

Ni .Ma.Bi. school

大馬路邊的建築物,

很顯目。

攝影者:許妙如

校長表示學校所喝的

水來自公用的水道,

沒有喝水的問題。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校長很熱心,親自帶

慈濟人去看地震受影

響的學校。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居民區內,已由當地

NGO (Balbikash

Samas

)

還有聯合國國際

NGO(Save the

Children)協助營建中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小孩子看到慈濟人很

開心,主動出來打招

呼。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慈濟師姊看到孩子們

課桌上的書本,翻一

翻,發現孩子們的課

本是文法,不合適他

們讀。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中午時段她們不吃飯

,精神很充沛在玩耍

,幼小孩兒睡在角落

裡,不受影響。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小朋友的飲用水放在

校長室,水很濁,但

小朋友喝得很開心。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有一位孩子,拿空的

寶特瓶到校長室,勺

了一瓢水裝進去空瓶

,馬上跑開。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孩子看到喝水可以被

照相,便紛紛跑過來

喝水。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當慈濟志工準備回去

時,用當地問候語,

最年幼的孩子,突然

出來雙手合十。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接著到了Santi

Niketan Ma .Bi

School學校,學校剛

好考試,特別安靜。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慈濟贈送六間簡易屋

,老師說很感恩,老

師學生也投入一起幫

忙。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慈濟師姊贈靜思語,

請Rigni

抽的內容是:

經即是道,道即是路

,莫執著經典,而不

實踐經典。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校長(

左二)

在慈濟人

將要離開前,百忙中

抽空見面。

朱妍綾與朱妍綸師姊

除了血親還是法親,

慈濟道路上相互陪伴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在B agiswari

H.S.School

學校遇到

考試老師集中在教室

裡改考卷。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有位數學老師主動走

過來與朱師姊聊天。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慈濟人在學校走廊上

等待時,有位數學老

師主動走過來與朱師

姊聊天,師姊馬上拿

起靜思語告訴她,是

證嚴上人給她的祝福

,請她抽取一張,她

很開心的抽到的內容

:「君子如水,隨方

就圓,無處不自在。

慈濟人告訴她們,慈

濟是微笑的手勢,大

家紛紛開心的一起比

慈濟的手勢。

攝影者:許妙如 (慈脩)

慈濟志工看到學生就

掌握機會與他們互動

交談,問他們年紀多

大?十五歲。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校長在討論好物資時,

很開心地邀請兩位老師

後天來學校座談,時間

以一小時為主。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Tilak

:尼泊爾地震以

來,他已經投入慈濟快

三個月,遇到不熟悉的

人會介紹竹筒歲月,最

感動是上人號召30

家庭

主婦,每天投入五毛錢

攝影者:許妙如(慈脩)

贈送馬達普醫院

(Madhyapur H

ospital)

二十五張福慧床

攝影者:游錫璋

再次見面,馬達普醫院

創辦人Gyan Krishna

Shrestha和施啟智師兄

親切互動。

攝影者:游錫璋

今日志工送來二十五張

福慧床,要贈送給與慈

濟有長久友誼的馬達普

醫院結緣。

提到馬達普醫院,不

僅是慈濟在尼泊爾從

第一梯就開始互動的

醫院;第二梯時,慈

濟醫療團便是在該院

手術室為患者開刀。

後續慈濟的醫療個案,

或人醫義診活動,志

工們想到的也是馬達

普!

攝影者:游錫璋

一日,院長Ram

Krishna Shrestha

主動

提起,「為什麼別的醫

院都有福慧床,而我們

沒有呢?」

攝影者:游錫璋

忘了最好的朋友!志工

趕緊依需求準備二十五

張福慧床。今日團員們

親送到院,感恩馬達普

數月來的付出。

攝影者:游錫璋

院長Ram Krishna

Shrestha

表示,「非常、

非常、非常感恩慈濟,

慈濟人的愛已經在馬達

普扎根。」

攝影者:游錫璋

參與人醫義診多次的院

長,輕鬆地使用福慧床,

並說:「這將造福很多

家屬。」

攝影者:游錫璋

院長感性地說,「慈濟

造福的不只是醫院,還

有地方鄉親。九月,我

們將有七位醫師前往臺

灣參加慈濟人醫會活

動!」

攝影者:游錫璋

交接儀式後,院長夫人

熱情邀請慈濟人參觀醫

院,蘇芳霈師姊以吉祥

吊飾和患者結緣。

攝影者:游錫璋

即使是打掃的阿姨也要

向她感恩,慈濟人以身

行表達愛。

攝影者:游錫璋

昨日由同為婦產科醫師

的院長夫人剖腹生下的

小嬰兒,安詳地睡者。

攝影者:游錫璋

創辦人Gyan Krishna

Shrestha

贈以佛陀法

相祝福慈濟人。

創辦人也是院長的爸爸

Gyan Krishna

Shrestha醫師,提到慈

濟一度眼眶泛紅,「我

們醫院要向慈濟學習,

醫院不是營利的醫院,

而是救人的醫院,因為

慈濟,我看到我建立醫

院的初衷。」

Shrestha

醫師又說了多

次感謝、感謝…

攝影者:游錫璋

如今馬達普醫院若知道

患者貧困無力支付醫藥

費,便會予以減免以減

輕患者負擔。

攝影者:游錫璋

互道再見時,院長笑說,

除了在醫院,每週一天

跟著尼爾醫師參加義診,

「我們會常常見面!」

海鳥國際學院拜訪

攝影者:游錫璋

走過小路,距離馬達普

醫院不到五分鐘路程的

海鳥國際學院,是慈濟

在加德滿都的倉儲之

一。。

攝影者:游錫璋

海鳥國際學院學生成績

與表現,在地方口碑極

佳,校園的規劃也讓人

感覺到校方的用心。

攝影者:游錫璋

Gyan Ram Shrestha

長因認同慈濟理念,始

終無償提供全部的地下

室作為慈濟倉儲。

攝影者:游錫璋

在他的辦公室裡,也可

以見到上人的書籍,以

及許多靜思語。

攝影者:游錫璋

校長高興地引領著志工,

「來看看慈濟室吧!」

攝影者:游錫璋

校長將二樓的一間教室

改為「慈濟室」,他說

要讓辛苦的慈濟人隨時

可以來這裡休息。

攝影者:游錫璋

每次為了搬運貨物來去

匆忙,今日不刻意安排

的造訪,讓大家在這裡

有機會話家常。

攝影者:游錫璋

曾是記者的校長,展示

自己的手機,裡面有慈

濟的各式報導、各種照

片,許多是他邀請媒體

界的朋友去採訪。如今

都是美好回憶。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