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学习篇 若无自制力...

Post on 14-Oct-2019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1

小小留学生之学习篇

责编 李学莉 美编 张庆 商报官方微信 cdsb86612222 商报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成都商报 腾讯微博:@成都商报 商报报料热线 028-86612222 商报电子版 www.cdsb.com

2016年3月19日 星期六04家有儿女 让父母放心 从这里开始

成都故事 让普通人的故事完整而勇敢地讲出来

WEEKEND

总而言之

听说,我家保姆的女儿,21岁,已经自己开了一家服装店了!

真的,我们差不多是看着这个拆迁房里的小创业者长大的。

女儿两三岁的时候,保姆冯姐常常为她女儿静静的学习发愁,因为她数学经常只考十几分,语文三十几分。

但是,人家虽然成绩差,但其他地方有才啊。

那一年,家乐福推出了“满88送5元(购物券)”的政策,十来岁的静静立刻反应过来:这券是没有满多少才能用多少的限制的,这券不就是钱吗?

于是,静静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放学后就守在收银台旁边,对每个人说:“叔叔哥哥姐姐婆婆,你的收银条可以给我吗?”然后拿着别人的收银条去换购物券,用换来的购物券去买米买油。

说来可怕,等到家乐福的政策执行完毕,静静已经为家里买了一大堆生活必需品,而且手上还有好几千元需要限定时间用完的券。

家乐福完全没想到居然会有人专门去搜集券来当钱用,等它发现的时候,已经太晚啦。

那些需要限时用完的券,静静自有办法。她来到我家,对我妈

说:“婆婆,你现在要去买东西不?我这里有券,八五折给你嘛。”

我妈非常高兴地同意了。静静后来又找了很多熟人婆

婆,终于销出了手上所有的券。核算下来,静静这一个月居然

赚了七八千!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静静克

服了很多困难:商场的保安白眼看她,驱逐她——毕竟商家的活动是针对顾客的,不是回馈她的;换购物券的小姐不肯换给她,她用购物券的时候,有的收银员也要呵斥她。

但是静静的心理素质实在是太好了。保安驱逐她,她就装可怜,偷偷地问那些刚结完账的顾

客,整得那些顾客多可怜她的,觉得她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真不容易,然后经常有叔叔阿姨大声对保安说:“我就愿意(把收银条)给她,你管得着吗!”

换购物券的小姐不肯换给她,她就发动小伙伴们去换,然后给小朋友分糖果。小伙伴们得到了糖果,跑得脚板飞。

她用购物券买东西如果被收银员斥责,她就会板起脸告诉收银员:“吼我做啥子!你们自己的券,你管我从哪里来的!”

静静十二岁的时候,商业才能再次让我们惊叹。

房交会上,一家杂志社发宣传用的扑克牌,有个熟人懒得发,干脆给了一口袋给我妈。我妈的习惯是什么都收着,但家里哪里有地方放这么大一麻袋扑克呀?干脆给了冯姐。冯姐主张当废纸卖了,静静却一定要自己来支配。

静静一放学就往茶楼跑,一看见三个人坐在一起就过去问:

“你们斗地主不嘛?我的牌只要3块钱一副,茶楼的要10块呢。”成都人真的是,坐到一起不是打麻将就是斗地主,所以静静的推销一般都很成功,只不过要看茶楼主人的白眼。

等到一麻袋扑克(大约两百

副)全部卖光后,静静欢天喜地地送了一只筲箕给我妈——她一直奉行“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古训,并且神秘地告诉我妈,她从扑克上挣了三百多元呢(因为时常有降价促销)。

大多数时候冯姐都愁眉不展,因为静静的功课就没有上过五十分的。冯姐如果骂她,她会还嘴说:“我就是不喜欢读书,咋办嘛?”

结果,这个不喜欢读书的人中考果然没考上任何学校,终于可以不念书了。静静自己跑到荷花池批发了好多小发夹,把家里的塑料储物柜搬到街口做起了小生意。清明节卖孔明灯,元旦节推出塑料棒,平常就专门卖发夹和小首饰。每当有人路过,静静就认真地向路人推荐自己的发夹就是比别家的好。静静一面观察着来往女郎时尚的变化,一面认真翻阅报纸,留意谁家又开始促销。

每当静静交家用给冯姐时,冯姐都忍不住念叨:“你还是要念个书,妈妈再困难也要供你念书呀。”

静静装聋作哑。我们劝冯姐:“国家不是也鼓

励大学生创业吗?静静这样你就当

她是一个大学生,已经创业了嘛。”

静静这么看重钱,这么爱赚钱,是因为她爹是个典型的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主儿。

他们家房子拆迁时,政府给她爹安排了保安的工作,但他不爱做。后来应聘到一家超市,还是觉得不符合生而自由的天性。等到买了个耙耳朵,当上自由职业者后,他终于感觉找到了恰当的工作。

在地铁站等客人的时候,别人都老老实实地等,他不,他见缝插针打扑克,结果十打九输,常常跑了一天连饭钱也没赚回来。偶尔静静会劝她爹:”爸爸,你也不要一有炸弹就炸噻,还是先看一下自己的牌会不会赢嘛!“她爹回答:“有炸弹不炸我就不舒服!”

于是静静很早就懂了,她要挑起全家的大梁。

后来,静静在家门口的服装店打工3年。老板简直爱死了她,因为就算是条抹布,静静也有本事说服顾客,这抹布穿上身是多么有型有格,每个月静静的销售提成上万元。

等到手里有了钱,今年春节,静静开起了自己的服装店。这个拆迁房里的小创业者,终于走出了第一步。 (杜宇)

■3岁5个月的蛋蛋和爸爸妈妈分开一个月了,他很想爸爸妈妈,就想了个办法,跟外公外婆说:“把我们苏州的房子放到火车顶上带去成都吧,也可以把它压小点放火车里面带过去。”

■小Q和姐姐抢位置,抢不过,找我假哭投诉。我借机教育她说:“你哭也没用啊,要跟姐姐讲道理。”小Q马上领会精神,转脸对姐姐说:“道理!”

■昨天看见有一群人打球,童妹说:“有人打排球!”我说:“那不是排球,是篮球。”童妹一本正经地问我:“那女球在哪里?”

■“妈妈,我以后结婚了你会送我什么呢?”我:“你想要什么?”

“我想要一个超级大箱子,里面放被子。”我笑了,想小孩子到底还是小孩子啊,她怎么知道嫁妆要有被子呢?结果她继续说:“被子上铺满宝石,一直铺到装不下为止。”我……

■儿子:“妈妈,我想吃棉花糖。”我:“你吃过吗?”儿子:“没有。”我:“那你猜棉花糖是什么味道呢?”儿子:“白云的味道。”

■带小七去剪头发,理发师给他围围脖时,小七说好痒。理发师说:“你放心,我帮你弄好,等一下一根头发都没有!”小七吓惨了:“你可不要剪得我头上一根头发都没有哦!我不喜欢光头!”

■在路上看见一辆公交车,女儿大喊:“妈妈妈妈,你看那辆公交车顶上是什么呀?”我说:

“哦,这是公交车的辫子,给公交车提供动力的。”女儿若有所思地说:“哦,那它是一辆女孩子车喽,坐在里面的人就是她的宝宝喽!”

■春节后我要求小朋友睡回自己的小床。为了表示抗议,小朋友和我过了好多招,最后以失败告终,在黑暗中边流泪边喃喃:

“妈妈,我冷,我冷,我心冷……”

■我:“你喜欢我吗?”宝宝:“喜欢啊。”我:“喜欢我什么呢?”宝宝:“喜欢你的心。”我:“为什么喜欢我的心?”宝宝:“因为你的心会弹跳。”我……

■“爸爸,你喝醉酒会打人吗?”“不会。”“会打不听话的小孩吗?”“不会。”“哦,那你喝吧。”

■“爸爸,别看手机了,看久了眼睛会发酸变红。”“好,不看了。”“给我,让我看会儿熊大熊二。”“不行,你眼睛也会发酸变红的。”“我还没看呢,怎么会变红?”爸爸……

如今,初高中就把孩子送出国留学的家庭越来越多。没有了父母的管教,没有了熟悉的环境,没有了班主任的督促,这些远在异国的小留学生们习惯吗?成绩真的不用吹灰之力就可以将外国学生踩扁吗?天天面包牛奶不腻吗?和住家处得好不好?见识了国外的一些市面之后,观念又有什么变化?

从这一期“家有儿女”开始,去年9月起留学加拿大的9年级学生吴怡逍将带来连续三期的“小小留学生”,用她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小留学生世界。若无自制力

孩子出国后更容易变学渣

我去年9月来到加拿大的一所普通中学念9年级。

自从来到加拿大,我做事的效率比以前慢了无数倍。以前再多作业都能在两节晚自习加课间见缝插针赶完,现在就那么几道题,都要拖一两个星期才做得完,没事就想约别人出去玩,俨然从一个急性子变成了慢性子。

从积极的方面看,当然是终于放慢了脚步,可以欣赏路边的景色而不是一味地赶路。在这边,老师绝不会天天督促学生学习做作业。平时作业也少,基本没有,一天就四节课,中途还有节自习可以做作业复习,下午两点多就放学了。放学后那真是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因为老师给的作业少则2~4天才交,多则两三个星期才收。比如数学,大

概一个月才统一收一次作业。期限长,内容少,时间多,以前几个小时就能刷完十几页练习册的技能就渐渐退化了。

不仅我如此,周围的氛围、同学都如此。加拿大就是一个生活节奏超级慢的大农村,身边的同学大都天天喝咖啡啊,开派对啊,逛街啊,聊天啊,运动啊,连学校里都没有特别浓厚的学习氛围。

不过这种日子对我来说当然好,可以有大把时间和朋友出去吃饭、聊天、去健身房运动、背英语单词、自学法语、看书、弹吉它、去俱乐部做义工……学习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虽然效率比以前慢了无数倍,但好歹仍在缓慢地学习进步。更多的学生,则在这种安逸中迷失了自我,渐渐走上了歧途。

许 多 小 留 学 生 没 有 自 控力,英语说得还没国内的学霸好。一些从国内来的同学放学后就去购物逛街开派对到处嗨,沉迷于打游戏、看电视剧的不在少数。有些学生把国内外各大电视剧看了个遍,什么

《美丽的秘密》《秦时明月》《芈月传》……因为无聊嘛,只有靠看剧来打发时间。

为了赶潮流,不少人还烫染了头发,女生一个二个都化妆。在这边这些都很正常,没人管。但很可惜一些人过分沉迷于买化妆品、买名牌了,天天关注各种名牌的打折信息,花几万块钱买个手提包或者鞋子的不在少数。

有好些留学生,才在加拿大待了一两年就有过两三段情史

了。我们学校有个中国女生,疯狂迷恋一个韩国留学生,两个人英语都差,在ESL课认识的。那个韩国男生脚踏几只船,到处勾搭女生,但这女生还把他当个宝。两人经常当众搂搂抱抱。如果真心喜欢倒也罢了,但很多人都是因为无聊才这样。

并非留学生这样,本地生更甚。上次一个9年级(注:加拿 大 实 行 十 二 年 制 义 务 教育,1~6年级相当于我们的小学阶段,7~9年级相当于我们的 初 中 ,10、11、12 年 级 则 相当 于 我 们 的 高 中)的 当 地 女生给我看她和她男友的亲热照 ,吓 得 我 现 在 都 没 缓 过 劲来 。八 九 年 级 就 有 男 女 朋 友的 也 不 少 ,每 天 在 学 校 都 能看到校园情侣秀恩爱。

要说学习,留学生可能还比本地生更努力一点,毕竟有来自国内父母的压力。本地生更夸张,逃课就不用说了,社会课我旁边一女生,十节课有九节都不在。体育课也是,一群女生一听说今天是代课老师上课直接换衣服走人。在这边,逃课老师不会管,只会记录下来,在期末的时候把出勤率发给家长。关键是很多家长也不管啊,因为他们从小也是这么玩的。我住家每次都特别自豪地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天天出去和朋友玩,开派对吃饭购物逛街……你要抓紧啊,多和朋友出去玩,不然长大后就得像我一样天天工作,想玩都玩不成。所以本地生对学习很多都不太上心,就算到了教室也是玩手机、自拍、聊天,期末拿个C啊B啊就很满足了。

数学课,我的同桌期末拿了47分,另一个女生说哇噻你好厉害我只拿了38分。英语课,我的同桌每次最简单的语法测试都拿C或者F,连动词和形容词都分不清!

本地生玩得更嗨,男生都拉

帮结派,纹身,上课还有滑着滑板来的,当然最后被怒不可遏的老师制止了。女生化妆、染发,打鼻环或唇环的也有,放学就约着去星巴克或购物什么的。他们染头发就算了,有些还染成紫色或者蓝色或者绿色,简直是五彩缤纷标新立异。

在 这 里 有 个 叫“snapchat”的软件极其流行,就是以自拍为交流的软件,他们都要玩疯了。有节自习课我身边刚好坐了一群当地学生,他们拍了一节课的自拍,你拍一张发过去我拍一张发过来,玩得不亦乐乎。

也 不 能 说 他 们 这 样 就 不对,毕竟文化背景不同。本地学生大多随遇而安,想法单纯,十一十二年级就到处打工打杂,高中毕业后找个社区大学,学个修水管啊木工啊之类的技术,当个服务员什么的觉得也很开心,加上政府福利不错,平平淡淡过一辈子也很自在。所以我见到的加拿大人绝大部分都很友善,与世无争。是呀,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哪知道竞争和压力是什么嘛,生活态度当然松散随意啦。

空闲多,作业少,学习基本没人管

2 因为寂寞,不少留学生误入歧途

3 生活太安逸,本地生大多得过且过

4 优秀到极致的亚裔学生

在加拿大的公立学校,学生良莠不齐,得过且过的很多,但优秀的也优秀到极致。

据我观察,这些优秀到极致的学生大都是亚裔移民,首先家庭背景就很好,从小受到的教育估计也是精英教育。好几个韩国移民学生,门门课都极其优秀,在各种社团中都是领军人物,业余做大量义工,参 加 过 无 数 比 赛 ,奖 状 一 大堆,同时还在补大学的AP课、

学习才艺,那个气场和风度,看了都让人心惊胆战。他们一般都理想远大,都是奔着世界名校去的,俨然我们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文图/吴怡逍)

留学生们是选择学习那些优秀的学霸呢,还是随大流天天玩,都是看自己。父母花那么多血汗钱送我们过来、寄予我们厚望,我们身上也是有责任和义务好好学习的。若是没有分辨能力,被这种安逸的环境所迷惑,白白浪费了青春年华在吃喝玩乐谈恋爱上,还不如一开始就待在国内有管束制约的好。

在国外这种宽松的环境下,成龙还是成蛇,全靠自己有无自控力

童/ 言 /无 /忌

我家保姆那个让她操碎了心的女儿,读书从来不得行,数学经常只考十几分,语文三十几分,说起读书就脑壳痛。但在另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她却像一棵青草,固执地生长——

我家保姆女儿的创业故事十来岁就守到收银台找人拿购物券换钱12岁就把商家发的宣传扑克拿到茶楼卖钱

学校操场

同学们的木工作品

十年级数学,求最大公约数

课程表,八天一循环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