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epaper.zhoudaosh.com/images/2018-12/18/a04-a05/a04-a051218.pdf ·...

1
A4-A5 2 0 1 8 . 1 2 . 1 8 40 60 2016 ,《 》) —— ”、“ ”。 80 ”, ”。 ”、 》。 80 1987 / / /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Sep-2019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我epaper.zhoudaosh.com/images/2018-12/18/A04-A05/A04-A051218.pdf · 自发地背古诗,稍大点,一放学就去书店 搬些书回家,购书的钱我妈也不太限 ... 小学五年级时半夜溜

A4-A5

2018 . 12 . 18 星 期 二 编 辑 张勇建 张 勇g念改革开放 40周年

一个刚下完雪的周六晚上,

在滨江旁一座类似集装箱的两层

建筑里, 右手执笔在空中作指挥

状的金承志,一句句地帮助 60 多

名彩虹室内合唱团团员纠错。

2016 年 ,《张士超你昨天晚

上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

(以下简称《张士超》)在网络上沸

腾起来, 被评为年度十大神曲之

一, 随其一起走进公众视野的是

词曲创作人金承志, 合唱团团员

和采访过他的媒体对他有着近乎

一致的评价———“神经质”、“有趣

的灵魂”。

如金承志一般的“80 后”,在

最初见诸报端时的形象并不美

好, 他们被批因为没有像父辈一

样吃过苦,所以整体上是“有问题

的一代”。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时

代愈加多元, 曾经不被看好的这

一代人, 正以各自独特的个性登

上舞台,金承志一以贯之的“皮”、

“好玩儿”造就了同样有趣的《张

士超》。

幸福童年“喂,妈,什么事?”

“我没找你啊。”

“我知道了。”

三句话的时间已经足够显摆自己从

母亲那儿刚得的手机了,当着初一同学

的面,金承志挂了电话,又重新把那部厚

重的诺基亚揣回校服里。“在我 12岁的

时候,我妈最先给了我一台呼机,她恨不

得我拿着好联系到我。我的同学为了配

合我,没事就给我打电话,我们在传呼上

玩文字游戏,什么数字就代表你要干什

么。”

在很小的时候,金承志就享受到了

改革开放的果实,这得益于父亲的那段

下海经历。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温州,正是改革

开放的先行者,尤其是 1985 年 5 月 4

日,温州连同上海、广州、天津等地被正

式批准为全国首批 14 个沿海港口开放

城市,这给了温州人极大的信心,是温州

对外开放驶上快车道的开端,也是金承

志父亲眼镜事业的开端,如温州很多人

从商一样,金承志的父亲在当地雇了一

百多人开了家眼镜厂。

“穷嘛,为了省钱给我小叔读书,我

爸读到初中就选择去种田了,那时候他

还要把小叔的地一块种了,每天从城墙

边的家里跑去地里,到改革开放后大家

创业,温州人好像没有不干点啥的,经商

是大家绝对的共识———你要变得富裕,

必须要做的事。”像很多父辈喜欢跟子女

喋喋不休地讲述年轻时吃过的苦一样,

金父也不例外,以至于金承志张口便可

以复述出,“我小叔大学毕业进了机关单

位工作,我爸就出来做眼镜生意了,所以

打我记事起,好像就没有吃过苦,也没被

饿过。”

父亲的眼镜生意改善了家庭的生

活。“我妈说她小时候要去河边捞虾,然

后拿去卖,吃的最多的食物是红薯,但我

小时候就从来没有那样。”金承志边调侃

自己的身材,边说:“我那时候一天吃五

餐,除了日常三餐,一到下午,就在家等

着外面摇铃铛的经过,这时候要出去喝

一杯马奶,晚上九点到十一点,坐着等挑

担卖馄饨的,只有吃一碗馄饨,一天才算

结束。”

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开放深入到

肌理,尤其是在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谈话

之后。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

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为中国走上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

奠定了思想基础,也给一些不敢迈开脚

步干的人们注入了强心剂。彼时的中国,

个体户如沐春风,节节冒出,这带来的不

仅仅只有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还有社

会文化、观念的全面放开。

5 岁的金承志得到自己的第一架钢

琴,这是在邓小平南巡谈话之后。而钢

琴、音乐这类东西,在改革开放之前被认

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轻易没人敢往家

里搬,但在改革开放启动了 15 年时,和

金承志同龄的孩子已经开始了音乐教

育,金承志的母亲跟上当时的潮流,也送

儿子去音乐班补习,跟着大师邹跃飞和

郑小冰学习钢琴和乐理。

打开眼界金承志的小姨是名教师,相比弹琴,

12岁之前,金承志更喜欢跟着小姨看些

杂书,“从拼音版的看起,每天早上都要

自发地背古诗,稍大点,一放学就去书店

搬些书回家,购书的钱我妈也不太限

制。”

“很小的时候,我相信天上是有神仙

的,常常在星空下各种幻想。”一段时间,

金承志最喜欢志怪类小说,在他读《聊斋

志异》的时候,许多年龄相仿的“80 后”

开始追起了金庸的武侠小说,那时的青

年人多沉浸在这些书里描写的江湖世

界。

与此同时,虽说互联网尚未普及,但

由于改革开放的高速运行,1994 年我国

第一条 64K国际专线得以接通,这标志

着中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此后中国

更是经历了三次互联网浪潮。其中 2001

年到 2008 年被誉为第二次,这一阶段个

人门户兴起、博客元年到来,在 2008 年

中国网民数量首次赶超美国;而中国真

正进入全民皆网民的时代是在第三次互

联网浪潮中,也就是 2009 年之后互联网

从 PC端发展到移动端,据统计,在 2015

年中国网络用户就达到了 6.68 亿,规模

跃居全球第一,互联网的普及打开了大

众的眼界。

在第一次互联网浪潮尾声和第二次

互联网浪潮开端的交界点,12 岁的金承

志登上了互联网的列车,他的眼界一下

被打开,“我第一次觉得我不是缩在温州

的,我和世界各地的人原来这么近。”

“那时候,我天天都想在网上认识不

一样的人。我们自己有一个圣斗士的论

坛,最早是留言板格式,后

来我们很多人一起投钱,

把它做成全世界最大的中

文综合性论坛,我一个初

中生在里面当娱乐版版

主,我们在里面生活,有时

候会玩些文字游戏,比如

给你设定世界观,你得通

过自己的文章去丰富这个

世界观,我们就开始往里

面写文章,那时候的互联

网一切都是通过文字描述

的。”

小学五年级时半夜溜

去网吧,被父母发现后,双

方进行了深刻的长谈,最

终决定让他自己支配人

生,从此金承志便更加无

所顾忌地待在网络里。

“我小时候很怪,觉得

跟同龄人聊不来,就去互

联网里找大姐姐大哥哥聊

天,那个时候网上都是些

同好的人聚在一起,他们

会给你灌输特别有意思的

东西。”金承志在网络上认

识了几个有意思的朋友,

一个在加拿大做科研,四

五个在美国做老师,还有在上海做生物

研究的。有那么一次,这些人从各地飞到

上海聚会,6年级的金承志就跟 3年级时

一个人去挪威表演一样,又是无所畏惧

地赶到了上海,“他们很照顾我这个小弟

弟。”

“更多的是,我每周都要和他们不同

的人打国际电话聊天,晚上 9点开始,我

8 点 50 就坐在电话前,紧张到手心冒

汗,想着待会儿聊什么,很多时候,他们

会给我讲古诗、科普,或者荐书,这是我

最早从网络受益的地方。”金承志说。

一夜爆红痴迷于论坛四五年后,金承志又对网络

游戏着了迷,一直玩到高考前,他发现自己

模拟考试分数只有 200 分,陷入无书可读

的境况,18 岁的金承志放弃高考,跑去北京

跟音乐学院的老师学习,准备拾起荒废七八

年的音乐,第二年他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指

挥系。

后来,金承志又辗转跑来上海音乐学院

借读,借读的四年里,他接了学校和民营团

体的指挥委托,和两名校友创办了彩虹室内

合唱团,参加了一些指挥比赛并获奖,还有

一件事十分重要,他认识了作曲班的张士

超。

从 2012 年大学毕业到 2016 年,金承

志经历了工作无着、父亲身体抱恙、家里工

厂关闭、被迫成为自由职业者以及勉强维持

彩虹室内合唱团。

伴随金承志磕碰生长的轨迹,互联网也

在往成熟的道路上疯狂运转着。在全民皆

网民的时代,人人都获得了表达观点的“话

筒”,一众足够有趣的人在互联网上火速蹿

红,而 2016 年更是被称为“网红年”,诞生

了如集美貌智慧于一身的 papi 酱、被洪荒

之力加持的傅园慧、不会说段子的歌手不是

好演员的薛之谦⋯⋯

2016 年,也是金承志和互联网深度碰

撞的一年。他以和作曲班张士超之间的故

事,写出了一首《张士超》,用十分怨念的

歌词描写出找不到钥匙的一件小事,直白

地说出很多找不到钥匙的人都有过的心

理,而这样一篇嬉笑怒骂的歌词,再用合唱

的形式气势恢宏地唱出来,突破了听众对

古典乐的固有印象,因此妙趣横生。同一

年,金承志又受一句网络火热用语启发写

成《感觉身体被掏空》,点击量自不必说。

据 2016 年的统计,在上线一个多月

后,仅《张士超》这首歌就在微博赢得 3000

万的热搜记录、在 B站的视频播放量达到

了 149 万,《张士超》、《感觉身体被掏空》

和《小苹果》等歌一起被评为了年度十大神

曲,从此,金承志和他的彩虹室内合唱团名

声在外。

“写《张士超》这首歌最开始只是想博

音乐厅里 700 多名观众一笑,结束后我们

才把一整场的音乐都传到网易云上,想着互

相分享一下,没想到这么个‘神经病’作品

最后传播开了。”

“我最开始还发了条微博强调彩虹合

唱团是唱严肃作品的,后来就完全不介意网

友给贴上‘神曲’标签,神曲只是网友认识

我们的一个窗口,如果他们喜欢,就会发现

彩虹合唱团有很多很严肃的作品,你不可能

让刚认识你的人就知道你的内心。”

紧跟时代一定程度上,金承志达到了他的目标。

越来越多的听众以《张士超》为始,沉迷进

彩虹室内合唱团的《泽雅集》、《白马村游

记》,更甚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打听如何

加入彩虹室内合唱团。“彩虹的流动率在合

唱团里面不算高的,每年大概变动三四个,

以前没得选,现在因为供求关系变了,只能

择优录取。”

彩虹室内合唱团多是些业余歌者。做

金融的老高来了,不识五线谱的小马来了,

做人类学研究的博士也来了,这个 60 多人

的团队还有律师、教师、城市规划师,似乎

是一下子,成员从 40 人增加到 60 人。有

时,金承志带着他们编神曲,比如《春节自

救指南》就是在集思广益中成型的,但更多

时候,他们跟着金承志唱些唯美不失画面

感的音乐,甚至在音乐里复盘起古诗,如

“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

那个周六的排练室,钢琴老师迟到了半

小时,而金承志和其他团员已经唱起“蛙声

一片⋯⋯”,钢琴老师蹑手蹑脚地上了二

楼,又蹑手蹑脚地坐下,等到大家唱完一句

喘口气的时候,他脱下外套,进入状态。包

括钢琴老师,这里没有人愿意破坏气氛,迟

到者要么在门口等会儿,要么在旁边站会

儿,等大家停下曲调时,再迅速归位,这是团

队约定俗成的,金承志谓之:“对音乐的尊

重。”

金承志说话总是玩笑和正经参半,但其

中真诚是听得出来的。“《张士超》如果现

在发,流量远不会及两年前,现在大家习惯

10秒钟短视频,《张士超》在两年前算短视

频,5分钟,但是现在是你必须在 10 秒钟惊

艳到我,超过 1 分钟的视频,网友就不会想

看了。”

“以前互联网以五年为一个单位变化,

现在几个月就是一个单位,我们甚至不知道

下一个风会往哪儿吹。”顿了顿,这个“老”

网民又说:“正因为这种高速发展,这个时

代才是最好的时代,无论是音乐还是别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跟上。”

最好的时代我们要做的就是跟上

音乐人,他是生逢其时者,他在这个多

元的时代里,能用严肃的音乐形式,创作出

深入年轻人内心的不一样的作品。

80后

金承志 :1987 年生 , 指挥

家、作曲家,上海彩虹室内

合唱团指挥

文/晨报记者 王 丹

摄影/晨报首席记者 杨 眉

制图/晨报首席美编 黄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