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旺的“绰号”mbrb.greatwuyi.com/page/1/2013-11/13/7/201311137_pdf.pdf民情,日落走家串户听民意,随时随地记下群众的“真...

Post on 25-Jul-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情情系系中坪村———记省下派村支书黄安

□□林嘉琦

夜变亮了、村变美了、人变勤了、钱包变鼓了、幸福感变强了。 金秋十月,延平区中坪村的村民们看着村里的变化, 个个心花怒放。 而这些变化离不开省外经贸

厅的大力扶持,离不开村官黄安的带头努力。2010 年 12 月,身为经济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的黄

安, 由省外经贸厅选派到南平市延平区西芹镇中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刚驻村时工作千头万绪,他悄悄换上旧衣服和胶鞋,深入田间地头,走家串户了解村民所急所盼,着手拟订了长达 14000 多字的三年帮扶规划:“夯基年,打基础;跨越年,出成效;提升年,大变样。 ”

三年过去了,他笔下的蓝图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村容大变样

近日, 记者驱车前往延平区西芹镇中坪村, 一入村,一排排粉橙相间的新楼房便映入眼帘,村民说这是中坪村的灾后重建点, 他们是从中坪旧村搬到这里开始了新生活。

沿着村道漫步, 新村口漂亮的门亭与候车亭交相辉映,道旁人家门前整齐摆放着户外垃圾箱,空地设置绿化带……这一切都让记者不禁感慨, 这还是传闻中那个“抬头皆是山,地无三尺平”,因地质灾害频发、基础设施薄弱而发展滞后的中坪村吗?

“作为下派书记,要想做好驻村工作,就要有村民情结,从村民的角度思考问题。 ”黄安告诉记者,三年来他吃住都在农户家。 驻村期间,他经常日出田间地头探民情,日落走家串户听民意,随时随地记下群众的“真心话”。

刚到村里时, 黄安听到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村庄主干道的安全隐患问题。 该村主干道与 205 国道相连,车多、弯急,给村民出行带来很大的安全威胁。 保障群众生命安全这可是首要任务啊,黄安说干就干,安装减速带、清理路沟、设置安全标识、新建村口门亭和候车亭、建设健身路径、新建垃圾池和沼气池、安装户外垃圾桶等,村容村貌美起来了;实施“亮灯工程”,装上80多盏路灯,从此村庄的夜晚亮起来了。

“黄书记来了以后,抓班子、抓规划、抓落实,他做的好事,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 ”村党支部书记刘长妹

感慨地说,这三年是中坪村历史上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的三年,在黄书记的带领下中坪村依托政策利

好和上级支持, 争取了 250 多万元,对险象环生的桔树湾重大病险水库进行大规模除险加固; 投入150 多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修建了多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 420 多万元对村内 10 多公里的公路进行水泥硬化,自然村之间公路全贯通;投入 150多万元新建了综合楼……此外, 中坪村还积极挖掘村内的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文化,拟修建红军墓、红军路、红军亭等,按照“富民、育民、便民、安民、健民、乐民”的目标,努力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农村等。

引领致富忙

长期以来,村民沿袭着“自给自足”经济模式,主要靠种田和山上的毛竹生活。 如何增强村民“造血功能”,一直困扰着黄安。

看着中坪村的青山、绿水与勤劳质朴的村民,一股“突出特色,示范引路,逐步推进”的思路在他的脑中萌生,他利用中坪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劳动力结构等特点,因地制宜提出了鼓励、引导村民发展绿色农业、特色优势农业,扶持村民成立了中坪村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坪高山果蔬专业合作社”。

“以前种瓜都是自己随意种, 现在有了合作社,种什么跟市场需求走, 销路都有了保障, 连技术也有人教。 ”中坪村老党员邓元顺很早就开始种瓜,收益一直没长进,自从他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引入了西瓜嫁接技术后,他的种植规模从两千多株提升到了一万多株,最大的一个西瓜有二十多公斤哩, 这喜人的变化让他乐得合不拢嘴。

中坪村与沙县交界,受“沙县小吃”品牌辐射影响大。 黄安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村民外出开小吃店;因毗邻青州造纸厂,他还积极牵线搭桥,为村民到青州造纸厂打工、销售农副产品提供便利,促进农民增收。

黄安的多措并举取得明显成效。 中坪村农民年人均收入由 2010 年的 3500 多元提升到 2013 年的 8600 多元,翻了一番还多。

黄安还带领村两委大力推进灾毁农村土地整治与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复垦等工作。 该村第一批上省国土厅土地挂钩交易平台交易的有 62.2 亩, 列全镇之首,交易金额达 2200 多万元。 如今第二批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当中。

村民交口赞

黄安刚驻村时路遇村民,大家总是站得远远地,用好奇的眼神上下打量这位省城来的村官, 如今只要提到他,大家心底是满满的佩服与感激。

“黄书记来以后很关心我们,经常到家里来看望、慰问,帮助解决家庭生活问题。 ”77 岁的困难党员林顺浩一家六口人,儿子曾因残疾丧失劳动力,如今老林在村老年活动中心帮忙,儿子在包装公司上班,家里一年收入也有万把块,他连声说,“这多亏了黄书记牵线搭桥。 ”

“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个个倒台。 ”村主任叶启旺笑着说, 黄安在强调班子团结重要性时经常讲这句话,三年来,大家心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村里发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 也让大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句话的意义。

“我们梦想的,黄书记帮我们实现了;我们没想到的,黄书记也帮我们想到了。 村里基层党建扎实了,群众的幸福生活更有保障了,千言万语也道不完感谢。 ”看到村里的发展越来越好, 曾任中坪村老支书的邓元顺对黄安赞不绝口。

张健旺的“绰号”□□林志明 王柳珍 江建基

秦烽:从尸堆中生还的战士□□孟国楚

前些日子,翻阅旧相册,在我保存的这些照片和留下题词的人中,有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叫秦烽。

1992 年 6 月 17 日,是震惊中外的赤石暴动五十周年纪念日。 我作为一家刊物的特约记者,被派去参加了这次纪念活动。 几天采访下来,我访问了组织这次暴动的政治领导者陈念棣,军事总指挥王东平、阮世炯及其他老同志。 还采访了当年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和参加茅家岭暴动的季音、吴越、李艺、李一中等老领导、老同志。

而以上海新四军研究会军部分会秘书长身份与会的秦

烽是我最难忘的采访对象。在震惊中外的虎山庙大屠杀中,他是从 58 位罹难志士尸体堆中逃出的唯一一名生还者!

虎山庙坐落在武夷山市南十一公里的角亭村南, 是一座带阁楼的土木结构古建筑。 由于年久失修, 早已灰石剥落,里面有一方十几平方米的小天井,殿廊里没有神像。 起伏的山岗和密密的茶树林把它掩藏得严严实实, 它远离公路,宁静得出奇,仿佛是个与世隔绝的天地。

1942 年 6 月 27 日, 在赤石暴动中不幸被国民党顽固派抓回去的同志,以及从其他“犯人”中队挑选出来的所谓“顽固分子”、“危险分子”共 59 人被关押到这里,国民党特务队戒备森严, 重兵看守。 6 月 19 日下午 3 时左右开始,

这 59 名面有菜色的男女青年,被紧紧捆绑着双手,分三批拉到虎山庙侧后的茶树林里,施行集体屠杀。 刑场上,在一个由“犯人”在枪口刺刀威逼下事先挖掘开的大土坑前,敌人命令他们“跪下! ”,但每个人都昂首挺胸,高呼口号。 很快,响起一阵阵尖利的枪声,这群不幸者一批又一批地倒在身后的土坑里。 枪声和被害者临终的呐喊交织成一片,震响在这冷僻的山坳。 这次被屠杀的被害者,都是从各地搜捕来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有教师、工人、新闻记者,其中大多是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的皖南事变中不幸被俘的新四军干部。 被害者中最年轻的仅十八岁,名叫金树森,是参加新四军不久的一名“小鬼”。 躺在血泊里的,还有女生队的秘密党支部书记李捷等七位新四军女干部。 年仅二十六岁的女共产党员杨瑞年,被敌人连击七枪,倒在血

泊中还张着血红的眼睛盯着敌人, 令持枪的敌特为之胆寒。

照片中和我站在一起的瘦小的老人, 就是当年虎山庙大屠杀时在那个血色黄昏中, 从死难烈士尸体堆中爬出的唯一幸存者。 当时,子弹打在他头上,侥幸的是由于他身材矮小,子弹呼啸着从他头皮上划过一条伤痕,未中要害。 当时他亦未感觉到自己是否被子弹击中, 同其他志士一道应声栽倒在土坑里。刽子手走后,暮色遮蔽了山林、原野,他才得以九死一生,在夜幕掩盖下,蠕动着钻出尸堆,逃离刑场。在大山里转悠了几天, 以草根野菜和山泉果腹,直至七月初,才找到游击队的联络点———青竹坑,与暴动那天逃出魔爪的李铁飞、陈平等同志汇合……

这次纪念活动正式开始的前一晚———1992 年 6 月 16

日晚 8 时, 安排了一场文艺晚会, 其中有一段名为《赤石情》的舞蹈节目,表现的就是秦烽这位传奇老人如何从刑场死里逃生,在当地革命群众帮助下,在武夷山找到游击队,重新回到革命队伍的故事。 节目演出中, 这位幸存者几次从来宾座席上站起, 向舞台的文艺工作者表示感谢, 向全场观众致意,是时,他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即席说了如下一段话:

“……五十年了, 我看到武夷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烈士如果有知,九泉之下也会感到

欣慰! ”在纪念活动即将圆满结束的 1992 年 6 月 19 日傍晚,

我再次采访他,为满足我满怀崇敬的好奇,他还撩拨开头顶的丛发,我清晰地看到毛发中间一条浅浅的沟壑,只有愈合的头皮,不长头发,正是当年被呼啸着的子弹飞擦过去的枪疤旧痕;我请他谈谈几日来的感想,他掏出笔来,在我笔记本上题下一首当时跟他一起就义的难友王之燕同志的绝命

诗:浩气永长存,丹心昭万古。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暮霭四合,在花木扶苏的宾馆宿舍楼前,我请人帮助

按动快门,将这珍贵的合影留存下来,成为一段历史的见证。

MINBEI DAILY2013.11.13 星期三

07责任校对:张玉萍

电话: 8827770专副刊部主办

责任编辑:翟慧慧 电子信箱:mbrbwyfk@163.com【 】人物报道RENWUBAODAO

“好人张司法”1984 年,当兵回来的张健旺走入司法行政工

作队伍。童游地处建阳城郊结合部,经济发展快,流动

人口多,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30 年间,张健旺终日奔波调处各类纷繁复杂的纠纷矛盾, 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小张”变成了一个“婆婆妈妈”的“老张”。

建阳某矿厂拖欠 30 多位农民工两年的劳动报酬和工程款计 492 万元。 春节将至, 经法院判决,该发包方也未能履行,从而发生农民工与发包方斗殴事件。张健旺得知此事马上介入,掌握实情后反复做双方工作。经过 20 多天来回 6 轮的艰苦协商, 最终发包方同意付款,30 多位农民工揣着工钱回家过年。

“有事找找张司法! ”童游的百姓把张健旺当着可以依赖的“好人”。张健旺有本记录本,上面记录着近 520 户百姓的诉求及办事结果, 这些百姓事,包括山林田地纠纷、家庭纠纷、伤害赔偿、拖欠民工工资、特困户救助以及企业改制等。

离集镇所在地 20公里外的彭墩村, 有一对夫妻因怀疑对方不忠引发离婚纠纷。 在司法所,女方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诉说,似乎态度很坚决。 但张健旺还是看出双方依然不舍,为此,他多次上门做工作,终使夫妻重归于好。 事后,夫妻俩千恩万谢,一再表示“张司法挽救了一个家庭”。

张健旺以亲情、真情、柔情化解各类矛盾的同时,对一些上门求助的年老体弱的群众,找有关部门落实低保待遇;对路程较远经济拮据的上访者,自己掏钱购票送他们上车; 刑满释放人员无家可归,他积极争取援助;他先后为黄仕贤、徐生旺、黄兰仙等困难群众争取救助金十万多元。

“只有自己站正了、站直了、站平了,调解起来才能正、才能直、才能平! ” 张健旺说。

一 线 身 影

访 谈·经 历

始终用真诚对待事业、用真情关爱群众、用真心化解难题……作为基层一线的人民调解员,30 年来,他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1200 余件, 其中重大疑难纠纷 60余件,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乡村判官”。

他,就是日前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光荣称号的建阳市童游司法所所长张健旺。

秋高气爽,记者在踏访童游的街头、社区、企业、村庄时,又听到了关于张健旺的另外几个“绰号”。

“老中医”张健旺始终认为,人民调解不可

缺少,它可以化解积怨,让纠纷双方握手言和;可以熄灭怒火,制止流血惨剧的发生;可以唤醒亲情,挽救濒临破碎的家庭; 可以搭建友谊桥梁,平息邻里纷争。

由于学习法律知识多年,张健旺成了乡村土律师,特别是对一些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更是烂熟于心,在工作当中运用自如。

“他像一位老中医, 通过望闻问切,透过表象,把握症结,然后对症施

药,祛病强身。 ”年轻的司法所工作人员吴建磊对老所长过人的调解技艺

十分地佩服。以情动人,通过激发双方当事人

“换位意识”、触发其同情心,促使双方互谅互让。这只是张健旺摸索出的“调解法”之一。

今年 2 月,一男子不慎从施工的楼房上坠楼死亡。在分清责任的情况下, 张健旺考虑死者妻子有智力残疾、两名年幼子女需要抚养等实际困难,动情地对楼房主人说:“你看人家

孤儿寡母的, 家里没有了顶梁柱,多可怜啊! ”依法为死者亲属争取了较高的赔偿。

张健旺一介入案子, 每每都能敏锐地发现突破口, 从而成功化解纠纷,源于他扎实的法律政策功底,实践中勇于担当, 理论上也勤于思考。 “把握重点,主攻难点,多方式调解疑难纠纷 ”;“及时调解 , 有效排查,重视宣传”……一条条切中要害的调解方法, 往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事就办 、有难就解 、有困就帮”。 张健旺,一个普通的人民调解员,用自己质朴的坚守,维护着一方社会的稳定,书写着对事业的忠诚。

“消防队长”张健旺中等身材, 圆脸阔肩,黯

黑的脸庞始终挂着微笑,活脱脱一个农民的形象。

“他是党委、 政府放在基层的一名‘消防队长’,更是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一座桥梁。 ”童游街道党工委书记黎建国评价说。

童游作为武夷新区的核心区,随着新区建设快速发展, 矛盾多发频发,纠纷冲突不断。 作为法律工作人员, 张健旺主动参与征地拆迁工作,提供法律帮助, 化解建设纠纷,“白+黑”、“5+2”成了工作常态。

赤岸村是武夷新区重点征地村,江厝小组 559 人获得失地补偿款449 万元。 在分配补偿款时,34 户计生户要求多得 8033.36 元,但遭到其他村民的反对而引发激烈冲突。张健

旺驱车赶往江厝小组进行调解,发现这些所谓的计生户都是超过 14 周岁再补办和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不符合享有多一份额的规定。张健旺耐心地对计生户阐释法律政策,最终化解了这场纠纷。

调解工作中有时暗流涌动,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矛盾激化, 这个时候,张健旺总是先站出来,吼上一声:“你们谁要动手,先从我这里过。”他以军人特有的豪气胆识,筑起一道道“防火墙”, 避免了一个个事件的升级,使矛盾双方回到冷静协商的谈判桌前。

今年 8 月底,童游街道某公司的

施工工地发生意外:一辆重型装载机不慎将工人杨某碾压致死。得知噩耗后, 悲愤的死者家属 30 多人赶到公司, 提出了 128 万元的高额赔偿要求。 但公司认为死者是农村居民,只能按照有关农村居民的赔偿标准进

行赔偿。 双方剑拔弩张,势同水火。张健旺了解案情后,认为该案件

既不是一般的人身损害赔偿问题,也不属于交通事故赔偿问题,而是典型的工伤事故,应按工伤待遇的理赔范围及相关标准进行测算。经过 3 天的耐心调解, 最终双方签下了 65 万元的赔偿协议。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 月 10 日, 武夷山市公务局局长李祥仁再次来到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金绿大酒店建设现场,了解工程进展及存在问题。这是该局服务重点工程的一个侧面, 几年来, 市公务员局引进了39 个项目企业,总投资 15.6 亿多元,令人侧目。 去年,李祥仁因此荣获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成为福建省人事系统唯一获奖者,他连续 5 年荣膺武夷山市“十佳”科局长桂冠,同时被武夷山市委、市政府记三等功,还荣获全省人事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荣誉背后,是他心血和汗水的结晶。

开拓创新 凝心聚力

具有多岗位锻炼经历的李祥仁,2007 年, 从乡镇党委书记任上,被任命为市公务员局局长。 李祥仁认为区域经济要求得生存,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必须靠资源优势,更要靠人才取胜。几年来,李祥仁结合武夷山建设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的实际, 不断创造性地开展人事人才工作,广纳各类贤才志士。 他牵头草拟了《武夷山市高层次人才享受市政府津贴实施意见》、《武夷山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规定》、《武夷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等文件,加大吸引高层次、 领军型人才以及紧缺急需人才到武夷山创业创新的工作力度。 在市委组织部牵头下,他积极配合,决心用 3-5 年时间,培养优秀科级干部、专业技术人才、村居干部各 100 名,并建立“三百工程”优秀专业人才电子档案,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急需人才等进行储备,鼓励和支持他们到高校进一步学习深造。这些措施为吸引各类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烈氛围。 2011 年武夷山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 首次对 4家创业创新型示范企业、1 家乡土人才开发示范单位和 17 名市优秀人才予以表彰。 为促进乡土人才脱颖而出,2012 年,李祥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武夷山茶产业发展实际,出台了《武夷山市开展地方传统工艺和特色产品制作技能实用人才荣誉称号评审工

作方案》,现已评出制茶师 16 名,竹木工艺美术师 3 名,对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 激励广大传统工艺和特色产品创制作人员传承创新、开拓进取,推动乡土实用特色人才队伍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洪灾面前 彰显本色

三年前, 武夷山市吴屯老区贫困乡发生了洪灾, 那场艰苦卓绝的抗洪战斗使李祥仁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

交口称赞 ,老百姓称他是“铁汉子”、”真正的公仆”,是风口浪尖中挺立的抗御洪魔的脊梁。

2010 年“6·19 武夷山洪灾”,一时间,山洪咆哮,河水猛涨,地质灾害频发, 大量民房倒塌, 基础设施严重损毁。作为吴屯乡的挂点单位,李祥仁再也坐不住了,顶着瓢泼大雨,赶到吴屯对省级地质灾害点进行布控, 对损毁的道路、水利设施、山体滑坡和塌方点以及危墙、危房进行安全排查,在危险地点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他进村入户,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 劝导群众离开危险区域, 转移受灾群众 24 户 96人。

灾情刚过,李祥仁又不顾疲劳,带领大家来到洋庄乡,完成了坂头水坝围堵任务,使 1000多亩农田恢复灌溉,还到绿野乡村体育俱乐部,帮助挂点受灾企业清理垃圾、杂物。在劳动中,李祥仁不慎扭伤了脚,他却浑然不觉,直到晚上脚肿得无法行走,才到医院挂瓶。 更令灾民感动的是,参加劳动的党员干部全部自带干粮。

灾后重建千头万绪, 李祥仁一面努力协助村民开展生产自救, 一面摸清灾情,多方奔走,协调各部门支持挂点乡村灾后重建, 帮助洋庄村争取灾后重建资金 48 万元。在工作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不忘吴屯乡 20 户重点受灾户,除每户发放 500 元慰问金外,还支持吴屯乡和吴边村集体各 2500 元。吴边村支部书记张贵旺深有感触地说:“人事部门经费有限, 能这样急人所难,真是雪中送炭啊! ”

用心服务 助商包村

相对于政府经济职能部门来说,人事部门属于“冷门”,在招商引资及挂村扶企方面存在短板。李祥仁勇挑担子,将弱势转化成优势,赢得投资者的信赖,使一个个项目落户武夷山。几年来,在他不懈奔波下,市公务员局引进企业 39 家,总投资 15.6 亿多元。

前不久,他走访美华实业、绿美竹木制品、大王鹅业等企业,了解到研发存在技术难题, 于是指导他们申请国家和省出资的项目技术支持。 不久,这 3 家企业分别申报引智项目,被批准为国家和省重点引智项目,得到了台湾、日本、新加坡等专家的技术服务,争取资助经费 23 万元。

环境整洁,绿树成荫,道路宽敞,路灯将山村夜晚照得明亮如昼……对于公务员局挂点乡洋庄乡, 李祥仁倾注了无限的热情和汗水。

他时常深入洋庄各自然村, 进行详细调查摸底, 针对 “行路难”、“喝水难”等问题,协调有关部门为 3 个自然村安装了路灯,完成一座简易自然来水工程, 完成浆溪至洋庄的 7.5 公里公路建设及 2 个自然村主干道路面硬化工程。今年 5 月,李祥仁在与四渡村养殖大户陈厚敦交谈中, 建议他试养价值高的石斑鱼并为他试养石斑鱼搭建桥梁。 现在陈厚敦的石斑鱼预计亩产值可达 4 万元。

五年来,李祥仁关注困难群体,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切切实实温暖了百姓心灵。

李祥仁始终恪守着“创新、守责、务实”的工作态度,凭着一颗忘我和执着追求的心, 在武夷山建设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的进程中,谱写出一曲曲新篇章,市公务员局连续 4 届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被评为“省人事系统先进集体 ,连续 4年获得武夷山市创业竞赛(第二类)第 1 名和效能评估(第二类)第 1 名,局党支部被南平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映着簇簇鲜花,品着累累果实,李祥仁仍坦然淡定,为了实现新跨越,取得新业绩,他将永不停歇。

﹃冷门﹄也能结硕果

———记全国人社系统先进工作者李祥仁

□□

熊慎端

吴仁春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村民们见到黄安((左))也不会生疏,,热情地与他交谈起来。。 ((吴道松 摄))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