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罗天下 b1epaper.yzwb.net/images/2018-01/26/b01/20180126b01_pdf.pdf多说一句...

Post on 19-Jan-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多说一句

古老的文字用时代的方式表达——

高冷的甲骨文有了萌萌的表情包

网罗天下 B叠2018年1月26日 星期五主编:陈申 编辑:王睿 美编:王亚男 版面:李维华 校对:张英 专副刊部微信号:bzuoxichuang

B1

热点

“2018心愿”请平凡人讲不平凡事

城市不断变大,外来人口不断涌入,他们的到来为城市的发展增添了动力。自1月8日至2月6日,本报将通过20篇左右的报道以及视频跟拍的方式,将他们过去一年的辛勤工作和对2018的期待在报纸和新媒

体上展现,同时还将邀请被报道代表和市民,及南京市相关部门和领导,共同举办“大爱南京”暖冬行动总结大会。

活动期间,记者将从“老市民”介绍“新市民”的角度,通过视频和文字报道,围绕

“2018 心愿”这个主题,通过对日常工作、生活的记录,展现他们对美好城市的默默奉献,传播他们对 2018的期望和祝愿。天气虽冷,希望能够通过本报的全媒体报道,让“暖冬”通过镜头有了温度。

欢迎通过扬子晚报、扬子晚报网及扬子晚报官方微博、微信、扬眼 APP、扬子头条APP、腾讯新闻、天天快报、今日头条的扬眼账号共同关注活动进展。目前已经完成了对河道清洁工、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钟点工等9位不同职业者的采访报道和视频呈现。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专题。

赵 天从“萌萌哒”的故宫文创,

到文化综艺《国家宝藏》请来王凯、李晨等当红明星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在弹幕视频网站B站等与网民互动频繁,创意将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嫁接起来,把博物馆里的展品,甲骨文这样的高冷文字传统,变成了轻松阅读和搞笑视频,以及表情包。充满创意的设计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附加

值,比课本与正襟危坐的讲授更为传播有效,也是有益补充。

拿甲骨文研究学习来说,本身根本没有捷径可言,不仅要有最基本的古文字学基础知识,释读与摹写甲骨图版,配以释文辅助阅读这些对普通人而言入门颇难。但如今现代设计产生的可爱甲骨文动态识字卡片,一下子降低了其识记门槛,令没有学术基础的民众也能亲

近古文字,探究文字的神奇起源。但不管怎么 说 ,网 红 创意必须建立在文 化 的 深 度 研究和扎实探索的基础上,得是文化与 创 意 的 深 度 结合,而不是一时的热闹与噱头。

“鼠鼠,我们不约!”“怎么可以吃兔兔!”“扭起我的水蛇腰儿”“你说神马?”

“汪!想吃狗粮。”近日,两套表情包“生肖甲骨文”与“甲骨有表情”在网络上火了起来。设计者将几何化的甲骨文字转化成更加直观形象的动物,再配上时尚的网络用语。甲骨文大家都听说过,但是能认会写的无疑是凤毛麟角;表情包大家也见得多了,但是像甲骨文表情包这么有文化味儿的“古风表情包”,确实很少见。昨日,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其背后的设计团队。

扬子晚报记者 张楠

这套甲骨文表情包叫《甲骨有表情》,它的主体恰是若干个以“汉仪陈体甲骨文”为标准字体设计的文字拟人拟物角色。整组表情就像是一套五彩的、可爱的甲骨文动态识字卡片,让几何化的甲骨文字和汉字一一对应,搭配局部小动画及流行网络词汇,让每个甲骨文字的图案意义跃然眼前,方便读者读写识记。这套表情包

的设计者就是“汉仪陈体甲骨文”字库设计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楠及其团队。

早在2011年春节,陈楠设计的甲骨文字绘系列贺年明信片《甲骨文·吉祥成语》由中国邮政官方发行。2013年,他设计制作了甲骨文绘图模板,希望大众尤其是孩子可以使用这种不锈钢镂空的绘图模版自由

组合绘制带有故事性的汉字图画,在游戏中体会汉字的起源、体验象形文字之美。去年9月,由陈楠与汉仪字库合作开发的全球第一套甲骨文设计字库“汉仪陈体甲骨文”正式上线(1.0版3500字符)。在陈楠看来,汉字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面对每一次科技革命都顺势而变。

艰深的甲骨文竟然变成萌萌的表情包,与网络用语挂钩,这种设计着实惊喜到网友。陈楠在微博发布之后,阅读量飙升到 3100 万,转发超过 14万次。

陈楠告诉扬子晚报记者,“甲骨文字就像是一台商朝的照相机,我们的先民将目光触及的万事万物,化为龟甲上形象的文

字符号。这些几何质朴的图案文字成为与我们跨时空交流的桥梁,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千年前的远古图卷。”因此,甲骨文既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符号,又是符合当今设计潮流的创意字符,将甲骨文与手机表情包相结合,是传统与当下结合的必要,它的广泛应用是超越文字和字体本身意义的。

而设计数字化甲骨文,就是希望赋予古老的汉字以时代气息。陈楠设计的甲骨文字体既有动画视频、嘻哈歌曲,还有年轻活泼的网络语言助力。表情包“生肖甲骨文”则基于“汉仪陈体甲骨文字库”中的动物文字进行再创和绘制,将几何化的甲骨文字转化成更加直观形象的角色。

谈及设计过程,18年来光手稿就数量惊人,还有字库设计阶段大量的字形确认、修正、校对工作。陈楠有自己独特的

“格律设计论”。听起来有点像诗歌创作方法,“比如《沁园春·雪》,‘雪’是这首词的名字,‘沁园春’其实是与内容无关的词牌名,简单地说,‘格律设计论’就是关注隐于表层辞藻之前的那个结构的预先设计。一旦我们理解了结构的设计,它就可以创造不同的玩法与游戏规则

的设计。”该创意源自1999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发起的“艺术与科学”学术运动。在活动筹备期间,承担整体设计的陈楠,计划创作一个数字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系统作为参展作品,思考是否可以借助电脑技术、数学审美重新解读中国古老的象形文字。“我发现数学、几何是那样的美,甚至是超越物种的美。我

就希望通过研究数学与几何审美创造一个网格,从中诞生具有几何审美的甲骨文字。”

陈楠也强调,从一开始自己就不是做单纯的字体设计,而是做文化推广,找到汉字实用之外的价值。陈楠认为应该赋予甲骨文研究当下意义,“严格意义上我不是纯粹的研究者,艺术设计是传播者,但是不研究就很难把传播做好,我是跨越了研究与传播的界限在做这个事。”

甲骨文研究不应停留在古代语境中

甲骨文也是符合设计潮流的创意字符

甲骨文有了表情包及各种衍生品

文化与创意深度结合诞生网红

陈楠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