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的呓语 缘起花开...

Post on 26-Jul-2020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小 荷邮箱 :jyzkbjb@sina.com

编辑:杨华中

组版:卞 慧

2018年9月4日

版2

师恩情(儿童画)

刘欣彤

姜堰区桥头中心小学五(2

)班

指导老师

卢纯

新华书店协办

好书推荐好书推荐

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颗爱的种子,即使是粗暴可怕的霸王龙。在遇到小甲龙之前,霸王龙凶猛的外表下其实包裹着一颗孤独的心。他从未被人信任过,从未被人关爱过,也从没有谁为他骄傲过。在遇到小甲龙之后,小甲龙对“爸爸”的无限信任、真诚关爱和无比骄傲,让霸王龙埋在坚硬“土壤”里的“爱的种子”发芽了。因为有人爱着,他便不再孤独。

推荐书目:《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日】宫西达也 著

推荐:姜堰新父母学校

当第一株未秀的小麦卷起了叶片,当第一缕凉意在初秋的傍晚骤然来袭,当第一声惊雷在遥不可及的天边炸响,太婆就会走上田垄,慢慢伸出手来搭在眼前,幸福地眯起眼眺望着:

“该下地干活了。”这片土地的语言,她都懂。

“布谷——”,这是布谷鸟的语言,它催促着农人播种;耳畔“啁啾”纷乱冗杂,这是鸟儿幸福的呼朋引伴的语言;春雷的脚步奔腾,隐隐震撼着大地,这是春天的默语……

太婆放下锄头,欣慰地撑着它,一一指点告诉着我,在这片农田里的什么地方又发生了什么故事。

“别看土地无声,其实它在说话哩。”

仿佛心有灵犀一般,太婆总是能读懂田野的呓语。她很清楚何时应该播种,何时应该收获,何时应该在虫害发生之前就喷上药水,何时应该在雨季来临之前撒上肥料。

世世代代的农人都知道,大地不语,但它自有一套隐形的语言体系。庄稼痛苦地卷起叶片,这是提醒虫害的语言;头顶远空排成鱼鳞状的云朵,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的讯号;弯下腰,扑面而来的是泥土的湿气与芬芳。

那时太婆还不算老,她日日在长长的田埂上踱步,间或弯下腰去,摸摸这株刚吐叶的嫩芽,摸摸那朵新绽开的扁豆花。烈日炎炎,太婆虔诚地弯下腰,用骨节粗大的双手给稻秧温柔地培土;烟雨迷蒙,我们静静坐在田埂上,看长腿水鸟在水田中优雅地踱步……

抬起眼来,这一方土地无限延展,绿意葱茏,木叶丛生,谁又知道这一方天地里隐藏了多少种大自然秘密的语言?

可太婆都懂。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庄稼人都懂。他们挽起裤脚,走进田地里,赤裸的双脚深深陷进松软的泥土中,将背弯成一个令人动容的姿态。他们疼爱的眼光落到土地上,像是看着疼爱的孩子,又像在解读田野的语言。

彼时还年轻的太婆赤着脚从容地走着,脚步稳健。在这里,她的目光明澈,听觉敏锐,将一切大自然的语言尽收心底,天、地、神、人,在田野的呓语中缓缓汇聚成一体。

我想,田野的语言,也是自然的语言。它既是来自天气温湿度的变化,也体现在虫鸣鸟语之中,蕴含在生灵万物的恣意舞动之中。

谁能读懂这语言?是太婆,是庄稼人。他们是如此熟

悉泥土的气息和芳香,千百年来农耕文明的结晶,就在于人与自然心照不宣的默契。

如今,太婆早已老了,似一棵枯老的树,终日陷在一张藤椅之中。有时,她抬起混沌的睡眼向田野的方向一瞥,嘴中喃喃含混不清。

顺着她的目光望去,我看到一片绿意葱笼的田野。我知道,太婆听懂了田野的语言,在和她珍爱的土地沟通呢。

只是到如今,除了日益老去的太婆,又有谁,能读懂这语言呢?

(作者2018年高考以417分列文科类全省第二名、泰州市第一名,其中语文134+33分)

语文任课教师桂林点评:此文是 2018 年高考作文,

是一篇抒情性散文,作者的情思如馥郁的稻花香,笼罩了太婆的白发,笼罩了太婆坚守一生的田野。作者慨叹:“太婆听懂了田野的语言,在和她珍爱的土地沟通呢。”细细品味,清甜爽口,细腻化渣,余韵无穷。作者通过沉潜于浮躁世界之下的独特视角,对乡村风物进行工笔式的描写,让读者们体味现代文明喧嚣中的寂寞,重拾丢失在往昔生活中的人生原初情感和遗落在城市文明外围田野上的生命真实。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在假期里,是否有很多小朋友把“书”这个小伙伴忘记了?他们有的沉迷于打游戏,有的奔波于各类辅导班,有的徜 徉 于 祖 国 的 大 好 河 山 ……唯独与“书”这个小伙伴渐行渐远。

而我,既不沉迷于网络游戏,也不奔波于各类辅导班,徜徉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不忘读 书 。 在 那 次 往 返 无 锡 的 路上,我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斧男

孩》,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就算晕车,还是一样认真看书。这就是我对书的沉迷。

现在,回想一下我曾经看过的书,数都数不清了,看过的书的数量仍在持续增加。

和书交朋友可难了,想和书交朋友,要用心和他交流,不然他可不会和你交朋友哦。

跟书交流,就像和另一个自己交流,所以请小朋友们放慢脚步,挤出时间,用心去和每一本书交流吧!

(指导老师 夏萌)

田野的呓语田野的呓语唐佳琦唐佳琦 江苏省姜堰中学江苏省姜堰中学20182018届高三届高三((77))班班

一本好书张皓辰 姜堰区实验小学北街校区二(4)班

天 天进出校园,校 门 内 分列 两 旁 的大树,与楼齐 高 的 两

棵广玉兰,知道它们什么时候开花吗?

当 老 师 问 出 这 些 问 题 ,我终于意识到:原来,每天进入 的 校 园—— 有 着“ 双 桂 流芳”“树香文化”的美丽校园,我其实并未真正走进它,从未想到与校园中的一草一木彼此认识、相互了解,甚至不曾为它们驻足,对它们颔首微笑。

博学、热情的王老师,带着我们这样一群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孩子,一头扎进美丽的校园里。从此,我们走进一个比书本知识更加生动 、更 加 广 阔 的 植 物 世 界 。走到我们的校树——桂树下,王老师摘下一片叶,我们凑

上去观察,争着说出自己的发现,“叶片正面比背面的绿色更深”,“叶片是椭圆形的”,

“叶片末端半周边缘呈锯齿状”……王老师看着我们欣喜的样子,笑出一脸的阳光,待我们说不出了,把叶子递给我们:“摸摸看。”手指摩挲过叶子表面:“我知道了,正面光滑,背面粗糙。”在王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举起叶片对着阳光,那一层薄薄的绿色筛过阳光,中间对称分布延伸的叶脉,多么美丽而神奇的图案,那语文的对偶、数学的分形是从这里启发的吧?我震 撼 于 绿 色 生 命 特 有 的 美感,那是无与伦比的美。

不经意中,我们走进了生命深处的美丽秘密。我们学会了科学探究,沉睡的午觉,在大自然的美丽面前惊醒。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当我尝试着真正认识一片叶,我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从前,只知道“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现在,我们跟着王老师趴在校园的青草地 上 ,认 识 葫 芦 藓 的 模 样 。从前,我甚至不知道学校有片 樟 树 林 ;现 在 ,我 们 站 在一 地 斑 斓 的 落 叶 上 ,闭 了眼,触摸樟树树干竖状的“篇章”一样的纹理。我们逐渐学会了发现。我们在落叶中发 现“ 樟 树 叶 是 从 末端变枯变黄的”。我们揉碎了樟树叶,闻到了樟脑“甜而惆怅”的香;揉碎了狭长的桃树叶,惊喜地嗅到水蜜桃“甜而稳妥”的香。

树 香 研 学 ,为 我 们 打 开了一扇门,让我们真正走进了美丽的校园,走进它的一草一木;当我们走出校园,我们 能 够 以 一 颗 会 观 察 的 心灵,细细看遍这大千世界的神奇。

(作者2018泰州中考第一名,此文是作者平时的习作)

树香研学打开一扇门树香研学打开一扇门王雨桐 姜堰区南苑学校2018届九(6)班

和《姜堰日报·教育周刊》的缘,始于二年级时的欣喜。

那时的我,以懵懂的眼光看世界,以稚嫩的笔触写成了一首小诗《圣诞节,我想……》。两周后的一天,老师拿着一张报纸骄傲地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了我的小诗,坐在下面的我心里一阵阵欢喜,同时萌生出一个想法:我的小诗都能刊登在报纸上,我一定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从那以后,我喜欢上了用文字记录下生活,我的作文也有十几篇登上了最爱的《教育周刊》。

四年级时,我被选去参加区教育局和姜堰日报社主办的

“姜堰区首届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初出茅庐的我心里有点忐忑,面对那么多的哥哥姐姐,原本只是作为一次锻炼并不奢望拿到奖,未 曾 想 结 果 公 布 ,我 竟 然 是 二 等 奖 ,我 喜 出 望

外。站上领奖台,我看着大屏幕中自己的名字和个人介绍,感觉自己离心中的“小作家梦”又近了一步。是这次缘,使我感受到了作文获奖的开心,感到自己的奋斗空间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现在,每期《教育周刊》,我都必看。每次拿到散发着油墨芳香的报纸,我总会认真品读每一篇散发光彩的学生习作,欣赏每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师生画作,了解各个学校的时讯新闻,学习身边的榜样人物事迹……每一次读报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收获良多。

时光荏苒,转眼我五年级了,每每看到《教育周刊》上写着自己名字的一个个小“豆腐块”,心中便涌起无限感激之情。我会珍惜与《教育周刊》的每一次缘分,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指导老师 卞玉梅)

缘起花开于奕舟于奕舟 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康华校区五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康华校区五((99))班班

半载时光万样新。披星戴月,荏苒光阴。和风细雨几萦回。静待花开,多少艰辛。残月星稀夜已深。窗前灯明,照亮师尊。百花齐放满园春。银汉迢迢,壮志凌云。

一剪梅·颂师[中华新韵]

杨元展 姜堰区梁徐中心小学

2018年9月4日

版3教海扬帆邮箱 :jyzkbjb@sina.com

编辑:杨华中

组版:卞 慧

筑与梦(国画)

尹小明 姜堰区俞垛中心小学

在我家门前街道两旁,栽着青青葱葱的香樟树。夏日的烈阳照射在叶面上,折射出无数亮闪闪的光点。

我喜欢,午后,倚在自家二楼客厅的沙发上看书;看累了,什么事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就那么静静地,看窗外一格格小小的景。

我喜欢,傍晚,一个人呆在屋子里,看窗外的斜阳缓缓地西下,屋子里的物品由清晰到模糊直至被黑暗淹没。就这样看着时间在眼前一点点滑过,周围是静寂的,只听见自己心跳声;闭上眼睛,感受着这斜阳带来的暖暖,温暖其实一直在身边!

我喜欢,深夜,隔着纱窗,看窗前那一晕橘黄色的路灯光,看树枝在夏日的夜风中婆娑着。偶尔,一枚香樟叶,在空中摇曳着,飘落在不经意间,陨落下一季的忧伤。佛说,婆娑即缺憾。我说,缺憾也是美,也是另外一种成全。

假期过半,一直闲居,遁世,但许久不能写字,与文字似乎有着疏离感,执拗地由着自己的性子生活着,整日窝在小屋,睡觉,读书,

练字;偶尔的傍晚时分,走出去活动活动身子。儿子暑假去了英国求学,两个中年人的假期饮食便极为简单,有时,一锅粥(玉米糊粥或大麦粥),一碟小菜,便是一天的食粮。有时烧上三两个蔬菜或直接凉拌,就着几两白酒,喝个舒心畅快。酒,有时是情感的催化剂,在欲醉而未醉间,可以将心中的快乐、苦闷、烦恼、忧愁什么的,一股脑地全盘卸除,然后第二天依然开心快乐地活着。

真正属于我的时间是读书时刻,假期间读完了几本平时没空读的书。看大师们的作品后,再偶然拿起儿子买的 80、90 后所谓作家的作品,觉得那样的文字显得过于浅显,有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不自然。经典永远是经典,大师永远是那种不会受时间流逝而愈久弥香的人们。读着大师们的文字,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我的身心便似有了一处向暖之所。

随意独享的生活,充满着琐碎,也有着令人伤感的时刻,但我们要学会在凄风

冷雨中看一朵花开,懂得欣赏享受这世界的安好和宁静。没有谁不会经历难过忧伤,但这样的时刻,读书、练字、煮茶、烧饭、散步便是我心的花开时刻,它们可以包容着生活的种种逃避和躲闪。

每 个 人 的 心 都 有 一 座城。生活的每一次磨砺,便是在这自我的城墙里完成一次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修炼好自我后,再云淡风轻地入这纷繁芜杂的尘世。这样的城池里,有着永恒的美好与温度;这样的城,可以经得起岁月里风雨的摧残。

假期也追逐过热播剧,简单的情节,温馨哲理的台词,生活需要简单澄清的样子,一眼看到底的简单胜过于曲折离奇的复杂。现实生活没有电影电视剧中的那般跌宕起伏的剧情,如果有着深的情感、烈的痛苦,我们便是故事里的人。

用闲居做标题,源于某日读到丰子恺的一篇文字《闲居》。大师的闲居是丰富的有意义的人生,而我,只是借着这个题目絮絮叨叨记下些生活的琐碎和感受!

闲居的时光闲居的时光朱小芳 姜堰区张甸中学

姜堰区南苑学校校训:厚德树人

校 训 长 廊校 训 长 廊

“厚德”出自《易经》中“君子以厚德载物”,“树人”源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意为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南苑学校以“秉承绿色教育理念 打造树香人文校园”为办学愿景,以“让每一片叶子都闪亮”作为文化定位,致力于培养“做人有德、做事有序、学习有法、生活有味”的“四有”南苑人。

一提到老师,我就想起我的初中班主任李老师。

我之所以对李老师印象这么深刻,是因为他不仅教我们读书,还教我们做人。

李老师身材微胖,个子不高,喜欢笑,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了两道缝。在一个喜欢笑的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是一点负担也没有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记得有一次,一位同学背诵课文卡住了,脸顿时红了。李老师没有叫他坐下,而是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亲切地说:“别着急,你背得太快,慢一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教室里鸦雀无声,一会儿,那同学哦的一声:“我想起来了。”背完之后,李老师比那位 同 学 还高兴,笑得更加灿烂,竖起大拇指说:“很好,你找到了背诵的方法,为你鼓掌。”随即,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半送给那位同学,一半献给敬爱的李老师。因为,老师不仅教给我们学习的方法,还保护了我们的自尊心。

李老师的古文功底最深厚。他给我们讲古文,从来不

看书,直接把文章背出来,声调抑扬顿挫,还配以动作、神态,我们佩服极了。在他的影响下,我们的古文也学得最好,我们也模仿老师的方法背诵古文,奇怪得很,我们的古文背诵居然比现代文更快。老师的学问和人格魅力让我喜欢上了古典文学,老师曾借给我一本《儒林外史》,并说,这是本好书,好好读。从此我接触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后来我毕业了,去城里上学、工作,一直没机会把书还给老师,觉得挺过意不去。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只要是学生需要的,他会毫不吝啬地给与。

我也见过李老师发过一次火,而且发得还挺大。这件事情在我们看来很小,但在李老师看来相当严重。从这件事上,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李老师强烈的教育责任。那时,我们都是自己带米到学校交伙食。有一次,李老师看到一名同学倒饭,他非常生气。当天的语文课,他神情黯然地走进教室,没有了往日的笑容。我清清楚楚地记得,他铿锵有力地说了

这样一句话:“今天,我笑不出来,因为我看到了一位同学把白花花的米饭倒掉了,他倒掉的不是米饭,而是他父母的血汗。”说完,他转身在黑板上用力写了几个大字——请尊重别人的劳动。那一堂课,我们好像一下子长大了。直到现在,我们同学聚会时,都会提起这件事。

上次我回老家看望李老师,特意带上一本《儒林外史》去“还债”。老师已退休在家,他高兴地把手机拿给我看,都是来看望他的学生和他的合影。这个在英国留学,那个现在做医生……老师神采飞扬,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就像谈论自己的孩子。临走时,我把

《儒林外史》还给老师,他说:“有这回事吗?永远送你了。”

老师送给我的又何止是一本书啊,那是一座人生的图书馆啊!我永远忘不了李老师,我一直以他为榜样,努力做事,认真做人。

令我敬佩的老师胡珺 姜堰区实验小学罗塘校区

又接新高三了,我特地换上了一件旗袍,素静的白底子,青花瓷的图案。新学期第一节课,我想让同学们知道,语文无处不在,她藏在旗袍中,藏在青花瓷中,古意盎然,典雅美丽。(学生兴奋地唱《青花瓷》: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老师接 唱 :炊 烟 ……)这 里 的 两 个

“等”是什么意思呢,要烧制极品——天青色的青花瓷,需要烟雨天,而何时才能烟雨蒙蒙,只有等待;爱恋一个人也是这样,只能等待,等待你的出现。语文的美,藏在歌词中,藏在诗情中。

每个早读课,我都第一个到班,写上一句话。刚开学,我写“做一个幸福的赶路人”,因为在最好的年龄为最纯的梦想做最大的努力,本身就是幸福的。考试刚结束,我写“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我知道那些考试失利的孩子急需鼓励。

当我微笑着目送同学们远去时,我相信,那些句子会悄悄地停驻在他们心上,不管昨天

的风雨有多大,今天,阳光明媚,万物美好,我在中央。

每周的《国旗下的讲话》,我和同学们一起倾听,告诉他们语文就在静思默想中,每天的晨锻,我和同学们一起奔跑,告 诉 他 们 语 文 就 在 汗 水 流 淌中;每节时事评论课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关注社会,告诉他们语文就在激情思辨中。语文因此有了温度和厚度。

山 路 元 无 雨 ,空 翠 湿 人衣。去年,朱诗润同学进入高三后,语文一度成了她学习的梦魇。于是,我帮她设计了的语文强化菜单,经常为她面批作文。最终,她的语文成绩从最初的 108 分提升到了 135 分,总分名列全省第三。语文的美藏在鼓励中,使迷茫者清醒,使苦涩化成甘甜。潘慰慈、陆超然……一个个优秀的学子笑傲江苏,语文化作了天使的羽翼,助他们飞上了广阔的天地。

昨天,姜中的前辈们栽下了大树;今天,我享受着阴凉,也想为后人栽下一棵树。我在姜中行走,我,即语文!

我即语文茅忠琴 江苏省姜堰中学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