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镜头 - wxrb.comepaper.wxrb.com/paper/wxrb/resfiles/2016-04/18/rbc03c03c0418.pdf ·...

Post on 15-Feb-2020

1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徐若鹏(1922-)无锡人。5岁入私塾读至12岁,1934年进县梅村小学二年级,五年级时因父突然离世和爆发抗战家乡沦陷被迫辍学,但打下了中文基础,并从自然课本中读到了有关照相的内容和产生了学会照相的冲动。1940年赴无锡及靖江的照相馆当学徒。1949年解放后,任县梅村乡农会宣教委员。1959年调任无锡日报社摄影记者。1962年加入中国摄影学会江苏分会。1973年作品入选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981年当选市摄影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和中国摄影家协会江苏分会理事,并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1989年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 从事摄影30年”荣誉章。1995年举办“ 徐若鹏摄影艺术展览”。1999年自出版《徐若鹏摄影作品集》。2006年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 从事摄影工作50年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荣誉纪念证书。其词条入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摄影家辞典》、中国黄河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摄影家全集》以及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无锡名人辞典》。纵观徐若鹏陆续长达75年的

摄影生涯大致可分为青年时期照相馆学习从事人像摄影,中年时期专职新闻摄影和老年退休热心风光摄影这三个主要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照相馆学习从

事人像摄影时期,大致是1940-1959年的19年间。1940年徐若鹏经人引荐来到无锡的求新照相馆当学徒,无奈师傅不肯教授,就私下偷学,由于聪明好学引起了照相馆股东周堃元(中国著名摄影家,擅长照片修片)的注意,就秘密带到靖江的三友照相馆学习摄影技术。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徐若鹏发明制作了日光印相器,当时印证件照一次只能印一张,而使用日光印相器一次可印多张,这一技术还传至苏南地区的小照相馆广为使用。由于勤奋努力,一周学会洗印,三周学会拍照,一年学会修底片与着色、放大等工种,两年即出师并先后在常州,无锡的新华、银星、中央、大华和万国以及南京等地的照相馆从事人像摄影。抗战期间至解放前,徐若鹏过着城里摄影和回乡务农的半失业生活。解放后除短时

间在照相馆工作外,一些时间也借照相机拍些纪念照片和风光照片。由于几经战争、动荡与运动,没有能看到这一时期徐若鹏的摄影作品。但学徒和照相馆从业的职业训练,为以后从事摄影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第二个时期是报社专职新闻

摄影时期,大致是1959-1981年的22年间。可以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徐若鹏摄影生涯的黄金期。从留存下来的黑白和彩色作品来看,以一个摄影记者的职业见识真实地记录了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无锡重大活动新闻、经济社会转型变迁和太湖自然风光的一些珍贵影像,也为解放后的无锡摄影史留下了不少第一。1962年和文革期间徐若鹏等组织摄影研究小组和训练班,培养了一批基层摄影骨干。1963年应邀参与上海人民出版社与江苏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太湖》画册的拍摄。1964年受市商业局服务公司的委托,组织照相馆业参加第二届全国人像摄影艺术展览,精心选定摄影师、照相馆、药水配方,并确定拍摄对象和统一后期制作,专程送南京二审后,再报送北京总评,市万红照相馆周洪椿的《民警》荣获了最高奖项优秀奖,无锡入选作品数也达到5幅之多列全省前列。因组织工作突出这次人像作品全国巡展的第一站选址无锡。1967年策划组织大型《红太阳展览会》,全部展出毛泽东各时期的经典照片,专程赴北京新华社买来底片进行大幅制作。1971年2月作为地方记者拍摄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首访无锡时的新闻照片,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拍摄了近千张底片,并精选制作成大型礼品相册赠送给亲王及夫人。这组作品时下方得披露并获2014年无锡老照片评选二等奖。1972年秋徐若鹏首乘直升机航拍开创了无锡摄影的先河,为了把握十分难得的机会,大胆要求飞行员卸掉一扇机门,用降落伞把自己捆在机舱行李架上,尽情忘我地拍摄无锡城区和太湖之滨的美丽景象,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影像资料。第二次乘运输机航拍的《太湖鱼仓》入选1973年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同年上海人民出版社邀请担纲《无锡风光》明信片的主摄。从1973年至退休,陆续在《中国摄影》《 中国报道(世界语版)》杂志上发表了《鱼乡鸟瞰》《采春茧》《捕捞鲜鱼》《天高任鸟飞》《渔歌》《翠岗小景》《渔光曲》《古木荫浓堪小憩》等作品。还参与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江山多娇·无锡》画册的拍摄。这一时期还试用林哈夫6×9反转片拍摄无锡风光,在观摩审片时引起轰动。一些黑白摄影作品也擅长暗房技术,如《无锡胜景》采用底片接片技

术,《渔歌》使用木刻型模式,《幽塘偶语》则运用了多底片集锦方式。第三个时期是退休后的风光

摄影时期,则是1981年退休迄今的30多年。因条件所限徐老退休后一直没有自备相机就借机进行摄影,直到1983年借资购买了海鸥相机和1989年添置了美能达相机,才开始尽情采风。但述说印象最深的却是数次创作历险记。1989年冬季再上黄山没有拍摄到云海,听说附近太平县(今黄山区)的太平湖风光秀丽,就匆忙下山搭拖拉机前往,不想被送至了离太平湖尚有一山之隔的偏僻山沟。天色将晚一行三人正犹豫之时,面相不善的数位青壮年搭讪强行留宿。徐老见状执意赶路,三人连夜冒雪翻山,幸遇热心的村民相助得以脱险,后听说附近发生过抢劫事件。再一次是远赴祁连山采风,越野车刚刚冲上一座山头,副驾驶眼疾脚快紧急刹车,大家惊出了一身冷汗,车前已是断壁悬崖。徐老在作品集中记述道:“ 为了创作奔波已达十万余里。登高山,涉险滩;迎旭日、送夕阳;顶烈日,冒寒雨。饥啃干饼,渴饮山泉;几逢凶险,屡处绝崖。十八年拼搏,聊得百幅,尚有良莠,深知影艺之不易。”1995年2月3日《徐若鹏摄影艺术展览》 在无锡城中公园群众艺术馆隆重举办,展出了退休后创作的70幅风光及小品摄影新作。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宗菊如和省摄协主席顾东升及周边城市摄协主席等出席展览开幕式,市作协主席萧白也在无锡日报《太湖》版上撰文评述影展。其摄影作品《林梢白鹭自在飞》《晨光》编入中国摄影出版社1999年版的《无锡市优秀摄影作品集》。同年自出版的《徐若鹏摄影作品集》除一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典之作外,主要是退休后的新作。徐若鹏自序中阐述其摄影观:“‘ 不薄今人爱古人’。我始终遵循着传统的艺术史观从事创作活动。‘ 摒媚俗、弃迎合、行我素’是我的创作态度。摄影作品同样应该具有颂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的艺术功能。”同时谦逊地说自己的艺术摄影是:“ 虽入其门而未登其室。拙集问世,一为聊以自娱,更求众为我师”。其摄影作品《太湖鱼仓》《赏荷能消暑》编入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的《无锡艺术六十年·摄影卷》。近年来,已是眉寿之年的徐若

鹏,还不时拍摄些身边小品,呈现着对摄影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态度。2015年新春诗并书《再回首》一首:驰骋影坛五十春,风雨苦乐倍艰辛,愿效伯乐识骏马,甘为阶石不图名。冷对腐鸦名利客,热扬艺德崇文明,白头归隐再回首,笑看桃李满园春。

历史的镜头

112016 年 4月 18日 星期一

快门画报

王海宝 张争鸣 整理

特别合作

每年11月,在普什卡南边的塔尔沙漠上举行的印度骆驼节,是世界上最大的骆驼交易集市,现在已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一场嘉年华。除了骆驼交易,还有竞技场、游乐场、集市、娱乐表演等。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五彩斑斓、风情独特,俨然成了一场视觉盛宴。3万多头骆驼,吸引周边10万多人,更是成了世界摄影人热心向往和追光逐影的好地方。这里展出的胡建良先生的一组印度骆驼节的摄影作品,既是对这盛大节日的记录、对印度风土人情的展示,更是作者对印度这个文明古国文化的诠释,和作者本人对这种和谐自然生活状态的追求的情感表达!光是摄影的灵魂。没有光

就没有影。光是摄影最本质的要素。利用好光,可营造出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准确的氛围和意境,加上构图、色彩、明暗

对比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会让好照片呼之欲出。胡建良先生的作品很注重光的运用。一幅清晨在骆驼节现场,一位拄着木棍的老人与年轻人对话的照片,在光的运用上十分到位。从左上方投下的侧逆光,让白胡子老人具有立体感的脸的轮廓和认真表情显露了出来,这光也从年轻人的背部投射出来,头发染上了金黄,明暗使年轻人的形象生动了起来。画面中,由近而远的人物、驼群、帐篷、远山,在光影中展现着骆驼商人忙碌的早晨和人与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场景,耐看!耐品!多视角的展现骆驼节的盛

大场面是作者经过认真思考后拍摄的选择。用仰角表现坐在骆驼背上带着驼群训练的翩翩少年和卖甘蔗的慈祥老人,用俯角反映围坐在火炉边陪伴三个孩子的安详的母亲,用平视

的特写表现张嘴的骆驼和几天未成交而闷闷不乐的忧郁男子。当我们看着一群席地而坐正休息抽烟的男子和或站或蹲的驼群,以及一前一后匆匆赶集在尘土飞扬中急速前行的驼群和商人的场面,无不为这最平常、最自然、最温馨的场面而感动!非常出彩的是印度服饰,

那穿着色彩斑斓服饰的当地妇女,以及包着各色头巾的男子成了骆驼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细细观察,那少女服饰上的红花绿叶,裙摆上的各种花纹图案,妇女的头饰和身上的挂件,即使是卖甘蔗的老人,脖子上围着的围巾,也是那么的轻松时尚,充分反映了印度文化的多姿多彩和民风民俗的善良纯朴!胡建良先生已游历了65个

国家。他用镜头摄下的印度骆驼节的精彩画面,让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作者 胡建良无锡人,出生于 1960 年中国新闻摄影学会 会员中国企业家摄影学会 理事无锡企业家摄影书画俱乐部 副会长无锡市旅游业协会副会长无锡市旅行社协会会长无锡海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塔尔沙漠上的嘉年华□胡建良/摄 沈洵 /文

徐若鹏肖像

鲜鱼丰收(1969)

无锡火车站周边地区(1972)

——— 93岁老摄影家徐若鹏 75年的摄影生涯

采春茧(1968)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