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王玉忠 责编:谢建秋 美编:向珍责校:胡永碧组版:陈晨...

Post on 07-Sep-2019

3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1.什么是民族?答: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

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人群的共同体。

2.什么是中华民族?答:中华民族是指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包括汉族和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畲、高山、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珞巴、基诺族 56个民族。

3.什么是少数民族?答:我国有 56个民族,其中汉族是主体

民族,人口众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92%,其他 55个民族人口较少,所以习惯上把其

他 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4.什么是散居少数民族?答:散居少数民族是指居住在民族自治

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和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但不足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

5.民族团结是指什么?答:是指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即

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共同努力奋斗。

6.全国有哪些省级民族自治区?答: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

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7.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哪个?答: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

南除汉族外,人口在 4000人以上还聚居着 25个民族,全省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 1/3。

8.全国有哪几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

答: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共 4个。

9.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是什么?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0.我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答: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1.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三个离不开”是

指什么?答: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

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12.民族工作的五个认同是什么?答: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

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13.在民族工作中,党和国家所强调的“五个维护”是指什么?

答: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14.土家族的语言和文字是什么?答:全国 800多万土家人中仍有少数人口

使用土家语,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一种独立语言,土家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15.土家族是何时被确认为单一民族的?

答:1957年 1月。

16.土家族传统的人生礼仪有哪些?

答:诞生礼、婚礼、寿礼和葬礼等。17.黔江土家人传统的婚俗表现在哪些

方面?答:哭嫁。18.土家族传统的丧葬习俗是什么?答:打绕棺。19.土家族的图腾崇拜是什么?答:白虎。

(未完待续,区民宗委供稿)

草鞋匠:稻草化作载人舟

曾经回荡在乡村的弹棉花声,正在淡出人们的生活。

手工弹棉花,拨动怀旧的琴弦。许多儿时乡村快乐的生活场景,伴着弹棉花的清响,嵌入记忆深处,令人回味无穷。

物质匮乏年代,人们是凭棉花票购买棉花,得积累多年方能弹一床棉被。农家人嫁女弹制嫁妆棉被,必请弹花匠。那时,弹花匠走村串巷,东家请,西家迎,宾客相待,好酒好菜侍候,很受欢迎。小时候,只要来了弹花匠,家里就要推豆花款待客人,我就在院坝与一群孩子一起乐,然后跟在弹花匠后面看热闹,结果沾了一身的棉花絮,引来母亲一阵痛骂。现在想来,儿时看弹棉花的情景很是令人怀念。

前不久,我回到渝东南武陵山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建峰村大风堡群峰脚下的老家,恰遇一位姓杨的师傅正在弹制棉被。只见他腰插背杆,左手持木弓,右手持木槌,在弓弦上轻轻地敲打。木槌起落处,“嘣、嘣、梆……”有节奏的旋律反复响起,一片片棉花在弓弦下翻飞。

杨师傅介绍,一床手工弹制的棉被,要

经过弹、拼、接线、磨压四道工序:先用弹弓将棉花弹蓬松;然后在木板上双面拉粗线、细线,定型包裹;再用手柄木质熨盘,反复磨

压,让棉花与网线完全粘合。这样加工一床棉絮,需要一天的功夫。

手工弹棉花是土家族民间流传久远的

古老技艺,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手工活儿,是七十二行老行当之一。手工弹制的棉被贴身、耐用,一床手工棉被可以使用二三十年,民间常有一床棉被两代人使用的例子。

杨师傅说,他家几代人靠手工弹棉花谋生,他 !" 多岁就跟着父亲学艺。现在虽然经济条件好了,但他不愿丢下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弹弓。由于机器生产的棉被有不耐用、不放心、不保暖等弱点,手工弹的棉被仍有市场,农村很多群众仍然愿意使用手工弹的棉被。

这项流传久远的手工技艺,由于既辛苦,成本又高,加上工序复杂等原因,正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面对机械化生产的挑战,手工弹棉花生意逐渐萧条。机器生产已逐渐替代手工作坊,传统的老行当生产效率、人力成本无法与之抗衡。从事这项手艺的工匠大多年事已高,年轻人不愿学这项手艺,手工弹棉花技艺面临后继无人而失传的境地。

“嘣嘣梆”的弹棉花声,希望不只是记忆。

(通讯员 黄玉才 文!

图)

弹花匠:拨动怀旧的琴弦

武陵民族13主编:王玉忠 责编:谢建秋 美编:向珍责校:胡永碧 组版:陈晨

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民族基本知识篇

弹花匠弹棉花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