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看清楚,購屋不會掉陷阱! · 廣告看清楚,購屋不會掉陷阱!...

Post on 08-Oct-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廣告看清楚,購屋不會掉陷阱!

日期:2012-05-15

資料來源:消費者保護處

房價居高不下,不動產業者常以精美的文宣及華麗的圖示吸引消費者購屋。行政

院消費者保護處(下稱行政院消保處)特請內政部訂定「不動產經紀業查核計畫」,

並督導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不動產經紀業廣告查核,自本(101)年 1 月至 3 月

止,共計抽查 621 家,符合規定者計 556 家(占 90%),不符規定者計 65 家(占 10%,

如附件),略如次:

一、查核對象:

(一)仲介直營店:查核 188 家,有 178 家符合規定、10 家不符規定,

不合格率為 5%。

(二)仲介加盟店:查核 276 家,有 266 家符合規定、10 家不符規定,

不合格率為 4%。

(三)代銷業者:查核 157 家,有 112 家符合規定、45 家不符規定,不

合格率為 29%。

二、不合格態樣:

除「廣告未註明經紀業者名稱」27 家、「廣告與委託契約書內容不相符」11 家,

及「廣告、市招或名片等明顯處,未註明係加盟店或加盟經營或僅以簡稱表示」7

家外,比較會引起消費者誤解之廣告陷阱略如次:

(一)廣告之外觀、設計、格局配置與事實不符或其差異無法為一般消費大眾接受

者,計 8 家:如建築執照平面圖之防空避難室兼停車場或機車停車空間,廣告

示意圖規劃為健身房、撞球室或交誼廳等。

(二)涉及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之廣告內容者,計 9 家:如廣告敘明自辦都更已核准

等訊息,卻無法提供都更之相關文件,或廣告敘明為捷運沿線,實際上為台鐵

支線等。

行政院消保處表示,本次查核結果不符規定之業者,除 8 家因廣告主涉及建商及

代理商,移請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處理、8 家經地方主管機關分別予以裁罰(包

括公平會中止調查案 1 家)、1 家刻正循法律途徑外,餘均已限期改善,並複查合

格;另查核結果不符規定之業者以代為銷售預售屋及新成屋之代銷業者居多、不

符合規定項目則以廣告之「設計」、「格局配置」與事實不符,或引人錯誤等為

最嚴重,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已請內政部督導地方政府持續辦理不動產經紀業廣

告查核,並以行政指導方式督促業者遵守廣告應有的分際。

行政院消保處再次對「抗漲專區」的說明

日期:2012-05-15

資料來源:消費者保護處

今(14)日媒體報導「賣場抗漲專區沒比較便宜」一事,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下

稱行政院消保處)為使消費大眾瞭解「抗漲專區」的設置目的,特提出以下說明:

一、行政院消保處為顧及消費者基本民生需要,特以行政指導方式(非法令強制)

協調大潤發、家樂福、愛買、台糖、全聯、頂好及松青等 7 家量販店及超市業者

設置「抗漲專區」,提供消費者有利便捷的選擇。「抗漲專區」的產品(目前為 1

6 項),不一定是最便宜的產品(否則業者會以自營品牌為主),而是指為消費者

熟悉的品牌經折扣後較為優惠,或相對於同品項產品較為便宜的民生必需品而

言。換言之,所謂的「抗漲」產品視各賣場的促銷策略而有所不同,但不可能涵

蓋所有品牌或品項,進而滿足每一個人的需要。行政院消保處表示,7 家量販店及

超市均積極配合推行「抗漲專區」措施,其實專區陳設品項大多超過 16 項,呼籲

消費者可參考選購。

二、為利消費者一目瞭然並方便購買,各賣場原則是以專區方式設置,倘賣場空

間不足無法以專區方式設置,或是需要冷凍(藏)的商品,業者會在貨品端架前

豎立「抗漲」的牌示,供消費者辨識。

三、為落實「抗漲專區」的設置,行政院消保處均不定時派員或專案發動全國各

縣市政府消保官前往各地賣場訪視,如發現未設置專區或品項未齊備等缺失,均

函請業者改善;消費者如發現賣場有設置缺失,亦可向行政院消保處反映。另行

政院網站之「穩定物價小組專區」與 7 大量販店及超市抗漲專區網頁連結,提供

業者推出之抗漲產品價格資訊,消費者可多加利用。

室內裝修範本有保障,施工設計好放心!

日期:2012-05-17

資料來源:消費者保護處

不論新屋舊宅,為了建構良好舒適的生活空間,國人經常藉由室內裝修來滿足所

需的生活機能。不過,室內裝修的設計與施工,涉及一定專業知識技能,且費用

不低,倘遇到不肖的黑心業者,消費者往往成了冤大頭。例如近來有媒體報導,

消費者買了內湖區的豪宅,支付了 300 萬元的設計費與工程費,業者不斷要求追加

費用,並且施工有嚴重瑕疵,不知如何解決。另統計去(100)年度消費者申訴案

件,「室內設計及裝修」類的糾紛達 226 件之多。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為了合理保障消費者權益,並導正建築物室內裝修業市場秩

序,日前已經審議通過主管機關內政部(營建署)研擬之「建築物室內裝修-工

程承攬契約書範本草案」及「建築物室內裝修-設計委託契約書範本草案」。行

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將儘速函請內政部依相關法定程序公告實施,預計最快可於 6

月上路實施,新訂內容與消費者權益息息相關之重點如下:

一、為避免業者為空殼公司,欠缺室內設計及施工專業,明定業者不得將工程全

部轉包。如有違反,消費者得終止契約。

二、為避免業者於施工後漫天要價,本契約範本明定工程範圍、內容及價款須經

消費者同意後增減。

三、為避免業者拖延工程進度,明定業者如未於期限內完成工程,應按日給付工

程總價千分之一計算之遲延違約金,並得由消費者於應支付給業者之工程款

中扣除。

四、為避免業者要求消費者一次繳清費用後延宕設計服務期間,明定業者於完成

一定階段工作並經消費者確認後,方得請求給付相當比例之服務費用。

五、為避免業者未按照施工期限完成工程,或經雙方驗收發現瑕疵而拒不改善,

明定消費者如遇前述二種情形,除得要求限期完工或限期修繕(如未能於期

限內完成修繕,消費者可委託第三人修繕,所生費用由尚未撥付之款項支應)

外,消費者亦有終止契約之權利。

消費者與業者如因本契約發生爭議,依現行消費者保護法第 43 條規定,消費

者得向業者、消費者保護團體、消費者服務中心或直轄市、縣(市)政府消費者

保護官申訴;如未能獲得妥適處理,依消費者保護法第 44 條規定,得向直轄市或

縣(市)消費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又本契約範本另明定,消費者亦得於鄉

(鎮、市、區)公所調解、法院調解,或依法提起民事訴訟或仲裁,以解決相關

消費糾紛。

市售包裝單方果汁「原汁含有率不足」,涉標示不實!

日期:2012-05-21

資料來源:消費者保護處

前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現在改制為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為維護消費者權

益,於去(100)年 11、12 月指派消保官會同地方政府衛生局採樣市售包裝單

方果汁檢體計 40 件,送請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下稱食工所)針對

「CNS2377 規範之甲醛態氮、灰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度及游離胺基酸」

進行檢驗。檢驗結果計有 5 件產品不符合食品衛生管理法食品標示相關規定(如

附件),已請地方衛生主管機關通知業者進行產品回收銷毀在案。

本次送驗之 40 件檢體,經食工所檢驗後,品質全部合格。標示部分,由行政院衛

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下稱食品藥物管理局)會同食工所及地方政府衛生局進行

食品工廠查核。本案經配合檢驗結果及衛生局實地查核,發現下列標示不合格情

形:

一、 外包裝成分標示不全且原汁含有率不足(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 17 條第 1

項及第 19 條第 1 項規定):共 3 件

1、禾林食品有限公司委託東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津津蘆筍汁」(有

效日期 2013.3.24)。

2、禾林食品有限公司委託東久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綠蘆筍汁」(有效

日期 2012.8.29)

3、味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蘆筍露」(有效日期 2013.7.12)。

二、原汁含有率不足(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 19 條第 1 項規定):幸鑫食品工業

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親親綠蘆筍汁」(有效日期 2012.7.19),計 1 件。

三、外包裝成分標示不全(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 17 條第 1 項規定):統一企業

股份有限公司委託美達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統一番茄汁」(有效

日期 2012.9.30),計 1 件。

行政院為保障消費者權益,邀集專家學者、民間消保團體等成立之行政院消費者

保護會,已於 5 月上旬請食品藥物管理局轉請地方政府衛生局就標示不合格產品

依法處罰,並加強果汁工廠之實地查核,確認食品添加物名稱有無依法確實標示。

另要求食品藥物管理局於 6 個月內規劃市售包裝單方果汁採樣送驗之推動計畫,

以維護消費者權益。

此外,前開涉及違法之津津蘆筍汁產品及蘆筍露產品,原係屬食品 GMP 認證產品

(認證編號分別為 010690005、010250005),經濟部工業局已取消該產品食品 GMP

之認證資格及認證標誌使用權。

最後,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提醒消費者,如發生消費糾紛時,可撥打 1950 消費者

服務專線,向各地方政府消費者服務中心申訴或至行政院網站(www.cpc.ey.gov.tw)

進行線上申訴,以保障自身權益。

※參考法條:

一、食品衛生管理法第 17 條第 1 項規定:「

有容器或包裝之食品、食品添加物,應以中文及通用符號顯著標示下列事項於容

器或包裝之上:

一、品名。

二、內容物名稱及重量、容量或數量;其為二種以上混合物時,應分別標明。

三、食品添加物名稱。

四、廠商名稱、電話號碼及地址。輸入者,應註明國內負責廠商名稱、電話號

碼及地址。

五、有效日期。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指定須標示製造日期、保存期限或保存條

件者,應一併標示之。

六、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指定之標示事項。」

二、同法第 19 條第 1 項規定:「對於食品、食品添加物或食品用洗潔劑所為之標

示、宣傳或廣告,不得有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之情形。」

三、同法第 29 條第 1 項第 3 款規定:「食品、食品添加物、食品器具、食品容器、

食品包裝或食品用洗潔劑,經依第二十四條規定抽查或檢驗者,由當地主管機

關依抽查或檢驗結果為下列之處分:三、標示違反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

九條第一項規定者,應通知限期回收改正,改正前不得繼續販賣;屆期未遵行

或違反第十九條第二項規定者,沒入銷毀之。」

四、同法第 32 條第 1 項規定:「違反第十九條第一項或第三項規定者,處新臺幣

四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鍰;違反同條第二項規定者,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

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一年內再次違反者,並得廢止其營業或工廠登記證

照;...」

五、同法第 33 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

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一年內再次違反者,並得廢止其營業或工廠登記證照:

二、違反...第十七條第一項...規定。」

六、行政院衛生署 95 年 12 月 15 日衛署食字第 0950409027 號公告:「

一、市售包裝果汁及蔬菜汁飲料應依 CNS2377「水果及蔬菜汁飲料(已包裝)」

國家標準之規定,顯著標示原汁含有率。

二、本公告規範對象為原汁含有率 100%以下之包裝果汁及蔬菜汁飲料。

三、本公告自民國九十六年六月一日起實施(以製造日期為準)。」

搭船旅遊、返鄉更有保障

日期:2012-05-29

資料來源:消費者保護處

隨著夏日的來臨,民眾到澎湖、小琉球、綠島或蘭嶼等離島度假旅遊

旺季也即將展開,然而如果遇到颱風威脅,導致原預定的航程臨時取

消,或者船票有無包括保險等,是消費者選擇搭船旅遊時常有的疑慮;

為此,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第 3次會議業已討論通過,交通部所研擬

「臺灣本島與離島及離島島際間固定航線載客船舶運送定型化契約範

本(草案),將成為船舶運送業與乘客間契約之準則,訂定重點如下:

一、發航前退票手續費不得超過 10%:

乘客得於航班發航前,向運送人或原售票業者憑票辦理退票還款,並

應支付之退票手續費(最高不得超過票面價額 10%);但如乘客係因死

亡、疾病或其他不可歸責之事由而於發航前需辦理退票者,業者不得

收退票手續費。

二、運送人有變更、增減航班或停航時應通知旅客,否則旅客得請求

退票,並請求支付違約金:

運送人應依票載或公告事項發航,除非有正當理由,否則不得任意變

更。又如有變更、增減航班或停航時,也應以顯著方式即時公告及利

用有效方式通知乘客;運送人如有違反上述之變更、通知規定者,乘

客得解除契約,辦理退票,並得請求運送人支付違約金(最高不得逾票

面價額 20%);

三、可歸責於運送人事由之停航時,應為必要措施

如係屬可歸責於運送人事由之停航,運送人除應及時公告週知外,並

應立即協調安排乘客改搭其他船舶,或提供必要之飲水、安排膳食住

宿。

四、運送人對於乘客託運行李的損害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一)託運行李中受損的物品,如經乘客報值的錢幣、珠寶、可轉讓之

有價證券等貴重物品者,運送人應依報值的額度負損害賠償責任;

(二)運送途中如因託運行李中的易碎、易腐物品導致行李全部或部分

毀損者,運送人除非能證明係因不可抗力、運送物之性質或乘客之

過失所致者外,應負賠償責任。

五、運送人應為每位乘客投保不得少於 200萬元之人身傷害保險。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表示,將儘速函請交通部於旅遊旺季(6月)來臨

前,依相關法定程序公告實施,期能在消費者保護法立法精神下,保

障搭船乘客之權益,衡平搭船乘客與業者間之權利義務關係。

行政院消保處提醒注意保險行銷手法,避免發生爭議

日期:2012-06-04

資料來源:消費者保護處

日前香港消費者委員會(以下簡稱香港消委會)發布新聞,呼籲消

費者注意保險業務員之不當銷售行為,因為消費者常在不完全了解保

單內容或遭誤導的情況下簽署大額金錢及長期投資或儲蓄成分的人壽

保險產品,致消費爭議逐年增加。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下稱行政院消保處)表示,香港消委會所

列舉之案例(如附件),主要爭點在於 76歲高齡長者被誘導購買 10期

保單、61歲退休人員被推銷購買投資型保單 30個月,月繳 4萬元港幣、

消費者遭誤導保單利息及紅利皆有保證等,這些案例亦為國人購買保

險時常發生之糾紛。對此,我國主管機關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針對高齡族群保險、投資型保險、招攬廣告,也分別訂有相關措施,

例如「保險業招攬及核保作業控管自律規範」第 4條規範保險業者,

對於七十歲(含)以上高齡之被保險人投保時,應要求業務員應依其

投保之險種、保險費或保險金額充分瞭解評估客戶之保險需求及對保

單之適合度,且保險公司應於保險契約撤銷權期間內以電話訪問客戶

並錄音,以確認其瞭解商品內容及投保意願。保險公司違反上開自律

規範,經查核屬實者,得經所屬公會理監事會決議後視情節輕重處以

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六十萬元以下之罰款,並呈報主管機關。

至有關投資型保險商品部分,依據「投資型保險商品銷售自律規

範」第 10條規範,客戶投保投資型保險後,於契約撤銷期間屆滿前,

保險公司應派員抽樣詢問客戶,確認招攬人員已充分告知該商品相關

資訊(包含購買該商品之風險、費用率,以及購買該商品之適合性),

且客戶已了解所購商品風險等,並留存紀錄,以供查證。保險公司違

反上開規定,經查核屬實且違反情節較輕者,得先予書面糾正,並限

七日內改善;如情節重大者,提報壽險公會理監事會,處以新臺幣二

十萬元以上,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下之罰款;前述處理情形並應於一個

月內報主管機關。

另依據「保險業招攬廣告自律規範」規定,保險業從事保險商品銷售

招攬廣告,應確保廣告內容之正確性,不得有誇大不實,或與銀行存

款及其他金融商品作比較性廣告,分紅保單不得以分紅率多寡為招攬

廣告等。保險公司違反上開自律規範經查核屬實者,提報各該公會理

監事會,處以新台幣 5萬元以上,新台幣 20萬元以下之罰款;前述處

理情形並應於 1個月內報主管機關。

行政院消保處提醒消費者,雖政府訂有相關規範,但經由上述案例之

爭議處理過程可知,購買保險發生消費爭議,除了舉證困難,無法獲

得合理解決外,縱然最後業者與消費者達成和解,消費者仍需付出大

量之時間及精力,所以呼籲消費者在聽取保險公司人員說明時應審慎

考慮,避免該類糾紛再次發生。

最後,行政院消保處再次提醒消費者,如發生保險消費糾紛時,可撥

打 1950消費者服務專線,向各地方政府消費者服務中心申訴或至行政

院消費者保護會網站(http://www.cpc.ey.gov.tw)進行線上申訴,

或可向「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http://www.cpc.foi.org.tw)

申請評議,以保障自身權益。

◎相關個案如下︰

個案一 76歲高齡長者被誘導購買 10 期保單

76 歲的李婆婆到銀行為外幣定期存款續期時,被銀行

職員推銷購買一份 5 年期、保費共港幣 25萬元的儲蓄壽

險。根據保單,李婆婆要待十年後,即 86 歲時才可以領回

本金及部分紅利。李婆婆家人其後向消委會投訴,認為保

險公司誤導既年老且是文盲,又無供款能力的長者簽下保

單,其家人要求公司取消保單及取回已繳保費。此外,其

家人亦不滿李婆婆於投保書健康狀況欄中被報稱全無疾

病,但她其實患有十多年肝病及腎病,這種不實陳述可能

令保單失效。銀行回覆否認誤導,並稱李婆婆已簽署相關

文件,表示明白保單中所載資料,加上保險公司已提供冷

靜期,故此不接納李婆婆要求取消保單的申請。

個案二 61歲退休人員被推銷購買投資型保單 30個月,月

繳 4 萬元港幣

61 歲的陳太太準備退休時,經保險公司代理推介一份

供款期 30個月、月供港幣 4萬多元的投資相連壽險。供款

期滿後,陳太太想取回投資本利時,卻被告知她所買的實

為 20 年期,總投資額高達港幣 1,000 萬元的計劃。陳太太

感覺被誤導,指計劃與最初希望作短線投資、留待 65 歲退

休後享用的原意相違背。陳太太於是向消委會投訴,並同

時向保險業監理處及保險代理登記委員會投訴。保險公司

最後回覆,同意取消相關保險合約,並退回陳太太所繳保

費。

個案三消費者遭誤導保單利息及紅利皆有保證

黃先生於 2006及 2007年,經由保險公司購買共港幣

110 萬元供款人壽保險計劃,原因是當時銀行定期存款只

有 4%年利率,而該保險計劃則提供 5.7%年利率的回報,當

中 1.95%保證定期利息,另外 3.75%為增長紅利。保險代理

推銷時指稱,2003 年香港經濟最低潮時,增長紅利也有

3%,令黃先生對計劃非常有信心。但 2008 年底,黃先生接

到保險公司通知,將定期利息及增長紅利大幅調低至只有

0.5%及 1.5%,並告知定期利息及增長紅利皆非保證。

黃先生認為遭誤導,因宣傳單張及銷售文件中只註明

增長紅利屬非保證,卻沒提及定期利息也是非保證。消委

會接獲黃先生投訴後,發信予保險公司,表達關注其銷售

刊物內容中就定期利息及增長紅利採用不一致的表達方

式,易令消費者誤解。保險公司回信稱,銷售刊物的相關

資料及備註已闡明保險公司擁有利率的最終決定權,但承

諾記錄本會的建議以作日後銷售刊物的參考。

行政院消保處發動全國消保官配合高檢署查處

違法哄抬物價、囤積

日期:2012-06-18

資料來源:消費者保護處

由於最近民生商品物價上漲,造成民眾生活恐慌,為查明有無不肖業

者哄抬物價、囤積居奇、居間壟斷,而造成非經濟因素之物價波動,

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於 101 年 6 月 8 日召開「研商防止哄抬物價、囤

積」會議,請各機關於 101年 6月 15日依業務性質及職掌協助辦理查

處行動。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以下簡稱行政院消保處)於 101年 6月 15日

發動全國各縣市消保官實施全國同步行動,主要訪視對象為全國七大

賣場抗漲專區,並配合各地檢察署檢察官進行查處。行政院消保處及

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計 48位消保官配合本次活動,共訪視 7大賣場

及超市之抗漲專區 41家,非 7大賣場及超市等 17家(如倉儲業、碾米

廠、食用油及雜糧行等業者),所訪視之 7大賣場及超市均設有抗漲專

區,其中 27家品項齊全,10家品項欠缺 1-2項,4家品項欠缺 3項以

上,對於大賣場中設置之抗漲專區有不足者,已當場請業者補足品項;

非 7 大賣場及超市部分,則由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彙整相關資料,並

為必要之後續處理。

此外,行政院消保處已於行政院網站之「穩定物價小組專區」,

建置可連結 7 大賣場抗漲專區網頁、提供發現不合理漲價之線上申訴

與 24小時檢舉專線(0800-007-007),以及可查閱政府物價因應對策

之機制,民眾可多加利用。

行政院消保處再次呼籲消費者,除可善用 7 大賣場(大潤發、家

樂福、愛買、全聯、頂好、松青及台糖等)所設置之抗漲專區,購買

物美價廉的民生必需品外,對於不合理漲價的業者,則應該勇於檢舉,

遏止不肖業者趁火打劫的行為。無論是進行線上申訴或撥打檢舉專線

(0800-007-007),該處及法務部均會將舉報案件轉請各主管機關積

極查處。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