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shu 人间大道如春风...

Post on 23-Jan-2020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MINBEIDAILY2018.10.30星期二

07责任校对:赖秀清

电话:8827770副刊部主办

责任编辑:王筱莹 读 书DUSHU

电子信箱:mbrbwyfk@163.com【 】

友人见我抚琴,尝问,你会弹《笑傲江湖》吗?我笑说会,而且我也可以在一分钟之内教会你。于是只要顺序拨弦从7到3,再从5到1,磅礴优美的《沧海一声笑》便跃然而出。其曲端庄大气、古朴清新,听者无不立刻产生置身一叶扁舟,随着海潮东去,载歌载浪,直到“孤帆远影碧空尽”的豪阔之情。黄霑先生受命为徐克的电影《笑傲江湖》谱这首曲子时,写

了六稿,徐克都不满意,无奈之中,随意翻阅古书《乐志》,看到一句话,“大乐必易”。心想最“易”的莫过于中国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就反用改成“羽、徵、角、商、宫”,到钢琴前一试,婉转动听,声色悠扬,颇具中国古曲风韵,于是一气呵成写出了整条旋律。《菜根谭》有语:“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此曲的成功处恰在于“大巧不工”又巧夺天工,正是取音真、淡、易、常的古典五音,谱就了这首是华人都会哼的伟大曲子。纵观历史,华夏族还真不大擅长乐器!我们现在几乎所有

的乐器都是少数民族传进来的,箫笛汉朝叫“羌笛”,二胡唐朝称“奚琴”,琵琶源起于匈奴军乐,所以有“琵琶本是军中乐”的说法。唐代边疆战士袭用胡人琵琶作为军中冲锋号角的习惯,有李白诗为证:“琵琶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意思是战士们经过一场厮杀,本来想停下来喝口酒,可是冲锋的琵琶再一次响起,不得不再一次拍马冲进战场。真正属于华夏族的乐器有编钟、古琴、埙、筑等。五音宫、商、角、徵、羽对应现在音乐的七音为1(Do)、2(Re)、3

(Mi)、5(Sol)、6(La),没有了4(Fa)和7(Xi)这两个音,非古人不识,而是因为中国古人认为音乐有“德”,音乐不仅能影响人的思想感情,也昭示国家命运的兴衰,“礼乐,国之大事”!所以做的是“雅乐”,崇尚积极向上的五阶音符,而“变徵”之音4(Fa)和“变宫”之音7(Xi)这两个表达悲壮、凄婉的音就被摒弃了。如俄罗斯民乐经常表达的战争和离别的主题,给人感觉凄婉和悲壮,就是因为用了大量的4(Fa)和7(Xi)这两个音。成语有“靡靡之音”,其典故就是春秋时卫灵公拜谒晋献公,夜宿濮水,深夜听见一阵琴音,绮靡婉转,十分动听,遂叫侍从起听,侍从皆表示没有听到任何声音,唯有随行的乐师也能听见。灵公遂令乐师记其谱,并献晋君。晋献公令乐师奏之,曲未半,晋国盲人乐师旷起而止之曰:此靡靡之音,乃商纣王时所作。当初纣王建鹿台、造酒池肉林以为长夜之饮,听此靡靡之音,越是沉湎淫乐,不理国政而亡,乐师亦抱琴自沉于濮水,从此以后,但凡爱好音乐者夜宿濮水都会听到琴音,所以又叫“亡国之音”。献公不听,自此每日在靡靡之乐中,越发沉湎酒色,最终导致“骊姬之乱”,几乎亡国!《史记?荆轲刺秦》记载,荆轲将行,宾客知之者皆白衣素服送之易水之上,高渐离击

筑,为变徵之声,荆轲和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士皆垂泪涕泣。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上车而去,终已不顾。“变徵”为“靡靡悲音”,而“羽”为“皇皇正音”,先悲后壮!令在场的人皆为音乐所操控,所谓好的

音乐就是抓住人心!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音”的秘密。《沧海一声笑》以古典五音谱成,其所承载古典音乐文

化内涵由此可见一斑!闲暇之余多听听“五音”组成的乐曲,如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全用五音,感情高亢而富有战斗力,传导的都是正大之力。可见古人的讲究是有道理的!

大巧不工夺天工

——谈《沧海一声笑》古典艺术内涵

罗华良

眼下,我捧读的是“三国”研究大家沈伯俊先生的评点本:黑色、厚重的封面和大红的扉页,肃穆神秘地裹住了那一截充满传奇的烽烟历史。捻开书页,似能听到远去的鼓角争鸣,人吼马嘶。而沈伯俊先生,则跳脱书外,站于高处,以现代学者的视野、学识和慧心,既点拨,又总结,拨云见雾,高屋建瓴,使尘封的历史典籍,再一次焕发出新的神采。

沈本《三国》的评点形式多样:书前总序,阐明对原著的总评价;回前总评,评价该回书的优劣;回尾尾评,一笔透底,画龙点

睛;回中脚注,三言两语,有评有注,有褒有贬,议论风生。不论哪种,我读到的都是一位睿智学者,切入当时当刻,情之所系,兴之所至,却客观理性,不温不火;更为难得的是,他能时时轻盈转身,跃出历史拘囿,以当代意识,俯瞰《三国演义》,既说成就,又说缺陷,体现了当代人站位之高与视野之宽。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最精彩的是战争描写。从汉末失政到三分归晋一百年间的战争生活,大小数以百计,全部囊于一卷。虽写战争,却不见满篇打斗;随处可见的,是智慧的碰撞、谋略的较量,而战场厮杀往往只用粗笔勾勒。可以说,作者的重点,在制胜之道的寻绎;千变万化的谋略,也确是全书精华的重要部分。

但沈伯俊认为,“谋略”并非三国精髓,其精髓在“道”。道,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规律,又是人类社会中正义的事业。多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谋略,则等而下之,受“道”的指导和制约,为“道”服务。沈先生认为,《三国演义》内涵之丰厚有五:一是对国家统一的强烈向往,二是对封建政治人物的评判选择,三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四是对中华智慧的多彩展现,五是对理想道德的不懈追求。

这个见解自是高人一筹。《三国演义》对

于我们而言,不只是一部名著。沈先生的高度在于,他没有就本说本,在三国乱象的解读上止步,而是追求在更广阔时光背景下对人物与历史的透视。在精神省思的力度上,比以前的评点者进了一步。因此,他对于英雄人物的精神思辨,就透露出以前不曾有的文化气象。

比如,以往对书中人物的评点,常流于机械化、面孔化。刘备、关羽、诸葛亮是正面,便没有只字不足;曹操、司马懿父子,则一律被笔伐。沈先生则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偏不倚。第84回“总评”中,对刘备夷陵之战中的惨败,沈本评论道:“刘备在这一情节中,不识大体,不顾大局,不管新建的蜀汉正需君臣同心,兢兢业业,逐步增强国力,一心只想为结拜兄弟报仇……血写的教训告诉人们:在封建社会里,即使是‘明君’,也常常有不明之时。”

第110回,司马师在文鸯夜袭时,正“为眼下新割肉瘤,疮口疼痛,卧于帐中”,得报大惊,“心如火烈,眼珠从肉瘤疮口内迸出,血流遍地,疼痛难当”;“又恐有乱军心,只咬被头而忍,被皆咬烂”。沈本撇去固见,对此大加肯定:“在军情紧急之际,司马师为了稳定军心,强忍痛苦,毅力非同一般,算得一条汉子。”

曹操是“奸雄”的典型,屡遭鞭挞,受尽

嘲骂;沈本也不全盘否定,而是多角度评判阐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曹操形象具有永恒的价值。通过他,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将会更深刻地认识封建社会和封建政治家;他完全可以列入世界名著之林里不朽艺术典型的行列之中,永葆其高度的美学价值;当人们认识曹操性格的道德批判意义之时,将得到深刻的启示:人类在不断推进物质文明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对真善美的追求。”他还总结道:“这反映了一个千古不变的法则:任何一位政治家,无论其地位多高,功劳多大,都将被历史送上道德的天平,接受亿万民众的评判。”

此语振聋发聩。史为镜,知兴替矣。有专家说,毛本之后三百年,《三国演

义》的评点出现了空白期,而沈伯俊的校理工作,是一种开拓,一个里程碑。是啊,近四十年光阴漫漫,沈先生心系一处,将毕生心血付与了三国。辨伪匡误,精心校理,单单技术性的勘误,就有近九百处。风轻云淡的数字背后,是一生心血的凝结啊。

如今,我们跟着沈公读三国,只觉他纵横捭阖,大气空灵。其从容,是匠心极致的从容,其空灵是参透历史、参透人性的空灵。

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去,人间大道如春风。

人间大道如春风——读《沈伯俊评点〈三国演义〉》

□米丽宏

他官至三品龙图阁待制,清正廉明,心系百姓;他还拥有“衡玑称百姓,关关彦衡上官均”的赞誉;他以武周时期的狄仁杰和仁宗时期的包拯为榜样,他虽身处积贫积弱的朝代,却依旧不卑不亢,历经跌宕起伏的一生。

他是谁?他就是此书的主人公——上官均。《上

官均》这本书围绕着他传奇的一生去叙述,在科考中,他本是商议好的第一状元郎,奈何因文字影射政局立场,沦为榜眼,而他在新旧两党的拉锯之战中,依旧心系朝廷。他出使辽国,为宋争权争利,不仅屡屡侦破案件,还查出耶律洪基为了皇权的阴谋手段。

回宋时,他因蔡确之事降为光泽知县,但他在任上依旧处决了淫巫、贪官,他政绩卓著,敢于直言。在升任时,他不依附,也不中立态度,他的忠实正直,他的不偏不倚都是他备受百姓青睐的原因。《上官均》的作者陈代平(闽籍作家),用

一百一十九章的内容,填补了史料苍白的一页。上官均历经过三位帝王时期,无论朝廷

多风云诡谲,他依旧在品德、操守上不偏不倚。

在书中,他有狄公破案的能力,有如包公的果断和公正。这本书笔墨虽像小说,可内容上用了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去还原北宋中后期为国祚纵横捭阖一生的朝廷清官——上官均。

作者也不单单只叙述上官均,他还侧面写了上官均父亲善于解决疑案且刚正不阿,写了他母亲高氏收留叶家母子的善良且身为皇亲国戚却隐姓埋名不浮不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写了叶祖洽虽为收养,却因自卑嫉妒心,而偏失自己的人生航道,为了高中,他诋毁祖宗,试图讨好锐意改革的皇帝……

这本书还写了上官均的感情纠葛。在书里,他突出了上官均金玉其质的品

格,面对婚姻,他遵从长辈意见,选择让步叶祖洽,面对追随他出使辽国的苏家小妹以及仰慕他远赴辽朝的王安石之女,他都以礼待之,谨守男女有别,虽然苏小妹嫁给了秦少游,而王安石之女也另嫁他人,但二者对上官均的仰慕还是在书中尤为明显。

在看到他不仅收回被辽人借题发挥给重新划界划去的大片宋朝领土,还取消了当年宋真宗与萧太后在澶州签订盟约的第三条。(即:宋方每年向辽方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甚至在后文中提及窦莘蒙冤入狱,上官均为窦莘翻案的过程中,一步步也让身为读者的我更为欣赏这样的忠义和胆识。

细腻文字,故事手法,不仅展现了上官均的才华横溢,而且也书写了上官家族祖辈的正义。他用一个个事例去细致描摹,将上官均的人物品质以及面对强敌的英勇无畏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书中。

本书写作历时两年,文笔可圈可点,不能不说故事中,确实有的人物实为虚构,但上官均出使辽国,科考高中,为窦莘翻案、弹劾蔡确……这些都是真实留存在史籍中的。

我觉得这是一本难得的闽北本土佳作,它不仅可以宣扬闽北本土故事,且里面的美好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用正直书写一生——评《上官均》

□王筱莹

新书快递

作者:[美]罗伊?彼得?克 拉 克/RoyPeterClark出版社:后浪丨中国华侨出版社译者:黄筠出版年:2018年10月页数:216页定价:38.00元“重要的信息往往

简短,有力的写作务必凝练”——在快节奏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沟通的成本与效率,如何写得又短又好,是每一个现代人渴望掌握的写作和沟通技能。了解短文写作的黄金法则,才能写得简洁、高效、耐人寻味。

精简写作

作者:龚延兴、陈剑锋、李昙、龚心蕾出版社:福建省地图出版社出版年:2018年5月定价:298.00元

本书作者足迹遍及闽北十县(市、区)的各乡镇,走访了近300个古村落,采集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和数以万计的影像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闽北大地悠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呈现闽北先民们在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中创造出的一道道靓丽的农耕文明景观。

守望乡愁

作者:《去旅行》(中国版)编委会著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年:2018年10月页数:192页定价:108.00元装帧:精装

192页探索中国,看到的不仅是风景,更是知识和生活体验。包含6个城市,200幅手绘图,300张实景拍摄,8幅生动手绘地形图;6个当地小朋友带你探索十大世界文化遗产,十大博物馆,80处非遗,84个历史古迹;600个人文、地理、政治、历史、文化、体育、饮食等方面知识典故尽在这本人文地理百科书。

《去旅行》中国版

作者:祝熹出版社:福建省地图出版社出版年:2015年1月定价:68.00元

这是一部涉及多个历史专题与事件综合而成的历史文学读本。这部传记,除了对宋慈本身的描述,还将宋慈置身到那个时代的场景中,再现了南宋的历史风貌。在流动的文字下,作者还原了宋慈,还原了这位提刑官,还原了这位严谨耿直的建阳人。

法医鼻祖宋慈传

武夷书话墨香书韵

佳作品读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