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公益名师团周日开讲 动物园推出科普项目 游客争着闻...

Post on 07-Oct-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4 2019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责编:张莉 美编:刘岩 版式:朱彬 责校:文胜城 事

长江日报讯(记者陈奇雄)把大熊猫的粪便摆在科普长廊中展出,园方工作人员还建议游客闻闻粪便的气味。17日,市民齐先生带孩子到武汉动物园熊猫馆游览时,看到这一幕后很惊讶:园方为什么要这样做?游客嗅闻大熊猫的粪便能获得什么知识吗?

武汉动物园熊猫馆喂养了两只大熊猫。17日,齐先生带着孩子去参观时,看到熊猫馆前的科普长廊中有一个玻璃橱窗。橱窗内摆放有剖开的竹筒,上面放着大熊猫粪便。导游给游客作完讲解后,还用手指着粪便告诉游客:你们可以闻闻它的气味!

齐先生称,听导游这样说,他与孩子都试着将鼻子凑到粪便前,嗅闻了它的气味。他们发现,粪便的气味并不臭,也不令人感到恶心,“相反,它还带着竹子特有的清香,让人闻起来感到比较舒服”。

园方为何要公开展示大熊猫的粪便?为何鼓励游客去闻它的气味?长江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

武汉动物园的多位工作人员。该园策划营运科的工作人员陈立云说,大熊猫

是靠吃竹子为生的动物,它拉的新鲜便便带有一股淡淡的竹子清香。但这种“竹子清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味,对于没有近距离嗅闻过大熊猫粪便的人来说,很难说得清。

为让游客对大熊猫粪便的气味有直观认识,武汉动物园经过研究,推出了“展示大熊猫粪便,让游客闻闻气味”科普项目。事实表明,该科普项目很受游客喜爱。

该园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大熊猫专职兽医汪明权称,大熊猫原本是肉食动物,改为吃素后,喜欢吃竹子。对于它的肠胃来说,竹子属于低营养食物。它仅仅能把竹子、竹叶、竹笋中的少量营养成分吸收利用。为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存,它们已养成多吃、快吃与快拉的习性。一只成年健康大熊猫一天要吃掉 20 公斤以上的新鲜竹叶、竹

节、竹笋等食物,排便十几次,形成 9 到 10 公斤粪便。

据测量,大熊猫的粪便中,以没有消化的竹纤维居多,仅含极微量的蛋白质成分。健康大熊猫刚拉出的粪便不但没有腐臭味,而且还带有竹子特有的清香。

动物园里的大熊猫饲养员与兽医,每天都要观察大熊猫所拉粪便的颜色、形状、成分,及称量粪便的重量,借此来了解大熊猫的肠胃功能是否正常。园方也会将健壮大熊猫拉的部分新鲜粪便挑选出来,作科普道具使用。用来作科普用的大熊猫粪便,由大熊猫饲养员当天早晨采集,展出一天后就会更换。人们在闻它的气味时,不会感到难受,健康也不会受损。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大熊猫粪便还是纯天然的造纸原料,国内有公司已研制出用大熊猫粪便制造的餐巾纸。

动物园推出科普项目 游客争着闻

原来大熊猫便便带有竹子清香长江日报讯(记者邓小龙)2021

年,湖北高考将正式进入“3+1+2”新模式。“新高考”会带来哪些改变?高中生应如何科学进行学业规划?24日,长江日报公益名师团将于武汉会议中心举行“如何备战‘新高考’”主题讲座,邀请北师大高级学业规划师、湖北省特级教师等专家,解读“新高考”背景下,武汉高中生“不可不知的那些事”。

本次讲座将分为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主讲人是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江岸区中学教研室副主任兼高中数学教研员龚大晖,他将以

“答好‘新考卷’是最好的投资”为题,解读高考改革带来的相应变化,以及

“新高考”背景下数学命题新题型、结构等内容。龚大晖在一线从事课堂教学工作已有20年,其中16年担任高三数学毕业班教学;目前从事江岸区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及高中学校教学教研的指导工作,多次承担省、市、区大型考试命题工作。

第二部分主讲人是北京师范大

学学业规划研究中心高级学业规划师杨永新。他将从高中生学业规划的目的、意义内容等方面着手,指导高中生如何科学选课走班,以及提升学业能力。杨永新是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MBA),美国NCDA国际生涯发展规划师和咨询师,在学业能力提升和家庭教育等领域已开展过数百场线上、线下讲座,被家长和同行评为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授学业规划和生涯咨询理论,同时提供可实操方法的学业规划专家。

本次讲座主要面向全市高一学生,将于24日(周日)上午9:00正式开始,地点设在武汉会议中心长江厅。即日起,感兴趣的学生、家长可通过

“超级云课堂”微信公众号报名参与。具体方式为:扫描二维码进入

“超级云课堂”微信公众号,回复关键词“新高考讲座”,即可进入相应页面报名。

长江日报讯(记者伍伟 通讯员高婷)14 日晚 9 时10 分,从乌鲁木齐飞往武汉的 CZ3912 航班机舱内上演了暖心一幕:一名年轻男性乘客突发剧烈腰痛、大汗淋漓,空乘人员紧急寻求医护人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援疆干部、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黄兵,同行的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幸世峰,联手挺身施救,病人转危为安,也避免了飞机返航或备降其他机场。

因航空管制,南航 CZ3912 航班晚点 2 个多小时,晚上 8 时 10 分才从乌鲁木齐起飞。起飞 1 小时后,年轻男性乘客许先生突发左侧剧烈腰痛、持续不缓解、大汗淋漓。空乘人员立即通过广播寻找医生帮助。

此时的黄兵和幸世峰没有丝毫犹豫,立即站起来

告知乘务员身份,并跟随乘务员来到最后一排座位。见许先生低头弯腰,满头大汗,不住呻吟,嘴里不停地喊着腰痛,黄兵仔细查体后发现,患者面色苍白,脉搏正常,左侧肾区部位有轻微叩击痛。许先生说自己当天下午 3 时曾发作过一次,当时症状持续数分钟后随即缓解,并没有引起重视。

虽然许先生否认自己有肾结石病史,但根据现场症状和体征,黄兵和幸世峰一致考虑是肾结石、肾绞痛发作。由于飞机上没有相关的备用药品,只能通过广播借用其他乘客止疼药口服。两位医生建议许先生大量喝水,并尝试改变姿势,幸世峰根据自己的经验为许先生按压穴位治疗。半小时后,在呕吐一次后,许先生的症状得到缓解,得到地面相关部门的许可后,机长加

快了飞行的速度,比平时缩短近半小时落地。得知许先生是第一次来武汉出差,黄兵主动给他

留了电话和微信,并介绍自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建议他落地后尽快去医院检查以明确原因,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电话联系。随后,黄兵得知许先生当天晚上就住在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附近,并在网上预约了该院泌尿外科张孝斌教授的知名专家号,次日上午经彩超检查确诊为双肾结石,并接受了规范的治疗。直到这时,两位医生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黄兵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选派的第九批援疆干部,目前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内科担任冠心病科主任,这次与科室同事幸世峰一起来武汉参加“第十届扬子江心脏论坛暨2019年心房颤动高峰论坛”。

男子飞机上突发剧烈腰痛大汗淋漓

武汉新疆医生空中急救避免航班返航

供游客嗅闻的大熊猫便便 武汉动物园供图武汉动物园内的大熊猫

伢伢伢别个屋里

长江日报讯(记者向洁 施政 通讯员曹斌)武汉市“十运会”青少年网球双打冠军,成功入选2017中国网球公开赛球童并登上CCTV5《体育人间》讲述自己的中网球童故事,2018年荣获武汉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在武汉市第十一初级中学崇仁校区八年级学生潘炜文身上有着多重“身份”,最近又添了一重——2020年澳网公开赛球童,全国仅6人。

“他既是同学们学习赶超的好榜样,也是乐于助人的‘小老师’。”班主任吴莹介绍,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后,潘炜文就要去体校训练,为了不让训练影响自己的学习,他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利用课间休息抓紧写作业。

“在同学中间,他起到‘新时代好少年’的示范作用。”

说起小潘与网球结缘,不得不提及潘父——被称为“中国男子网球第一人”的潘兵。潘兵先后夺得 1990年北京亚运会网球男单冠军、男团冠军,1994年广岛亚运会男单冠军,曾任中国国家网球队教练,也是网球大满贯得主李娜复出后的第一位教练。

自小潘炜文就对体育表现出浓

厚的兴趣。刚上幼儿园时,还没有乒乓球台高的潘炜文,被身为乒乓球教练的外婆放在乒乓球台上学打乒乓球。6 岁起,他就随着父亲潘兵走上了网球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他对体育的热爱转变成一种生活态度,不仅锻炼了他的身体,也磨炼了他的意志。

除了酷爱的网球,潘炜文兴趣广泛,唱歌、游泳、弹钢琴,小学期间还是崇仁路小学武术社团成员,曾代表学校参加市、区的比赛和表演,获得了武汉市中小学生武术操比赛一等奖,硚口区中小学生特色队一等奖。

“打网球很累也很苦,但我有一个梦想:超越爸爸,为国争光,在国际赛场上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潘炜文说,一路走来,父亲教会他坚强,老师教会他担当,网球教会他配合,“我会不懈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长江日报公益名师团周日开讲

“新高考”如何考解读新变化新题型

全国仅6人!

初二男生入选2020年澳网公开赛球童

网球少年潘炜文

扫码看视频

肖女士 3 年前顺产了可爱的大儿

子,从怀孕到生产一切顺利。但孩子出

生时体重6斤,不如隔壁床8斤重的新生

儿那么饱满,总让肖女士觉得有些遗憾。

今年年初,肖女士再次怀孕。自认

为有丰富的经验,她决心这次要生个

“胖宝宝”,让孩子一生下来就白胖可

爱。于是,家里一日三餐给她做“营养

餐”,临睡前还加餐喝汤,整天大鱼大

肉。

孕中期到医院做产检,肖女士被查

出血糖超标,糖尿病筛查不过关。医生

叮嘱她回家要注意控制饮食,适当运

动,肖女士没当回事,照旧大吃大喝。

前不久,肖女士怀孕足月,体重比

没怀孕前增加了 70 斤,临产前估算胎

儿是“巨大儿”,加上她有妊娠期糖尿

病,顺产风险很大,只能做剖宫产手

术。小儿子生下来后测量,体重足足

9.1 斤,快要赶上满月的婴儿了。虽然

宝宝确实看起来很饱满,但很快就出现

了低血糖症状,送到新生儿科接受治

疗。肖女士后悔不迭:没想到宝宝长得

过胖,竟然会有这么多风险。

像肖女士一样,追求生个“胖宝

宝”,是不少准妈妈的健康误区。怀孕

后如果摄入大量的高热量物质,常令准

妈妈体重直线上升、血糖偏高。这些糖

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体重

增长加快,到足月分娩时就容易长成巨

大儿。

孕育巨大儿,对母子健康都有隐

患。对准妈妈来说,胎儿身体过胖,增

加难产风险,甚至导致分娩期延长、子

宫收缩不良,造成产后大出血。对于胎

儿来说,发生难产的风险增加,牵拉助

产过程容易引发骨骼损伤;新生儿窒息

的风险增加;可能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等

问题。

从长远来看,巨大儿成年后,患代

谢性疾病的几率也比一般人高,留下糖

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隐

患。因此,准妈妈不要盲目追求生“胖

宝宝”,新生儿体重在6斤左右最理想。

百名妇儿专家说健康武汉儿童医院 武汉市妇幼保健院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联办

专家介绍▲

提防“巨大儿”背后的健康隐患主讲人: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科主任医师 曹江霞

曹江霞,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科主任。从事妇产科临床和保健工作三十余年,擅长优生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及脐带血穿刺技术,对高危妊娠,妊娠期糖尿病,复杂性双胎诊治经验丰富。被聘为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出生缺陷防治分联盟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库专家,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委,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主持科研课题6项。

医改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如何用中国的办法破解这道难题?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突破口,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成为当今深化医改的“重头戏”。

家庭医生是寻常百姓的“健康守门人”,蔡甸区的家庭医生走进田间地头、送医送药到千家万户,赢得人民群众的好评点赞,李万平就是其中的一员。

“要减轻农村贫困人口患病就医费用负担,努力让区内贫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在蔡甸区,健康扶贫就是为村民提供身边的看病就医“小方便”。

辖区居民张爹爹,患有糖尿病30多

年,伴有神经性病变、视网膜病变,行动极为困难。李万平每周下村都要去看看他,一有时间就打电话慰问老人,老人远方的儿女通过李万平医生随时掌握和了解自家老人的病情。他倾心尽力的工作赢得了张湾街所辖32个村和2个社区居民的充分信赖与高度肯定,都说:“治安有‘片警’,健康有‘片医’”,真正成为居民心中的“小病的医生,大病的参谋,重病的亲人,康复的助手”。

“我们做的就是关于生老病死的事情,很实在的事。”李万平说,辖区有 3.7 万多居民,其中糖尿病患者约800 人,精神病患者约 190 人,心血管疾病患者2000多人,高血压患者3700多人,每年孕产妇均值在 200人左右,0-6岁儿童平均在1700人左右。孕产妇的产检,新生儿疫苗接种,中老年慢性病,人死证明,这些工作都是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的工作范围。

“利用休息时间去完成辖区内糖尿 病 和 高 血 压 患 者 的 上 门 访 视 任务。”据了解,李万平按照不同患者的访视时间,把他们尽量安排在他上夜班的那天早上,或者下夜班休息的上

午时间,这样能在给他们进行测量血压的同时,准确测试空腹血糖。

“把小病看好,提高慢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就是基层医疗该做的,我喜欢这个工作。”李万平说,和村民在一起看着他们健康就很安心。

“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据了解,蔡甸区共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52支,全区贫困人口12416人,累计签约 12102人,签约覆盖率 97.47%,基本实现了全区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全覆盖。

在蔡甸,针对贫困人口,实施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优惠政策,夯实

“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自2017年8月起,开始实施健康扶贫住院结算“一站式”服务,由该区财政按人均 500元的标准,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与人保公司签订协议,为辖区精准扶贫对象按年度购买兜底补充医疗保险。

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医改的深入,蔡甸的居民得到真正的实惠,逐步告别看病难、看病贵,家庭医生签约率逐年上升、公共卫生环境得以改善,逐步形成健康蔡甸的新格局。

蔡甸区张湾街卫生院李万平:家庭医生进村到户

健康蔡甸⑤

李万平:主治医师,1972 年 8月出生,1991 年毕业于武汉市蔡甸区卫生学校(临床),1991 年参加工作,在蔡甸区张湾街卫生院工作至今,参加工作后在张湾街卫生院精神科兢兢业业工作 10年,因工作的需要现在负责张湾街卫生院公共卫生科。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