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欣賞 - education bureau · • 如《金蛇狂舞》是熱情奔放,喜氣洋洋...

Post on 12-Jul-2020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內地交流教師

音 樂 欣 賞

2011/12学年「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及协作计划」

• 一、音樂欣賞的定義和意義

• 定義:音樂欣賞是音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音樂欣賞是欣賞者以具體音樂作品物件,通過聆聽

的方式和其他輔助手段(如閱讀分析樂譜和理解有 關背景材料等)來領悟音樂的真諦,從而得到精神 愉悅、啟示或寄託的一種審美活動。

• 幼稚園音樂欣賞活動是兒童通過傾聽音樂對作品進 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鑒賞的一種審美活動,這種審 美活動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一系列美 的音樂作品,培養兒童對音樂的審美欣賞力、審美 表現力、審美創造力以及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

• 意義:

• 發展兒童的基本音樂能力:節奏感、樂感、音 準的辨別能力、傾聽的能力、欣賞力、 表現

力、創造力等等。

• 發展兒童的感知覺。

• 訓練兒童的注意力。

• 提高兒童音樂素質。

• 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和與人交往的能力。

• 二、音樂欣賞的選材

• 音樂欣賞活動的材料包括:音樂作品和音 樂欣賞的輔助材料。先從音樂作品的選擇 來說。

• (一)基於音樂作品本身的特點:

• 要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和藝術水準。

• 要具有豐富多樣性。

• 如《金蛇狂舞》是熱情奔放,喜氣洋洋 的;《軍隊進行曲》是雄偉壯觀、神氣昂

然的;《趕花會》是A段音樂輕快活潑,B 段音樂較為舒展柔美的;《牧童短笛》的A 段是清新悠閒,B段是活潑歡快的;《京

調》的A段流暢淋漓,B段高唱低吟,亮 麗委婉……,

• 作品結構應當工整。

• (二)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

• 音樂欣賞活動是一種有聲音、有情趣的藝術 活動。通過讓兒童在聽一聽、玩一玩的過程 中,讓兒童去體驗音樂,去感知音樂,去表 現音樂,從而獲得很大的快樂。

• 那麼如何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年龄特点激 发他们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呢?

• 年幼的兒童因為他的生理和心理發展水 準,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但

是,他們對傾聽卻有著濃厚的興趣,比如 發現並分辨周圍環境的各種聲音。所以我 們抓住他們這一特點來選材。選擇一些結 構單一、形象鮮明、篇幅短小的音樂作

品。

• 已有初步音樂欣賞經驗的兒童在傾聽能 力、感受能力、聽辨能力都有進一步增 強,我們適當的讓他們多感受一些不同題

材、風格的音樂作品。

• 比如圓舞曲、進行曲、搖籃曲,這個時候 就很可以給孩子滲透曲式結構的知識比如 AB,ABA。我們可以嘗試讓兒童運用不同 的藝術形式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比如語言、繪畫、舞蹈或韻律動作。

• 年齡較大的兒童從各方面有了更大的進 步,尤其音樂經驗不斷的豐富和積累,這

也說明他們可以嘗試感受一些較為複雜的 音樂作品了。這個階段的孩子用語言表達 音樂感受的能力增強了,在音樂變化的過 程中大膽想像了。有能力區分作品的風

格、結構情緒的這種差別。甚至是對同類 的音樂作品進行歸類。

• (三)要貼近兒童生活,符合兒童興趣。

• (四)緊密結合主題活動,做到點面結合。

三、音樂欣賞所包含的內容

美國音樂教育家穆塞爾提出:

“音樂教育就是欣賞教育,就是為

了欣賞而進行的教育。”

樂曲 種類:民樂、交響樂、輕音樂

樂器:打擊樂、弦樂、 吹奏樂

歌曲 演唱者:兒童歌曲、成人歌曲

地域:中國歌曲、外國歌曲

唱法:通俗、美聲、民族、原生態

舞蹈 表演者:兒童舞、成人舞

種類:芭蕾舞、民族舞、現代舞

舞蹈形式:獨舞、群舞

音樂欣賞内容及種類

表達欣賞樂曲特色的词汇

輕快 溫柔 優美 詼諧

跳躍 抒情 活潑 舒緩

堅定 緩慢 興奮 流暢

有趣 舒服 震撼 神秘

沉重 悲傷 恐怖 驚愕

四、幼稚園音樂欣賞的基本方法

首先,老師要為兒童創設一個適合欣賞音樂 的氛圍,這是音樂欣賞的前提。

其次,通過多通道參與模式欣賞感知體驗音樂。

適合欣賞音樂的氛圍包括兩方面:

心理氛圍:安全寬鬆 、心情愉悅、 大膽表達 、尊重理解 、賞識讚美

情景氛圍:

1、再現音樂的類比音樂意境(牆飾--)。

2、借助故事創設音樂情景。

3、借助圖畫、多媒體等手段再現音樂情境。

通過“多通道參與模式”欣賞感知體驗音樂 。

“多通道”----即幫助兒童打開盡可能多的感 知通道,不是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僅僅使

用聽覺,而是同時調動多種感官來豐富、 強化所聽到的音樂內容。

“參與”-----是讓兒童盡可能多地在操弄音 樂的過程中欣賞音樂。

具體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1、以聽覺為主管道:

2、運動覺參與:

3、視覺參與:

4、語言知覺參與:

1、以聽覺為主管道:

傾聽不僅是音樂欣賞活動的一個手段,也是 一個要求 。

傾聽是兒童必須具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 技能,也是開展音樂欣賞的的基礎和前提 。

2、運動覺參與:

跟隨音樂做動作、歌唱和簡單節奏演奏。

包括肢體動作法、樂器演奏表現法、角色 表演法、遊戲法

3、視覺參與:

在音樂中欣賞相關動畫視頻和美術作品或者創 作美術作品來感知表現音樂。

黑格爾在《美學》一書中言簡意賅地說出了音 樂和繪畫的關係:“音樂和繪畫有較密切的親

族關係,兩門藝術裡內心生活的表現都占較大 比重,繪畫可以越過邊境進入音樂的領域。”

適當地運用繪畫、圖譜等視覺參與對幼兒 欣賞音樂是大有裨益的。

圖譜法: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老師為孩子呈

現的圖譜;再一方面是孩子根據理解記錄圖譜,

也有兩個層次:A用符號、線條、圖形表 达;B用實物畫或者圖片。

4、語言知覺參與:

兒童在音樂中欣賞表演和創作文學語言來感 知表現音樂。

故事法

兒歌法

一節完整的音樂欣賞活動 是怎樣的呢?

活動舉隅—小樹和小精靈

活動基本環節

• 開始部分:故事導入

• 基本部分:

1 .欣賞分析

2 .創編練習

3 .遊戲體驗

• 結束部分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挪威舞曲》的曲調,通過小樹生 長及小精靈跳舞的情節、圖譜、動作,初步感知舞 曲的曲式結構和音樂性質。

2.創編小樹生長及小精靈跳舞的模仿動作,培養 幼兒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3.通過小精靈在小樹林中的跑動,初步感知動作 幅度大小與空間大小的關係,並能根據空間大小的 變化改變自己動作的姿態和幅度。

二、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挪威舞曲》的音樂、圖譜。

2.知識準備:幼兒會用優美、熱鬧、柔和、快樂等 詞語表達對音樂作品的感受。

3.環境準備:創設樹林的氛圍,在活動室四周擺放 樹。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故事導入

《小樹和小精靈》故事提綱:森林裡有一群可愛的小精靈,

當風吹樹動時,小精靈不敢出來。要小仙女施展魔力時,小樹

停止了動。它們才會出來幫小樹澆水、施肥,圍著小樹跳舞、

轉圈。

(二)基本部分

1.欣賞分析

(1)完整欣賞音樂,幼兒初步辨別樂曲的結構。

提問:哪段是小樹的音樂? 哪段是小精靈出來表現的音樂?

(2)借助圖谱,進一步幫助幼兒分清音樂的ABA曲式結構.提問:哪部分是小樹生長的音樂?哪部分是風吹樹搖的音樂,

小精靈出來表現是哪部分?小精靈回去後,小樹又在做什麼?

(3)分段欣賞音樂,瞭解音樂的性質。教師拿出圖片讓幼

兒在圖譜相對應的地方貼上小樹生長、風吹樹搖、小精靈跳舞

等圖片。學習分辨小樹和小精靈出現時不同的音樂性質:小樹

生長的音樂感覺—斷頓緩慢、風吹樹搖的音樂感覺—柔和連貫

和小精靈出來的感覺是—快速緊張。

2.分段創編、練習動作。

(1)聽小樹生長的音樂:幼兒聽音樂節奏一拍一下地長 樹葉,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姿態表現出樹的造型。

(2)聽小樹搖動的音樂:鼓勵幼兒用扭動身體的不同部 位。如:頸、腰、腿等來表現小樹搖動。

(3)聽小精靈的音樂:小精靈在樹林裡穿行,鼓勵幼兒 做出小精靈幫助小樹澆水、施肥、圍著小樹跳舞的動作。

(集體練習中,教師及時發現幼兒好的動作,並組織大家學 做。)

3.遊戲體驗

(1)完整表演故事情節,要求幼兒聽音樂做動

作。提醒幼兒大膽地表現各角色的動作。

(2)組織幼兒分角色玩遊戲:小樹和小精靈。要

求幼兒注意遊戲規則,小樹動時小精靈飛走,小精

靈動時小樹靜止。(提醒幼兒小精靈在動時,不能碰

到小樹。)

(三)結束部分:

幼兒扮演小精靈聽著音樂飛出活動室,

去幫助植物澆水、施肥。

圖 譜:

——全 港 音 乐 工 作 坊

内地交流老师

2012-3-16

一、幼稚園開展打擊樂器演奏教學活動的意義

打擊樂器演奏是幼稚園音樂教學的內容之 一,打擊樂器演奏教學不僅能幫助幼兒掌握樂 器演奏的一般知識和技能,發展節奏感,而且 能發展幼兒對音色、曲式結構、多聲部表現力 的敏感性,培養幼兒基本的合作意識、合作能 力、創造意識、創造能力、組織紀律性和責任 感。

二、各年齡段的音樂活動參考

幼兒班

低 班

高 班

幼 兒 班

• 兒童能認識幾種常見的打擊樂器;

• 能隨著熟悉的歌(樂)曲使用固定的 節奏型進行演奏;

• 體驗操作樂器的樂趣,養成良好的演 奏常規。

低 班• 能認識較多的打擊樂器;

• 在認識節奏卡片的基礎上,逐步認識打 擊樂譜;

• 能為(樂)曲選適當的打擊樂器,並提 出演奏建議;

• 養成看指揮習慣,在集體演奏中能與他 人協調一致,並從中體驗參與演奏活動 所帶來的快樂。

高 班• 探索更多的打擊樂器的方法與配器

方案;

• 能按他人即興指揮的動作迅速、準 確、積極熱情地做出演奏反應,並 從中體驗創造性參與演奏活動所帶 來的快樂。

三、各年齡段的打擊樂曲的選擇

對於幼兒班年齡兒童,可以選兒童熟 悉的歌曲或結構短小、節奏簡單的樂曲;

為低班、高班兒童選擇的音樂可以適 當複雜一些,結構是二段體、或三段體, 且段落的旋律帶幼兒明顯的對比性,適合 啟發兒童用不同音色、音量的樂器和節奏 型變化來加以表現。

四、樂器的種類、正確使用方法

1、常用的樂器

2、樂器的正確使用方法

大鼓

鈴鼓 串鈴

碰鈴三角鐵

木魚

雙響筒

沙球

圓弧響板

五、樂器的分類、選擇

1、樂器的分類

2、根據年齡特點來選擇合適的樂器

3、選擇打擊樂演奏的樂器注意事項

樂器的分類

“碎響音色”組

“混響音色”組

“脆響音色”組

“圓潤音色”組

“碎響音色”組——馬鈴(串鈴)、搖鼓(鈴鼓)

樂器的分類

鈴鼓 串鈴

樂器的分類

• “脆響音色”組——雙響筒、木魚、響板(圓舞板 )、沙錘、蛙鳴筒

樂器的分類

• “圓潤音色”組:碰鈴、三角鐵

• “混響音色”組:鑼、鼓、鑔

樂器的分類

根據年齡特點選擇樂器的參考

幼兒班幼兒常用打擊樂器

——木魚、鈴鼓、圓舞板、串鈴、沙球

低班幼兒常用樂器

——蛙鳴筒、碰鈴、鈴鼓、大鼓、

高班幼兒常用樂器

——三角鐵、雙響筒、鑼、鈸

選擇打擊樂演奏的樂器注意事項

a樂器的音色要好。

b樂器的大小要適中,便於兒童演奏。

c樂器的演奏方法要適合兒童不同發展水準。

六、配樂器的原則1、根據樂曲(歌曲)的性質、風格選用相應

的樂器。

柳樹姑娘

爵士進行曲

木瓜恰恰恰

B串鈴、碰鈴、三角鐵

A鈸、 鼓、鈴鼓

C沙錘、鈴鼓、蛙鳴筒

A舒緩、優美

B活潑、輕快

C雄壯、有力

2、根據樂曲曲式結構,選擇樂器, 使之有變化、有呼應、有對比。

3、音量大的樂器及穿透力強的樂器 用的件數要少些,音量小的樂器件數 可多些,以求總音響效果的匹配。

七、空間位置、常規、指揮

1、打擊樂器演奏的空間處理

2、打擊樂器演奏活動的常規

3、打擊樂器演奏的指揮

打擊樂器演奏的空間處理

半圓形或單馬蹄形

雙馬蹄形

打擊樂器演奏的空間處理

品字形

打擊樂器演奏的空間處理

滿天星形

打擊樂器演奏的空間處理

打擊樂器演奏活動的常規

活動開始和結束的常規

活動進行的常規

打擊樂器演奏的指揮

(1)指揮者應該知道如何用動作表示“準備”、“開始”和“結束”,並能使自己的動作清楚、明確、易於讓被指揮者作出反應。

(2)在指揮時應將兩腿稍稍分開,站穩,以便於靈活地將身體轉向任何聲部。

打擊樂器演奏的指揮

(3)在指揮時應將身體傾向于被指揮者,用眼睛親切、熱情地注視被指揮者,並能用體態和表情激起被指揮者的合作熱情。

打擊樂器演奏的指揮

(4) 在聲部轉換之前,提前將自己的頭部和目光轉向下一個將要演奏的聲部。在組織建立聲部時,儘量使用手勢和眼神,儘量減少語言指示。(這一點不對幼兒作要求)

打擊樂器演奏的指揮

八、打擊樂活動的教學模式 ——整體教學法

總普法:

通過使用兒童可以接受的“變通總譜”來幫助兒童掌握作品

的整體音響效果

指揮法:

通過讓兒童學會看別人指揮和學會自己指揮的過程,來幫

助兒童掌握作品的整體音響結構。

創作法:

通過引導兒童參加制定音樂作品的配器方案和參加編制變

通總譜的過程,來幫助兒童掌握作品的整體音響結構。

通用簡譜總譜

.1 2 3 4 ︱53 1 ︱ 16 4 ︱

5 3︱

碰鈴

0 0 0 0 X 0 X 0

沙錘

X 0 X 0 0 0 0 0

木魚

0 0 0 0 0 X 0 X

鈴鼓

X 0 X 0 0 0 0 0

變 通 總 譜

動作總譜

圖形總譜

語音總譜

動作總譜

.1 2 3 4 ︱

5 3 1 ︱

1 6 4 ︱

5 3︱

節奏

X 0 X 0 X X X X

動作 拍手

拍手

拍頭

拍肩

拍頭

拍肩

(拍手:鈴鼓、沙錘

拍頭:碰鈴

拍肩:木魚)

圖形總譜

.1 2 3 4 ︱

5 3 1 ︱ 1 6 4 ︱

5 3︱

節奏

X 0 X 0 X X X X

圖形 ﹏

。 ,

(﹏鈴鼓、沙錘 ,碰鈴

。圓舞板)

語音總譜

.1 2 3 4 ︱5 3 1 ︱

1 6 4 ︱5 3︱

節奏

X 0 X 0 X X X X

語音 沙

打擊樂器演奏整體教學的程式

(1)導入,引起興趣。

(2)欣賞或進行簡單的節奏活動,初步感知主旋律的情緒、風格和基本拍子。

(3)模仿學習或創作變通總譜的具體內容(基礎較薄弱的班級最好先從模仿開始)。進一步把握作品整體音響的橫向(句子和段落之間)結構和縱向(聲部與聲部之間、配器與旋律之間)結構。

(4)在熟練掌握總譜的基礎上,進行分聲部徒手練習。練習時重點要求互相傾訴、相互配合,共同創造出心目中已初步建立的整體音響效果。

(5)教師指揮進入多聲部樂器演奏練習。

(6)個別幼兒指揮,集體練習。教師可鼓勵擔任指揮的幼兒,部分改變原定的配器方案。但是,在這一步驟中,因爲已進入多聲部樂器演奏,所以每次方案改變後,教師一定要引導全體幼兒注意傾聽,比較整體音響在結構和情趣上發生了何種變化。

(7)改進的練習。根據需要將特色樂器、加強樂器逐步加到樂隊中去。每發生一種變化,教師都應引導幼兒傾聽、比較幷鼓勵幼兒對這些變化加以描述。

九、自製樂器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