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及評估系列: 從遊戲中學習 新辦€¦ · 假裝遊戲(社會戲劇性)...

Post on 18-Jun-2020

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學與教及評估系列:從遊戲中學習(新辦)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幼稚園及小學組

2018年4月11日、7月25日及30日

1

程序表

時間 主題 講者

09:30 – 09:40 / 14:00 – 14:10

簡介 課程發展處幼稚園及小學組

09:40 – 10:30 /14:10 – 15:00

「從遊戲中學習」:迷思與詮釋

課程發展處幼稚園及小學組

10:30 – 10:40 /15:00 – 15:10

介紹中央資源中心 課程發展處課程資源組

10:40 – 11:00 /15:10 – 15:30

參觀中央資源中心及小休

11:00 – 12:15 /15:30 – 16:45

「從遊戲中學習」:探討與交流

課程發展處幼稚園及小學組內地借調老師

12:15 – 12:30 /16:45 – 17:00

問與答

2

大綱

遊戲的…課程定位

「迷思」

幼兒適切性

類別

模式推介

了解學習成效

教師角色

3

「遊戲」於課程的定位

4

5

課程目標

培育幼兒…

德、智、體、群、美各方面的均衡發展

良好生活習慣,養成健康的體魄

學習興趣和求知精神,樂於探索

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

6

整體課程規劃與學習範疇

幼兒特質和發展

提倡綜合模式,生活化和有趣的主題學習

7

8《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頁12

9

半日制及全日制幼稚園,應每天分別安排不少於30及50分鐘時間,讓幼兒參與自由遊戲。

自由遊戲可安排於自選活動及體能活動時段進行。(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頁48)

遊戲的「迷思」

10

「遊戲」的迷思

「勤有功,戲無益」(學習要認真,遊戲是嬉戲)

「遊戲只是讓小朋友『放電』(休息)」

「學習完結了,才應進行遊戲」

「從遊戲中學習的成效是短暫的,無法培養幼兒專注和自主的學習態度」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能取代傳統遊戲的功能」

自由遊戲是任由小朋友做喜愛的活動,教師參與應愈少愈好 (參與?

介入?)

11

遊戲是甚麼?

12

試給「遊戲」一個定義。

遊戲?

13

遊戲本身便是目的,並不是過程!!

14

遊戲對幼兒的適切性(為何不於小學、中學甚或大學推行?)

15

幼兒

發展智力發展

生理發展

情感發展

社交發展

品德發展

16

附錄二 - 二至六歲兒童發展特徵 (p.83-86)

節錄自《學前兒童發展及行為處理-幼師參考資料套》

17

遊戲的類別

18

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頁54

19

Piaget’s Cognitive Theory

• 功能性遊戲 (Functional Play)

• 象徵性遊戲 (Symbolic Play)

• 規則性遊戲 (Games with Rules)

20

Source: Bergen, Doris. "Using a schema

for play and learning." Play as a medium

for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1988):

169-179 21

「遊戲」模式推介

22

「所有遊戲都是重要,但有些是有較高的價值」

建築遊戲

創意遊戲

操作性遊戲

探索性遊戲

大肌肉遊戲

口語遊戲

音樂遊戲

集體帶規則的遊戲

假裝遊戲 (幻想性/戲劇性)

假裝遊戲 (社會戲劇性) ********

23

Patte, M at the NAEYC Conference (2017)

假裝遊戲 (社會戲劇性)

構建對成人世界的認知

經歷取角機會 (perspective taking)

學習解難的機會

互相討論、學習表達、了解、爭取、堅持和接受

學習訂立及遵守規條

表達和交換內心感受

學習如何創建環境,發揮創意和想像力

大小肌肉的運用24

Patte, M at the NAEYC Conference (2017)

低結構材料創設遊戲

Nicholson Simon

賦權推動創意

低結構材料:幼兒可以自由移動、重新組合、搭建或擺弄的材料

自然材料(樹枝、石塊、水、樹葉和沙粒)

再生材料(紙箱、繩子、織物、水管或牛奶盒)

甚或光影

探索如何實驗、設計、創造和構建

方法永遠不止一個

讓幼兒學會獨立、自信和創新思考,幼兒因此變得更加願意嘗試

(注意事項) —環境/物料安全評估

25

了解學習成效

26

角色扮演

玩物器材的使用

裝扮行為與情境

角色扮演持續時間

與人互動

語言溝通

Similansky

社會戲劇性遊戲 (socio-dramatic play)

六個評估成效向度

27

教師的角色

28

(遊戲中學習)教師的角色

「供應者」:為幼兒安排和佈置遊戲所需的地方、時間和物料

「參與者」和「啟迪者」:教師與幼兒共同遊戲,能增加遊戲的趣味,幫助幼兒發揮想像,投入遊戲

「介入者」和「觀察者」:遊戲中適時為幼兒排難解紛,亦了解和詮釋幼兒的遊戲表現,分析他們的學習和發展進度

「促進深化者」:邀請幼兒分享經歷和感受,幫助他們整理和鞏固所得的新知識和技能,給予幼兒適時和正面的回饋

(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頁55)

29

30

31

32

遊戲互動:

「湊數抱團」

33

「自由」概念的解讀

• 如何在實踐中真正理解與實施遊戲精神?

遊戲精神:

• 一種內在的品質和體驗

• 一種生活態度

• 是自由的、創造的、愉悅的

34

問題和困惑

• 教師是完全放手不干預,還是遊戲時要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回應?

• 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如何實現尊重幼兒遊戲的自由?

35

實踐中關於「自由」的問題

• 「自由」是幼兒的放任自流?

• 「自由」是教師的不介入?

36

此「自由」非彼「自由」

遊戲的「三內」特徵

遊戲的

自由精神

內部控制

內部真實

內部動機

37(埃里克‧紐曼)

立足實踐,尋找「自由」之出路

• 營造和創設自由的環境

• 滿足幼兒內在的自由需求

• 認真觀察和分析幼兒的遊戲行為

• 適時適切地介入遊戲

• 科學指導,更新理念

• 及時退出,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

38

自由遊戲的指導策略

39

觀看視頻案例

觀察案例解讀案例

自由遊戲案例解讀

40

鏡頭一:繩子從粗到細—材料經驗「進化論」

41

分析解讀:

在這個過程中實現着對原有經驗的改造與重組,使認知

結構中原有的經驗變得更為精確,進一步加深對先前經

驗意義的理解。

鏡頭二:支架從平面到立體—結構經驗「進化論」

42

分析解讀:

這種經驗是幼兒從具體的實際活動中自發地發現的,往往遊戲的過程正是幼兒學習的過程,幼兒在遊戲過程學習如何遊戲,也正在學習適應與參與社會現實生活,獲得有益於身心健康與發展的經驗。所以幼兒在遊戲過程中獲得的許多經驗屬「生活中的智慧」,不同於「書本中知識智慧」。

鏡頭三:對綁繩過程的觀察和解讀

1

2

思考:發現了什麼?解讀到了什麼

43

鏡頭三:捆綁從失敗到成功—操作經驗建構「進化論」

44

分析解讀:

大犇的嘗試從首次打結太鬆—樂聞試圖幫助無果—嘗試失敗求助老師—借鑒經驗成功捆綁。

前三次的嘗試大犇傳遞出對遊戲的堅持不懈,從大犇堅持中也反映出搭帳篷遊戲所具的挑戰性

很多時候讓幼兒在遊戲中自主學習、積累實際感性經驗,但這並不意味着讓幼兒獨自面對物質世界,並不意味着他們不需要成人的幫助與指導,恰恰相反,這種感性經驗只有通過成人適當的引導與幫助,才能上升為理性的「意識」從而滿足不同個體「最近發展區」的特殊需要。

第四次遊戲教師介入了遊戲,但教師介入的時機和介入的方式後面會和大家做詳細介紹。

教師自由遊戲指導策略

遊戲中觀察和介入指導

望、聞、問、切

45

「望」即觀察,是瞭解幼兒遊戲興趣的前提

46

觀察目的

•從問題中來

•從兒童中來

制定觀察計畫

•觀察具體的遊戲行為是什麼

•策劃如何收集資料、在什麼時候收集。

•用什麼方法收集,以免偏離原先的觀察目的。

•觀察計畫

觀察焦點

•興趣

•新發現

•動作

實施遊戲觀察

•位置

•觀察策略

•快捷的記錄方式

•觀察策略

識別—對觀察記錄的解讀

•分析表面現象

•挖掘背後原因

•核心—找到亮點

觀察目的哪裡來—問題

• 第一層次—甚麼正在發生

– 工作中來—基本

a. 新的活動開始需要關注什麼

b.活動中期該關注什麼

c. 工作中哪些是難點

– 從兒童中來

a. 孩子怎麼玩,感興趣嗎?

b.男孩女孩有差異嗎

c. 對每個兒童的關注和理解

• 第二次觀察重點:選擇重點觀察 —你發現了什麼

47

觀察計畫

觀察角度

觀察誰

觀察環境

觀察次數

是否參與

觀察方法

48

觀察方法

取樣法

時間取樣法

事件取樣法

描述法

連續描述法

日記法

軼事法

評定法

等級評定法

行為檢核法

49

觀察焦點

兒童正對甚麼感興趣

孩子有甚麼新發現

孩子正在練習甚麼熟悉的動作

50

實施遊戲觀察

選擇合適

位置

選擇有效

觀察策略

選擇

快捷的

記錄方式

記錄內容

51

觀察策略方法 時段 作用

環視掃描法分時段定人觀察,對遊戲中的幼兒平均分配時間,在相等的時間裡對每個幼兒輪流進行掃描觀察。

遊戲的開始和結束

瞭解全班幼兒遊戲中開展了哪些主題,每個幼兒選用了什麼主題、扮演了什麼角色、使用了什麼材料等。

點面結合法定點觀察法

定點不定人觀察,固定在遊戲中的某一地點進行觀察。

遊戲過程

適合於瞭解一個主題或者一個區域中幼兒的遊戲情況。可以獲得一些動態的信息。瞭解幼兒在遊戲中使用材料的情況、幼兒的交往情況、遊戲情結發展等。較為全面地瞭解某一個主題開展的情況,瞭解幼兒已有的經驗,以及在遊戲中的種種表現,使指導能有的放矢。

追蹤觀察法追視蹲點法

定人不定點觀察,事先確定一到兩個幼兒作為觀察對象,觀察他們在遊戲中的活動情況。被觀察的幼兒走到哪裡,觀察者就追蹤到哪裡,固定人而不固定地點。

遊戲全過程

適合於觀察瞭解個別幼兒在遊戲全過程中的情況,瞭解其遊戲發展的水平,獲得更加詳細的信息。運用這些方法可以瞭解到幼兒名稱在遊戲全過程中的情況。

52

記錄內容

• 用文字、符號和代碼等形式,使用圖畫、照片、符號、數字

• 重在記錄方便、重在突出重點、重在解決問題、重在提供依據

記錄時間、地點、

人物和基本活動

記錄觀察對象的

對話、動作及表

情等非言語信息

要按事件和行為

發生的順序進行

記錄

要用準確具體客

觀通俗的語言進

行記錄

53

分析表面現象

挖掘背後原因

身心發展水平\原有經驗周圍影響

\個性性格差異\教師行為反思

核心—

找到亮點

識別—對觀察記錄的解讀

54

「聞」即傾聽,是理解幼兒遊戲行為的基礎

「聞」的過程中,教師在幼兒遊戲

過程中大可不必急於給予孩子甚麼,

為孩子代替做甚麼

而應該學會等待和傾聽,通過傾

聽捕捉孩子在遊戲中的表現

這種傾聽並不是袖手旁觀,而是通過科學的、持

續地觀察,預見幼兒可能產生的問題,這種傾聽

正是在等待時機,為「問」和「切」做好準備

55

「問」即詢問,是探究幼兒遊戲問題的根本

觀察幼兒的遊戲,判斷介入需求:

教師要仔細觀察瞭解幼兒是否能通過自我調節來解決遊戲中出現的問題,準確判斷幼兒的遊戲需要,不

要過早的介入遊戲。

觀察幼兒遊戲,選擇合適的介入方式:

語言提示環境材料的隱

性介入行為暗示

觀察幼兒的遊戲,及時退出介入。介入使遊戲主題得以深化,能夠順利進

行的時候,教師要馬上退出

56

有效介入時機

(一)主動遊戲、增加興趣

當幼兒並沒有投入自己所構思的遊戲想像情境時

當幼兒難以與別人溝通互動時

當幼兒一再重複自己原有的遊戲行為,進一步延

伸和擴展有困難時

當幼兒缺少材料,遊戲難以繼續時

當幼兒發生遊戲技能的困難時

當遊戲中出現負面行為效應時

干預方式:

平行遊戲

共同遊戲

現實對比

57

1. 預設指導

2. 即時指導(當場指導。原則: 尊重幼兒遊戲意願)

A. 細心觀察幼兒遊戲狀況B. 發現困難、提供幫助、解決糾紛C. 結合遊戲因勢利導

提示遊戲行為、豐富遊戲情節、發展智力能力、提高社會品質

3. 延時指導(瞭解詢問、調整材料、豐富經驗)

58

介入指導

「切」即反思,是推進幼兒遊戲進程的手段

孩子得到了什麼

• 遊戲時的基本心境 —喜樂和自

由—是誘發新經驗產生的良好

背景

• 遊戲過程中幼兒經驗的自我發

現、擴展、豐富和修正

• 成功體驗之後經驗的自我鞏固

與主動分享。

教師得到了什麼

• 「四診法」為評價遊戲提供了

祥實的依據。

• 「四診法」為幼兒發展提供了

多元的可能。

• 「四診法」促進了教師對遊戲

的指導能力。

59

1. 敏銳地捕捉兒童遊戲中大事件2. 提取遊戲事件中的教育元素3. 合理設計和開發材料的功能4. 不斷追蹤孩子在遊戲過程中的真實表現5. 努力促進兒童在遊戲中的發展

如何推動兒童發展的策略

60

案例

61

• 建構區裡,圓圓正在用長方體小積木為小動物搭建一個動

物園的圍欄

• 圍欄利用牆角位置來設計,一條邊他全部用紅色的積木,

另一邊他用了紅黃紅黃紅黃……的規律來搭,積木是豎立

著並緊挨著排列了很長的一段,但是搭到最後一段的時候,

紅色和黃色的積木沒有了,同樣大小的長方體小積木只剩

下藍色、綠色和白色。

• 他猶豫了一下後,開始不加選擇地使用其它顏色小積木毫

無規律地接著搭建,但是很快他又推到了還未完成的這一

小段無排列規律的圍欄,試圖離開……

62

這時教師應該介入嗎?根據這個遊戲情境,教師可以用甚麼方法指導幼兒完成這一段圍欄的搭建,從而支持和啟迪幼兒繼續完成遊戲呢?

謝謝!

63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