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 成长中的痛与乐 - xtrb.cn · 与决心是出智慧的,数以万计的老百...

Post on 08-Jul-2020

2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6 书香邢台 2019年10月17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任晓璐 校对/刘向国 微机操作/李 丽 XINGTAI DAILY

□□书山有路书山有路□□求知于书求知于书

书香邢台

□□佳句赏析佳句赏析

□□读书感悟读书感悟 □□书人书事书人书事

阅读《重回1937》之前,恰好正在关注新河人庞炳勋将军的抗战经历,了解到庞炳勋将军所辖24集团军是最后一支撤出山西的国民党军队,此后,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战进入极其艰难的阶段。初次接触到女作家蒋殊的《重回1937》,不禁有些暗喜,感觉对山西的抗战史,能够作进一步的了解。

细细阅读《重回 1937》,发现这本书远远超出了我对它的期待。蒋殊对战争亲历者的采访,书中每一个个体身上的鲜明个性特征,撼动了我以往对战争的认识。过去读过的战争回忆录,往往是从全局的角度,从居高临下审视事件的角度,从冷静的旁观者的角度,从战役、战斗的指挥员的角度,讲前因后果、讲意义、讲事件,客观冷静地分析决策者的失误或者其高瞻远瞩的智慧等等。而蒋殊的这本书,则是近距离地聆听身份更为普通的战争亲历者的声音,记录下他们的真实感受,因而能够较大程度还原展现普通人对于战争的印象,随着作家倾情倾力地寻找、真实自然地记录,我更加感受到战争的悲壮和残酷,感受到人性在战争中的熠熠闪光和日寇、汉奸的丑恶不堪。

这场战争,发生在我们美丽的家园,是我们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战争。书中的每一位普通而又不普通的人

物:军人、民兵和群众,包括蒋殊的曾祖父,都是我们这片美丽土地上的真正的主人,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敢于为自己家乡的独立自由、和平安宁流血牺牲。书中写道:“真想端起手中的枪,把鬼子一个一个扫出家乡,扫出中国。可是,那时候的枪支,质量实在不好,在武器上根本无法与日本人抗衡。……中国军人,更多的是靠一腔愤怒,靠着收复家园的决心与信心,让手中的武器变得威猛。愤怒与决心是出智慧的,数以万计的老百姓就这样,前赴后继放下锄头扛起并不先进的枪,一步步逼得敌人节节败退。”“好枪毕竟不多,却越缴越多;自己的武器虽然不好,却越磨越刚。随着战士们坚韧的脚步,一寸一寸收复自己的土地。”一个一个事件的追忆还原,在人们的记忆里逐渐鲜活起来的有血有肉、刚烈血性的前辈,对于

从历史深处浮现出来的这些一点一滴地创造和书写着历史的英雄,我由衷涌起深深的敬意。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一年,南京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代表该校师生前往绥远前线看望抗日将士时发表的《告绥远将士书》中说:“经我们血染的山河,一定永久为我们所有。民族的生存和荣誉,只有靠自己民族的头颅和鲜血才可保持。……现在整个民族的命运,抓在我们手里,我们大家都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只有我们血染过的山河,更值得我们和后世讴歌和爱护……”

如今,我们这片曾经被无数爱国志士怀揣“一寸山河一寸血”决心来誓死捍卫的国土,正在日益走向繁荣富强。历史曾经那么残酷沉重地走过,虽然残酷,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抗日战争,山交岭、苏峪、韩北、胡家垴、马

牧、枣烟、枣林、东良、南沟、洪水……一批批民兵,地下党联络人,无辜百姓壮烈牺牲。他们不是军人,他们却是不穿军装的英雄;他们没有死在战场,却同样悲壮,他们不该被遗忘。”

“忘记历史的人将重蹈历史覆辙。”蒋殊在采访写作的过程中数次失声大哭,因为曾经笼罩在这片国土上的黑暗惨痛,因为恐惧无数保家卫国的抗战英灵被遗忘,永远地隐没在历史的深处。坚信“遗忘,就是第二次杀戮”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女士,在二十多岁青春正好的年纪,查阅资料、走访记录,在1997年出版了“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让中国人以外的全世界知道了这一战罪暴行的存在。有媒体称张纯如女士以一己之力,破灭了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美梦。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先生“为了和平,收藏战争”,收藏千万件抗战文物藏品,倾力创建打造抗战纪念馆……这些有识之士,呕心沥血,以不同的方式,为我们展现家国的历史,撑起民族的脊梁,使我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而不断警醒,使先烈们不惜牺牲生命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能够激励后人珍惜和平,建设繁荣昌盛富强美好的国家。

致敬!那些血染山河捍卫国土的英雄。致敬!为我们留下真实历史印迹的英雄。

致 敬 英 雄刘秀清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喜欢上了读书,在读书中体味阅读的乐趣。体味在读书的过程中,享受阅读给身心带来的愉悦。阅读就像乘着一只小船,在知识的海洋中荡漾,那种自由自在的惬意,给人生带来的愉悦,是别的任何事情无法代替的。驾驭这只小船,在知识的海洋中,时而随波荡漾,时而扬帆破浪。

我最喜欢阅读那些经典并且有深度的作品,仿佛是与作者面对面的交谈。交谈之后,你也许就顿然开朗,感悟人生中那些美妙的事情。一本真正好的经典作品,是百读不厌的,每一次阅读,都能给你带来新的感悟与启迪。读后有一种神清气爽、超然脱俗的感觉。一本好书,恰如在你平静的心海中丢进一块石头,令心海激荡不已,久久不能平静。一卷在手,在沉醉中细细地品味,感情的升华、情思的摇曳、平凡中的感悟、激情时的赏月。一本好书,犹如久旱的春雨,滋润着你干渴的心灵。

前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将读书看作一种过程,将心灵的感悟与古今的伟大智慧相结合。我国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也曾经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益友。

在读书中让我享受了无穷的乐趣,特别是在茶余饭后,一盏灯、一杯茶、一卷书仿佛便是人生中最大的享受。有时便想起“囊萤读书”“牛角挂书”这些流传了几千年的文人佳话。

要得读书之雅趣,须有读书之心境,这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存功名之心,那

书也难读出趣味来。如果心思都在名和利上,哪里还有读书的心情?要说真能读出味道来,那得像孔夫子闻韶乐一样,得佳章绝句,“三月不知肉味”,那才是真境界。

读书的环境也不可小觑,看似身外之事,却关乎身内之雅致。少时读宋濂

《送东洋马生序》,深为其至诚所打动,然“足肤皲裂而不知”,骗一下小孩子尚可,若真信他,那可真成傻帽一个。那种环境,能带给他动力的,除了功名利禄,别无其它。若说乐趣,那是提也不敢提的事。

读书还须进入书的意境,仿佛书中之景就在心中,而心中之景自然融入书中,分不出是书中写我还是我在书中。看似迷失了自我,却是真正进入到忘我的境地。这种进入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中生成。

然而,读书之人千万不可为追求某种境界去读书,这样就与追求功名利禄无异,自然也就无趣味可言了。要想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非得将读书与其它利益相关的东西分开不可。就像吃饕餮大餐,并非求饱,只为口福。

其实,对常人而言,不必孜孜以求,犯不着为某种境界而读书,而是当读的过

程中自然进入到某种境界。只要适合自己,不在乎方式,不计较结果,顺其自然,开心就好,个中滋味,苦乐自知。不用交流,无须经验,拿常说的那句话来讲,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读书的乐趣,心中想的只是读书一途,那兴趣只在读书本身。如一日无书,则兴味索然;二日无书,则失魂落魄;三五日无书,则命悬一线矣!至于此,方得读书境界,有书在手,自然也就其乐无穷。

读书的乐趣

王淑芹

平生第一次与图书馆亲密接触,是十八岁那年的秋天。那一年的九月初,一纸录取通知书把我带到了齐齐哈尔的一所学校就读。开学的第一天,是以各班为单位参观校园,依次参观了实验楼、教学楼……最后来到了图书馆楼,那是一座四层的红砖碧瓦的仿古式建筑,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沧桑感。图书馆紧邻嫩江大堤,从图书馆的窗口望出去,能看到日夜奔流不息的嫩江,以及江边的绿柳红花……从那天起,我就爱上了校园的图书馆,一想到未来的几年时间里能够在这里自由地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内心就充满了无限喜悦。这就是图书馆留给我的最初印象,庄严肃穆,却让我欣喜若狂。

以后的岁月中,我就成了图书馆的常客。因为不喜欢自己所学的理工科专业,且又疯狂地爱上了文学创作,所以我的大部分在校时间,都是在图书馆里泡过来的。下课铃声一响,我就拿着笔和笔记本来到了图书馆,从书架上拿起一本文学名著,便坐到座位上静静地阅读。一直读到图书馆闭馆了,才去食堂吃晚饭。

人生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但生命同样具有它的局限性。生命的最大局限性,就是不能选择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但在图书馆里,我们却可以突破这种局限。我们可以在司马迁的《史记》中领略气度恢宏的大汉雄风;我们可以在李白的诗篇中梦回菊花古剑的唐朝;我们可以在《全宋词》中感受婉约精致的两宋风流。德国作家利希顿堡认为:“有些人读书只是为了取得不再思考的权利。”这句话令我顿悟,我开始警惕、防止自己变成一个不会独立思考的书呆子。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有过这样一个精彩的论断:“凡是写给笨蛋看的东西,总会吸引广大的读者。读好书的先决条件,就是不读坏书。人寿有限。”于是,我对所读的书籍更加挑剔了。在这些精神食粮的滋养下,个体生命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这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是一种庄严的精神启蒙,图书馆,无疑是能够让人脱胎换骨的地方。

图书馆见证了我的成长历程,是我永恒的精神家园。2002年7月,我毕业离校。临走前的那天晚上,我又来到了图书馆,我是来向它告别的。和往常一样,我径直走了进去,在我常坐的那个位置上坐了下来。四年前,我和它在这里相逢,而四年后的今天,我们却要面对无奈的分别。法国作家昆德拉说:“所有的聚会都是为了告别。”当离别真正到来的时候,才发现离别是那么的艰难。

图书馆所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架构,更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我永远的图书馆情结,是精神家园中的灯盏,亮丽在岁月的星空,闪烁着永恒不灭的光芒。有一句话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更认同这句话:上有天堂,下有图书馆。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说过一句十分著名的话:“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图书馆的模样唐宝民

知者善谋知者善谋,,不如当时不如当时。。

原典原典::

《《管子管子··霸言霸言》》

解读解读::

聪明的人善于谋事聪明的人善于谋事,,但不如懂得但不如懂得审时度势审时度势,,把握好机遇把握好机遇。。

一年之计一年之计,,莫如树谷莫如树谷;;十年之计十年之计,,莫如树木莫如树木;;终身之计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莫如树人。。

原典原典::

《《管子管子》》

解读解读::

若是为一年谋算若是为一年谋算,,没有比种植庄没有比种植庄稼更合适的稼更合适的;;若是为十年谋划若是为十年谋划,,没有比没有比

栽种树木更合适的栽种树木更合适的;;而若是要为一生而若是要为一生制定规划制定规划,,就没有比培养人才更合适就没有比培养人才更合适的的。。这既阐明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这既阐明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揭示出人才养成的不易也揭示出人才养成的不易。。

四万万人齐蹈厉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同心同德一戎衣。。

原典原典::

《《归国杂吟归国杂吟》》——郭沫若郭沫若

解读解读::

这句话写出了在中华民族危亡时这句话写出了在中华民族危亡时刻刻,,中国人民同心同德中国人民同心同德、、浴血奋战浴血奋战、、抵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

入山问樵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入水问渔。。原典原典::

《《叔苴子叔苴子》》——庄元臣庄元臣

解读解读::

上山向樵夫问山路上山向樵夫问山路,,渡河向渔夫渡河向渔夫问水情问水情,,喻指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处喻指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处理问题理问题。。

天下不能常治天下不能常治,,有弊所当革也有弊所当革也;;犹犹人身不能常安人身不能常安,,有疾所当治也有疾所当治也。。

原典原典::

《《西畴老人常言西畴老人常言》》——何坦何坦

解读解读::

天下没有永远的安定太平天下没有永远的安定太平,,出现出现问题及时修正革弊问题及时修正革弊,,才能使国家长治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久安,,这就像人难免会生病这就像人难免会生病,,生了病就生了病就要及时对症下药进行治疗一样要及时对症下药进行治疗一样。。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习近平用典

这是一个讲求效率的时代,这是一个艺术品速成速朽的年代。泛阅读、轻阅读、快阅读代替了精阅读、深阅读和慢阅读。而对于一个有相当阅读经验的人来说,一个普遍的准则就是:好书慢慢读。

慢阅读,是一种真正的阅读姿态,这样的姿态,属于生命的姿态,使我们终生受益。一个人凝眸于书本,凝神于文字,双唇微合,双眉微皱,似乎世界万物都不存在了。如同蚕啃桑叶,如同士兵握枪冲刺,如同人世间的阴晴圆缺,许多的敬畏,许多的疑问,许多的探究,许多的思索,许多的美丽与哀愁,都在这阅读的行为中发生着。

我以为,真正的好书,内里都流淌着著者的血液!它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写作者如果不能给作品注入丰沛的血液,不管生命的构造多么好,终究是个死物。因为见惯了太多的死物,所以当我看到血液奔涌的好书时,忍不住会在夜晚时把它们带到枕畔,那是读书人的好梦之所在啊。

下了班,回到家里,沏一杯清茶,拧亮台灯,心无旁骛地随手抽出一本好书,翻看一两页,没有任何负累地读下去,兴起则始,兴尽而止,没有人催逼,没有人叨扰,这样的阅读无疑是快乐和幸福的。

在我看来,阅读是一种纯粹的个性化的心智活动,它理应不受外力的影响和驱使。进入了阅读,便进入了与古今中外名人大家情感交流、思想对接、精神互动的艺术高境。这时候,最期盼的不是快点儿读完,而是慢慢地咀嚼,慢慢地玩味。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思考,是怀疑,是批判精神,而不是迷信,不是盲从,不是放弃思考,不是跟着作者屁股转。读者是牛,图书是草。牛吃了草要反刍,读者读书也不例外。那些清香四溢的草,给人以活力和动力,让人产生灵魂上的共鸣与震颤;而发霉的草,则让人反胃。

一个人,静下心来,慢慢地阅读,美美地品味,在当今为利而计的时代风气里,实在是一种难得的奢侈享受呢。而这样的奢侈我却每天都像吃饭一样享受着。

一想到这些,我就会沉下心来,把自己埋进书里,在慢阅读的快感中享受着人生,也在这样的阅读体验中完满着我的人生。

慢阅读 生命的姿态胡忠伟

阅读雨街所著的三本动物小说《蜜獾莫尼》《小象彼克》《章鱼拉尔》,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

《蜜獾莫尼》和《小象彼克》,讲述的都是非洲大草原上各种动物之间发生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当我沉浸在阅读中时,耳边仿佛出现一个特别有磁性的男中音,高度和谐地配合电视画面,向人们讲述非洲大草原上极具传奇性的故事。不用我说,你也知道,那是赵忠祥的声音,那是一代《动物世界》迷们共同而又美好的记忆。

《章鱼拉尔》则换了一个场景,也换了一批动物演员,讲述者潜入水底,观察和讲述海洋生物的生存本领与生存智慧,同样充满奇趣,我在紧张的阅读过程中,一次次感受到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某个时光,我和几个小伙伴儿头抵着头、胳膊挨着胳膊,津津有味地阅读一本连环画册,画册的内容就是关于海洋科考的故事,正是那次阅读,让我的头脑中第一次有了海洋的概念,有了关于章鱼、鲸、鲨鱼等海洋生物的印象。

很显然,《蜜獾莫尼》《小象彼克》《章鱼拉尔》是献给孩子们的书,作为一名已处于耳顺之年的教师,我有自己的阅读经历与经验,也指导过自己孩子的阅读,同时还关心着社会上更多孩子的阅读。

巧得很,我认为《蜜獾莫尼》《小象彼克》《章鱼拉尔》三本故事书有着同一个主题,就是关于“成长”的主题,这一点通过书中角色的选取、情节的展开、故事的发展便一目了然。《蜜獾莫尼》中的莫尼一出场就是一个“蜜獾爸爸妈妈的小宝贝”,在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强大的保护下,热烈地参与到草原动物的生存竞争中来,最终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生存的草原强者。《小象彼克》中的主角小象彼克以及《章鱼拉尔》中的主角章鱼拉尔更甚,他们干脆就是在读者的见证中出生的,又在读者的注目下,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终于逐渐长大,能够依靠自己的智慧、勇敢和力量,在充满竞争的大草原或广阔海洋中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独立生存下来。

对于小莫尼、小彼克、小拉尔来说,在他们成长和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拥有很多助长因子。

必不可少的就是来自母亲以及他所属于的那个群体的爱,这一点在小象彼克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所以,在小象彼克能够独立生存,并且准备离开原来的群体,走向新生活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母亲单瓣花的身边,照顾因伤残而难以生存的她。这个情节,读起来特别让人感动。我们教育孩子,其中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让孩子懂得感恩,懂得感恩便懂得给予,懂得把责任、公平、正义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这一点,对于任何人来说都特别重要。

友谊与合作也很重要。毕竟,任何一个生命个体都不可能单独地、不与其它生物发生任何关系地存在于世界之中,动物界尤其如此。而在动物界,弱肉强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弱者想要生存,除了独具一格的生存本领之外,不同物种之间的合作、同一物种种群内部的合作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在《蜜獾莫尼》《小象彼克》《章鱼拉尔》中都有具体而明确的体现,甚至于,有些不同个体之间,有时彼此对立,有时彼此信赖与合作。我想,作者在这方面肯定是动了一些心思的,也是作品的重要立意之一。它教育我们,在看待问题与局势时,要懂得变通,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一味地僵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无论是在大草原上,还是在广阔的海洋里,被消灭的都只是个体,而不是种群,只要种群在,就会不断地有新的个体生命诞生,然后,这个新的个体就要面临成长问题,如书中的莫尼、彼克、拉尔,世界因此而生机盎然。

我想说,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儿童文学的引导和鼓励,我很高兴地看到雨街先生一次就为孩子们写了三本动物小说,并且每一本都写得特别生动有趣,不仅故事情节感人,立意好,而且语言优美、活泼、幽默,无论是对场景的描写,还是对动物之间争斗的描写,都特别到位,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读来有亲切之感,足见雨街先生在这方面的文学功底与造诣。

成长中的痛与乐采 薇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