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遊憩概論 - sisi.secda.info/my00_sbir/wp-content/uploads/2015/04/58-3.pdf ·...

Post on 25-Oct-2019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休閒遊憩概論

第一章 休閒遊憩系統

第二章 遊憩資源

第三章 觀光遊憩資源之開發

休閒遊憩概論

第一章 休閒遊憩系統

休閒 (Leisure) ? 遊憩 (Recreation) ? 觀光 (Tourism) ? < 休閒遊憩 ? >

p. 3

32

p. 4

休閒

觀光 遊憩

p. 4

休閒遊憩傳遞系統 ? 其分類的構成要素 : (一)產品種類 (二)產品型式 (三)機構 (四)產品線 (五)產品 (六)品牌

p.6~7

觀光遊憩系統 ? (一)Gunn之系統理念 (二)Leiper之系統理念

p. 8

功能性觀光系統 ?

功能性觀光系統的外部因子 ? 遊憩系統規劃研究 ? 休閒遊憩系統規劃之研究 ?

p.10~13

休閒遊憩區之經營管理架構

休閒遊憩資源 休閒遊憩經營管理制度 休閒遊憩經營管理目標

(94問)

p.14

系統規劃的方法

一﹑定義系統的目的 二﹑需求評估 三﹑發展計畫主題 四﹑活動和成本分析 五﹑操作的計畫 六﹑推廣和實行 七﹑回饋和繼續評價

p.16

遊憩資源和活動之分類 公共休閒遊憩設施等級之劃分 活動中心發展計畫 公園之系統分類

p.18~25

p.30

第二章 遊憩資源

休閒活動 ? (96解)

休閒﹑遊憩與觀光的概念 休閒﹑遊憩與觀光的意義 休閒﹑遊憩與觀光之間的關係

p.39

遊憩資源 ? 觀光遊憩資源 ? (94/96問) 觀光遊憩區 ? (94解)

p.40

觀光遊憩資源的條件

各類資源 : 1.具景觀價值 2.具科學價值 3.具生態價值 4.具文化價值

p.42

觀光遊憩資源的共同特徵

(一)具時間性特徵 (季節性) (二)組合性特徵 (三)永續性特徵 (四)具地域性 (五)具觀賞性特徵 (94.96問)

p.44

我國觀光遊憩資源之特點

(一) 自然的、歷史的資源多於現代人為的 遊憩資源 (二)在同一類別中的遊憩資源具有特殊性 (三)主區域型的遊憩資源分布 (四)遊憩資源豐富、種類多樣 (五)遊憩資源與文學相結合 (六)自然遊憩資源與人文遊憩資源緊密結合

p.46

遊憩資源分類 ? 遊憩資源分類之目的 ? (94問)

第三章 觀光遊憩資源之開發

p.64

觀光遊憩資源之分級 ? 觀光遊憩區開發之型態 ? 一般觀光遊憩區開發計畫的實質計畫? 觀光資源開發之基本原則 ? 我國未來觀光遊憩資源擬開發之重點?

台灣地區觀光遊憩開發相關計畫

p.66

台灣地區觀光遊憩開發原則 ? (六項)

區域計畫 ?(94解)

縣市綜合發展計畫 ?

縣市觀光遊憩整體發展計畫 ?

p.85 我國風景特定區之分級標準 ? 我國風景特定區評鑑之標準 ? (96問)

觀光遊憩區開發之型態 ? (96問)

一、風景特定區、風景區、觀光地區 二、國家公園 三、森林遊樂區 四、主題樂園 五、商業遊憩區 六、都市公園 (或運動公園) 七、海濱公園 八、河流遊憩區 九、休閒農場 十、休閒度假中心

p.88

p.89

風景特定區 ? 風景區 ? 觀光地區 ? (96解)

國家公園可劃分 5 區域 ? 森林遊樂區選定標準 ?

河濱公園 ?

休閒農場 ?

p.93 一般觀光遊憩區開發計畫的 實質計畫 ? (7項) 政府對開發觀光遊憩資源之 基本原則 ? (5項) 我國未來觀光遊憩資源擬開發之重點? (北、中、南、東觀光遊憩系統)

p.94

p.96

p.101

觀光客倍增計畫之原因? 推動「觀光客倍增計畫」之策略? 開發新興套裝旅遊路線及新景點項目 (94 問)

第四章 休閒遊憩需求理論

第五章 休閒遊憩參與影響因子

第六章 風景遊憩區規劃

休閒遊憩概論

休閒遊憩需求之特性三個基本觀念 (一)需要 Need (二)慾望 Want (三)需求 Demand

p.112

第四章 休閒遊憩需求理論

自我 實現需要

探索需要

智性需要

受尊重的需要

愛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馬斯洛(Maslow)人類需要層次

p.113

p.114

布德修(Bradshaw)遊憩需要

(1)常模之需要 (2)感覺之需要 (3)表現之需要 (4)比較之需要

p.120

p.115

需求? 有效需求 / 顯現需求 / 當前需求? 潛伏需求?

p.117

休閒遊憩需求三類

1.實際需求(actual or effective demand)? 2.展望需求(deferred demand) ? 3.潛在需求(potential demand)?(96.解)

p.116

Maw潛在需求之原因

(1)個人因素之限制 (2)遊憩設施之限制 (3)遊憩供需聯繫相關因素之限制

p.117

休閒遊憩供需概分為三類: 1.實際需求(actual or effective demand)

2.展延需求(deferred demand) 3.潛在需求(potential demand) 96.解

p.122 遊憩動機

遊憩動機? (94解) 遊憩動機產生主要原因: 一、需要(need) 二、刺激(stimulation)

旅遊動機的類型: 1.生理 2.文化 3.人際 4.地位的聲望

p.123 遊憩動機理論

1.發洩理論 2.學習模式-亦稱巴夫洛夫模式

3.心理分析模式-亦稱佛洛伊德模式

4.社會學模式-亦稱維布雷寧模式

5.認知模式-動機的認知論

認知模式? / 認知失調? p.126

p.126

提爾門-影響遊憩行為動機? 吳坤銘-遊憩動機歸納? 陳昭明-影響遊憩的動機?

p.129 遊憩行為理論 遊憩行為? 影響遊憩行為的因子?(94問) 遊憩行為理論? (96問)

人類行為理論中與遊憩行為關係密切者: 亞里斯多德理論、補賞理論、過剩假說、 熟悉假說、個人與團體互動理論、鬆弛 娛樂、自我成長理論、地方依附

p.136

根深 蒂固感

地方依賴感

地方認同感

地方歸屬感

地方熟悉感

地方依附的層級關係

p.137

遊憩需求之影響因素

(一)需求因素?

(二)供給因素?

(三)供需間之交通聯繫因素?

p.139

預測模型種類

一、時間數列模型或趨勢延伸模型 二、結構模型 (Structural Models)

三、質性模型 (Qualitative Models) 四、模擬模型 (Simulation Models)

p.204

p.140

結構模型 (Structural Models) ?

依研究對象可分三類: 1.特定風景區遊憩需求模型 2.特定風景區遊客需求模型 3.特定人口遊憩需求模型

p.141

結構模型依研究方法分類, 於遊憩需求量預測之結構性型 有四類: 1.複迴歸分析模型 2.引力模型 3.阻礙機會模型 4.個體選擇模型

p.156

第五章 休閒遊憩參與影響因子

休閒遊憩參與? (96解)

克勞森和納區的遊憩體驗五階段 1. 預期階段 2. 去程階段 3. 現場體驗階段 4. 回程階段 5. 回憶階段 (96問)

p.158

休閒阻礙? (94解)

克羅福特和加比提出三種 休閒參與限制的主要因子: 個人內在限制 人際間限制 結構式限制

p.159

托其德爾森認為 影響休閒參與之因素 1.個人 2.社會及環境 3.機會因素

p.160

影響休閒遊憩參與之外力因素: (1)經濟與人口 (2)社會因素 (3)可及性、資源和交通運輸

p.161

經濟因素: 1.經濟條件 2.現存的經濟環境 3.就業型態與條件 4.政府的限制

p.162 經濟與人口

經濟與人口

人口因素: 1.人口的分佈與數量 2.人口的成長、遷移與都市化

p.163

社會因素

影響參與的社會因素: (96問)

(一)社會制度

(二)社會態度

(三)犯罪、反社會行為、社會

失序、恐怖攻擊或戰爭

p.164

(一)社會制度

1.社會結構 2.家庭和朋友的影響 3.廣告宣傳和其他商業活動 4.宗教和政治影響 5.傳統、儀式和習俗

p.164

(二)社會態度

1.性別的角色與特性 2.年齡 3.對殘障者的態度 4.社會地位和生活型態 5.文化和次文化團體

p.166

影響休閒遊憩參與之個人因素 1.個人特質 2.知覺與態度 3.知識與技巧 4.性別 5.年齡與生活週期 6.其它個人的特質 7.文化和次文化的影響 8.讚美與仿效 9.目標及生活方式 10.領域性及居住地 11.職業 12.個人收入及利益 13.可作為遊憩使用的時間 (94問)

p.172

第六章 風景遊憩區規劃

遊憩規劃? (recreation planning) 遊憩規劃特性? 7項 (96問)

p.182

遊憩規劃之三種計畫

(一)通盤檢討? (94解) (二)實質計畫? (96解) (三)工作計畫?

p.184

規劃報告書之內容? 目標樹(objective tree) ? 規劃目標-主要、次要、細部

p.186

p.188

資料收集

1.背景資料 2.為達成目標所需之資料 (1)自然環境 (2)人文環境 (3)遊憩需求 (4)景觀環境

p.191

資料分析

1.遊憩活動特性分析 2.土地使用分區之分類 3.環境與活動及土地使用之適宜性分析 4.景觀評估 5.遊客預測

p.193

景觀資源評估

景觀資源評估方法之應用目的 1.提供廣大自然地區經營管理策略, 以保護美學及生態價值 2.利用公眾偏好測試而了解受測者 與景觀意象反應之關係

p.200

視覺資源管理系統-V.R.M. (1)景觀品質之評估 (2)敏感度等級評估 (3)觀賞距離 (4)管理等級 (5)最佳方案之選擇

p.200

視覺經營系統

(1)景觀分類特徵 (2)景觀敏感度 (3)景觀品質經營目標 (4)土地接受視覺改變之能力

p.201

Daniel &Boster –景觀美質評估-SBE Shafer –景觀偏好預測模式 Jones & Jones –景緻/遊憩道路研究

p.203

遊憩需求量之預測方法

預測之意義? 預測之目的? 影響遊憩需求之因素? 1.外在因素 2.休閒因素 3.遊憩區本身之因素

p.204

系統規劃法? SWOT分析法? Strengths (優勢) Weaknesses (弱勢) Opportunity (機會) Threats (限制)

p.207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