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新闻发布缘何“受宠”? -...

Post on 26-Sep-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NEWS

2015年 9月 24日 星期四 地方观察地方观察··南阳南阳HENAN DAILY20 责任编辑 李晓舒统筹 李宜鹏 李 铮

●● ●● ●●

金秋时节,走进桐柏县淮源镇陈庄村,小村的美丽不禁让人眼前一亮:青瓦白墙的农家小院、绿树环绕的文化广场、上万亩丰收的木瓜基地,犹如进入了世外桃源。

陈 庄 村 翻 天 覆 地 的 变 化 是 该 县 大 力 实 施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桐柏县探索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新举 措 ,全 县 贫 困 村 由 2011 年 的 95 个 减 少 到 目前的 71 个,贫困人口由 7.59 万人减少到 5.2 万人。

统筹规划提升扶贫精准度

9月 21日,在该县大河镇上河村,记者看到村委大门口的宣传栏上,醒目地公示着该村 51 户163名贫困群众名单。

该镇镇长廖天祎说:“我们组织镇村两级扶贫干部进村入户充分调研,通过精准筛选及群众公示,确定出这些公认的扶贫对象,并为其登记造册建立台账,科学制定脱贫计划,将扶贫工作细化到户、具体到人。”

上河村贫困户田全有望着刚刚领到的四头猪苗,喜不自禁地说:“以前扶贫物资家家都有份,一碗水端平,不分贫富,现在村干部入户调查,连外出打工的村民都要打电话登记情况,还要通过群众公示确定身份,这不,有了这免费发送的四头猪苗和技术培训,我离脱贫致富也不远了!”

为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该县创新机制,选派 1000 名 科 级 干 部 到 100 个 贫 困 村 定 向 帮 扶1000个贫困户,包户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目前,4

个省直单位、13个市直单位和 127个县直单位定点帮扶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已实现了定点扶贫全覆盖。

“ 实 施 精 准 扶 贫 ,必 须 盘 清 家 底 、对 症 施策。”桐柏县委书记莫中厚告诉记者,“为确保扶贫开发落实见效,我们在准确识别出 82 个贫

困村、6 万贫困人口后,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环境优化等方面因村制宜、因户施策,为贫困村、户‘量身订做’扶贫方案,实现了‘扶贫

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培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只有明确产业、培育产业、提升产业,才能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9月 18日,正在乡下指导扶贫工作的桐柏县委副书记、县长贾松啸告诉记者。

走进吴城镇王湾村茶叶种植大户肖华雨家的茶园,漫山的茶树绿意盎然、嫩芽挺立。“几年 前 我 也 是 村 里 的 贫 困 户 ,吃 了 上 顿 没 有 下顿。后来在政府的扶持下,我选择了种植茶叶 ,并免费学习了种茶制茶技术,现在我承包了 60亩茶园,亩均收入达 6000 余元。”如今的肖华雨已在镇上买了房子 ,还有了自己的茶叶销售门面。肖华雨相信,只要找对了路子,致富就不是梦。

王湾村党支部书记郭进军说,2014年,借助国家扶贫政策,王湾村先后投入财政扶贫资金 58万元,帮助 120 户贫困户发展茶叶种植,户均种植茶苗 4 亩,预计 3 年后户均年增收 6000 余元。计划通过 3-5 年的精准扶贫到 2019 年实现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王湾村的变迁是桐柏县产业扶贫的亮点之一。多年来,该县突出富民产业培育,变“输血式 ”扶 贫 为“ 造 血 式 ”扶 贫 ,紧 紧 围 绕“ 一 村 一品”、“多村一品”目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基本上实现了贫困村村村有产业、户户有稳定增收项目。

南阳南阳新闻发布缘何“受宠”?□南阳观察记者 李 铮 刁良梓

“如何实现教育资源均衡、破解大班额?”、“城市内河臭气熏

天,环保局都做了哪些工作?”、“月季节每年都签约一大批项目,

实际落地有多少?”

……

一个个炙手可热但却关乎民生的问题,硬是将新闻发言人推

向了“风口浪尖”,但也正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成为现实版的民

意直通车,不但加强了政务公开,而且成为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头

顶高悬的一根“响鞭”,督促职能部门将“问题”变成“答案”。

“今年以来,我们已成功组织举办 20多场新闻发布会,涵盖

政务公开、重大活动发布、重大政策解读等。”南阳市委宣传部副

部长马清说,南阳的新闻发布制度正在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常

态化。

“其实,早在 2006年,南阳已开始建设新闻发言人队伍,因局限于没有场地,那时的新闻发布会零零星星,在社会上也没有太大影响力。”忆及南阳新闻发布的雏形,南阳市委外宣办主任金键对此尤为记忆深刻。

他回忆说,从 2008年到 2014年这 6年间,南阳除了每年组织新闻发言人到北京培训外,还要把国内知名新闻人和专家请到南阳讲课,“新闻发言人素养的练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的就是铁打的硬功夫。”

2015年年初,南阳市四大班子、市直各部门、各县区党委的104位新闻发言人走到一起,南阳市政府新闻发布厅正式启用,“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发布厅规格建设的专用新闻发布厅,在省内不超过3家。”金键说。

南阳市委宣传部部长王新会曾这样说,自媒体

时代,新闻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快,主动发声,就是抢占新闻制高点,让谣言不攻自破,不至于酿成重大新闻事件。

每次新闻发布,南阳市委外宣办都会邀请省驻宛媒体、南阳市媒体,这加在一起总共有15家之多,面对如此强度的“聚光灯”,面对记者的犀利提问,对于第一次参加新闻发布的单位来说,无疑都是一场挑战。

马清在宣传部门工作多年,一贯“心细”的她每次新闻发布会前都不忘疏导发布人紧张的心情,她说:“我们只是通过新闻发布这个权威平台,把官方最权威的声音发布出来。记者不是洪水猛兽,只是民意的搬运工,他们只是把群众最急切的声音传递给我们,所以不必紧张,只要把我们平时做的工作实事求是说出来就行。”

省驻宛某媒体记者坦言,新闻发布内容关注的

都是社会热点问题,也都是民众想知道的,这就成为记者获得新闻线索的一个重要渠道,所以每次新闻发布会,都是媒体期盼的。

南阳市委宣传部网宣科副科长方业鑫,作为“南阳发布”的小编,每场新闻发布会的前两天,都是他最忙碌的时候,“我们提前要在‘南阳发布’官方微信上提前预告发布会内容,征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通过新闻发布,解开群众心中的‘疙瘩’。”方业鑫在这方面有自己的思考,他说,只有这样,新闻发布会才不是“花架子”,才能真正成为民意直通车,职能部门才能最大程度为民办事。

“一般情况下,一周一次新闻发布会,最密集的时候,我们一周召开过 4次。”马清说,南阳已在新闻发布制度绩效考评体系方面做了相关探索,推动新闻发布工作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新闻发布这种‘高大上’的形式,我们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实际生活中很少见到,内心的恐惧油然而生。”提到最初接触新闻发布会的感受,镇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樊洁波用“赶鸭子上架”来形容。

樊洁波记得镇平第一次发布会是在今年 4 月21 日,其实,在 3 月份,县里已经接到通知,但大家都互相推脱,谁也不想参加,“害怕答不好,害怕给县里捅娄子,怕被记者抓住把柄。各种各样的顾虑都有。”樊洁波说,最后没办法,县领导直接点将,镇平这才如期召开了第一场新闻发布会。

7 月 21 日,央视《寻宝》栏目走进镇平,镇平县主动申请召开了第二场新闻发布会,镇平县玉雕局副局长宋哲已是第二次参加新闻发布,表情更加自然,回答也更加自如和流畅,她说:“因为从第一次

发布会尝到了甜头,所以这次发布会,我们主动请缨,主动出击。”

所谓“甜头”,宋哲从镇平玉雕节连续多年邀请嘉宾和客商谈起,她说,那些年,都是通过电话、信件邀请,口头传递且不说权威性不够,而且也不能把活动本身完全表达到位,费时费力,最后效果也不理想。“但新闻发布会就不一样了,这是政府对外统一权威发声,十几家媒体同时到场提问,而且发稿在同一个时间点上,形成一种爆炸式的宣传效果,很多客商都是看到报道,自己赶来的。”

杨留现作为南阳市节会活动办公室对外联络科科长,想起新闻发布会之前那两周“纠结”的日子,他用“受益匪浅”这个成语来形容,他说,南阳每年的玉雕节和中国月季花展,都吸引着国内外的目光,为把这次盛况的亮点准确发布出去,他不眠不

休,两周准备几十个问题,“这个过程,对个人来说,也是个充电的过程。”

在 3 月 12 日那场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记者提问:“‘八项规定’严禁举办大型节会,南阳这方面是怎么考虑的?”杨留现不假思索地回答:“节会经济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节俭不是不让办会,此次节会一切从简,务实求效,欢迎社会各界监督。”这段视频随后被放到政府网上,引来很多群众的点赞。

这次发布会的“效果”,比杨留现事前料想的要好很多,计划邀请 700位嘉宾,最后来了 1200多人,结的“果子”比往年都要丰硕。杨留现很开心,他认为,“新闻发布会是政务公开的一种形式,只要实事求是地回应了群众的质疑,自然能得到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新闻发布会上,字字千金,对老百姓的承诺,要负责到底。”樊洁波说,这就像一根无形的鞭子头顶高悬,全社会都在监督,无论如何都要落地有声。

今年以来,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经举行了 5场新闻发布会,该法院政治处主任郭彤影说,推进司法公开,就要增加透明度,新闻发布这种方式,加大了宣传效果,只有群众了解了法院的工作,才能给予理解和支持,“而对于法院而言,也是个自我加

压的过程,必须把每件案子都办成精品案件,才能经得住百姓的质问和时间的考验。”

南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在 5月 19日召开的那场新闻发布会上,为即将就业创业的大学生解疑释惑,新闻发布的内容经过南阳市人社局官方网站同步发布后,同样也收获一片掌声,他对此有切身的体会:

“人社局的很多政策跟民生贴得很近,以往很多人都是通过亲戚朋友打听,人托人很费劲,我们反复解释,

也为其所累。如今,我们主动向社会公开发布,反而促进了这些政策的落实,让更多人受益。”

“质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沟通,让政府和百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杨留现在工作笔记中这样写到,南阳市之所以不惜财力物力建设新闻发布厅,想方设法让新闻发布常态化,就是要把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问题放在阳光下,鞭策职能部门如实兑现对社会的承诺。

“聚光灯”的威力只有不摆“花架子”,才能最大程度为民办事

“赶鸭子上架”的趣闻只要实事求是回应质疑,自然能得到信任与支持

“响鞭”的背后对老百姓的承诺,无论如何都要落地有声

桐柏:精准扶贫惠民生□南阳观察记者 李 铮 本报通讯员 杜福建 陈 康

核心提示

社址 郑州市农业路东 28号 邮编 450008 值班室 65796114 传真 65796306 总编室 65796302 出版部 65796323 广告部 65796126 发行中心 65925556 印刷 河南日报印务中心 广告经营许可证 豫工商广字第 006号 零售 1.50元(今日郑州市、南阳市为 20个版)昨日开印 3:00 印完 6:00

图① “爱心包裹”送给山区贫困孩子。

图② 桐柏产业扶贫重点项目茶叶种植。

图③ 农技专家在茶园中为种茶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

②②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