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学生寒假安全预警 - xiantaoribao.com · 2019年1月29日 星期二...

Post on 29-Aug-2019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3教育天地2019年1月29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程丽萍 版式编辑/樊 星

邮箱:1651465916@qq.com 电话:0728-3314904

本报讯 (记者 胡平) 近日,教育部发布学生寒假安全预警,旨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愉快地度过寒假。

1.提高安全意识。关注冬季用电用气安全、水上安全、冰上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提高预防溺水、预防冬季流行病、预防毒品等安全意识。遵守公共场所秩序,不进入危险区域,学习掌握逃生自救常识。

2.预防网络沉迷。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自觉抵制成

瘾性网络游戏,绿色上网、安全上网。合理安排假期时间,培养良好生活方式。

3.警惕网络陷阱。防范犯罪分子通过网络发布虚假兼职信息骗取学生财物,甚至诱骗学生从事非法活动;防范网络真人娱乐、体育投注、电子游艺、彩票游戏等涉赌项目诱骗学生参赌。

4.警惕电信诈骗。防范诈骗分子通过短信等方式发送虚假消息,如信

用卡还款、快递未领、网络欠费,甚至家人遭遇危险等,诱骗学生拨打咨询电话,诱导学生转账汇款到所谓的

“安全账户”。特别要防范诈骗分子冒充教育部门、民政部门或者慈善机构人员,以“资助贫困学生”为名,电话或短信联系学生或者学生家长,以捐助无法到账,需要核实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为由套取关键信息,实行诈骗。

5.警惕传销陷阱。防范传销组织

以“创业、招聘、交友”为名在线上线下散布虚假消息,诱骗学生参加各类传销组织,进而骗取学生及其亲朋好友钱财,甚至危及学生生命安全。

6.警惕借贷陷阱。假期学生出行、购物、聚会活动相应增多,要注意防范非法借贷平台推出的各类消费贷款产品吸引学生超前消费。防范部分消费贷以“提供培训”、“网络刷单”等名义,诱骗学生办理违规贷款手续,在不知不觉中“被负债”。

教育部发布学生寒假安全预警

过去的 20 多天,最牵动人心的,无疑是发生在北京宣师一附小校内的小学生被袭受伤事件:共20名儿童受到伤害,其中 4 名急需手术。尽管案情逐渐清晰、嫌疑人将接受法律制裁,但从中还有许多值得反思和警醒之处。

很多人其实不太理解,如今各地的中小学校园,硬件设施不可谓不完善,视频监控都称得上现代化、智能化,平安校园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教育主管部门也三令五申加强校园安全,明确划分责任,甚至细化到人、到校园每个角落,但悲剧依然让人猝不及防,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我们又该怎样编织有力的儿童安全防护网?除了现有举措,我们还应做什么?这些都值得系统思考、深刻总结。

实际上,为儿童营造安全的成长环境,固然需要不打折扣地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要求,各个部门、社会各界也要积极监督参与,形成儿童安全防护的有效合力,以防患于未然。《都市快报》日前就报道了一起安全隐患:杭州某幼儿园门前整齐停放着 80 多辆五颜六色的滑板车,“小朋友每天上下学都会蹬”。按照交通法规要求,12岁以下孩子是不准蹬滑板车在道路上的。因此,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安全教育,杜绝儿童将滑板车作为上下学交通工具,是真正为儿童的安全负责。

每位教育者都应认识到,儿童安全事件不只发生在校园,家庭、社会也是儿童安全防护的重要场所。有媒体指出,2018 年年末,多起虐童案再次刺痛公众神经,这些案件有着一个共同点:均发生在家庭内部,被告人或者嫌疑人是受害儿童的继母或者亲生父母。儿童安全也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保护,还包括心理上的免于恐惧,“免受身心摧残、伤害或凌辱,忽视、虐待或

剥削,包括性侵犯”。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儿童安全出现了新的情况,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不能再单纯沿袭传统的安全观,不能再以传统的防护措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而且,保护儿童安全不该局限于简单惩治暴力施加者,或不称职的儿童监护人,也不是将儿童圈养在一个看似安全的空间里,拒绝一切外出郊游、器械锻炼等活动。从现实来看,最有价值的安全保护,是给予儿童应对危机的意识与能力,让儿童知道危机发生时该如何应对。对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把培养儿童自护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帮助其在模拟或仿真环境中,如国外发达国家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时那样,明确知道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

在技术、举措和体系等层面对儿童安全防护进行升级,背后是尊重儿童权益、呵护儿童成长,是为民族的未来发展蓄力,考验着一所学校、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的教育实力。相对而言,儿童安全观的升级更为迫切,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不局限于向儿童单纯传授学科知识,而应协助儿童做好适应社会发展、从容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需要我们在评价一所学校的优劣时,不能只关注在校生的学习成绩,如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或“一本率”等。学生有无生活自理能力、有无应对意外事件的经验、与家庭是否形成合力共织儿童安全网,也应作为重要指标。毕竟这些考量关系到儿童的未来成长,对儿童自身及其家庭而言意义非凡。

当每个教育者都能在儿童安全观上做一次深入检视、全面升级,并辅以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即使有突发事件发生,给儿童带来的伤害也往往能降到最低。

(摘自《中国教育报》 记者 胡平整理)

前不久,一起公交车坠江事故导致15人死亡。究其原因十分可叹,一女子因坐过站而与公交司机发生争执致使车辆失控,坠入江中。这是随意释放“怒”而造成的悲剧,而其行为不得不令人深思。为怒上“锁”,很有必要。

为怒上“锁”,责其自身。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怒”字极为巧妙,拆开来看,就是人心中有一个奴隶。意为,当人们遇到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时,就低眉顺眼,不敢造次;当遇到身份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时就肆意辱骂,殴打。当心中这个奴隶被放出来时,人们就丧失了理智,而怒的开始就意味着悲剧可能到来。如果我们希望遏制悲剧的产生,就要从自身做起,为“怒”上锁。

为怒上锁,换位思考。女乘客刘某自己坐过了站,却指责驾驶员提醒不及时,辱骂并出手撕打驾驶员,毫不顾忌驾驶员正在开车,毫不顾忌车上其他乘客的生命安全,毫不顾忌作为一个“人”的基本公德素养。她出手这几下,就葬送了十几条生命!可能在

坠江的那一刻,她后悔了,但后悔又有什么用呢?这次“怒”的释放,造成了公交车坠江的恶果。她若能从驾驶员的角度想问题,体谅驾驶员,那这次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为怒上锁,崇尚仁义。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关系到的不仅仅是个体,而是整个社会。由这个事件,我们联想到社会上有学生家长殴打老师,患者及家属殴打医生等事例,我们不禁发出质问:这个社会怎么了?

中国人普遍尊崇孔子,而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希望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想实现“仁”,就要做到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想,如今的社会,很多人似乎离这个字越来越远,人们心中树立的不是

“仁”,而是“利”。这种思想上的扭曲,将会把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引向灭亡。所以,我们应高举旗帜,为怒上

“锁”。为了悲剧不再发生,让我们呼吁:

为怒上“锁”!(指导老师:艾传发)

为怒上“锁”弘文中学高三(4)班 吴琪

“又下雨了啊!”我百无聊赖地坐在家里,听着淅沥的雨声,眼前又浮现了那漆黑的天空、橙红的雨伞、焦急的踱步、慈祥的笑容。

那是升入初中后不久的一件事。当时,我的强项英语考砸了。回到家中,母亲检查我的错,脸色铁青,平日秀美的眉毛已成了怒气冲冲的“八”字。

“说说吧。”母亲质问。“我……我……我这次粗心大意

了,许多小细节都没注意。”我心中仿佛有小鹿在乱撞。

“粗心大意,每次都是粗心大意,你看你考试因为粗心大意丢了多少分了?”

“我会改的!”“话说了就要付诸行动,你看看这

次的分数,改正错误了吗?”母亲怒了。试卷上鲜红的"94"如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向我的心间。我经受不住满腔的懊悔与委屈,如风般逃离了家中。

刚下过雨,树上的叶子零零散散地落在地上,极不美观,颇有几分凄凉之意,我漫无目的地走着,就如一只与伙伴失散了的蚂蚁。“轰”的一声,接着几滴银针小雨,哦,又要下雨了,我开始后悔这样不顾后果地跑出家门,要不回去吧?不行,我才刚出来不到十分钟,怎么能就这样轻易认输呢?如此,出于一种无法言喻的幼稚心理,我决定到公交车站那儿躲躲雨。

我等啊,等啊,面前的车水马龙,落叶飘零,似乎都与我毫不相干,我期待的,只是雨过天晴。谁知,这雨丝毫无半点停下的趋势,愈下愈大,即使藏身车站,衣服竟已湿透了半边。如果待会雨依然不停,就回去认个错吧!

经过长间地等待与大雨的猛烈,我之前那种幼稚的思想已荡然无存。

“姑娘,要不和我同撑一把伞吧!”一个年老的声音响起,抬头,原来是一位老奶奶,她已经将伞撑到了我的头顶上。

“姑娘,你咋一个人站在这儿?”老奶奶慈祥地问。

“我……”我竟一时回答不出。回想出门前的所作所为,的确有些后悔跑出来,再想想刚才对老奶奶撑伞的感激,不免又增加了几分对母亲的愧疚。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一个女孩与母亲吵架,一位卖面老板给了女孩一碗面,女孩十分感激,而女孩却从未感谢过为自己做了上千顿饭的母亲。当时我还在笑话她,什么时候,我也成为了她呢?

“姑娘?姑娘?”老奶奶的声音将我无边的思绪带了回来。

“奶奶,谢谢您的伞,我先走了!”我冒着滂沱大雨跑向家中,回头看,老奶奶多像那热情红枫,温暖的红色啊!

还没到家,便见小区下面有一人撑着橙红色的伞,近看,是母亲!母亲正举着伞在雨中焦急地踱步呢!我如箭般冲过去,抱住母亲,仿佛抱住了整个世界,母亲也紧紧抱住了我。

人生中,不止有一次的风雨,但我知道,我会有一生的港湾,那就是让我温暖、让我感恩、让我成长的母亲。

(指导老师 郭江华)

图为活动现场。 摄影 记者 胡平

本报讯 (记者 陈亚东 胡平)近日,仙桃武商购物中心广场上,龙华山小学50多名学生,义写春联挥毫迎新春,浓浓墨香为市民送祝福。

活动当天,书法社团的小书法家们一丝不苟凝神静气写出了一幅幅精美的春联,这些春联内容新颖,字体多样,涵盖了隶书、楷书、行书等各种字体。市书法研究会的老师们也来到了现场,与孩子们同台书写,有同学在旁一笔一画摹仿,也有同学拿着书法家为他们写

的春联,开心地相互交流。这次活动共送出了1000余幅春联。前来领取春联的市民络绎不绝,不到两小时,春联就被热情的市民“一抢而空”。

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本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了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传统佳节到来的乐趣。同时锻炼了孩子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也为爱好书法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更将祝福送到千家万户。

《冬牧场》一个女子,孤身

跟随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沙漠,度过了4个月异常艰辛的荒野生活。作者用天才之笔,细腻逼真地再现出“ 那 时 ,那 人 ,那事”,读来只觉得明亮、深情而温暖,还有无处不在的幽默。

李娟的这部长篇纪实散文,会让热爱阅读的人得到极大满足。著名作家王安忆评价李娟说,“有些人的文字你看一百遍也记不住,有些人的文字看一遍就难以忘怀。”

(荐读人:晴雪)

清晨,我迎着瑟瑟的寒风来到了学校,站在教室门口,吸了一口长长的冷气,跺跺脚,快步走进教室。以论秒的时间扫视了一圈学生到校情况,“哎,怎么又这么多学生没来?这该死的鬼天气!”我愤愤地抱怨道。

正在布置晨读任务,门被轻轻推开,报告声非常微弱。我扭头一看,原来是我们班一向不迟到的萌萌。只见她低着头,书包拖在地上,整个人一点精神气儿也没有。往日活泼,俏皮的模样此刻在她脸上荡然无存。“才迟到两分钟,没事,老师不批评你,快上位去吧!”我连忙走过去轻轻把她牵进教室,她头也不抬地跟着我走进来。在她无精打采地拿书和作业本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圈又红又肿。

“小家伙长大了,难道知道迟到了害羞?”我在心里欣慰的想,不由得还有点高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班上孩子们听课的状态比以前也好了不少,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认真听讲、做笔记。忽然,我发现唯独萌萌几乎整节课没听讲,她好像有心事似的,时不时的偷偷抹眼泪,用衣袖擦了一遍又一遍。

下课后,我把她叫到一边,柔声问她,为什么伤心?谁知小家伙听后,眼泪啪啪啪的掉个不停。我连忙劝她,偶尔迟到没关系的,老师不怪你。别哭,别哭。这时的小家伙哭的声音反而更大了,我猜到可能还有别的原因。于是,我耐着性子,蹲下来将她抱进怀里,替她擦干眼泪,抚摸着她的头,小声问她:“怎么啦?”这时,她的哭声变成了小声的抽泣。见她这一变化后,我又细声的对她说,“萌萌,老师在学习上我对你们要求严格,是你们的老师,但是在生活中,你们可以叫燕老师什么呀?”

“燕妈妈!”小家伙抬起头,小声地回答我。“对呀,那你可以告诉燕妈妈,你为什么这么伤心

吗?”我又抚摸着她的小手,使出了我这一生中最大的耐性问。不问还好,一问她又伤心的哭了起来。我连忙拿出纸巾边替她擦眼泪边安慰她“宝贝,告诉燕妈妈,到底怎么了?只要你说出来,我就可以帮你?”

“真的吗?”小家伙听后,猛地抬起头,用两只肿得像桃子似的眼睛渴望地看着我。我狠狠地点了点头,“那你说老师听听吧!”

“我想爸爸了!”话音刚落,她的眼泪又向倒茶一样流了下来。

“宝贝,放学后咱们就能见到爸爸了呀!”我笑着说。“我只在5岁时见过爸爸一次,就再也没见到了,这

个星期天他终于回来陪我了,我要爸爸!”她哭着告诉我。听完她的话,我不由得很惊讶,因为从孩子妈妈那里了解的信息是,他们夫妻很忙,所以专门请保姆在带孩子,但基本上晚上他们都会陪孩子。在我的理解里,萌萌应该是个很幸福的孩子。

正在我思考时,小家伙又说:“老师,你知道我最伤心的两件事是什么吗?”

我摇摇头,做出一副茫然的样子。“我的爸爸不爱妈妈,妈妈不爱爸爸。”“你怎么知道的呢?”听到一个7岁的孩子谈论有关父母感情的话,

我好奇又吃惊地问道。“我的爸爸和妈妈从来不在一起,但他们一见面就会吵架,别人的

爸爸妈妈都不吵架。”她很平静的说。“萌萌,爸爸妈妈吵架那是因为他们有时对一件事情观点不一样才

会争吵,并不是不爱对方。你看他们吵完后,第二天不是又很好了嘛。比如,你和柯嘉友同学前天不也因为一支铅笔的事吵嘴了嘛,昨天你们又成了好朋友,对不对?”我微笑着跟她讲。

“老师”她忽然提高声音,从我身上跳下来,高声说:“我知道了,就像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他们也会吵架,但第二天又能开心的一起了。”

“萌萌真棒!”我连忙向她竖起大拇指。“所以说呀,爸爸还是爱妈妈的,妈妈也是爱爸爸的,对不对?”我轻抚她的小脸说道。

“也许吧。”小家伙不好意思的笑着说。见她心情好多了,我赶紧问她伤心的第二个问题。她说:“老师,我

觉得自己很不幸福.我们班所有的小朋友放学后,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接放学,只有我要跟着王奶奶回家。”

“你不是跟着妈妈由保姆照顾你吗?”我惊讶的问道。“不是的,我现在住在王奶奶家,只有星期五妈妈才接我回家。”小

家伙用稚嫩的声音回答我。听到这里,我不由得一阵心酸,同时追问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疏忽

了些什么?安慰好孩子后,我急忙给孩子妈妈打电话进行沟通,这时,她妈妈才说出实情,原来萌萌的爸爸妈妈早已离婚,孩子由妈妈抚养,但为了照顾孩子的情绪,他们没将实情告诉任何人,包括孩子。现如今,她要忙于工作,只好将孩子托管给别人,这周是因为孩子爸爸回来看孩子,才上演了今天进班这一幕。

望着萌萌在教室里黯然伤神的背影,窗外,寒风裹挟着雨雪肆意敲打着窗玻璃,我陷入了无尽的沉思,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生价值追求纷繁复杂的这个社会,谁能顾及并温暖一个离异家庭中留守花儿在寒风中颤抖的心呢!作为班主任,我们肩上的使命和心中的责任又添了一份沉甸甸的重量……

寒风里,谁来眷顾离异家庭中的留守花儿

仙桃二中小学部

燕焘

保障儿童安全亟待理念升级张贵勇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