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倾听习惯...

Post on 24-Jul-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作曲家海顿说:“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无锡协和双语国际学校小学部每年举办的冬季大型音乐会,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这句话。今年该校的小学部全体 533 名学生在 1 月16、17日两天举办音乐会,学校每位老师、学生、家长又一次度过一年中最幸福、最特殊的时刻,从中传递着社会“暖实力”,让更多人感受到“有爱的新年更快乐”。

·11· 2020年1月22日 星期三编辑 徐婕妤 视觉 俞洋 组版 郑淑棉

周刊

注关

【案例】

周末,恬恬邀请小莉和浩浩到家里做客,恬恬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起来,小莉指着一个毛绒玩偶说:“这个我见过,我还知道它的名字呢,它叫……”还没等她说完,恬恬就插话道:“谁不知道啊,它叫比卡丘,它是舅舅从日本带给我的礼物。”被她这么一阵抢白,小莉有点不好意思,尴尬地低下了头。过了一会儿,在一旁看图书的浩浩走到正专心致志地研究着怎么用磁力棒拼出一辆自行车的恬恬和小莉跟前,刚开口叫了声“恬恬”,就被恬恬不耐烦地打断了:“啊呀,你没看见我们正忙着吗?”浩浩不知所措地站在那儿。恬恬妈妈连忙斥责道:“恬恬,你怎么能这么和小朋友说话呢?还不快向浩浩道歉!”接着又赶紧向其他两位妈妈打招呼:“啊呀,不好意思,我们家恬恬就是性子太急。”

【案例分析】

恬恬在家里众星捧月,一大家人只听她一个人的“指挥”,没发现她不肯也不会倾听。其实,家长本身就没有意识到该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恬恬与小伙伴交往时,不能耐心听别人说话,造成客人不快,妈妈却不恰当地归结为孩子“性子太急”。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人与人交往的必要前提,是人进行学习的重要手段。倾听是幼儿最早掌握的言语活动,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取知识的前提,有助于幼儿提高语言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但不少家长和恬恬父母一样,没有意识到倾听习惯培养对孩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甚至认为孩子喜欢打断别人发言、喜欢插嘴是“聪明、自信、能干、大方”的表现,而没有从“尊重别人的表达”去考虑。

【应对方略】

一、重视倾听是一种学习技巧,也是人际关系

沟通中最富于挑战性的技巧,需要从小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幼儿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训练时期,家长不仅要有训练的意识,还要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

家长自己重视了,要和孩子讨论倾听的意义。首先让孩子知道学会倾听才能抓住别人讲述的内容,从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其次,让孩子知道学会倾听别人讲话,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是一种有教养、有风度的表现;只顾自己滔滔不绝,无视他人的存在,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二、教导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倾听。同别人说话

时,要态度认真、注意力集中、姿势端正,眼睛看着说话的人,不东张西望;边听边想别人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聚精会神地听清楚、听明白。别人还没讲完,不要急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完以后再想一想,他说的或问的是什么,如果自己没听清楚,可以问;如果听清楚了,再说出自己的想法。倾听不仅是“听”,而且要细心地听,集中精力去听,参与到讲话者的思想里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醒孩子,养成礼貌倾听习惯。

三、表达有表达的愿望孩子才有倾听的需要。

家长要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让他觉得需要通过倾听才能明白别人的意思、形成自己的想法,才能有话要说。让倾听成为表达的前提,这样孩子的倾听才有动力。

可以通过提问来帮助孩子表达,培养倾听习惯。在听一个故事、一段讲述之前,可以先提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来听。孩子有了任务意识,知道必须认真仔细地听,才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才能正确回答家长的提问。

四、有趣“兴趣”是培养孩子倾听习惯的关键。

幼儿对感兴趣的故事、儿歌等百听不厌,对没兴趣的故事和游戏,则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既然幼儿感兴趣能激发倾听的欲望,家长应该选择一些孩子喜欢的活动来培养倾听习惯。让孩子多听有趣的故事,问:“你听到了什么?说给爸爸妈妈听听,好吗?”先要求说简单的句子,然后复述故事。

五、鼓励鼓励是养成孩子倾听习惯的强化手

段。父母要抓住平时的一点一滴,及时发现孩子倾听的情况。当孩子第一次认真倾听时,就要表扬和赞赏他的行为,家长小小的夸奖,就是孩子继续保持好习惯的动力。发现孩子听得不认真,及时善意提醒。遇到孩子插嘴或不专心倾听,不要呵斥:“大人讲,小孩子听!”训斥、责备的方式使孩子失去倾听的欲望和兴趣。

六、榜样要养成孩子的倾听习惯,家长自己必

须是称职的倾听者,学会倾听幼儿的心语。不管孩子说什么,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话、一个幼稚的故事,或重复过许多遍的话,也要耐心听完。当孩子讲述自己的见闻或幼儿园生活时,家长必须面带微笑,用眼神告诉孩子你很感兴趣,在认真倾听,同时帮助孩子把话说清楚,为他的讲述喝彩,表示欣赏。

(本文节选自知识出版社《家庭教育关键词幼儿卷》)

校园图书馆“静悄悄”的状态如何改变,才能让校园里的图书“活”起来,增添人气?

探访发现,缩短学生与图书的距离,是不少学校采取的有效举措。不少小学把新采购的图书直接漂流进各班送到学生手里。还有学校在教学楼里设置了电子借阅书柜箱。此外与图书馆合作,有效利用图书资源也值得借鉴。凤翔实验学校与毗邻的梁溪区图书馆民丰分馆的少儿馆开展合作,学校

与图书馆间架起了一道长廊,学校的图书馆专职人员根据各年级安排,定期引导低年级各班学生到少儿馆借阅图书。“我们从学生入学起就引导他们养成借阅图书的习惯,也会引导他们阅读各方面的图书,拓宽阅读面。”前不久该校二年级(4)班前往图书馆借书时,班主任介绍道。

学校图书馆管理员蒋莹认为,复本较多被密集收藏的旧图书,完全可以通过捐给社区、乡村图书室或者偏远地区

等,让更多人获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校园图书馆让家长甚至更多市民受惠则是另一种“盘活”思路。记者梳理发现,此前有媒体报道,去年3月杭州滨江区多所中小学利用人脸识别技术,为家长提供免费借阅服务。“我市目前还没有学校图书馆向市民开放,不过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利用科技手段扩大校园图书馆的利用空间,提高公益性。”市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负责人说。

(陈春贤 文/摄)

专业人士:多种途径让图书馆“活”起来

进入寒假,锡城中小学里又平静了下来。许多孩子在家长督促下开启了新一个“阅读季”。相对寒暑假期间学生的阅读热情,学校图书馆(室)的利用率却不够理想。据江苏省教育厅日前对省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利用学校设施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3%的学生表示从不去图书馆(室),23%的孩子很少去图书馆,常常去图书馆的占比为9%,只有6%总是去图书馆。

陆女士的女儿在市区一所学校上四年级,她坦言女儿读的书几乎都是自己买的,没怎么见孩子从学校借书读,“可能一学期就借两三次吧,有时候借回来的书家里有。”陆女士说,女儿的语文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每学期初都会列出一串书单,她和班里的家长都是二话不说马上买,从一年级到现在,每年买书至少花费1000

元。借阅次数为什么这么低?陆女士的女儿直言,一方面对学校图书馆里大多数书提不起兴趣,另一方面是老师列的书单的书都来不及看,更别提额外增加阅读量了。

记者随机询问多组家庭了解到,“没时间”是他们往图书馆跑得少、借阅少的最主要因素。一位初中学生家长感慨,过重的学业负担挤占了孩子

自由支配、阅读时间。不过就算知道症结所在,这些家长也不愿意让出时间给孩子阅读。

我市一所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透露,学生的图书借阅频率、借阅量等会被纳入考核。学校图书馆开放借阅的时间常在大课间、中午等,时间紧便实行整班借阅制,老师安排学生共读某本书时,班里派代表去借过来就行了。

学生和家长:买书多借书少,没时间读

去年,教育部研制了《2019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并部署开展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专项行动,优化藏书结构,提升图书馆的馆藏质量。但走访中发现,校园图书馆现在面临着新书保质保量上架有难度,大量旧书几乎只藏不用等问题。

凤翔实验学校的校内图书馆藏书有近10万册,按照要求每年新增的图书数量需达到生均一册。该校一名图

书管理员说,近年来学校的在校生数量增加迅速,图书价格持续上涨,按要求配备图书的难度不小,“购书经费的数额是一定的,此前有个标准是生均一册书约20元。但这两年图书价格持续上涨,学生人数也在增多,既要确保不降低图书的质量,还需要达到每年、每名学生增加一册书的要求,太为难了。”

学校图书馆里的旧书怎么处理?增新剔旧有没有制度?在我市一所有

3000多人的小学里,记者看到图书馆人员在整理新购入的书目。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根据要求每学期新增一次图书,不常借阅的书都被放入旧书库密集收藏了。被问及这些旧书如何处理,该工作人员一脸可惜地说:

“旧书都是学校的固定财产,淘汰下来也不能随意处置。我们学校办学时间长,旧书越积越多就这么堆着,挺浪费的。”

图书管理员:旧书无处安放,利用率低

一场走“心”音乐会,综合育人促成长

无锡协和学子传递“暖实力”

一场精彩活动的背后往往有许多动人之处,其中必然有所有人的全力以赴,更有呵护与被呵护的温暖。

此次音乐会是六年级学生最后一次参加,意义不凡。不巧的是,有一位班主任在活动前两周因身体原因无法组织孩子们排练节目,但节目因特色不鲜明,面临着调整。为了让即将毕业的孩子不留遗憾,音乐老师主动挑大梁化身编导,连夜修改完善节目。而整个班级也爆发出超强凝聚

力,有孩子放弃表演专长的乐器,平时调皮的孩子排练时认真投入。最终,舞台上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赢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

往常在台下默默付出的老师,这次音乐会上意外走上了台。学校弦乐团大提琴部的一年级学生Evan特别期待她在这个舞台上的首演,却在演出前一周病倒了。乐团老师彩排时特意留着她的位置,遗憾的是Evan还未康复,无法如期参加表演。

最后一刻,老师决定代替她完成这场演出。当Evan家长看到现场照片时,发来信息:“有一种爱叫守护,我们明白老师们的用心。看着照片感动到想哭,这样有爱的团队,遇上是幸运的。”

P2A班的节目五台架子鼓齐上阵,燃爆全场的精彩背后,是师生、家长的通力合作。多位家长出力掐表计时、调整道具上下场顺序,妥善化解了上下场时间有限但道具繁多的难题,确保相邻节目顺利进行。

精彩背后,故事更动人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无锡协和双语国际学校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差异化发展,从课程建设到活动开展,花心思,动脑筋,下功夫。每年的冬季大型音乐会,便是基于对个体差异性、生活情趣与审美以及对当下与未来发展的尊重而举办的。在活动中,每个孩子都拥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感受和欣赏美,学会团结合作,承担责任,传递温暖……

三年级小男孩Sam有着钢琴特长挑起了伴奏的重担。当被告知钢琴伴奏还需要与音频、歌唱部分同时对接,不能错位不容

半点失误,需要自己担负责任努力时,这个小男孩坚定地说:“我愿意为之努力!”之后反复练习,直到与音频完全合拍。“与演出本身相比,能够挑战自我,坦然面对困难才是他这次最大的收获。”Sam的母亲说。

前两年的音乐会余坤霏都担任小主持人,这次她是表演者之一。说起表演的感受,小姑娘特别兴奋:“今年我们班合唱《我爱你,中国》,我们有自己的乐队和主唱,我就是主唱之一,这首歌写得多么深情啊,我越唱越兴奋!”

公益属性让音乐会的温暖传递到远方。

此次整场音乐会门票以及期间举行的义卖活动共筹集到约21万元慈善款,将用于公益项目。据学校老师介绍,上一年音乐会筹集的慈善款,启动了“温饱计划”,为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通宵乡唐卡艺术学校的学生捐餐费,帮助他们获得谋生技能,传承民族文化。

无锡协和双语国际学校校长林旭说,音乐会已经成为学生、家长和老师们共同期待的年终大联欢,是属于无锡协和的家庭大聚会。看到这样一种文化氛围的形成,她倍感欣慰!

(秋实 学校供图)

精彩活动,全方位育人

别人说话认真听

庭教育关键词家

关键词:倾听习惯

学生没时间借书,外人没法进去阅读

校园图书馆怎样“热闹”起来?

链接

音乐会结束后,家长说——在我们加入无锡协和的五年里,

迎新音乐会已经成为学生们和家长们每年最期待的时刻。老师们在教学之余积极筹备节目,孩子们热情饱满地排练彩排,让协和每年的冬天都变得充实无比。(P5C 潘语瑶妈妈)

今年的音乐会特别不一样,这是一场充满浓郁爱国情怀的主题音乐会。我们 P4A 孩子们表演节目是街舞《我的中国心》,在飘扬的五星红旗的舞美背景下,孩子跳出了对祖国的爱。 (P4A佘茂荣妈妈)

学生说——前两年,我是小小主持人,京剧、

非洲鼓、中华武功,我上台介绍时下面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现在我长大了,新年音乐会就是学校送给我最好的新年礼物! (P4D 余坤霏)

这是我在无锡协和参加的最后一次演出了,心里百感交集。五年半的时间转瞬即逝,我们和学校一起成长,我也交到了好多好朋友,面对离别,有一种淡淡的惆怅在心里。

(P6B 钟蕊西)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