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概念 的基本論述 -...

Post on 24-Sep-2019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關懷概念 的基本論述

Chapter 1

作者:李選、張婷

人在受苦受難時最需要的是

來自人類的愛與來自人類的關懷。

印度德雷莎修女

僅把弱者扶起來

是不夠的,

還要在他站起來

之後繼續支持他。

英國詩人莎士比亞

愈無人管的地方與愈無人要做的事,是首先可以著力之處,一位腳踏實地者總比別人多做一些額外自找的工作。

護理鼻祖南丁格爾

第一節

關懷的基本概念 一. 關懷的定義

關懷(caring)常與照顧(care)

一詞合用,曾以名詞、動詞、形容詞或

副詞解釋「關懷」一詞。

中國辭典中,對關懷之解釋為:全

心關注、在乎、掛念、愛心、關切、重

視與協助等。

(一)關懷的基本元素

出關懷包含下列三項基本元素:以

「尊重」為內涵,以「關注」為動力,

以執行「助人解決問題」之具體行動落

實其內涵(圖1-1)。

圖1-1 關懷之三要素

尊重 Respect

尊重所代表的是一種敬天、愛人與

愛萬物之態度,能以人為中心,考量到

人本精神中之人道(靈性面)、人權

(法律面)、人性與人情(認知與情感

面)等面向。

具體而言,尊重意指:擁有慈悲為

懷的宗教觀、能捍衛人權的法律權益與

其感受,進而擴大到愛護大自然的宇宙

觀,能愛護大自然環境中的生生不息。

美 國 名 哲 學 家 羅 爾 斯 ( John

Rawls )在其《正義論( Theory of

Justice)》一書中明確指出:在一個公

義的社會裡,每個人基於公平正義

(fairness)考量,人的權益有其不可侵

犯性,追求真理的正義絕不容許妥協,

如此方能發揮社會福祉的功能(social

welfare function)。

其 中 人 的 權 益 包 含 : 自 由

(liberty)、機會(opportu-nity)、收

入(income)、財富(wealth)與自重

(self-respect)。

若以施政之優先順序排列,人民之

人權要比工作效率或經濟利益更為重

要,此論點對於促進弱勢族群之權益維

護有其穩固的理論基礎。

為了要達到以上權益之維護,周圍

的社會人民必須給予支持(support)、

相互尊重(mutual respect)、相互協助

( mutual aid ) 、 不 加 害 ( do no

harm )、相互分享( do your fair

share)、信守承諾(be faithful)與保

持忠誠(keep your promises)。

根據以上之論點,包含:父母對子

女的尊重;師長對學生的尊重;公務員

對民眾的尊重;社會民眾對身心障礙

者、高齡者、新住民、精神病患、同性

戀、街友、愛滋病患、罕見疾病者或臨

終者,在法律上均應給予其人權上的基

本尊重。

若由「人」推廣至「大自然」,可

由愛惜大自然的美麗生態、不攀折花

木、不汙染山川溪流、不濫墾山地、不

虐待動物、不電殺捕魚、不獵殺保育類

動物等,均代表對人類與宇宙世界的尊

重。

但若恣意違反校規、頂撞父母、違

法使用毒品、隨意踐踏草木、任意虐待

動物、肆意撲殺保育類生物、刻意在文

化古物上任意刻字題詞與破壞、忽視愛

滋病患或精神病患之身心需求,或以語

言嘲諷身心障礙者之無能等,均屬於不

尊重之非關懷行為。

關注 Concern

代表的是專心、心無旁騖,持續關

心與執著於真理正義的信念是否落實,

以及無怨無悔、不輕言放棄、重承諾與

全心全意之參與。

例如:學校護理師關注震災後喪失

家人孩童之成長生活條件;居家護理師

主動關注獨居老人的生活照顧與慢性病

患的藥物控制等問題,均屬於關懷行

為。

若師長忽視學生之個別差異與需求,

對學生之承諾僅表面上口頭應付或為討好

學生而對學生課業無嚴格要求;護理人員

三心二意、心口不一、漫不經心、上班時

經常回應手機而忽視病患之急迫需求、給

予之衛生指導簡單草率或虛應故事,毫無

個別性;推諉醫療糾紛為病患應負之責任

等,均屬於非關懷性行為。

問題解決 Problem Solving

代表的是藉由科學、理性與符合倫

理規範、法律規定之方式、行為,或經

由環境控制等手段,以解決當事人所面

對之問題,且能感動人心者,即為「關

懷行為」。

例如:某些社會團體向企業家募集

基金,協助下肢障礙者裝設義肢等輔

具,讓受惠者解決身陷不良於行的困境

而深深感動於心;或護理人員為無經濟

能力的青少女懷孕者尋求生活安置與嬰

兒收養等問題,讓未婚少女感銘於心,

均屬於關懷行為。

但父母若目睹子女已有學習困難仍

堅持其學習多項才藝,或目睹孩子已觸

犯法律,仍堅持要為兒女脫罪而作偽

證、掩飾,或對違法之行為加以包庇與

隱藏子女罪行以玆保護等,均屬於非關

懷行為之表現。

(二)人性的關懷照護

美國護理協會(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 ANA)指出:「關懷照護」

是護理人員工作之本質與專業發展的基本

要素;在兼顧「立即性」、「整體性」、

「倫理性」、「治療性」與「法律性」等

原則下,以專業行為解決人類的健康議

題。

美 國 護 理 理 論 學 家 萊 寧 格

(Leininger)更重申「關懷即護理、護

理即關懷」,以上均可說明關懷與護理

間之關係。

萊寧格指出:護理人員是醫療小組

中每日與病患相處時間最多與人際關係

最密切者,也是醫療團隊中能提供多面

向關懷照護最主要的來源(圖1-2)。

圖1-2

護理人員是醫

療團隊提供病

患關懷照顧的

主要來源

F.S.P.

可提供的關懷活動包括:尊重病患

之相關權益、全心投入以滿足其生理所

需、傾聽、陪伴、提供資訊、以專業知

識解決困惑與問題、教導適應生活新技

能、尋求宗教支持與協助其重建生命的

希望等。

人性關懷依其要素可分為以

下兩種:

1. 自然關懷:意指未經訓練,一種發自

於內心的赤子之情、自然流露的人性

特質,如:在公車上看見老人或孕婦

立即主動讓座;在街頭看到父母虐兒

時立即制止或報案等。

2. 專業關懷:意指依據不同之專業特

性,提供獨特性的關懷服務。

以警察人員為例,其工作雖以打擊

犯罪與維護治安為主,但其定期巡邏轄

區時,也常會發現許多孤寂失依、疏於

照料之民眾。

例如:某員警於巡邏時發現某位

以拾荒為生,辛苦養育一家老小的81

歲老婦。員警發現此情境為之動容,

立即主動聯繫鄰里長、社福單位、醫

療機構與宗教團體,且以「人民保

母」之立場親自前往表達關懷,致贈

慰問品及慰問金,協助安置家人,為

專業關懷之例證之一。

以醫護人員為例,經由醫護教

育的訓練,能在各種醫療情境中,為

病患或家屬提供整體性、計畫性、科

學性、技能性、包容性、時效性、助

人性的專業知識、經驗與技能等。

例如:立即為車禍受傷者包紮止

血、依據身體評估數據緊急提供氧氣改

善呼吸、輕攬雙肩與輕聲細語以安撫其

緊張情緒、不計較病患暴躁的批評與指

責等。

以上行為包含科學、人道與專業理

論為基礎,需要接受完整的專業教育與

接受執照考試之鑑定後方能擁有執業能

力。

Lea、Watson及Deary以多因素分

析法分析關懷於護理專業中的意義,發

現有兩個主要變項:

1. 心理社會的觀點:存有善心與善念,

如不求回報與無條件的給與、接納、

包容、體諒、同理心、真誠、尊重及

視病猶親等態度。

2. 專業技能的觀點:如提供專業知識與

行為、藉由感官接觸(傾聽、觀察表

情、環境、觸摸)收集資料與進行整

體評估、專業判斷、善用自己為治療

工具、提供自己、給予支持、心靈撫

慰及安排合宜的環境等活動。

綜觀學者對關懷照護所下之定義,

均包含:「以尊重為內涵,以關注為動

力,直接以協助、支持及促進個人或團

體福祉的行為,為達到具體改善及促進

人類生活健康狀況為目標,包含:心

理、文化、社會等層面,經由關懷照護

行為可提供全人照護。」

二. 關懷照護行為

Lin(2004)提出三構面的護理關

懷內涵,並以此三構面發展「關懷行為

量表」,用於測量關懷行為表現。此三

構面分別是:

1. 協助病患渡過疾病不平順的過程

(helping patient through the illness

trajectory)。

2. 病患權益的維護(patient

advocacy)。

3. 了解病患(knowing the patient)。

(一)關懷照護的本質

關懷照護乃人性的本質 Caring as a Human Trait

關懷之心是人性的本質,但個

體因擁有的文化背景及表達方式不

同,致使關懷行為常以不同之面貌

呈現。

西方國家多以動作表達對子女的關

懷,如:尊重子女專長給予適性管教、

熱情的擁抱;而東方國家表達關懷的方

式較為含蓄,如:多以噓寒問暖、為子

女規劃未來、嚴格管教或為保護孩子而

限制其參與冒險性行為。

一些開發中國家因物質生活條件匱

乏,故人們常藉由給予物質(如:食

物、衣物等)以表達彼此間的關懷,而

已開發國家人民生活富足,則多以熱情

的語言或以「象徵愛與希望」之媒介

物、卡片、歌曲、花束或巧克力糖等表

達彼此的關懷。

關懷照護是一種必然的道德規範 Caring as a Moral Imperative

關懷照護之目的是保護、促進與維

持人類尊嚴,以捍衛個體應享有之基本

權益。

故關懷行為絕非一種「施捨」、

「憐憫」與「同情」,而是秉持尊重、

行善、維護隱私與採取不傷害的道德原

則,以及善用法律規章保護其人權。

表達關懷之方式應尊重當事人之文

化背景、年齡、性別、需要與期待,不

應強求、不應大肆宣揚或與其倫理法律

規範相抵觸。

關懷照護是一種感情自然表達的方式 Caring as an Affect

關懷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情流露。

關懷是一種對他人全然奉獻與不求

回報的感受,藉由主動、誠摯與關心的

態度、語言、動作、表情、同理心及感

情之自然流露,以促進接受者的自我成

長、自我實現或維持身心平靜。

關懷照護是一種人際間的互動 Caring as an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關懷照護猶如情感交流之橋樑,個

體藉由頻繁的人際交往、平等的互動機

會,如:會談、餐敘、休閒活動等,以

傳遞溫暖、友情、人性化與完整性的感

情、同理與具體之協助。

親友之間、同儕之間、護病之間若

互動減少,對彼方有認知上的落差或偏

見,人際互動漠然與心存芥蒂,或對彼

方擁有許多負向情緒,將難以傳遞彼此

間之友情及關懷。

因此,若要強化關懷行為必須增加

互動交流的機會、增進彼此間的了解,

化解認知上的偏見,方能提升彼此的尊

重程度與傳遞關懷。

關懷照護是一種治療行為 Caring as a Therapeutic Interaction

藉由個體策劃的系列性活動、過

程與技巧,所傳遞的關懷可發揮治療

的目的。

例如:社工人員為無助、無望的受

虐兒尋求生活庇護與成長中所需要之安全

環境,以協助孩子擺脫受虐後之陰影;護

理人員與憂鬱病患相約,於午後安排一段

溫馨的會談時光,共同回顧其充滿光輝與

成就感的人生,肯定其生存的意義與希

望,重新找回其自尊與自信。

(二)提供關懷照護前的評估

提供關懷計畫前,需針對需要關懷

者的背景資料有完整之了解,方能建立

有效的人際關係與提供具體的關懷活

動。

以學校為例,許多教師或校護為中

輟學生擬訂關懷計畫,設計一套學生評

估指標,充分了解學生的個別健康狀

況、生活背景、家庭狀況等,藉此建立

跨專業合作的資訊平臺,提供完整與系

列性之關懷活動。

同樣的,護理人員於擬訂受虐學

生、老人、臨終病患或愛滋病患之關懷

計畫時,亦均需先收集完整之資料,有

助於提供具體的協助計畫。

以需要高度關懷受虐學生之評估指

標為例,列於表1-1以供參考。

表1-1 需要高度關懷受虐學生之評估指標

表1-1 需要高度關懷受虐學生之評估指標(續)

表1-1 需要高度關懷受虐學生之評估指標(續)

表1-1 需要高度關懷受虐學生之評估指標(續)

表1-1 需要高度關懷受虐學生之評估指標(續)

表1-1 需要高度關懷受虐學生之評估指標(續)

(三)關懷行為的測量

質性方面的研究

McNamara依據華森理論之關懷照

護因子,發展12題開放性問句的半結構

式問卷,以質性研究方法探討手術室中

護理人員實際照顧手術病患經驗中所呈

現的關懷照護行為。

結果顯示:護理人員自陳在工作中

呈現的關懷照護行為有:

運用語言及非語言方式進行溝通(主動

自我介紹、認識病人)、解釋手術過程

可能遭遇的狀況、建立信任感的護病關

係、提供支持、保護、促進安全、確認

病患生理與安全的需要、促進醫療團隊

的和諧與效率、尊重病患人權(不任意

約束、醫療自主)、提供病患及家屬資

訊、運用同理心及身體觸摸。

Jam及Rossiter於香港個別訪談10位

具有4~14年護理工作經驗的護理人員,

描述臨床護理工作情境中的關懷照護行

為,分別是:

1. 竭盡全力滿足個案的需要。

2. 展現有效的溝通及人際互動技巧。

3. 提供支持性的環境。

量性方面的研究

Beck回顧1982~1997年CINAHL資

料庫所發表有關測量關懷照護的工具計8

種,以上量表部分用於測量病患、部分

用於測量護理人員,有些是同時測量兩

者後比較兩者對關懷照護行為看法或感

受的差異。

林雅萍(2002)翻譯Larson於1984

年發展之「關懷照護行為評估量表

(Caring Assessment Report Evaluation

Q-sort; CARE-Q)」,用於探討腫瘤病

患及護理人員對關懷照護行為重要性的

看法;問卷將關懷照護行為區分成六個

層面,分別為:

①可近性(accessible)6項;

②解釋與促進(explains and facilitates)6項;

③舒適(comforts)9項;

④信賴的人際關係(trust relationship)16

項;

⑤事先考慮(anticipates)5項;

⑥監測與追蹤(monitors and follows

through)有8項,

總計有50項關懷照護行為。

CARE-Q量表曾被多項研究使用,

茲列舉此量表供參考(表1-2)。

表1-2 關懷照護行為評估量表(護理人員版)

表1-2 關懷照護行為評估量表(護理人員版)(續)

表1-2 關懷照護行為評估量表(護理人員版)(續)

表1-2 關懷照護行為評估量表(護理人員版)(續)

表1-2 關懷照護行為評估量表(護理人員版)(續)

表1-2 關懷照護行為評估量表(護理人員版)(續)

表1-2 關懷照護行為評估量表(護理人員版)(續)

筆者查閱相關文獻,整理出有

關測量關懷照護行為的工具,將之

列於表1-3。

表1-3 測量關懷照護行為的工具

表1-3 測量關懷照護行為的工具(續)

(四)關懷行為的傳遞過程

維持舒適 Comforts

提供具體之關懷行為前,需協助對

方在一種身心舒適的狀態中,而非坐視

其置身於疼痛、飢餓、困頓、環境吵雜

或焦慮等情境下,當解除身心不適後,

方可使對方於感受溫暖中,坦然陳述與

分享自我的需要與困難。

例如:先協助臨終病患止痛、減輕

噁心感、維持環境的寧靜、美觀與舒

適、柔和的燈光,或於睡前做個足浴、

喝杯熱牛奶、保持環境中的舒適室溫

等。

建立信任的人際關係 Trust Relationship

提供關懷前,雙方要先建立友善與

互信的人際關係,讓彼方相信護理人員秉持至誠之心主動期望協助,相信護理人員擁有充分的專業知識與經驗,不致

因告知實情而受傷害或暴露隱私,此關係絕非功利性(利益性)或要求回報性

的關係。

例如:護理人員可在癌症病患接受

化學治療住院前,先行查閱其病史、治

療經過與曾擁有之副作用,分享自己豐

富的臨床經驗,為其設計客製化的治療

計畫,預防或減輕副作用之發生,可提

升病患的高度信賴感與安全感,亦能增

加護理人員的工作成就感。

給予解釋與支持 Explains & Facilitates

提供長期關懷計畫與行為時,需充

分的說明與解釋。

使用病患所能了解的語言,或準備

簡要的文字說明,以防止誤解或不當期

待之產生。

在給予教育背景偏低的病患解釋與

支持時,應重視其吸收能力與文辭了解

之程度,可使用圖片或媒介物為輔助,

有耐心地增加解釋的次數等。

持續監測與追蹤 Monitors & Follows Through

提供關懷計畫與行為後,應監測其

成效,關懷行為是否依計畫落實?追蹤

關懷行為是否符合受惠者之需要?計畫

是否需要修正等?

例如:921地震後,許多社會關懷

物質藉由宗教團體大量湧入災區,所提

供之食物性物質是否吻合災民對礦泉

水、禦寒毛毯、帳篷、電池、發電機或

簡易藥品之優先需要?

若不加以持續監測與追蹤,將使有

限的資源浪費與使關懷性質大打折扣。

行為之可近性 Accessible

提供之關懷計畫與行為必須讓受惠

者極為方便取得,而非經由繁瑣與冗長

之行政程序,否則將使關懷的美意與成

效大減。

例如:災難發生後,慈濟功德會的

志工們會在災難現場立即設置關懷中

心,提供食物發放、禦寒衣物、義診或

情感撫慰等,讓災民在無望時立即感受

到人性之溫暖。

倘若濱海地區居民面臨嚴重之水患

後,地方官員能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

探勘災區受損狀況、成立緊急救難中

心,盡速協助恢復正常生活等,將可充

分表達政府的關懷之心,與贏得居民之

愛戴。

行為之預測性 Anticipates

計畫實施前,提供關懷行為者需先

設立預測性指標,預估可能產生之具體

成效為何?可能隱藏的限制與困難?資

源之使用是否能發揮具體之目標?如

此,方能讓關懷行為發揮具體的成果。

例如:「送炭到災區」要考量交通

問題、天候問題、文化禁忌與身心受傷

害者的嚴重程度,以及當地居民的年

齡、生活與健康需求、公共設施破壞的

程度等,若能事先預測且加以準備,將

有助於提升關懷之成效。

具體協助 Assistants

關懷行為絕非僅是口語性的表

達關切,而是立即提供具體與實質

性的協助。

例如:提供金錢、白米、飲用

水、恢復電力、提供教育、法律諮

詢、醫藥衛生服務、緊急生活安置等

多元性項目,以協助其順利渡過難

關,盡速恢復其獨立。

無忽視 Not Being Neglect

關懷行為絕非僅作表面的安撫,

而忽視其他難以克服之困難,若將其

問題以整體性方式加以考量,將有助

於落實關懷之心。

例如:某些貧困居民所需要的不

僅是提供白米與金錢,更需要的是接

受就業相關訓練,及時獲得相關的資

源,讓他能謀職與尊嚴的自力更生。

賦予能力 Enabled

關懷行為之提供絕非讓受惠者終

身依靠,最終目的是期望受惠者於接

受緊急協助後,善用相關資源,日後

能重建其自主與生活適應的能力。

例如:原住民少女於接受社會

關懷後能進入職業學校,學習謀職

與工作技能,進而建立生活之獨立

性與尊嚴性。

小故事

陳樹菊女士是位來自臺東中央市場

之女菜販。多年來共捐出新臺幣千萬元

以上作為慈善用途,包括幫助兒童、孤

兒及建置圖書館等。

社會慈善家捐款建置圖書館,

展現社會關懷與服務

美國《時代》雜誌和《福布斯》雜

誌皆將陳樹菊女士列入「2010年最具影

響力之時代百大人物英雄項目」和

「2010年亞洲慈善英雄人物」。2010年

她獲得《讀者文摘》所頒發之「第4屆年

度亞洲英雄獎」和由教育部前部長吳清

基所頒發之「一等教育文化獎章」。

陳女士畢業於仁愛國民小學,一家

八口仰賴父親賣菜為生,母親因難產無

錢繳交新臺幣5,000元保證金,無法獲得

即時醫治而過世。後因為家貧,陳女士

賣菜維生,挑起養家責任,拉拔弟妹成

長與就學。

多年來,陳女士在基督教「阿尼色

弗兒童之家」已捐出上百萬且還持續捐

款中,以及認養三名孤兒院童。陳女士

的目標是存1,000萬元成立基金會,幫助

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大省思

陳樹菊女士自幼雖生長於艱困的環

境,但她從不以自己生活的坎坷,而失

去愛人與愛社會之心。

她誠心的尊重與同理每一位偏遠地區

孤兒與貧童的感覺,關注與設想他們的求

知需要,並以棉薄之力持續與默默為他們

解決問題,陳女士自身生活極為節儉,每

日清晨即起,以賣菜所得,將社會關懷的

工作做得如此讓人衷心佩服,無形中她也

行銷了「臺灣最美的是人」之美譽,更創

造一個溫馨的社會!值得效法。

第二節

關懷的起源與產生的影響

一. 關懷的起源 關懷感需要在自我需求被充分滿足

的情境中方能有助於孕育「善心」、「善念」與「善思」,在審慎理性與人

性化思維加以策劃成具體的活動下,方能將以上的「善思」轉換為「善行」。

知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

指出,關懷感藉由以下幾個源頭產生:

(一)基本生理需要之滿足

滿足基本需要是表達關懷的根本,

馬斯洛在其需要論中指出五層次的需要

(圖1-3)。

圖1-3 馬斯洛的需要理論

唯有當個體基層的生理與安全感需

要獲得充分的滿足後,方能有助於發展

其他較高層級之需求,也才能對外界與

他人分享及表達「關懷感」。

倘若個體置身在疾病、飢餓等生理

需求未獲得充分滿足的情境中,或其生

命安全飽受威脅下,或有被遺棄、被虐

待之慮,由於自身身心層次的基本安全

感難以獲得充分之保障,將不易對外界

釋放出豐沛、無窮與無私的關懷之心。

由以上馬斯洛的論點可見,個體若

置身於身心健康的狀態下,將有助於孕

育關懷感。

此也印證了「在關懷環境中長大的

孩子方懂得關懷他人」,護理人員若能

藉由肯定自我、維持規律生活、自我進

修與自我成長、在生活中獲得豐沛的安

全感,在工作同儕支持與家屬肯定中先

滿足自我關懷,方能為病患與社會提供

高度的專業關懷。

也有許多學者提出強化「自我關

懷」的多項方法,例如:維持樂觀心

態、每日多食用自然、營養與健康的生

機食物,保持規律之運動習慣與生活作

息(圖1-4),維持理性與正向的思維以

調適生活壓力,經常對自己的辛勞給予

自我肯定,逐步醞釀關懷他人或外在環

境的感受。

圖1-4

保持規律生活作

息有助於調適生

活壓力

F.S.P.

個體一旦能做到自我關懷,方能將

關懷之情進一步轉移至社區、社會、國

際、地球與全人類(圖1-5)。

圖1-5 關懷之範疇

(二)宗教信仰或哲學理念之激發

建立宗教信仰或哲學觀可激發關懷

感,許多宗教教義強化「愛人如己」與

「關懷自然環境」的理念,如佛教中的

「普渡眾生」、基督教的「神愛世

人」。

許多個體會捨棄自我的私慾及生活

享受,為關懷他人而奉獻自己的一切時

間或精力,捐獻財務、擔任志工、協助

賑災,為自己獲得有意義、有價值感的

靈性生活與人生而努力。

由宗教信仰中亦會衍生出許多親密

的教友情懷與教會關係,成為一種強大

的社會支持網絡,將能激發出更具體的

社會關懷與人間大愛。

例如:民國初年有許多外籍基督教

或天主教人士,志願遠離家鄉來到陌生

之國,懷抱著宗教情懷為弱勢人民服

務,收容殘障兒童或提供貧窮、年長者

醫療服務,贏得臺灣社會中極大的肯定

與推崇!

目前臺灣盛行之慈濟精神「慈悲喜

捨」,其對街頭遊民呈現之溫暖關懷

(如:贈送白米、提供醫療服務等)、

對貧病者之關懷(如:鼓勵骨髓移

植)、對災難者之立即伸出援手;

創世基金會對植物人與其家屬之關

愛、陽光基金會對被火紋身者之協助謀

職、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對唇顎裂兒童之

家庭提供援助等,均為最佳的例證。

(三)由充滿關懷的環境中學習而來

關懷需要學習,許多人類發展學的

學者指出:關懷是由生活點滴的經驗與生活的體驗中學習而來,孩子若成長與

生活在充滿關懷的社會環境中,自幼由家庭與學校中學習到關懷自我、親人與尊重生命、關心貧病殘疾者與弱勢族

群、愛護小動物、參與大自然的環境保護等,他/她將會學習到如何關懷他人

與環境中的一切。

由此可見,關懷是成長過程裡,由

家庭與學校教育的耳濡目染、心靈滋

潤、啟發與社會規範,在社會文化的潛

移默化中逐步形成。

日本作家乙武洋匡出生時即被醫師

判定為「先天性四肢截斷症」,無手無

腳。醫院擔心產後的母親無法承受如此

沉重的打擊,以黃疸嚴重為由,不讓母

子相見。直到一個月後,院方做了周全

準備,才讓母子見面。

不料樂天知命的母親,在見到孩子的一剎那,脫口而出的是:「好可愛

啊!」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其心情不是驚訝、悲傷,而是驚喜。母子的第

一次接觸,對乙武洋匡的一生產生了無法計量的影響,他的父母從不認為他是殘障者,而將他送進一般學校,且不刻

意為他做任何事,養成他不依賴人的獨立個性。

但父母的關懷與不哀憐,培養出他

的樂觀與自信,他認為既然上天給了他

獨特的身體,這就是他的特徵,也是他

的長處,他若不發揮這個長處,去做只

有擁有這種身體的人才能做的事,豈不

太浪費了?

就讀小學時,當他知道「特徵」及

「特長」的差異後,他在作自我介紹

時,不再寫「特徵:沒有手腳」,而改

成「特長:沒有手腳」,因為「特徵」

只是代表不同,「特長」卻是與他人不

同之長處,指「特別優秀與獨特的部

分」。

張弘是大陸南京市僅擁有初中學歷

的一位工廠工人,提出以「賞識教育」

的關懷方法將智商原只有105的失聰女兒

教成日後的傑出女性,於2002年獲選為

「2001年中國十大時代女性」。

她的方式是自幼由賞識孩子的言詞

中,尊重孩子的缺陷與不足,回歸真

誠、回歸愛、絕不放棄。當孩子在無聲

世界中體會到父母的全心關懷時,生命

的活力開始湧現。

家人使用「食物刺激法」讓她重複

依嘴型學習發音,然後才給予食物,此

方法雖然看似殘忍,但在家人持續讚

美、耐心的教育下,失聰的她開始學

習。此例即充分展現出即便是對身心障

礙兒童,施以關懷教育仍能使其發揮最

大的潛能。

倘若孩童自幼是受虐兒,體會到的

是被忽略、不公平對待、性侵犯,且目

睹家庭暴力、手足相殘,將致使孩童在

成長過程中難以體會到人性關懷的本

質,更無法了解如何適當的表現關懷之

心。

在欠缺學習指引、模範與環境啟發

下,將易形成冷漠無情,甚至成為未來

社會中的施暴者,引發社會暴力、危機

與不安。

二. 關懷產生的影響

(一)增進身心健康

個體在充滿關懷氣氛之家庭中長

大,由於心境平和、心情歡愉,醫學研

究中發現此類個體較易維持身心健康、

較為長壽,也易於產生豐沛的產能,因

關懷他人,人際關係佳,而使生命更充

滿活力(圖1-6)。

圖1-6

在充滿關懷之家

庭中成長有助於

身心健康 F.S.P.

臺灣知名的手足藝術家楊恩典女士

還是一個沒有雙手的女孩時,在極有愛

心的牧師父母呵護下,她的雙腳讓她能

寫字畫圖,還能讓她爬樹摘果子。

在《擁抱》這本書中提到她生命中

的貴人──蔣經國爺爺,在她三歲時蔣爺

爺第三次來到六龜育幼院,抱著沒有手

臂的恩典,當時年幼的恩典說道:「蔣

爺爺,我沒有手」,經國先生憐愛說

道:「你還有腳,可以做很多事情。」

這句話改變她的一生,恩典曾說:

「愛就像一粒種子,它可以在我心中發

芽,也可以在每個人心中發芽,不要吝

於伸出你的雙手去擁抱所愛,愛必回報

你。」

馬斯洛亦指出:唯有在相互關懷與

溫馨的社會環境中,才能讓個體更有自

尊、自信,此類個體及長較少出現酗

酒、飆車、用藥等問題,由於心中有愛

與關懷,心存利他意念,胸懷信任、忠

誠,因此,不易出現焦慮、憂鬱與身心

疾病等人格障礙與精神疾病。

(二)建立密切與良好的群體關係

關懷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之基礎,

以關懷為動力,能產生團體凝聚力與向

心力。

團體成員們在互動中能分享內心的

感覺,彼此激勵、讚美、肯定與珍惜,

在不求回饋下毅然付出,不僅可以提升

自信、價值感、成就感、自我效能,且

能改善周遭的人際關係,增加個體的人

緣與人脈、增強團體中組織力、產值與

和諧性。

「關懷」具有感染力,個體的愛

心、積極參與及熱情,能在持續互動中

影響他人,使整個團隊中充滿無窮的活

力與產能,亦能熱心公益,行善人間。

目前民間有許多社會慈善團體,由

於關懷的興趣相投,形成社團後共同為

鄉里造橋鋪路與做公益,形成穩定社會

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

(三)提升適應生活壓力之能力

關懷可強化因應生活壓力的能力,

擁有關懷之心者,不僅本身洋溢著自

信、助人及愉悅感,也由於人際網絡充

沛。

個體一旦身陷任何困難或危機時,

極易立即獲得友人支援,在友伴分擔壓

力、協助處理危機下,有助於化解眼前

的危難,在互助的原則下,有助於將危

機化為轉機。

臨床上常見許多罹患腎臟疾病者,

需長期每週接受三次洗腎,在面對生理

上、生活上與社交上之諸多限制、外觀

體型的改變與生活的不便,常導致憂鬱

與焦慮反應,甚至喪失生存之動機與勇

氣。

但若能獲得婚姻、家族、洗腎患者

自助團體、宗教團體及醫護人員持續關

懷的支持力量,即使仍需持續洗腎與接

受家人身心照顧,在腎友協會的協助下

他們依然可以克服病痛出國旅遊、參加

社交活動、改變心境,於抒解壓力下,

重新振作、面對挑戰,不致被危機所擊

倒。

一位因長期使用毒品而罹患愛滋

病之病患,在家人遺棄、社會歧視的目光

下,於失業與離婚多重打擊中,經常出現

自殺的念頭,但在「護理人員愛滋病基金

會」中許多護理志工們的強力支持下,為

他尋求經濟支援,自願成為他的朋友,使

他重新面對目前生命中的「災難」,抱病

熱心參與公益活動,現身說法,警惕年輕

學子切勿重蹈覆轍。

許多年輕人因此受到感召,亦加入

此助人行列。這位病患重新改寫生存的

目標,也創造殘餘生命的最大價值,最

後在親友的祝福下安詳辭世。

小故事

一位住在安養院的獨居榮民王老先

生,一生戎馬,老來孑然一身,因無家

人探視而形色落寞,有時將自己關在房

內,少與他人交往。

燒餅油條帶來的憶當年

某日交班時,小芳護理師與小夜班

護理師巡房時,隨口詢問小芳護理師一

句:「明天你會上班嗎?」小芳答:

「會啊!您需要幫忙嗎?」王老先生欲

言又止,直說「不用!不用!」經小芳

一再詢問後才表示:「住院久了,天天

吃醫院伙食,好懷念以前眷村中的燒餅

油條!」

小芳聽完後笑說:「我可以了解你

的感覺!很想重溫過去的美好時光,對

嗎?」此時她心中已有盤算,認為:

「病人的小事,猶如護理師的大事」,

並做了一項計畫,預測自己的計畫應能

發揮極佳的成效。

小芳心想:燒餅油條要熱酥酥的才

好吃,決定當天一早上班前到市場才

買,沒想到早晨傳統市場周邊塞車不易

靠近,為怕上班遲到,焦急之餘打電話

請當日輪值休假的先生協助,先生立即

騎機車買了幾份熱騰騰的燒餅油條送去

病房轉交小芳。

小芳立即邀請王老先生與另幾位榮

民伯伯到陽光室一同分享,幾位老先生

當天上午在安靜與溫馨的環境中一同

「憶當年」,話題圍繞在以前抗戰與來

臺時的生活,頓時之間病房中充滿了無

限懷舊與歡樂的氣息,在老人們的同意

下,小芳為他們照了張合照見證這段美

好時光。

小芳說:「我知道你們很開心,我

會將照片洗好送給你們!」也因而強化

了病友間與護病間的人際關係,豐富了

老人們的生活,之後,他們相約每周要

有一次聚會,並選了張老先生為「班

長」,收集大家下一次聚會的意見,小

芳亦自告奮勇日後再協助購買眷村中的

好點心。

王老先生高興與激動的流下淚來,

握著小芳的手猛點頭,小芳也深覺自己

身為護理師的重要與生命的意義。

大省思

小芳護理師的敏感性與專注性,馬

上警覺到王老先生詢問問題時其背後深

層之涵義,立即以具體的行為回應之。

除購買其所想要的燒餅油條外,也

將此關懷之心擴大到其他老人身上,同

時策劃一個小型的團體聚會讓老人們共

同懷舊,此團體在老人們的建議下成

立,且選出班長,此對強化安養院中人

際關係之建立與增進老人之身心健康,

可發揮極大的治療效果。

(四)促進成長與追求超越

關懷可促進自我成長,在充滿關懷

的心境中,有助於個體的身心成長與發

展,甚至突破生活困境與通過嚴格考

驗,並能追求自我創造與自我超越。

臺灣已故名作家杏林子──劉俠女

士,雖長年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以致

關節嚴重扭曲變形與疼痛,但憑藉著其

對生命的熱愛、對殘障朋友之關懷,對

伊甸園基金會之成立與發展不遺餘力之

給予支持,其內心中充滿無限的愛,促

使其克制身心諸多限制,向自己的病痛

挑戰,成為世人眼中最美麗善良的天使

與守護神,所謂「相由心生」。

由此可見,愛與關懷能激發個體內

心中蘊藏的善心與付諸於外的善行,更

能創造人生的顛峰與改寫人生溫馨的歷

史,所謂「生命有愛、人生無礙」。

第三節

關懷特質的培養與提升

一. 培養與提升關懷之素養

(一) 由日常生活經驗中持續培養關懷感

個體內心深處均蘊含著類別不同與

程度不等的關懷,例如:對自己、親

友、師長、弱勢群體及大自然的關懷

等,但因未能時時自省,或因未能學習

以適當的方式探索或表達,常自我壓抑

此種感覺之浮現。

以現代雙生涯的護理人員為例,常

因身兼媳婦、母親、學生、工作者多重

角色,在每日煩重的工作中,如陀螺般

運轉,在長期「身心交瘁」下,極易產

生內在的情緒衰竭、無助、抱怨與挫

折,遺忘對自我關懷與關懷他人的體

驗。

可以固定於每天保留一段屬於自己

的時間,即便是只有半小時,在這段時

間中不容許他人干擾,讓自己可以放下

一切,不至被婚姻、子女教育、職場工

作、學校課業或人際關係所壓抑,讓心

靈由繁瑣的生活事務中暫時解放出來,

而可找回自我、疼惜自己、學習內省、

創新思路並勇於自我突破。

由於自己可獲得充分的關懷滋潤,

之後將有助個體將關懷之體驗與家人、

朋友分享,進而散布於家庭、職場與社

會之中。

對家人及朋友的關懷行動包括:經

常告知養育自己的父母,感恩他們過去

的辛苦撫育與付出;告知教育自己的師

長,肯定其對自己嚴厲與執著的教導;

關懷配偶、子女、一起打拼的同事與職

場中需要自己照護的病患,更關懷身邊

許多無怨無悔奉獻心力的朋友。

個體應將孕育心中源源不絕的「關

懷感」充分展現,視為己任,這需要自

我創造許多機會不斷學習而來。

(二)採取適當方法表達內心的關懷

內心中的關懷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經

常透過適當的方式與適當的時宜來傳

遞,方能發揮最佳的成效,表達方式包

含:語言的直接陳述、專注傾聽、適當

協助、面露微笑、致贈小禮物或使用非

語言的凝視、觸摸、擁抱與親密動作表

達(圖1-7)。

圖1-7

可使用非語

言的凝視、

觸摸等表達

對彼此的關

F.S.P.

若選擇的方式未考量對方的年齡、

需求及時宜,易被視為侵犯,造成雙方

的不安。

例如:親子間之關懷擁抱、給予行

為規範等,或許適合稚齡子女,但並不

完全適合青少年。

關懷行為若能顧及孩子的年齡、文

化、需求及能力,不過量滿足其物質需

求,引導其對精神生活之追求,將可引

導孩子成長與蛻變。

(三)培養宗教觀

建立虔敬的宗教信仰常是培養關懷

感之溫床,例如:基督教義中宣揚「神

愛世人」、「愛你的鄰居如同愛你的上

帝」、佛教中的「普渡眾生」,均表明

宗教領域中無私的關懷。

國內藝人白冰冰女士在女兒受害事

件中,雖遭遇到人世間之大不幸,但仍

期望未來在宗教的世界中能得到救贖,

藉由成立「白曉燕基金會」,將悲憤轉

變為對受害者的救援,以及對警察工作

環境的關懷。

知名藝人陳淑麗女士、孫越先生、

名導演張艾嘉女士、影星李連杰先生、

英業達集團故總裁溫世仁先生與前暨南

大學校長李家同教授在其宗教信仰之支

持下,長年積極投身於國內外之社會公

義與教育活動,勸人戒菸、教導貧窮孩

童學習英文、協助災難中的難民重新站

立起來與提供免費課後輔導,成為極佳

的社會關懷表率。

二. 專業人員主動創造關懷治療環境

環境是可以改變與創造的,護理人

員於評估病患的恐懼、焦慮、緊張、哀

傷或憤怒之情緒困擾後,應先營造一個

充滿關懷、友善的治療環境。

環境中的自在、友善、尊重、互

助、安適、溫馨、關懷等特質,將有助

病患及家屬釋放與化解負向情緒,進而

降低陌生感與情感防禦力,也會讓病患

因而產生感動。

以「精神科護理」為例:護理師耐

心的聆聽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夢幻世界,

不加駁斥,只是逐步引導;與憂鬱患者

相約,於午後安排一段溫馨的會談時

光,品嘗其喜歡的點心,共同回顧其充

滿光輝與成就感的人生,肯定其生存的

意義與希望,重新找回其自尊與自信。

毒品戒治所的護理師為吸食毒品

與徬徨無助的青少年提供具體的戒毒

計畫,從不貶抑、嘲諷或說教,同理

他是社會中的受害者,相信他的本性

善良,只是安靜的陪同其渡過艱辛的

戒治過程,指引其生活方向、重建生

存的信心與生活目標等,均可發揮極

大的治療成效。

以「臨終護理」為例:安寧病房

中,許多醫護工作者徹夜不眠的陪伴或

在工作之餘,執著的策劃「助你完成心

願」或「家人團聚」之溫馨活動,只為

協助臨終者能在平靜中安詳往生,讓病

患與家屬相互道別,讓「生死兩無

憾」。

以「社區護理」為例:社區護理

師提供居家護理,常主動至獨居老人

家中訪視,評估其營養與健康狀態,

安排居家服務人員代為購物、預備餐

飲、協助沐浴、清掃房屋,或定期電

話追蹤家訪、與其談天,成為其家庭

之外的社會支持系統,關切老人是否

能擁有安享餘年之生活品質。

(一)主動營造關懷的治療氣氛

溫馨的治療氣氛是自我可以創造的,護理人員可準備一個能讓當事人將

目前恐懼、氣憤、哀傷、焦慮等負向情緒自由抒發的環境,環境中的舒適、整

潔、安靜、美觀、無干擾與不指責等因素,可充分傳遞護理人員之關懷,再以和善、尊重的態度,鼓勵當事人訴說自

己的心境。

以雙手適當之觸摸或按摩,有助於

降低疏離感與傳遞關懷之心,減除因疾

病所產生的疼痛或失眠;控制環境中的

溫度、溼度、氣味、使用少量能引發歡

愉情緒之芳香劑、柔和的光線,或為病

患準備一杯喜歡之香茗、點心、播放輕

柔之音樂等,均有助於當事人感受到醫

護人員之關懷。

(二) 引導護理人員在工作之餘抒解自己所承受之壓力

壓力是自我可以預期及掌控的,許

多醫護人員缺乏關懷行為是因為自身陷

過重之壓力中而不自知。

如:工作時間不定、工作環境複

雜、工作負荷過重、職業疲潰、同儕壓

力、負向人際關係、未被肯定與尊重,

致使欠缺關懷之動機。

若能引導護理人員在工作之餘與休

閒時,先感受與自由抒發自己內在之壓

力,方能啟發內心中關懷的感覺;自己

的緊張、焦慮感一旦抒解後,將有助於

關懷行為具體呈現。

臨床上,常見許多醫療機構成立護

理人員會心團體或成長團體,讓其在工

作之餘的團體活動中抒發負向情緒,有

助於重建相互支持的正向情緒。

小故事

這是一位臨床護理人員分

享的故事!

當我們擁有越多時, 也願給予越多

小瑛護理師在某地區教學醫院急診

室工作,由於熱愛護理,因此,抱持敬

業與負責的態度。某天晚班時,急診病

患非常多,病況也多非常嚴重,致使急

診室顯得非常吵雜。

晚上9點多,來了一位病患李先

生,出現發燒、嘔吐、右下腹明顯壓痛

及反彈痛等症狀,疑似闌尾炎。經過醫

師作了幾項簡單的身體檢查後,告知李

先生夫婦其專業的臆測以及可能需要開

刀。

李太太猶豫地追問:「醫生,能不

能更確定一點?」醫師回答:「好,等

一下抽血結果出來後我們再討論。」一

小時後,抽血結果顯示白血球上升、發

炎指數升高。「有八成機會是闌尾炎,

等一下我請外科醫師來與你們討論開刀

事宜。」李太太又問:「八成?能不能

更肯定一點?」

醫師回答:「當然還有其他可能,

醫學上沒有百分之百確定的事,我希望

你能了解,我尊重你知道各種可能的權

利,現在臨床上已經很像了,等進一步

檢查出來可能會有闌尾破裂引發敗血症

的危險。」李先生不發一語,李太太則

堅持要檢查。

醫師要求小瑛替李先生先注射抗生

素,並且安排電腦斷層(CT)。一小時

後,斷層片洗出來,果然在闌尾附近有

發炎腫脹的跡象。

醫師說:「現在闌尾炎的可能性有

九成以上,開刀應是最好的選擇」。沒

想到李太太竟說:「醫生,能不能帶藥

回家吃就好?」

此時,醫師生氣了,沒好氣的說:

「早要這樣就不需要這麼多檢查了!你

若不信任我們醫院,我可以把你轉到其

他醫院開刀,但要回去我不同意,除非

你們簽自動出院,有事醫院不負責!」

李先生突然開口:「簽出院吧!反

正我爛命一條,死不了的!」李太太小

聲的說:「醫師,我們不是不想治療或

住院,我們是低收入戶,他是臨時工,

要工作才有飯吃,如要住院開刀,我們

家經濟會有問題的。」

醫師說:「我覺得開刀才能最快復

原,我找外科醫師來看看,錢的事明天

請社工室來協助。」但李太太想等社工

確定補助金額後再決定治療方式,要求

先在急診室打點滴等明天再說。

此時,小瑛與醫師討論:若待在急

診室到天亮,闌尾炎會有破裂併發敗血

症的危險,秉持身為醫護人員的救人天

職絕不能延誤治療時間。

小瑛說:「醫師,我覺得我們已做

了很多努力,不能功虧一簣對嗎?我建

議先讓他去開刀,錢的事明天再想辦

法,他們是低收入戶,應該可以申請補

助,不足的款項大不了我們來募捐!幾

千塊對我們而言,或許是節慶的一場吃

飯錢,但對李先生來說卻是一家人命之

所繫。

以前我讀護理系時,也曾打工認養

貧困兒童,我希望現在當我擁有穩定工

作時,我願意給的更多」

醫師深受感動,在醫師同意下,小

瑛立即通知開刀房,幫李先生換手術

衣,小瑛並向李太太解釋手術流程,然

後拉上圍簾,私下把五千元放在李太太

手中。

「這是我和醫師的一點心意!」李

太太直說「不要!不要!」小瑛道:

「沒關係!明天一早社工室會幫忙申請

補助,開刀與住院都要花錢,開完刀還

要一週不能工作,可是三個小孩要吃飯

啊!」

李太太哭了,說道:「好醫師與好

護理師!你們是菩薩,我們雖不認識,

可是,謝謝你們對我們這麼好,之後工

作賺錢我們再還你。」小瑛道:「沒關

係,互相幫助,謝謝你讓我們有機會去

關懷與助人!也讓醫護人員日行一善,

看到自己可以發揮的意義與價值,你們

一定要加油!」

大省思

社會中許多人的生命裡充滿了貧窮

與無奈,在貧病中艱辛的掙扎著。急診

室的醫護人員目睹這一切,在忙碌的急

救工作與常規作業中,助人之心能讓他

們突破法規約束、展現出溫暖的一面,

對病患立即伸出援手,不讓病況惡化或

任何遺憾發生,值得尊重與喝采。

本則故事展現出「別讓我們當擁有

越多時,願意給的竟然越少」,這些理

念值得深思。

醫護人員在病患與家屬最需要協助

時,盡心盡力,充分展現醫護專業者的

人道關懷,為冷漠的社會增添了溫馨的

一章,充分展現出美國護理理論學家華

森女士(Jean Watson)理論中的關懷照

護因子:

「利他精神」、「敏感於病患與家

屬的正負向感受」、「協助人類需要之

滿足」與「尊重存在意義」等;所使用

的溝通技巧包含:語言與非語言的溝

通、在當機立斷的決定中展現出尊重病

患與家屬的感受。

尤其重要的是小瑛在執行專業工作

中落實專業的核心價值、強化成就感與

滿足感,亦塑造了專業者最佳守護者之

形象。

(三)教導護理人員如何表達關懷

Larson(1984)指出:癌症病患認

為重要的關懷行為前五項包含:

①知道如何注射、打點滴及正確操

作儀器;②知道何時通知醫師前來;③

對病患之召喚即刻回應;④給予良好的

身體照顧;⑤準時給予藥物及治療。

以上的行為與生理、安全感、愛與

所屬感之需要滿足有關,護理人員若能

了解病患自認最重要的關懷行為後,鼓

勵與教導其以語言直接說出,一旦直接

表達,將有助於治療性人際關係之建

立,以及盡速凝聚共識滿足其需要。

護理人員要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進

行護理評估,並以熟練的專業技能提供

治療、善解人意的體察需要、預防可能

產生的合併症與意外事件,提供一個溫

馨的治療過程,此將降低彼此雙方的焦

慮與猜測,更可防止關懷感之延誤給

予。

有時護理人員對專業欠缺興趣與承

諾、經驗不足、粗心大意、專業技巧不

熟練、專業敏感度不足、欠缺解決問題

的專業知識,加上態度欠友善等,均為

非關懷行為。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