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民合作“快闪”深情歌唱祖国 · 2019年9月23日 星期一 责编 冯栋 美编...

Post on 10-Jul-2020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2019年9月23日 星期一

责编 冯栋 美编 王定涛

今日禅城 03 文明禅城

珠江时报讯(记者/郭美欢通讯员/胡荧彬)“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清澈透亮的童音独唱响起,引起了全场大合唱。这是佛山禅城公安于9月20日在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举行的文艺快闪秀。

20日上午10点,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魁奇路大厅)三楼,民警和市民还在埋头办理业务的时候,一名7岁的小女孩在其民警妈妈的带领下,手持国旗和话筒悄悄走到了人群中央,随之传来了女孩清澈透亮的独唱——《歌唱祖国》。现场人员被眼前的一幕深深吸引,不自觉地朝着童声的方向围拢了过去。

伴随着小女孩的曲调,在场的所有民警加入了演唱的行

列。在民警的调动下,在场人员均挥舞着手中的国旗,在萨克斯的伴奏下,合唱起了《歌唱

祖国》。此时他们不论职业,不论年龄,不论来自何地,共同唱响这曲爱国赞歌,抒发着彼此

的心声。随后,在行政服务中心一

楼中庭广场,由钢琴手、萨克斯

乐手、合唱指挥家、民警、退休老干部组成的合唱团登场,LED屏上亮起巨型国旗图案。《映山红》《黄河大合唱》《歌唱祖国》,一曲接一曲上演。现场市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大合唱队伍,并挥舞手中的五星红旗,将活动推向高潮。

“我今年68岁了,是跟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人,今天听到《歌唱祖国》这首熟悉的歌曲,勾起了我太多的美好回忆。”前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业务的李老伯表示,当他听到熟悉的音乐响起就情不自禁地唱起来了,希望用这种方式祝愿伟大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禅城公安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采用文艺快闪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活动,不仅可提振一线民警的精气神,更是希望借此凝聚警心民心,激发广大民众的爱国情怀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自信。

■9月20日,禅城公安举行文艺快闪秀,警民合唱《歌唱祖国》。 珠江时报记者/穆纪武 摄

警民合作“快闪”深情歌唱祖国禅城公安举行文艺快闪秀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张槎第九届安康杯职工羽毛球赛开打

珠江时报讯(记者/黄群飞)默契的配合,灵活的步法,漂亮的扣球……9月21日至22日,禅城区张槎街道第九届安康杯职工羽毛球团体赛开打,13支参赛队伍上演精彩对决,以体育竞技联络职工情谊。

21日9时许,随着哨声响起,比赛开始。运动员紧盯着羽毛球你攻我防,不断变换战术步步追紧分数……赛事精彩场面不断,在连续两天的比赛里,13支企事业单位队伍约200名运动员切磋球技,分男双、女双、混双进行积分小组赛和淘汰赛,最终决出冠、亚、季军。

球场上,球员们展示纯熟球技;球场下,拉拉队呐喊助威,展现球队奋勇争先、团结互助、努力拼搏的精神面貌。安德里茨(中国)有限公司的选手赵昊原在该公司成立工会后,已连续四年参加张槎安康杯职工羽毛球团体赛。“既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磨合团队默契,又能认识其他公司的人,参加比赛的好处很多!”赵昊原表示,其所在公司有20个同事经常打球,除了参加张槎职工羽毛球团体赛外,每年还参加企业工会举办的球赛。

安康杯职工羽毛球团体赛由张槎街道总工会主办,至今已举办九届,成为张槎总工会的品牌活动之一。张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总工会主席朱流云表示,举办职工羽毛球团体赛活跃了企业的文体氛围,增强了队伍凝聚力和协助水平,有利于广大职工的身心健康,同时加强了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让职工们互相认识、互相学习。“通过比赛,希望职工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投入工作当中,转化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力量。”

涵养和美村风炼成“国字号”示范村南庄镇龙津村厚植和美家风,为全国创造出可资借鉴的家风实践样本

继获评“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之后,9月21日,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龙津村又获授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家风文化工作委员会颁发的全国第一块

“全国家风文明示范村”牌匾。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家

庭、家教和家风。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国风清;国风清,则家国兴。作为珠三角地区的一条小村,龙津村究竟在家风建设上做了哪些努力,才能炼成“国字号”示范村?

龙津村的答案是以“和美”为标准,大力传承《龙津古训》,弘扬古训精神,厚植和美家风,以家风促村风带民风,不断激活乡村文化振兴内生动力,为全国创造出可资借鉴的家风实践样本。

“和美文化”结硕果“全国家风文明示范村”牌匾

的背后,是龙津村长期重视和美文化建设的结果。

开埠于南宋时期的龙津村,是一条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历史上出过很多能诗擅文之人。自建村以来,龙津村就有“兴学重教、勤耕苦读”的传统,还留下“明礼重学”“耕读传家”的家训家风。

龙津村将祖辈名人先贤及诗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以石刻形式呈现,成为龙津传递家风正能量的一道人文风景,让优秀家风“活”了起来。

近年来,龙津村确立了“和美龙津”的治村理念,发掘和弘扬现存完整散体古训《龙津古训》。《龙津古训》寥寥千字,却蕴含着爱国尽孝、尊师重教、邻里和睦等丰富思想,与“和美龙津”的价值追求

十分吻合。“《龙津古训》就是龙津村‘和

美家风’世代传承的代表,古训十二个篇章包括守国法、孝父母、睦宗族、和相邻等,同当下所倡导的爱国守法、孝顺父母、和睦邻里等都是相通的。”龙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冯耀泉说。

由于古训相对艰涩难懂,为了将其传承发扬,龙津村专门聘请专业团队对古训进行编译,分为简注插图和详注插图两个版本,合成一套,免费派送给全村1000多个家庭,真正把优秀家风

“用”起来。“通过活化《龙津古训》,把好

家风立起来,激活社会文明建设的活力因子,努力以好家风带民风、树新风、促村风,正是增强龙津人文化自信的有力之举。”冯耀泉说。

邀专家分享好家风9月21日,由龙津村承办的

中国(龙津)“和美家风”实践成果分享会如期举行,钱学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国家一级演员韩中、清华大学博士后董鸿英等齐聚龙津,分享好家教好家风,为新时代的家风建设献策助力。

钱永刚在交流中表示,学习前辈留下来的家训,是探讨家风问题的好办法,“龙津村的《龙津古训》虽然表达形式和内容不同,但表达的家风建设道理都是相通的,这次来佛山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我去过很多村,龙津村让我十分感动。感动不是因为龙津多么富有、多么美丽,而是因为龙津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能很好地把传统人文历史保护和传承下来,建成以‘和美’为标准的文明村非常不容易,这样的经验值得我们家风文化工作委员会学习和向全国推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家风文化工作委员会会长林亚

明说:“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根上的一个认同,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很大的好处,像龙津村这样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行为就是很好的家风表现。”

韩中则结合自身的从影经历谈到传承弘扬和美家风对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大意义。“一个拥有好家教、好家风的人,品格也不会差,国风引导家风,而家风影响国风,我们倡导建设好家风,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我们的党风、政风、国风。”韩中说。

董鸿英在交流中提到挖掘地方文化是一种诗意的还乡,“我们来到龙津村有这样一种感动,龙津村挖掘古训文化,建设和美家风,把美与生活相分离的状态重新整合起来,让家风成为有传统根基、有生命力的文化抓手,重新构建生活秩序和社区文化,相信

‘和美家风’对龙津的建设有很大促进作用。”

发布家风建设指南龙津村还组织专业人士,通

过调研、搜集、整理其在家风建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编印了《龙津村和美家风建设指南》,对家风建设中的立家规、培德行、重家教、严要求等方面进行细化,这是全省首个村级家风建设指南,并在分享会上同步首发。

以文载道,以风化人,《龙津村和美家风建设指南》的出炉,就是把群众身边的好家风、好家训固化为文字,润物无声地送进千家万户,真正把优秀家风“育”起来,把优秀家风“聚”起来。

“我们编印指南册,更加明确了新时代龙津村的‘和美家风’主要体现在四个部分共16字:爱党爱国、孝义家庭、明德个人、和美家乡,目的就是为了让和美之风更好地传承下去。”冯耀泉说。

该《指南》将发挥“头雁效应”,带动更多村加速良好家风和村风建设,以榜样典型助推家风建设。

龙津村还启动了第二届龙津村“和美家庭”评选活动,通过挖掘和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和美家庭”的示范表率作用,扩大“和美家庭”在村内外的影响力,引导更多龙津人成为新时代的道德精神标杆。

值得一提的是,龙津村今年还首次面向在龙津的新市民,开展首届非户籍模范住户与优秀先锋评选活动,以促进新老龙津人的进一步融合,共沐文明乡风。

文/珠江时报记者刘玉超通讯员关淑卿

祖庙博物馆展出明清外销艺术品

珠江时报讯(记者/曾雪莹 戚伟雄 通讯员/伍嘉雄)9月 21日上午,

“东方华彩——明清时期的外销艺术品展”在佛山市祖庙博物馆藏珍阁展览馆开展。展览展出的41件(套)明清时期外销艺术品,为研究与鉴赏这一时期的外销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见证。展览于11月21日结束。

开展当天,祖庙博物馆组织了20组家庭来到现场,通过制作通草水彩画明信片,感受中西文化结合交融的魅力。

活动开始后,祖庙博物馆讲解员带领参与活动的家庭参观展览。据介绍,17世纪末,欧洲的英国、法国、荷兰、丹麦、瑞典等国被允许在广州设置贸易机构,使中国外销产品在欧洲的销量达到历史上的高峰。当时许多瓷器、扇子的纹饰是依照外商从欧洲带来的样品由中国画工精心摹绘的,题材大致包括纹章(又称徽章)、人物故事、船舶及码头风景、动物花卉、鱼藻、博古等纹饰。为了确保外销产品能迎合欧洲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风格,明清时期外销产品上的纹饰相应具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

“东方华彩——明清时期的外销艺术品”展览主要展出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的陶瓷器、扇子、通草画、贝壳等工艺品、艺术品。

其中,通草画作为当时很受欢迎的外销画,题材以反映清末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各色人物为主。作品造型生动,色彩浓艳,人物刻画惟妙惟肖。由于采用西方绘画原理,又反映中国本土风情,所以深受当时西方人的喜爱。活动当天,主办方向参与活动的家庭派发印有明清时期流行式样图案的通草水彩画明信片,参与者需要用水彩笔仿照通草水彩画色彩去填色。

“这个水彩画跟平时的不一样。”就读小学三年级的子琪,当天跟着妈妈参与活动,她领到的明信片上印着明清时期最流行的闺阁小姐人物图样,“这位小姐姐身上的衣服花纹很细很复杂,要把颜色涂得像样板的通草水彩画那样,很不容易。”

子琪的妈妈表示,平时很少有机会能够让孩子亲身体验制作这种仿古艺术品,希望通过参加活动,让孩子感受当时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艺术魅力。

珠江时报讯(记者/黄群飞通讯员/庞炜欣摄影报道)9月22日上午,禅城区张槎街道东便社区举行“七十华诞同奋进·东便共享齐欢欣”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居民一起讴歌新时代,共同感受祖国发展成果。

歌声飞扬,吟唱难忘岁月;音符跳跃,演绎时代激情,活动在一片欢歌喜舞中拉开帷幕。居民演奏合唱队演唱《我和我的祖国》,学生代表以青春的旋律上演《歌颂祖国》,社区歌舞队带来舞蹈表演《张灯结彩》,区旗袍促进会献出旗袍秀《我爱你中国》。

每一个节目都紧紧围绕“热爱中国、祝福中国、感动中国”的主旋律进行,传达居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祝福。

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了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的趣味大闯关游戏,由现场亲子家庭随机两两组成队伍参与其中。闯关游戏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来猜”“忆峥嵘岁月 襄盛世华诞”“牢记中国梦,我心永相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歌唱祖国,筑梦东便”“红歌我来选”“七十年足迹熠熠生辉”等环节。参赛者闯关成功可获得拼图打卡终极关卡“我爱我的祖国”,将所获的全部拼图拼出一幅完整的中国地图,用时最少的队伍即成为闯关游戏的大赢家。各式各样的趣味游戏吸引家长和孩子投入其中,队员之间互相协助闯关、给予鼓励。

活动尾声,所有活动参与者一起摆出造型为“70”的字样,挥

动手中红旗合唱《歌唱祖国》。东便社区居委会相关负责

人表示,东便社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握“共建共治共享”的

方向,紧跟时代步伐,一步一个脚印,迎接祖国繁荣昌盛的未来。

张槎东便社区举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

居民唱红歌点燃爱国情

■居民摆出

造型为“70”

的字样,庆

祝新中国成

立70周年。

扫码一下

关注禅城应急管理微信,看更多安全资讯

■龙津村

向“和美家

庭”代表授

书。

珠江时报

记者/穆纪

武 摄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