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园充满书声、歌声和笑声epaper.bsyjrb.com/yjrb/page/1/2019-04-24/a06/...责编/版式:农...

Post on 16-Feb-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2019年4月24日 星期三责编/版式:农 琼 校对:蒙 怡

6 教 育

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青少年是“拔节孕穗”的人生美好阶段,中小学校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向上向善,注重人文环境的感染熏陶,注重精神世界的感召引领。为此,中小学校要积极倡导三种声音,即书声、歌声和笑声。

书声是校园里最唯美动听的声音。每当走进校园,听到从教学楼里传出朗朗书声,就会让人心情大好,感到充实快慰,从那些书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校园就是要有书卷气,就要有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而朗读(书声)是最好的体现。中小学要积极倡导“全民朗读”活动,让朗读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朗读在校园里蔚然成风。

朗读是一种能力。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以丰富的肢体动作,这是美的彰显,能力的展现,能够给人以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朗读有助于增强记忆,帮助理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能够陶冶身心,净化灵魂,尤其是对国学经典和名家名篇的朗读,更能提升文化素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目前,中小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基本开设早读、晚读(或午读),目的就是培养朗读习惯,增强知识内化,滋养情

感态度,提升能力展现。因此,要重视和利用这些课程,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活动,从口型、语速、语调、表情等方面加以训练指导,力求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除了课程规定以外,学校、年级和班级可以借助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诗词背诵比赛等活动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促进朗读风气的形成和影响。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感受朗读的魅力;从而热爱朗读,热爱读书,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氛围,一种风气。

歌声是校园里最美妙悦耳的声音。世上没有谁不喜欢音乐,也没有谁不需要歌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情感上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音乐来表达,用歌声来抒发。歌声最能表达学生个性爱好和精神世界。从歌声里我们可以听到青春的心跳,生命的音律。

中小学校的音乐课,是国家规定的教学课程,每周要达3个课时,所占比重很大,可见国家对艺体教育的重视程度。然而,由于师资力量匮乏、专业结构失调等方面原因,使得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的音乐教学无法正常开展,有的课时开课达不到标准,有的甚至无法开课,虽然课表上安排有音乐课,但却没

有专业的音乐老师授课,音乐课往往成为语文、数学等课时进度相对紧张的科目所取代。长此以往,校园里没有歌声,死气沉沉,没有活力。这样很难让学生喜欢学校,热爱读书。

为此,中小学校要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开齐开足课程,尤其是音乐、美术等艺体方面的课程,一定要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不能随意更改挤占。音乐专职教师缺乏的学校,可以采取兼课的办法,让年轻有活力的教师兼音乐课,或者学校自聘音乐教师,确保音乐课教学正常开展,让课堂有音乐,校园有歌声。此外,学校还要重视发展艺体教育,积极搭建平台,创建音乐兴趣小组、组建师生合唱队、举办歌咏比赛等,用音乐和歌声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让校园的歌声四处飞扬。

笑声是校园里最美丽和谐的声音,它是内心幸福快乐的自然流露,也是精神阳光晴好的外在彰显。如果每一天都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每一刻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那是何等的幸福!

中小学校要努力营造这样的环境和氛围,让青少年在幸福中健康成长。要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性开展工作,丰富校园生活,增加校园乐点和笑

声,让每一张笑脸绽放如花,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欢笑声。

欢笑声往往来自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学校要成为讲文明团结、有爱心温度、重礼仪情意的地方,营造团结、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教师要成为树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榜样,言行文明儒雅,凡事谦恭大度,不讲不利团结之话,不做不利团结之事。教师之间要相互支持帮衬,多一点理解尊重,少一些矛盾纷争,以笑脸相迎,用真诚感动。要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让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相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要让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展现活泼向上的精神风貌。要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发自内心地欢笑。

欢笑声还来自每一个人的自我获得感和存在感,来自每一个人成功的喜悦和胜利的骄傲。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学业竞赛,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表现自我、放飞自我,充分施展兴趣爱好与才华特长,从中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增强全体学生的自信和活力,力争做到全员参与,大家同乐,一个活动,欢乐一片。

让校园充满书声、歌声和笑声□麦正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作为班主任,最主要的任务就应该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

去年,我刚接手这个班,感到有些心力交瘁:课堂上,总是有一些孩子会私自跑到别的座位去跟别人借文具或乱扔垃圾;把零食带到课堂上吃;课间,一些男孩子在地上打滚、你推我拉,女孩子嘻嘻哈哈、追逐打闹:放学后,他们几乎都没有整理书桌的习惯……看着孩子们的这些不良习惯,我感到心痛,暗下决心:要改变这种局面,要培养他们一些能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一天下午,我正组织孩子们排队放学的时候,不经意地扫了一眼教室,横七竖八的桌椅,有的桌面上还堆放着书本和零食,而这些孩子正背着书包站在教室外面排队等候。我心想:可不能就这么轻易把他们放走了,一定得想办法好好整顿。

于是,我让他们耐心等一会,老师要和值日生做一些事情,做完了才一起放学。说完,我走进教室,关好窗户,整理窗帘,把课桌椅摆放整齐,把抽屉收拾干净。

当我回到学生队伍前面的时候,听到两种声音,一种是惊讶,一种是抱怨。惊讶的是没想到我会亲自帮他们摆桌椅,抱怨的是都快5时30分了,我还没让他们放学。我请他们稍安勿躁,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让他们针对现在的教室做一些评价。孩子们还小,大多数的回答都是干净了、整洁了、舒服了。我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孩子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大概都在猜想这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

药呢?我指了指教室后面的时钟,问:

“现在是几点?”“5 点 30 分。”孩子们异口同声地

回答。“此时离放学已经过去30分钟了,

我花了 30 分钟的时间整理全班 40 张课桌椅,非常辛苦。”看着那一双双愧疚的眼睛,我顺势追问,“仅仅只是整理就花了30分钟,再加上打扫教室的时间,值日生得多少点才能回家呢?如果每人都能花一两分钟整理自己的抽屉和桌椅,结果又会是怎样呢?”

班里鸦雀无声,所有的孩子都低下头沉默了。

此时,我不再说些什么,我相信,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应该有所感悟。

第二天放学,我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大部分孩子都在整理自己的抽屉,收拾完把桌椅摆好再出来排队,我打心底感到高兴。第三天,有了更多自觉收拾的孩子,第四天,第五天……两个星期后,所有的孩子都做到放学收拾抽屉,摆好桌椅。

让学生整理桌椅,看似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恰恰是这样小的习惯,体现的是孩子们的责任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如今这个班的孩子,早晨到校后总能自觉地进行晨读而不是三五成群嬉戏玩闹,在课堂上也学会善于倾听而不是七嘴八舌地抢话,出操、值日、课前准备等常规习惯都能做得非常不错,这等改变,实在不易。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班集体稳步向前的根基,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班主任工作中最为平常也最为艰巨的任务!

从整理教室做起□关冬梅

天天玩游戏,不用每天被作业压着,这或许是很多人当初想上大学的“目标”。高考不如意的我选择上了一个大专。但是我并没有放弃最初的梦想。

清晨,在舍友的美梦中,我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打开宿舍门。

一日之计在于晨,要抓好时间背英语了,这是令人头痛的事,还能怎样呢?一篇英文,先看翻译,读四五次,再一句一句背诵。刷一份阅读试卷,对的少错的多,纸面上满是红笔一道题一道题的更正。好吧,“笨鸟英文法”总难免迎头失望。我对自己说,我没有天分所以不必放弃努力,紧贴泥土像蝼蚁一丝丝地拱行。人生不是只有懊恼,拿起阅读卷继续当笨鸟吧。

回到宿舍,舍友躺在床上刷剧,有的时候好“羡慕”这样的生活。但是,现在的我是一个“不合群”的人,总喜欢做一些“单打独斗”的东西。学校里举办英语比赛,我很希望宿舍里有人和我一起去,得到的永远都是这句话:我没有空,不想去了,你去吧。在我看来,去参加英语比赛,不仅可以提高英语水平,我更想结识比我优秀的人。俗话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选择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如果你想成为开心快乐的人,就和积极乐观的人交往;如果你想成为杰出优秀的人,就和知行合一的人交往。

狼行千里吃肉,马行千里吃草,活鱼逆流而上,死鱼随波逐流。蝴蝶的翅膀是很多人都羡慕的,但是,它那美丽无瑕的翅膀,你知道是怎样形成的吗?破茧成蝶,这个过程是痛苦无比,但它还是将自己三分之一的生命给予了自己的双翅,才让它有了“五光十色”的翅膀,在五彩缤纷的花丛中飞舞着、嬉戏着。所以说,当你面对那魔鬼般的挫折时,你一定要坚强。有能力的人,勇于挑战自我,气馁的人终将离去。

午睡过后,我默默拿起书包,下午的计划排得很满,要完成任务。外国文学史的内容说难也不难,就是人的名字太长了难记,其他还可以。我把每一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都画了一个轴,在这个轴标上时间,把对应的事项写清楚。

在楼道里,无意间听到某同学说,我们班有个同学很努力,又有什么用呢,成绩还不是比我差很多。有时候命运就是在和我们开玩笑,但谁积能量多谁就能获得回报。人生最聪明的态度就是: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不要因他人的嘲笑而放弃最初那个一直努力的你。

夜幕降临,舍友各自躺在了床上,我拿着书本静悄悄走回。每天晚上,我都会想,路再长也会有终点,夜再长也有尽头。人生乃是先做事,后有结果。初心不敢忘,负重才能踏实前行。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献给正在努力的你

□蔡远偲

1958年8月28日下午6时,太阳已西下,天边的晚霞美丽多彩,映照得右江水面上金波闪烁。

大码头停泊着一艘大轮船,船上的工作人员忙碌着启航的准备。岸上站满了人,男女老少,约有三四百人。一群激情燃烧的少男少女,脸上绽放着花。他们分别被三五人围着,年长的男女眼含着幸福、自豪而又依依不舍的泪花,不断叮咛着;有的年轻人被弟弟妹妹扯着衣襟撒娇,要求哥哥姐姐放假就马上回家……这群年轻人是当年考上大学的百色中学应届毕业生,他们是翅膀已经长硬的小鸟,就要离开百中的暖窝,离开哺育他们成长的爸妈,展翅飞向蓝天,飞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怀揣着将要改变自己命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挥洒着幸福的泪花向家人告别,向母校告别,向恩师告别,向养育他们的故乡告别……他们深知,不管飞到哪里,飞得多高,将来的事业有多大成就,他们的共同起点是母校百中,是故乡百色……

这一年百色中学有3个班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的不少于100人。除了少部分考上长江以北较远的院校,如我班考上西安交通大学的石仲鸣、考上北京地质学院的林日初,32班考上北京石油学院的李健等,他们怕赶不上开学时间已提前坐车出发以外,其余考上长江以南院校的同学都由学校统一买开往南宁的船票,到南宁后再分群,以去同一个城市为一群,坐火车前往各自的学校,所以出现了前文所述的动人场面。一人远行,一群人相送,让大码头人山人海,犹如盛大的节日……

晚霞消散了,天渐暗了。汽笛一声长鸣,振荡了每个人的心,岸上骚动了:握手、搂肩、拥抱、急忙交换本子互写留言。其实高考后已写了好多,但总觉得不够,临别时非要再写一段不可。只见泪眼模糊的卢玉兰同学拿过陆云坚的本子飞笔疾书,我凑近一看,是这样两句话:“阿坚,我们一起吃过面包和盐水,我们就永远是好朋友。”考上本地院校的陆云坚与玉兰同龄,但她却像个大姐姐一样,表现得那样沉稳从容、那样恢弘大度,她没流泪,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她与玉兰紧紧握别,与即将远行的每个同学握别,祝我们一路平安。

家长们更不忍与子女松手,不厌烦地千叮万嘱。考上武汉大学哲学系的陆进诚同学站在我旁边,他年迈的母亲叮嘱的最后两句话是:“阿宝(陆的乳名),到了学校放下行李,第一件事是喝两口生水,以免水土不服!”这话可信可不信,重要的是我们深深理解了母亲拳拳的心……

汽笛声声,船起锚待发,远行的人儿松开同窗亲友的手,纷纷登船,但并不进舱,船头船尾及两侧站满年轻人,岸上船上不停地挥手告别,正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再见!”之声像首悠扬的歌催人泪下,催人奋进!船徐徐起航,不知是谁起头唱起《共青团员之歌》,顿时大家激奋地同唱“……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穿起军装,拿起武器,青年团员们集合起来,踏上征途,万众一心保卫国家!我们再见吧,亲爱的妈妈!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船渐远,歌声缭绕在百色上空,缭绕在母校上空……三年前,我们以百中为荣;三年后的今天,百中以我们为傲!

六十年一甲子,弹指一挥间,这个告别的场面依然记忆犹新,每每想起,依然心潮澎湃。

激动人心的告别□黄宝能

决定我事业成功的根在哪里?根就在我的母校百色中学!回忆在百色中学的日子里,生活是多么快乐和幸福,老师的言传身教,

同学们的亲切关怀,永远铭记在我的脑海中,终生难忘。1955年秋天,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百色中学高中部。我家境贫寒,开

学时,身上带的钱非常有限,交纳学杂费之后,所剩无几,而且刚走进个陌生的地方,感到压力很大。这时,班主任关桂芬老师以敏锐的眼光看出我的心思,及时开导我,帮我想办法,解决我的实际困难,学生干部和同学们都向我伸出温暖的双手,消除我的后顾之忧,让我感到集体的温暖,我很快地走上正常的学习轨道。后来,关老师调走,于秀祯老师接替班主任的工作,班上的干部也有些变动,而我们班依然保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优良传统。去年,我们几位老同学聚在一起,谈到我们班的情况时,都异口同声地感叹,这是多么和谐的班集体啊!

百色中学是名校,拥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设备,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教学方法精益求精,讲课生动活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课堂上,同学们不仅学到文化科学知识,同时还可以欣赏到老师们精彩的表演。特别是进入高三阶段,老师们的高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化学老师黄兴宁的激情教学法,使课堂十分活跃,他的语言优美,声音宏亮,启发同学们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还有他那得心应手、灵活善变的解题方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数学老师农树松更是别具一格,他的语言幽默,声音沉稳,一字一句地把课的内容讲得有条有理,准确无误。在他的幽默教学吸引下,课堂上鸦雀无声,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听他讲解。其他老师也都有出色的表现。总而言之,每位老师都是高水平的人民教师。我敬佩他们,我崇拜他们,我学习他们。学好数理化是我美好的愿望。由于老师教得好,在课堂上,我能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课后,我花很少的时间就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除了课本内的题目,我还做很多课外参考书和我们前几届高考的难题,每做一道题都要对照标准答案,证明做对以后,才让它通过。经过做大量的难题,培养自己解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练出过硬的本领和基本功,为我后来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老师正确的教导下,经过三年高中的磨炼,1958年我参加高考。在考试中,我运用自如,特别在考数学时,一般来说,第三、四、五题是难题,是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我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这三道题的正确解答和证明,每道题占25分,我轻松就得75分(满分是100分),再加上概念题的分数,那么,我数学的得分是很可观的。因此,我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考试成功的喜悦。

通过高考,我被保送升入华中工学院电机系。两年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在华的专家,国家要加快新专业人才的培养,我被调入无线电真空器件专业。这是党的信任,人民的重托,我满腔热忱地投人新专业学习中。正是这个时候,国家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物资非常缺乏,粮食很紧缺,同学们吃不饱,有些同学生病,我班的生活委员病倒了,领导让我接替他的工作。这是一项艰苦的任务,在生活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要管理好大家的生活,难度可想而知。要照顾好有病的同学,更是一件细心的工作,我要经常近距离地接触患有肺结核和肝炎的病号,这确实是一种挑战。这时,我想起在百色中学时,同学们曾经如何地关心和帮助我的情景,瞬间一股助人为乐的精神涌上心头。我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确保全班同学都能度过那艰苦的岁月,顺利完成了学业。我的工作得到领导和同学们高度地评价,我也顺利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如果有人问,你的这种精神是从哪里来的?我要自豪地告诉他,这是百色中学的精神,是从我的母校带来的。

大学毕业后,我荣幸地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来到我日夜向往的首都北京。我在学校学的是无线电真空器件专业,而我要做的是半导体,它比我在学校学的东西先进了一大步。我运用在学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参阅大量的国内外有关资料,很快地掌握它的科学原理。我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完成领导交给我的任务。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我的工作进入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和生产时代,即微电子技术,我的单位也改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在这个领域中,我拼搏了30多个春秋,做了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解决了各种技术难题,第一批被评为高级工程师。我也曾被委派出国进行技术培训3次,学习和吸收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使自己的科学技术得到了不断的飞跃,因此达到很高的水平,为我国微电子技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退休后,我继续发挥余热,在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工作5年。最后圆满谢幕。

叶落归根,九九归一,我要把这一切归功于我亲爱的母校百色中学,归功于我可爱的班集体(高31班)。是他们哺育我茁壮的成长,是他们给我打下扎实的基础,是他们给我智慧和勇气,是他们把一个山沟里的穷孩子送进高等学府,最后成为国家科学技术的栋梁之材,把自己的智慧献给祖国的科技事业。

叶落归根□苏绍义

跳跃 □黄丽芳 摄

那一天,我终生难忘。

那是临近期末的日子,工作很忙,既要写教案、教学常规、听课记录,又要写班主任工作总

结、学生评语、年度考核表、继续教育……哪怕是忙得焦头烂额,这一大堆的事也必须要在放假前完成。

那天早上忙着搞清洁卫生以备迎检,下午又要召开学生安全班会课。班会结束,回到办公室已将近5时,下班的时间快到了。我喝了一口

开水,润一润喉咙,想放松一下就走。但我看见办公桌上一叠学籍证还没有填写,担心期末了上级来检查,影响学校绩效考评,就动手填写。写完一个接着

又一个,我的心思全部投进本子上,精神绷得紧紧的,恨不得把它们全部填完。邻座一位老师提醒,该回去做晚饭了。我回过神来,是得赶紧回去做饭,别耽误了今晚的自修。我急急忙忙地锁上办公室回宿舍,路上,心里总好像是忘记了什么,但又想不起来。

走进空荡荡的宿舍,完全懵了的脑袋才醒悟:忘记去接小孩放学了!一看时间,天啊,将近6时了。我十分焦急地向小学奔去。

小学门紧锁,门前已空无一人。我惶恐不安,害怕会发生不幸的事情。我紧张地在学校大门附近搜索着,忐忑不定的心一直在默默祈祷:孩子,快让我见到你!在一个小商店门口的桌子旁,我亲爱的孩子正独自一人安安静静地写着作业。我的泪水溢满双眸,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快步冲过去拥抱着她,像是担心她会飞走了似的!就在这一瞬间,愧疚、自责纷纷涌上心

头!我不好意思地对着孩子说:“爸爸来迟了,对不起,让你久等了!”而不到10岁她却答道:“我知道你又开会了。您看我都快要完成

作业了!”望着天真懂事的孩子,我泪眼婆娑,哽噎着不知所言。

孩子,你就是爸爸的小天使,爸爸永远爱你!

愧 疚□罗文广

今年春季学期开学以来,那坡县百合初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对辍学的学生劝其返回学校上课;对残疾学生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下村送教上门,保证残疾孩子也能享受教育。图为教师送教上门。

□黄光军 摄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