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七旬翁 合伙办工厂 -...

Post on 24-Jul-2020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 八(16)班 花 晟

70年前,随着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70年来,沧海桑田,祖国蓬勃发展,焕然一新,家乡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家乡祖国共同发展,我爱我的家乡,我的祖国!

犹记小时候,家乡路的河边上长满了野草,码头小,行人走路特别困难。而如今,一切都变了样:码头彻底翻新,石子路没了,替换的是整齐划一、美丽清爽的健身跑道,还有LED大屏与霓虹灯。每当夜晚来临,成为河岸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条条河道的变化,体现了兴化的迅速发展,更向世人展示鱼米之乡美好的未来。

再到乡村走走,爬上大伯家的平台,深深地吸口气,呼吸畅通无阻,将一切烦恼抛到脑后,尽情享受大自然给予的恩典。仰望苍穹,是一片洁净的蔚蓝,遥望四周,是漫无边际的稻田。水稻、玉米、大豆等庄稼植物在雨水的浇灌下,竞相疯长,满目青悠,一片碧透。

小院里那架上晒出了一串串葡萄,紫的像水晶,黑的像墨玉,饱满,挺括。后院的自留地里那懒洋洋躺在地上西瓜,黄绿相间,圆滚滚、滑溜溜。茄子穿着紫色的衣裳,带着黑色的小“帽子”,桃子粉红的脸蛋像开了朵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戴着草帽,摘一篮扁豆、剐一把韭

菜、剥一碗毛豆,运气好的话,还能在后院的鸡窝捡两草鸡蛋,喏!中午的菜就轻松搞定,完全是自给自足,且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作为一个兴化人,我为我的家乡变化而骄傲!我爱我的家乡!

犹记我们的祖国母亲,她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地大物博;她有着震惊世界的四大发明,有很多仁人志士。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大的钱学森赴美国任教授。1949年,当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消息时,便决定回国,为国效力,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祖国也因这些优秀的儿女而更强大!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日益强大的经济市场,不断完善的国防工事,不断更新的武器装备……正如歌曲《生僻字》中所唱:“我们中国的汉字,落笔成画,留下五千年的历史,让世界都认识。我们中国的汉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它既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婉约,又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它将情理融于山水之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故乡正在不断变化,中国正在不断强大。兴化我爱您!祖国,我爱您!

我的祖国,我的家

2019年9月30日 星期一责任编辑:陈荣香

责任校对:李 卉

组 版:洪 薇

专 版第5 版

联系电话:80259350 投稿信箱E-mail:860820252@qq.com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 九(9) 邵珺熙

中国,云南。它容不下任何一点儿杂质,是个干净又纯粹的地方。

苍山的周围绕着层层浓云薄雾,古城的清晨与深夜寂静平和,以及洱海湖畔那些最迷人的、变换的五彩颜色。

走过的小巷与青石板路,洱海云边上的日光,带着春天味道的风,诸此种种,温柔又随性。

西域的夏。新疆,它的夏天极为神秘。白日里炙热又烦闷,明晃晃的日光逼着人不喜欢这个季节。可最好看的夕阳却也在夏天。在昼夜交替之间,绚烂到极致的虹霞布满整片天空,再慢慢过渡到满天深蓝,满天星辰。天空用属于他自己的方式诠释盛夏。

东部的秋,南京。金陵的夜色大概是秋天最好的礼物。日落是从老街缝隙里溜走。几十年前的晚风给小巷笼罩一层淡淡的昏黄。影影绰绰梧桐树叶洒下斑驳的影子,风和着窸窸窣窣的声音把秋日的夜晚书写的无比浪漫。巷尾的两棵银杏,叶片黄得正盛,遗世独立,不可方物。

北国的冬,吉林。一路从吉林往长白山开,从白天到黑夜的转

变。刺眼的阳光转变为柔和,远山温柔地溢出暖色的漏光,直至完全消失。在许多树木间穿梭时,残月透出丝丝冷光照在雪地上,突然想起一句诗:“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不一样的是,此情此景是真的雪。天池旁的风雪与山中迷雾映衬着,纯白色的梦境。那些呼啸而过的刺骨寒风,才是梦境里最真实的那一节,时刻提醒着人类眼前的大自然的神奇。长白一梦,便胜却人间无数。

心之归处,兴化。清晨早餐铺冒着热气,香味总是从不知名的小巷里飘出来,整个兴化随着日光而清晰起来。就算是深夜,热闹的夜市,都是我想象里应该拥有的样子。变化着似乎又没有什么变化。

我一直觉得,生活要有烟火味,在人间,地方也是。有些城市高大、华丽,俯视芸芸众生,高处不胜寒。但我的家乡兴化不是,它贴近人民,接地气,宜商宜业宜居,是个生活气息浓生态环境好,人民幸福指数高的城市。以水为栖,以水为脉。里下河水乡的每个村子都有其自然的肌理:“碧水东罗”“渔润刘泽”“古润唐庄”,一切都荡漾着乡情、勾勒乡愁。

爱祖国 爱家乡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 七(9)班 朱锦怡

我的胸膛里一直有着一颗爱家乡、爱祖国的心。这颗心紧跟着家乡和祖国一起成长。如今,它跳动得越来越强劲有力!

我的家乡是座水乡小城,水绕着城,桥连着河。桥是兴化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每天都会经过几座桥。晚饭后,和爸爸一同出发。爸爸先给我介绍网红桥:“网红桥,原名南官河大桥,大桥在兴化城区中和路与兴临路交叉口向西延伸段,跨越南官河至西侧规划中的河西大道,全长约400多米,宽约30多米……”从爸爸的介绍中,我得知:原先这儿是没有桥的。时代在变迁,在发展,在家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座大桥走进了兴化市民的生活,便捷了兴化市民的出行。

说着说着,我的眼前一亮,那是一片耀眼夺目的光芒,光芒正是自南官河大桥散发出的。远远看去,桥上立有四根柱子,好似城堡中的高塔,不仅支撑着桥,也装饰了桥。四座“高塔”矗立在桥两侧,闪闪发光,五彩缤纷,让人觉得它们仿佛四位勇猛的将士在保护我们兴化的百姓,风调雨顺。连接四座“高塔”的是四根粗缆线,缆线也穿着灯光服,仿佛是紧握在一起有力的大手,

不离不弃,众志成城,为我们的家乡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哇,桥上好多人呀!有人散步,有人唱歌,有人交谈,还有人在拍照……突然间,我的心里仿佛被什么填满了,是欣慰,是自豪!不得不说,我的家乡变得比原来更美丽,更富饶了!

从桥的正中央放眼望去,清澈的河水在夜风中荡漾着碧波,不断流向远方,似乎也在推动着时代向前发展。几艘小船在水上自在航行,象征着我们兴化人民,劈波前行。

我的家乡还有美丽的英武大桥,雄伟的五里大桥等。桥是手,桥是臂,勤劳的水乡人顺着它走出去,辞旧纳新。水乡人林鸣,征服了“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它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使每一位中国人都为之骄傲。现实是此岸,梦想是彼岸,中间是飞速发展的潮流,连接现实和梦想的正是一座座壮观的桥梁。这些桥如同纽带,连接起各地人民的心,让中国成为一个团结奋进稳健开放的大国。

我爱我亲爱的家乡,我爱我伟大的祖国!

我爱家乡的桥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 九(16)班 陈金晗

我为你骄傲

“叮铃铃——”一串悠扬的车铃声在家乡小巷里流淌,我踩着自行车踏板,车轮飞转,周围的白墙上刷着大红的爱国标语,各家店铺柜台上飘扬着红色的国旗。细雨润湿了流光,那些暗淡在时光里浅浅滑过。

这条巨龙,耸起高昂的头,腾跃四海,屹立在世界东方。我所热爱的祖国,在痛苦的蜕变后成长起来的祖国。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的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看祖国的繁荣与巨变。而我,出生在它的光辉年代。我为你骄傲,我的家乡,我的祖国!

那些关于过去的记忆是泛黄的照片,看似模糊无迹可寻,却在朦胧中依稀辨出她原本的模样。母亲是个真正的水乡姑娘,在过去兴化只有水路的时代,她会跟在外公身后,怀着满心的期待,坐着那剧烈地突突突,吐出大团黑雾的船,顺着水流,从田野到城市,来到了老北门那繁华的街市。她记得第一次去那里时,怀着好奇随着外公东走走西逛逛,糖人,剃头店,编藤椅的老人,还有那风箱里迸发的爆米花,最后在一家茶馆里,她吃完了一整笼的蒸包。母亲笑着回忆,脸上的细纹如水波荡漾开来,那是她第一次吃到的最好的点心。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土墙柴门,矮墙残月,一一被高楼大厦代替,那皎洁的月光也被鲜艳的霓

虹灯替代,那家乡的小船,见证过去的一个时代。智慧的兴化人在与水的斗争中,形成了堪称一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兴化木船造船技术。心中的那一隅,总是留给家乡,留给祖国,无论它们是什么样子,心中都是热切地爱着。

70年来,新中国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祖国,如一条巨龙在咆哮着向前。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我国人工智能蓬勃兴起,部分领域技术领跑世界;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升空;中国高铁技术成熟,安全运输规模是世界上最大……我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不断刷新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无比荣耀。近几年,城市在不断发展壮大,商务区,生态园,观光湖泊,休闲广场,生态美环境美。农村紧跟城市的步伐,农村城镇化飞快发展,高楼拔地而起,农村建桥修路,通电通水通网络,危房改造,医疗补贴,开通各种教育绿色通道,公园里看百花争艳,莺歌燕舞。正是青春最美时。我们的党始终为着老百姓的利益而奋斗……

时光如水,奔流不息。无论在春风吹拂的春天,或花浓柳密的夏日,或雁阵横空的秋天,或细雪逐梅的冬晨,那如水墨般的家乡,被我勾画在心里,那锦绣中华,在我心头永踞……

浓浓的家国情,美丽的大中华,我为你骄傲,我的家乡,我的祖国!

广 角

联系电话:80259328 投稿信箱E-mail:xhrb9328@163.com

第4 版2019年9月30日 星期一责任编辑:卞金虹

责任校对:韩 婷 余刘江

组 版:施 佳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冯兆宽 特约通讯员 杨洪江)兴东镇塔头村 73岁的老汉冯德林和太仓籍 71岁的陆善明老汉合资在该镇办起了“兴化市久泰滚塑科技有限公司”。“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两位七旬老汉合资办起一家工厂,这在兴东镇成了一个轰动性新闻。

9月 20日上午,记者来到冯德林新办的兴化市久泰滚塑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只见里面机声隆隆,工人们忙得不可开交。“我这里主要生产滚塑军用箱,有固定的客户,所以不愁销路。”冯德林告诉记者,他是搞铜匠出身,1973年便携家带口到太仓谋生了,1981年在太仓办起了德林有色金属铸件厂。那几年,冯德林的有色金属铸件厂快速发展,每年都有上千万产值。“5家国家大型储备油库里面用的防腐设施全用我厂里生产的船用牺牲阳极,上海洋山港码头的牺牲阳极也是我厂里做的……”提起厂子的发展经历,冯德林滔滔不绝。

陆善明在太仓老家是出了名的经济能人,他在太仓璜泾镇上办了两家企业。他和老冯由于在同一个镇上办厂,经常在聚会中相遇,一来二去,两人成了

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叶落终究要归根,现在我 70 多了,心里眷念的是老家啊。”冯德林说,去年,他与陆善明在一次闲聊中,流露出要回乡办企业的念头,老陆表示赞成,并表示愿意随老冯一起回老家办厂。

去年 9月,老冯、老陆决定到兴东投资创办一家专门生产滚塑军用箱的企业。在兴东镇党委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去年 10 月,两位老人投资 1000 多万元,顺利租房、安装设备,成功创办起兴化市久泰滚塑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专

门招聘了兴东当地的 40 多名高中青年,对他们进行操作技术培训。今年 3月份,公司正式投产,所有员工实行计件制,每月工资近 5000元。“回到老家办公司,一是为家乡创造产值税收,二是接纳了几十名员工来公司打工,带领他们同奔致富路。明年我们除了生产滚塑军用箱,还将与东方红拖拉机厂合作,生产拖拉机、收割机顶棚,产品还将对外出口,到时估计一年能创造产值2000万元。”谈及明年的打算,冯德林自信满满。

两位七旬翁 合伙办工厂

水务系统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互动会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韩 婷)9月 26日下午,市水利局水政监察大队党支部、开发区水务站党支部联合召开“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互动会。

会上,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学习了周恩来精神,两名优秀村级河长结合河长制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大家就主题教育的学习经验进行了交流分享。

会议要求全体水务人准确把握“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内涵要求,把“初心”融入工作的各个环节,把“使命”贯穿到工作开展的全过程,深入贯彻落实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尤其是涉及民生、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供水行业,更要时刻不忘初心使命,着力保障供水安全,努力提升供水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报讯(通讯员 纪甜甜 全媒体记者 徐冬梅)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进一步激发女职工的家国情怀、爱国热情和敬业精神,9月 25日,市监局妇联开展“巾帼向党·市监有为”迎接主题教育。

市监局妇联相关人员首先来到 94岁的抗战老兵竺有旺家中,详细了解老人目前的生活情况,倾听他的诉求,并给他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她们还到快餐店、母婴店,针对女性创业者在干事创

业中遇到的问题,结合部门职能为她们提供精准帮扶。

该局妇联全体成员到景范社区,给社区居民讲述爱国精神,发放食品安全宣传资料,宣讲保健食品科普知识。在市实验小学,针对中小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和市场监管部门职责,市监局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知识宣讲活动。最后,市监局全体女性职工还来到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集体合唱《我爱我的祖国》。

市监局妇联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图为冯德林在介绍公司产品滚塑军用箱。

古朴唐庄农民丰收节9月22日上午在陈堡镇唐庄村举行。当天,村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气息、传递着丰收的喜讯。在村西湖渡口附近,一位村民喜气洋洋地向人们展示收获的玉米。 李祝海 摄

为进一步推动网络安全建设,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宣传,近日,昭阳街道儒学社区会同公安、网信、移动等单位,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普及活动。图为工作人员走访商户,进行宣传。

陈 华 朱 婵 摄

网络安全宣传

“晒”丰收

9 月 20 日晚,大垛镇举办国庆70周年“全民健身、你我同行”健身项目展示活动。 刘双湖 冯兆宽 摄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