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汇 15 - xmwb.xinmin.cnxmwb.xinmin.cn/campus/resfile/2016-11-30/15/15.pdf ·...

1
从宁波东钱湖驱车 !" 公里,穿过塘溪 镇沿着静静流淌的梅溪溯源而上,只花四 五分钟,就到沙村了。沙村三面环山,一面 邻水,依山势而建,站在高处望去,峰峦叠 翠,溪流清澈,被世人称为沙氏五杰的沙孟 海兄弟,就出自这浙东小山村。 今年国庆出游,为避开人流高峰,特地 选了一个相对闲适的地方—— 宁波东钱 湖。游途中,偶尔看到有块导游牌上写着 “欢迎游览塘溪镇名人故居群”,网上一查 发现不太远,就直接驱车去了。 塘溪镇是个名人辈出的地方。短短几 十年,走出了书坛泰斗沙孟海、革命烈士沙 文求、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第一任省长沙 文汉、中共谍报英才沙文威等五兄弟,以及 生物学家童第周、昆虫学家周尧、传奇画家 沙耆等 #" 多位享誉国内外的名人。 沙氏故居 $%&% 年对外开放,是一幢坐 北朝南的四开间砖木结构两层楼房,为沙 孟海祖父于清光绪年间所建。楼房前院宽 敞舒坦,视野辽阔。屋后有天井,紧挨后山, 坡上竹影婆娑、繁花争艳,一株粗壮的银杏 高入云端。这银杏据说为沙文求烈士当年 在家乡开展农民运动时所植。沙文求是沙 氏五杰中的老二, &'(# 年入党,在沙村建 立了中共宁波地委鄞县沙村支部并任书 记。)'(* 年奉调赴广州,同年 + 月广州起 义后遇害。 )'+! 年,沙孟海与四弟沙文威回到鄞 县故里,两人特地走到银杏树下合影留念。 沙孟海还用浓笔重墨写下了“我爱祖国各 地各乡,更多爱所生长的故乡”的字句。 离沙氏故居不远处的山坡上,当地政 府辟建了一个中型停车场。我们到的时候, 已有七八辆车停在那儿了。一旁有卖山货 的村民说,来沙氏故居的游客大多自驾车 过来,经常还会有老外的面孔。 沙氏故居不用买门票,也没聘用穿套 装的工作人员,两个村民模样的老人守着 屋子,这似乎更亲近且原汁原味。故居堂屋 正中放着沙文求烈士的半身塑像,两旁廊 柱上挂有沙孟海抄录的毛主席诗句: “为有 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在堂 屋里呆了好一阵,来来回回边看边想,揣摩 并感悟着沙氏兄弟当年的境遇和成长的历 程…… 沙耆故居与沙氏故居相距约 #, 米,也 是一幢清末民初的两层楼房。沙耆是徐悲 鸿的学生,年轻时留学欧洲,由于疾病缠 身,回国后长期蛰居家乡养病,在此度过了 三十多个春秋,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画作。故 居现在成了沙耆作品的小型展示馆,院内 墙壁上,还能依稀看到房屋主人当年留下 的字画印痕。沙耆晚年在上海开过画展,并 被聘为文史馆馆员。 童第周故居在童村,与沙氏故居隔着 梅溪水库。汽车沿着水库旁的山道一路前 行,十来分钟就到了。童氏故居与沙氏故居 布局和建筑十分相近。童先生是我国卓越 的生物学家、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新 中国成立后,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 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尧的故居在梅溪南岸, 实在是时间太晚了,塘溪镇的四大名人故 居,只得留一个下次再游了。 回程路上,内心甚感塘溪一日饱满充 盈。无心插柳柳成荫!一块小小导示牌,不 仅让人零距离享受了梅溪两岸的山光水 色,更使人陶醉于斯境斯门的书香扑面。一 路行来,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兼具,相得益 彰,这是真正的风景啊! 闺蜜最近迷上了手作护肤品。聚会的 时候献宝,拿出来的不是肥肥胖胖的手工 皂,就是一管管口红、润唇膏,谈及各种配 方更是头头是道。要知道,当初念书的时 候她并不是化学课的爱好者。现在,却差 点把闺房改装成实验室,量杯、温度计、加 热器、模具一应俱全,熟悉硬油软油的分 类和各种精油的用途,说起话来有种女科 学家的知性和爽利。 问起身边朋友,才发现迷上手作护肤 品特别是手工皂的不止一个两个。原因各 异,有的是出于好奇,想了解自己每天使 用的洗面奶、润肤露是如何做成的,含有 哪些有效成分;有的是因为皮肤过敏,一 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有的是茹素 后不想再用含蜂蜡的唇膏;环保主义者要 寻找对环境更友好的洗护用品。而另一个 原因—— 省钱,大家都没有提及,我猜想, 由于用的是真材实料,且不能大量生产, 省下的钱可能非常有限。 说到省钱,英国作家蕾贝卡·艾许在 《省钱过好日子的幸福处方》一书里建 议大家不要盲目追随大牌产品,化妆品 业市值惊人,各大品牌不惜花大价钱,借大明星的脸 蛋,试图说服我们把辛苦赚来的钱花在最新的美容 科技上,然而,最早的化妆品玫瑰叶粉是到 &+'& 才被生产出来的,在那之前的好几世纪里,女性都是 使用燕麦、小黄瓜、油以及自己花园里采下的天竺葵花 瓣来保养皮肤的。 东方的情形同样如此,只须看一眼《红楼梦》第六 十回的标题就会明了——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 引来茯苓霜》。史湘云一觉醒来两腮作痒,疑似得了杏 斑癣,向宝钗讨要蔷薇硝擦。第四十四回,又写宝玉是 制胭脂的高手,曾对平儿说: “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 颜色又薄,这是尚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 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上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 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 宝玉制胭脂时满心欢喜,手工制皂者们也说,比起 手作护肤品的实际效用,制作过程的愉悦感更让人沉 醉。用甜杏仁油、乳木果油制护手霜,用玫瑰果油制面 霜,用椰子油、棕榈油、橄榄油制肥皂,液体皂做成时其 实是软软的半固体,用之前加温水调匀再滴入喜欢的 精油,一个人静心静气做这些的时候,闺蜜会关闭手 机,完全沉浸在与自己相处的时光里。每次配方不同, 加上保质期短,在自己手中诞生的金盏花润唇膏、牛油 果护发素种种,仿佛都成了有生命有不同性格的活物。 她也有个手作朋友圈,领头的是位台湾太太,天 气好时大家会聚在一起,特别是做肥皂,因为长时间 的连续搅打需要手劲,她们就接力作战。阳光正好的 下午,古典音乐音量调小些,休息时喝杯茶,吃块小点 心,分享些制作秘方和读书心得,正是释放压力、补充 能量的好机会。 说到完全天然的护肤品,现在已经很难得,而且越 天然越不容易保存。纯天然的护肤品和经过现代工艺 加工制作的化学品,很难说孰好孰坏,受诸多因素影 响,手工并不一定代表高品质,化学加工品也不一定对 皮肤有害。 孜孜不倦研究手工皂配方的闺蜜很明白这个道 理,碰到别人赠送大牌明星护肤品,她还是会欣然收 下并认真使用。对她来说,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也 好,花在肥皂盒里的古典时光也好,都是过好日子的 幸福处方。 有外地朋友访新,我总是带他们或建 议他们去新加坡植物园走走。去年它入选 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再“推销”它的时候,免 不了加上一句—— 它是新加坡唯一的世 遗,也是世界上入选世遗仅有的三个植物 园之一(另两个是意大利帕多瓦植物园、伦 敦邱园)。被我这么一鼓吹,他们都会进园 逛逛。遗憾的是南洋游园,天公不作美,动 辄出汗,少了几分悠然舒畅,这没办法。 植物园里挂牌的国家级遗产树有十多 棵,其中两棵是香灰莉木( -./0121 )。我每 次去,都会在这两棵树前逗留一番。两棵树 “一胖一瘦”,先说那棵瘦树,它高大挺拔, 树龄估计超过 (3" 年,腰围(主干周长)大 *4# 米,高约 5, 米,是植物园同类树种 中最大的并且也是新加坡最珍贵的一棵香 灰莉木。寄生在此树上的巨大藤蔓—— 角藤,估计也和它的“主人”一样古老。另一 棵胖树则更加出名,因为新加坡五元钞票 上的图案就是它。这棵树横向发展,枝干平 行伸向大地。树龄超过 )#, 年,高约 !, 米。 我十九年前刚到新加坡时,这棵“五元树” 还可以接近,横出的树干非常低,估计当年 孩子们一定喜欢爬上去玩耍。后来为了保 护它,四周用铁栏杆围上。 香灰莉木终年常青,树皮布满深深的 裂纹。花期较为固定,每年两次,五六月盛 开一次,十月或十一月会再次开放,傍晚时 分尤为芳香。随着树龄渐长,花朵由乳白色 逐渐转为黄色,香味也逐渐转淡。如此高大 美丽的开花树,实在罕见。果实为红色小浆 果,是鸟类爱吃的食物,结果期,满树小鸟 叽叽喳喳争相啄食,好不热闹。 它木质非常坚硬,不受白蚁侵害,可用 来造桥、做舟、建房。还可用它制作砧板,故 也称南洋的砧板树。它是世上最上等的砧 板,菜刀切割后的痕迹很快会弥合起来,有 自然“抚平创伤”的功能,而且据说细菌无 法在它身上存活。可惜现在都用新材料的 塑料砧板,失去了木质砧板的种种天然优 点。我的老师王润华教授对香灰莉木情有 独钟,他家的砧板就是香灰莉木,不过师母 淡莹说:“平时切水果蔬菜也不用它了,只 有剁排骨剁鸡时才用。”看来,随着生活方 式的改变,超市食材的方便化处理,它也渐 渐成为一种摆设了。王润华老师根据读音, 自创了译名,称它“登布树”,为它作文又作 诗。他写道: “新马早期大洋房的后院,都会 种几棵登布树,它具有自然顽强的生命力, 不需人工照顾。”不知毛姆的小说里是否提 过香灰莉木,毛姆倒是用“木麻黄树”做了 他一个短篇集的书名。 64 74 84 9:;<.; &'(' &'5* 年期 间担任新加坡植物园园长助理,他在《 =>? 2@A. B;..2 :C D>E>?> 》(《马来亚的行道树 木》)里写道: “如果被问到新加坡有什么独 特的树,我们会指向东陵区的香灰莉木,其 他大陆找不到如此上好的同类树种。”这里 所说“东陵区的香灰莉木”,指的就是植物 园里的香灰莉木。64 74 84 9:;<.; 是著名 的英国植物学家,他为新加坡的绿化及热 带植物研究和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64 74 84 9:;<.; 住过的房子现在成了一间高档 法式餐馆,名字就叫 9:;<.; 8:12.责任编辑∶曹 视觉设计∶黄 新民网:www.xinmin.cn易班网:www.yiban.cn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15 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新民汇 社区版 南洋的“砧板树” 何华 梅溪两岸景中行 顾定海

Upload: others

Post on 09-Aug-2020

1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新民汇 15 - xmwb.xinmin.cnxmwb.xinmin.cn/campus/resfile/2016-11-30/15/15.pdf · 沙孟海还用浓笔重墨写下了“我爱祖国各 地各乡,更多爱所生长的故乡”的字句。

! ! ! !从宁波东钱湖驱车 !"公里,穿过塘溪镇沿着静静流淌的梅溪溯源而上,只花四五分钟,就到沙村了。沙村三面环山,一面邻水,依山势而建,站在高处望去,峰峦叠翠,溪流清澈,被世人称为沙氏五杰的沙孟海兄弟,就出自这浙东小山村。今年国庆出游,为避开人流高峰,特地

选了一个相对闲适的地方———宁波东钱湖。游途中,偶尔看到有块导游牌上写着“欢迎游览塘溪镇名人故居群”,网上一查发现不太远,就直接驱车去了。塘溪镇是个名人辈出的地方。短短几

十年,走出了书坛泰斗沙孟海、革命烈士沙文求、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第一任省长沙文汉、中共谍报英才沙文威等五兄弟,以及生物学家童第周、昆虫学家周尧、传奇画家

沙耆等 #"多位享誉国内外的名人。沙氏故居 $%&%年对外开放,是一幢坐

北朝南的四开间砖木结构两层楼房,为沙孟海祖父于清光绪年间所建。楼房前院宽敞舒坦,视野辽阔。屋后有天井,紧挨后山,坡上竹影婆娑、繁花争艳,一株粗壮的银杏高入云端。这银杏据说为沙文求烈士当年在家乡开展农民运动时所植。沙文求是沙氏五杰中的老二,&'(#年入党,在沙村建立了中共宁波地委鄞县沙村支部并任书记。)'(*年奉调赴广州,同年 +月广州起义后遇害。

)'+!年,沙孟海与四弟沙文威回到鄞县故里,两人特地走到银杏树下合影留念。沙孟海还用浓笔重墨写下了“我爱祖国各地各乡,更多爱所生长的故乡”的字句。

离沙氏故居不远处的山坡上,当地政府辟建了一个中型停车场。我们到的时候,已有七八辆车停在那儿了。一旁有卖山货的村民说,来沙氏故居的游客大多自驾车过来,经常还会有老外的面孔。沙氏故居不用买门票,也没聘用穿套

装的工作人员,两个村民模样的老人守着屋子,这似乎更亲近且原汁原味。故居堂屋正中放着沙文求烈士的半身塑像,两旁廊柱上挂有沙孟海抄录的毛主席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在堂屋里呆了好一阵,来来回回边看边想,揣摩并感悟着沙氏兄弟当年的境遇和成长的历程……沙耆故居与沙氏故居相距约 #,米,也

是一幢清末民初的两层楼房。沙耆是徐悲鸿的学生,年轻时留学欧洲,由于疾病缠身,回国后长期蛰居家乡养病,在此度过了三十多个春秋,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画作。故居现在成了沙耆作品的小型展示馆,院内墙壁上,还能依稀看到房屋主人当年留下的字画印痕。沙耆晚年在上海开过画展,并被聘为文史馆馆员。童第周故居在童村,与沙氏故居隔着

梅溪水库。汽车沿着水库旁的山道一路前行,十来分钟就到了。童氏故居与沙氏故居布局和建筑十分相近。童先生是我国卓越的生物学家、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尧的故居在梅溪南岸,实在是时间太晚了,塘溪镇的四大名人故居,只得留一个下次再游了。回程路上,内心甚感塘溪一日饱满充

盈。无心插柳柳成荫!一块小小导示牌,不仅让人零距离享受了梅溪两岸的山光水色,更使人陶醉于斯境斯门的书香扑面。一路行来,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兼具,相得益彰,这是真正的风景啊!

! ! ! !闺蜜最近迷上了手作护肤品。聚会的时候献宝,拿出来的不是肥肥胖胖的手工皂,就是一管管口红、润唇膏,谈及各种配方更是头头是道。要知道,当初念书的时候她并不是化学课的爱好者。现在,却差点把闺房改装成实验室,量杯、温度计、加热器、模具一应俱全,熟悉硬油软油的分类和各种精油的用途,说起话来有种女科学家的知性和爽利。问起身边朋友,才发现迷上手作护肤

品特别是手工皂的不止一个两个。原因各异,有的是出于好奇,想了解自己每天使用的洗面奶、润肤露是如何做成的,含有哪些有效成分;有的是因为皮肤过敏,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有的是茹素后不想再用含蜂蜡的唇膏;环保主义者要寻找对环境更友好的洗护用品。而另一个原因———省钱,大家都没有提及,我猜想,由于用的是真材实料,且不能大量生产,省下的钱可能非常有限。说到省钱,英国作家蕾贝卡·艾许在

《省钱过好日子的幸福处方》一书里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追随大牌产品,化妆品

业市值惊人,各大品牌不惜花大价钱,借大明星的脸蛋,试图说服我们把辛苦赚来的钱花在最新的美容科技上,然而,最早的化妆品玫瑰叶粉是到 &+'& 年才被生产出来的,在那之前的好几世纪里,女性都是使用燕麦、小黄瓜、油以及自己花园里采下的天竺葵花瓣来保养皮肤的。

东方的情形同样如此,只须看一眼《红楼梦》第六十回的标题就会明了———《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来茯苓霜》。史湘云一觉醒来两腮作痒,疑似得了杏斑癣,向宝钗讨要蔷薇硝擦。第四十四回,又写宝玉是制胭脂的高手,曾对平儿说:“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又薄,这是尚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上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宝玉制胭脂时满心欢喜,手工制皂者们也说,比起

手作护肤品的实际效用,制作过程的愉悦感更让人沉醉。用甜杏仁油、乳木果油制护手霜,用玫瑰果油制面霜,用椰子油、棕榈油、橄榄油制肥皂,液体皂做成时其实是软软的半固体,用之前加温水调匀再滴入喜欢的精油,一个人静心静气做这些的时候,闺蜜会关闭手机,完全沉浸在与自己相处的时光里。每次配方不同,加上保质期短,在自己手中诞生的金盏花润唇膏、牛油果护发素种种,仿佛都成了有生命有不同性格的活物。

她也有个手作朋友圈,领头的是位台湾太太,天气好时大家会聚在一起,特别是做肥皂,因为长时间的连续搅打需要手劲,她们就接力作战。阳光正好的下午,古典音乐音量调小些,休息时喝杯茶,吃块小点心,分享些制作秘方和读书心得,正是释放压力、补充能量的好机会。说到完全天然的护肤品,现在已经很难得,而且越

天然越不容易保存。纯天然的护肤品和经过现代工艺加工制作的化学品,很难说孰好孰坏,受诸多因素影响,手工并不一定代表高品质,化学加工品也不一定对皮肤有害。

孜孜不倦研究手工皂配方的闺蜜很明白这个道理,碰到别人赠送大牌明星护肤品,她还是会欣然收下并认真使用。对她来说,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也好,花在肥皂盒里的古典时光也好,都是过好日子的幸福处方。

! ! ! !有外地朋友访新,我总是带他们或建议他们去新加坡植物园走走。去年它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再“推销”它的时候,免不了加上一句———它是新加坡唯一的世遗,也是世界上入选世遗仅有的三个植物园之一(另两个是意大利帕多瓦植物园、伦敦邱园)。被我这么一鼓吹,他们都会进园逛逛。遗憾的是南洋游园,天公不作美,动辄出汗,少了几分悠然舒畅,这没办法。植物园里挂牌的国家级遗产树有十多

棵,其中两棵是香灰莉木(-./0121)。我每次去,都会在这两棵树前逗留一番。两棵树“一胖一瘦”,先说那棵瘦树,它高大挺拔,树龄估计超过 (3"年,腰围(主干周长)大约 *4#米,高约 5,米,是植物园同类树种中最大的并且也是新加坡最珍贵的一棵香灰莉木。寄生在此树上的巨大藤蔓———羊角藤,估计也和它的“主人”一样古老。另一棵胖树则更加出名,因为新加坡五元钞票上的图案就是它。这棵树横向发展,枝干平行伸向大地。树龄超过 )#,年,高约 !,米。我十九年前刚到新加坡时,这棵“五元树”还可以接近,横出的树干非常低,估计当年孩子们一定喜欢爬上去玩耍。后来为了保

护它,四周用铁栏杆围上。香灰莉木终年常青,树皮布满深深的

裂纹。花期较为固定,每年两次,五六月盛开一次,十月或十一月会再次开放,傍晚时分尤为芳香。随着树龄渐长,花朵由乳白色逐渐转为黄色,香味也逐渐转淡。如此高大美丽的开花树,实在罕见。果实为红色小浆果,是鸟类爱吃的食物,结果期,满树小鸟叽叽喳喳争相啄食,好不热闹。它木质非常坚硬,不受白蚁侵害,可用

来造桥、做舟、建房。还可用它制作砧板,故也称南洋的砧板树。它是世上最上等的砧板,菜刀切割后的痕迹很快会弥合起来,有自然“抚平创伤”的功能,而且据说细菌无法在它身上存活。可惜现在都用新材料的塑料砧板,失去了木质砧板的种种天然优点。我的老师王润华教授对香灰莉木情有独钟,他家的砧板就是香灰莉木,不过师母淡莹说:“平时切水果蔬菜也不用它了,只有剁排骨剁鸡时才用。”看来,随着生活方

式的改变,超市食材的方便化处理,它也渐渐成为一种摆设了。王润华老师根据读音,自创了译名,称它“登布树”,为它作文又作诗。他写道:“新马早期大洋房的后院,都会种几棵登布树,它具有自然顽强的生命力,不需人工照顾。”不知毛姆的小说里是否提过香灰莉木,毛姆倒是用“木麻黄树”做了他一个短篇集的书名。

64 74 84 9:;<.;在 &'('至 &'5*年期间担任新加坡植物园园长助理,他在《=>?!

2@A. B;..2 :C D>E>?> 》(《马来亚的行道树木》)里写道:“如果被问到新加坡有什么独特的树,我们会指向东陵区的香灰莉木,其他大陆找不到如此上好的同类树种。”这里所说“东陵区的香灰莉木”,指的就是植物园里的香灰莉木。64 74 84 9:;<.;是著名的英国植物学家,他为新加坡的绿化及热带植物研究和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64 7484 9:;<.;住过的房子现在成了一间高档法式餐馆,名字就叫 9:;<.; 8:12.。

责任编辑∶曹 刚 视觉设计∶黄 娟

新民网:www.xinmin.cn易班网:www.yiban.cn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15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 新民汇社区版

肥皂盒里的古典时光

南洋的“砧板树”何 华

梅溪两岸景中行顾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