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群众健康 筑牢免疫屏障 六大举措 -...

Post on 18-May-2020

3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2019 年 12 月 1 日是第 32 个“世界艾滋病日”, 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死亡率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尚不可治愈、无疫苗预防。感染艾滋病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需要终身规律服药,精神压力增大。艾滋病病毒会缓慢破坏人的免疫系统,若不坚持规范治疗,发病后病情发展迅速。2018年,我国报告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14.9万例,其中性传播比例超过90%,平均每小时新发现 17 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如何确保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远离艾滋病威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六大举措,齐头并进,阻断艾滋病的传播与蔓延。

——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与媒体合作,定期播放艾滋病防治宣传公益广告;加强高危及重点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六进”(进学校、进工地、进社区、进企业、进场所、进医院) 活动。将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纳入各级各类技术培训内容;将学校、建筑工地、厂矿企业、公共娱乐场所、职业培训机构作为艾滋病和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的重要地点。

——加强疫情监测检测,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一是以哨点监测工作为主导,加强艾滋病疫情监测工作。目前,我市设立的6个国家级哨点和1个省级哨点,每年4月至6月,每个哨点监测400人,目的是要掌握该类人群HIV感染情况及行为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二是完善咨询检测网络,提高AIDS和HIV发现能力。我市共设立了33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室,免费为患者提供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市疾控中心建立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和初筛中心实验室,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42个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及87家检测点,鼓励医疗机构主动开展艾滋病、梅毒检测咨询服务,极大地提高了AIDS和HIV发现能力。三是加大检测力度和范围,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

除了疾控部门加大对艾滋病高危及重点人群的检测力度外,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积极开展对手术和输血前病人、性病门诊就诊者、孕产妇及其他就诊者的HIV检测,扩大检测覆盖面,确保最大限度早期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大力做好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工作。我市各地卫健部门均成立了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每年深入辖区娱乐场所、洗浴中心、美容美

发、酒吧茶吧、宾馆饭店、夜总会等场所进行综合干预,干预内容主要为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发展同伴教育宣传员,通过场所业主及同伴教育宣传员在高危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并开展咨询和检测服务活动。

——规范艾滋病治疗,提高治疗水平。全面落实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政策,完善就地治疗、社区治疗为主的抗病毒治疗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共建立了46个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点,病人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为90.15%。每年市疾控中心对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在治病人进行 4 次 CD4T 淋巴细胞检测,对治疗病人进行1次病毒载量检测,用于指导病人用药。

——落实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降低母婴传播发生率。近三年,我市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均达到99%以上。在孕产妇检测中强调以孕期检测为主,努力提高孕产妇早期检测率,保证各项干预措施及早落实。截至2019年10月,我市孕产妇孕期艾滋病检测率达到99.8%,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控制在3%以下。

——稳步推进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温床。吸毒者常常共用针管、针头,导致艾滋病病毒经血液实现传播。此外,吸毒者不安全的性行为也容易引起艾滋病病毒传播。为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管理和干预,我市2011年建立了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对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六大举措,我市有效地遏制了艾滋病疫情在我市的传播与蔓延。来自市传染病监测系统的数据表明,2017年至2019年,我市艾滋病疫情增长速度趋缓,每年报告病例数基本持平。

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市艾滋病疫情传播途径主要以性传播为主,通过性途径传播的比例从2004年的15.19%上升至2018年的99%,尤其是2019年1月至10月,新报告病例全部为经性途径传播。

针对我市的疫情特点,我市决定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艾滋病检测月”和“性病防治宣传周”系列活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艾滋病和性病防治宣传工作,倡导社会公众增强个人健康意识,正确对待艾滋病和性病。

最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多性伴侣且没有保护的性行为可极大地增加感染、传播艾滋病和性病的危险;坚持每次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预防艾滋病和性病的经性途径传播。此外,72小时内使用暴露后预防用药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比如,破损手指沾染艾滋病人的血液、同HIV感染者发生了无保护的性行为,可以使用暴露后预防用药。时间越早,保护效果越好,原则上不超过暴露后72小时。

2019年11月26日 星期二

第4期

焦 作 日 报 社焦 作 日 报 社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联办联办

总 策 划 :徐书立 冯志斌特邀统筹:张 艳编 辑:石 萍组 版:华保红校 对:张 苗 谢 斌

12焦作疾控

微信公众号

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博爱县寨豁乡卫生院了解预防接种门诊的软硬件设施情况。

任宝红 摄

六大举措筑起防艾大坝

——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治艾滋病工作纪实

本社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邮政编码:454001 电话:办公室3935143 总编室8797251 通联部8797276 发行中心8797555 广告中心8797222 、8797333 本报员工新闻职业道德监督电话:8797444 全年定价568元 自办发行 广告发布登记:焦工商广发字〔2019〕001号 上期本报开印:3:00 印完:4:30 印刷:焦作日报社印务中心 地址:焦作市示范区九州路908号 电话:3934290

情系群众健康 筑牢免疫屏障本报讯(记者梁智玲) 本着“‘不忘初心、牢

记使命’,全心全意为焦作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10月25日上午,市疾控中心主任徐书立带队前往博爱县调研基层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博爱县卫健委副主任郭令海、博爱县疾控中心主任吴利霞陪同调研。

徐书立一行首先对博爱县金城乡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所承办的省级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Vero细胞) 与三价流感裂解疫苗,联合接种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的临床研究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在实地察看了该项目实施流程、人员职责分工、病例和对照的选择、留观室基础设施配备等环节,以及与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二室主任叶莹就联合疫苗接种和单独疫苗接种的效果进行了深入交流后,徐书立指出,博爱县卫健委与县疾控中心要加强督导,密切协作,按照省疾控中心和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临床研究项目。同时,要总结经验,切实提升项目执行力。

随后,徐书立一行来博爱县寨豁乡卫生院,现场了解预防接种门诊硬件配置、人员配备,接种人员工资待遇、服务环境、接种流程和信息化建设等情况,并认真听取了乡卫生院和接种门诊负责人工作汇报。针对制约寨豁乡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发展的问题,徐书立要求,一是探索县聘乡用、乡聘村用的招聘模式,稳定基层接种人员队伍,切实解决人员老化、人才流失的难题。二是建立村级联络人工作机制,寨豁乡各个行政村要推选一名联络人负责全村适龄儿童疫苗接种预约工作,勿使因接种服

务半径远,而导致疫苗接种率低下,造成免疫空白区域出现。三是加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增加投入,完善设施,以提升预防接种服务为抓手,以点带面,带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发展,改变寨豁乡卫生院发展滞后的局面。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博爱县卫健委、县疾控中心要在政策、经费和人员等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倾斜和扶持,市疾控中心要给予技术支持,要齐心协力,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抓落实,确保寨豁乡卫生院各项工作长期稳定发展。

紧接着,徐书立一行来到寨豁乡玄坦庙村卫生室,询问村医收入、儿童疫苗接种等情况,以及是否落实乡医通知村医、村医通知村民的预防接种预约服务链。

针对偏远山区预防接种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徐书立强调,全市免疫规划工作要正视问题,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工作短板,筑牢免疫屏障,推动全市预防接种工作均衡协调发展,为焦作市人民的健康全心全意服务。

烟头不落地 焦作更美丽本报讯 (记者赵改玲) 抽完烟,烟头随手一

丢,已成为不少人很自然的“连环动作”。而如今,在焦作市,这种不文明行为正在得到有效遏制。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的要求,受市“四城联创”指挥部委托,市疾控中心承办了“焦作市控制吸烟宣传暨捡烟头兑奖品活动”(以下简称“捡烟头、兑奖品”活动)。该活动从11月15日开始到11月22日结束。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吸烟有害健康,戒烟越早越好”。活动倡议:弯弯腰、伸伸手,烟头不落地,焦作更美丽。

经过《焦作日报》报道后,本次活动接连受到《人民日报》、河南电视台、“学习强国”平台、今日头条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参与捡烟头的市民也接连在媒体、朋友圈中亮相,大有成为“网红”之势。

这一周多的时间里,在我市的公园、大街小巷、楼道、办公走廊里,随时都能看到不少市民伸伸手、弯弯腰,捡起小烟头的身影,这里不仅有幼儿园的小朋友、上中小学的学生,还有退休在家的耄耋老人,捡烟头的人群年龄跨度较大,小的四五岁,大的七八十岁。小烟头不管是“躲”在犄角旮旯里,还是“藏”在绿化带里,都逃不过市民的“火眼金睛”。

经过一周多时间“作战”,市民的“战利品”有多少呢?

上周五下午,在焦作火车站志愿服务亭门前举行的“捡烟头、兑奖品”活动有700多人参加,主办方共

收到3.6万余枚小烟头,发放了302套奖品,这些奖品包括洗洁精、书籍、抽纸等。“捡烟头不仅能净化我们的环境,还能领到奖品,好开心啊。”一名领奖者说。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齐振华说,烟草之害,害人害己。控烟,已成为以人为本、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体现。让我们共

同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远离烟草,拒绝烟草烟雾危害,践行健康生活新方式,为建设健康焦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了积极参加“捡烟头、兑奖品”活动,很多市民希望更多的人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乱扔烟头,对不听劝导者,建议列入文明“负面清单”,让其受到处罚。

市疾控中心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本报讯(记者梁智玲)11月11日上午,市疾控中心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在该中心五楼会议室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会议要求,全市疾控系统各级党组 (党委) 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深刻学习领会,自觉站在“两个维护”的高度学习全会公报全文,带头学原文、悟原理,切实增强学习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学深学透。要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和决策要义,创新谋划各项工作,坚决按照中央要求抓好落实。要结合主题教育做到融会贯通,自觉将全会精神贯穿到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全过程,切实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成效检验疾控各方面的工作,当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我市召开启动会重点布置空气检测工作

本报讯(记者梁智玲)2019年10月31日,我市空气污染(雾霾)对人体健康影响监测与防护启动暨培训会在市疾控中心召开。市卫健委副主任翟建春、疾控科科长李河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小随出席会议。各哨点医院主管院长、数据收集和数据上报相关人员共30余人参加会议。

张小随从空气污染成因、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等方面,重点讲解了监测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翟建春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雾霾监测工作,明确职责分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严格把关。他说,监测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以科学的态度严肃对待,扎实推进这项工作。

启动会上,雾霾项目办相关责任人就2019年新增工作对各哨点医院进行技术培训,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方案,全面收集电子化住院病例、门诊总量、急诊资料,并及时准确做好数据录入上报工作。参会人员纷纷表示,通过这次会议,他们对空气污染数据收集要求、注意事项和解决方案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为今后工作中各项目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性打下了扎实基础。

本报讯(记者梁智玲)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很多人在一生中不止一次患过流感。我市流感的流行高峰在冬春季,1~2月份达到高峰,市疾控中心提醒群众注意防范。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与普通感冒有以下几点区别:一是流感传染性强、季节性强;普通感冒则传染性弱,没有明显季节性。二是流感患者大多会有39摄氏度至40摄氏度的高热寒战;普通感冒不发热或轻中度热没有寒战。三是流感是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 (通常干咳),头痛、咽痛、肌肉痛和关节痛;普通感冒症状轻没有症状。

流感主要通过流感患者或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常见潜伏期为 1~4 天 (平均 2天),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从近几年我市流感监测情况来看,流行高峰均在冬春季,从10月下旬开始,流感活动水平逐渐上升,1~2月份达到高峰。不同时期流行的主要型别在不断变化,流行主要型别为H1N1、H3N2、BY、BV。目前,我市流感流行强度与前几年同期相比处于低水平。从河南省全省的监测情况看,目前流感病毒主要是甲型H3N2。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佳手段。四价灭活流感疫苗只适用3周岁以上的人群,三价灭活流感疫苗适用于半岁以上的所有人群。流感疫苗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可自愿自费选择接种,对可接种不同类型、不同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自愿接种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6月龄至5岁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半岁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孕妇和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对象。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接种,只要本年度的流感疫苗开始供应,希望人们尽早接种。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快,人们感染流感和接种流感疫苗之后所获得的抗体对新的病毒没有免疫力,建议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

除了接种疫苗,预防流感还需做好个人日常防护,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流感流行时,应避免去聚集场所,加强锻炼、均衡营养、提高抵抗力等措施都有助于预防流感。

本报记者 朱传胜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有何危害?

疾控部门对全市255家企业进行监测本报讯(记者梁智玲)水泥尘、煤尘、石棉尘等危害因素对从事相关职

业的人有何危害?自10月28日起,我市疾控部门开展了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主动监测活动,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市255家企业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

本次重点监测的行业包括煤矿、非煤矿山、冶金、化工、水泥生产、陶瓷生产、耐火材料制造、石材加工、宝石加工、汽车制造、蓄电池制造等,工作人员重点对这些行业中的水泥尘、矽尘、煤尘、石棉尘、铅、锰、苯及噪声8种危害因素进行了抽样监测。

为确保监测效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预防控制科的工作人员先后来到沁阳、温县、解放、山阳等县(市)区,对其中31家企业进行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主动监测,并对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

监测过程中,疾控工作人员现场听取企业相关负责人工作情况介绍,并深入岗位一线现场采样。在监测过程中,疾控工作人员对接触重点危害因素的工人佩戴的监测仪器进行了个体监测,并确保监测结果准确。

流感高发季即将到来

市疾控中心提醒群众注意防范

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博爱县金城卫生院调研联合接种临床研究项目开展情况。

高郑奎 摄

﹃捡烟头、兑奖品﹄活动,吸引了许多市民积极参与。

本报记者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