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美 - yptimes.cn“妈妈的歌”。 童年时,我没有儿歌,我的儿歌...

Post on 11-Feb-2020

2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2010.11.23 星期二|责任编辑:丝毫 视觉编辑:黄栋

了/解/知/识/杨/浦/的/第/一/窗/口 第7版

五角场·文苑

■时东兵

我说,雪有记忆不然,怎么会留下脚印足迹走到哪里脚印就延伸到哪里我想起,儿时的雪很大外婆拎着艰辛在寒风凛冽中把脚印留在了雪地里现在,每当看到雪中的脚印我会寻找外婆的身影好让雪中的脚印永远留在心里我相信,雪中的脚印就是通往天堂的路径留下的是灵魂带走的是思念

■张宏宇

赛场是一个大舞台挥洒汗水 释放激情无数次的磨炼只为今天美丽的一瞬跌倒 爬起挫折 坚强每个梦想都凝聚太多的泪水每次拼搏都孕育更高的超越荣耀属于金牌拼搏的过程才是完美光环今天你最美不管成功与失败我都要把美丽花环献给你今天你最美哪怕把遗憾留在了赛场但你勇往向前顽强的身姿依然会写在每个人的心中

金牌所有的拼搏多年的梦想点燃的激情铸造成灿灿的金牌努力 奋起 超越沉甸甸的金牌孕育着无数次的失败和千万次的磨炼不老的运动精神在金牌中闪闪发光坚定执着的信念让金牌更加地辉煌

有感于福原爱让球

·亲子物语·

■谢汝平文

·心情故事· ·诗抒胸臆·

你最美(外一首)

——写给亚运健儿

雪的记忆

·海外见闻·

俚语老歌

·岁月如歌·

■阳波文

·书山寻径·

听书上的话

秋意正浓 ■种楠 摄

星期天,我和儿子在家里看亚运会乒乓球比赛实况。

儿 子 从 小 就酷爱乒乓球,打得也不错,因此全神贯注地看着,还不停地用手比划。

当 看 到 日 本队与中华台北队的比赛时,儿子显得很兴奋,因为他很 喜 欢 有“ 瓷 娃娃”之称的日本乒乓球选手福原爱。

福 原 爱 与 中华台北队黄怡桦

比赛第二局,福原爱未失一球,将比分一直打到10:0。

儿子显得非常紧张,小拳头捏得紧紧的。

就在福原爱即将让对手一分未得的关键时刻,她却故意发高球出界,主动送给了对手一分。

儿子看到福原爱发球出界,突然站起身,用力鼓起掌来。

看到儿子鼓掌,我连忙问他,是不是为中华台北队终于得了一分而鼓掌?在我看来,作为中国人,从心理上认为中华台北队毕竟要比日本队亲近许多,大概儿子也是这个想法。

儿子却说,他是为福原爱鼓掌,反正赢得了比赛,没必要让对手得零分,那样对手会觉得很丢脸的。

儿子的话让我很感慨,记得以前上学开运动会时,口号总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能够在胜券在握的情

况下考虑一下对手的感受,表现出对手之间的友谊,这是对运动本身最好的诠释,也表现出人们互相尊重的美好情怀。

难得儿子小小年纪,能有如此想法。我问他如果是他在赛场上,遇到这样情况,是不是也会做出同样的举动?儿子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会。”

比赛本来是很快乐的事情,自己获得了胜利会快乐,对方得到了安慰同样也会快乐,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当然,作为竞技体育比赛,获胜永远是最重要的,这也是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想起看斯诺克比赛的时候,最喜欢看高手单杆过百,甚至是一杆清台,那种酣畅淋漓一气呵成的感觉也很爽。

与乒乓球比赛“短、平、快”不同的是,斯诺克比赛就要连续战斗,每打一次球,既要给自己留下便利,又不能给对手留有机会,那是融入智慧的比赛,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在这里,赢球也是对对手的一种重视,一种尊重,因为最起码你把他当成对手看待。

所以,不管哪一种规则的比赛,尊重对手是一个胜利者必须拥有的素质。

推及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同学还是同事,同样也是朋友加对手的关系,互相存在着竞争。每个人在奋勇争先的同时,也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让自己赢得落落大方,同时又给对手以激励。

在尊重对手的同时,才能赢得对手的尊重,有利于共同提高、共同进步,这种崇高的精神值得发扬。

人 到 中 年 ,开始往童年的路径走回去,从味觉到听觉,走回母 亲 的 中 年 时代,回溯自己的童年,逐渐喜欢

“妈妈的味道”、“妈妈的歌”。

童年时,我没有儿歌,我的儿歌就是“妈妈的歌”。“妈妈的歌”就是现在的俚语老歌,一半是民歌翻唱,以及借恋情方式表达来暗示中国当年的社会各种面貌。

每天晚饭之后,收妥杂事,漱洗后的母亲斜倚在床头上,似乎所有的情绪都已酝酿足够,一开口便哼唱起来。我们都知道这时不能去打扰母亲。

母亲唱歌时是活在自己的心情世界里,她的歌像一只冬眠的蝉,偶尔翻身一下,探寻初夏的阳光,这种阳光在我的心里低吟。

而我更像一只冬眠的蝉,不知道如何开口吟唱。真的唱起来了,就像一枚松脱的螺丝钉,无法紧扣心情。又像过水的青菜,无滋无味。母亲的歌如同磁铁吸附着我。

母亲不赞赏我的歌喉,倒是惊讶我对俚语歌的熟稔,甚至她不完全熟悉的歌,我也可以随着音乐哼唱几句,仿彿是在吟唱我的年代的歌。

其实,母亲并没有教过我任何一首歌,却曾认真教过我识简谱,从标示12345的数字中,我可以哼出C大调的“多瑞咪发索”,正确地唱着曲调。只是母亲不知道我也曾翻阅她床头的歌谱,偷偷地学唱,学会雅俗兼俱的俚语歌词。

我对俚语歌的喜好,是从歌词开始的 ,先看歌词喜不喜欢,再决定要不要学或唱这首歌。

俚语老 歌 一 般 分 三 段 歌 词 ,完整地描述或一篇爱情故事,或一则人生的悲欢离合,或一幕政治嘲讽剧。

在一首首俚语老歌谣里,我仿佛在目睹先人们的悲欢离合,从民生疾苦、儿女情爱、亲情流散,至国家政治、社会安危,都借喻了俚歌来抒发。

俚语老歌十分贴切地表述了过去旧社会里“村头的离别、赶车人的心声、讨饭人生活”的情景,彰显着黄天厚土、人与土地的关系。

■胡进升 文

从小就喜欢看书,在家翻小人书,在学校背语文书,自习时读课外书。我一直把“书上说”当成生活的常规武器,时不时地拿出来应用一番,结果,我惊讶地发现:书上的“话儿”不能听。

刚换牙的时候,父亲买了本《论语》,还常翻译给我听。当时不知道

“半部论语治天下”,只是觉得好玩,随意地记下一些。

爷爷炒菜时,切的都是大块的肥肉,非常油腻。端起筷子,想起孔子。老先生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我刚把肥肉扒拉到一旁,准备提建议,筷子就敲到头上。爷爷怒目圆睁道:有肉还嫌肥不成。只好捏着鼻子往下咽,噎得人直翻白眼。

稍微长大两岁,在连环画上看过“管宁割席”的故事。我上学时的条件很艰苦,但比管宁强多了,起码

不用铺张席子坐地上,我们坐的是宽宽的长条凳。一次,同桌看到地上掉了五分钱,连忙扑上去捡,害得我差点将凳子坐翻。我很鄙视他,打算在凳子上刻出一条“三八线”,与身边的朋友划清界线。正当我专心致志地用小刀刻画线条时,老师走过来,揪住我的耳朵,拉到教室外站了一个早上。

上高中时学过《诗经》,对这部史上最早的情书著作和恋爱专辑,我能背下不少。古代人就开放到爬上檀树,越过院墙,去与女孩子约会,我也决定效仿一番数千年前时尚帅哥的行为艺术。刚小心翼翼地跳下插满碎玻璃的院墙,一条黑狗扑了上来,紧接着女同学的家人出来,不由分说地扭着我的双手,拨打了110。第二天,走亲戚的女同学回来听说此事后,写了一封措辞尖锐的绝交信,这下连朋友都没得做,我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在单位饭堂吃饭,想起《水浒传》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情景,一时兴起,也决定将啤酒倒进碗里痛快地喝

上一次。当我被同事灌得分不清方向时,领导催促加班的电话响起。我脱口而出的“洒家”惹恼了领导,好在人缘不错,多方打点下,死罪免了活罪难逃,得到扣除一月奖金并记大过一次的惩罚。

一次休息,约好友一起玩牌,对方推三阻四地找借口,还拿老婆做挡箭牌,我火了,搬出《三国演义》里的经典台词教训和怂恿他:兄弟似手足,妻子如衣服,大丈夫何以重色轻友。话音刚落,发现贱内正虎视眈眈地瞪着我。结果可想而知,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一天——在家烧火、看孩子,外带一切家务。

三十而立的今天,我忽然想到宋朝一位皇帝的话: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回头看看,读了二十多年的书,过程中充满小插曲,结果却被那位有先见之明的领导言中:通过读书考上大学,走出农村,然后娶城里姑娘、买商品房、拿固定工资,俨然一个城市人。看来,书上的话不仅要听,还得认真仔细地听下去,一直到老。

■钱国宏 文

去孟加拉国考察时,正赶上该国的“国民团结日”,达卡街头人满为患,塞车严重。我们在街边拦住一辆正“堵”着的蓝色出租车。司机是位中年妇女,她友好地朝我们笑笑,点了点头。我们一看司机同意了,便迅速上了车子。司机惊讶地看着我们,脸上掠过一丝惊恐。见我们没有恶意,她比划着冲我们做

出“请下车”的手势。干吗呀,难道把我们当成“抢车劫匪”了?我们悻悻地下了车,心里老大的不满意:明明刚才你同意让我们上车的嘛,转眼怎么又不同意了呢?我们回到驻地,跟随团翻译一说,他哈哈大笑起来。原来孟加拉国的有些社交习俗特殊,“点头”意为“不同意”,这和中国的“摇头不算点头算”正好相反。而且,达卡的女司机一律拒载男客,这是该国的交通法规规定的,目的是为了让乘坐出租车的女士们有安全感。男乘客如果想乘女司机的出租车,必须有女士陪同。否则,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不灵,司机有权“依法拒载”。

■姜宝凤 文

每到初秋时节,街头巷尾总能见到一些用大铁桶烤红薯的小贩,把红薯往里面一放,过不了多时,热腾腾、香喷喷的红薯就可以出炉。有人受不了香味的诱惑,上前买上一两个红薯,用小纸一裹,一边迫不及待地扒掉红薯皮,一边用嘴吹着发烫的红薯往嘴里送。烧烤的红薯,香味四溢,把我带回到童年的记忆里。

小时候家住在农村,到处是大片的红薯地。到了秋天,扒开红薯叶,只见干燥的土地上裂开好大的

缝,一个个肥大的红薯清晰可见。我就和小伙伴们七手八脚地把它们挖出来,偷偷地找一个空地去烤红薯。秋天的田野里,干柴野草到处都是。于是,先在地上挖个深坑,燃起一堆熊熊大火,把红薯往火堆里一扔,便到一旁打闹去了。等火渐渐地熄灭了,我们也闹累了,当我们从灰烬里找到这些红薯时,它们都烧糊了,可待你去了皮,里面冒着热气儿的嫩黄香甜的瓤会让你馋得直流口水。我们一边享受这美味佳肴,一边恶作剧似的把满手的焦灰涂在别人的脸上。于是,一个个成了大花脸,那份天真野趣,那份快乐幸福,现在的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回家时当然免不了大人的一顿数落,嘴里含糊地答应着下次再也不敢了,可心里那个乐呀,早就计划着下次什么时候再去烤红薯吃……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