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北京、西安文化教育之旅此,不管是校董们还是校长们,大家都是走在华文教育道路上...

Post on 13-Feb-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欢迎各中文学校师生,教育工作者来稿传真:010 - 227 14 29电传 : li_pei_yan@hotmail.com sky_yan_zhao@hotmail.com 丹华网址 | Website

www.danhua.nl

校址 | Adres

Zuster Hennekeplein 80, 3033 BW Rotterdam

丹华学习普通话网址 | Website

www.danhua-putonghua.nl

136期

本期桃李园出版时间11月4日 下期桃李园出版时间11月25日

随着中国国力增强,世界各国华文教育蓬勃发展,近年来,国侨办举办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华文教育活动,世界各国华校应邀参加教师、校长培训以及各种形式夏令营活动的师生也越来越多。今年秋季,国侨办首次举办海外华校校董团活动,我应邀参加此项活动,也一并完成丹华文化教育中心在国内的一些华教事务工作。

我们是走在华文教育道路上的同伴

来自20个国家的80多名访问团成员,大多是各华校的校董会负责人和校长,笔者与访问团成员就多年来各校的华文教育历程进行了交流,彼此都谈到办校的艰辛与困惑,彼此共同的看法是:大家都是在为开展华文教育、造福华裔子孙,一路风雨兼程,一路跋涉前行,一样倾注心血,一样努力奋斗,因此,不管是校董们还是校长们,大家都是走在华文教育道路上的同伴。

国侨办副主任赵阳在其讲话中向访问团大多白发苍苍的成员们饱经风霜、为华教事业作出贡献深表敬意,而来自马来西亚的各华校校董们为捍卫华文教育忘我奋斗的精神则令笔者敬佩有加,据了解,华文是马来西亚华人的根,为保住这根,他们不仅出钱出力,为华校增砖添瓦,还常常要为争取政府对华校的某些承诺而执着奋战。在交流的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到,他们都有一颗赤子之心,很有使命感,这使命就是一定要把汉语和中华文化加以传承并发扬光大。这让笔者认识到,使命感对全世界的华文教育工作者是何等的重要,具有使命感的华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能在办好华校、发展华文教育的道路上克服困

难,不懈努力,贡献自己更多的力量。

海外华校应该学习和借鉴国内办学的好经验

北京八中怡海分校的校长尹小凤为校董访问团作了精彩的报告。笔者非常欣赏她,敬佩她,因为她不但具有凝聚人心的人格魅力,而且具有高超的管理学校的领导艺术。在她的领导下,八中怡海分校已经建成了一支优秀的干部和教职工队伍,教师们以渊博的知识底蕴、生动科学的教学方法、勤奋忘我的奉献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和尊敬。尹小凤谈到了对校长工作的感悟,她认为,校长处在学校的重要位置,要会用人,“三分管人,七分用人。”而教学质量则是学校的生命,学校要不断培训教师,教师也要不断进步,质量求生存,创新求发展 ……,这些办校经验都非常值得海外华校的领导学习。

北京七一小学的一堂语文公开课吸引了我。《圆圆的沙粒》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采用对话形式,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的议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的故事,说明了只有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才能实现美好的愿望。七一小学这位年轻的语文教师无论在生字生词的教学上,还是课文内容的教学上都以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明显加快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理解速度。另外,教师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兼顾自如,其中强调了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板书设计也准确、简要、明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位老师最后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虽然教学语言有些生硬,不过学

生们还是能感悟到课文语言文字的优美而起到感染的重要。这堂语文课让我再一次感到,多媒体教学和朗读在海外华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感受千年古都的文化神韵

重阳节当天,我们从北京乘坐飞机抵达十三朝古都西安,并且登上了距今600多年的雄伟壮观的古城墙。西安于我,是一个既遥远又熟悉的地方:说她遥远,是因为我们相隔千山万水,60多年未曾一睹她的风貌;说她熟悉,是因为我在40多年的中学、大学语文课教学和语文教材编写中,西安十三朝文化总是与我“相濡以沫”。小时候听父亲说过,西安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古都,“随便一锄头下去,都可能挖到文物”,如今,当我真真实实站在这古都的城墙上时,仿佛听到了千年时光的回音:秦时的兵马俑、大唐盛世的辉煌、唐朝名家大作……对文化的追忆一下子令自己思绪万千,我感觉时光还来不及倒回到现代的2010年重阳节,陕西师范大学的欢迎仪式已经开始了,我被邀代表38位校董、校长在这特殊而有意义的欢迎仪式上讲话。

我在讲话中感谢了国侨办为华校校董提供亲身体验中华文化,以及中国地方的特色多元、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的机会。我认为:校董们与海外知识分子们一样,都是走在传承中华文化和发展华文教育大道上的同伴,我们应该一起努力将中华文化和华文教育发扬光大。

在参观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之前,我们已经从师范大学宋副院长那里了解到兵马俑的发现过程:1974年3月,陕

西临潼县晏寨乡西扬村村民老杨先生在打井时,意外发现了许多碎陶人,他和村民们及时将之送到博物馆,后经考古工作者探测,才发现了已沉寂千年的秦兵马俑。后来我们也见到老杨先生,我只静静地、远远地望着他,心中充满了对他的敬仰之情。我觉得,只有亲临这举世罕见、占地面积达14260平方米的秦兵马俑博物馆时,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规模,什么叫声势,什么叫威武,什么叫震撼。不管是身穿战袍或身披铠甲、手里拿着青铜兵器的古铜色武士俑,还是昂首嘶鸣的战马,或是那“亲密无间”的战车,所有的一切都体现了秦朝气吞山河的气势,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西安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大唐芙蓉园,这是在隋唐芙蓉园遗址上建成的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山水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其独特的人文景观与历史遗韵让大家重温了大唐盛世的雄伟和典雅。陕西师范大学特意为访问团成员们量身定做了唐装,十分精致、艳丽,大家身穿唐装,漫步梦幻般的芙蓉园,观看《梦回大唐》歌舞,走进大唐的历史、感受大唐的文化、体验大唐文化的盛景,都不仅发出感慨: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盛唐文化之旅。

西安还有华清池、法门寺、乾陵、大雁塔、碑林、钟楼等等古迹,这片古老的土地为历史遗留下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考察这些文化景点都使我亲身体验了多元的中华文化。这趟十月北京、西安文化教育之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两座古都的千年魅力,也让我深刻感受到,这两座古老的城市正像我们的祖国一样,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正在日益强盛,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十月北京、西安文化教育之旅李佩燕

欢迎仪式

访问团成员

与尹小凤校长合照

语文教学公开课

在人民大会堂

西安城墙上的欢迎仪式

身穿唐装的代表们

秦兵马俑

西安城墙夜景

《梦回大唐》歌舞

大唐长安城

五月的阳光,十月的收获胡碎娟

第一次踏进丹华的校门,是在那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五月,也正碰上了丹华建校十周年纪念日,从丹华全体教师为庆典忙忙碌碌的身影中,我看到了一种凝聚力,一种属于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者的凝聚力,更是一种属于丹华的凝聚力。作为刚刚加入丹华的新成员,李佩燕校长除了让我参与庆典准备工作外,还专门对我进行上岗前的听课培训。

我主要听的是《中华字经》班林静老师的课,在听课之前我初步翻看了《中华字经》的内容,并和众多家长一样,产生了这样的疑惑:这些连我看了都觉得有些难认、难记的字,要让那些八、九岁的华裔儿童背认,岂非无稽之谈?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了第一堂听课工作。

上课一开始,林静老师就以音乐伴奏的吟唱方式让孩子们背诵《咏鹅》,再配上具体形象的肢体语言,尤其生动活泼,这时我看到孩子们脸上流露出的是一种对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引入让孩子们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接下来,林静老师开始了《中华字经》教学,她首先运用多种形式带领学生诵读,其中分轻重读,快慢读,分组读,吟唱读……形式各异的领读方式,消除了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疲乏感,只见林静老师先一手做着摸胡子的动作,一手搭着脉,读出“扁鹊灵医”,接着又一手拿着钉子,一手拿着锤子,模拟出木匠的动作,嘴里边念着“鲁班巧匠”,孩子们一看到这些有趣的动作,很快就把“扁鹊灵医”和“鲁班巧匠”记下来了,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体态语,把一些抽象意义的字词化为具体情景,从而加快孩子们的认读、背诵和理解。最后,林静老师以“邮递员阿姨来送信”的游戏将字脱离词组进行单字认读,游戏配上轻松的吟唱结束了45分钟的课堂教学。走出教室时,我已打消了最初顾虑,对《中华字经》教学产生了一定的信心,看来只要掌握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多种形式教学,就能让孩子们很快地吟读、背诵和掌握看似枯燥的《中华字经》。

在九月丹华新学期开学之际,我也成为丹华的一名正式教师,我一方面很庆幸自己可以成为丹华大家庭里的一员,另一方面也很担心自己是否能胜任这份新工作,虽然我在国内也从事过教育工作,但海外华文教育对我来说毕竟仍是一个新天地。

我带的是二年级3班,教的是与《中华字经》同出一门的《等级汉字》。在教学

过程中,我认真总结了上岗前学习到的教学经验,将其运用于《等级汉字》教学中,并不断进行尝试和摸索,坚持结合《等级汉字》的基本教学理念:图画性——节奏性——韵律性——表意性——组合性,融合集中识字、分散识字、韵语识字、归类识字、拼音识字、部首识字等诸多识字方法,比如在《等级汉字》第19的教学中出现“歪脖斜肩”字眼,在教识字时,我让孩子们做出歪脖斜肩的动作,同时教育孩子们平时上课不可以歪脖斜肩地坐着,以后在上课的时候,只要看到有孩子坐得不端正,我就问大家:“你们看他怎么坐的啊?”孩子们马上就会说“歪脖斜肩”,于是这个孩子立刻坐端正了,利用其表意性,我不仅让孩子很深刻地记住了“歪脖斜肩”几个字,同时也教育孩子养成了正确的坐姿。另外,本课还学习了“暑晒胳膊”和“胸胃肌肤”,我将其中的“胳膊、胸、肌肤”提出,让孩子们去寻找特点,孩子们很快就发现这些字都是“月”字旁的,还有很多孩子发现它们都是身体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我又引出了一些相关的字词,比如“肚、脸、肩膀、臂、腰”,让孩子们在自己身上寻找,这样的学习方法加深他们的表象记忆,在后面学习到的“兔腰鹅翅”时,孩子们很快就发现“腰”是“月”字旁,又是和身体有关的。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了归纳识字和部首识字方法,结合了其字词的表意性让孩子快速掌握了认字,在另外一些识字过程中,则结合一些小游戏和肢体语言动作,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力图寓教于乐。

一天,一个家长在送孩子来上课的时候对我说:“胡老师,我儿子在家里背《等级汉字》的时候,背到了“歪脖斜肩”的时候,做了一个歪着脖子,斜着一边肩膀的动作,我看到孩子很快乐的样子,还有些得意呢!”家长简单的一句话,让我更深刻地明白,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不仅仅只是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到自己的成就感。

经过一个多月的教学、探索和尝试,在丹华一些老教师的指导下,我努力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教学中的单调和枯燥,並结合孩子们的丰富想象力,竭力把老师的“教”和孩子们的“学”充分结合起来,带动和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金秋十月,我收获了孩子们的天真,收获了丹华老师们的热情,收获了学生家长的信任。作为一名新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者,这是我最大的成就和幸福。

胡碎娟老师 认真听讲 热情回应歪脖斜肩胡老师和她的学生们

编者的话:为适应HSK高级考试的要求,丹华初中部的老师们都非常注重对学生的

写作训练。开学至今,从初一到初三班的学生都已经写了不少作文,这里我们选登初二班几位同学在课堂上写的命题小作文,题目叫“一堂拆字课”。 几位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以不同的笔调,为我们描述了一堂有趣的拆字课。

一堂“拆字”课今天是星期六十月九日,在中文学校我们上了一堂“拆字”课。老师教了我们一些字的构成。例如,“聪”字。为什么“聪”字就是聪明呢?那是因为

“聪”的“耳”就是耳朵的意思。“丷”就是眼睛的意思。“口”就是嘴巴的意思。“心”就是心的意思。聪明就是要用你的耳朵听,用你的眼睛看,用你的嘴巴说话和用你的心想。那就叫聪明。

这堂课我学了很多字!非常有趣。(作者:胡禕慧)

今天星期六,我和同学们来到中文学校。老师教了我们如何“拆字”。拆字就是把字分成偏旁部首和其他部分。这堂课老师专门讲了一些汉字是怎样组成的。

大部分的字都是偏旁部首加上其他有意思的部分。比如说“贱”字。贱的偏旁部首是“贝”。贝的意思是钱,因为以前人们用贝壳付钱。“贱”看起来像你抱着钱。贱的意思是没钱,便宜。

老师还讲了“聪”字,这个字很有趣,因为你能把它分成四部分。“耳”的意思是会听;“丷”的意思会看;“口”的意思是会说;“心”的意思是会想,加在一起你就很聪明。

最后老师还叫我们“闷”字的结构。“闷”能被分成“门”和“心”,看起来像你的心被关在房间里面,所以意思就是你说不出心里的话,很孤独的活着。

这堂课特别有趣,我学到了很多,我希望我的同学们也是那么想的!(作者:林珊)

今天,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一堂拆字课。老师解释了汉字的起源。很久以前,中国人画了一些画,用这些画代表固定的意思,称

为“象形文字”。这些字慢慢演变成为了目前的汉字。以前,我是死死板板地学习生字的。没想到,一个字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含义!真是太

有意思了。(作者:章文奂)

今天杨老师在第二节课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拆字课。首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许多不同结构的字:贵、聪、闷、棍、因、水、藏和树。然后要

求我们把这8个字拆开,并且还要我们按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些字的组成。像“聪”字,我会联想起“耳聪目明”这句成语,就不会写错偏旁。当老师让我解释“棍”和“树”的意思时,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木是由树而来的,它可以由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棍”是有木头制作而成的,所以应该是木字旁。”我的一番话赢得了大家的赞同。其他的同学也踊跃说出了自己对其他的想法。

通过这堂有趣的课,让我们懂得了中国汉字生动形象的含义。今后,我们应该学会用更好的方法去学习它。

(作者:王子旭)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