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 314 2098882 佛館百對新人 幸福佛化婚禮 · 一提作文,馬上愁眉苦臉,憂...

Post on 26-Dec-2019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世間上的事,不要認為都很艱

難困苦,自己本身要有佛法、

信心。能幫助自己,為自己解

決問題者,還是自己。

佛 光 菜 根 譚

星雲大師╱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Merit TimesSt. Louis

聖路易佛光山 Fo Gung Shan St. Louis Buddhist Center

3109 Smiley Road, Bridgeton, MO 63044, USATel : 314 2098882

E-mail : fgsstl@gmail.com www.fgsstlbc.org

【記者陳玲芳高雄報導】佛光山二○一五年「幸福與安樂佛化婚禮暨菩提眷屬祝福禮」日前在佛陀紀念館大覺堂舉行,來自馬來西亞、印度、大陸廣州、上海及台灣的近百對新人與三百對菩提眷屬,在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福證及逾三千位親友見證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互相承諾「愛你一萬年」。

婚禮千人祝福佛館內外一片喜氣洋洋;新

婚夫妻與菩提眷屬接受佛光大佛、佛陀真身舍利加持;心保和尚任證婚人,主婚人則為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榮譽總會長吳伯雄、吳戴美玉伉儷;介紹人為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趙麗雲。

悅耳的〈結婚進行曲〉環繞全場,身穿中國式禮服的花童率先登場,百對新人沿著紅地毯,在司儀感性朗讀新人致父母感謝詞之下進入禮堂;眾人雙手合十唱誦〈香讚〉,佛化

時時不忘初心心保和尚開示,結婚是成家

之鑰,家庭和順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一場完美且感人的婚禮,能時時提醒雙方不忘初心,對經營婚姻有「加分」作用。他勉勵在座「新手」菩提眷屬,夫妻間不要講太多「理」,

相處之道在於「少計較、比較,多關心、關懷」。如同星雲大師開示:「夫妻雙方,是彼此生命中的恩人,要時時感恩,互相尊重包容。遇到不同看法時,要像跳探戈一樣,你進我退,家庭才會溫馨。」

連續五年擔任主婚人的吳伯雄恭喜新人與菩提眷屬,並期

許每對佳偶都能成為「經得起病痛、苦難考驗的老夫老妻」。趙麗雲表示,能在佛陀紀念館完成終身大事,是具大福報的殊勝因緣。

心保和尚領眾誦讀星雲大師所撰〈佛化婚禮暨菩提眷屬祈願文〉,祈求佛陀加被,人人建立美滿家庭。

婚禮更顯莊嚴。心保和尚帶領百對新郎、新

娘宣誓,引領新人在佛前許下永結同心的諾言,完成終身大事。隨後,在〈佛化婚禮祝福歌〉的樂聲中,新人交換戒指、項鍊、念珠等信物,完成誓約。

菩提眷屬同心今年菩提眷屬,結褵六十年

鑽石婚的有四對、五十年金婚有十七對、三十年以上一百六十對。其中高齡九十三歲的蔡金帶、蔡吳雪紅夫妻牽手七十年,四代同堂,其樂融融。三百對菩提眷屬由中華福報推廣協會理事長陳順章、蘇素賢伉儷等十二對代表宣讀誓願文:「我們互相扶持,永結同心。我們好因好緣,白頭偕老。」

自二○一一年佛陀紀念館落成開始,每年元旦的「幸福與安樂佛化婚禮暨菩提眷屬祝福禮」場場爆滿,新人與菩提眷屬沐浴在三寶加持中,皆深受感動。

佛館百對新人 幸福佛化婚禮

文/曾言

「除了錢,我什麼都賺到了!」當義工讓黃浤碧找到人生舞台,她在醫院、社會局等五個單位服務還不夠,深入偏鄉、挑戰自我,工作時的苦瓜心境,逐漸被歡樂填滿。

黃浤碧十多年前當幼稚園老師,工作壓力使她鬱鬱寡歡,又遭逢大哥久病去世,她自覺人生能掌握的時間很短,毅然向先生表明要離開奮鬥二十多年的職場,重新追求人生。

她當起全職義工,到社會局為獨居老人送餐,又到醫院、戶政、區公所與高中圖書館當義工,行程滿檔;後來又迷上

除了錢 什麼都賺到了

時間 活動名稱

周四15,29

10:00am-11:30amBeginners Meditation Class基礎禪修班

周日18,25

10:00am-11:30am

Dharma Service

光明燈消災法會

念佛共修法會

周日18,25

11:30am-12:00pm

Dharma Talk :

Ten Paths to Happiness

佛法開示 : 十種幸福之道

周日18,25

10:00am-12:00pm

Sunday Children’s Class

周日善童班 age:4-8

周日18,25

1:30pm-3:00pm

Buddha’s Light Choir

佛光合唱團

周日18

1:00pm-2:00pm

Cantonese Buddhism Class

Buddhist Etiquette

粵語佛學班 : 學佛行儀

周六24

10:00am-11:30am

English Buddhism Book

Club : The Biography of

Sakyamuni Buddha

英文讀書會 :

《釋迦牟尼佛傳》

周六24

2:00pm-3:30pm

Saturday Buddhism Class

周六佛學班

周六17

10:00am-12:00pm

Movie Club

電影讀書會

周日25

10:00am-12:00pm

Sunday Children’s Class :

“Storytelling by the Master”

周日善童班 :

“師父說故事”

周日25

12:00pm-2:00pm

“Laba” Porridge Day

臘八粥品嘗會

周二27

10:00am-12:00pm

Drama Day : Enlightenment

of Sakyamuni Buddha

法寶節 : 派送臘八粥

一月活動看板

百年佛緣

孩子教育 另類財富

尤其在全世界每家飯店的每個房間裡,都擺放一本,每年還會有善心人士不斷地去補充《聖經》數量;但在佛教,卻從沒人這麼做,現在終於有人發心印行《佛教聖經》,難道還要排斥,還不去支持嗎?

再說,基督教有基督教的「聖經」,佛教也可以有佛教的「聖經」啊!或許你說「聖經」這個名詞不好,改取其他名字,比方「佛教精要」或「佛教聖典」,也不是不可以。好比日本有個「佛教傳道協會」

,是企業家沼田惠範於一九六九年創辦的,他們就專門印製《佛教聖典》。不過,雖然他們也將《佛教聖典》擺放在飯店房間,提供旅客閱讀,但也只限於日本,並沒有人把它推廣到國際社會。

現在,楊秀鶴女士有這樣的理念,想結集佛經精要,讓它能在世界上普遍流傳,成為國際性的佛教聖經,這應是值得鼓勵與推動的。遺憾的是,許多佛教徒的性格,就好像公雞,只要看到其他雞子抬頭啼叫「咕、咕、咕」,就要圍過去啄牠一下。但是,真要叫他來為佛教發心,他又不肯。像這種不能隨喜、樂觀其成的心態

,可說是佛教界的大缺點。佛教所謂「不捨一法」,大

家應當共存共榮,不要因一點見解的不同,就彼此排斥。早期佛教在印度時,之所以分成很多部派,就是因為意見不同;佛教傳到中國後,也有所謂的「禪淨之爭」、「大小乘之爭」、「僧信之爭」,甚至為了戒律問題,引發爭論。其實,無論沙彌戒、比丘戒或菩薩戒,只要不違反佛教根本大戒,有什麼好爭辯的呢?

楊秀鶴女士是台灣佛教界第一位傑出的優婆夷,既能寫,也能講,尤其常在電台弘法,縱橫南北傳教,在佛教裡,是很難得的人物。

楊秀鶴居士 編印廣傳佛教聖典全是義工性質,一般信眾都鮮少參與,但我看她總是樂在其中,神情愉悅地為佛教服務。

此外,她對於佛教文化工作,也非常熱心。早年她曾編輯《佛教聖經》(後更名《三藏精要》)等佛典。我記得,她編印的《佛教聖經》出版時,雖然內容摘錄自佛教經文,但取名叫作「聖經」,也就掀起佛教界保守人士一陣批評風浪。

其實,許多佛教徒批評時,也要憑心想想,基督教的《聖經》,每年都印行幾千萬本,

文/星雲大師

楊秀鶴女士和我結緣得很早。楊秀鶴,馬來西亞人,生於民國前一年,台灣光復後,擔任空軍子弟學校校長,曾任文化大學輔導中心主任,晚年長住美國中部。

早期,她以一個在家優婆夷的身分,除了為公家機關服務外,還在佛門布施結緣、協助翻譯。她曾擔任煮雲、南亭、道安等法師的翻譯,難得的是,當時擔任翻譯,既沒人供養,乘車往來也要自掏腰包,完

百對新人與三百對菩提眷屬在佛前許下永結同心的諾言。圖/人間社記者陳碧雲

日本舞蹈,朋友見到她,都說:「妳變得不一樣了。」

黃浤碧隨巡迴醫療車至偏鄉服務,每月二、三次從台灣新北市板橋晃到石碇;當地獨居老人多,須攙扶阿公、阿嬤、協助量血壓,還得自備暈車藥,更怕小黑蚊侵襲,她說:「這才知道偏鄉醫療多艱難。」

以歡愉的心深入偏鄉,黃浤碧獲新北市衛生局頒發「特殊醫療貢獻獎」,她說:「這只是一個起點,還有太多需要服務的人。」

許多人以財富衡量人生,黃浤碧以事實證明,人生有許多「另類財富」值得追求。

文/大內高手

許多孩子最討厭的功課就是寫作文,每當學校規定要寫作文時,就會大呼小叫嚷著:「要寫什麼?」不然就是「還要寫多久啊?」寫作文對他們來說,簡直是難如登天。

今天兒女的功課就是寫一篇作文,還沒進門就聽到:「我不會寫,爸爸媽媽幫我寫!」身為父母的我們就得陪孩子耗到三更半夜,孩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身心俱疲,家長一邊講解一邊引導,才能將作文完成。

每次碰到作文功課,全家人一吃完晚餐,便戰戰兢兢地坐

幫兒女寫作文在書桌前,一起雞飛狗跳地「奮戰」寫出一篇文章。長期下來,孩子倒盡寫作胃口,只要一提作文,馬上愁眉苦臉,憂鬱起來,真是情何以堪啊!

起先,我和太太會依據作文題目曉以大義,每個段落要怎麼下筆,但孩子就是有聽沒有懂。最後,大人只好念一句,孩子寫一句;碰到不會寫的字詞,就直接寫給孩子看,省去查字典時間。

這樣寫寫擦擦折騰了一晚,作文裡的隻字片語都是父母的意思,孩子哪有學習成長、親自動腦思考的空間?兒女的作文哪會進步?反而衍生更討厭

、更懼怕作文,並視寫作為畏途。

後來我想通了,功課是孩子們必須自己負責完成的,不管拿四級或五級分都是他們的事,為人父母者不必越俎代庖,幫孩子完成他的功課。

教育無他,以身作則就對了。先從寫日記開始;之後練習寫小品文,並對外投稿看看;多與孩子一起分享討論自己或他人作品,每天營造一段親子閱讀時光,增廣見聞,醞釀寫作靈感;多觀察、用心體會、勤做筆記,就會日起有功。

果真我們父母改變作法之後,兒女不再視寫作為惡虎猛獸,現在已經能輕鬆握著筆桿抒發己見,愉悅地享受寫作的樂趣。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