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台灣三大區域產業發展與製造業 1000...

36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31 第三章 台灣三大區域產業發展與製造業 1000 大分析 第一節 台灣三大區域與工業地域產業發展 一、台灣地區三大區域產業發展 (一)北部區域 本研究範圍中,台灣地區北部區域共計有 9 個工業地域,其中包括台 北汐止、新店文山、三重新莊、土城樹林、桃園龜山、大園觀音、中壢平 鎮、北新竹及南新竹,其空間分布參見下圖 3-13-1:北部區域工業地域分布圖 本研究依序劃分北部區域工業地域;在台北縣、市方面,主要依照國 道一號及三號沿線加以劃分,並合併鄰近鄉鎮市,在國道一號的部分沿線 劃分出兩個工業地域:台北汐止、三重新莊,國道三號的部份沿線劃分出 兩個工業地域:新店文山、土城樹林。在桃園縣轄區的部分,由於台北縣 林口鄉的工業區分布及性質與龜山鄉較為相近,故合併為桃園龜山工業地 域,依照工業區空間分布情形,將桃園共劃分為三工業地域:桃園龜山、

Upload: others

Post on 09-Sep-2019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31

    第三章 台灣三大區域產業發展與製造業 1000 大分析

    第一節 台灣三大區域與工業地域產業發展

    一、台灣地區三大區域產業發展 (一)北部區域 本研究範圍中,台灣地區北部區域共計有 9 個工業地域,其中包括台北汐止、新店文山、三重新莊、土城樹林、桃園龜山、大園觀音、中壢平

    鎮、北新竹及南新竹,其空間分布參見下圖 3-1。

    圖 3-1:北部區域工業地域分布圖 本研究依序劃分北部區域工業地域;在台北縣、市方面,主要依照國道一號及三號沿線加以劃分,並合併鄰近鄉鎮市,在國道一號的部分沿線

    劃分出兩個工業地域:台北汐止、三重新莊,國道三號的部份沿線劃分出

    兩個工業地域:新店文山、土城樹林。在桃園縣轄區的部分,由於台北縣

    林口鄉的工業區分布及性質與龜山鄉較為相近,故合併為桃園龜山工業地

    域,依照工業區空間分布情形,將桃園共劃分為三工業地域:桃園龜山、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32

    大園觀音、中壢平鎮。在新竹縣、市方面,工業區空間分布情形明確,劃

    分為南、北兩個工業地域,新竹北部以湖口鄉的新竹工業區為主軸,而新

    竹南部則為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所在地。 北部區域並無加工出口區分布,而科學園區則以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為主,其中竹科龍潭園區位於中壢平鎮,而面積較小的新竹生醫園區位於北

    新竹,以及竹科主要生產基地新竹園區位於南新竹,三園區合計 744 公頃;北部區域除都市計畫工業區外,編定工業區亦是北部工業用地供給的主軸

    之一。 整體而言,北部區域以有首都優勢的台北汐止工業地域為首,銜接擁有世界知名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南新竹工業地域,形成一強勢的科技廊

    帶,整體是以半導體和電子零組件、通信資訊及機械器材為主軸,此外,

    鋼鐵及機械、機電及家電產業、化學下游與運輸產業群亦於其間分布,顯

    示了北部區域產業專業化和多樣化並存的發展現象。 在台北汐止工業地域中,台北市為首都所在地,擁有良好的投資條件與優勢競爭力,不論是公私部門方面都有亮麗的成績,如:政府公共建設

    投資、企業總公司進駐或設廠、科技人才聚集,整體的表現上都明顯的優

    於台灣區域內其他城市。透過整理行政院主計處工商及服務業普查的統計

    資料來檢視工業地域,也可發現台北汐止工業地域之生產性服務業廠家數

    與員工數、科技機構數量、碩博士人數等,的確優於其他工業地域。在過

    去文獻中不難發現,首都一向為國家內企業總公司或外資企業總公司首

    選,扮演台灣對世界門戶的台北,在台灣經濟實力日增及國際投資舞台上

    發光的同時,也漸漸具有世界城市之功能特徵 (Friedmann, 1986; King, 1990; Tayor, 1997),可見台北汐止工業地域的發展不僅是北部區域發展的重要地帶,更是牽動台灣經濟的關鍵核心。 由台北汐止工業地域出發,銜接整個北部科技廊帶的另一個重要巨頭,便是南新竹工業地域。南新竹是世界知名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主要基

    地所在,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民國 69 年 12 月 15 日設立,是台灣第一個科學園區,在政府經過多年的努力,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已成為世界上發展成功

    的科學園區之一。而新竹地區之製造業在這樣的氛圍下,持續在台灣地區

    科技產業擁有領導地位,近年三級產業亦逐漸發展。整體而言,科學園區

    及周邊地域享有特殊產業氛圍,其聲譽對專業人才、資本有巨大的磁吸效

    應,而互動交流之網絡關係,形成知識、技術外溢的主軸。在基礎環境方

    面,大學院校、創新育成中心和其他科技機構比例亦不低,有效地促進知

    識流的傳遞。實際上,南新竹在製造業研發經費也的確是 26 個工業地域中最高的,在科技製造業主導之下,南新竹的科技製造業的專業化程度,亦

    比其他地域高出許多。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33

    (二)中部區域 台灣地區中部區域共計有 11 個工業地域,其中包括竹南頭份、銅鑼三義、台中港、潭子豐原、台中、太平大里、北彰化、芳苑、埤頭員林、斗

    六、麥寮,其空間分布參見下圖 3-2。

    圖 3-2:中部區域工業地域分布圖

    本研究依序劃分中部區域工業地域;就苗栗縣轄區而言,工業能量相當龐大,可劃分為南北二個工業地域:竹南頭份、銅鑼三義,乃因竹南頭

    份為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所在,亦享有鄰近新竹科學園區主要基地的地

    理優勢,在銅鑼三義方面也有開發中的銅鑼基地,具有未來潛力。在台中

    縣、市方面,共劃分為四個工業地域:台中港、潭子豐原、台中、太平大

    里,主要依據國道一號沿線和台中港地理位置分為台中港工業地域,國道

    三號沿線劃分潭子豐原,台中市和烏日鄉以國道三號相連接合併成為一工

    業地域,另按照工業區分布劃設太平大里工業地域。彰化縣方面由於工業

    區眾多但普遍狹小分散,故劃分為北、西、東三個部分,大略依據工業區

    分布情形分為北彰化、芳苑、埤頭員林三工業地域。至於雲林縣有兩個工

    業地域,一為麥寮工業地域是台塑六輕的所在地,其中有麥寮工業專用港,

    而斗六工業地域有國道一號和三號在交通上的串連。 和北部區域有所不同,中部區域有三個加工出口區,並有部分的竹科基地以及正在開發中的中科台中園區和虎尾園區。中部區域的編定工業

    區,有些甚至大幅超越都市計畫工業區面積,成為本區工業用地供給的主

    要來源。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34

    1980 年代以前,台灣地區的產業發展高度集中在北部區域,中部與南部區域則遠落於其後。1980 年代以後,雖然中部、南部區域仍落後於北部區域,但其在台灣地區的重要性卻逐漸提高,區域差距逐漸縮小。1976 年中部區域一級產業比重幾近五成,二級產業約兩成左右,至 1981 年一級產業開始下降,二級產業開始發展,其中製造業為 23.12%,往後的 20 年中部地區製造業已超越其他產業,開始有產業群聚的現象產生。 中部地區一向以精密機械產業為主要的產業群聚特色,特別在工具機產業方面,群聚來自於累積過去紡織業(縫紉機)及自行車業在中部地區

    的金屬加工發展之厚實基礎,再透過新型外包廠的大量出現,有利人員流

    動、技術擴散與學習,以深化廠商間之協力生產網絡關係,並於 1990 年代公共研發單位的轉型和出現,進一步成為整合資源和共同收集資訊與研發

    的中介單位,形成區域內研發單位與生產網絡結合的高度互動學習機制。 以行政院主計處公告之九十年工商及服務業普查總報告資料統計,中部區域製造業場所單位數目佔全國三分之一強。而目前中部區域總場所單

    位數最多家為金屬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塑膠製品製造業。在中部各

    個工業地域方面,皆結合了其所在各縣市發展優勢之產業。 在台中縣市方面,其為台灣中部區域之發展核心,其工業發展規模僅次於台北縣市、桃園縣及高雄縣市;而服務業之發展活力排名全國第四位,

    僅居於台北市、台北縣及高雄市之後,在製造業方面,以機械設備製造修

    配業表現較為出色,其次為金屬製品製造業。在大台中地區的台中港、潭

    子豐原、台中、太平大里四工業地域,以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及塑膠製品

    製造業最具優勢,佔中部區域約一半之家數,可見其強烈的競爭優勢。在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自 91 年 9 月奉行政院核定,92 年 7 月台中園區動工開發後,已為成為中部區域的高科技發展核心,位居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竹

    南、銅鑼、龍潭園區與南部科學工業區園區台南與高雄園區間之中心位置,

    由於具備自然條件上的充沛資源與與人文環境條件上的最佳區位機能,其

    可望串連竹科和南科形成完整的台灣西部科技走廊,而台中港、潭子豐原、

    台中、太平大里這四大工業地域,將成為中部區域產業發展之關鍵核心。 苗栗縣方面,竹南頭份和銅鑼三義工業地域之金屬製品製造家數最多,本身工業能量相當龐大,雖然區內產業發展以傳統產業為主,由於鄰

    近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所在,享有地理鄰近性的潛在優勢,在銅鑼三義

    方面也有開發中的銅鑼基地,具有未來潛力。在北彰化工業地域方面,整

    體受到台中都會區帶動的發展,在產業的氛圍上有某種程度的連結性,在

    製造業方面以其金屬製品業為最多,居中部區域之冠,其次為機械設備製

    造修配業、紡織業。至於雲林縣內有兩個工業地域,一為麥寮工業地域是

    台塑六輕的所在地,另一為斗六工業地域,整體以傳統工業發展為主,製

    造業則集中於食品及飲料製造業最多,由於雲林主要產業結構為農業,耕

    地面積佔全縣面積一半以上,故農業發展為本縣主要之經濟活動,在製造

    業上的工業能量顯較其他工業地域較弱。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35

    (三)南部區域 台灣地區南部區域共計有 11 個工業地域,其中包括麻豆、官田、台南新市、路竹岡山、高雄鳳山、大寮仁武,其空間分布參見下圖 3-3。

    圖 3-3:南部區域工業地域分布圖

    在台南縣、市方面,共劃分為三個工業地域,分別為國道一號沿線的麻豆工業地域,南科台南園區及其附近地理鄰近轄區合併台南市成為台南

    新市工業地域,為面積最大的工業地域,乃因其內都市計畫工業區、編定

    工業區及南科台南園區共同造就所致;官田工業地域則以曾文溪與台南新

    市工業地域為界。 高雄縣、市計有三大工業地域,北部高雄市有國道一號與三號的交會,另將地理鄰近的鳳山市加以合併,成為高雄鳳山工業地域,主要的依據為

    交通道路系統的支援(省道);最後考量高雄縣、市工業區空間分布和道路

    系統的連接(省道和高雄環線),劃分出大寮仁武工業地域,大寮仁武和高

    雄鳳山之地域面積僅次於台南新市,主要也因都市計畫工業區和編定工業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36

    區供給較多。南部區域工業用地供給,於高雄鳳山、大寮仁武有加工出口

    區之分布,科學園區部分則有南科台南園區和南科高雄路竹園區在其中。

    南部區域的編定工業區與都市計畫工業區,皆為本區工業用地的重要供給

    來源。與北部、中部工業地域相比,南部區域的工業地域面積普遍而言較

    大,各區在面積上較無差異。 南部區域在資源分配及產業發展類型上,與北部和中部區域有迥然不同的差異,過去的產業發展乃由台南至屏東沿高速公路成為傳統與重化鋼

    鐵產業的專業化區域(周志龍,2002)。鋼鐵部門在空間的分佈,主要集中「台南縣」與「高雄縣市」,三個縣市廠商數、員工數和生產總額在南部區

    域合計皆超過 50%以上,且鋼鐵部門在三個縣市的員工數與生產總額都佔有一定程度之比重。相關的「金屬製品」部門主要亦集中在台南縣與高雄

    縣;傳統產業方面,麻豆與官田工業地域在傳統紡織和食品與飲料加工業

    有較高比例,台南新市工業能量強大,有多種產業群聚,主要以傳統製造

    業為主,包括食品與飲料加工業、化工原料、鋼鐵製造業與基礎機械製造

    業,為南部區域發展的關鍵核心之一。 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的設立之後,使得南部區域整體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得以提升,範圍包括台南園區、高雄園區及高雄生物科技園區;台南園

    區位於台南縣新市、善化及安定三鄉鎮之間,面積 1,038 公頃,屬於台南新市工業地域;高雄園區位於高雄縣路竹、岡山及永安三鄉鎮之間,面積

    570 公頃,屬於路竹剛山工業地域;高雄生物科技園區位於高雄市楠梓區,面積約 8.4884 公頃,屬於大寮仁武工業地域。 過去高雄整體都會區域,以鋼鐵及石油重化工業為主,周邊牽引出相關金屬製造業以及或學材料製造業的發展。大寮仁武整體在高科技產業方

    面有不錯的表現,為南部區域高科技化最高的工業地域,可見其在轉型上

    有不錯的成果。高雄地區產業結構朝向科技化之轉型,促進大高雄地區如

    路竹科學園區、高雄楠梓科技加值園區、高雄生物科技園區、高雄多功能

    經貿園區等高科技產業的經營與發展,以科技與管理帶動現代化發展,提

    升在地的競爭力。 綜上所述,整體南部區域由於過去發展以傳統產業為主,在科學園區、生技園區與加工出口區的元素加入以後,在科技與傳統產業的比例上漸趨

    平衡,可以見得未來的產業發展有相當的潛力,以實現台灣高科技產業南

    北雙核心的目標。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37

    二、區域賦能指標分析 (一)製造業廠商數與員工數 在過去文獻中,發現產業群聚指標多以該地員工數為製造業集中度指標,而製造廠家數亦為指標之一,本研究一併納入。本研究採用 70 年、80年與 90 年工商及服務業普查資料,依據上述劃分工業地域之準則,將鄉鎮市資料合併為 26 個工業地域,整理如下表 3-5。 表 3-1:90 年工業地域製造業廠商數與員工數表

    工商普查 地域名稱 70 年工商普查 80 年工商普查 90 年工商普查

    區域 工業地域 廠商 (家數)

    員工數

    (人) 廠商數

    (家數)

    員工數

    (人) 廠商數

    (家數) 員工數

    (人) 台北汐止 9326 201753 10359 193389 9795 251949 新店文山 684 35232 1485 42381 1550 45659 三重新莊 9062 167637 17023 209362 16810 187235 土城樹林 5760 176531 13426 224415 13100 177608 桃園龜山 2554 132536 5842 169956 7330 164391 大園觀音 464 19778 1092 37895 1479 53797 中壢平鎮 1459 97578 3499 131379 4240 124919 北新竹 1038 43359 1732 58459 1745 56470

    北部

    區域

    南新竹 2719 46619 4571 78445 3163 117247 竹南頭份 1221 34507 1573 38075 1363 27777 銅鑼三義 1454 38554 1804 40994 1408 24942 台中港 181 5641 5091 79744 5377 63445 潭子豐原 192 7975 8700 116239 8682 96717 台中 5597 74218 8356 98768 7561 83690

    太平大里 103 3574 5933 69748 6736 62468 北彰化 7647 107258 10616 130415 12107 118024 芳苑 325 2660 358 5460 379 6141

    埤頭員林 3501 50652 4515 64654 4472 46083 麥寮 343 2244 353 2998 330 9492

    中部

    區域

    斗六 1214 28694 1682 38624 1638 30080 麻豆 1463 37607 1644 31111 1494 27050 官田 359 8612 494 16407 497 15883

    台南新市 9001 158398 12636 198493 12373 177162 路竹岡山 1283 35345 2226 50971 2986 50521 高雄鳳山 3377 145230 4573 121887 5066 94812

    南部

    區域

    大寮仁武 1071 71982 2331 108616 2839 89727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 70 年、80 年與 90 年工商及服務業普查資料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38

    (二)傳統與科技廠商 本部分採用區位商數(LQ)為劃分標準,區位商數為專業化程度之衡量指標,主要說明地區間各產業的相對重要性,或是各產業在某地區的特

    殊程度。區位商數公式如下,此處 t 指某項傳統製造業和科技製造業:

    T

    Tt

    t

    t

    EE

    EE

    LQ =

    其中 tE :代表該工業地域 t 製造業之員工數

    E :代表該工業地域製造業之總員工數

    TtE :代表全國 t 製造業之總員工數

    TE :代表全國製造業之總員工數

    LQ 值大小所代表的意涵為:當 LQ=1 時,表示該工業地域 t 產業規模恰能滿足當地需求,沒有多餘產能可供輸出;當 LQ >1 時,表示工業地域t 產業之規模超過本身需要,且有多餘產品輸出至其他地區或工業地域,這些輸出部分,被視為基礎產業活動;當 LQ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39

    表 3-2:專業化分析表 製造業 LQ

    工業空間分析單元 傳統製造業 LQ 科技製造業 LQ

    台北汐止 0.61 1.36

    新店文山 0.63 1.34

    三重新莊 0.99 1.01

    土城樹林 0.96 1.04

    桃園龜山 0.75 1.23

    大園觀音 1.24 0.77

    中壢平鎮 0.70 1.28

    北新竹 0.66 1.31

    北部區域

    南新竹 0.22 1.72

    竹南頭份 0.93 1.06

    銅鑼三義 1.40 0.63

    台中港 1.36 0.67

    潭子豐原 0.85 1.14

    台中 0.96 1.04

    太平大里 1.04 0.96

    北彰化 1.55 0.50

    芳苑 1.93 0.14

    埤頭員林 1.65 0.40

    麥寮 1.84 0.23

    中部區域

    斗六 1.73 0.33

    麻豆 1.66 0.39

    官田 1.63 0.41

    台南新市 1.07 0.94

    路竹岡山 1.54 0.50

    高雄鳳山 0.98 1.01

    南部區域

    大寮仁武 0.92 1.0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 90 年工商及服務業普查資料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40

    (三)產業集中度 源自於 Maeshall-Arrow-Romer(MAR)外部經濟、專業化經濟,或稱地方化經濟,主張都市內之某種產業因廠商聚集而得以共享生產要素,以

    降低生產成本,在這樣的概念下,廠商在區位上的地理鄰近性將有助於促

    進廠商間的知識外溢、默示知識移轉,以及技術擴散,整體的發展將形成

    一個良性循環,使產業得以持續成長(Glaeser et al.,1991)。 在衡量產業集中度指標的方法上,過去文獻中多透過地區的產業就業人口數表示,產業就業人數反映了產業員工在空間聚集的特性,產業就業

    人 口 數 越 多 , 代 表 該 區 域 產 業 之 聚 集 效 果 越 大 ( Glaeser et al.,1991;Dekle,2002)。本研究以工商普查資料計算各工業地域產業集中係數,如下表所示。 表 3-3:產業集中係數表

    產業集中係數 產業集中係數工業空間分析單元 70 年 80 年 90 年

    台北汐止 0.4447 0.3092 0.4015 新店文山 1.1490 0.9870 1.0434 三重新莊 1.5141 1.5006 1.4950 土城樹林 1.4090 1.3214 1.2148 桃園龜山 1.3848 1.4931 1.4502 大園觀音 1.3788 1.6088 1.7795 中壢平鎮 1.4745 1.6005 1.5211 北新竹 1.4681 1.7141 1.7260

    北部區域

    南新竹 1.1006 1.2524 1.3338 竹南頭份 1.4248 1.6081 1.4746 銅鑼三義 1.2894 1.2452 1.1568 台中港 0.1352 1.4797 1.4827 潭子豐原 0.1368 1.6292 1.7417 台中 0.8216 0.7626 0.6732

    太平大里 0.1252 1.6277 1.6381 北彰化 1.5484 1.6134 1.6982 芳苑 0.6771 1.2421 1.7564

    埤頭員林 1.3038 1.3972 1.3959 麥寮 0.5074 0.6216 1.0645

    中部區域

    斗六 0.9761 1.1579 1.1034 麻豆 1.3315 1.0032 1.1681 官田 1.3399 1.4978 1.5495

    台南新市 1.3539 1.3093 1.3741 路竹岡山 1.3152 1.4187 1.4773 高雄鳳山 0.8187 0.6408 2.2087

    南部區域

    大寮仁武 1.6514 1.7130 2.287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 70 年、80 年、90 年工商及服務業普查資料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41

    (四)多樣化程度 經濟源於 Jacobs 外部經濟,亦稱都市化經濟,為都市內產業間互動與知識外溢所產生的外部效果,在不同的產業間形成技術的擴散與知識的傳

    播(Jacobs, 1969)。H.H.I.指標的數值越高,顯示廠商所面對的產業區域多樣性越低;反之,數值越低則顯示產業區域多樣性越高。 表 3-4:多樣化程度表

    H.H.I. 產業多樣化 工業空間分析單元 70 年 80 年 90 年

    台北汐止 0.7266 0.8356 0.8441 新店文山 1.1350 0.9700 1.2520 三重新莊 1.7775 1.7390 1.6844 土城樹林 1.5676 1.4079 1.3417 桃園龜山 1.5253 1.6726 1.6085 大園觀音 1.5220 1.9148 2.4561 中壢平鎮 1.7836 1.8971 1.6343 北新竹 1.6676 2.1381 1.8364

    北部區域

    南新竹 1.0610 1.2797 1.7676 竹南頭份 1.5780 1.9038 1.4424 銅鑼三義 1.3421 1.2359 0.9715 台中港 1.5784 1.6549 1.4444 潭子豐原 1.7837 1.9606 1.8754 台中 0.9266 0.8642 0.9029

    太平大里 2.0212 1.9507 1.8403 北彰化 1.8466 1.9241 1.8903 芳苑 0.8187 1.3237 1.1100

    埤頭員林 1.3940 1.5273 1.3855 麥寮 0.9827 0.9088 1.1212

    中部區域

    斗六 0.9615 1.1490 1.0380 麻豆 1.4118 1.0754 1.1370 官田 1.4532 1.7232 2.2100

    台南新市 1.4745 1.3997 1.3014 路竹岡山 1.3962 1.5360 1.7183 高雄鳳山 0.8315 0.7281 1.0937

    南部區域

    大寮仁武 2.0654 2.1385 1.9857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 70 年、80 年、90 年工商及服務業普查資料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42

    第二節 製造業 1000 大企業投資空間分析

    一、製造業 1000 大企業總公司整體現況 (一)產業類別分析與產值分析 依據天下雜誌 2007 年製造業 1000 大統計資料分析,台灣地區製造業前1000 大企業,以金屬原料與製品業廠商最多,佔製造業 1000 大總廠商數13.2%(132 家);其次為電腦周邊與零組件廠商,亦占約 13%(129 家);第三及第四分別為電子產業和半導體產業,各佔 12%與 9%,第五及第六的光電及精密儀器與機械設備則各佔 7%,詳見圖 3-5。

    電腦系統3%

    塑膠與橡膠製品2%食品與食品原料3%

    金屬原料與製品

    13.2%

    電腦周邊與零組件

    12.9%

    飲料1%

    造紙1%

    家電2%

    石化原料2%非金屬礦物製品2%

    製藥與生物科技1%

    其他運輸工具1%

    其他製造業1.4%

    汽車及其零件 4%

    化學材料與製品 5%

    通訊與網路 4%

    半導體 9%光電 7%

    紡織成衣皮革 6%

    精密儀器與機電 7%

    電子 12.3%

    圖 3-4:台灣地區 1000 大企業產業類別家數百分比圖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2007 年製造業 1000 大

    在 1000 大企業營收方面,以電腦系統產業最高,佔台灣地區製造業 1000大 21.8%,其次為石化原料佔 13.4%,半導體產業佔 10%,金屬原料與製品佔 9%,詳見圖 3-6。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營收(億元) 37479 23042 17187 15628 15577 13526 8666 6250 4647 4621 4090 3649 3500 2798 2117 2088 1901 1245 1076 1046 565.2 476.6 449.3 123.2 113.2 69.76

    百分比 21.80 13.40 10.00 9.09% 9.06% 7.87% 5.04%3.64% 2.70% 2.69% 2.38%2.12% 2.04% 1.63% 1.23% 1.21%1.11% 0.72% 0.63% 0.61%0.33% 0.28% 0.26% 0.07%0.07% 0.04%

    電腦

    系統

    石化

    原料

    半導

    金屬

    原料

    與製

    電腦

    周邊

    與零

    光電 電子

    通訊

    與網

    織、

    塑膠

    與橡

    膠製

    化學

    材料

    與製

    飲料

    汽車

    及其

    零件

    精密

    儀器

    與機

    鞋業

    非金

    屬礦

    物製

    食品

    與食

    品原

    家電

    其他

    運輸

    工具

    造紙產業

    控股

    製藥

    與生

    物科

    家具

    與家

    用設

    航太育樂

    用品

    其他

    工業

    製品

    圖 3-5:台灣地區 1000 大企業產業類別營收圖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2007 年製造業 1000 大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43

    (二)產業、營業額與員工數分析 在 1000 大企業營收方面,以電腦系統產業最高,其次為石化原料產業。在 1000 大企業員工數方面,以電腦系統產業人數最多,其次為電子產業與電腦周邊與零組件產業。在 1000 大企業資本方面,以半導產業最高,其次為金屬原料與石化原料產業。 表 3-5:產業、營業額與員工數分析表

    產業分類 營收(億元) 員工人數(人) 資本額(億元)

    電腦系統 37479.21 415371 2975.64 石化原料 23042.42 73263 4321.61 半導體 17186.9 195480 10254.05

    金屬原料與製品 15628.01 142737 4576.93 電腦周邊與零組件 15576.65 369573 3422.24

    光電 13525.74 244787 4134.3 電子 8665.57 392622 2430.76

    通訊與網路 6250.03 118582 968.81 紡織、成衣、皮革 4646.61 166296 2406.83 塑膠與橡膠製品 4621.47 76370 1337.95 化學材料與製品 4089.82 27648 931

    飲料 3648.92 85565 934.11 汽車及其零件 3499.74 47534 796.71

    精密儀器與機電設備 2797.54 62643 985.27 鞋業 2116.58 360158 292.15

    非金屬礦物製品 2087.68 29465 1147.07 食品與食品原料 1901.29 19035 1260.35

    家電 1244.52 13944 348.94 其他運輸工具 1076 19351 297.29

    造紙 1046.4 21360 530.89 製藥與生物科技 476.62 8953 211.04 家具與家用設備 449.28 9825 129.03

    航太 123.15 3208 90.83 育樂用品 113.21 7589 15.51

    其他工業製品 69.76 3787 25.92 總計 171363.1 2915146 44825.23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44

    二、企業總公司產業類型與空間分布 本研究整理製造業 1000 大企業總公司產業類型與空間分布如下表,並透過工業地域的劃分將位於工業地域內的旗艦廠商總公司之區位予以確

    定,總計製造業 1000 大廠商有 968 家位於工業地域內。其中,知識密集型製造業旗艦廠商計有 664 家,非知識密集型製造業旗艦廠商 304 家,其空間分布如下圖 3-7。

    圖 3-6:台灣地區 1000 大企業總公司空間分布圖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45

    表 3-6:企業總公司產業類型與空間分布表

    知識密集型製造業 非知識密集型製造業 總計

    區域 工業地域

    織、

    衣、

    皮革

    紙 飲

    台北汐止 35 20 8 11 13 26 8 5 14 7 5 - - 152 30 22 11 8 13 12 4 4 2 - - - 1 107 259新店文山 9 9 5 3 - 1 1 - 3 - - - - 31 - - 1 - - - - - - - - - - 1 32三重新莊 15 10 1 2 - 2 7 2 3 1 - - - 43 4 1 - 1 1 - - - - - 7 50土城樹林 21 6 4 4 2 1 5 - 2 1 1 - 47 4 2 - - - 1 1 - - - - - 8 55桃園龜山 16 20 4 3 6 2 3 2 1 1 1 - - 59 6 2 - - - 1 - - - - - - - 9 68大園觀音 1 8 - - 3 4 1 - - - - - - 17 7 1 1 - - - - - - - - - - 9 26中壢平鎮 2 14 2 6 6 1 1 6 - - - 1 - 39 7 2 - 1 - - 1 2 - - - - - 13 52北新竹 10 5 9 6 1 - 3 3 - - - 1 - 38 - 1 - - 1 - - - - - - - - 2 40

    北部 區域

    南新竹 6 4 43 12 2 - 10 4 - 1 - - 82 - 2 - - - 2 - - - 1 - - - 5 87竹南頭份 1 1 1 3 1 - - - - - - - - 7 - 1 - - - 1 1 - - - - - - 3 10銅鑼三義 1 - - - - - - 2 - - - - - 3 - 1 - - - - - - - - - - - 1 4台中港 - 1 - 1 2 - - 1 - - 1 2 - 8 1 1 3 - - - - - - - - - - 5 13潭子豐原 1 2 3 5 5 - 2 - 1 1 - - - 20 2 - - - - - - - 1 - - 1 - 4 24台中 - 3 1 3 7 1 1 2 - - 1 1 1 21 1 2 - 2 - - - - 1 1 - - - 7 28

    太平大里 - 1 - - 2 1 - 1 - 3 - - - 8 - - - - - - - - - - - - - 0 8北彰化 - 2 - - 1 - - 2 - - - 1 - 6 5 3 - 2 1 1 - - 1 - 1 - - 14 20芳苑 - - - - - - - - - - - - - 0 - - - - - - 1 - - - - - - 1 1

    埤頭員林 - - - - - 1 - - - - - - - 1 1 1 2 1 - - - - - - - - - 5 6斗六 - - 1 - - - - 1 - - - - - 2 2 2 - - - - - - - - 1 - - 5 7

    中部 區域

    麥寮 - - 1 - - - - - - - - - - 1 1 1 - - 1 - - - - - - - - 3 4

    麻豆 - 1 - - - 2 - - - - 2 - - 5 4 2 - 1 - - - - - - - - - 7 12官田 - - - - - 1 - - - - - - - 1 4 2 1 - - - - - - - - - - 7 8

    台南新市 3 4 1 6 3 1 1 7 1 1 1 - - 29 8 9 4 2 1 - - 1 - 1 - - - 26 55路竹岡山 2 2 - - 2 2 - - - - - - - 8 15 1 - - - - - - 1 - - - - 17 25高雄鳳山 3 4 3 4 2 3 - - - 1 - 2 - 22 15 - 1 2 2 2 - - - - - - - 22 44

    南部 區域

    大寮仁武 2 4 3 1 - 2 - 2 - - - - - 14 11 - 2 1 1 1 - - - - - - 16 30

    總計 128 121 90 70 58 51 43 36 29 16 12 9 1 664 128 59 24 22 21 20 9 8 6 3 2 1 1 304 968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46

    三、企業旗下生產中工廠空間分布 本研究整理製造業 1000 大企業旗下生產中工廠空間分布,如下表,並透過工業地域的劃分將位於工業地域內的旗艦廠商旗下生廠中工廠之區位

    予以確定,總計旗艦廠商旗下現正生產中之工廠有 2145 家位於工業地域內。其中,知識密集型製造業旗艦廠商現正生產中之工廠計有 1370 家,非知識密集型製造業旗艦廠商現正生產中之工廠 775 家,其空間分布如下圖3-8。

    圖 3-7:台灣地區 1000 大企業旗下工廠空間分布圖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47

    表 3-7:生產中工廠工業地域空間分布

    區域別 工業地域 知識密集型 非知識密集型 總計

    台北汐止 68 10 78

    新店文山 56 3 59

    三重新莊 71 23 94

    土城樹林 85 29 114

    桃園龜山 137 63 200

    大園觀音 52 40 92

    中壢平鎮 107 62 169

    北新竹 90 27 117

    北部區域

    南新竹 233 18 251

    竹南頭份 24 15 39

    銅鑼三義 11 17 28

    台中港 20 27 47

    潭子豐原 40 24 64

    台中 64 15 79

    太平大里 17 2 19

    北彰化 25 46 71

    埤頭員林 1 18 19

    斗六 12 22 34

    中部區域

    麥寮 3 12 15

    麻豆 17 24 41

    官田 12 18 30

    台南新市 105 74 179

    路竹岡山 35 69 104

    高雄鳳山 23 55 78

    南部區域

    大寮仁武 62 62 124

    總計 1370 775 2145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48

    四、企業與旗下生產中工廠空間分布對應 (一)整體生產中工廠工業地域空間分析 本研究整理製造業 1000 大企業旗下生產中工廠,查有 4301 家工廠,採用生產中有 2509 家為樣本,查其位於工業地域中共計有 2313 家,達92.18%。其企業與旗下生產中工廠空間分布對應矩陣表 3-13 如下。 由生產工廠工業地域空間分布表可發現,第一,旗艦廠商總公司區位對於旗下工廠之區位選擇,有地理鄰近性的現象,這可能來自於旗艦廠商

    在投資區位選擇上,對於區位依賴的效應,而形成 Storper(1997)所謂的「地域化」的影響,因而其再投資行為將導向繼續在地投資。 第二,本表同時顯示出總公司位於台北汐止工業地域中的旗艦廠商旗下的生產性工廠數量最多,共達 570 家。此顯示了台北汐止工業地域的旗艦廠商有較強的經濟活力,同時我們亦可看出台北汐止工業地域所擁有之

    區域賦能相當高,並透過旗艦廠商在地設廠的行為與其他工業地域形成連

    結。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49

    表 3-8:總公司與生產工廠工業地域空間分布表

    工廠 工業地域

    總公司 工業地域

    六 麥

    寮 麻

    豆 官

    總計

    台北汐止 74 15 22 30 59 31 69 38 15 10 14 18 7 14 3 6 8 2 12 3 4 9 9 25 26 47 570新店文山 3 41 - 4 5 - 3 1 3 - - - - 3 - - - - - - - - 4 - 1 7 75三重新莊 - - 62 6 6 3 5 1 3 - 2 1 - - - 3 1 - - - - - 5 3 1 2 104土城樹林 1 - 2 69 4 6 - 4 3 3 2 1 4 1 - 4 1 - - - 1 - 1 1 2 2 112桃園龜山 2 1 1 - 102 8 10 7 10 - - 1 1 2 - - - - 1 - 2 - 11 - 4 1 164大園觀音 - - - 1 2 34 1 1 - - - - - - - - 1 1 - - - 1 - - - 42中壢平鎮 - - - 2 8 6 68 3 - - - - - - - 2 - - 1 - 1 1 8 4 1 1 106北新竹 1 - 1 - 5 1 1 49 3 1 1 - - - - 2 - - - - - - 3 - - - 68南新竹 - 3 1 - 3 1 2 13 196 7 3 - 7 4 - - - - - - - - 10 1 - 2 253竹南頭份 - - - 3 - - - - 3 18 - 2 - 1 - - - - - - - - - - - - 27銅鑼三義 1 1 - - 2 - - - - 1 5 - - - - - - - - - - - - - - - 10台中港 - - - - 1 - 1 - - - - 25 1 - - 1 - - - - - - - 1 - - 30潭子豐原 - - - 1 - - 1 - 5 - - 1 67 2 1 1 - - - - - - - - - - 79台中 - - 2 - - - - - 2 - - 8 3 53 2 1 1 - 2 - - - - 1 - 1 76

    太平大里 - - - - - - - - - - - - 2 - 13 1 - - - - - - - - 2 1 19北彰化 - - - - - - - 1 - - - 1 - - - 46 2 2 - 2 1 - 1 - - - 56芳苑 - - - - 1 - 1 - - - - - 1 - - - 1 - 1 - - - - - - - 5

    埤頭員林 - - - - - 2 - - - - - - - - - - - 11 1 - - - - 1 - - 15斗六 - - - - - - - - 2 - - - - - - - - 1 14 - - - - - - - 17麥寮 - - - - - - - - - - - - - - - 1 - - - 6 - - - - - - 7 麻豆 - - - - - - - - - - - - - - - - - - - - 24 - 1 - - - 25官田 - - - - - - - - - - - - - - - - - - - - 1 10 4 4 - - 19

    台南新市 - - 3 - 2 2 1 2 - 3 1 - 4 1 2 - 1 2 - 5 4 121 2 2 - 158路竹岡山 - - - - - - 1 - - - - - - - - - - 1 - - - - - 56 1 2 61高雄鳳山 - - 7 2 3 - 2 1 3 - 1 - - - 1 1 - - - 4 1 6 1 5 55 20 113大寮仁武 - - 2 - 1 - 4 1 - - - - - - - - - - - - 1 - - 1 1 91 102

    總計 82 61 103 118 204 94 170 122 248 43 29 58 97 81 20 71 15 19 34 15 41 30 180 105 96 177 2313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50

    (二)知識密集型生產中工廠工業地域空間分析 分析工業地域的生產中工廠 2313 家,其中,知識密集型工廠共計 1523家,其他為非知識密集型工廠。1523 家知識密集型工廠乃屬於知識密集型旗艦廠商 683 家(其中有 19 家旗艦廠商總公司位於非工業地域,664 家旗艦廠商總公司位於工業地域中),其公司對工廠工業地域空間分布表 3-14 如下。 表 3-9:知識密集型旗艦廠商總公司與生產工廠工業地域對應分布表

    工廠工業 地域

    總公司 工業地域

    豆 官

    總計

    台北汐止 65 12 9 11 25 17 30 20 9 2 3 10 7 10 1 2 - - 5 2 1 6 3 6 7 25 288新店文山 3 41 - 4 1 - 3 1 3 - - - - 3 - - - - - - - - 4 - 1 7 71三重新莊 - - 59 6 6 - 3 - 3 - 1 1 - - - - - - - - - - 5 1 - 1 86土城樹林 1 - 2 61 2 3 - 3 2 3 1 - 3 - - 3 - - - - - - 1 - 2 2 89桃園龜山 1 1 1 - 89 3 10 6 8 - - - - 2 - - - - 1 - 1 - 8 - - - 131大園觀音 - - - 1 1 23 1 1 - - - - - - - - - - - - - - 1 - - - 28中壢平鎮 - - - 2 7 5 51 2 - - - - - - - - - - 1 - - - 8 4 - 1 81北新竹 1 - 1 - 3 1 1 45 3 1 1 - - - - 1 - - - - - - 3 - - 61南新竹 - 3 1 - 3 1 2 13 187 7 2 - 7 4 - - - - - - - - 10 1 - 2 243竹南頭份 - - - 3 - - - - 3 14 - - - 1 - - - - - - - - - - - - 21銅鑼三義 1 1 - - 2 - - - - - 4 - - - - - - - - - - - - - - - 8 台中港 - - - - 1 - 1 - - - - 12 1 - - - - - - - - - - - - - 15潭子豐原 - - - 1 - - - - 5 - - 1 50 1 1 1 - - - - - - - - - - 60台中 - - 2 - - - - - 2 - - 6 3 45 2 1 - - 1 - - - - 1 - 1 64

    太平大里 - - - - - - - - - - - - 2 - 13 1 - - - - - - - - 2 1 19北彰化 - - - - - - - 1 - - 1 - - - 16 - - - - 1 - 1 - - - 20芳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埤頭員林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1 斗六 - - - - - - - - 2 - - - - - - - - - 4 - - - - - - - 6 麥寮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1 麻豆 - - - - - - - - - - - - - - - - - - - - 12 - - - - - 12官田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 - - 4

    台南新市 - - 1 - - 1 - 2 - 1 - - - - - - - - - - 1 - 59 1 - - 66路竹岡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1 - 18高雄鳳山 - - 4 - 1 - 2 - 3 - - - - - 1 - - - - - 1 4 1 4 28 10 59大寮仁武 - - - - - - 4 1 - - - - - - - - - - - - - - - 1 65 71

    總計 72 58 80 89 141 54 108 95 230 28 12 31 73 66 18 25 0 1 12 3 17 12 106 36 41 115 1523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51

    五、生產中工廠產業類型與空間分布 本部分依知識密集型旗艦廠商旗下生產中工廠之產業類別,對於其區位空間分佈做分析,如下表。 表 3-10:知識密集型企業旗下工廠產業類別與空間分布表

    知識密集型製造業產業類別 產業類別 工廠 工業地域

    電腦周邊零組件

    電子

    半導體

    光電

    精密儀器與機電

    化學材料與製品

    通訊與網路

    汽車及其零件

    電腦系統

    家電

    製藥與生物科技

    其他運輸工具

    航太

    小計

    台北汐止 25 11 2 5 7 3 2 1 14 - 3 - - 73新店文山 16 9 14 3 3 1 1 1 9 1 - - - 58三重新莊 31 19 2 5 2 1 6 4 7 2 - 1 - 80土城樹林 31 14 4 5 6 1 10 3 10 2 - 3 - 89桃園龜山 24 45 9 15 13 7 4 8 10 3 3 - - 141大園觀音 3 18 3 1 7 12 1 5 1 2 2 - - 55中壢平鎮 13 34 7 14 15 6 2 12 3 - 2 2 - 110北新竹 23 12 16 10 7 10 4 8 - 1 1 3 - 95南新竹 17 7 125 33 7 2 21 - 8 2 8 - - 230竹南頭份 - 1 8 10 5 1 2 1 - - - - - 28銅鑼三義 5 - - 1 1 1 - 4 - - - - - 12台中港 - 2 - 3 11 5 - 2 - - 2 4 2 31潭子豐原 4 9 18 18 13 2 4 2 1 2 - - - 73台中 3 9 - 10 25 5 1 6 2 2 2 2 67

    太平大里 - 3 - - 6 1 - 2 - 6 - - - 18北彰化 - 1 1 - 4 3 3 6 3 - 1 3 - 25芳苑 - - - - - - - - - - - - - 0

    埤頭員林 - - - - - 1 - - - - - - - 1 斗六 1 4 1 - 2 1 - 3 - - - - - 12麥寮 - - 1 - - 2 - - - - - - - 3 麻豆 2 2 - - - 6 - 2 - 1 4 - - 17官田 - 2 - 4 1 3 - - - - 2 - - 12

    台南新市 7 13 6 38 13 5 1 16 1 5 1 - - 106路竹岡山 5 6 - 5 7 9 - - - 1 1 1 1 36高雄鳳山 10 10 3 3 2 5 - - - 4 - 4 - 41大寮仁武 5 14 42 19 1 26 1 3 2 2 - - - 115

    總計 225 245 262 202 158 119 63 89 69 36 32 23 5 1523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52

    第三節 製造業 1000 大企業再投資組織決策

    延續上節分析,本研究查詢旗艦廠商旗下所屬之工廠,依其工廠營業登記日為投資區位的起點,據以了解旗艦廠商在台的投資區位歷程。本研

    究資料來源為經濟部全國商工行政服務網系統,在樣本資料方面去除了在

    工廠營業登記日在系統中有遺漏值的廠商,或是登記錯誤者,以利本研究

    在投資區位選擇時間歷程上的分析。本研究分析總樣本數修正為 2093 家廠商,在時間歷程上包含過去設廠後歇業、遷廠、暫停營業、關廠、公告註

    銷者,以及現正生產中廠商。整體樣本資料為 2093 家工廠,隸屬於 607 家旗艦廠商。 一、多工型與獨立型工廠組織型態 (一)總公司決策型態 企業總公司對於組織外部性控制的掌握程度,決定了廠商在區域中創新的潛在能力(Diez, 2000)。也就是說,企業總公司在對於旗下工廠的區位選擇上,無論是組織管理或是生產線上,都應有一定的控制掌握能力,

    以達整體組織的完整性,在競爭力方面才能達到在區域中創新的能量。在

    總公司決策的型態上,企業多選擇工廠合併總公司或是總工廠型態,工廠

    合併總公司不僅提升總公司的組織管理一致性,也可以達到生產效率的提

    升,總工廠型態則使多工型態,達到同步管理,兩者合併約佔總體 70%, 另一方面,多工型的管理總公司讓企業在進駐地區時,降低了一些障礙,提升了總公司在跨域投資的經驗和能力,無論工廠總公司化與總管理

    機構都能透過在地的廠商,融入並了解區域本質的特性,以達到獲取區域

    創新的能量,多工型總公司約佔 65%。 表 3-11:總公司決策型態表

    總公司決策型態 總公司數 百分比 工廠合併型 154 25.37% 工廠分離型 59 9.72% 獨工型總公司

    小計 213 35.09% 總工廠型態 275 45.30% 總管理型態 119 19.60% 多工型總公司

    小計 394 64.91% 總計 607 100.00%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53

    (二)工廠組織型態 工廠組織型態顯示了企業總公司在生產管理上的特質,也展現了廠商在區域空間分布上的活動。獨工型工廠多以交易成本的概念,導向降低廠

    商投資所投入的沉默成本,在整體生產管理上也易於達到效率,多以總公

    司與工廠合併的型態設立,約佔 72.3%的獨工型工廠類型,而總公司向外設立單一分支工廠,僅佔不到 30%。 多工型工廠考驗企業總公司的管理能力,但同時也能獲取較多的區域創新能量,多工型態使得企業在區域中得以深入在地生產網絡,透過默示

    知識大量地移轉,在創新上產生較好的成效(Diez, 2000)。與獨工型工廠相反,多工型工廠規模通常較大,廠商管理的組織規模亦較好,多傾向總

    管理機構對外設置分支工廠,約佔 76.3%,而亦有多工總公司型工廠兼具總公司管理與工廠生產的功能,約佔 24%。 表 3-12:工廠組織型態表

    工廠組織型態 工廠家數 百分比

    總公司與工廠合併 154 72.30% 單一分支工廠 59 27.70% 獨工型工廠

    小計 213 15.55%

    多工總公司工廠 275 23.77% 多工分支工廠 882 76.23% 多工型工廠

    小計 1157 84.45%

    總計 1370 100.00%

    二、工廠投資進駐歷程分析 本研究查詢旗艦廠商旗下所屬之工廠,依其工廠營業登記日為投資區位的起點,據以了解旗艦廠商在台的投資區位歷程。分析總樣本數為 2093家廠商,在時間歷程上包含過去設廠後歇業、遷廠、暫停營業、關廠、公

    告註銷者,以及現正生產中廠商。整體樣本資料為 2093 家工廠,隸屬於607 家旗艦廠商。 從下表 3-18 可以發現,廠商在投資歷程上,工廠的設立 1 至 2 家的比例約佔 52%,顯示台灣地區廠商在生產上僅需要 1 至 2 家工廠,即可滿足多數生產供給量,下段將探討第一家、第二家到第三家投資決策的行為,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54

    約 69%的廠商決策行為。事實上,也有可能是旗艦廠商的個廠在生產的同時,對於訂單的分享或是廠商在策略聯盟上的決策行為,導致實際工廠設

    立的需求不需太多。而設立超過 3 家約佔 16.63%,超過 4 家約佔 10.85%,超過 5 家約佔 6.69%。整體而言,約 86.4%不會設立超過 5 家工廠,而 90%不會設立超過 6 家工廠。 表 3-13:工廠投資進駐歷程統計

    現已不存在之廠商 現正生產中之廠商 廠商投資歷程 廠商登記

    設立順序 廠家數 百分比 廠家數 百分比 廠家數 百分比

    1 262 36.24% 345 25.18% 607 29.00% 2 165 22.82% 322 23.50% 487 23.27% 3 115 15.91% 233 17.01% 348 16.63% 4 67 9.27% 160 11.68% 227 10.85% 5 40 5.53% 100 7.30% 140 6.69% 6 25 3.46% 65 4.74% 90 4.30% 7 13 1.80% 45 3.28% 58 2.77% 8 15 2.07% 28 2.04% 43 2.05% 9 8 1.11% 21 1.53% 29 1.39% 10 4 0.55% 15 1.09% 19 0.91% 11 2 0.28% 14 1.02% 16 0.76% 12 2 0.28% 10 0.73% 12 0.57% 13 2 0.28% 4 0.29% 6 0.29% 14 2 0.28% 2 0.15% 4 0.19% 15 1 0.14% 1 0.07% 2 0.10% 16 - 0.00% 2 0.15% 2 0.10% 17 - 0.00% 1 0.07% 1 0.05% 18 - 0.00% 1 0.07% 1 0.05% 19 - 0.00% 1 0.07% 1 0.05%

    總計 723 100.00% 1370 100.00% 2093 100.00%

    註:現已不存在之廠商包含過去設廠後歇業及暫停營業,至今未復業,以

    及廠商遷廠、關廠、公告註銷者。 以下將探討企業再投資決策行為,將先討論首次進駐投資的決策行為,其次再對企業廠商進駐後再投資的決策行為作分析,最後總結企業投

    資工廠進駐歷程分析如下: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55

    (一)首次進駐投資決策 企業總公司是廠商策略行為的主要核心,從過去文獻中發現,在設立生產性工廠的區位選擇上,可能有區位上的相互依賴性,也就是區位上的

    地理鄰近性。事實上,廠商投資在區位選擇上的決策行為,主要來自於過

    去的決策經驗,其中可能包括過去投資區位影響、企業自身資產、技術能

    力、成本上的節約,以及企業學習的能力(Williamson, 1985; Dunning, 1988; Casson, 1995; Caves, 1996; Padmanabhan and Cho, 1996; Diez, 2000)。 從下表 3-19 可以發現,總公司的所在區域確實與其生產工廠的投資進駐區位選擇有所關連,總公司所在北部區域者有 95.8%會選擇北部區域來設立生產工廠;總公司所在中部區域者有 76.71%會選擇中部區域來設立生產工廠;總公司所在南部區域者有 76.71%會選擇南部區域來設立生產工廠,和總公司中部區域的機率相同。值得探討的是,中部與南部區域的企

    業都會指向北部區域來設廠,中部區域企業位於台灣地理中心,對於北部

    區域仍有較大的偏好,但不會朝向南部設廠;而南部企業則會跨越了中部

    區域,而向北部區域設廠,對於區域偏好的顯示明顯。 可見企業總公司在設立生產性工廠的區位選擇上,可能不只有區位上的相互依賴性,面對北部區域強大的區域賦能,使得在中南部的企業在設

    立生廠工廠時,跳越了地理鄰近性的思考,進入了地區產業群聚特性,以

    及聚集經濟的範疇中。 表 3-14:首次進駐投資決策歷程表

    北部區域 中部區域 南部區域 總計 進駐投資

    所在區域 旗艦廠商數

    百分比

    (%) 旗艦廠商數

    百分比

    (%)旗艦廠商數

    百分

    比(%) 旗艦廠商數

    百分比

    (%)

    442 14 17 473 北部區域

    (86, 301, 55)95.88

    (4, 8, 2) 19.18

    (3, 12, 2) 23.29

    (93, 321, 59)77.92

    10 56 0 66 中部區域

    (3, 5, 2) 2.17

    (23, 28, 5)76.71

    (0, 0, 0) 0.00

    (26, 33, 7) 10.87

    9 3 56 68 南部區域

    (2, 6, 1) 1.95

    (2, 1, 0) 4.11

    (14, 31, 11)76.71

    (18, 38, 12)11.2

    461 73 73 607 總計

    (91, 312, 58)100.0

    (29, 37, 7)100.0

    (17, 43, 13)100.0

    (137, 392,78)100.0

    註:( A, B, C )乃指本研究劃分台灣地區經濟發展三大歷程之旗艦廠商數。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56

    A 為民國 40-69 年第一次投資之旗艦廠商數。 B 為民國 70-88 年第一次投資之旗艦廠商數。 C 為民國 89-96 年第一次投資之旗艦廠商數。 延續上表之分析,本研究樣本 607 家知識密集型旗艦廠商總公司之決策於第一次投資後,再投資之比例達到 80.23%,總計 487 家有再投資之行為。本研究發現,總公司所在區域與第一次投資工廠的區域,顯然對於第

    二次再投資工廠之區域有所相關,企業總公司在選擇第一次進駐與第二次

    投資的區位上,有地理鄰近性的思考,並同時考慮了地區產業群聚特性,

    以及聚集經濟的效益,如下表所示,總公司所在北部區域,而第一次進駐

    亦投資北部者,在第二次的投資選擇上,其區位選擇將顯著的導向在地區

    位的依賴上,其選擇北部區域的比例達到 76.24%。 而總公司所在北部區域,而第一次進駐投資中部或南部者,在第二次的投資選擇上,其區位選擇也多導向在地區位的依賴上,其繼續選擇中部

    或南部區域的比例達到 50%與 35.29%,這樣比例雖然不如第一次為北部且第二次也為北部的比例,但是再相較之下,第一次投資與第二次投資的比

    例仍是屬於較高的。 總公司位於中部區域與南部區域之廠商,皆出現不再投資的現象。總公司位於中部區域者,第一次投資中部區域者,在第二次投資的決策上有

    78.57%的比例選擇再投資中部區域,對於北部區域亦有高達 60%的再投資比例,由於第一次投資未考慮南部區域,故其後對於南部區域再投資的現

    象無法觀察得知,在有限的資料下,本研究發現設立於中部區域的企業總

    公司不會在南下繼續設廠,而是北上設廠於新竹科學園區與台北工業地域

    組成的科技囊帶之上。 總公司位於南部區域者,第一次投資南部區域者,在第二次投資的決策上有 67.87%的比例選擇再投資南部區域,對於北部區域亦有 44.44%的再投資比例,而先前第一次投資中部區域者,沒有中部區域的再投資,故南

    部區域沒有再投資中部區域的現象,本研究發現設立於南部區域的企業總

    公司除了在南部區域中繼續設廠外,會跳越了地理鄰近性的思考,完全跨

    越了中部區域,而只向北部區域進行再投資設廠行為,對於區域偏好的顯

    示相當明顯,也展現北部區域產業群聚特性上較強的吸力。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57

    表 3-15:第二次再投資區位選擇投資決策表

    再投資區位選擇

    已進駐投資區域

    第二次 再投資決策

    不再

    投資比

    北部區域 中部區域 南部區域 總公司所在區域

    第一次 進駐區位

    投資 家數

    工廠 百分比 工廠 百分比 工廠 百分比 總計 百分比 百分比

    北部區域 442 337 76.24% 8 1.81% 14 3.17% 359 81.22% 18.78%

    中部區域 14 3 21.43% 7 50.00% 1 7.14% 11 78.57% 21.43%

    南部區域 17 2 11.76% 0 0.00% 6 35.29% 8 47.06% 52.94%

    北部區域

    小計 473 342 72.30% 15 3.17% 21 4.44% 378 79.92% 20.08%

    北部區域 10 6 60.00% 3 30.00% 0 0.00% 9 90.00% 10.00%

    中部區域 56 4 7.14% 44 78.57% 3 5.36% 51 91.07% 8.93%

    南部區域 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100%

    中部區域

    小計 66 10 15.15% 47 71.21% 3 4.55% 60 90.91% 9.09%

    北部區域 9 4 44.44% 0 0.00% 4 44.44% 8 88.89% 11.11%

    中部區域 3 1 33.33% 0 0.00% 1 33.33% 2 66.67% 33.33%

    南部區域 56 1 1.79% 0 0.00% 38 67.86% 39 69.64% 30.36%

    南部區域

    小計 68 6 8.82% 0 0.00% 43 63.24% 49 72.06% 27.94%

    總計 607 358 58.98% 62 10.21% 67 11.04% 487 80.23% 19.77%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58

    (二)進駐後再投資決策 本研究認為再投資之區位選擇將會受到前次投資(包含總公司區位定錨)的影響,無論是來自地理鄰近性、地區產業群聚,或是聚集經濟的理

    論範疇,廠商的區位選擇可能會出現一條路徑相依的軌跡可循。 從下表 3-21 可以發現,企業總公司第一次投資行為確實與其生產工廠的第二次投資進駐區位選擇有所關連,企業第一次投資行為在北部區域者

    有 96.93%會繼續選擇北部區域來設立生產工廠;企業第一次投資行為在中部區域者有 82.26%會繼續選擇中部區域來設立生產工廠;企業第一次投資行為在南部區域者有 65.67%會繼續選擇南部區域來設立生產工廠。 本研究比較首次與第二次進駐投資決策表,發現首次與第二次進駐不同點在於北部區域的再投資意願沒有太大變化,在意願提升方面提升了約

    1%;中部區域再投資同區的意願自 76.71%提升到 82.26%,提升約 5.5 個百分點;南部地區差異最大,再投資同區的意願自 76.71%降低到 65.67%,降低超過 11 個百分點,顯示南部區域讓企業再投資的意願有所影響。 值得探討的是,中部與南部區域的企業總公司在第一次會指向北部區域來設廠,在第二次投資時,中部區域企業對於北部區域再投資意願變動,

    朝向南部設廠,區域分布上較為鬆散;而南部企業完全跨越了中部區域,

    而只向北部區域設廠,對於區域偏好的顯示相當明顯。 表 3-16:第二次進駐投資決策表

    北部區域 中部區域 南部區域 總計 第二次 投資

    第一次 投資

    旗艦廠商數 百分比

    (%) 旗艦廠商數

    百分比

    (%)旗艦廠商數

    百分比

    (%) 旗艦廠商數

    百分比

    (%)

    347 11 18 376 北部區域

    (25, 232, 90) 96.93

    ( 0, 8, 3 )17.74

    ( 2, 12, 4 )26.87

    (27, 252, 97)77.21

    8 51 5 64 中部區域

    ( 0, 7, 1 ) 2.23

    ( 5, 37, 9 )82.26

    ( 1, 4, 0 )7.46

    ( 6, 48, 10 )13.14

    3 0 44 47 南部區域

    ( 2, 1, 0 ) 0.84

    ( 0, 0, 0 )0.00

    ( 14, 26, 4 )65.67

    ( 16, 27, 4 )9.65

    358 62 67 487 總計

    (27, 240, 91) 100.0

    ( 5, 45, 12 )100.0

    ( 17, 42, 8 )100.0

    (49, 327,111)100.0

    註:( A, B, C )乃指本研究劃分台灣地區經濟發展三大歷程之旗艦廠商數。 A 為民國 40-69 年第二次投資之旗艦廠商數。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59

    B 為民國 70-88 年第二次投資之旗艦廠商數。 C 為民國 89-96 年第二次投資之旗艦廠商數。 最後的部份,本研究延伸進駐後再投資決策分析在第一次與第二次投資區位選擇後,第三次再投資決策之區位選擇行為。廠商在投資歷程上,

    工廠的設立 1 至 2 家的比例約佔 52%,而第一家、第二家到第三家投資決策的行為,約 69%的廠商決策行為,在討論上亦具有一定的指標性。 延續上述之分析,607 家企業總公司第一次投資後,再投資比例達到80.23%,總計 487 家有再投資之行為,而繼續第三次再投資之比例亦達到70%。本研究發現,總公司第一次與第二次再投資工廠的區域,對於第三次再投資工廠之區域有所相關,企業總公司在選擇第一次與第二次投資的

    區位上,有地理鄰近性的思考,也會考慮第三次投資地區產業群聚特性,

    以及聚集經濟的效益,如下表所示,第一次與第二次投資進駐北部者,在

    第三次的投資選擇上,其區位選擇將顯著的導向在地區位的依賴上,其選

    擇北部區域的再投資比例達到 59.37%。 表 3-17:第三次再投資區位選擇投資決策表

    再投資區位選擇 已進駐投資區域

    第三次 再投資決策

    不再 投資比

    北部區域 中部區域 南部區域 第一次 進駐區位

    第二次 進駐區位

    投資 家數

    工廠 百分比 工廠 百分比 工廠 百分比 總計

    百分比

    (%)

    百分比

    (%)

    北部區域 347 206 59.37% 15 4.32% 15 4.32% 236 68.01% 31.99%

    中部區域 11 5 45.45% 5 45.45% 0 0.00% 10 90.91% 9.09%

    南部區域 18 3 16.67% 3 16.67% 8 44.44% 14 77.78% 22.22%北部區域

    小計 376 214 56.91% 23 6.12% 23 6.12% 260 69.15% 30.85%

    北部區域 8 5 62.50% 2 25.00% 1 12.50% 8 100% 0.00%

    中部區域 51 6 11.76% 35 68.63% 1 1.96% 42 82.35% 17.65%

    南部區域 5 0 0.00% 2 40.00% 1 20.00% 3 60.00% 40.00%中部區域

    小計 64 11 17.19% 39 60.94% 3 4.69% 53 82.81% 17.19%

    北部區域 3 2 66.67% 0 0.00% 1 33.33% 3 100% 0.00%

    中部區域 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100%

    南部區域 44 5 11.36% 2 4.55% 25 0.00% 32 72.73% 27.27%南部區域

    小計 47 7 14.89% 2 4.26% 26 55.32% 35 74.47% 25.53%

    總計 487 232 47.64% 64 13.14% 52 10.68% 348 71.46% 28.54%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60

    (三)投資進駐時程分析小結 延續上述之討論,本研究再整理旗艦廠商企業總公司區位對於整體再投資區位選擇的決策影響,從下表可以發現,總公司的所在區域確實與其

    再投資生產工廠的進駐區位選擇有所關連,總公司所在北部區域者有

    94.30%會選擇再投資北部區域來設立生產工廠;總公司所在中部區域者有61.11%會選擇再投資中部區域來設立生產工廠;總公司所在南部區域者有56.35%會選擇再投資南部區域來設立生產工廠。 本部分探討的是,旗艦廠商企業總公司區位對於整體再投資區位選擇的決策影響,由上述可發現,總公司對於第一次投資、第二次投資與整體

    再投資區位選擇的影響皆有所不同。 表 3-18:總公司對再投資進駐決策表

    北部區域 中部區域 南部區域 總計 再投資

    總公司

    所在 旗艦廠商數

    百分比

    (%)旗艦廠商數

    百分比

    (%)旗艦廠商數

    百分比

    (%) 旗艦廠商數

    百分比

    (%)

    943 90 102 1135 北部區域

    (33, 534,376) 94.30

    ( 1, 45, 44 )38.46

    ( 6, 49, 47 )40.48

    (40, 628,467)76.38

    30 143 8 181 中部區域

    ( 1, 12, 17 ) 3.00

    ( 5, 82, 56 )61.11

    ( 0, 6, 2 )3.17

    (6, 100, 75)12.18

    27 1 142 170 南部區域

    ( 2, 10, 15 ) 2.70

    ( 1, 0, 0 )0.43

    ( 8, 66, 68 )56.35

    (11, 76, 83)11.44

    1000 234 252 1486 總計

    (36, 556,408) 100.0

    (7, 127, 100)100.0

    (14, 121,117)100.0

    (57, 804,625)100.0

    註:( A, B, C )乃指本研究劃分台灣地區經濟發展三大歷程之旗艦廠商數。 A 為民國 40-69 年再投資之旗艦廠商數。 B 為民國 70-88 年再投資之旗艦廠商數。 C 為民國 89-96 年再投資之旗艦廠商數。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61

    表 3-19:第一次投資對再投資進駐決策表

    北部區域 中部區域 南部區域 總計 再投資

    第一次

    投資 旗艦廠商數

    百分比

    (%) 旗艦廠商數

    百分比

    (%)旗艦廠商數

    百分比

    (%) 旗艦廠商數

    百分比

    (%)

    950 85 122 1157 北部區域

    (33,532,385)95.00

    ( 2, 43, 40 )36.32

    ( 6, 56, 60 )48.41

    (41, 631, 485)77.86

    28 145 18 191 中部區域

    (0, 15, 13) 2.80

    ( 5, 83, 57 )61.97

    ( 1, 11, 6 )7.14

    ( 6, 109, 76 )12.85

    22 4 112 138 南部區域

    (3, 9, 10) 2.20

    ( 0, 1, 3 ) 1.71

    ( 7, 54, 51 )44.44

    ( 10, 64, 64 )9.29

    1000 234 252 1486 總計

    (36, 556, 408)100

    (7, 127, 100)100

    (14, 121,117)100

    (57, 804, 625)100

    註:( A, B, C )乃指本研究劃分台灣地區經濟發展三大歷程之旗艦廠商數。 A 為民國 40-69 年再投資之旗艦廠商數。 B 為民國 70-88 年再投資之旗艦廠商數。 C 為民國 89-96 年再投資之旗艦廠商數。 綜上所述,總結企業再投資歷程上的分析,本研究發現,企業在區位選擇上的決策行為,會受到過去決策經驗的影響,在設立生產性工廠的區

    位選擇上,可能有區位上的相互依賴性,也就是區位上的地理鄰近性。其

    次,企業總公司在設立生產性工廠的再投資區位選擇上,可能不只有區位

    上的相互依賴性,面對區域賦能強大的區域吸力,使得在企業在設立生廠

    工廠時,可能跳越了地理鄰近性的思考,進入了地區產業群聚特性,以及

    聚集經濟的範疇中。 依據這樣的區位選擇行為模式,再投資之區位選擇將會受到前次或數次投資(包含總公司區位定錨)的影響,無論是來自區位依賴、地理鄰近

    性、地區產業群聚,或是聚集經濟的理論範疇,廠商的區位選擇將會出現

    一條路徑相依的軌跡可循,本研究將會有後續探討。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62

    三、工廠組織型態與進駐決策交叉分析 (一)多工型工廠進駐決策 多工型工廠讓企業在進駐投資地區時,降低了一些環境障礙或是默示知識傳遞的阻礙,提升了總公司在跨域投資的經驗和能力,無論多工總工

    廠或是多工分工廠都能透過在地的廠商,融入並了解區域本質的特性,以

    達到獲取區域創新的能量。 以下透過對於廠商進駐歷程的分析,可以了解多工型總工廠的決策多成型於首次投資決策行為中,也就是說,企業總公司的發展定位於企業成

    立後,即朝向多工型生產發展,如表 3-22 示,首次投資工廠並與總公司結合者,約佔 46.55%,將近五成的比例顯示企業總公司在決定形成多工型生產模式後,將少有變動,成為固定模式。 多工型分工廠以總公司為總管理機構對外設置分支工廠,多工型工廠透過企業總公司的管理能力,使得企業總公司直接獲取區域創新的能量,

    在區域中得以深入在地生產網絡,透過默示知識大量地移轉,提升在創新

    上成效,如表 3-22 所示,多數企業設立 4 家以內的多工分工廠,總計約佔68%,顯示 1 至 4 家的多工型工廠有助於企業總公司在區域創新能量的獲取。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63

    表 3-20:多工型工廠進駐決策交叉分析表

    多工型工廠

    多工總工廠 多工分工廠 總計

    廠商型態

    進駐順序 廠商數 百分比 廠商數 百分比 廠商數 百分比

    1 128 46.55% 106 12.02% 234 20.22%

    2 70 25.45% 198 22.45% 268 23.16%

    3 44 16.00% 166 18.82% 210 18.15%

    4 14 5.09% 132 14.97% 146 12.62%

    5 9 3.27% 86 9.75% 95 8.21%

    6 5 1.82% 56 6.35% 61 5.27%

    7 3 1.09% 42 4.76% 45 3.89%

    8 - - 28 3.17% 28 2.42%

    9 1 0.36% 19 2.15% 20 1.73%

    10 - - 14 1.59% 14 1.21%

    11 1 0.36% 13 1.47% 14 1.21%

    12 - - 10 1.13% 10 0.86%

    13 - - 4 0.45% 4 0.35%

    14 - - 2 0.23% 2 0.17%

    15 - - 1 0.11% 1 0.09%

    16 - - 2 0.23% 2 0.17%

    17 - - 1 0.11% 1 0.09%

    18 - - 1 0.11% 1 0.09%

    19 - - 1 0.11% 1 0.09%

    總計 275 100.00% 882 100.00% 1157 100.00%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64

    (二)獨立型工廠進駐決策 相較於多工型工廠,獨立型工廠分析決策模式的分析上較為簡單,透過企業總公司與單一工廠的區位選擇,無論在合併發展的決策,或是於另

    設置分支工廠,皆有約 50%的表現,也就是說,企業總公司再投資區位決定之初,導向交易成本的概念以降低廠商投資所投入的沉默成本,設立獨

    立型工廠後幾乎少有變動區位,一般認為,在整體生產管理上易於達到效

    率,但在地的鑲嵌的結果亦可能造成總公司與工廠在區域創新上的不足。 表 3-21:獨立型工廠進駐決策交叉分析表

    獨工型工廠

    總公司與工廠合併 單一分支工廠

    總計 廠商型態 進駐順序

    廠商數 百分比 廠商數 百分比 廠商數 百分比

    1 76 49.35% 35 59.32% 111 52.11%

    2 42 27.27% 12 20.34% 54 25.35%

    3 14 9.09% 9 15.25% 23 10.80%

    4 13 8.44% 1 1.69% 14 6.57%

    5 4 2.60% 1 1.69% 5 2.35%

    6 3 1.95% 1 1.69% 4 1.88%

    9 1 0.65% - - 1 0.47%

    10 1 0.65% - - 1 0.47%

    總計 154 100.00% 59 100.00% 213 100.00%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65

    四、投資產業類型與工廠組織型態交叉分析 本研究專注於知識密集型製造業的分析,在產業類別分析上的劃分依據 OECD 的知識密集型製造業定義,為融合台灣在地的產業型態,本研究再依據科學工業園區投資進駐的產業劃分標準之六大類型產業,結合

    OECD 定義,劃分七大類產業類型,依序為:積體電路、電腦及周邊設備、通訊、光電、精密機械、生物科技、化學材料與製品。以下對投資產業類

    型與進駐決策進行交叉分析: (一)多工型工廠產業類型 透過對於多工型工廠產業類型的分析,可以了解多工型工廠的決策確實與其產業類別有關,換句話說,當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不同功能的工

    廠或是較大面積的生產空間時,通常需要選擇發展多工型工廠。 如表 3-24 所示,積體電路產業多發展成多工型工廠,其工廠數最多達33.19%,可見其產業在發展上所需的生產型態不同,而本研究發現積體電路產業本身在生產方面就需要多種不同製程,固其發展多工型工廠乃在於

    因應其生產的需要。精密機械與電腦及周邊設備產業方面,亦偏向多工型

    工廠發展,各占 21.43%與 18.5%,本研究認為此二類型產業可能皆需要發展多種產品,故多工型工廠乃在於滿足其多樣化的需求。光電產業之發展

    一般需要較大面積,故多工型工廠可滿足其廠房面積上的不足,其多工型

    工廠數亦不少,約佔 12.7%。 表 3-22:多工型工廠產業交叉分析表

    多工型工廠

    多工總工廠 多工分工廠 總計 廠商型態

    產業類別

    廠商數 百分比 廠商數 百分比 廠商數 百分比

    積體電路 103 37.45% 281 31.86% 384 33.19%

    電腦及周邊設備 53 19.27% 161 18.25% 214 18.50%

    通訊 15 5.45% 26 2.95% 41 3.54%

    光電 32 11.64% 115 13.04% 147 12.71%

    精密機械 56 20.36% 192 21.77% 248 21.43%

    生物科技 4 1.45% 24 2.72% 28 2.42%

    化學相關 12 4.36% 83 9.41% 95 8.21%

    總計 275 100.00% 882 100.00% 1157 100.00%

  • 旗艦廠商投資母國區位選擇之研究

    66

    (二)獨立型工廠產業類型 相較於多工型工廠,獨立型工廠產業類別沒有明顯差異。其中通訊產業在獨立與多工型工廠間差異最少,顯示其多工與獨立型工廠在功能上可

    能差異不大,不過亦可能為本研究樣本不足。整體而言,獨立型工廠相較

    於多工型工廠,在各產業類別上之工廠數皆顯得相對較少 表 3-23:獨立型工廠產業交叉分析表

    獨工型工廠

    總公司與工廠合併 單一分支工廠 總計 廠商型態

    產業類別

    廠商數 百分比 廠商數 百分比 廠商數 百分比

    積體電路 50 32.47% 10 16.95% 60 28.17%

    電腦及周邊設備 43 27.92% 16 27.12% 59 27.70%

    通訊 13 8.44% 6 10.17% 19 8.92%

    光電 14 9.09% 7 11.86% 21 9.86%

    精密機械 28 18.18% 8 13.56% 36 16.90%

    生物科技 0 0.00% 2 3.39% 2 0.94%

    化學相關 6 3.90% 10 16.95% 16 7.51%

    總計 154 100.00% 59 100.00% 213 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