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变得绿意盎然 踏青赏花不用专程去公园 61个 …2019 年4 月12 日星期五...

1
5 2019 4 12 www.jfdaily.com 61 ”,“ ”, 。“ 20 10 10 ’。 !” :“ !” ”,“ !” 2015 138810 2018 151444 61 ”! 8.3 0.2 187.7 —— 45 ”, 11 100 4 ”, 23 26 100 7% 2 3 ”, 80 ”。 ”。 ”, ”, ”, ”, 700 ”, 50 500 5000 50%2004 ”—— 300 10 10 160 3 10 10 20 / 100 10%”。 ”。 50 1 ”, 1 1 ”“ ”“ ”, ”, ”, ”“ ”“ ”, ”, ”, ”, ”, ”, ”“ ”, 1 ”。 10 …” 75 700 7 1 》。 ”。 6 9 ”“ ”“ ”“ 500 5000 ”, 》(19211949), ”。 ”, 14 184 ”, 21 130 476 。”

Upload: others

Post on 04-Jan-2020

1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5焦点2019年 4月 12日 星期五www.jfdaily.com

责编:王蓓 编辑:白彦平

上海正变得绿意盎然、花开满城,踏青赏花不用专程去公园

三年增绿61个“辰山植物园”,“家门口”尽享春色■本报记者 陈玺撼

春暖花开,上海进入踏青赏花高峰。今年清明节小长假,上海城市公园游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三分之一。

有一些市民则选择“不凑热闹”,另辟蹊径尽享春色。“以前赏樱要坐 20站地铁去顾村公园,看郁金香要坐 10站地铁去大宁公园。现在出小区走 10分钟,就有一个‘琴键春园’。有樱花和郁金香,还有无敌江景!”家住黄浦滨江带附近的陈阿姨感慨:“生活太幸福了!”

如今, 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像陈阿姨一样,有类似的获得感。在他们看来,上海近几年的春色绿意似乎一下子 “喷涌而出”,“以前哪来那么多花?现在随处走走,就有惊喜!”

看完这组数据,或许这份惊喜将更大:截至“十二五” 末的 2015年, 上海绿化覆盖面积为138810公顷;三年后的 2018年底,增至 151444

公顷。只用了三年,上海相当于新增 61个“辰山植物园”!目前,上海人均 8.3平方米公园绿地,

距离“十三五”末的目标只差 0.2平方米。

惊喜连连的背后,上海究竟有什么秘诀?

上海地域小、人口多、缺山少林,生态资源相对紧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追赶其他省市的步伐,不断推进绿化建设。

规划面积约 187.7公顷的世博文化公园便是上海近年来的最大手笔———其所在的世博后滩地区是上海 45公里滨江岸线中最具景观优势的“凸岸”,有专家估算,其土地价值可达上千亿元,在此建设世博文化公园就相当于放弃了下一个陆家嘴。

但上海就这么做了,还要按照“百年大计、

世纪精品”的要求,统一规划、统筹运营、协同建设、精雕细琢,把世博文化公园努力建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代表国际文化大都市形象、市民欢聚共享的世界一流城市中心公园。

诚然,只追求绿化的“多”和“大”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为城市空间增添色彩、提升生态品质和服务功能,成为上海近年绿化建设的重点方向。

去年 11月,上海桃浦中央绿地部分建成,

试运营开放。该绿地是近年来上海市中心最大的开放式绿地项目,未来总规模预计将拓展至100万平方米左右,比 4个延中绿地还要大。

该绿地总体景观方案借鉴了纽约中央公园和伦敦海德公园的设计规划理念,极其重视公园的规模效应和舒适体验,融合中国传统书法、舞蹈和太极艺术的优美动势,通过打造绿地内延绵起伏的地形和蜿蜒动态的园路水系,

形成一个连续变化、层叠展开的动态空间。

置身已开放的一期一标段、二标段绿地内,

仿佛进入一片自然森林, 其中密植乔木林和野花草。该项目范围内,还穿插布置了特色花丘和活动草坪,以及“上海市中心第二高山”,高度23米,仅次于长风公园高 26米的铁臂山。

上海因水而兴,对于母亲河的感恩也融入绿地的设计。总共 100万平方米的桃浦中央绿地内,将有占面积 7%左右的水体,依照北高南低的地势,蜿蜒向南。大型水面与山势地形相互配合、移步换景,形成既统一又变化的穿行体验。大型水面在满足海绵城市蓄水功能的同时,还能为市民提供近水湿地、叠水台阶、节庆喷泉和旱喷娱乐等亲水活动场所。

花鸟鱼虫和山水风光,都是城市生态空间的美好点缀,但对标国际水准,任何一座堪称世界级的城市公园,开放和交融都是其不可或缺的基因。因此,世博文化公园从规划伊始,便有“文化”二字。

根据规划,园内将保留上海世博会意大利馆、卢森堡馆、俄罗斯馆与法国馆等四处世博场馆,作为“永不落幕世博会”的最好诠释。这些场馆还将延续展览功能,并兼顾公园配套服

务需求和游客活动需要,体现世博记忆和文化的有机融合。

主打文化特色,世博文化公园内还将建一座马术公园、一座上海大歌剧院。其中,上海大歌剧院是世博文化公园的一大文化地标,与之毗邻的音乐广场则将成为歌剧院音乐艺术的室外延伸,以卢浦大桥为舞台背景,能够举办森林音乐会、草地音乐会等主题活动,和大歌剧院共同打造雅俗共赏的音乐文化圣地。

曾经的上钢三厂老厂房也将重获新生,被改建成处于园内黄金位置的世界级温室花园,

建筑面积约 2万平方米至 3万平方米。在温室花园旁,还将有一座世界花艺园相伴,其定位是上海版的“加拿大布查德花园”,将设立“中国切尔西花展”等一流花展平台,配备丰富绚丽的园艺植物品种与多样植物群落,成为市民游客赏花的又一大好去处。

曾经看花只能往公园跑,往郊野跑,随着一处处口袋公园和滨江绿带建成,上海市民在“家门口”踏青赏花的愿望正逐步实现。近,成了上海绿地建设以人为本的缩影。

和去年相比,家住虹桥路的蒋阿姨如今心情好多了。 她家附近的青春小游园始建于上世纪 8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园内西侧的水池发臭,人都走不进去。现在,充分征求周边居民及所属街道的意见建议后进行改造, 可在两种版

本的景色间切换:蓄水时小桥流水,枯水时旱溪白石。园内还有条采用透水材质铺装的人行道,下雨天不再泥泞,成了周边居民锻炼聊天的好去处。

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迷你公园等,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常以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为当地居民休憩、社交所用。城市中的各种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等都是口袋公园的一种。口袋公园最早来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纽约公园协会的提议,此后半个多世纪,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等国家纷纷有了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园计划”。

截至目前,上海已打造数百座“口袋公园”。

市绿化市容局公园绿地处副处长杨嘉蓉坦言,从结构上看,上海不乏气势恢宏的大公园、大绿地,

但贴近老百姓的“口袋公园”,数量和质量仍不够理想;从长远看,上海的土地资源有限,新建大规模公园绿地,总有一天遇到“天花板”,而且大多集中在郊野,居民光靠步行或公交“够不到”,因此在中心城区新建或提升改造一批“口袋公园”,

将成为上海在打造生态之城方面追赶其他先进城市的主要手段。

石泉路兰田路路口的兰石街心花园就是一个典型。曾经它是石泉路和兰田路交叉口上的两个交通岛,除了外观脏乱差,还阻碍两条马路通畅,且周边行人穿越道路必须经过,很不方便,还有危险。

结合“无违建居村”创建工作,普陀区绿化市容局等部门对其进行整体改造,交通岛北面的废弃车行道被绿化、彩色地坪、廊架和休闲座椅填满,加上两个被改造成花坛的交通岛,形成一座绿化超过 700平方米的街头“港湾式”口袋公园。

春秋两季是这座口袋公园的“重头戏”,春季,海

棠、火焰南天竹等开得烂漫;秋季,栾树等色叶植物、桂花等闻香植物让整座公园色香俱全。

从去年开始,上海按照每年至少新建或提升改造 50座的速度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根据相关建设技术导则,口袋公园一般在 500平方米至5000平方米,按照其建设主题、功能特点及场地条件可分为观赏游憩型、历史文化型、风貌标志型等三种类型。在植物选择上,口袋公园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选择观赏性强、季相变化显著的观花、观叶植物和抗污染、滞尘、减噪等抗性植物。

尤其是“颜值”高的落叶、色叶、开花乔灌木,配置比例应不低于 50%。

上海的绿意盎然、花开满城,背后是园艺工作者十几年的坚持付出。

目前, 无论是上海的气候还是土壤条件,对植物而言都相对苛刻。 夏季频繁的高温天气、秋初就开始的大幅降温、 昼夜温差和连绵阴雨,还有偏碱性、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这些都会影响植物生长。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副站长许晓波说,自2004年起,上海就启动“春景秋色”工程,大面积种植春天开花、秋天变色植物,形成“春有花成景、秋有色多彩”的景观。

为实现这一目标,上海绿化科研工作者将数千种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反复栽种试验,跟踪实效。不少植物反复栽种,仍无法适应上海的气候

环境,逐渐退出舞台,如曾经引入的杜英、乐昌含笑、银荆等,目前在上海主要路段几乎绝迹。科研工作者筛选出适合上海气候的近百种彩叶乔木、

花灌木,还从欧美等地引进适应性很强的色叶植物,形成上海海纳百川又不失特色的绿意。

比如,上海秋色里的“新贵”———纳塔栎。卫清西路(亭卫南路至学府路)是上海首条大规模栽种纳塔栎的道路,共种植 300 多株。纳塔栎抗冻耐寒,抗城市污染,气候适应性强,上海很早就有意引入,但考虑到缺乏经验,对其宜栽性、适应性、安全性等情况还未充分掌握,因此做了长期跟踪研究和试种,前后花费近 10年。在大规模推广到金山区之前,上海在湿度较高的黄浦江上游水源涵养林内试种了一批纳塔栎,这批纳塔栎生命力顽强, 即使遭遇被水长期浸泡等极端情况,

也存活了下来。

一年来,上海 10多块闲置的储备用地,合计面积达 160多万平方米,则成了各种野花的试验田。这些“抛荒地”平时“光秃秃”地躺在那里,个别只有裸土,风一吹就起沙,影响城市形象。让它们成为试验田,既有利于当地的生态环境,给周边居民家门口增添一抹亮色,也能为筛选培育出更适合上海城市环境的植物提供难得的实践机会,可谓一举两得。

去年夏天,北翟路高架以北一片 3万平方米的荒地就播下百日草的花籽,结果 10月底,这里就成了红、黄、粉、紫等色彩交织的花海。在长宁区, 有超过 10万平方米的储备用地都采用这种通过籽播营造自然花海的方式。

除了试验植物对上海的适应性,还要考虑大面积复制推广后的经济性。以百日草为例,临时绿地中的种植密度大约在 20多株/平方米, 如果全部采购现成的花卉来种植,每平方米成本接近100元;而购买花籽播撒,同样面积的投入成本还不到 10%。 虽然缺点是不能马上呈现花海效果,

但只需等待两三个月,便能守得花开,还能增强公众对自然花期的认知。

随着春季到来,一批“久经考验”的花草正在上海各个绿地和公园茂密生长。 比如二月兰、冰岛虞美人、喜林草、天竺葵等,都已成为烂漫春色里的“主角”。上海植物园选育的大丽花已成为上海一些中心城区重点绿化保障区域的主力花卉品种,浦江郊野公园秋季花展上,也大面积使用大丽花。 上海辰山植物园选育的安吉拉月季,则“爬”进众多社区和绿道,成为当地居民散步健身的好“伴侣”。

相当于放弃下一个陆家嘴

建个世博文化公园

航拍的桃浦中央绿地绿意盎然、美不胜收。 均 本报见习记者 孟雨涵 摄

东昌路地铁站旁盛开的樱花。 黄浦滨江绿道旁的“琴键春园”郁金香盛开,吸引市民前来赏花。 虹口滨江步道旁花团锦簇。

每年新建或提升改造50座

推进口袋公园建设

选出百种彩叶乔木花灌木

栽种试验跟踪实效

制图:金涛

努力建设一流医科类高校办出特色(上接第 1版) 要落实科技成果转化薪酬和分配制度, 打通转移转化 “最后一公里”,充分激发医学人才的内生动力。

上海中医药大学作为我国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秉承“不重其全重其优,不重其大重其特,不重其名重其实”的办学理念,为中医传承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李强走进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中药研究院手性药物研究中心,察看创新中药最新成果。听到中心坚持柔性合作研究及跨学科联合培养,同国际创新团队开

展科研攻关, 推进中医中药国际研究合作,李强说,要抓住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大好时机,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努力使优势更优、特色更特、亮点更亮,更好地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座谈会上, 李强听取了上海中医药大学整体发展情况汇报, 指出上海中医药大学要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坚持特色是生命,保持战略定力,夯实中医药精英教育特色, 在中医药领域继续深耕细作。要坚持育人是根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的精神。要推进医学教育改革,深化医教协同、科教融通、产教结合。要把师德师

风作为第一标准, 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名师名医。要坚持文化是灵魂,把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文化传承、文明接续作出更大贡献。要继续发挥学科、人才等优势,

主动承接国家重大攻关项目, 在科创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支持上海中医药大学取得更好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校长林忠钦参加相关调研。

紧抓一体化,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上接第 1 版)在随后召开的座

谈会上,应勇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是继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的又一个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是党中央立足全国改革开放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按照市委部署,发挥上海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作用,紧紧抓住一体化这个主题,努力探索制度创新,推进改革措

施系统集成,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应勇指出, 青浦同苏浙两省接壤,

地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要坚持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导向,践行新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 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一流的生态环境吸引优质项目落地,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青浦区位优势独特,要积极主动作为,做好服务对接,全力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提高建言资政凝聚共识质量水平(上接第 1版) 加强和改进专委会工作,完善制度、提高质量,是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必然要求。要立足新的方位使命,切实增强做好专委会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质量水平。要做好“引”“聚”“联”的文章, 充分彰显统一战线组织功能。

要突出 “引”,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崇尚学习、加强学习,善于寓思想政治引领于履职活动之中 ; 突出“聚”, 坚持面向社会广泛凝聚共识,

努力汇聚同心同德推进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突出“联”,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用好新载体新平台,通过网络议政、 远程协商等方式双向发力。

要下足“专”“实”“新”的功夫,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独特作用。 要立足“专”,体现专门性、专长性、专业性,

聚焦专门领域,用好专家队伍,体现

专 业 水 平 ; 务 求“实”,有求实的工作

态度、扎实的调查研究、切实的思路举措,提高建言资政含金量;注重“新”,思路视角要新、事实数据要新、见解招数要新,为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董云虎强调,要切实发挥专委会分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为专委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政治保障。 要聚焦“主”, 切实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有效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的全覆盖、

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 突出“总”,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在专委会履职工作中发挥好抓总管总作用;抓好“融”,推动党的工作和履职工作融合贯通, 切实把专委会打造成政治共同体、事业共同体。要坚持“一委一策”“一委一品”, 加强制度建设, 打造工作品牌,努力推动专委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定型化。

市政协副主席李逸平主持会议,副主席赵雯、张恩迪、徐逸波、金兴明出席。

贡献正能量,晚年人生更阳光(上接第 1版) 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王德培从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等热点谈起,深入浅出地剖析当前经济形势、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

老同志们非常欢迎这样的形势报告会,认为专家的辅导报告帮大家拨开了迷雾,破解了迷局,让大家进一步认清了形势,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

看改革成果,看经济发展,看社会进步“三看”系列活动,邀请老同志参观学习考察,参观进博会、上海京剧院,用他们的笔和镜头记录下历史变迁、畅谈今昔变化。

老同志不仅认真学,还积极“开讲”。

奉贤区“夕阳红讲师团”积极开展“学十九大、讲新思想、做正能量代言人”主题宣讲活动,推动十九大精神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网络。

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还将重点培育 10 支离退休干部宣讲团,

更好地组织广大老同志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找到发挥余热的空间“村民朋友们大家好,今天你的垃圾

分类了吗?生活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

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每天清晨,崇明区向化镇齐南村的老党员们会喊响“小喇叭” 宣传垃圾分类。75岁的老党员张丕家是这个“田间小喇叭”的提出者,他每天早晚两次走在村里,开展流动宣传,已经坚持了 700多小时。

今年 7 月 1 日起, 上海将正式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老同志们纷纷行动起来, 赶上垃圾分类这一 “新时尚”。 徐汇区司法局原党委副书记李玲媛也是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者。 她每周四晚 6

时至 9时为居民们的“绿色账户”做积分登记,同时开展宣传引导工作。有居民将不同垃圾混放, 李玲媛会把垃圾袋打开进行二次分拣; 有居民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在规定时间投放垃圾,她主动帮忙,排忧解难。

退休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在“看变化、 赞成就、 促发展”“畅谈十八大以来变化、展望十九大胜利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支持改革、助力发展”“赞成就、助发展、当先进、作表率”等主题活动引导下,许多老同志们找到了自己发挥余热的空间。

在网络空间,上海约有 500支各类离

退休干部网宣队伍,5000余名老同志网宣员积极发声,弘扬正能量。

在社区,广大老同志纷纷争当党的政策宣传员、社会道德示范员、和谐社会促进员、教育后代辅导员、社会风气监督员和社区文化倡导员等“六大员”,参与社区治理。

对于青年一代, 老同志们组织编写《中国共产党英烈故事选》(1921—1949),

向青少年赠书,传承红色基因;近百位老干部、老专家、老教授、老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和社区开展科普宣讲,为培养党和人民事业的接班人作贡献。

满足物质精神双重需求不可忽视的是,离休干部整体进入高

龄后期、 高发病集中和叠加的 “后双高期”。对此,上海开展“暖心行动”,为他们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居家不安全?相关部门组织服务队为有需求的老干部家庭安装无障碍扶手、解决房屋维修、水电故障等问题。

出行叫车难?相关部门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出租车公司合作,为孤老、独居

离休干部提供优先叫车服务。目前,电话优先叫车总计近 14万车次。 此外, 上海184个街镇为离休干部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网、社区卫生保健网、助老帮困服务网、

就近开展活动网和精神关爱慰藉网。

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上海着眼广大老同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实际,

通过开展重大节庆主题活动、发挥各级老干部大学优势、 搭建多样化的平台载体、

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理养生服务、整合活动阵地资源等,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服务。

去年,青松城联合上海图书馆共建青松城服务点,开展办理一张“读书证”,增加一批书籍、配送一批试听资料,打造一间听书室等服务。

目前,上海有市级老干部协会、兴趣组队 21个,区级老干部协会、兴趣组队约 130

个。全市设立老干部活动中心(室)476个。

“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心离退休干部、重视支持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同心行动”促进有关各方各司其职、同心协力做好老干部工作,为新时代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